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22 14:19:4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5》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5》教学反思

《5》教学反思1

  今天上认识1-5,总体感觉比上一节课要好很多,不管是5班还是4班,也不管是从课堂气氛还是纪律方面,小朋友们都很积极,举手发言,坐姿都有很大进步。有些小朋友从头到尾都很积极,有些小朋友注意力只能集中一小会儿。像龚文轩、朱可萱、薛睿崟、施博文、赵展唯、侯雨辰、秦诺萱、薛哲涵、靳宇臻等,注意力只能集中一小会儿。5班的许睿聪,4班的郭林轩都能在课堂上安安静静地坐一会儿。看来表扬的效果还是很赞的,只是不知道能持续多久。

  认识1-5也是从看图数物品开始的,两个班的小朋友在老师地提醒下,能够按顺序数,虽然还数不全,但是能够做到有序就很好了。慢慢培养。

  5班忘记揭示课题了,两个班都只教到写数字1,很失败。主要时间都花在用数字表示物体,5班的小朋友思路很开阔,从想象中的物体到现实生活中的物体都有涉及;而4班的小朋友思路狭隘,只想到“看不见的物体”,看不到教室里身边的物体,只有一个小朋友说国旗上的5颗星星(此处我应该大力表扬!!!)。在用手指表示数的时候花的时间也很长,小朋友会的就不需要表示了,像5就应该着力讲解。此处花费的时间要少。做练习的时候也是,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但是学生会的少讲甚至是不讲。

  练习方面是完全没有涉及,下次应该挑一些有价值的题目让学生练一练。题目是一定要做的。

《5》教学反思2

  对于1、2、3、4、5这几个数字,学生都不陌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经常能接触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并通过操作活动理解1-5各数的含义,建立数感。因此,本节课的设计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

  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通过联系前两天的教师节,出示情景图,教师说明一些小朋友在为教师节庆祝,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学习特点。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拨一拨,教师也在投影仪上摆出不同数量的物体,让学生充分认识1-5各数以及他们的顺序。再通过同桌间相互交流想法的过程,不仅巩固了对于1-5各数的认识,还体现了人人参与学习的过程。最后在认识了1-5各数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动手书写这几个数字,教师适当的进行示范引导,加深对这几个数字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动手操作、看谁写的最好、找一找生活中的1-5各数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不足:对于教师示范书写1-5这几个数字示范还不是很详细,再加上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对于练习写数字这一项练习还没有到位,以至于学生的作业对于数字的书写还是有很多同学书写的不规范。下次还要强调规范学生对于数字的书写工整。

《5》教学反思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根据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都应该以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安定、愉快、融洽的课堂气氛,为师生间的、生生间的平等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堂上,我不仅给学生提供探讨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在相互的交流中获得知识,而且,有针对性地对全体学生进行参与意识的培养。比如,班上少数孩子比较害羞,从来不敢举手发言,在小组中也很少交流自己的看法。为了使这部分孩子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中,我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如遇到一时答不上来或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就大声告诉老师“我有困难,需要帮助”或“我没想好,下次来”这样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逐步有效地使每个孩子得到勇气的锻炼。通过这些训练,积极举手发言的小朋友渐渐变多,对他们实行鼓励,让他们充满信心。

  总之,整节课我力求给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互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识字5》是一篇韵文,其实就是一首诗歌,教学中,我把词串和图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词串描绘的画面,并练习美美的朗读。在朗读中增加语言积累,由学一个词,一排词学习积累词语。在读词串中练习说话,把读词串和语言表达联系起来。在指导写字时,把左右结构的字结合起来,让学生观察字形和结构,并重点指导了“刺”的书写。课后有一个小反馈,让学生用识字5中的词串写一小段话,锻炼小朋友组织语言及写的能力。

《5》教学反思4

  老舍先生写的《草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由于本文是本组单元——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无限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激起了解西部,热爱西部的兴趣。为此,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正确、琉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2揣摩“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等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我的教学目标,首先,我在课前已要求学生查阅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加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其次,为了更好地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一方面,我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将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草原的美景分为三大部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图画,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另一方面,我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由于品读优美语句,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于是,我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此外,我还出示优美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这些优美的句子,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从而更进一步深入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感受相互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最后,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我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走进西部,了解西部和热爱西部。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学生和老师是多么喜欢这篇课文,多么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师生从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中、从文章字里行间中能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但是始终未能亲身到辽阔而又美丽的大草原中感受,目睹这一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感遗憾。正如古人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确如此,我个人认为,假如学生和老师都能到蒙古草原中走一趟,置身其中,相信体会绝对比现在看图片、

《5》教学反思5

  今天我进行了《识字5 》的教学,开始的时候我创设了一个情景,说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大海边领略一下风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观察“ 大海怎么美,海边有些什么?” 。在学生陈述自己观察到的美丽景色的时候,我相机对一些知识进行拓展,比如告诉学生海带长在海底的岩石上,它的颜色是深褐色的。也挑选词串中的一些词语进行了语言拓展,让学生通过词语来想象美丽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讲到沙滩上的贝壳时,我运用超链接首先出示了很多美丽的贝壳的颜色,让孩子们从贝壳的颜色和形状来观察图上的贝壳,并且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训练:沙滩上的贝壳五颜六色,有_____ ,有____ ,有____ 。沙滩上的贝壳多种多样,有的像____, 有的像____, 有的像____… … 。我发现一年级部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好,他们能够跳出我出示的格式,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大海想象成很漂亮的一幅画面,以后要多多加强这方面的语言训练。

  本课将与大海有关的词语串起来组成的韵语,怎样让学生有声有色的进行诵读呢?首先我声情并茂的进行范读,让我的学生闭眼聆听,尽情感受。当我问及他们:你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 我看到了色彩斑斓的贝壳。” 于是,我适时的问:“ 那你惊喜吗?” 孩子一脸的喜悦。我就说:“ 那,读贝壳这个词语时,就把你的惊喜、快乐给读进去。” 孩子仰起脸蛋,很快把这个词读得有滋有味。如此这般,我的孩子们读出了:金色的沙滩,踩上去很舒服的感觉;读出了小脚丫的可爱之极;读出了海风的轻柔;读出了海鸥的俏皮;()读出了浪花的美丽;读出了港湾的温馨;读出了晚霞的迷人…… 通过适当的引导,孩子们都可以读得很好。

  在本堂课中,我过多的注重了孩子们的集体朗读而忽视了孩子的个别读,这样,就不容易照顾到一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不能及时的了解孩子们的个别学习情况。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大关注个体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朗读的过程中增加一些个别读的环节。另外,在这节课中,孩子们对于生字“渔”的字义理解不是很到位,很容易把“鱼”和“渔”混淆,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尝试给学生进行了分析比较,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显着,因此,在今后的备课中要在课下认真充分的备课,争取能够及时应对学生出现的疑难问题。我们老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争取上好每一节课!三年级识字教学反思二年级识字教学反思低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5》教学反思6

  前几天,我执教了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识字5》,这个单元侧重的是词串教学,而本课就是由一组与大海有关的词语串成的韵文。我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12个词语都有相应的插图,学生图词结合,容易萌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所以教师需要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观察大海里的事物。在看图识字的过程中,重在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加强识字的效果。

  在教学本课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通过老师对大海诗歌般的描述,初步欣赏大海,感受大海的美,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以学生乐意参加的律动形式,创设情境,愉悦情感。让学生感受自然美,表现自然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在教学时,我还以在图中找词语的游戏形式学习词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很快地掌握知识。

  识字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认识生字,更重要的是会运用学过的词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一些词语进行说话训练。如: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贝壳?能不能就它的颜色和形状说说?再如:珍珠是什么样的,谁来说说?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海鸥在海面上飞翔,你觉得它会对浪花说些什么呢?再如: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贝壳?

  另外:本课的教学重在阅读。教师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诵读。注意图文对照,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习识字方法,增强学生识字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引情入境,我注意到用诗般的语言,带领学生走入再造想象的天地,愉悦身心,受到启示。让学生自己感受、体验,寻找、发现大自然的美,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在这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飞跃,人性之美在升腾,创造的火花在闪耀,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意境营造得很足,学生却读不出韵味,这是以后我在教学中需要大大加强和引导的地方。

  最后,识字教学肯定是重在识字,上完课后,吴主任评课说,写字环节还不够机智,不能最好地发挥孩子的识字能力,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认字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而如何人让学生清晰地记住所学的字,我们还应该下很大的工夫。如:”沙”字,为什么是三点水加一个少字?如果能说得更明白,我们一定可以更好地记住它,我们可以说是:”水少见沙子,这样学生便非常明了,也可以记得很深刻了!”另外,吴主任还教给我很多让孩子记字的方法,在此不能一一详尽,但是却能让我受益良久。

  作为一个新人,应该注意积累点点滴滴,祝我们都有所获!

《5》教学反思7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对学生说:“大家应该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对于老师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些天我们学校组织了语文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我认真阅读了教师用书和语文课程标准,在网上也查阅了相关课文的资料,认真准备执教了《识字5》一课。

  现针对《识字5》一课,做一简单分析如下:

  (一)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本节课我设计在识字后感情朗读课文,本以为能读得很令人满意,但是学生学的不是很感兴趣,没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朗读,读出来总令人感觉干巴巴的,没有一点生机。如果能做一个优秀的课件,让学生感知金色的沙滩,蔚蓝的海面,红色的晚霞,相信朗读效果肯定会更棒!

  (二)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太小,跳课文教学,使他们难以“消化”。

  《识字5》是第四单元的识字课文,挑出来放在刚学完拼音后上,他们的理解能力跟不上,课上我引导学生把“沙滩”舒服的感觉读出来,学生就读得很轻很拖,以为这样就是“舒服的感觉”。而在生字教学“浪”字时,对这个左右结构的字,他们怎么都摆不准位置,虽然我多次强调“左窄右宽”,学生写得也很辛苦,但写出来的字还是“左右胖瘦不相宜”。回到办公室,自己反复的琢磨思考,思来想去,终于豁然开朗,找到“病根”所在。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究竟是为了模仿还是借鉴?如果一味的把别人的教学设计的种种环节,甚至是一句话都照搬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不但不会见效,反而还会事倍功半。还记得自己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领导对我说过:备课不仅仅是备课本、备教参,更重要的还要备学生。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适用于任何一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针对孩子们不同的接受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能力,为他们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鼓励学生,方法多样,要适合学生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上课很活跃,一个问题问下去,抢着回答,或者举手时发出“我、我、我”的声音,这是就要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很好,但要遵守课堂纪律,如果你能安静的举手,老师就更喜欢你了;有些学生很内向,上课不敢举手,但是坐的很端正,这时就要引导他们,你坐的真端正,如果你能胆子大一些,勇敢的举手发言,就更好啦!有些学生回答偏离了问题,我就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试试看。经过老师提醒,能不能回答得更好些。

  通过对这堂课的反思总结,我学到了许多教学中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总结经验,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

《5》教学反思8

  今天上完《识字5》,感觉还可以。

  《识字5》为我们安排了两幅生动鲜明的插图,夏天夜晚的情境图,这样的场景,学生都能仔细观察,直接面对文本,兴趣盎然,因此,教学开始我就出示插图,通过观察,图上的台风、雷雨、水果、动物、花卉便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在识字过程中我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以游戏创设情境,通过唱歌,图画再观情境。在这样的教学中,大家可以看到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了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其次,我注重学生的朗读。开始是读通、读准,然后是结合画面有感情读,有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当小教师带读。读的方法多样,接着,我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另外,我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再次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说完整。比如说怎样的水果,有的学生说:“又甜又大的桃子,”有的说:“酸溜溜的梅子,”还有的说:“又大又圆的西瓜。”等等。学生用词较准,想象力也较丰富。

  课后,我也布置了看图写话的任务,学生完成的较为出色。

《5》教学反思9

  1、教学观念的转变及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充分发掘教材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

  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

  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3.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

  4、紧抓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分子与细胞》中有四个探究性实验,这些探究活动改变传统注入式或启发式,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一开始对于这些没有

  5、多方位地评价学生新课改对学生的评价不在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经过备课组的多次研究,本学期我们的评价内容包括模块考试、单元测试、实验技能和平时表现(包括预习作业、课后作业)。

  6、建立平等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

  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

  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

《5》教学反思10

  先从旧知识的连接点,为2、5、3整除的数算理打好知识基础。再通过举例观察、思考、研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并研究其算理。在研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基础上来研究能被5整除的数,放手让学生说。发现10、2、5之间的关系,迁移到100、25、4;1000、125、8……,掌握一类发现数的特征的方法。最后,分析不能通过个位上的数字来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3整整出的原因,深化算理的理解。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过程去感悟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最后解释这种方法的根源——10除以3余1,100除以3余1,1000、10000这样的数除以3都余1。为迁移提供基础。

  (1)抓住知识结构。

  整除是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整数a除以整数b(b不等于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整除的问题就可以归结为余数问题,并且正处的很多性质都可以用除法与减法的关系来解释。根据能被10整除的数的特征,只看个位。2和5是10的约数,十位和十位以前的数都表示几个十,这些数除以2或5都没有余数,所以就不用去考虑了,只考虑个位上的数能不能被2或5整除。还发现因为10=2×5,所以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2和5整除的方法与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10整除的方法相同。由此可以迁移到100=25×4,所以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4和25整除的方法与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100整除的方法相同都是看后两位。同样由1000=125×8可以想到能被125和8整除的数的特征。根据10÷3=3……1、100÷3=33……1、1000÷3=333……1;……所以,几个十除以3就与几个一,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字;几个百除以3就余继各异,也就是百位上的数字。……,所以可以通过把各个数位上数字相加的和能不能被3整除来判断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同样,10÷9=1……1、100÷9=11……1、1000÷9=111……1、……可以得出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样还可以发现能被99、33、11、999、111、333……整除的数的特征。

  知识结构的形成,使学生能够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抓住知识结构中的核心概念,这样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另外,通过知识的整理,使学生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关系(这往往是创新的基础),最终通过图表等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抓知识的本质,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数学课学习的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本节课注重探究知识的根源研究,弄清现象后的本质,不但总结了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2、5、3整除的数的方法。掌握总结数的特征的方法,用10、100、1000这样的数除以要研究的数,看余数有没有规律,如果有规律,如果有规律在进行具体研究,总结规律。因此,研究知识时,要深入探究,了解知识的本质,做到“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5》教学反思11

  《识字5》是一组有关冬天的词串,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读词语的时候,还要读出画面来。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说话训练。在教学第一组有关气候的词串时,“寒流”这个词语学生不太熟悉,我就让学生想想在哪里听过,有些孩子想起了这几天的天气预报中在报告寒流来袭,接着,我就问孩子们,寒流来了,气温怎么样啊?孩子们马上接上去说天气冷了,我就告诉孩子们寒流就是冷空气,他来了,气温就会下降。读到“大雪”时,我就问孩子们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树木、房屋、田野发生了哪些变化?读词语读出画面来,把一个词语变成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第二组耐寒植物的词串时,我补充了诗歌《梅花》、《竹石》、《青松》给孩子们诵读,再让学生把腊梅、翠竹、苍松与其他怕冷的植物进行比较,孩子们发现很多花都谢了,只有腊梅迎着寒风开放。其他树木都掉光了叶子,在寒风中摇摇晃晃,冷得瑟瑟发抖,而苍松、翠竹依然一身绿色,挺立在风雪中。在诗歌的诵读中,在与其他植物的对比中,这些耐寒植物勇敢坚强的品质,学生感受的越发深刻了。

  在教学第三组词串时,很多孩子都说这是一组冬眠的动物,我没有直接否定他们的答案,而是让他们再次仔细观察画面,细心的孩子发现,画中的蟒蛇、刺猬在睡觉,蚂蚁没有睡觉,这时,我再请还怎么能回忆学过的课文《蚂蚁和蝈蝈》,孩子们马上想起来了,蚂蚁是躲在洞里享受着美味呢!它们是不会冬眠的。

  教学第四组词串时,我就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来练习说话。

  在这里,每一组词串就是一个片段练习,连起来也是一篇不错的小文章。我们要重视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利用一切资源,抓住时机,辅导好学生的写话。

《5》教学反思12

  百分数应用三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是用除法解决问题。整节课教学完成之后,可以说自己感触很深。这节课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综观整个课堂,由于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的资料准备充分,所以在导入环节,学生兴趣浓厚,气氛较好。

  练习课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了这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都是求单位“1”的应用题,求总数,可以用除法列式,做到量率对应,用方程解,先要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但我发现有些学生不会解方程,还须多练习解方程。我准备课前用2、3分钟进行计算练习。百分数应用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百分数和百分数的基本应用以后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利用百分数进行利息的计算,同时让学生学会解决储蓄的有关问题,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

  在五年级的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运用方程解决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本节课是利用百分数计算利息,与已有知识联系紧密,难度不大,易于掌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

  百分数应用四练习课教学反思

  学生己有了储蓄的知识基础,对于存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在论交流中,学生感受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储蓄方式。引出计算利息的方法。由于讨论的问题和数据都来自于学生,这样就使计算利息更具有实际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调查活动中,接触到更多的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计算利息时,利率化小数是难点。要多练习。

《5》教学反思13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老师的点评,更深刻意识到,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突出重难点,主次要分清。在学生的注重和培养方面,一定要落实到位。学生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以后的展开教学各个环节时,不能只顾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而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出的教案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而不是去让学生去适应教师的教案。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

  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要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一起分享,怎样通过同桌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难题,使学生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5》教学反思14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这部分把乘法口诀以及它的意义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在学知识时学习数学的方法,为更好地为后面乘法口诀的学习打基础.

  在教学中,我从谜语引入,两棵小树10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学生猜出手以后,利用《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的歌曲,让学生为自己的这双小手而自豪,并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引入新课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失。在引导学生自主编制口诀时,我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编写5×1和1×5的乘法口诀,在老师引导下师生共同编口诀。第二个层次是编写5×2和2×5,大胆采尝试让学生同桌合作的形式编口诀。第三层次是编写5×3和3×5 、5×4和4×5、5×5的口诀,由学生自己编写。在这三个层次的教学中,学生的已有基础不同以致编出口诀的进度不一。编出的准确度也不同,在不对的口诀中我没有深究,让学生带着错,去进行探究规律的学习。

  让学生观察5的乘法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和把握5的乘法口诀,从而达到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运用不同的策略使学生熟记口诀。这样由“扶”到“放”,逐步的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观地位,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启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知识的真谛。

  学习中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生回答问题课堂的生成是不同的,在听课是我不以学生答对为乐,而是全面关注学生,随机点不同的学生回答,从课堂的实际去引导学生解决,在解决中让学生发现规律,更好地掌握编口诀的方法,更好的记忆口诀。

  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生性好动以及他们的认知特点,注重了形式多样化,内容的趣味性。分成三个层次:(1)针对性练习。(2)基本练习。(3)拓展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记忆口诀。让学生自己掌握重点,这样既能强化已学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更给学生一个思维拓展的空间。

  但是在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练习中几次出现了像“五一得五”这样的口诀,虽然再三提醒乘法口诀一般把小数放前面,但还是有学生错。如果在写乘法算式时,直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在给这两道乘法算式编口诀,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一句乘法口诀一般能解决两道乘法算式。教学中我的数学语言还不够严密,课堂教学语言还需要加强训练。要讲究课堂效率,课上要做到精讲,最后在练习题的安排上,要采用不同的题形来开拓学生的思路,不同的出示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由浅入深,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不能只局限于书本。

《5》教学反思15

  篮球运球是《新课标》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篮球动作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灵敏、速度、协调等素质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我校八年级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尤其喜爱上球类项目的课,虽然学生对运球有一定的学习和练习,但运动技能一般,学生理解力强,对动作的认识有自己的分析、理解力,掌握较快。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少讲解,多提示,用降低难度、情景教学和音乐教学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本次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变向速度、运球高度、蹬跨、转体探肩速度、注意护球、手腕控球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基本部分提供必t要的心理与生理准备,因此,我设计了课堂常规、篮球常识、游戏:运球抢球游戏。“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基础教学,作为教材体系中“篮球”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师示范、讲解,让学生掌握方法,提高灵敏、协调等素质。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人数相等,在指定的区域练习,练习时由体育小组长指挥,通过小组协作来提高学生运球的积极性,掌握节奏,体验手感,通过降低难度来吸引学生参与。教师巡回辅导,这样能及时发现学生错误动作并加以纠正。小组长可以对本组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教师只对小组评价,不评价个人。本课是以“小组互助式”学习,教师巡回辅导的形式,为主要组织形式。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探究式学习,组内学生互助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课后音乐放松,通过优美、轻柔的音乐,可以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与恢复,充分体验体育的乐趣,享受快乐体育。还通过生自评、互评,教师参评的评价方法,总结本课的收获。表扬突出学生,鼓励有待提高的学生,让其在课后加紧练习,力求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发现我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对课堂的场地布置还欠合理,一些队形的组织还可以再简练一些。在器械的数量准备上还有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学生没有器械练习的情况。另外在教学中对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吸取同行的优秀教育教学经验,使我的教育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5》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501-11

《5》教学反思12-22

《语文教学反思5》教学反思范文07-04

识字5教学反思02-20

《识字5》教学反思02-20

《练习5》教学反思04-03

《识字5 》教学反思05-24

《5的组成》的教学反思01-09

《0×5=》教学反思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