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1
《平移和旋转》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和图形》这一模块中的一个内容,这是一个新的内容,吴正宪是第一次执教,我也是第一次观看。当我听说在这次“第二届吴正宪、潘小明教学艺术研讨会”上,吴正宪这次展示的课,除了有我原来观看过的“平均数”以外,还有一堂新的展示课——《平移和旋转》时,我感到兴奋。同时也直觉地感觉到吴正宪确实是踏着时代的步伐在前进。今天,在实施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她没有停留在理念上的学习,而是把内化了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外化出来.展示出来。我认为一个人深刻的学习在于把学习到的理念体现在外化行为中。吴正宪不仅把原来她展示过多次的课在今天以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重新加以设计,而且勇于选择过去没有展示过、又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来作新的探索。我内心为她这种勇于不断作出新的尝试、新的实践的精神而喝彩。在过去的10年中。她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她能把小学数学教研员这一平凡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这就使得这10年不平凡了。
就《平移和旋转》这一节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来看,我的思考是: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准确。平移和旋转,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则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人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这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基础,而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就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也应该有一种切实的感觉,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专门术语。在小学阶段,课程标准也只要求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就可以了。因此吴正宪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的活动和分类,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个目标既符合儿童空间知觉认知发展的特点。又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
其次,她创设了有效教学的情境和策略。科学的教学策略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在本节课中,吴正宪以多元智慧理论作指导,在课堂情境上,一方面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晤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场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和旋转,进而又通过动手操作和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教师呈现一幅带格的平面图,两位小朋友分别在不同位置,学校处在中间,让学生想像两位小朋友如何到达学校。这是一个促使学生应用智慧的设计,因为通过学生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实际上是让学生更直观地强化了对平移的感知;另一方面,在到学校的途中还要有旋转(转个方向),再平移,这两个概念在同一情境中呈现,又很符合实际情况,在对比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在这个环节中,如果再增加一些不同颜色的图形,让学生通过平移和旋转来组成有趣的图形,则会更有童趣。课的最后,教师设计了“楼房会搬家吗?”、“聪明的设计家”、“巧算长度”等解决问题的题材,又让学生在初步应用新知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总之。整个情境的创设体现了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化,即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感性这样两次飞跃。这也是当今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念的体现。
再次,本节课也体现了吴正宪一贯的教学风格——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喜欢教师,喜欢数学课。总之,师生是在民主、友好的氛围中,通过课堂教学的人际多边互动活动,高高兴兴地感悟数学的魅力和价值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吴正宪身上体现了以下这个一、二、三。一是她总有一个目标——明天比今天更美好。在达到这个目标上,她把握明天比今天更美好的前提是,抓住今天,脚踏实地地过好今天。二是两个翅膀、两本书。她具备一个人成功的两个翅膀——“爱”和“会”。她爱生活,爱教师职业,爱数学学科,爱每一个学生。她也会生活,会当教师,会教数学学科,会爱每一个学生。“爱”和“会”的良性循环就促使她总是那么充满青春活力和追求。另外,她读好了儿童需要这本书,同时也用她模范的言行写好了以身作则这本书。三是三“天”、三个“我”和三句话。三“天”是指她能求实地反思昨天,自信地面对今天,理智地展望明天;三个“我”是理想中的我、现实中的我、别人心目中的我。这三个“我”,对吴正宪来说,有相当大的吻合度;三句话是: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快乐的。我想这个一、二、三将伴随着她的人生足迹,让她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扎实、更光彩——用她的成功去换取年轻教师和学生们比她更成功。
《平移和旋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结合生活经验和事例,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及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对生活中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感知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这两种运动的表象。学生对平移、旋转的理解没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是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生活化。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其中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距离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选取学生熟悉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实例——走路、转圈直观地导入平移与旋转。同时,选取能让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直观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与旋转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学具表示平移、旋转,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
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较深刻的理解。接着,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感知的经验,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具体实例,并判断日常日常生活中物体平移与旋转现象,以加深对平移及旋转的理解。学习完这一环节,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中巧妙突破平移距离的难点
平移距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平移距离时,从建构主义观看,学生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因此,我注意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小兔搬家的故事情节,引出认知难点——小房子到底平移了几格?这样的预设,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引起学生的讨论。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起学生的重新思考。但欠缺的是怎么样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图形上点或线的移动.当学生面对一些数学现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时,都会产生猜想,有时虽然是错误的,但它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显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后,再引导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最后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我想这样能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
三、让数学知识“活”起来,让数学学习“动”起来。
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我设计了“用手势或姿体语言表达自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创新”。
造符号表示平移和旋转”、“利用方格纸数平移格数”等操作性强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深刻地建立起平移和旋转的数学表象,从而真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起来。
四、通过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最后教学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一环节中,没能深入的思考怎样学生才能很好的掌握画法。由于这个内容比较抽象,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很多孩子学习这个内容有难度。为了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在教学中我应该让学生讨论要知道平移几格,你是看的哪里?怎么确定的?通过多个图形的练习让孩子们感受到要确定平移几格,应该先在要平移的图形中确定一个点或者一条线。再在平移后的图形中找到相应的点和线,数出对应的点或线中的方格。如果要画平移图形,也是先找到对应的点和线,画出点或线后,再画出整个图形。虽然学生在集体练习时都能较好的回答出平移的方法,正确数出方格数,但是通过测试,我发现平移仍然是难点。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当时能够只提一些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说说准备画的想法,或者教师画一步学生跟一步。也许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画法。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要上好一堂课是很不容易的,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还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再重新组织教材,重新建构教学过程。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中还要多下功夫,一堂好课还是需要多研,多磨!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2
《对称、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本单元把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本单元学生主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要点: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会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由于在生活中有很多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实现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一、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现象。“轴对称图形”中的剪纸和折纸撕纸,“镜子中的数学”中的镜子,“平移与旋转”中升旗、房子的平移等等,使学生感受到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平移、对称、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或对称图形。在课中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画一画”“做一做”等,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能力,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像提供了平台。
三、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中我们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尝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创造美,展示美,同时使学生体悟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从而初步开成以简驭繁的思想。这样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我们明显感到学生爱学数学了,学习气氛也浓了,学习效果也好起来了,再一次证明了“学习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素材,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做数学。但同时也发现有的学生很不主动很不认真,画图不用铅笔和尺子,随心所欲乱画一气;有的同学不是很理解平移的方向,对往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理解不透彻,把平移和对称搞混淆,今后在这些方面要加强训练。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3
旋转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使学生感知和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还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的实质,并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移后的图形。据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极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注意到布置学生的课后实践,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兴趣。
开始从学生的身边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起立面向前方听老师口令,向左转或向右转,向后转等。感受旋转的度数。向左向右是90度,向后转是180度。再从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如折风车游戏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先折然后旋转游戏。同时在两种游戏的比较中初步的感知旋转,并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设计中,我分三个层次,环环相扣,由感知到认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去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并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讨论,从而突破重点、突破难点。
让学生对旋转的理解并没有停留在概念上,而是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现象,沟通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与生活一体化。能够引导学生用行为或学具表示旋转,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器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解决了教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旋转有了深刻理解。
将问题情景化、兴趣化,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向深层次的.探索。学生画,当学生面对一些数学现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进,都会产生猜想。有时虽然是错误的,但他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显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并引导其进行验证,让学生感受图形每条边的变化,每条边变化后与原来位置的角度。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的探索方法。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4
“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本节课的设计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新知,力求体现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枯燥的数学概念在生活实际中加以应用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评价意识、应用意识以及用数学的语言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能力,在活动中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活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每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出现都以前一个知识点作铺垫,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有效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恰当地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知识,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多媒体动画出示鱼儿游学生一边观看屏幕一边用手势表示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并根据运动方式分类。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感知以及亲身的体验中,理解和掌握了物体的两种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
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个教学内容在本册书、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算得上是比较难的知识点,为了有效地突破这个教学重难点。教师演示时,要求学生看着课件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生动形象的演示,学生发现:数一个图形平移格数的方法就是找对应点、对应线,而不是数两个图形之间的空格数。如果不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教师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这个知识太抽象,学生无法接受。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效果显著。
二、根据内容,灵活采用教学方法
在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时,让学生自主探究:游乐园里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发现生1:转转椅、摩天轮、大风车是一类,因为它们是转动的。生2:火车、缆车、滑梯是一类,它们直线移动。在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既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这节课的难点。现代技术的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现让学生欣赏平移和旋转在生活的应用,以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巧妙连接等等。学生通过思考、探究、体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领悟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本节课的重点是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首先,我对学生进行点平移的教学,让学生观察一个点的平移动态过程,并让学生说出这个点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使学生学会找一个点平移以后的对应点。接着,对学生进行线段平移的教学。在这一环节,只提一些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说说准备画的想法,我画一步学生跟一步。出示小屋平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小屋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让学生发现判断图形平移的方法。就这样,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是以参与探索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一起研究,这样,师生间建立的是平等、和谐、伙伴的关系。
本节课的不足: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没能调动全班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来。
2、板书应把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写上。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5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在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其中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距离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平移与旋转,我觉得这个内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我不急着把课完成,而是以学生理解的情况来确定我的所授所教。如果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头脑里产生了平移与旋转的表象,这样就已经很不错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十分重要。所以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用了动态出示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观光缆车、升降国旗、螺旋桨、风扇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平面图形也就是想想做做1中的题目,我不给学生动态的演示了,让孩子自己发挥已有的认知经验和想象能力来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最后再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让学生列举还有什么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是旋转,同学们说了好多好多,但会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例如: 生1:飞机的运动是旋转。 生2:飞机的运动是平移。 我说:“飞机的运动到底是平移还是旋转?大家讨论讨论。”最终得出比较正确的说法:飞机的.运动是平移,而它的螺旋桨的运动却是旋转。 生3:钟摆的运动是平移,移左又移右。(这个现象学生非常感兴趣) 立即有人反对:不对,钟摆的运动是围着中间的点进行旋转的,不是平移。(大家又自发地分成了两派进行了辩论。) 看,小小的钟摆围绕着平移和旋转引发了学生们诸多的猜想和议论,但我觉得每一个声音都包含着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每一个提议都是对自已所学的一种再创,而每一个反驳都是对知识的再吸收。
在此基础上按运动的方式进行分类,很多学生都按平移和旋转把它们分成了两类,我适时讲述:象火车、电梯、缆车这样的运动叫平移;象电风扇的风叶、飞机的螺旋桨和挂钟的钟摆这样的运动叫旋转,同学们接受得还不错。学习完这一环节,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关心、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6
听其他老师说过〈平移和旋转〉是本册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也听过很多老师公开课讲〈平移和旋转〉这一课,精致的课件,条理清楚的引导让人折服。前几天我就开始思考该怎么上这节课?用课件还是教具还是让学生自学课本?
今天,我是这样来教学这一节课的:
1、从一两个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2、说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3、利用小黑板上的方格和两个彩纸做成的小房子进行平移。平移几次后,引导学生讨论:向右平移5格时,两座小房子之间是不是空5格?为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出:数方格时要从原来房子的左边到目的.地的左边,右边到右边……即要对应。
4、自学课本41页,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流平移的方法。
5、完成书上练习十的作业。
无心插柳柳成荫。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两个亮点:
1、孩子们对平移和旋转感性认识比较丰富。如洗衣机洗衣服是旋转,转笔刀削铅笔是旋转,螃蟹移到是平移,插门这种运动是平移等。
2、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对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这部分内容掌握得较好。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学也是这样的:不同的内容可能需要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展示,比如今天的平移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效果可能比多媒体的演示更直观,更容易实现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7
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它不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而且还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丽。结合本节课的几个小制作,我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动手剪,动手拼。虽然是同样的要求,但是学生却剪出了许多不同的形状,有的像鱼,有的像花,有的像船等等······
从中我也发现了孩子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很丰富。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很多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我觉的让孩子在实际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更加容易弄懂,易于掌握。
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空间与图形时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获得对简单几何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而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我注重创设情景、设计疑问,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中探索问题;与同伴交流中得出结论,尝试获取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提供大量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因而学生都能举出生活中许多有关平移、旋转的现象。如:打气筒打气时做上下平移运动:国旗冉冉升起时做上下平移运动;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做平移运动车轮却在做旋转运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于是,我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墙面在方格中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机会,并让学生想办法验证得到正确的结果,先让每个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研究墙面平移的距离;再让学生数一数、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以及确定的方法,教师适时结合多媒体课件随机移动墙面的每一个特征点,在多次数墙面任意一点的平移结果后,学生感悟出平移的本质,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8
备这一课之前,一直思考着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生能不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并能正确区别。
第二:怎样能使学生快速掌握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感知出发,通过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集体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学习数学的过程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这节课我通过课形象地件演示学生熟悉的电梯、窗户、车、风车、自动门等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上的运动现象进行分类,因为这些现象都是生活中经常存在的,所以学生们能够既快又准的找出规律、分类。然后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示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现象,能够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做一个表示平移或旋转的动作,在班内汇报表演。学生很感兴趣,课下也讨论不休。
平移与旋转教学中,平移多少格总是难点,不易突破。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看题中的图形移动了多少格,然后由学生汇报结果,汇报过程中出现了不同观点,通过让学生发表观点,互相辩论后,最终总结出方法: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数图形上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然后我通过课件直观形象地把移动小房子过程进行演示,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学生兴趣和学习效率。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一个图形的`某一点或某一条边移动的格数,就是整个图形移动的格数,之后我又趁热打铁和学生一起做了几道练习题,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够掌握这节课的难点,刚更加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在平移过程中仍有少数学生还不会数格,个别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还不够高,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有待于教师去指导、感化每一位学生,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互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9
这次教研,我讲了《平移和旋转》这一资料,本节课资料比较直观,离学生的生活较近,《课标》指出,教学时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认识平移和旋转,并能直观区别平移和旋转;二是能在方格纸上决定一个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一节课上下来,有得也有失。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合作,在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基础上,用手势比划,用肢体语言来表演平移和旋转,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直观的理解。
2、展示时,我试图让学生的展示做到最精,所以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我选取了让学生口头展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对于重点、难点,我让学生重点展示、多种方法展示,每个组都进行展示,不同的组展示不同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3、在对重点资料的处理上,我选取了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相结合,学生说,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不至于使交流留于形式。
4、由于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展示时不够大胆、大方,不能真正地动起来。
5、教师的评价不够多元化,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用心性。
针对以上不足,我会不断学习、探索,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更扎实、有效!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10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平移和旋转,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则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课程标准》只要求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的活动分类,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本节课重点难点内容,就是让学生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从而发现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变化规律,发展空间观念。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突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物体的运动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让学生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在解决判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时,我从生活入手,呈现出常见的生活现象,如:教室门的开与关、电风扇的转动、拉抽屉、闹钟指针的运动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的兴趣便更加浓厚。
三、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虽随处可见,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于是,我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
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和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本节课的重点是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首先,我对学生进行点平移的教学,让学生观察一个点的平移动态过程,并让学生说出这个点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使学生学会找一个点平移以后的对应点。接着,对学生进行线段平移的教学。在这一环节,首先出示一列小房子的平移过程,让学生找出小房子的平移后对应的部分。用课件显示小房子移动的'对应点。这样,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能自己说出小房子的移动方向及移动几格。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是以参与探索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一起研究,这样,师生间建立的是平等、和谐、伙伴的关系。
五、注重应用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该服务于生活。在本课中,我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几道练习题。加深学生对平移的理解。
在实施课程标准的实践中,我们不应停留在理念的学习上,还应把内化了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外化出来,但在实践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我在评价学生的发言时,有些单调,有时不够确切,激励性的语言不够丰富,教学语言还不是很精练、准确,突发事情上,教学机智还不够等,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学习,注意提高。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11
平移和旋转现象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两种现象,学生对此已经有了必须的感性认识,但对平移的距离这一抽象的知识还是有必须的困难,因此构建平移和旋转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平移距离是本节课的难点。在组织学习时,我是透过以下的步骤来和学生们共同探讨的,以到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
反思整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发扬:
1、以活动的形式展示教学过程
“平移和旋转”是孩子们在平时生活中见惯了的现象,对他们来说生活与活动过程中经常会做的。所以本节课我安排学生在活动中去认识“平移和旋转”,在活动中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平移是直直的,方向不变;旋转是围绕一个点做转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的知识点。
2、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起来很简单,也很感兴趣,学习氛围十分地足,这才是真正有效地教与学。透过学生联系实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数学的巨大魅力得以张显,在他们的心目中必须留下了“数学真有用”的`烙印。
不足之处:
对“旋转”学生的认识还比较好。对于“平移”学生掌握的不够好。个性是课后练习“给小鱼涂颜色”,我让学生到黑板上,透过平移,找到能够重合的鱼儿,有一个学生,做了两次,都不知该怎样平移,他虽然把鱼儿移到了红鱼的位置,但不是平移,在移动的过程中有旋转和平移。
今后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搞笑的教学情景,制作一些实用的教学课件,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生动的课堂,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1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次出现了“平移和旋转”这一资料,要求学生初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一些特点,并能对一些常见的运动现象做简单决定。本节资料是认识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材透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一些运动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认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再透过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帮忙学生建构平移和旋转知识,建立概念。从而组织学生应用所建立的空间概念,进行问题解决,判定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方式,深化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忙学生更好地认识与了解平移与旋转现象。
让学生在重难点突破中学习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使学生感受和认识运动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和运动特点,能正确决定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方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每个物体的运动方式,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了每个物体的'运动特点,使学生在简单愉悦的氛围中理解掌握了知识。
我在引导学生首次感知概念时,力求感知对象的典型性。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出示火车,电梯,缆车,风扇,玩具直升机等图片,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构成这两种运动的表象。对平移、旋转的理解没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是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生活一体化。我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表示平移、旋转,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使学生用心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较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平移距离时,由于学生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因此,我先教学了平移一个点、一条线段,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点的移动。当学生应对一些数学现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时,都会产生猜想,在那里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并引导其进行验证,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数学探索的方法。。
由于这节课学生很难理解平移的距离,再加上数格子很容易出错,所以,我教的地方太多,比如,教给学生数格子的方法,怎样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花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的平移物体没讲完。。我完全能够放手让学生想办法,讨论交流探究,我备课时担心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怕浪费时间,所以走了老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13
图形的对称教学反思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我认为,本节课的最大特色是让学生亲自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亲身经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产生学习动机。接着通过实际操作,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以及各种图形对称轴的条数和画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热情,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对教材的练习进行有效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课堂最后的总结质疑,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这些都是本课教学值得肯定的地方。
当然,在教学中也出现了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发扬成绩,持之以恒地运用成功的教学经验于课堂教学中,对欠缺的地方自觉地改进,努力做到教学相长,常教常新。(以上共计2668字)
图形的对称平移反思
本节课自我感觉良好。从知识与技能上看,学生知道了一个图形沿一条线对折后两边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知道了一般平面图形有几条对称轴且能用点划线画出对称轴,感受到不同的图形可能有不同的对称轴,这个目标基本达成。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上,给学生留有一定时间与空间去想象,培养了想象能力与审美感,也给了学生时间运用已学的对称知识去设计去画,初步培养了创造美的能力,达成也不错。在过程与方法上,生的确经历了折纸、描线、画点划线、观察、分析等过程,教师也由扶到放,该由生操作时尽量给他们时间去动手动脑,但其中去呈现出不和谐的因素。在第三个环节中学生自主折纸,证明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时,也可能是遇到问题了吧,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左顾右盼,有的嬉皮笑脸,有的装模作样,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没有真正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失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机会。针对这种“自主”学习的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从如下方面加以改进:①自主学习的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或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②给予充分的时间去探索,摒弃那种形式主义,探究一下即可,有没有结果无所谓,或只管部分学生有了结论即停止探索活动,这样无形中在学生中形成恶劣影响,认为只要动动手即可,
老师不会追问。试想学生思想如此,实践活动怎能取得好的效果。③在活动过程中,老师是否可配以适当的鼓励性评价,诸如:“方法独特的**组,认真专心研究的**组,齐心协力的'**组或**已有了初步的方法,望全班同学加油。”在这样充满激情的鼓励性评价中,相信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课标说得好,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由此只有四个目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是一节完美的课。为此,在日后的教学中,力争抓目标,抓为实现目标而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实实在在的,落到位,不要贪图华丽而忘了本质。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一是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旋转;二是探索理解旋转的有关性质;三是能按要求作出平面图形旋转前后的图形。教学重点是掌握图形的旋
转变换及其性质。教学难点是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旋转现象。 如风车的转动、钟摆的摆动、时钟分针秒针的转动等等,使学生感受到旋转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从而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 二、发挥小组的合作交流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片段中,老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串给予小组这样一个争辩活动,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理解知识和思维能力,通过辩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加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并且趋于一致时,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因为大家都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创造美,展示美,同时使学生体悟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得到,从而初步开成以简驭繁的思想。这样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图案的欣赏与设计教学反思课后小记: 这节课我选择了利用电脑的画图板来上,学生很感兴趣。整节课我主要是示范了窗花的制作、练习一的步骤、练习四的示范,感觉讲解过程还可以更紧凑,以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操作。 在最后的设计环节,学生很惊讶于自己的创作,原来很简单的一块图案经过几次旋转和平移后竟然能产生非常美的效果,我还要求他们把自己满意的作品上传到学生博客的作业区。我想电脑上制作的效果要比纸上的效果好很多吧。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1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次出现了“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要求学生初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一些特点,并能对一些常见的运动现象做简单判断。本节内容是认识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一些运动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认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再通过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帮助学生建构平移和旋转知识,建立概念。从而组织学生应用所建立的空间概念,进行问题解决,判定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方式,深化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了解平移与旋转现象。
让学生在重难点突破中学习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使学生感受和认识运动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和运动特点,能正确判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方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每个物体的运动方式,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了每个物体的运动特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掌握了知识。
我在引导学生首次感知概念时,力求感知对象的典型性。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出示火车,电梯,缆车,风扇,玩具直升机等图片,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这两种运动的表象。对平移、旋转的理解没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是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生活一体化。我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表示平移、旋转,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较深刻的理解。在教学平移距离时,由于学生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因此,我先教学了平移一个点、一条线段,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点的移动。当学生面对一些数学现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时,都会产生猜想,在这里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并引导其进行验证,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数学探索的方法。。
由于这节课学生很难理解平移的距离,再加上数格子很容易出错,所以,我教的地方太多,比如,教给学生数格子的方法,怎样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花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的平移物体没讲完。我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想办法,讨论交流探究,我备课时担心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怕浪费时间,所以走了老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找规律教学反思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15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平移和旋转主要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课程标准》只要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透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及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突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因此,我在透过学生对生活中火车、观光电梯、风扇叶片、飞机螺旋桨,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再现,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观察感知,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突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如:在引入“平移和旋转”时,出现四幅图片,有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来演示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进而讲不同的运动方式加以区分,根据各自的特点得出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初步了解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紧之后有学生先想象再用手势演示,在头脑中构建起平移
和旋转的运动方式。然后决定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那里我从生活入手,课件显示出身边的常见现象,(如:转门的旋转,车门的开关,方向盘的转动)使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兴趣浓厚。
三、能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在感知平移和旋转时,我做到呈现主题,协调推荐,帮忙指导。如:用动态语言(手势),引导学生说出平移和旋转,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使学生主动参与、用心探究,对平移和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本节课的重点是决定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决定图形平移的距离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资料,首先,我对学生进行点平移的教学,让学生观察一个点的平移动态过程,并让学生说出这个点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使学生学会找一个点平移以后的对应点。之后,对学生进行线段平移的教学。在这一环节,只提一些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说说准备画的想法,我画一步学生跟一步。在学生掌握三角形动态平移的方法后,出示小屋平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小屋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让学生发现决定图形平移的方法和三角形平移的方法是一样的。就这样,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到达了教学的目的。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是以参与探索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一齐研究,这样,师生间建立的是平等、和谐、伙伴的关系。
五、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材只为学生带给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同时教材又是静止的`、平面的。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这节课我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更为直观,更为生动地体验。如在第二个环节找对应点,数平移距离时,能在两个对应点之间设计数的过程,能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数格子的方法。
六、我的不足之处
在最后教学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一环节中,没能深入的思考怎样学生才能很好的掌握画法,
学生从实物的平移提升到在方格纸上平移,尤其是要说出平移几格到达指定位置,学生容易把移动几格误解成相隔几格,
“切入点找的不明显,以致数不出移动的格数。这一环节,首先没有出示一列汽车的平移过程,让学生找出汽车头、汽车尾平移后对应的部分。然后汽车变成AB线段,让学生把A点想象成汽车头,B点想象成汽车尾,再让学生找出A点、B点平移后的对应点。没有由具体到抽象,学生就不能很快找出A点B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并不能得出A点B点平移的距离。最后,再演示线段平移的过程,才能总结出:决定一条线段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到线段上的一个点平移了几格,我们就明白这条线段平移了几格。
在学生掌握线段平移方法的基础上,再出示一个三角形动态平移的过程,
我在评价学生的发言时,有些单调,有时不够确切,激励性的语言不够丰富,教学语言还不是很精练、准确,突发事情上,教学机智还不够等,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学习,注意提高。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03-04
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反思02-28
《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反思03-31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02-04
《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反思03-31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04-03
《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反思优秀05-11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优秀05-21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优秀05-06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优秀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