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22 12:09:5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推荐】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

  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

  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物理教学反思才具有它真正功效。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2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物理实验进行有效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只有提高了物理实验室器材的有效性使用,才能真正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温度计》一节的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温度计是当时八年级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所接触到得第一种测量工具,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这种工具——温度计,我做了如下设计: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仅凭人体某个部位的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再顺势引入温度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准备了三杯水,热水、温水和冷水各一杯,而且,为了让效果更明显,还在冷水里面放入了少许冰块,然后请一个学生将两只手的食指同时放到热水和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以后,再同时把两只手指放到温水里,体验两只手的感受。这个实验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人体感觉所存在的不可靠性,而且也充分地体现了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这一教学要求。

  然后,利用一个自制温度计先后放在冷水、热水中时玻璃管中液面的.位置,说明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并自制了一个背景以便更清晰地观察液面的高度。这个实验除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打下伏笔,更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体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模型等,摒除学生“只做有实验器材的实验”这种错误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的能力。

  最后,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实验环节中,亲自体验并动手实验,我还在每一组学生的桌上放了三种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观察温度计的结构、练习读取量程和分度值的能力、探索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等等。

  对于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而言,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效教学”可以称得上是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的“永恒主题”。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应用,并且在实验中可以找出探索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逐步培养科学家们所具有的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实际行动投入到有效的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之中。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3

  学生是学习复习的主体,他们具有主体性。在复习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在引导、提示、规划、试卷的设计和组合,帮助学生查找遗漏,切记多讲,应给学生的`反思归纳、总结、内化、活化和对知识的梳理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对测验的多数试卷不必批改,而应发动学生采用互评、自评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批改标注过的试卷收回并统计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只对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评。关于错题纠正应该重视,纠错应该以点带面,既不要只停留在具体问题的纠正上,而应该帮助学生查出错的原因,对于属于知识点或物理方法上的问题应该采用迂回包抄或由点辐射式地进行复习和纠错。学生水平的提高是不断地纠正错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4

  在初中物理的日常教学中,按照《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依照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步骤。

  (1)让学生产生好奇。

  (2)让学生主动提问。

  (3)让学生积极探索。

  一、让学生产生好奇

  好奇作为思维的先导,它是成功的起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想法去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人教版)开篇就讲到有趣的物理现象,列举了几个好奇的实验。我一一在讲台上演示出来,边做边问:“为什么没给水加热,它就会沸腾?”“乒乓球为啥不掉下来?”“空心牙膏片为什么在水中可沉可浮?”随着一个个的提问,造成一个个悬念。学生很快“磁化”般地被紧紧吸引住,多么好奇,多么有趣,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兴趣和急待解决问题的求知欲。

  所以,每一堂客,我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和要求去影响学生,提出或制造一个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悬念,让学生产生好奇,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追求。

  二、让学生主动提问

  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动下,就会主动的去了解问题,认识问题的本质。这就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思维推理能力。他们之间就会出现一定的讨论和争议,并会不时的请教老师来评判。教师此时要善于鼓励和保护他们的这种学习热情,引导他们深入分析,着重培养他们的良好思维方法。在学习“光的色散”后,学生对“彩虹”充满好奇,通过自己的学习,相互讨论,认为只有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而有些学生主动提问,怎么才能看到“彩虹”?我就用三棱镜,当上午或下午有太阳光时,带领学生到室外背向太阳光站立,用口斜向上喷射水雾时,他们就看到了一道人造小彩虹。再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解决了学生的提问,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在学习完“测量物理的密度”,学生了解到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再运用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有些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1)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得密度?

  (2)如何用,怎样用天平、烧杯、水等测金属块得密度?

  (3)怎样用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4)怎样用弹簧秤、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5)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6)怎样用准确的.砝码、直尺、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说明他们在掌握现有的知识上,向前跨了一大步,去探索一些更新、更难的知识。此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兴趣小组,指导他们去设计,并进行实验,解决他们的问题。

  三、让学生积极探索

  产生了好奇,主动提出了问题,就具有了动力。在此时,就积极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物理这一门学科的特点就是观察和实验,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实验学习前人的“创新”。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

  (1)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实验。

  (2)创新机会多做实验,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3)用简单器材创造性的做好实验。例如“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让学生准备平面镜,观察手中的钢笔,橡皮擦等在镜中的像,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等,再开展讨论,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并与课本结论进行比较。我不断发问:看到什么?说明什么?结果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成败关键又是什么?

  再例如,学习“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时,学生心中都认为100W灯泡一定比40W的灯泡亮。此时就要鼓励学生动手实验,亲自去探索一下,帮助学生设计好实验,让两个灯泡(220V、40W、220V、100W)分别接在教室的插座上,哪个灯泡更亮?学生讨论,再将两灯泡串联接入电路,让学生观察哪个灯泡更亮?学生讨论,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我的指导,解决了心中的困惑。总之,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辨别存在于他们周围模糊不清的事物,培养了认识事物的能力,对他们的智力发展极其有益,更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

  四、让学生自主追求

  让学生自主地追求一些自己认为不解的知识,了解一些最新的科学成果,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我结合课本的“想一想、议一议”、“课外阅读”、“小实验”、“科学世界”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主动追求。例如《蒸发》一节中,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三个小实验。

  (1)在手背上滴两滴相等的水滴,把一滴涂开,看哪滴干得快?

  (2)在桌子上和手背上涂上面积相同的水渍,看哪个干得快?

  (3)在桌面上涂上大小面积相同的水渍,对其一片吹风,看哪滴干得快?再指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应用,基础好的学生写出小论文。再例如,学习了《压强》理解和掌握了压强的概念,物理意义,计算公式,讨论了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生产中的应用。学生从网上、资料中搜查出哪些情况要增大压强,采取的方法是什么?哪些情况要减小压强,采取什么方法?等等。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中的知识,还加强了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这正是素质教育要求达到的目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很高,越学越有劲。在他们以后的生涯中,也会延续这种自主追求的精神,充实自己的精神食粮。

  我认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解惑,更要培养他们自己去想法解惑,达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出现创新的人才。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5

  随着物理学习的深入,如何持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物理思维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的。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概念和规律。教材的内容覆盖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其物理方法(实验和科学探究),对学生全方面的能力要求高,是已学知识质量、密度、力、压力、压强等的综合,从数学角度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更是下一阶段学习的开始,因而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内容从根本上看是讲了“一个力”即浮力,讨论实验测量浮力,而阿基米德原理从本质上讲是研究浮力的大小问题。这样教学内容可以提炼为浮力和浮力的大小两大问题。对于力的概念学习是学生已掌握的,从常见的力、压力等迁移到浮力,学生会明确浮力学习的内容和重点,消除陌生感,化解学习的难度。

  对于教学的重点探究浮力大小教材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

  1、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探究浮力的大小。个人认为探究活动1目的主要还是找到一种测量浮力大小方法为后面的探究提供实验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二、 教学设计

  1、让学生对学习保持持续的兴趣,不是孤立抽象的学习物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现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的应用。

  2、注重将学生的经验体验抽象加工提升为知识,消除知识的陌生感神秘感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学得轻松。

  对于浮力学生生活中有一些经验和前概念。教学设计以此为线索,在研究浮力的概念时要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学生的前概念只是模糊的.认识,通过课堂实验再此体验,将经验抽象成严格的物理概念。从浮力到阿基米德实验,思维有很大跳跃,通过体验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分析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从而真正认识和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立足学生主动学习进行设计和预设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学这一中心展开的。

  首先对于浮力的概念,让学生从现象和实验体验的基础上抽象出严格的物理概念,认识一种新的力,思考浮力的其它因素。

  对于教学的重点三个探究活动过程设计有所区别。探究活动1,2可以由学生分组完成,探究活动3由学生讨论方案教师演示。而这三个探究活动的重点都是猜想和实验方案的设计。猜想涉及到物理的规律,对学生分析问题和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探究活动1,2的猜想是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引导分析提出。 探究方案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自主设计,活动操作的过程步骤必须表述清楚,使每个学生都明确做什么这么做有什么现象,有效探究

  4、发挥教师的导学指导作用,处理学生的生成调控教学进程

  三、 教学反思

  1、教学容量太多完成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对于启发学生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环节可以简化处理。即不做折纸船游戏,仅从生活现象(游泳时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人的感觉/井中提水时人的感受)去引导。

  2、教学探究出的物理规律仍需要一定的训练去巩固,除了本节最后的解释现象,还需要一节习题课练习及讨论问题。

  3、为了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完成,分组探究课前要安排好小组要明确小组成员分工。教学过程的探究活动务必注意使学生都明确做什么怎么做,真正将有效的经历经验转化为知识。

  4、教学中不要急于完成知识传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尝试操作的时间,困难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6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渗透到基础教育中来,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也就应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却感到了问题重重。

  一、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但同时感到教学时间之紧张。其实,实施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要透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用心的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情绪,所以多占用一些时间是值得的。但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探究教学不完全在课堂上完成,只要学生有探究的用心性,就完全可能在课外去做他们有兴趣做又能做的事。课上老师只让学生汇报探究方法与结果,可大大节省授课时间。只要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能对教材做到统揽全局、总体规划,不单节孤立被动的备课、授课还是能够解决时间紧的问题的。

  二、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师生应共同营造1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但上课时要解决好“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一方面,按新课程的要求,在适宜的时机、适宜的阶段,务必开展非指导性教学,要“放”,但要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管得太死;另一方面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需要老师将学生、教学资料、课堂的际遇等诸多因素纳入教学过程,进行课堂的适当调控,使课堂放而不乱,学习环境和谐。

  另外,还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学生还不善于合作学习的状况下,教师应思考合理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竞争与合作,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独立转向合作;随着课改的深入,可逐步培养起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方法、步骤,就能够克服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盲目尝试和无好处的猜测,提高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三、过去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是统一的,目标十分明显,我们以“超纲”、“不考”为理由,不允许不确定的知识点进入课堂。与此相反,新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定性。例如,教学目标、结果、对象、资料、方法、过程的不确定性使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情境大大增多。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是个研究者、决策者,对于课堂教学不确定的,能够成为创造性地使用活教材的组织者、参与者。因为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和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列入到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到了课程资源中。教材上出现的资料不必须都讲,对于不确定性情境产生的十分有价值的问题而无法一一答复时,可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讨论、研究性学习,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四、新的教学方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优点,尤其是在目标上的不同:一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二是目标资料更为全面,不仅仅有学科知识、还有科学过程、方法潜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目标;三是将3大目标统一于科学探究的过程,强调知识在探究过程中构建。要朝着“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改革的进展”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毫无顾虑地、大胆地改善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无论课程教材怎样改,打牢基础始终是中小学阶段的首要任务,

  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问题是肯定会有的,只要我们不断思考、大胆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就必须能到达教育的目的。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7

  学生透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贴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谈几点感受。

  首先,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理解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资料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

  其次,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用心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再次,学生实验及搞笑的小实验,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搞笑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搞笑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用心性,让教学资料事先以一种生动搞笑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资料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潜力。

  总之,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能使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8

  一、模式的创新与实现方法

  通过本节课教学,努力探索新的复习课教学模式:

  (一)、预置作业:

  1、单元基础练习题;

  2、完成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建立单元知识结构图:概述本单元知识地位。

  (三)、中考考点解析:考点(若干):

  1、概述;

  2、中考原题回放;

  3、考点点拨——视频回放、点拨、例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考点训练;

  5、学生自主解决。

  (注意:也可将一级考点进一步剖析成若干二级考点)

  (四)、综合训练(检测):要求当堂完成测试与反馈。

  (五)、作业:

  作业不是用于解决今天的事情,而是为下一节课教学服务。新的模式基于单元知识结构,把握了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考点,打破了教材课节的束缚,做到详略有度,轻重缓急有张有弛。

  二、教学重心的位移及实现方法

  新的教学模式将教学任务的重心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实现位移。传统模式是课堂梳理,课下训练,梳理与训练相剥离。新模式教学任务重心排布:

  (一)、课前预习

  对单元知识进行系统低难度训练,感知单元知识分布,再现单元双基。

  (二)、课堂复习

  1、建立单元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考点点拨;

  3、点拨与训练交融,实施小循环多反馈教学,实施堂堂清教学。

  (三)、作业

  布置服务于下一环节教学任务的作业。

  三、师生工作量的位移及实现方法

  将教师课堂上的工作量实施瘦身,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的事情。新的复习模式力图在课堂上尽量减少教师工作量,留给学生充分的训练时空。主要从以下方面完成瘦身:

  1、概述精;

  2、生生评取代师评;

  3、以练代讲;

  4、多种语言方式的综合使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视频语言、动作语言、教师语言、学生语言等)

  四、学习目标多元化及实现方法

  将物理单元知识的学习目标按照知识、技能、方法进行剖析,进行认知。在三维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建筑本节课堂教学模块。例如在本节教学中根据单元知识结构将学习目标剖析为:知识:密度、质量;技能:测质量、测密度;方法:比值法表示物理量性质、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这样按照不同维度实施划分,三个教学线索交相呼应,交相融合,是合理的教学策略,也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纲举目张,学习信息伸缩自如

  课堂复习就像在编织一张知识的网,这张网首先要将单元知识编织好,要让单元知识与技能、方法在网中都有自己合理的位置。同时,不要忘记基于整个初中乃至高中知识体系将这张网拓展的更宽、更广。例如,在本节教学中以重点、难点、考点为经,以三维学习目标为维,编织单元网络。同时在实施特性教学时,又不忘记由密度联想到c、R、q等。

  六、知识结构图的产生

  单元知识结构图产生于本市理解中考试卷统计,产生于基于单元教材的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9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要对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方法实施改革,能够从以下几方面研究:

  一、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改善课堂教学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所以,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

  1、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实验本事。

  凡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仅要做,并且还要认真做好。总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实验本事。

  2、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本事。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经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如放大法、比较法、代替法、转换法、比较法、平衡法和模型法等)帮忙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本事,开拓创造性思维。

  二、从物理教学资料出发,改善课堂教学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教材资料的制约,教材资料决定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双边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必须突出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我们选择教法应从教材资料实际出发,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经过优化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通常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几种教法的随意凑合,必须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优化选择、认真实施的结果。

  第二,还要改革教师在课堂的讲解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必须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启发性和综合性,在课堂讲解,可随资料的不一样采取相应的不一样方式:如对教材资料从知识结构、逻辑关系推理论证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讲解。对实验性较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作启发式的讲解。对重点、难点、关键资料或学生容易发生差错的问题,作点拨式讲解。在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或进行练习之前,作提示性讲解。根据学生在预习、自学或复习中所提疑点,作释疑性讲解。

  总之,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主动性和自学性,不一样类型的教学资料,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不一样的活动。

  三、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本事基础出发,改善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兴趣倾向,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性比强,具有必须的思考本事和自学本事,课堂中常期望独立思考求解,学习气氛比较沉闷。这给教师了解学生带来必须的困难,针对这种情景,一般可采取下列方法:加强讲解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异常是讲解时要注意反馈系统运用,如作业、讨论、考试中的反馈信息,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本事把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学活动结合起来。将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讨论、回答问题等结合起来,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的共同活动。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口头的、书面的练习。

  四、从教学关系出发,改善课堂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所以,必须加强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的交流活动。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师是交流的主导一方,其作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景,创设最优学习情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但教师的活动不能离开学生这个主体,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  可见,教师与学生是组成教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教师在课堂上的各项活动少不了学生的配合。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各项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努力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根本。

  总之,物理教学应根据不一样的教学资料、不一样的学生实际、不一样的实验条件,灵活而切合实际地选择不一样的教法,进取探索和认真实践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方法,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0

  “主题式教研”教学竞赛是我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以解决全县中小学教师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主线,强化课堂教学、教师学习、教学研究等项工作的实效性,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初中物理主题式教研的内容是“如何落实《生活—物理—社会》”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教研活动,我的授课地点是抚松三中,授课内容是九年级上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

  压强是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它不仅贯穿本章的学习,还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所以压强的概念在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压强的概念。

  为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本课的教学结构主要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这一板块采取了科学探究和演示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第二个板块引入了压强的概念,在引入压强概念时,通过比较速度的定义方法,让学生运用比值定义法给压强下定义,让学生自主得出,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个板块,则通过对日常事例的分析,得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使物理学科和生活结合起来,落实“生活——物理——社会”这一课题。

  本课的成功之处:

  1、利用在沼泽地和雪地行走的两个孩子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时,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做实验,这是后进生的强项,让他们展示一下自已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畏难心理,让他们感到实验就在身边,类比以前的探究实验,在此基础上降低了难度,照顾了学生的差异。

  3、在分析讲解压强的概念、公式时,做到由浅入深,一步步的深入,让学生很自然的接受并理解压强的概念。

  4、在讲解例题时,通过让学生计算大象和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让学生深入理解压力是指力的大小,而压强是指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5、在了解人对地面的压强和坦克对地面的压强时,让学生了解人和坦克对地面的压强都是104级别的,人能走在上面不陷下去的地方坦克也不会陷下去,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激发他们学习物理学的兴趣,落实物理——社会。

  6、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的讲解中,从公式、现象出发,并结合实例分析、运用来巩固。在总结时注意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用学过的物理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进一步落实“生活——物理——社会”

  本课不足之处:

  1、对学生了解不够好,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勇跃,进度比较缓慢。

  2、对实验器材的准备和备课不符合,在备课时让学生做探究实验,没想到上课时才发现实验器材只有一个压力小桌,没有办法改成了演示实验。

  3、学生看书回答问题,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致使学生利用书本上的将要讲的知识进行回答,常常使教师陷入窘境。

  4、在讲例题时,还有4分钟下课,时间紧迫,没有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降低了教学效果。

  5、在分析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把方法总结出来,学生只是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没有更多的时间结合实例进一步的分析、运用来巩固。

  本课需要改进之处:

  1、要认真备好学生,改进时间安排,争取在25分钟内结束课程,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训练。

  2、备课时要灵活,以便能应对时刻出现的突发事件。

  3、上课前不允许学生看书,上课时要求学生要紧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

  4、课件做的要活,可以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不要让课件牵着教师的鼻子走,要让教师能灵活的使用课件。

  总体而言,我这堂课从设计和实施中还是突出了学生参与意识与主动性,较好的落实了“生活——物理——社会”这一课题,但是细节把握不够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1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与评析 马本琪

  我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物理教学观摩上,我执教的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次活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课程教学资源丰富,课件制作手段先进,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到位;还有精彩的点评。为我们基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范例,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点看法:

  一,物理语言的科学性。物理是一门严瑾的科学,物理教学中的每一句话都不能随意,有时会给学生造成误解或科学性的错误。

  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引课阶段,教师创设情境。演示调光台灯的调节,问:灯时亮时暗说明什么?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由什么决定?新课阶段,根据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猜想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到底有怎么样的关系?做出猜想后,用投影片打出思考,要求学生先确定研究的方法,再选择实验器材,最后考虑实验步骤。实验分析后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总结。

  这是根据新课程理念而设计的有节规律探究课。在本课设计时,教师将演示实验变成了学生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和学生的异质互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本课改变了以往物理课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主动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节课中,教师还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节课还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在引课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电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教师做适当的提示,联系之前学过的内容,猜想可能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又猜想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最后总结出猜想。这个环节从创设情境到

  提出问题到猜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探索动机。 在猜想后教师马上要求学生考虑实验所用的方法,选择实验器材,再设计实验步骤。学生通过激烈讨论,明确研究方法:必须控制变量。教师的引导很注意次序,先要求学生讲方法,方法的确定才能明确实验分两个大步: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此,教师特别强调了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为后面的实验步骤设计做好准备。由此很自然的进入第二个环节:实验器材的'选择。到实验步骤的设计,在明确上面两个环节后,已经是水到渠成。

  实验中,学生两人一组,先画出电路图,再实验探究,边做边记录,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合理,做个别辅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和教师、教材、同学交流,思维不断活跃,在开放发散中探索,既有异又有序。

  学生在实验后分别有代表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规律和结论,同时说明这个规律是欧姆用了十年的时间研究得出的,让学生体会到坚持不懈的重要。实验结论的得出,也是对学生探究的一种鼓励和肯定。最后学生再一次回顾本课的探究过程,加深印象。

  本课在探究教学上可以说是完全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进行设计的,但探究课比较忌讳重形式而轻实效。如果在探究结论得出后再加上一道习题,加以巩固,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对电流=电压/电阻的理解加以说明和强调,那么整个探究显得更有实效性。毕竟,电流=电压/电阻这个公式的理解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很容易在这个公式的理解上出错。

  本课从科学探究的环节和把握上做的很好,这也花了教师大量心血和时间。从实验的引导到实验器材的准备,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如何上好一堂探究课,关键是创设好的情境,引导猜想和实验前的设计引导,做好这些,才能上一堂好的物理课。

  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周华福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上课开始,我准备了三个能敲出声音的物体,木盒、老师喝水的茶杯和一个小鼓。老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用细棍棒敲击其中任意一个,看谁能分辨出来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学生:情绪高昂,在觉得物理课好玩的同时,也小看这样的游戏!实践证明,学生的判别能力是过关的。老师问:声音是用什么器官来感知呢?学生答:耳朵嘛!

  很简单的道具,很普通的声音,最基本的问题,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效果明显,导入课有质量!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调皮的学生热情高,他们忙于热闹,使劲敲击桌面。但动手实验起到了调动差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说明物理教学,需要尽可能地创造物理教学情景,面向全体学生。做此实验值得注意:抑制学生情绪,保持教室安静,不能误把空气传来的声音,当作桌面传来的声音。实验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接着老师拿一个事先做好的“土电话”,(两个一次性纸杯和一根棉线制成的“土电话”),介绍“土电话”的使用,老师问:谁想上来试一试?。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效果不难预测。就此鼓励学生自制“土电话”。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教学中!一般情况下,老师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推理这个结论(我也是这样做

  的)。由此联想,太空中宇航员在舱外的对话途径:利用电子通信设备;用亚语;写字对话等。舱内有空气,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教学的第四个片段,也可称为教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片段。首先带领学生学习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查看课本提供的速度数据,比较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其次,介绍信息窗,《天坛回音壁》。本环节主要是通过信息窗中的信息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对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自然文化、声学水平的赞许和敬佩,引领学生认真学习物理学,树立科学学习文化知识的思想。

  反思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

  反思之一:物理教学要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坛坛罐罐做实验,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二来物理实验就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这不仅符合新课改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作为希望学生喜欢上物理课的老师,何乐而不惟呢!

  反思之二:提出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有问题提出,说明学生动脑筋了,是对老师教学内容思考的结果。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充分张扬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互动,肯定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机、自然联系起来了,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反思之三:把情感教育、行为教育、纪律教育与物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感觉声带振动,请他们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之类的话;介绍小河流水潺潺,问:河水要是被污染了,还有这个心境吗?

  反思之四: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振动的鼓面,声音立即停止,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本节教学也有不够满意之处:如: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传播演示仪”的抽气效果不太好,结论几乎是教师口说和引导出来的。可以改为其他实验方式。如:用注射器对密闭的试管抽气,听音乐芯片的声音变化。

  通过这节课教学实录,使笔者感觉到: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启发、引领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关注并充实教学过程,能有效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水平、情境设置能力,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长足的提高。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一步,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认识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力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磨擦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的对摩擦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可见,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的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学习科学猜想,通过“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法,学习设计实验表格,通过分析数据学习“分析论证”??..学习交流、合作、评估。要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科学探究方法,要把科学探究当做科学内容来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案例:

  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实验的程序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强调指出: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学生找出结论之后,教师再提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们探究出来了,根据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谁能指出咱们实验过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

  生:在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能保证木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

  生:有时在木块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变。

  生:木块在运动时,有时会被绊住,导致读数不准确。

  师:那哪一些同学能利用咱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来改进这些地方呢?下面分组讨论,看哪一组能设计出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

  生: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咱们可以把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拉动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师:大家讨论一下这种方案行吗?如果这种方案好,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

  生:这种方案比咱们做实验用的方法好。优点在如果拉动木板,木块就不会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比较稳定。

  生:用这种方法读出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生: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木板拉动的速度无关。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2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觉得针对科学课注重 探索发现的学科特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得尤为明显,科学课更需要探究学习。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更是科学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这种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环节设计科学,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冷热与温度》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什么是温度,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连续测量一杯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水变凉的规律。为了落实这三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首先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学生建立温度的概念,科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对温度及温度的单位已有所了解,教师在课堂上帮学生整理模糊的概念。接着认识温度计,学习使用温度计的方法,突破教学重点,最后以实验探究热水降温过程,在这一过程进一步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通过测量、观察、分析、引导发现降温规律,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推理能力。

  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首先让学生玩一个游戏。蒙上眼睛,两个手的食指分别同时插入冷水和热水中,等老师数到5时取出并且马上把他们同时放入温水中再等5秒钟,说出两个手指的感受。这个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在同一杯温水中两根手指的感觉却是截然不同的,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将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学习,使学生从活动中体味发现的乐趣,促使学生主动地想、积极地学。

  2、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形成温度概念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在学习温度计测定水温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测量,在探究热水降温规律时让学生亲自测量、观察、分析,得出规律,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实验法测量三杯水温度,用比较法感知三杯水不同的冷热程度,用观察法了解温度计构造,用测量法、分析法发现热水变凉过程温度变化规律等等。学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正确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动手实验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导课时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学生亲自动手感知水的冷热,亲自练习测量水温的方法,分小组进行实验,给予学生充分体验的时间,较好地锻练了学生动手、思维以及组织能力,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整理他们的思维,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恰到好处地点拨,注重了教师在科学探究中引导者、组织者作用的发挥。

  3、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科学知识。 学生的探究精神要从小培养,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实验法测量三杯水温度,用比较法感知三杯水不同的冷热程度,用观察法了解温度计构造,用测量法、分析法发现热水变凉的降温规律,这些方法运用恰当,针对性强,促进了学生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理解科学知识。

  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为科学探究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全员亲自实验,观察,给每个学生以探究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吻,充分体现师生互相尊重,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5、注重引导者、组织者作用的发挥

  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建立温度概念,测量水温,发现热水降温的规律,教师引领学生亲自去体验,整理他们的思维,如温度计使用方法的讨论汇报时,不代替学生说而是引导学生说,及时的追问,同学和同学之间互相纠正、互相补充,教师只是恰到好处地点拨。再如,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也是引导学生把实验方案优化而不是包办代替。

  6. 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

  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的科学学习,实现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互相评价成为评价的主体。这样,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让学生体验了探究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课前预设再好,难免课堂上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1、小组合作探究是进行科学体验、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但要取得好的效果,组织特别重要。由于学生多,每组成员较多,时间紧,所以小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显得有些乱,人人都抢着实验,七嘴八舌。建设能否再多分几组,每组成员相对少些,学生比较好组织,而且参与的机会更多些。

  2、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有待养成。课堂上有个别学生不注意听讲,乱动器材,不按要求去做,浪费了一些时间,使教学难点,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落实的不够好,基本上以教师包办代替为主。

  3、对于温度的概念的形成有些突然,虽然不同的温度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把它整理成比较科学的概念应有一个比较直观系统的过程,我觉得在联系生活以后,可以直接让学生摸一摸桌上三杯不同温度的水,直观感受物体的冷热,从而自然地引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的概念。

  4、教师精神状态饱满,但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语速有些快,有些语言学生没有听清就过去了,可能与教师的讲话习惯有关。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3

  物理一直以来就是中学阶段学生普遍反映难学的一门学科。尽管物理学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到教材的编写都进行了多方位尝试,降低了难度,但就目前来说,这种现象仍没有根本性改变。学生在初学物理时,充满着好奇,学习过程中也感到不难,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以至于越来越对学习物理失去了信心。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作为教师是值得反思的。在教学中,你是否改变了陈旧的教学观念;是否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要求了学生要“咬文嚼字”;是否充分发挥了探究性活动的学习的作用,就以上几点,我作了以下反思。

  反思之一: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开展的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课改精神,那么物理教师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会接踵而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教师的备课与原授课思路和改变,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改变等等。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自学,珍惜每次培训机会。只有自己的素质和基本能力提高了,才有能力应对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反思之二: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主动,更自然地走进物理。物理学是有趣的,物理学也是有用的。在教学中,如果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往往能激发学生兴趣。例如讲授《光的折射》时,可以提出以下一些问题:透过老花镜看紧靠镜子的物体,显得比原来怎么样?透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插入的筷子会在分界处折弯这又是为什么?桌面有一大片水,透过水面看字,则字的大小不变,为什么在透明的玻璃或塑料片上滴一滴水,再透过水看字,就能看到放大的字。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从而得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又如在学习《电阻和变阻器》这一节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幕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的情景设置,就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完理论课后再让学生到实验室(或家中)亲手做一下实验,验证一下所学的知识,不但能巩固所学到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反思之三:物理教学中,要求学生也要“咬文嚼字”。这样才能把物理知识掌握牢、掌握透,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因为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或名词、术语往往只是一字之别,这样貌似相同,实质却大相径庭。如“物体的质量”的物体与“物质的密度”的物质。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占有一定的空间的个体,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粗心的学生往往认为它们没有什么不同,不太考究的教师在口语中对些也往往不分,认真体会知道它们含义相差甚远。只有认真的咀嚼后,把“物体”与“物质”区分开来,对“物质的密度”和“物体的质量”才能有真正的理解。再如:在欧姆定律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把定律的表述成“一段导体的电阻,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表面看,此说法与定律的表述只是“电流”与“电阻”的用词对调了位置;从数学角度来看也无误,因为由定律的表达式I=U/R,用等式变形的知识易推出R=U/I。但细心咀嚼不难得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大小无关,R=U/I只是计算R的表达式,不能反映出物理规律。总之我们在学习中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都认真研读,仔细推敲,用心体会,就一定能学好物理。

  反思之四:新课程教学方式是多样的,开展探究活动的学习是其中一种。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尝试应用所学知识的喜悦,培养了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探究活动”的作用呢?我作了如下反思:一是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真正充当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学生一起探究的合作者;要充分的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实施探究性教学,应性别关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群体的表现。因此这此学生由于基础和能力的积累不够,往往课堂上的表现一般,不爱动手,不爱发言和表达,所以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表现,让他们乐于参与,日有所进,才能使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所收获。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4

  自从范亚平校长提出开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活动以来,又正逢新课改,对我们中年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年教师多年来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很难在教学形式上有所突破,但就目前的大形势大环境处是我们中年教师要不断学习,要与时俱进。我根据自己在教学上的所思所想,总结了一些教学反思。

  1、我认为我们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一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绝不会教死书、死教书,要会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现在的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我们物理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情况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自己对教学不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教条的给学生一味的传授基本知识,下课让学生强记死背,而不是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就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授之以渔”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2、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把握很重要,上课讲到什么程度,怎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启发学生,把握不好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教师还可能会出现一讲到底的情况,这种现象不利于开展新课程有效教学,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对于以上出现的情况,我有以下几点想法可以改进:

  (1)我们教师可以课后经常找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适时改进适应学生的授课方式,和学生互相适应达到完美结合。

  (2)注意观察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反映,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

  (3)授课时注重列举生动形象直观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还应该注重实验来证明理论的正确性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应有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4)认真检查作业,作业情况直接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

  (5)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对学生应循序渐进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3、我们中年教师应该准备好每一节课。

  中年教师总以为自己是老教师啦,可以很简单的备出一节课来,其实备课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没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渊博的知识是做不来的。备课的出发点应该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备学生、备教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被真正适合的教学教案。

  (1)注重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根就现行的教材物理概念叙述通俗、简洁、浅显的特点,在教学上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自学。为了使学生的自学目标明确,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设计时要力求使绝大部分学生明了,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指导点拨、引导,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注意使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易接受、感兴趣。

  物理概念、规律比较抽象,要求老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上要求趣、求新、求活。所谓求趣,即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增强趣味性,把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物理学科的持久兴趣,使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刻苦学习;求新,即教学中的教学方式、解题思路新颖频变吸引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时刻处于乐学状态;求活,物理是中学阶段比较难的学科只有很好的掌握了物理知识才能处理问题灵活多变游刃有余。

  (3)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我们尽可能多的设计有趣的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物理老师要设计好每一个实验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只有自己得到的实验结论学生才可能感到可信,也可能体验到学习物理的快乐过程,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应对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4、注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以书为本,这就要求老师对教材充分的了解,课本中的每一节在整章的作用,这一节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可能避免浪费时间或留下后遗症。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认真阅读整套教材,注意观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分清主次轻重缓急。

  (2)多做题目。要想教好物理、把握好重难点内容,做题是少不了的,理科大多教师都要通过做题来把握重难点以及获得新信息、新知识,多做题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解题能力。

  (3)多想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在自己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向老教师请教,多听优秀教师的课,这样可以吸收优秀的经验,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避免走弯路,会使自己早一些成为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

  以上内容是我对中学物理教学工作的几点认识,也是对几年来教学工的小结。认识上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片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自己迈向更高的层次,做一名优秀的初中物理教师。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5

  现在提倡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思什么?怎么反思?反思应注意哪些问题?就这些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作初步探讨。

  一、反思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如何教”进行的策划。

  教学设计的内容有: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和教学措施设计等。

  对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思首先要看对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如对基础知识,是了解、理解还是掌握层次设计要合理,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对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败笔。例如,教师在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如果对“相对”讲解得不透彻,例题分析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选择参照物判断错误的现象。

  对教学内容设计的反思如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准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

  对教学时间设计的反思如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否则会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的三个三分之一,即15分钟学生自学,15分钟讲解,15分钟练习。“讲练结合,当场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反思教学内容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地分配。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师生互动交流不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讲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透镜”一章的内容时,按照由浅人深的原则,根据以往授课时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把教材的编排顺序给予调整。先认识光的折射,再学习透镜,使学生学得轻松。事实上,教材再舨时也是这样调整的。因此,有益的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学创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三、反思教学行为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过程、是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学活动中师生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为自己的精神享受是至关重要的,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先设计了几个猜想问题,如把一个乒乓球放在漏斗口,从细管向乒乓球吹气等,让学生从平时的经验中做出猜想,然后实际操作,从简单的实验现象得出流速和压强的关系,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

  四、反思教学方式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包含课堂气氛是否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热烈等。同时,还包含内容如何处理,顺序如何安排,语言如何运用,手段如何优化,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如何激发,师生交流如何构建等。

  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课后辅导。

  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注重学法指导,初中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

  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如温度的概念;二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如能量的概念。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后,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如学习“凸透镜成像”一节时,每组发给一只凸透镜在课外时间测量焦距,上课时每组利用自己测出焦距的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既节约了上课实验时间,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反思教学过程

  古语说“有的放矢”,教学反思应是一种具有指向性、针对陛的行为,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

  教师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如是否口齿清晰、是否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体态语言是否亲切自然等等。因此,物理教师应尽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课堂陈述,合理掌握授课语调,形成亲切得体的教姿教态,提升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

  将反思的结果及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法、竞赛法、活动法,逐步开放课堂。游戏的加入与活动的增多,非但不会使教学进度滞后,反而因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经过上述五个反思,师生的教学活动会产生一种“共振”,课堂教学就会达到最佳效果,教师的业务成长就会“百尺竿斗,更进一步”。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反思_物理教学反思03-09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09-24

初中物理的教学反思06-20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01-07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06-01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09-30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1-11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反思10-19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反思12-09

【精】初中物理教学反思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