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08 00:19: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1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1篇)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为配合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了几节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探究课。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独有特点,进行了较深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课堂气氛的活跃,完全是教师这个主导作用发挥而来的。教师课程结构的设计、环节的策划、精密的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信息技术课的课时安排是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相配套,那么,在上理论课时,在课堂中要把本节课中的重点、难点掌握好,攻破了重点,难点,其他的细小的知识情节也就迎韧而解了。简单的说,就是把每一节课的知识体系、知识情节的脉络把握好就可以说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了,并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那么,实践操作课又是怎样才能有所收获的呢?信息技术的实践课,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课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小组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优良品德,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张,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以上点滴的反思,是通过探究课的启发所产生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只要坚持不懈的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头脑,我想会结出丰硕的果实的。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2

  今天20xx年9月4号,我第二次站在了七年级教室的讲台上。回想起两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自己第一次登台讲课时的情景,仍旧历历在目。两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但,足可以影响一个人,改变一个人。今天,当我再次翻开两年前的教案,看到开篇的第一节反思日记时,心情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

  20xx年9月2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我站在三尺讲台上,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转眼几天过去了,才发现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门课,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结合我的第一次课,谈几点体会。

  一、对待学生要宽严相济,要把握好度。

  现在教学提倡以学生为本,重人文关怀,要求老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但是有时候个人觉得还是要严肃一点。过于微笑对待学生会让他觉得这个老师特别随和特容易相处,那么在你的课堂上他就会目无纪律非常随便。周四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为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生更好相处,我提前了10分钟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和学生们聊关于信息技术、关于学习和生活,大家聊的都非常开心,然后伴着上课铃声开始上课。也许课前的聊天激起了学生讲话的兴趣,结果即使上课了他们还在下面一直说话。我面带微笑一连说了几次请大家安静,但是根本止不住学生说话的声音。看着他们那么可爱,也不忍心板着脸。

  后来我停顿了一小会,然后说,既然大家有话说,那么我请一位同学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教室这才安静下来。正因为有了这次经验和教训,所以当我上第二节课的时候,虽然也提前走进教室和学生聊学习和生活,但是我不在随意释放自己的情感,我都会时刻保持老师的'身份。课堂上当学生触犯纪律的时候我会非常严厉,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也会微笑地表扬他。就这样第二次课要比第一次好多了。总之,我觉得在老师的身上严父和慈母都要有所体现,无论是严还是宽关键要把握好度,尽量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考虑到信息技术课都是在下午,而午后学生可能多会犯困,为了帮助他们提起精神上课,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为上课前设计了一个小的游戏。可能游戏过于简单了,结果在实施的时候,我的学生竟然说“老师,你真幼稚”。呵呵,当时我觉得真是可笑,这个游戏是以前在大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的,都觉得很好玩。可是没想到把它用在我的学生身上,他们竟说我幼稚。看来真是有点低估我的学生了。今后在设计课前游戏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分析游戏的使用对象,尤其要考虑是否符合我的学生。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说,还会削减你在学生心中的魅力,威信扫地。

  三、灵活掌控课堂纪律的,能做到张弛有度。

  就我个人而言,还相差甚远。连续上了几次课,信息技术课的课堂纪律大都不是很好。我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说。纵使你把嗓子喊哑,他们保持不到两分钟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所以我想起以前王军老师提到的那个晕倒在讲台上的老师了,不过还好至少我的意识还是清醒的。想想自己上了那么多班,还是有一些班级的纪律非常好的。之所以纪律好,除了和班级本身建设有关还有其他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①第一节课教学重点之一是师生生生相互了解,如果让学生一个一个都站起来介绍的话,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学生在介绍自己之后,开始搞小动作导致课堂纪律不好。因此我在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要保证自己的声音能够让最后一排的同学听到,学生答完之后,我会不经意找另外一个同学重复;其次我事先准备了几个能够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问题,让他们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说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使他们能够深入思考而不是流于表面化简单说自己叫什么,同时也便于老师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接着为了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不仅让学生介绍自己还要介绍所在的小组;最后我让学生介绍的时候没有按照次序,而是任意抽几个小组。

  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准备了两个小的视频。但是,在观看视频之前我首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这样学生在看视频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

  ③答的比较好的学生我会当即表扬,同时让全班同学鼓掌表示鼓励等等。而答的不是很正确的同学,我会适当引导和完善,会用眼神和微笑来鼓励他们。通过采用这些方式,教学效果明显要好一些。

  四、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拥有真正的主动权,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为此,在信息技术课上,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的四个成员分别赋予了小组长、技术员、记录员和汇报员的职责,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些活动。使得学生在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后,也能掌握需要接受的知识。我在让小组展开讨论的时候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强而且他们讨论的结果非常好,有时候我让汇报员汇报本组成果的时候,汇报员敏捷的思维,流利的表达都让我望尘莫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开展小组讨论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①学生讨论的声音非常大,他们都很活跃,都想说。这个时候课堂的纪律显得有点乱。在这个时候如何维持课堂纪律值得学习和思考。

  ②小组代表在汇报本组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只顾讨论本小组的问题并没有注意听。如何让学生都能够注意听呢?

  通过第一次课,师生、生生相互介绍,了解彼此,联络师生感情;学生们接受来自老师的课堂规则的有关信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收集了学生有关信息技术基本情况的信息;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很浓厚,有学习好信息技术的信心和决心。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优点在于问题驱动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表扬和鼓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小组讨论学习方式,增强了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存在的不足是对待学生宽严相济,没有把握好度;设计的教学游戏过于简单,低估了学生的基本情况;维持课堂纪律经验不足,导致上课的时候纪律有点乱。基于此,尚需改进的策略:多思考,多总结经验和教训;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组织课堂以及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3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课越来越受到学生、家长及学校领导的重视,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这门课呢,通过我几年的教学,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演示教学、任务驱动、分层次教学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既定的教学模式,由于广泛存在着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组织、教材开发、教学资源等方面滞后的现象,许多信息科技教师仍在教学中走老路,以应用软件操作方法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采用在教师讲授、示范操作下,受教育者记忆和模仿练习的方法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以信息技术的软件使用方法为目标,忽视了受教育者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长此下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压抑,学习兴趣在逐渐淡化,甚而消亡。故而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信息人才,创造性人才方面能够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就必须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这一点上,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达成共识。我在几年的教学中,不断去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去尝试用各种教学方法,下面把目前较常用的教学方法结合我个人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演示操作,学生模仿

  这是一种在计算机课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学生能按着老师的演示操作较好地完成练习,使学生能很快掌握。但这种教学方法也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对学习的探究性,学生被动地学习,只要模仿老师就可以了,虽然学生掌握地快,但不能深刻领会。

  二、任务驱动,引导认知。

  当前,在信息技术课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任务驱动法"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这一既定的目标,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其他的可以一概先不涉及,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当然,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能在电脑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初学者将逐步消除对电脑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电脑的乐趣。

  任务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科学性,要充分体现技能技巧的训练。同时,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多样性,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或活动项目,引导受教育者开展讨论、研究、探索,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以解决问题,受教育者在自主设计探索、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即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而制作电子作品的成就感又为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动力。任务的设置是该种教学方法的重中之重,如何把任务设置的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去做,这需要老师们精心的备课,要把每节课需要落实的知识点有机的融入任务中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掌握知识点,才使他们记得更牢,不容易忘记。

  要求学生要敢于动手,勤于实践。计算机是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只能靠实践。应提倡探索式的学习,许多知识和经验可以通过自己上机实践获取,这样做不仅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可以培养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在学习使用电脑的过程中,读书和上机实践都重要,但比较而言,实践更重要。很多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多次上机才能学会。"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三、面对学生差异,分层次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情感、智能等方面,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学生还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主要表现在: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由于家庭、社会背景不同,有的`学生已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专家”了,

  有的已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要从零开始。

  (2)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是“电脑迷”,有的学生对电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讨厌信息技术课。

  (3)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演示操作,然后跟着做一遍完事,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

  根据学生的这些表现以及平时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考查,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评价,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客观地认定每个学生的层次。学生层次确定后,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做出必要的调整,鼓励学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递进”,这也是鼓励学生学习的手段。

  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对他们采取第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操作)让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对于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可以采用第二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给其提出教学任务后,教师并不告诉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在课堂练习上应精心备课,精心选择练习内容一般情况下,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从作业量上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上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共同提高的方法。在分层次教学中,我们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不同的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由于每个学生有不同的知识经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4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与其他中学课程有所不同。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科,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各方面的协调能力。作为一名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信息技术教师,我结合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反思。

  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我校注重学生的发展,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教学宗旨。一切为了学生,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有些学生对计算机还不太熟悉基本操作,因此在讲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有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授内容。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耐心的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真研究教材,实施分层次教学

  根据调查研究,我国的计算机正处于普及阶段,很多学生家里有计算机,但是也有个别学生从来没有过多的接触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有的学生却因“吃不了”跟不上讲授内容而失去了信心。那么如何才让用最好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本节课的内容呢?首先,我认为应该认真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较容易的知识点可粗略讲解,让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对难度较大的内容可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还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如果整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对本节课的讲授内容也不能做到及时的应用。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对学习接受程度不同的学生分别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其完成,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可让接受能力好的学生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再由教师点拨重点难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总是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而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不同接受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告诉学生如何操作不如让他们自己去学会操作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寻找正确的操作步骤,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操作实践能力。这样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自己未找到的操作步骤印象深刻,而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将会对其重点认真听取并加以记忆。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其在今后的各科学习中都大有益处。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处处观察,多多留意,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思路,让枯燥乏味的课程生动活跃起来,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VB程序设计的第一课,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是第一次接触,没有什么知识储备,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整堂课都是学生在思考,动手操作实践,完成一个个小任务,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在任务的设计上,遵循了由简到难的原则,学生通过课本以及学案内容,自主探索,操作实践,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很多同学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在任务有难度时,我让各小组共同探讨完成,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成员能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也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本课的设计中,还要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了不同层次的任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节课内容较简单,有些地方可以再加此拓展,修改代码的地方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已的喜好来修改大熊猫的愿望,不一定非要和课本一致,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的教学环境。VB语言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如何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更好的程序,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6

  为了迎接中学生信息技术考试,我所带的班级即将进入复习阶段,提到复习课怎么上,大多数教师的反应是:把握考纲,加强训练,熟能生巧。的确,这种方法是有一定效果的,而且很多老师也是这样上的:课前阐述当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布置课堂任务→学生完成课堂任务→教师讲解。

  按这种模式上的'复习课,从学生的课堂提问及学习态度来看,这种复习方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反复使用这种模式进行复习,学生会感到厌烦,从而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不够透彻,这对于解决问题是相当不利的。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要想获得好的复习效果,在复习课的设计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带动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复习课的实效。这就要求教师对复习的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延续学习兴奋点,通过有效的讲练评调动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7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发展速度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其实践性强。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们很喜欢上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的操作课,更是有一种让我一次上个够”感觉,但是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玩”乐”为主要的情绪支配,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或者干脆来个置之不理。上机操作的秩序也比较混乱,结果一节课下来,外表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学生觉得自己一节课后好象什么也没学会。面对着这样的学习现象,经常会产生几许无奈,但更多的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作为从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要改变这样的现象又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那么就不能以原始的教学方式来教学

  。作为中学时期的`教学,信息技术属于一门新型课程。属于初级往中级过度阶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课本知识为主,益智游戏为辅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样做,符合本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能力。为此,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时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其次。受此影响,信息技术在学生们印象中属于副科。

  学生们从思想上也未得到重视。为此,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列举生活、工作中的实例,来阐述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学生的思想上,来改变这样传统的副科无所谓”观念。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8

  [摘要]从教信息技术课多年,对当前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现状有一些较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目前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的上课,总体上还是很不规范,有些教师还不太了解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要求,造成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及发挥的作用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都不是很好。许多信息技术教师还不能很清楚地看清当前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现状,本文就当前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要求及现状进行一次粗浅的分析。

  [关键字]分层设计要求,电脑同步指导,任务驱动学习,课程整合误区,信息技术

  目前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的上课总体上还是很不规范,有些教师还不太了解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要求,造成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及发挥的作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都不是很好。结合有关具体情况和上级要求,我概括出以下四个方面要求:

  一:分层设计要求

  1、什么是分层设计要求:

  即每节课备课内容除常规之外,另设计一到二个较高教学目标,或与本节目标类似的其它目标,或相同目标的其它活动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分层次的训练,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科书就实行了分层设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

  2、为什么要分层设计要求:

  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小学,初中的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起点不同,条件不同,只设计一个目标,会导致许多学生上课无事可干,以致有各种不良反应。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就会造成那些好的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而那些差的学生则不会锻炼的情况出现,如此循环下去,只会造成恶性循环,致使学生失去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3、分层设计要求的要点:

  针对主目标,有完整的备课各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复习引入,演示,讲授,练习,评价等。对增加的目标,要有相关性,或提高性,列出目标与练习要求,这样就不会出现上面的情况,还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练习,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越来越浓,觉得这门课很重要,又很新颖。

  二:电脑同步指导

  1、什么是电脑同步指导:

  用计算机提供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讲解,材料,要求,练习题,提高问题等,一般以WORD文件提供,放在学生机的桌面。文件中还可列出本节教学目标和测试题,评价方案。后半部分可列出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学习和帮助的信息。这样就使学生有了自己的一本“参考书”,他们自己也知道应该怎样去学?如何去学?能够使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的内容及一些基本技能。我曾经就使用过一次,并取得了异想不到的效果。

  2、为什么要用电脑同步指导:

  中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分钟以内,多讲无益,但少讲易讲不清楚,用计算机提供详细内容,教师只精练地讲解有关要求和可能碰到的问题。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收回学生机的控制权(多媒体控制软件),再次集中讲解。使学生既听得清楚,又学得开心,可谓是“一石二鸟”。

  3、电脑同步指导要点:

  教师要精心准备提供给学生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学习方法,要求,习题或评价,可能出现的困难,分析出现此问题原因,解决方法。在这种试验开始时,告诉学生使用这个文件的要求与方法,如不一定全看,可按标题查找。完成任务后自我加压提高等。

  任务驱动和课程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其专业论述很多,已成体系,两者互有关联。这里就一一做简单的介绍。

  三:任务驱动

  1、什么是任务驱动:

  我们所采用的普通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有关知识,学生理解并练习,通过测试反馈,再纠正,以达到学习目标。与普通教学方法相比,任务驱动是设计一个任务,为完成该任务,学生可能需要运用多个已学知识,但必须有一个内容,特别是主要内容是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教师只给简单讲解,提示有关注意事项。学生为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学,根据教师的提示和帮助完成任务,但此时对知识掌握可能还不很牢固,教师最后给出总结或细节注意问题的讲解。也就是说教学目标要明确、完整,学习任务具体。任务中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设计,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师生进行广泛的交流。并要理清课前知识和课内任务的关系。

  2、为什么要用任务驱动:

  提倡在做中学,不单纯先学后用,往往是学习最有效的,可能一时效果不如传统的好,但通过后续内容的学习,教师的指点,学生更好地掌握目标。学过程序的人应有所体会,只按书本上的内容学习,最终只是懂得语句的含义,而不能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在接受任务,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才会学到真正理解了的内容。初中生们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单独地讲授书本里的知识,而不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独立完成,是不能让他们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的。更不用说技能了!计算机本身就是一门强调动手实践的学科。

  3、任务驱动的要点:

  任务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水平。为完成任务要用到多个知识或能力,可以是其它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当前一般情况是以本学科的知识为多。本节要用(用学习的)内容事先要指点,简单讲解,易出错之处可用出错答疑的形式写到电脑同步指导的WORD文件中。任务尽可能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去了解别人、增进友谊和共享资源。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9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所以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注意以下方面:

  一、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小组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要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张,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优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以上点滴的反思,是通过教学活动摸索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坚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识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0

  现在学生在信息的学习上,“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我们不能以他的学号来划分他们的优差。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评价的手段来发现他们掌握程度,从而对他们的教学采取分层教学。另外我们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就会去怪学生不好好听,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来吸引学生。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有很多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游戏、FLASH动画演示、采取学生制作网上评比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中去,与教师实现互动,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技能。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怎样用学生理解或掌握的方法去教他们自己去学习,如何去掌握。那么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了,我们就不会出现上课不认真听,冷场之类的情况。

  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兴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的布置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这样我们就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是frontpage20xx软件使用的一节典型的技能学习课。学习的主要技能目标是: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文字、图片、动画及表格的相关操作。

  以往的网页制作课,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技术的操作步骤和效果实现,而未将技术实现的应用价值附加其中,学生每节课按老师所讲进行简单模仿,造成遗忘率高并且在进行综合应用时(建立个人网站)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所学内容迁移应用到自己的网站制作中。

  本节课,教师从课例研究的视角出发,在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之理念,将操作技能的学习融合于网页制作之中,让学生在“做中学”,缩减了教师的讲解,以便给予学生更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对本节课的课例研究,有下列收获:

  一、任务的设置要有针对性,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初步分析学生情况时,设置了以下两个层次的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基础任务,利用模板完成主页面设计

  第二个任务是创造性任务,至少做一个子页面并要求利用表格布局并保持主页面的风格,且与主页面建立超链接。

  经过“大路论坛”中专家和同行的讨论,认为考虑太全面,课时太紧,任务量大,且易加大两极分化。

  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不喜欢利用模板完成主页面设计,认为缺乏个性,无法自由发挥。在此基础上教师重新设置任务,改为利用表格布局完成子页面的设置。

  为让学生尽快地明确任务要求,在课前分发学生自评表。根据学生做的情况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二、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喜欢直接问教师该怎么作,而不愿意通过教材、帮助文件获取解决办法并进行尝试。因此教师在学生提问时,如果是能够通过查找资料或运用迁移解决的问题教师不直接回答,提醒学生自己找答案。而对于一些拓宽的知识,如艺术字在网页中如何使用,则给予解答。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观察学生做的效果,及主动发现学生是否需要帮助,及时调整课堂进度,使操作熟练的学生有事可做,进度慢的学生能够及时获得帮助。

  三、从整体把握教材,不为备一节课而备一节课

  信息技术课的每个模块从横向上看是互相分隔的,但是从纵向看又是相互联系的。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整体把握,从全局的角度考虑如何将每个模块联系在一起。

  本节课所使用的文字和图片素材,是信息检索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网上下载,并根据教师的指导按信息管理的方式分门别类的存放。多媒体信息加工时,学生利用已有的相关素材设置了动画,为本节课提供了动画素材。文字信息加工时,WORD中的小报制作为信息的规划设计提供了认知基础。

  一节精心设计的课,并不总能能保证学生长久的兴趣,教师唯有从整体把握教材,注重前后知识联系,精心构思教学设计,逐渐让学生体会技术的附加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03-21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01-11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03-21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05-08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通用04-19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反思04-19

对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04-21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02-17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反思04-01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