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黄羊》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9 09:58:1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祁黄羊》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祁黄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祁黄羊》教学反思

《祁黄羊》教学反思1

  《祁黄羊》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教学前,我深入、细致、反复地品读了这篇课文,参阅了教参对课文的解读和思考,教学中我以探究“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研读对话,入情明理,感受祁黄羊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练习分段

  这篇课文的重点段是3——11自然段时,可以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

  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于是在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练习分段时,我先让学生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最后师生确定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而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由此,课文的分段水到渠成。

  二、引入资料,加深体会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友,当你听说他推举了解狐,你会对他说什么?”

  “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当你得知他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你会说什么?”再次点击中心。在此我引入课外资料《祁黄羊的故事》等,学生在了解、讨论中知道了祁黄羊的为人,从而被他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所感动,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在这节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做法,我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因此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表演课本剧效果不够好等,今后要改进,提高教学效益。

《祁黄羊》教学反思2

  《祁黄羊》是一则根据历史故事改编的课文。着重讲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思想境界。

  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含义

  2、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围绕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力求达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

  当同学们初步了解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时,我创设了“乘坐时光列车,回到春秋时代”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变成故事中的人物,走进历史,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亲自参与故事发展,进行角色体验。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体会、感悟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思想境界。这样处理,既注重了教师引导,又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我紧扣文本,依据学情、以学生为主体,巧妙点拨、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引向纵深,充分领悟了文本的内涵及价值取向,一个有血有肉的立体的有丰富细腻感情的祁黄羊就这样在同学们的情感体验中“诞生”了。同时,我认为,体验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较为明晰的结论,还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法迁移,小组自主合作学习。

  指导研读“祁黄羊外举”这部分内容后,我由扶到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教师参与进来,了解学情,及时调控,点拨引导,学生最大程度地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感受到了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快乐。

  三、以交流分享的方式,升华经验。

  在学生充分获得感悟的基础上,我以填空的方式:你眼前出现了一位()的祁黄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平台,让学生畅谈个人看法、独特体验,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充分了解了学生的价值取向。最后,让学生带着感情体验再读点题性的'语句,即晋悼公夸奖祁黄羊的话,再次点出“中心”、“精髓”,收到了升华体验的功效。

  学生在分角色评价祁黄羊的做法时,部分孩子不敢讲实话,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们总是在想法设法迎合老师,说一些连他们自己都不懂,甚至不相信的套话、空话。我想,这是不是和我们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中过分关注思想教育有些关系。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教材的价值取向是教材的核心与灵魂,教师怎样理解和把握,关系到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正确指导,关系到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怎样的精神食粮。这儿就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该怎么把握,值得反思。

《祁黄羊》教学反思3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及词语“出以公心”。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注意人物的`提示语,注意句子中的标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后,我觉得设计时注意了提示语的重要性,并设计了相应的问题,但指导朗读时却忽略了运用,教学细节落实不到位。由于经验尚浅,课堂上对自己所设计的在课堂上不能灵活地实施,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地发挥。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学到了很多,更激励我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祁黄羊》教学反思4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有学生对此提出疑问,世上哪有如此巧事,祁黄羊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担当重任,刚好这个人就去世了,是不是祁故意的呢?他的根本用意在于推荐自己的儿子,而不落人口舌?面对学生的疑问,我顿时愣住,一堂课便草草结束。课后,我便查找资料,才弄清楚故事的原委。

  原来祁黄羊荐贤的故事并非如课文中所写。祁刚开始推荐解狐担任另一职位,解狐做得很好,“国人皆称善”,后来,祁黄羊再推荐祁午接替自己的中军尉一职,他也做得很好,为百姓所称颂,从而,祁黄羊荐贤成为千古美谈。而我们的课文却把这两个故事结合起来了,以至于学生对祁黄羊的人品产生了质疑。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并不能就教材而论教材,而应该渗透教材、拓展教材。

《祁黄羊》教学反思5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次为国举荐贤才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本篇课文的故事情节简单,人物的形象鲜明。全文紧紧围绕“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句话展开的。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

  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在学生理清文章层次,了解文章内容之后,重点创设了情境对话,来加深对人物崇高思想的理解。如:解狐和祈午听到祈黄羊举荐他时,会怎么想,怎么做?祈黄羊的亲朋好友及嫉恨祁黄羊的人又会怎样想?在站在人物的角度进行思考之后,再写一写,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就十分容易了。

  另外,祁黄羊的人物形象除了从祁黄羊的举荐理由中可以感受到,还从他的神态中也有所领悟。例如:在举荐人才的时候,两个“想了想”“郑重”,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他对这件事是非常认真的,是唯才是举的。

  预设是完整的`,但在进行这一课的学习中,存在了许多的遗憾:1.为了体现课堂的真实,导学案没有前置,再加上这节课对人物心理的揣摩较多,孩子们在课堂上去书写,造成了时间安排的不当,导致拖堂。2.在孩子们书写的过程中,情感、气氛突然降至冰点,语文课缺乏了语文味,好像做阅读题似的。

  如果再上此课,首先要将导学案前置,然后随着课堂的需要来灵活使用,不能硬套四个环节;要让学生理解清楚“一心为公”的意思,怎样爱国,要量力而行,可从学生身边的小事谈起,“三爱三节”是爱国的表现,好好学习是爱国的表现,爱护、保护环境也是爱国的表现……

《祁黄羊》教学反思6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尉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家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为:能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等重点词的意思。教学难点为: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研读对话,加强感悟。

  学习重点段3——11自然段时,分成两个层次进行,重点指导学习3——7自然段,“外举”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8——11自然段,“内举”部分。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老师非常不理解,认为他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人。”学生表示不同意,“能说服老师吗?”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当时人物会怎么想,怎么说,如:“祁黄羊想了想,他当时想到的是什么?没有想什么?”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二)交流分享,升华体验。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友,当你听说他推举了解狐,你会对他说什么?” “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当你得知他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你会说什么?”再次点击中心。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反复诵读,以及巧妙的“与古人对话”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为突破课文重难点开辟了一条捷近。

《祁黄羊》教学反思7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一文介绍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理想境界,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是透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抓住对话,朗读与想象相结合。

  一、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练习分段

  这篇课文的重点段是3——11自然段时,能够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于是在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练习分段时,我先让学生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最后师生确定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而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由此,课文的分段水到渠成。

  二、演读对话,感受人物

  本文主要以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品格特征的。但在人物对话的.背后,有许多空白之处,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几个值得学生探究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效果还不错。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不但悼公感到意外,解狐也十分不理解,你觉得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呢?”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有的说:“解狐很快明白了祁黄羊举荐他的事,他想:我与他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难道他忘了吗?”有的说:“解狐心想:祁黄羊在解狐面前举荐我会不会别有用心呢?他不怕我当上中军尉以后谋害他吗?”……学到这儿,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祁黄羊,你怎样来说服解狐呢?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资料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能够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三、引入资料,加深体会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友,当你听说他推举了解狐,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当你得知他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你会说什么?”再次点击中心。在此我引入课外资料《祁黄羊的故事》等,学生在了解、讨论中明白了祁黄羊的为人,从而被他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所感动,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在这节课中,为了帮忙学生理解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做法,我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因此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祁黄羊》教学反思8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年老退休,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晋悼公便让他举荐。于是祁黄羊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这是一篇写人物的文章,与第二单元的作文《我推荐》有相通之处,所以我在教学中以本文的写作特点为主线,即典型事例和语言描写,借助本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人的写作能力。课堂思路清晰,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听讲效率较高。 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改进。1、导入不够直接,可以进行直接导入,直奔主题也是不错的选择。2、在解释“外举不避仇,内句不避亲”时,可以用故事的主线“第一次??第二次??”来为学生理清脉络。3、课后作业可以设计向学生推荐一本相关书籍,拓展学生知识面。4、中心句、关键词还需要反复咀嚼、反复强调,应到学生去感悟,而不是去记住。

《祁黄羊》教学反思9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次为国举荐贤才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本篇课文的故事情节简单,人物的形象鲜明。全文紧紧围绕“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句话展开的。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

  教学一开始,我先通过复习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入手,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接着回顾课文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这样理清课文层次就水到渠成。

  文章的对话比较浅显,学生也能在朗读中体会意思。在学习晋悼公与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通过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注意人物的`提示语,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之后,我创设情境,和学生穿越历史隧道,重回当年举荐场景:全国百姓得知祁黄羊推荐仇人解狐为中军尉时,朝野上下震惊了,议论纷纷,祁黄羊的亲人会说些什么呢?解狐会说些什么?激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并竭力拓展对话的时空,组织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在对话中逐步理解、体验、并有所感悟,再次感受祁黄羊“公私分明”的品质。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

  “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交流“内举不避亲”时,除了抓“只有”“郑重”和人物对话外外,也同样创设情境,模拟当时情况,让学生感受当时祁黄羊所感受的压力,从而感受他的出以公心.

  接着让学生思考:你想用那些词句或名言赞颂祁黄羊?学生们把一些能用在他身上的好词全搬出来了:出于公心、秉公办事、正直无私、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祁黄羊》教学反思10

  《祁黄羊》是一则根据历史故事改编的课文。着重讲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思想境界。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也是编者的意思。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意外:

  片断一: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祁黄羊是一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了不起的中军尉。

  师:你说得很好。

  生:祁黄羊是对国家的兴亡、安危特别负责任的一个人。

  师:你说得真好,祁黄羊对国家真的很负责任。

  生:祁黄羊是大公无私的一个人。

  师:是的,读完这篇文章,我们是能看出他的大公无私。

  生:我觉得祁黄羊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自己的儿子当中军尉,他知道解狐大病在身,就先推了仇人解狐,解狐死了,他就举荐了儿子祁午。(老师大吃一惊!但犹豫了一下后,他马上把问题抛给大家)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边读边认真思考,祁黄羊真是这样阴险的一个人吗?

  (生再读课文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讨论)

  生1:我觉得说得不对,课本是不会教我们学习私心的。

  生2:祁黄羊先举荐他的仇人,再举荐自己的儿子,这样别人就不会说闲话了。不过,从“当时,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和“多年的征战中”这些话中,我觉得祁黄羊不仅有军事才能,而且对国家是非常忠心的。

  生3:“‘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又想,又郑重地说”中的“祁黄羊想了又想”说明祁黄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生4:我觉得中军尉是个有生死危险又关系国家安危的职位,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没有私心。

  生5:老师,我的想法错了。祁黄羊推荐人,是拿才能作标准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祁黄羊是一个没有私心的人,我们反复读课文后,一定能感受到这一点的。

  片断二: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祁黄羊是怎样一个人?

  生1:我觉得祁黄羊这个人做事出于公心,很值得推崇。

  生2:“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祁黄羊这个人很有谋略,他在军中多年,他对每个人的情况都很熟悉,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解狐大病在身。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讨晋悼公的欢心,以达到顺利推荐儿子的目的。

  师:这位同学的观点很独到。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然后结合自己知道的春秋战国方面的故事对这位同学的说法展开讨论。

  (全体学生继续阅读这篇课文,许多学生停留在第3自然段,特别是“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一句。)

  生3:祁黄羊应该知道军中的事情,特别是解狐的事情,因为解狐是一个有名的人,能杀祁黄羊父亲的'一定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生4:如果我是中军尉,我肯定知道的,解狐有病也是一件大事,作为一位中军尉应该清楚。

  (此时老师好像被这些学生同化了,越来越感觉这些孩子是有道理的)生5:我看过电视剧《春秋》,看到许多人太阴险了,会用计谋杀人。

  生6:我星期天与爸爸到新华书店,看到书架上有一本《厚黑学》,爸爸说《厚黑学》就是写厚脸皮黑心肠的一本书,其中很多是春秋战国时的例子。读这篇课文我发现祁黄羊可能真有这种预谋。师:你阅读面真广,说得有一定道理。

  生7: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史书上所说的是不是全部是真的?

  (看得出这位老师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想了好久才回答。)

  师(犹疑地):应该说大部分是真的。

  生5:那么这件事全部是真的吗?

  师(诚恳地):这个问题我真的回答不出来,课下我们一起研究,好吗?今天每个同学说得都有道理,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片断三: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则历史故事。大家先读几遍课文,然后到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再与课文对照自学,怎么样?

  生(齐答):好!

  (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辅导,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很快从《吕氏春秋·去私》找到下面一段文字: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师:请同学们将这段资料与课文结合起来阅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全体学生进行新的阅读并讨论)

  生1:课文怎么与《吕氏春秋》中所写的不一样?生2:《吕氏春秋》中的这段记载没有说解狐大病。生3:晋平公是不是晋悼公?

  生4:祁黄羊是推荐解狐为南阳令,课文怎么写成了中军尉,到底课文正确还是《吕氏春秋》中所写的正确?

  生5:课文中“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晋悼公说的,《吕氏春秋》中则是孔子所说。究竟是谁说的?

  生6:两篇文章中的祁黄羊好像不是同一个人。

  师:为什么?

  生7:我感觉吕氏春秋中的祁黄羊真的是一个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的人。而课文中的祁黄羊好像是有计谋的。

  师:你为什么说课文中的祁黄羊是有计谋的?

  生7:因为课文中写到祁黄羊在军中多年,又是中军尉,解狐卧床不起,他肯定知道。所以祁黄羊应该清楚解狐身体不行无法胜任了,他的儿子自然而然就能顺利当上中军尉。师:你的意思是说课文中的祁黄羊也公也私了?

  生7:是有点这样。

  (全体同学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该老师没有对这些答案做出结论,却对学生的思考给予了鼓励。)

  写在后面:

  这三位老师的教学片断比较成功,可以说是不同教学理念之下三种类型的课堂形式。

  片断一中,虽然孩子产生了那种与课文不一致的想法,老师也没有打击这位同学的思考,但最终却将孩子们引回到课文的中心内容上。这也是大多数课堂严格遵循教材思想的一种模式。

  作为一个没有结论的讨论,片断二是一节敢用自己的思维去评判文章的课堂。虽然课堂上,老师的为难使得课无法进行下去,但这是一节十分真实的课,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课上到这里,我们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努力,才能搞清楚课堂上一个又一个问题。片断三则迸发了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思维,体现了一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不敢说,所有的课文都要这样教,也没有这种必要,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利用信息来思考文章内容,一定会使学生具备传统教学所培养不出的素养。但许多老师认为他们是不会这么上的,也没有这种心理准备。

  我感觉前两个片断是深入的过程,第三个片断是浅出的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说,只有跳出前两种教法,我们才能运用好第三种方法。在简单可行的第三种方法中,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浓,他们主动的参与也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这也许是素质教育的真谛。

《祁黄羊》教学反思11

  《祁黄羊》一文介绍了祁黄羊举荐贤才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理想境界,表现了祁黄羊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

  课文内容比较易懂,教学第一课时,我把重点之一放在让孩子们给课文分段,说说段大意,再用串联段意的方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对于中年级的教学,概括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

  教学第二课时,重点之一是:结合文中的.细节,深入体会祁黄羊的“出以公心”,怎样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我采用了阅读和想象结合的方式展开。首先,读读课文,把你认为能体现祁黄羊品质的细节找出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孩子们从祁黄羊的语言,说话时的神态,这样举荐的目的等方面,读出了祁黄羊的正直无私,然后,展开想象,假如:你是解狐、你是祁黄羊的亲人,你是朝廷的人物,你是老百姓,当你知道祁黄羊这样举荐的时候,你们会说些什么?当你们知道祁黄羊举荐人才的出发点的时候,你们又会怎么想,怎么说?通过这样的补白,人物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越来越鲜活了!

《祁黄羊》教学反思12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一文介绍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理想境界,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是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抓住对话,朗读与想象相结合。

  一、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练习分段

  这篇课文的重点段是3——11自然段时,可以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于是在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练习分段时,我先让学生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最后师生确定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而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由此,课文的分段水到渠成。

  二、演读对话,感受人物

  本文主要以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品格特征的。但在人物对话的背后,有许多空白之处,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几个值得学生探究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效果还不错。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不但悼公感到意外,解狐也非常不理解,你觉得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有的说:“解狐很快知道了祁黄羊举荐他的事,他想:我与他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难道他忘了吗?”有的说:“解狐心想:祁黄羊在解狐面前举荐我会不会别有用心呢?他不怕我当上中军尉以后谋害他吗?”……学到这儿,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祁黄羊,你怎么来说服解狐呢?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三、引入资料,加深体会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友,当你听说他推举了解狐,你会对他说什么?” “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当你得知他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你会说什么?”再次点击中心。在此我引入课外资料《祁黄羊的故事》等,学生在了解、讨论中知道了祁黄羊的为人,从而被他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所感动,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在这节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做法,我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因此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祁黄羊》教学反思13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有学生对此提出疑问,世上哪有如此巧事,祁黄羊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担当重任,刚好这个人就去世了,是不是祁故意的呢?他的根本用意在于推荐自己的儿子,而不落人口舌?面对学生的疑问,我顿时愣住,一堂课便草草结束。课后,我向我们吴校长请教,才弄清楚故事的原委。

  原来祁黄羊荐贤的.故事并非如课文中所写。祁刚开始推荐解狐担任另一职位,解狐做得很好,“国人皆称善”,后来,祁黄羊再推荐祁午接替自己的中军尉一职,他也做得很好,为百姓所称颂,从而,祁黄羊荐贤成为千古美谈。而我们的课文却把这两个故事结合起来了,以至于学生对祁黄羊的人品产生了质疑。

  通过这片课文的教学,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并不能就教材而论教材,而应该渗透教材、拓展教材。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

《祁黄羊》教学反思14

  如在教学《祁黄羊》后写道:“春秋时代有许多品行高洁、流传千古的君子,这些人的言行思想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特点。文史是不分家的,当学生对‘春秋’怀有极大兴趣的时候,完全可以省出一些课堂上的时间,来与学生聊一聊‘春秋’。可是我没有,所以学生的感悟就很肤浅。”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之举,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深刻反思,就没有明显进步;没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就没有持续的进步。反思犹如一位向导引领我们从经验迷宫走向智慧殿堂,成长为一位有个性的、充满智慧的教师。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教师成长模式。生成性的教学活动大量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必须通过对实践的反思教师才能提高对实践的理性认识,才能创造出新经验,把握新规律,提出新思想。课后若不细细反思得失,就不会在意念中留下深深的痕迹,面对“意外”的敏锐性也就不易培养起来了,回春之妙也难以体悟,教学经验也难以积累。因此,反思得失是形成教学“智慧”的基点。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应着力于思考: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追求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要抓住教学实践中的得意点、失意点、争议点和困惑点,采用自我反思、同伴对话和专家引领的方式进行。还要注重养成把思考的过程、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习惯,使内隐的思考、感悟更加清晰、深刻,便于反复琢磨,比较研究,找出规律,总结方法,真正驾驭课堂,展现出游刃有余的风貌。

《祁黄羊》教学反思15

  这一篇介绍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主动辞职,不计较私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举荐人才的事,从而表现出祁黄羊处事公正、出以公心的可贵品格。

  通过故事表现人物品格,那么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为此,我这样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步骤,自读文章,看看文章中如何评价祁黄羊的。让学生对人物有个初步的了解。紧接着,我的问题是:钦佩?说明什么?能换个词吗?钦佩的理由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那我们就来看看,如何不避仇,不避亲。这是在让学生朗读课文,深化两次举荐贤才,出以公心,一心为国。

  文章结构清晰,学生轻而易举找到两次举荐,巩固了对人物的认识,尤其进一步明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能生动描写出人物的'品格,提出要求,在以后的习作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当然,课堂中也因老师的预设不足,让学生给难倒了。在学习外举不避仇时,部分孩子也查阅了资料,知道祁黄羊与解狐是杀父之仇,我也仅仅查到这里,说说了在古代,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等等,这是一个孩子问我“老师,他们都是为官的,解狐杀他父亲,不是要杀人偿命吗?再说他是官,不是明知故犯,更该杀头的吗?”问的老师一愣,可又不能乱说,我只能把问题还给学生“这个问题提得好,那同学们你们认为会是怎么回事?”学生七嘴八舌后,我把它当成了课后作业,布置给了孩子“课下,找找资料,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想如果我课前在多细心一些,这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学生中再次“立威”。

【《祁黄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祁黄羊》的教学反思03-07

祁黄羊的教学反思01-20

祁黄羊教学反思03-19

语文祁黄羊的教学反思12-06

祁黄羊教学设计01-01

祁黄羊教学设计11-08

祁黄羊教学设计11-08

祁黄羊教学反思(通用5篇)03-07

最新祁黄羊教学设计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