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10 13:31:0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合集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合集15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在《捞月亮》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并积极投入其中。

  如果学生感到快乐,那么他们就会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所以在这节课上我力争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学习中。课前,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歌声中走入课堂,用孩子们喜欢的看故事的形式揭示课题,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揭示课文所讲得道理时,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说出答案,而是让孩子们在读中自己悟出道理来。这一堂课自始至终孩子们都沉浸在欢乐中,学习兴趣很高,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滩旧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于是我在努力在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中体现这一理念。

  这节课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识字教学主要是检查学生对生字宝宝的掌握情况。我用了开火车之以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在阅读教学中,我大胆的把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的度,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分角色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在重点词句上重点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我也感觉到这节课中有不足之处,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唑的`不是很到位,在过渡型语言方面有的话不够简洁明了,有的语言用得不太恰当,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机制,又是对孩子的回答评价没有及时跟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加强自身教学基本功的练习,争取有更大进步。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云房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小鸟的活动为线索,以小鸟的目光观察空中的景色,符合儿童心态,体现了童话特点。而且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是启发学生想象,丰富语言积累的好课文。现反思如下:

  一、借助媒体,朗读感悟

  对于课文这一静止的内容,学生只有经过感情朗读,才能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充分运用了媒体。例,课文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段,写小鸟们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云房子。播放多媒体画面:蓝天白云图,一群小鸟飞过来。看完后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朵白云,小鸟们看见了高兴地说:我们来造云房子。”指导学生读好小鸟的话: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继续欣赏画面:小鸟造房图,教师问:“小鸟们都造了些什么云房子呀?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并在小组内介绍一种云房子,然后汇报交流。”由于媒体的介入,直观形象地出示了各种形状的云房子,大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激发起学生说的欲望。一个学生说:“我向大家介绍像盛开的.花儿一样的云房子,它十分美丽。”说着用手演示成一朵盛开的花朵。另一个学生:说:“我介绍的这种云房子外形像大冬瓜,傻呼呼地横在那儿,可好玩啦!”边说边做动作。面对学生精彩的回答,教师适时指导朗读:“你能配上动作读好这句话吗?”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调动,朗读得非常有感情,并在朗读中感受到了云房子的美丽与有趣。

  二、注重表达、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环境,让学生所学的语言经常得到运用。在课文的第二小节中,有我们以前学过的“有的……有的……”的句式,也有新接触的“有……有……也有……”的句式,虽然两个句式的用法相近,但由于后者是新接触的,因此在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其他的云房子后,让学生用“有……有……也有……”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将课文的“符号语言”内化为“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一个豪不起眼的乡村小学教师,我觉得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爱孩子们,包容孩子们的童心,用孩子的心和孩子们相处,我不是神,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或许在工作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我会努力去爱我的小不点们。我有效课堂教学有了科学的定位思考,对如何有效教学形成了独特的见解。

  1、上课,一般采取三个层次:一是个人自己试讲,备课组全体听课、研修组长参与;二是第二次试讲,研修组全体听课,教导处参与;三是公开课,学校公开课,全体本学科老师、学校领导参与。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教学中,构建数感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评课,首先是个人说课,谈感受;第二是参与听课老师评课,评课的重点围绕课标理念、围绕研究点突破、围绕学生主体参与,所有听课老师必须人人发言;第三是主任点评总结,由听课的领导进行点评。

  4、换角,今年新课程全员培训又到了,怎样创新培训模式,才能使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进一步理解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够均衡地、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笔者总结反思这几年来新课程的培训方式,探索出一种新的培训模式——换角培训。即参训教师角色换成小学生,培训者角色换成小学教师,培训过程相当于小学课堂教学过程。通过换角培训,参训教师体验并感悟新理念新方法的每个细节及其作用,品尝和理解新课程理念,使他们在培训后得到较大的收获和提高。

  5、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虽然在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离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集体备课、研修活动培养了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唤醒了教师推进新课程的意识,小学数学研修组正在逐渐由“经验型”向“反思型”和“研究型”群体发展。在我们看来,课改与教研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下学期,我们还要把教后记只注重对具体实践结果的粗浅回顾,提高到对实践本身的深入反思,使“研”更有深度;同时有效地利用数学教师的博客,与同行交流思想,为学生提供服务!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记得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裁缝非常有名气,专门为当官的裁衣服,而且裁的衣服有个特色:都是前襟长后襟短,官当得越大,前襟越长。一位师爷慕名而来,可裁缝给他裁的衣服却是前短后长。刚来的徒弟奇怪地问:“为什么裁的衣服不一样呢?”裁缝笑答:“官越大,派头越大,越趾高气扬,前襟不长些岂不衣不遮体,后襟不短些,岂不垂地;而师爷就不同了,整天鞍前马后,点头哈腰,前襟过长岂不垂地?”——这就是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那么我们教师又何仿当当裁缝。

  《杨树之歌》这首诗歌意境美,韵律强,适于朗诵,而且要求背诵。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课后马上就能将诗歌背诵下来,在背诵过程中还能将诗的韵味读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第二天早读时都能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可有少部分的学生只能背出一句半句,或者结结巴巴的半天才背完。这么大的差异,该怎么办呢?对那些掌握得快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表扬,可对那些没能背出的学生就该指责吗?指责他们就能背出了吗?——不,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有可能他们尽力了,可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背不下。所以,我告诉他们:你朗读这首诗歌时很有感情,只要你花心思,多读几遍,你一定能将它背下来的,老师相信你能行,你什么时候会背了,自己来找老师背诵,好吗?在接下去的几天里,那少部分学生陆续来找我背诵,有些学生的表现甚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所以,不妨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要求,让他们跳跳、伸伸手就能触摸到各自的胜利果实。在识字教学中也一样,要求识的字,有些学生写一遍就会了,就没有必要让他们抄写好多遍;有些学生写二遍、三遍还不会,就应要求他们多写几遍,直到掌握了为止。

  每位学生都有一件适合自己的“衣裳”,教师应当好“裁缝”,为他们“量体裁衣”,客观地对待每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学生共同进步、健康成长。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这是一篇充满童稚、朴实无华、文质兼美的赞美妈妈的诗歌。为了把课文中所蕴涵的情感点化出来,打动学生的心弦,我让孩子预习课文时,观察妈妈的一天,然后在日记本里做记录,丰富孩子的切身体验。这堂课我特意邀请了几位家长妈妈到场听课,给予家长与孩子一次心灵的交流,达到情感的共鸣。

  一上课,我首先让孩子们夸夸自己的妈妈,孩子们说起自己的妈妈可谓眉飞色舞:我妈妈做的菜很好吃,我妈妈很会织毛衣,我妈妈很会唱南音……孩子们已入情入境,我顺时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为理解课文主旨,突破难点做了辅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我让孩子在小组里交流预习成果,包括识字情况及对诗歌的初步理解。本文的生字较为简单,我只重点讲解“批、评”,其他的字让学生自主学习。接下来与孩子们一起走进诗歌,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五句重点语句,但让孩子用一句话概括一个事件,显然有点儿吃力。以致于在引导时花费些时间。

  这首诗歌适合配乐朗读,在学生理解诗歌时,我引导他们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音乐创造的氛围加上切身感受到的母爱,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在指导学生创作诗歌时,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妈妈无私的爱。通过一些生活小细节,小事情,去发现妈妈的爱。孩子举例子并不难,但概括妈妈的'爱是什么时却有难度,所以前面安排夸夸自己的妈妈时,也是为了降低难度,激发孩子说话的信心,为写话作好辅垫。

  许多语文课文是表现人的情感的。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还是把“情”放在首位,以“情”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以达到人文精神熏陶的目标。我想自己今后要多贯彻这一教学理念,以期取得情感教育的好效果。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1】《秉笔直书》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话语中的一篇课文。本文叙述了战国时代,相国崔杼杀了国君光,他让太史们写“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坚决不从,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太史,最后不得不让太史按史实记录。

  本班学生在质疑以及查阅资料方面都具备了较强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本人大胆放手,充分让学生针对课文主要内容质疑,并能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等方法初步解决自己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上,同学们能够较好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进而理解全文内容,从而体会三位太史的尽职尽责、不畏强权。 学习本课之后,学生对太史们坚持正义,廉洁正直的精神所感染,在课后的读后感中也都纷纷表达出了自己对太史们的敬佩之情。可见,通过本课的学习,实事求是、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种子已撒在孩子幼小的心田中了。

  教学反思: 1、结合资料,了解背景

  引导学生在搜集有关课文背景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下来学习课文,这样不仅减轻了课堂教学的负担,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抓住线索,集中分析

  引导学生将主要线索的内容——描写太史话语的句子集中起来分析,避免了讲课过程中的重复,并突显了太史们所共有的精神——刚正不阿、坚守本分,廉洁正直。次要线索安排在主要线索之后处理,适时地衬托太史们的这种精神,也顺应了学生认知特点。

  3、抓住词句,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在感受文字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本文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在本课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之后,先请同学们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内化文字的意义。教学中注意将齐读、分角色读、比赛读与评价朗读进行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与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受到人物精神的感染。

  【2】《秉笔直书》一文的教学,感觉教师的教得心应手,学生的学轻松愉快。

  之所以有如此效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指导预习,事半功倍。

  新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利用课外资源补充课内知识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前对学生的资料查阅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的情况下来学习课文,这样不仅减轻了课堂教学的负担,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提纲挈领,集中分析。

  此篇文章的整体感比较强,共有两条线索:崔杼与太史的交往(主线),崔杼的心理变化(次线)。教师引导学生将主要线索的内容――描写太史话语的句子集中起来分析,避免了讲课过程中的重复,并突显了太史们所共有的精神――刚正不阿、坚守本分。次要线索安排在主要线索之后处理,适时地衬托太史们的这种精神,也顺应了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文本教学,以读为本。

  语文教学应当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文本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因此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是非常必要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在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之后,并未立刻进行人物性格分析,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内化文字的意义再进行性格分析,此种做法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

  教学反思:

  一、识字,重在识字方法的传授、运用。

  教学中以自主识字为主,小组交流分享识字方法,接着全班汇报。

  字理识字——

  象:象形字。甲骨文似大象的形体。突出了大象的长鼻和大耳。金文变形,头、鼻、耳的形象已不清晰,躯干部分也轮廓化。象是一种大型的哺乳动物。又假借为景象、模拟、仿效。

  归类识字——

  “吵、叹”口字旁的字。

  “胳膊”月字旁的字。

  编故事(歌诀)识字——

  “疼”:冬天生了一场病,觉得浑身都疼。

  “歪”:不正不正有点歪。歪歪斜斜,歪歪扭扭。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重在方法的传授、运用。为学生中高年段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让每个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了解汉字的故事,走进汉字的历史,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在识字的过程中品味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识字时注意音形义的结合,能辨析形近字,正确使用汉字,尽量避免写错别字。

  二、朗读,重在情感的熏陶,情境的`创设。

  由于本课文本的特殊性,朗读和表演的结合显得很重要。教学中边做动作边理解“扯、推、搡”等词语。理解词语的同时揣摩当事人的心情和感受,然后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演表现出来。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在创设的故事情境中逐渐深入文本,将小猴前后情绪的变化读出来、演出来;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

  不同的文本承载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文本性格。朗读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它能够在编者、教者、读者和作者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彼此了解,产生共鸣。

  学生对儿童话剧《小猴脸红了》很感兴趣,积极参与,与伙伴合作表演话剧,虽说未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却也在这一方面勇敢地迈出了一大步。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

  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媒体演示、反复朗读体会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帮助学生明像入境,让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里明晰出现,让学生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教学后,我作了认真地反思,觉得这节课除了具有上述优点之外,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其中最大的不足是在评价学生时,原先设计好的恰当的评价语言被一些苍白无力的评价语言所替代,使学生未能真正体验到那份成功感和愉悦感。今后,我会不断地努力,不断地钻研,不断地改进,把发现的不足作为自己对教学探索的动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9

  这节课的教学为古诗教学,主要任务为朗读、识字、读懂诗意和背诵。由于作者是熟悉的李白,之前已经学过了他的《望庐山瀑布》,所以借由回忆《望庐山瀑布》,来熟悉李白以及李白的诗歌特点。识字环节中,交流了识字方法。然后在朗读和了解诗意的方面花了比较长的`时间。最后进行了默写。

  这节课整体下来问题挺多:一是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不够。二是课堂比较随意,包含板书和语言。三是对于学情还需要进一步关注。

  细想一下,对于这节课的改进,也有很多的地方。比如,在识字时先提出学习要求,让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相互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字,强调合作与互助。在学写生字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描红,初步体会生字的间架结构。老师再进行范写,引导学生掌握生字书写结构。在朗读时,方法要多变通一下,通过齐读、男女生赛读、小老师教读、开火车读等方法反馈学习情况。理解与背诵环节中,结合插图,用同学们熟悉的看图写话的方式,指导学生理解诗句。

  通过这次讲课评课活动,学习及讨论反思,我深深感到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虚心地向老师们学习,改正自己教学中的毛病,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水平。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

  《羿射九日》是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神话故事。教学时,我立足文体特点,以语言学习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着眼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多形式读,读好故事。

  教学时通过默读羿射九日的原因、过程两部分内容,达到练习、巩固默读之目的。通过朗读课文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体会故事画面,感受人物形象。指名读、比赛读、展示读、评价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读好故事,为后面的讲故事做好铺垫。

  二、搭建支架,讲好故事。

  为了完成“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讲故事”的教学目标,我分层设计,层层推进:1.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讲好故事搭建支架;2.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学习,引导学生借助文中词语、课文插图分别讲好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讲好故事找到支点。这样的分层推进,化整为零,化难为易,使学生感知了故事大意,又能借助词句深入到故事内容,“完整地讲故事”的目标达成水到渠成。

  三、关注文体,感受神奇

  充满神奇的想象和幻想,是神话故事显著的.特点。教学时,我立足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羿射日的神奇,学生从“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跨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感受“九十九”这个神奇的数字,体会羿克服重重困难,到达东海边的艰难。从“他登上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太阳就是一箭。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的动作描写中,感受羿一箭射爆太阳的神武,体会他的武艺高强,过人的神力和非凡的技艺等。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感受着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羿的形象也渐渐在他们的头脑中明朗起来,唤醒了学生对英雄的感佩、崇拜情结。

  四、仿说语言,迁移运用

  语文教学要关注语言表达,重视语言积累,落实语言运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三处语言训练:1.读句子,照样子说一说。学生读了句子“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跨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说出了“他穿过九十九片森林,越过九十九条山谷,走过九十九条山路”等句,在练说句子中想象羿到达东海的不易。2.想象羿射死了九个太阳后,还有哪些景象让你感受到了勃勃生机?学生在品读文中最后一段的描述之后,畅想到:“树木绿了,绿得亮眼;小鸟叽叽喳喳,在枝头歌唱;小兔蹦蹦跳跳,在草地上撒欢……”放飞想象,练习表达中再次体会羿为民造福的伟大功绩。3.借助提示,讲故事。这样的教学活动,既积累了词语,又通过语言重组,强化了表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

  五、推荐阅读,延伸课外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神话的文体特点后,我适时推荐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一书,鼓励学生课外继续阅读。实现了从一篇走向一本,从一本学会一类,将语文学习延伸至生活。

  总而言之,本节课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还需从以下方面加强或改进,以实现教学的化:

  1.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想象更丰满。

  在学生感悟人类的日子艰难、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之时,可借助视频资料,唤醒学生对当时世界的再认识,为充分的练说打下基础。

  2.通过多元激励,让讲故事更生动。

  除了借助词语、表格提示等,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边讲边演,在体验中讲好故事;通过语言评价、评价等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把故事讲生动。

  语文是用听说读写的手段,解决字词句篇的问题。认识语文学科的本质,关注文体特点,用语文的方式教好语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

  1、扎实落实年段学习目标,夯实识字写字教学。

  崔峦老师强调:“夯实识字写字教学就是在低年级教学中落实课标提出的以识字写字为重点,教师要大力加强写字的指导与练习。”识字教学的设计重在一个““趣”字,突出游戏、学中玩的特点。初读检测时的“摘果子”游戏及巩固复现时的“送果子”游戏,将学生的识字热情激发起来,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写字教学的设计,我有选择的重点指导难写易错生字“象、考”,师生合作范写、学生练写、写后展示点评教学过程。

  2、重视学词,加强词语的理解、积累、运用。

  在“他们俩”一词的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金丝猴与梅花鹿的图片读“他们俩”,同桌面对面地读“我们俩”,指着两个同学读“你们俩”。在情境学习中不仅读准了字音而且理解了字意,同时还感受到读词的乐趣。接着通过问题:“你觉得他们俩读得怎么样?”“你觉得你们俩读得怎么样?”引导学生评价读词效果。这一过程无形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评价语言,运用学到的“他们俩”“我们俩”“你们俩”来练习说话。这样的词语教学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简单认读,同时又让字词教学的音、形、义有机结合在一起了。不仅让学生读准了字音,理解了词语,还练习了说话。

  对“得意扬扬”与“垂头丧气”两个重点词语,我采用随文学词理解的办法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读文中理解感悟词语的意思。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表演来表现什么样子是“得意扬扬”,什么样子又是“垂头丧气”。还结合“垂头丧气”让学生进行补白练习:梅花鹿垂头丧气地想:“——————————。”这样的对比教学不仅让学生正确理解“得意扬扬”与“垂头丧气”的意思,同时还感悟到了语言的广度和深度。补白的过程也是在用新词“垂头丧气”进行说话练习的过程。学语言,用语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习得了文章的表达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呈现学生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真读、真思、真议、真练,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识字方法、写字方法、朗读方法的指导,用有效的导和引促成阅读教学的高质量,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力。在朗读的处理上,我充分利用低年段儿童的年龄特征,做到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如,在比赛中读、在表演中读、在情境中读、在评价中读等

  4、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课堂教学、儿童阅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

  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模式。前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则强调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而比较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上两种模式尽管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构,但它们也有两大共同点,一、是前者教师“一讲到底”,后者教师“一问到底”。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而不以学生为主体。二、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前者是理解课文的知识内容,后者是通过理解课文发展学生智力。两者都是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5、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即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一课时,尝试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成员组成: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野”在课文中指什么意思?2、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这种“野”的?3、是怎样写出这种“野”的?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多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已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拔,引导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来向老师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讨论汇报中,有的还提出了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也有的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激烈的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但我们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天文知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内容,和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大大激发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课外我还让学生组织一个天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再上网或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及观测天体,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探索宇宙的奥秘。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3

  在新课程教学中,语文课最大的特色莫过于“主题性教学”的开展,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主题,在一年级下册中就有八个主题,它们分别是: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当我们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时,当我们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也结合进行思想教育,把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当我在教学第二个主题——“家庭生活”时,面对“识字2、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这几篇课文,一下子便被文中孩子们那深深的孝心所感动,为他们出色的表现而骄傲。那么,如何让我的孩子们也能这样做呢?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变学习为行动呢?我便思索怎样把课堂上的习得与平时的真实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在无形中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文本简介】:

  识字2

  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

  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

  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

  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

  家爱我,我爱家,好孩子,人人夸。

  这是一篇“三字经式”的课文,我们也称之为“新三字经”,它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明快,文章内容也浅显易懂,教师不需要多加解释,学生也能自己学会,关键是如何把文本中的内容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我想这才是教学的关键。

  【教学关注】:

  在对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孩子们初读的基础上,让他(她)们自己来说说、悟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聊一聊。而我则根据平时的家访,以及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在教学中才穿插进来让孩子们进行辨析:他(或她)这样做对不对?好不好?为什么?

  1、“父母教,认真听”

  早在上学期结束时我就听说了玮玮的任性和顽劣,让妈妈头疼万分,再加上家庭教育的不一致,爸爸和妈妈的教育方法完全相反,使得小家伙有恃无恐,对于妈妈的话完全是“耳边风”,甚至是“充耳不闻”。这让妈妈不仅累,更是急,因为孩子的学习差强人意。于是,当有孩子讲到“父母教,认真听”时,我便讲述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我们班有这么一个孩子,特别的任性。有一天,妈妈在做晚饭让他自己写作业,大概二十分钟过去了,妈妈出来一看,他一个字也没写,便提醒他不要玩了快点写作业。可是等到妈妈把饭菜端上桌他仍然一个字也没写。妈妈一看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小时,很生气,就要求他写完作业才能吃饭。接着,妈妈就坐在他旁边看他写,可是这个孩子不仅没有抓紧时间写作业,仍旧这里弄弄,那里弄弄就是不写。一个小时也过去了,可他的本子上还是一个字也没有。妈妈非常非常地生气,就把他的作业本撕了。可他呢?还在一边笑呢。你觉得他做得怎么样?

  针对这个事例,孩子们进行了剖析,一致认为这个孩子太不应该了,作业本来就是自己的事,现在妈妈陪你写作业你还不写,这就说明他根本没有做到“父母教,认真听”。有人说到“父母平时工作那么辛苦,我们应该乖一点,这样他们就会开心一点的”。还有人说“沈老师平时就教育我们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他这样做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孩子嘛,因为好孩子就应该听爸爸妈妈的话。”……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发表着意见,还不时地问我一声:他是谁呀?是谁啊?而我在整个叙述和讨论的过程中都没有多看他一眼,但我却发现了他的表情是非常惊讶的,也许他在想我为什么知道的那么清楚,也许他还在担心我会叫出他的名字,因为我清楚地看到了他的神色在不停地变化中……下课后,孩子们还一再地问我:是谁?他是谁?当然对于这个孩子的名字我是绝对的保密的。

  从玮玮那阴晴不定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他心灵的冲击,应该说今天课堂上的讨论和孩子们的话语给了他很大的压力,尽管他一言不发,但他已经被触动了,接下来只要我再暗示一下,相信孩子会改变的,我这样想着。

  2、“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

  说到家务事,孩子们总是那样的津津乐道,但也有非常娇气的孩子,从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于是在讲到“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时,我想到了一个孩子曾经向我反映的一件事,便要求大家一起来评一评——

  事情是这样的:某一天早晨,一个小男孩对我说:“沈老师,我今天在食堂看见我们班的***也在那吃早饭,可是她没有自己吃,而是让她妈妈喂她的`。”虽然也知道现在的孩子都是没宠大的,但已经是一年级的孩子了,吃饭还要喂,是不是也太夸张了点呢?也许我们的家长不觉得,但我既然已经知道了这样的事就应该说一说。于是,我也把事例说了出来,让孩子们一起来评说一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了不少道理,也说了很多那个孩子不应该这样做的理由。是啊,既然我们要做到“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怎么还能自己吃的饭还要父母来喂呢?我看到那个孩子的头越来越低,显然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希望她接下来能用行动来告诉大家她的改变。同样,我也没有说出这个孩子的名字。

  【课后谈话】:

  这节课后,在中午休息时,事例2中的小女孩来找我聊天,乘这个好机会,我凑在她耳边说:“你知道那个要喂饭的孩子是谁吗?”孩子一下子语塞了,红着脸没说话。我笑着摸着她的头说:“没关系,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学习‘识字2’的缘故,现在开始不会了,对吗?”孩子拼命地点着头。

  至于玮玮嘛,我没有找他,而是在下午时他来交作业,我很随意地说:“你知道那个和妈妈对着干的小男孩是谁吗?”孩子睁着大大的眼睛,很小声很小声地说:“是我。”“我知道你再也不会这么做了,对吗?而且你一定会尊敬妈妈的,听妈妈的话了,对吗?”孩子不住地点着头。“因为在我们学校每年要评‘摩根好少年’,评比的首要条件就是‘爱自己的妈妈’,你想参加评比吗?”孩子依然点着头,眼眶已经红了。我想不用再多说,今天对于他来说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跟踪反馈】:

  由于平时和玮玮妈妈的联系比较多,所以一段时间(大概课结束后两个星期吧)后,我们又进行了一次交流,妈妈非常高兴地对说了孩子最近的变化。她说:“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最近很听话,作业也能较快的完成,平时对于我的要求也基本能接受了,特别是昨天晚上,我给他准备好水果,他竟然拿了一半的橘子要我吃,这可是破天荒的事,从来都是他一个人独吞的。沈老师,是不是你最近跟他说了什么呀?”

  于是,我把发生在课堂上的一幕告诉了她。妈妈很欣慰,我也很激动,因为这样无痕的教育成功了,这也说明我们的孩子都是“孺子可教也”,关键是找到一个切合的点,再加上适当的点拨,孩子的行为还是很好教育的。当然,这也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有形成家校合力,孩子的任何不良行为都能得到纠正。

  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教育,我觉得可以让孩子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完课文,思考这样两个问题:这篇课文让我们学习什么?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该怎样做?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学懂课文,学会做人的根本,以行动证明“我学会了”!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8个。积累词语8个。理解成语“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的意思。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4、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重点

  1.通过圈字划词的方法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难点

  1、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了解寓言所揭示的寓意。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幅图讲的是什么故事?

  对啊!这是我们上个学期才学过的《狐假虎威》,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狐假虎威本来是一个寓言故事,由于常被人们反复提及,就成为了一个成语。可以说,许多成语来自于寓言。

  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两篇寓言故事。

  出示《寓言两则》。

  齐读课题。

  4、理解课题。

  什么是则?

  则就是篇幅比较短小的文章。寓言两则我们可以说是寓言两篇。下面就让我们一则一则地来学习吧!

  二、学习《自相矛盾》

  1.直接出示《自相矛盾》。

  你能从图片中找到矛和盾吗?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两种古代的武器。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矛是用来攻击的武器。柄是木头的,头是青铜制成的,呈尖锐状。

  盾是用来防御的武器。圆且宽大,青铜制成,十分沉重,但坚固。

  学习生字:矛:不要漏掉撇。撇就像矛头下挂着的红纓络。

  盾:提醒:不是厂字头。为什么里面有“目”呢?(学生思考交流)

  2、学习课文内容

  在市集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在卖矛和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么叫卖的。

  出示句子:“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

  “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自由读。

  (1)对于这个人在介绍矛和盾时的样子,课文中都用了一个词――夸口。

  (2)什么教“夸口”?谁来学学这个人的样子,来鼓吹一下他手中的矛和盾?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生字:锐:金字旁说明这个字在发明出来的时候就是形容金属制品的。

  (3)他卖力地介绍自己的矛和盾,结果怎样?在书上划出有关的词语。

  出示:哑口无言(简单学习哑。)

  (4)他为什么从一开始的夸口到最后会变成哑口无言呢?

  (5)总结:这个人不顾实际情况地随便夸口,让自己的话

  自相矛盾(板书:自相矛盾)最后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三、学习《掩耳盗铃》

  1.整体感知,理解词义

  (1)出示:掩耳盗铃(读准题目)

  (2)理解:掩,盗(用动作来表示)耳、铃

  (3)说说掩耳盗铃的字面意思。

  (4)学习生字:掩:换部首“淹”、“腌”。

  盗:回顾皿字底的字。

  铛:与金属相关,形声字。

  2.阅读寓言故事,理解寓意。

  (1)他想像中捂住耳朵偷铃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找出关于他的想法的句子。

  (2)实际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3)你想对这个掩耳盗铃的人说什么?

  (4)小结:小朋友,其实,你语重心长的对偷铃人说的话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事、做人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四、拓展巩固:

  1、你还知道哪些从寓言而来的成语呢?

  媒体出示部分图片,请学生们猜一猜。

  2、学习剩下的一个生字“零”:模仿铃铛的声音“丁零丁零”,并回忆雨字头的字。

  3、开火车朗读词语。

  4、形近字组词。

  5、听写句子:

  (1)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辞。

  (2)做事不要自欺欺人。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分层作业:摘录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将其中的道理说给同伴听。

  板书设计:

  23寓言两则

  自相矛盾: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掩耳盗铃: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设计中我把第二则寓言故事的寓意通过让学生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这样一个环节来揭示。在这一环节中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形式的`讨论,根据课文的内容,试着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应该说这一环节老师是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根据课文的内容通过对盗铃者说的话来揭示寓意,这样的设计对那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等方面的确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不容乐观,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在孩子们说心里话后,增设这样一个环节:他们说得好吗?你能学着他的样子也来说说吗?这样既可以给那些学习有困难、害怕发言的学生一个示范,也可以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千人糕》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通过爸爸给我讲述“千人糕”,让“我”明白了“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的道理,通过简单的对话向我们揭示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主题。借助插图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

  首先在执教《千人糕》这篇课文时,我先着手于学情及教材的解读,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用以增强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掌控能力;然后在课堂上对学生写字指导时规范了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注重孩子们的词语的积累及运用的能力,尤其是多音字的认识及运用。

  新课标指出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要培养其阅读的兴趣,让其喜欢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所以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米糕的图片,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后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朗读中不只要求学生的朗读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爸爸和我的心情。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角色,了解课文内容。最后听视频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思考,((1)爸爸说的“千人糕”是一千个人做成的吗?它的真实意思是什么?(2)为什么孩子在最后说“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3)文章通过米糕的制作过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并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

  在整堂课中,我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供学生思考想象。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需要这么多人完成的`?(例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请举个例子说一说。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东西进行观察想象,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衣服首先需要农民播种棉籽、浇水、施肥、去虫、摘棉花,然后纺纱,最后才能裁缝制成衣服。化肥、织布机、缝纫机也需要很多人来完成制造。所以一件衣服也需要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暗示孩子从“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明白了美好的生活需要大家的共同劳动、互相配合才能实现。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9

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9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4-14

教学小学语文的反思04-18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4-14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08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反思04-21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6-13

小学语文《燕子》教学反思04-21

小学语文《欢庆》的教学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