教师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09 14:03:1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教师教学反思【热】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教学反思【热】

教师教学反思1

  高效课堂教学建构反思

  这次听专家幸兴所做报告受益匪浅,帮我们解决了很多教学上的困惑。对于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有了规划思路。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无论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当是不变的,那就是课堂教学应当是务实高效的。能够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自主与合作是我们实现高效的两个途径。笔者认为:

  教学中的高效不仅仅来自于教师对学习资料的研究,也来自于对课堂流程、课堂环节操作方法与操作程序的统筹规划。

  知识学习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独立学习(预习)→组内合作学习(讨论)→班内合作学习(展示)→巩固消化、反馈、检测

  具体细化:(可能的指导、点拨、讲解)→预习(尝试)→预习检测(学困调查、学困呈现或错误呈现)→讨论(帮扶、组内问题解决)→展示准备→展示、质疑、补充、点拨与拓展→学困消化与反馈检测。

  自主学习需要引领,利用导学案是较务实的方法,导学稿案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文本,而不是教师教学的教案。《导学案》是多位专业教师团体备课的结果,也称为一次备课的成果,研究了学生基础不一样层次的学校,供给给各个基础层次学生使用。可是每一个层次的学校或者班级,要适当的选择使用《导学案》的资料,才能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课堂环节操作方法注重六个核心要素1)突出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2)强调学生的先学:先学后教、先学后交流。3)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合作交流的最重要载体是小组建设。4)以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课堂流程的基本组合要素,以课常流程引领导学稿的编写。5)运用构成性评价,尤其是过程性评价6)民主管理、自主管理

  操作程序的统筹规划。遵循学科规律,探究高效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能否成功,与新学生能否养成好习惯有关,首先规范学生习惯,学生学习规范、行为等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经过制定班规进行养成教育:告知——做到——习惯。

  课堂操作手段选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合作的前提是合作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的设置,一些有益合作的尝试:小组建设、小组管理,尤其是利用小组管理进行学习管理:如利用小组的学困收集、学习清单管理、利用小组的小组讨论与小组帮扶。

  高效课堂的流程:

  1.独学:规定学习时间,3-5分钟,全班必须安静,不能讨论,有利于独立思考,教师指令,全班统一行动。

  2.对学:(1)组内结对,对子握手三下,意思同意结对,互相帮忙。(2)规定对学的时间:3-5分钟(3)规定对学方法:每组第一排同学起立,把自我写的资料告诉第二排,讲完了坐下;第二排同学起立,说出听到的资料,并做简单评价,然后讲出自我的答案或见解;站起来讲话,说完话坐下;(4)全班统一行动,便于教师控场

  3.小组交流:可分为3种:以解决疑难问题、突破难点为目的的小组讨论;以问题的不一样解决方案的交流为资料的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后的成果收集审议的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的形式包括:一对一式、一分为二式、集中式、个别学生讲析式、组长提问式等。

  4.有效展示展示学习的组织培训是关键。培训组长和学科长,再由他们分头培训组员。组内要分工明确,中等生展讲,潜能生读题,优秀生补充,其他同学和教师倾听补充、质疑,力争让每个人都置身于学习之中。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要分别进行展示形式、资料、礼仪的培训,组织小组长观摩学习,开展多种展示形式培训如组内展示、组间展示、班级内展示等

  5.高效精讲,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有准备,对本课时的资料高度总结;讲三“点”:重点、难点、易错点;做到三讲:预习导学后讲、合作探究后讲、达标测评后讲;两不讲:全班会的不讲、全班不会的不讲;

  6.检测

  贯彻分层教学的思想,不一样层级学生要求不一样。基础题:A、B、C、D四级学生都要做。本事题:A、B、C三级学生要求做完,鼓励D级学生完成,对教师要求,学生D级完成了本事题,必须表扬。拓展题:A、B学生做完;鼓励C、D级学生完成,对教师要求,学生C、D级完成了本事题,必须表扬。有弹性地布置任务。

  7、反思小结

  做好记录,记录要详细。哪位学生哪个问题那道题目不清楚;哪几位学生没掌握哪些方法;什么原因,用什么方法补救,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补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教师教学反思2

  我每次讲课的时候,其实备课也挺充分的,但是,上了“战场”不知道怎样灵活运用手里的那杆“枪”。

  这不,这节课上又出现了问题,下面总结如下:

  不足之处:

  1.板书没有做到“精”。其实咱们都知道,好的板书,能体现课文的重点内容。让“学者”看了一目了然。可是我呢?板书总是很乱,没有主次之分。所以,以后在备课当中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2.朗读训练力度始终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也许我的出发点有问题。我总觉得,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解决有些问题便可以。因为高年段了,没有必要变花样地去读课文,应该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所以,我的朗读训练每节课体现的不明显。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又怎么去看待呢?难道以自己的方式读文不好吗?非得,每节课都要花很大的时间去训练朗读?哎!我在迷茫之中,教学反思《《顶碗少年》教学反思》。也许我又在走歪路!呵呵!!

  改进措施:

  每次讲课,我的重复性语言过多。对于学生谈到位的体会,我总是害怕有其他学生不能理解,所以总是要再说一遍,现在觉得一是没有必要,二是很浪费时间,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做到精确,过于随意的语言尽量不要说,对于学生已经说到位的体会可以让其他学生再说说,所以,我真的要学一学精讲。

  总之,我在慢慢摸索,慢慢总结,慢慢反思,渴望自己早日开辟好那番“天地”。

教师教学反思3

  课文记叙的是一位女主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头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首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读的训练,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于是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感悟对比赏析读的方法,通过抓住乞丐搬砖前后外貌不同与对待搬砖神态不同的两句话,让学生对比朗读,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其次是挖掘教材因素,启发想象。课文第四自然段是课文重中之重,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形象地刻画出乞丐搬砖后的内心活动。我没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分析重点词句,而是采用读中发现,启发想象的方法,让学生来填补空白,学生的感源自于语言文字,说的话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引领文本进行读写结合。叶圣陶生生说:“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能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在最后读写结合的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迁移第四自然段“乞丐怔住了”的写法,提供中心句让学生写“我怔住了”的一个场面。因为有了文章范例的铺垫,再加上对语句的挖掘及习作的指导,因此学生写起来思路较流畅。

  在教学中还是暴露了不少的问题,如:

  1、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内容还不够丰富。学生的激情还没得到很好的激发。回顾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不错”、“回答真棒”等,而没有击中学生的兴奋点去评价、去鼓励。

  2、对一些关键词的指导还不到位。如第四自然段“他怔住了”的教学,我只是要求学生去观察、品味乞丐怔住的情景,而对于“乞丐为什么会怔住了”这重点内容的挖掘却忽视了,这样造成上下文的脱节。

  3、由于担心时间的不足,因此在教学环节中会出现“抢”孩子发言的现象,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中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教师教学反思4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二十年,一直在努力营造“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这种氛围,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正因如此,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努力与学生拉近距离。

  在日常班级管理、学习生活中,与学生拉近距离、多交流,寻求与他们的认同点,找突破口,情感方法等全面关注他们,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以此为起点,给适当的任务,促其自学,鼓励加环境的合力,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目标和任务,相信他们,肯定他们,让学生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获,引起兴趣,并在其中体味到快乐。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取得好的效果。

  二、课前精心准备。

  打造快乐高效的课堂,要做到知识容量、广度、深度、技能训练达要求,课堂上注重过程方法,互相交流、思考、释疑针对性强,收获全方位,课前准备很重要。平时备课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参,还应广泛的收集资料,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富有激情的导入课堂,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信号,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引领学生进入课堂。巧设问题激发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做到不走神、认真听讲,积极地动脑思考。

  四、注重学生自我展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能力。

  注重分小组进行探讨交流,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尽量做到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且能够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勤思考、敢发言、勤发言,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培养其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五、培养课代表、小组长协调、配合能力,使课堂更高效。

  要做到和谐、轻松、高效,教师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合理高效的发挥课代表及小组长的作用,明确职责、分工明确,真正让课代表及小组长做好老师的“左右手”以使课堂效果更高效。

  六、注重学生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主的理想,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我们在合作学习方面得到了一些认识。在努力营造“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这种氛围,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打造高效课堂模式。

  我们每位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能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兴趣呢?我反思了很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最为伤老筋的问题是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度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真分析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面对的学生大多都是学习基础极差的,要想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必须要有耐心,细心的教态。首先教师要从内心深处接纳他们。教师要满腔热情的与这些学生交流思想,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知道老师不会歧视他们,而是理解他们并愿意帮助他们。其次是鼓励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发展个性特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主动积极的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去管擦,操作,大胆表他,评价,作出结论。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再次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预习教材的习惯,加强阅读指导。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主动积极性,如阅读教材中的小资料,可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学生就会带着问题有目标地认真阅读归纳总结。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灵活应用讲座中的教学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中教师面对困难要积极主动地想方设法去解决,尽最大努力去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教学反思5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股德寇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前苏联儿童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注重培养六年级学生收集、处理、使用资料的能力。

  学习完第一课时后,我组织学生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方向,进行拓展阅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有的学生对战争场面感兴趣,于是他们集中收集二战著名战役的资料;有的学生崇拜英雄;有的孩子对国内的抗日战争发生了兴趣,收集了许多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二、抓住重点,做到长文短讲。

  利用课文的自然空行形式,考虑到第一、二段内容是发生在同一时间内的两个不同场景。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理解“小夜莺”的言行。通过“读——画——思——议——谈”体会人物的品质与思想感情。既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小夜莺言行,又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达到长文短讲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地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在学生默读、划批的基础上,开展三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让学生同桌合作检测字词掌握情况,第二次让学生和教师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第三次,让学生在组内讨论课后的思考题,我个人觉得这个思考题有难度,有合作的必要。在学生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鼓励他们谈理解说体会。预设中我对学生在此处的学习留时间比较充足,计划如果他们讨论后还是说不全面,我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由于课堂上学生读的充分,理解的比较到位,尽管讨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但他们说得很完整,教师没有必要再进行讲解。

  四、在课文问题的设计上,如能更具有启发性,让孩子更容易表达自己的看法,会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上我给学生的自学提示是抓住描写小夜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结合故事情节,想想小夜莺是怎样的孩子。如果改成小夜莺是怎样一步步迷惑敌人的。学生在在理解、交流时可能更容易谈出自己的看法,对小夜莺的言行理解可能会更透彻。

教师教学反思6

  《有余数的除法》这个内容在三年级的整个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虽然课备得很充分,各种预设做得也比较多,但心里还是没有什么把握上好,可是孩子们的表现让我吃惊。

  虽然现在全国都在搞新课程,新课程中特别强调的有什么情景创设啊等等,而我觉得的,落实学生的基础也还是同样的重要。课的一开始,我复习了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

  师:8÷2=4表示什么意思?

  生1:有8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2个。

  生2:有8个苹果,每组分4个,可以分给2个组。

  师:2位同学都是分苹果,但是我们细细听来还是不一样的,一个告诉我们每份是多少,而另一个是要我们求每份是多少,那谁能来列一个竖式?

  学生很愿意把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一个个都想板演。这个复习看着简单,其实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他们喜欢这样,因为这样会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同时我要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要会列除法竖式,而这一个环节正好可以了解一下。

  随后,我规定,8表示8根小棒,用来搭正方形,怎么解释?学生争先恐后,个个都想回答。看学生来劲时我马上问:9根小棒能搭几个正方形?学生动手操作。

  师:这个过程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一下吗?

  学生动手写。

  我老师收集学生信息,大致有这样几种:

  2×4+1=9 (1)

  9-1÷4=2 (2)

  9÷4=2+1 (3)

  9÷4=2……1 (4)

  当学生列出这么多式子时,我真得十分佩服孩子们的能干!

  师:这4个算式你们最想说一说哪一个?

  生1:老师,我觉得(3)号不对的。

  师:噢,哪不对了,你能说仔细一下吗?

  生1:等号后面1+2=3而前面9÷4不是等于3的。

  众生开始点头表示同意了。

  师:看来大都数学生都同意这一位同学的说法了,那我们来听一听原来的小主人他是怎么想的。

  生:后面的1是多出来的1根小棒,我就在后面+1了。现在我觉得不对了。

  师:噢,那你觉得要怎么改正啊?

  生:把+号改成多。

  师:同意哇?

  众生一起回答:同意

  教师把加号擦了,改成一个“多”

  师:那现在和(4)我们来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啊?

  生1:(4)号的把多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了。

  师:那你们喜欢哪一种?

  众生:第4种。

  师:那……这个符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啊?

  生1:就是多出来的1根小棒。

  生2:后面的1是余下的,所以可以写成2个多1个。

  生3:因为1根不能再搭正方形了,是多出来的数,所以写在后面

  师:现在我们都知道

  1表示什么了,那你能解释一下(1)和(2)两个式子吗?,

  由于有了对1的认识,对于上面两个式子学生理解就快多了。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好多式子来表示了我们搭小棒的过程,上面4个式子你最喜欢哪一个?

  众生说:第4个。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4种。那刚才我们说了式子里的1,现在你能给剩下的1起一个名字吗?

  生1:叫“剩数”写在商的后面。

  生2:叫“多出来的数”也是写在商的后面。

  生3:叫“余数”,写在商的后面,和商用横线分开。

  生4:叫“多余数”。

  众生:叫“余数”最好。

  生5:我看书知道总商和余数之间要加“……”

  师:生5的写法是我们约定的方法,我们以后就要这样写,也就是和我们上面第4种方法一样,读作:9除以4等于2余1,“1”我们就叫做余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余数的除法”我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读两次。

  余数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而这节课上学生在自己动手搭小棒的基础上,主动得自己去建立“余数”的概念,我想通过这样的理解学生的印象应该是深刻的。孩子们在这堂课中表现出的数学的探研精神,让我也为之惊讶和感动。在数学学习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概念或问题,老师不应该扫清孩子们学习中所有的“障碍”,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有意识的少说一些,将时间将课堂留给孩子,让孩子多发言多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教学反思7

  教学解方程共5个例题,以前的教法是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新教材使用的方法是利用等式的性质,应该说这种方法不用怎样理解,方程两边同时加减乘除一个数,方程两边依然相等。而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学生由于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混乱容易出错。于是和其他老师讨论了一下,确定先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教学,最后学生掌握方法之后,再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讲解一遍。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可是跟设想的不一样,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教学时,有些地方学生还是不好理解,我分析了一下,觉得存在这样的问题。

  1、如32-_________=45,6÷_________=3这样的方程,_________在里面,学生不好理解为什么方程两边同时加_________或同时乘_________,我和学生又从天平开始,讲解,如果两边同时减32,或同时除以6,依然算不出_________,我们如果同时加_________或同时乘_________,然后变成a+_________=b或a_________=b的形式,再利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解方程就可以了,可是依然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起来。

  2、书写问题,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方程时,书写比较繁琐,学生在比较之后,还是觉得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题时,书写简单一些。

  所以,鉴于存在的问题,应该让两种方法同时并存,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灵活选择解方程的方法。

教师教学反思8

  “学贵有疑”对我来说早已耳熟能详,但要做到“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却举步维艰。一是由于学生长期受传统教学的束缚,没有养成积极主动、大胆质疑的习惯;二是有的老师本想引导学生思考质疑,但做起来效果并不理想,失去了信心,甚至悲叹“教学理想在现状面前破灭”!其实我们应该牢记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培养学生“学而有疑”贵在教师的“相机引导”。

  一、研读文本,引导学生“愿疑”“敢疑”,做平静湖面的“投石者”。

  语文教学要提高有效性,很重要的一条是遵循“文路、教路、学路、疑路”和谐统一。教师首先要深入文本,认真研读,在教学之前要做到“胸中有本”,才能在教学中巧妙设计“疑路”。如课文《一百个问号之后》,研读后我发现文章第18自然段中“做梦”一词表述不当。我觉得这是一个教学契机,应充分利用这个“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挑战文本,挑战权威,敢于生疑。本课的教学中,结合“文章写了哪几个有趣的生活现象?从这些生活现象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适时穿插关于第18自然段的“做梦”一词表述不当的质疑,促进了学生“愿疑”“敢疑”,为下阶段的“渐渐生疑”,“节节有疑”,引导学生在“质疑——解疑——再质疑——再解疑”中深入解读文本,作了较成功的铺设。

  二、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渐渐生疑”“节节有疑”,做课堂生成中的“推波助澜者”。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当课堂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的情绪都被唤醒时,课堂的活力就会闪现出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是发现真理很难,这与文章第2自然段中的‘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是否矛盾?”

  “终于把‘?’拉直,变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作者要列举三个事例,举一个事例行不行?”

  ……

  一旦学生“愿疑”“敢疑”后,学生会提出大量的问题。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总揽全局,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要做筛选、整合。抓住一些共性的问题,重视能导向对文本深入探究的问题,对于一些零星的有价值的问题作整合。力求通过精心的设计,引导学生“节节生疑”,使教师的“教路”与学生的“疑路”相契合,从而深入探究文本。

  更可喜的是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又有新的发现,学生发现了文章在三个事例详略的安排上也有不同。更有学生大胆的指出文章第3自然段中作为发现真理的三个条件中的“看你有没有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在文章的三个事例中均没有很好的体现,此处改为“打破砂锅问到底”更确切。

  对于这些学生自己形成的看法,尽管有些不尽科学,作为教师应予以肯定。同时教师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营造一种宽松的、平等的、民主的教学氛围,精心设计,相机诱导,学生会“疑而有得”。当学生不再盲从教师,积极思考,甚至能“指瑕”之时,那么教师的指导价值就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三、及时小结,授之以渔,做学习方法的点拨者。

  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容忽视。注重及时小结,在学习方法上的点拨,指点学生一些思考的角度,质疑的方向和抓手。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从粗略的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到具体的“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从文章的课题入手质疑”“抓住文章的矛盾之处质疑”,“抓住关键词质疑(关键词即与文章的中心有关的词)”等等的质疑的方法教师要结合文本的特点,及时的小结。这样,学生避免了质疑的盲目性、随意性。通过反复训练实践,使学生基本上自己能有针对性地质疑。

  “教贵导疑”,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质疑”的权力,赐予学生“生疑”的方法,提高学生“解疑”的能力,“点燃”课堂里每一个学生的心智。逐渐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的还不能充分理解的课文,从而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提供了可能。

教师教学反思9

  课堂上,“读”占鳌头,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个别读,齐读,自由读,引读,表演读,默读等,充分顾及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发学生学习资源,让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自行发现,自发建构起来。读完之后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这样读有什么好处?说出朗读后的个性化感悟、体验和感受。以朗读为主线,以实践活动为辅助,引导学生联系教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读活动物,以声传情,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人物个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如狮子大王的王者风范,猫头鹰大王的神气,袋鼠大王的激动,小猴大王的和气、干脆、机灵等等。

教师教学反思10

  一、教学“读读记记”

  1、出示短语读一读,发现短语构成形式。美丽的夏夜精彩的球赛;可口的松果透明的`翅膀;有趣的问题闷热的天气;亮晶晶的眼睛绿油油的荷叶

  2、全班交流,小结短语的形式。通过朗读和研究,孩子们有了一点点的发现,谢朱添说:“短语后面的词语都在写一样事物,比如松果、翅膀、眼睛、荷叶……”有孩子发现“亮晶晶、绿油油”是ABB式的词语,还发现了“美丽、精彩、可口、透明”等词是写后面的事物是怎么样的。于是,“(怎么样)的(什么)”这个短语形式就得出了。而后,在教学《浪花》时,我就让孩子们找找这样的短语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轻轻的步子、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淘气的娃娃”,非常开心,这就是学以致用啊。

  二、教学“我会读”

  初读短文后,孩子们因为发现了“()的()”短语而兴奋。我让他们再读读短文,还会有更多的发现呢。

  1、感受“浪花”的淘气。短文内容简单,孩子们一读就笑了,问:“为什么笑呀?”回答:浪花太有趣了!太调皮了!太有意思了!……再让孩子们找找短文中是怎么写的。从“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像一群淘气的娃娃”可见它的“淘气”,通过朗读展现这份调皮捣蛋。

  2、发现了比喻句的写法。还是谢朱添,他在第二次读短文时说:“最后一句话是比喻句,说浪花像一群淘气的娃娃。”于是,我再进行强化,让学生说说把谁比作了谁?(浪花比作了娃娃),用笔圈出“浪花”和“娃娃”,再用一条线连起来。然后还让孩子们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啊,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更可爱了、更有趣了……小结:原来用上比喻句可以让某样事物变得有趣、可爱、生动,我们以后也可以用用啊。

  3、“我发现了这里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我发现了这里用了拟人化的写法。”——这是黄亚坤的惊人之语。在谢朱添之后,黄亚坤亦发出了惊人之语,不要说孩子们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就连我也为之一震,便追问:“拟人化的写法,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啊?”他不疾不徐地说:“短文里说‘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只有我们人会‘跑’,浪花又不是人它怎么会跑呢?把它当做人来写了,用了个‘跑’,所以说是‘拟人化的写法’。”哇,孩子们的能力真的不是可以估量的,我带头鼓起了掌,并把“拟人化”三个字端端正正地写在黑板上。然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来探究这个“拟人化的写法”,让他们再来找找看,短文中还有哪些词也能让你体会到这是“拟人化的写法”?孩子们一个个起劲地找了起来,找到一个用“△”标注一下,如:看见、迈、走、搔、回家、唱、笑、捧。其实,这一环节并不在我的教学预案设计中,但课堂上孩子的精彩发言我不想就这么白白丢失,这一环节的学习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并没有强求学生一定要记住这个知识点,但至少每个孩子心中有了这样一种意识,那就是在我们的写作中有一种叫“拟人化的写法”。而这也成了我此次教学中最得意之处,因为《浪花》带来了课堂上那朵小小的“浪花”。

  【附短文】

  浪花

  我坐在沙滩上玩耍。浪花看见了,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悄悄地瘙痒了我的小脚丫。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它才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一会儿,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这次它给我捧来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教师教学反思11

  英语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许多学生都说英语真困难,不愿意学习它。从而导致他们学习的不太理想。最近,有件事情使我感触太深了。认识到了学生不是学不好,而是存在着有他们不愿意学习的因素。

  由于要录实堂课,所以我就把课本中的一节读写课制作成了课件。这样想的目的主要是避免课堂上的麻烦,节省时间。但实际上的效果却是我没有想到的。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课件,所以他们感觉非常的新鲜。上演练课的时候,学生学的特别的认真。他们积极的、认真的读课文,听我解讲课文中的重点知识。也在积极的动脑回答思考我所给他们出的问题。整堂课给我的感觉是学生没有一个在偷懒,都在认真的学习,哪怕是对英语一点兴趣都没有的学生。自然而然这一节课的效果是出乎我所意料的。过后,我就在办公室里反思为什么这节课上的这么好?学生为什么对我已经学过的内容表现出这么大的反应?我的的感触就是,使用了新鲜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这就意味着,上课要不断的给学生新鲜感,要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是说“兴趣是的老师吗?”我就是在这一堂课中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也可以说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抓住他们的注意力。限度的发挥他们本身的潜力,由他们原先的被动学习变为现在的主动的学习。正因为他们对本节课充满着兴趣,所以就有很大的乐趣去学习,从而就很顺利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的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更改教学方式,要从根本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兴趣才是的老师。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教师教学反思12

  教学反思从教学进程来看,可以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三个阶段。

  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1、课前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2 、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2.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笔者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2.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者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

  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

  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3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3.1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

  3.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

  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就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教师教学反思13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探索性操作,在复习《长度单位》中给我以深深的启迪。长度单位我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测量来感知米与厘米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实际长度!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复习“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猜一猜。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2、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3、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比如一厘米和大拇指的宽度同样长,在老师说一厘米时,学生立马竖起大拇指,这样就能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有丰富的认识。

教师教学反思14

  文章很长,课时却有限,这样的时候,倘若贪求面面俱到,教学将又冗长又乏味,学生收益甚少。因而,在《凡卡》一文的教学,我这样设计并实施教学:

  1、初读课文伊始,就抛出问题:“用一个词语表达你初读本文的最大感触。”学生很快纷纷表达:震惊、伤感、同情、悲痛……由此,迅速导向学生集中关注文本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情感世界融入其中。

  2、然后,就“从什么地方感受到‘震惊、伤感、同情、悲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一问题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以点带面找出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并反复研读相关的语句,既紧扣情感,又明晰文章主线;既读懂内容,又感染情绪。

  3、接着,再让学生就自己最有“震惊、伤感、同情、悲痛……”感触的语句通过朗读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自然地喷发感情。

  回顾这一课的教学,倘若面面俱到,或逐段讲析,自然枯燥乏味,毫无特色,弱化文本自身的感染力,以上处理,则较好地突破文章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时间、空间关系复杂的难点,实现了长文短教、化难为易。因而,教师深入涵咏文本,正确地处理、把握教材非常重要。

教师教学反思15

  作为一名新进教师,如何上好第一节课,这是许多新教师面临的问题,因为第一节课成功与否将决定他今后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展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教师第一次走上讲台,常见的有三种行为表现:一种是“冷酷”型,一种是“友爱”型,还有一种是基于“冷酷”型与“友爱”型之间的“中间”型。

  以“冷酷”为主的新教师,认为学生是欺软怕硬的,因此上第一节课时就给老师一个“下马威”,拉着一张无表情的脸走上讲台,使学生顿感寒意。如果有学生违纪,就拍桌子摔板凳,并拉大嗓门警告道:“以后谁也不准乱说乱动,否则别怪我不客气!目的是“杀鸡骇猴”以此来警告那些潜在的“调皮蛋”。

  以“友爱”为主的新教师,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师生平等”理解肤浅。这种行为与“冷酷”型教师完全相反。站在讲台上笑容可掬,自我介绍后,便温和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别拘谨,我比你们大不了几岁,别把我当着是你们的老师,这样太生疏了,就把我当是你们的姐姐(或哥哥)就行了,希望大家能喜欢我,我愿做大家的知心朋友”。这时很有可能有调皮的学生接话,并表现出了十分的不敬。但这些新教师也和善地提醒到:“这样做不好吧,希望以后不要出现类似的现象哦。”可想而知,今后的课堂秩序会怎样。

  居于“中间”型的教师,只认为把课上好,讲精彩就行,学生自然会集中精力,认真听讲,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因此在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就让学生打开课本,进入教学环节。

  以上三种做法都不值得提倡。第一种过于无情,第二种过于友善,第三种把教学与纪律关系理解得过于简单。这三种做法的共同点是没有和学生约法三章。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第一节课不制定一些规章制度,说明某些新教师缺乏对学生实际的接触,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明白制度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特别对新老师来说更是如此。往往是学生在出现问题之后才仓促处理,处理的尺度或宽或严。或宽或严必然不能服众,只能使问题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难管理。

  基于以上各点,我认为新教师上好第一节课,为以后上课奠定着坚实的基础。首先要先做好课前准备,因为刚走上工作岗位,对一切都不熟悉,特别是对学

  生更加不了解;因为我们是刚走出校园的老师,自己的学生角色在自己的心理上还没有转变过来,这样增加了新老师上课的难度,因此新教师在克服自己心理障碍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首先着手要办的就是了解这个班级的大概状况。这是一个怎样的班级,有多少名学生,男女生各占多少比例,文化素质怎样?是否偏科?有没有学习计划?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这一系列情况都要事先进行深入了解,这样面对学生自己心里有了底,从而增强自信心。因为上好第一节课对新教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心,增进师生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习计划,那么,以后学习本学科知识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制定规章制度,新教师第一次走向讲台,在做完自我介绍后,不必急于讲课。正确的做法是:应当和学生共同订立规矩,向学生讲明制定规矩的必要性、重要性。这里的共同订立指的是,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规矩的制定和表决的过程中来,然后可逐条征求学生的意见并举手通过,没获得半数以上同意的条款,可待以后讨论修改,然后再进行表决,直至通过。

  当然,作为一位新教师要上好第一节课,仅有上面的技巧是不够的,关键是自己在平时一定要加强自身素质的训练,提高自身技能。

【教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是教师的教学反思11-03

教师教学教学反思10-08

教学是教师的教学反思11-03

教师的教学反思06-13

教师的教学与反思07-04

教师教学反思05-15

教师的教学反思11-03

教师的教学反思精选06-12

教师与教学反思06-11

教师的教学反思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