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2 17:21: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实践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践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践教学反思

实践教学反思1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是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尝试引入以课程项目为依托,小组合作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逻辑。体验式教学逻辑的实施应化整为零,分步进行;充分合作,有序竞争;持续互动,内外兼修。通过转换师生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仅完成了课堂文本知识传递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构建了卓越成效的络,并与生活场域相链接,达到技能、智商、情商共同提高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强化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课堂为主要活动场域,依靠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共同完成知识的文本形态经由教师话语体系向学生话语体系转化的动态过程[1],教学效果直接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对文本知识传递的成效上。因此,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一套能够保证教学活动有序性,提升教学行为指向性的教学逻辑体系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内在要求。《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是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不仅涉及文本知识的掌握,还涉及文本知识向实践知识转化和再加工,由此在文本知识和实践知识之间创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文本转化逻辑便成为摆在授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从文本到行动:体验式教学逻辑的确立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的授课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教师在授课中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达到学中练、练中学的目的。为此,在教学中引入了体验式教学逻辑,力求在授课过程中,尊重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连接课堂和生活两个场域,平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达到文本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这一终极目标。

  (一)属性复归:师生角色转变

  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共识,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发挥到何种程度,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实现则成为实际教学中的难点。因此,体验式教学逻辑设计首先就从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角色入手进行改变。

  无可否认,实际教学操作中,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教学计划的制订者,课堂的组织者,成绩的评定者,相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先天的优势,在教学中很容易由“主导地位”变为“主体地位”。体验式教学的初衷就是要复归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让渡一部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给学生,使学生由原来的知识接收者变为知识参与者和建构者,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体验式教学逻辑借助课程项目来具体实施,即在讲授完社会调查选题的文本知识后组织全体同学进行分组选题,每组同学通过上台演讲的方式说明选题,由教师和全体同学对选题进行评点,而后引入竞争淘汰机制,对学生和选题进行重新整合,直至完成课程所设定的所有步骤。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再只是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应用者,教师不再只是文本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基于文本知识和实践知识之上的辅助者、引导者,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碎片链接:知识与生活的有机融入

  教学内容从整体上来看具有完整性和逻辑性特征,但是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囿于时间限制,不得不将其化约为若干小节进行操作,虽然每一小节也有内在逻辑,结构相对完整,但是作为学生来说,其接受的内容却是一个又一个“知识碎片”,需要将其重新链接。而且,个体知识结构的形成,不仅限于所接受的文本内容,还要经过主体加工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个体知识存储转化能力、生活阅历有关[2]。换句话说,个体接收到的知识需要与其基本生活内容相衔接,经过接收、吸纳、转化、升华的过程,最终将统一的文本知识内化为具有个体化特征的社会行动,最终达到理论指导实践之目的。

  就《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的体验式教学来说,学生在选题过程中,遵从社会调查的课程要求,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研究,调查题目的形成实际上就是对其生活经历的一种反映,将无序的生活碎片提升为有序的实践行为。在社会调查题目的进一步实施中,随着个体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生活事件的深入思考,“碎片化”事件逐步转化为“系统性”认识,最终将教材中的文本知识与个体的生活经历有机融合。而且,在体验式教学逻辑实施中,教师将教材中本已“碎片化”了的文本知识附着于学生所选择的课程项目之上进行讲解,用一条具体可见的课程项目红线连接知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整合。

  (三)多维目标:智商与情商同步提高

  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3]。据此,体验式教学逻辑把目标设定为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无疑是指学生对授课中文本知识的掌握,技能目标承载于课程项目实施文本知识向实践知识的转化之中,而情感目标则是贯穿于课程项目的始终。首先,从知识目标来看,体验式教学不仅强调教师对文本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吸收和转化,教学过程不仅强调教师的“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其次,从技能目标上看,教学过程被分为几个主要阶段进行实际训练,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各个阶段之间具有明确的、递进式的先后联系,学生在文本知识向操作技能的转化上着重突出过程性,技能目标实现上具有整体性、全面性、连贯性的特征。与前两个目标不同,情感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设计,即课程项目实施形式来实现。在《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项目实施中本着尊重个体、分工合作、平等互助、有序竞争、奖惩分明、共同提高的原则来组建项目团队,项目实施过程中在给予个人充分的空间发挥自身能力的同时,又通过团队约束来保证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团队荣誉感,引入淘汰机制磨炼团队成员意志力,最终使他们在合作竞争中学会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体与团体的关系,学会合作中的妥协与适应,达到提高情商的目的。

  二、主体参与,情境共建:体验式教学逻辑的实施

  社会调查方法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大方法论体系,每一方法论内部又可分为若干具体研究方式,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涉猎所有内容并不现实,因此,在具体操作中,综合考虑理论性、技术性、可操控性等因素后选择定量研究中的问卷调查为主要授课内容,并进行课程项目实训。

  (一)化整为零,分步进行

  风笑天教授认为,社会调查可以分为研究题目选择、研究设计、调查实施、资料分析和研究报告撰写五个阶段[4],据此,在体验式教学课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按照这五个阶段进行操作。首先,在选题阶段讲授结束后,让学生根据个人意愿进行分组,成员大概控制在2~4人,而后每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协商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准备和课堂汇报,每次汇报2~3组同学,教师和其他同学根据汇报内容对其进行提问,最后在每次汇报的同学中选出一组同学晋级,其余组员被整合到胜出的题目团队中。在继续授课、学习过程中,各团队根据课程内容逐步完成问卷设计、调查实施、资料分析、报告撰写等任务。

  通过这种成员分组、项目分步的方法不仅调动了每个同学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促使学生主动吸纳教师所传递的文本内容,发挥个人创造性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知识,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创造者。而且,将同期上台论证的各组同学组成新团队可以保证每组成员的机会均等,不会因为准备时间长短而影响到入选机会,但也同样面临挑战。其中最大挑战是团队整合,即如何保证题目落选同学顺利整合到胜出团队,并积极参与后续工作。这不仅需要学生自身努力,更需要教学设计者的精心安排。为此,在体验式教学实施中采取了组长负责,成员打分,期终考核的办法来加强项目行动监督,约束成员行为,以保证成员合作的可持续性。

  (二)充分合作,有序竞争

  合作学习发端于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入中国以来已经逐步成为一种主流倡导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可以归结为四种模式,即师生合作模式、生生合作模式、师师合作模式和全员互动模式[5]。体验式教学逻辑所倡导的是以生生互动模式为主的全员互动,即在课程项目实施中以团队内部的生生互动为主,在项目实施的同时引入教师和其余学生的共同参与,以此来共同完成课程学习。在最初的小组成立时更多的是强调成员同质性,以保证选题协议的顺利达成和团队合作效率最大化。进一步的团队整合过程中,体现了小组的动态运行机制,一方面,团队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先期成员和后期成员的共同努力,需要成员间的相互支持与合作;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机制的引入,后期成员是作为“淘汰者”或“失败者”进入团队,他们对团队任务的认知可能会与先期成员不一致,因此,无论对于先期成员还是后期成员来说他们在团队任务进行中不仅需要着手解决原有竞争的遗留“问题”,还需要考虑新团队目标的修正与认定以及团队成员的重新整合。实际上,体验式教学逻辑倡导的合作学习过程从初始的课程项目选择,到后期的团队成员整合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既包括项目与项目之间的竞争,还包括成员间对问题理解的竞争,当然还包括团队成员任务分配的竞争,只是所有竞争都是建立在成员合作与互动的基础之上,以竞争促合作。

  (三)持续互动,内外兼修

  约翰逊兄弟是最早在美国对合作学习理论进行科学、系统研究并将其运用于课堂实践的研究群体之一,他们在《合作学习》一书中从为达成目标所做出的努力、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三个维度衡量合作学习所产生的效用[6]。其中个人努力和心理健康与其个人能力和内在价值有关,而人际关系则归属于社会互动层面。通过合作学习的进行,不仅能够提升个体的实践能力,锤炼个人意志,还能够促进人际交往,增强社会适应性。体验式教学逻辑正是在团队成员的持续互动中达到了约翰逊兄弟所设定的各项目标。首先,课程项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团队成员的持续互动,也伴随教师和其他同学的积极参与,从客观上增强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相互关系的发展。其次,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促使各项目团队为了获取胜利而积极努力,通过淘汰机制的引入磨炼了学生面对挫折的意志力。再次,在团队的重新整合过程中,团队成员必须合理处理失败情绪,协调相互关系,形成团体凝聚力,共同完成课程目标。最后,通过期末考核的方式规范和引导了成员行为能够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限制和避免了偏差行为的产生,从而取得内在性格和外在行为同步提高的效果。

  总之,基于课程项目实施,建立在小组合作基础上的体验式教学逻辑从目标设定到过程实施不仅完成了文本知识传递的任务,还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构建了网络型团队学习模式。

  三、从知识传递走向人际交往:体验式教学逻辑的演绎与反思

  从客观效果上看,体验式教学逻辑实施中所取得的积极效果不仅体现在课堂学习上,还延伸于日常生活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络的形成与延展。

  (一)网络构建:从个体到群体的演绎

  体验式教学逻辑实施中最重要的依托就是学习小组的组建。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模式由个体独立学习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由此将基本学习单位由个体变为群体,并成功将独立的学习节点发展为络组织。络之所以能够形成首先基于知识不对称原理。所谓知识不对称是指网络成员掌握的信息或知识少于网络所能提供的信息或知识,从而产生网络对成员的吸引力,使得网络得以维持和运转[7]。在社会调查课程项目形成、实施、总结过程中,小组不仅在各成员间架起一座知识交流与碰撞的桥梁,能够丰富和修正成员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加速知识的转化和应用能力,甚至促使网络成员构建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对教师文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更重要的是在生生之间互助合作中得以实现,正如伊里奇所言的人人教育意味着人人来教。而生生互助合作的实现则是建立在团队间竞争互补基础之上的正反馈循环圈。如图1所示,课程项目在项目团队外成员的建议下得以进一步完善,在教师的指导下得以修正和提高,二者对项目实施和团队成果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项目团队成员间的互助合作保证课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这样,无论从团队内部还是团队外部来看,各方都具有正向的循环反馈作用。

  (二)成员交流:络到人际网络的延展

  如约翰兄弟所言,合作式学习会产生三个结果,即成就努力、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心理[8]。事实证明,体验式教学逻辑所运用的小组合作方法也取得了相似成效。首先,学生课程项目实施包括小组讨论、全员决策以及代表汇报等诸多过程,每次结果都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同学和老师对团队成果的评定和对团队成员努力的积极赞誉都会在客观上提升团队成员的自我成就感。持续的成员互动也会增进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建立友谊,增进同学感情、师生感情。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也表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确促进和深化了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并且,团队目标并非个人设定,而是团队成员协商的结果,成员观点在不断地探讨中明辨,各自学会在他人观点和自我观点之间平衡,这本身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总之,学习小组组建的最初目的是理论联系实践,实现知识掌握目标,但是客观上却促进了人与人的交往,成员关系由普通意义上的“合作伙伴”上升为相互依赖的“同盟好友”,并且通过成员间、团队间、师生间的观点碰撞激发个体认知活力,健全个体人格。

  (三)课堂组织:基于主体间性的思考

  哈贝马斯认为,人类存在的基础并非是个体,而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的个体之间的交往。教育作为社会交往的一种特殊形态,不仅涉及教师和学生,还会涉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是一个多主体交往的结果,因此也就出现了胡塞尔意义上的主体间性。胡氏否认了主体性的客观存在,认为主体性是通过外在于自身的客体的构造得以实现,因此我们所探讨的也并非实在的“主体”,而是需要在主体间和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中来探寻存在的可能性,这不仅延伸了认识论的内容,而且还有效地解决了主客体矛盾。以往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秉承的是主客观二元对立的哲学基础,暗含“学生客体”的假设,在实际教学操作中限于教师主导性的约束很容易将主客体倒置,陷入主体悖论的泥潭。那么,若要解决这一问题恐怕还要围绕课堂组织过程中的实在主体——教师和学生来思考,问题在于视角的调整。

  教师和学生的存在是相互为证的,其身份本身就是相互构造的结果。按照主体间性理论的理解,教学活动本身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中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其中既包括师生关系,又包括生生关系,因此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依靠关系网的支撑才得以存在。因此,课堂组织要重视“师生关系”,更不能忽视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存在能够保证教育行动得以实施,文本知识顺利传递,而生生关系的存在则是课堂组织的激励要素,提高知识的实践和转化效率。基于此,无论何种形式的课堂组织,何种方式的教学逻辑实施都有必要从课堂交往关系入手满足课堂需求,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主客观矛盾”。

实践教学反思2

  一、教材简介。

  “走进信息世界”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

  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书中提供的材料,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的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实践活动有: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

  (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密切关系。

  (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学情分析。

  因为有了上学期“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实践活动体验,目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要求学生认识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三、组织实施的活动。

  “走进信息世界”是继五年级上学期“遨游汉字王国”之后的又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这是一种新的教材编排方式,教学方法与其他单元明显不同。所以,这次综合性学习,我采用了这样的活动过程。

  (一)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主要任务是: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阅读“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制定活动计划;根据“活动建议”和当地实际条件,确定

  开展哪些活动。(1课时)

  (二)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2课时) (三)先后开展以下两项活动,或在以下两项活动中选择一项进行:

  1、进行“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调查并在全班交流;

  2、阅读《把握自己》,辩论或讨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3——4课时)

  (四)阅读《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了解怎

  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课时)

  (五)布置学生开展“我的家人和朋友传递信息的方式”的调查研究,并写出调

  查之后的研究报告。(3课时)

  (六)全班交流简单的研究报告,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2课时) 四、

  本次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的反思。

  这次综合性学习我指导学生采取个人、小组和班级三级活动结合的形式。个体活动有利于培养自主性,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时间、地点和活动方式,适合一些简单的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等,但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获得信息量比较少,需要通过小组活动、班级交流来互补。小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分工合作能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如果组内人员配备合理,还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特长和优势,取得更佳的成果。班级集体活动单位时间内的效益比较高,受益面广,但受时间限制,难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所以,这三种活动形式,我们的学生是结合起来进行的。

  “调查家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我是让学生以个人活动的方式进行的;“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我是让学生以班级集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而“学写研究报告”,我是让学生以个人、小组、班级三个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的。

  在组织实施活动二(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时,我指导学生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等文章,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和不同;另一方面通过布置学生搜集资料、调查访

  问、亲身操作体验等形式,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了解的重点是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特别是对网络要有初步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学生体会到信息传输的速度、效果已日新月异,不可同日而语言。

  在组织实施活动三(进行“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调查并在全班交流;阅读《把握自己》,辩论或讨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时,我让学生自己主持,让不同的小组发言,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和策划、组织活动的能力。我这个老师并没有对学生的辩论和结论下简单的结论,也没有作强制的规定,而是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深入浅出地讲道理,让学生心悦诚服。甚至,对于一些问题,我没有下结论,而是留下思考的余地,让他们在成长中去感悟。

  在组织实施活动四、五(阅读《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了解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开展“我的家人和朋友传递信息的方式”的调查研究,并写出调查之后的研究报告。)时,《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这两篇研究报告都是介绍如何收集资料及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的,它们在做法和写法上有差别,为学生撰写研究报告提供了范例。我先指导学生阅读这两篇研究报告,重点让学生自主了解调查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研究报告的写法。教学中,我特别让学生明确,这两个研究的结论,都是以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为基础的,具有科学性,这是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和撰写研究报告的最重要之处。

  学习了调查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研究报告的写法之后,我设计了《我和家人、朋友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的研究问题(见下面附件表格),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确定这个研究问题,我是基于这个原则去确定的:一是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要浅要小,要有实际意义,避免大而无当,力不所及,可操作性强,比较适合小学生的研究课题。

实践教学反思3

  《剪一剪》这节实践活动课即以“剪纸”为中心,围绕“剪纸”贯穿整个课堂。这节课通过剪纸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加深学生对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另一方面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这节课堂实践中,我主要将教学重点定为探索剪纸的规律。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出示我剪好的一个对称的小人给学生来欣赏,让学生猜一猜我是怎么剪出来的。学生因为有了学习对称图形的基础,因此剪出一个小精灵皮皮很容易。之后让学生猜想将长方形纸条连续对折2次会出现几个连续的皮皮?学生自己先讨论,动手剪一剪,得到会出现2个连续的皮皮。这一次的剪,主要是为了解决剪的方法,应该从哪边剪,怎么剪。目的是想了解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让一部分学生尝试失败的感受,让这部分学生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共同猜测他是怎么在剪的,分析错误的原因,在失败中找到真理。接着也是先让学生猜一猜连续对折3次会出现几个连续的皮皮,对折四次出现几个连续的皮皮,再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对折的次数和剪出来的个数数据,让学生感悟到剪纸也有规律的'存在,用猜想、验证的方法,寻找出规律。最后,教学生剪一剪围着圈的皮皮。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的不同,初步体会围着圈的小人的剪法。这样子安排主要是因为剪一剪教材安排一课时,要进行平移和旋转两种图形的剪法,而且要想体现出:做事有方法、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找到对折次数和得到小人之间的规律、感受到平移和旋转、还要让学生能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而一节课40分钟,二年级的孩子动手操作能力又不高,动作又慢,如果将剪一排小人和剪旋转的小人都安排进去,时间上肯定是不够的。

  整堂课是在学生边操作边思考中学习,总结方法、发现规律。然而在课堂反馈来看,我未能很好的做到以下几点:

  1、语言的规范性。比如,学生找出规律,提出每次都多一半时,教师应引导总结规律,每一次都多一倍,使规律具有规范性。

  2、对围成一圈的皮皮,还可以适当的与排一排的规律结合起来,让学生思考剪8个围成一圈的皮皮可以怎么剪。

  3、找出规律后,让学生直接说说连续对折5次,会出现几个皮皮,从找规律到验证规律,最后应用规律。

实践教学反思4

  3月5日第一周周记

  假期结束,迎接幼儿入园。

  随着寒假的结束迎来了幼儿入园的状态,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来到幼儿园,感觉他们又长高了,在常规培养的一周里折射出他们懂事了,让我倍感欣慰,孩子喝水时会给我接一杯递上,吃糕点时会轻声问我:"老师你吃吗?"吃完午饭也都很自觉的把教室打扫干净,感觉比上学期自觉多了,我的叮嘱也没那么频繁,说什么都能听懂似的,反应很快。孩子们的进步是很大的。

  而我自身感觉工作的脚步还没完全调整过来,总是感觉有做不完的事,有时甚至回家都在忙工作的事,也许是刚入学时的准备工作太多吧!不管怎样我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步伐,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要把工作干的出色,同时也把家庭顾及到。尽量使回到家的时间是陪伴孩子的,做一位称职的母亲。

  通过这星期的改革管理班级适应期,感觉还不错,真心的没上学期累了,每天该干什么一清二楚,责任到人,人人都能上心。希望我和阿园长能够配合得再默契点,尽快让我们班各方面取得进步!

  3月19日第二周周记

  努力付出,终会成功。

  通过一周的正常分组教学活动,使我感到了前所未有过的效率。一眼扫过去就将二十几个幼儿尽收眼底,做什么都看的一清二楚。但班级的常规秩序养成习惯还需进一步提高,老师在与不在完全是两种样子,在时保持的还算可以,不在时就很混乱。要管理到老师在与不在都很有秩序的地步,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大班的幼儿调皮好动难管,有时对于我来说无从下手,不知用什么方法来管理他们。我与阿园长也商量好要统一口径,齐抓共管共同把常规尽快转变好。这学期是大班的最后一学期,即将进入小学阶段,也是关键的一学期,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每项工作。特别要对拼音教学和汉语口语教学加强力度。使幼儿打好入小学最基本的基础。

  下星期一教育局对我们进行双语资格认定考核,怀着紧张的`心情准备课件,教具。在准备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连最基本的课件也不会弄,但通过同事的指导,再加上自己的摸索,基本的课件图片知道如何做了。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不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思想懒惰,只要想学,勤奋点,再勤奋点,终究会学会的。

  4月17日第七周周记

  计算机培训感想。

  周六和周日的早上在庹园长的号召下我园进行了计算机培训,首先在此说声庹园长谢谢你!你辛苦了!经过一天半的学习,感觉自己收获了不少,从中学到了好多以前不会的东西。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功能键,现在总算学会了一点点,说实话以前我最怕操作计算机,特别是领导让我写什么材料是最为头疼的事,因为不会,不懂。慢慢的自己尝试着敲敲打打,经过不断操作学会了编辑文字,写简单的文章。但这只是最基础的而已,但这次培训经过高人指点,才感觉学到了更深更多的东西,我深知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个道理,还是要不断反复练习,才会使自己的水平上一个台阶。因此每天必须抽出一小时进行练习,熟能生巧。随着计算机考核的时日临近,剩下六天的时间里,还需把学会的操作反复练习练习。争取一次通过,这个想法在没培训时我想都没想过,经过培训我突然对自己有了信心,为自己和考核计算机的同事们加油!争取我们都通过!

  4月24日第八周周记

  一步一步踏踏实实。

  这星期幼儿园最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星期四下午组织全体幼儿和教师一起进行种植花草劳动体验。看着幼儿们积极的状态,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已足够证明孩子们喜欢这项活动,真正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从劳动中获取到了课堂上获取不到的宝贵财富----那便是合作分工,老师引导孩子们协作本领,一步一步按计划去种植,刚开始很混乱,种好的和没种的区分不开,幼儿也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此我们就引导孩子按步骤来种植,并给幼儿进行了有益的社会教育,凡事在心中都要做个计划,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去完成,最终就会有好的结果。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当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你按计划一步一步去踏踏实实走稳,结果就会比你预想的要好很多。

  5月14日第十一周周记

  有爱就幸福。

  爱,无处不在,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动作,口不挂齿的一句言语,只要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就会感到有种幸福的味道。生活工作中处处流露着爱的身影,只是太不能让人察觉而已。在教育中更离不开爱,不管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学生,始终与爱同行着。爱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只有真正用爱心去灌溉了他们的心灵,他们才会幸福快乐的成长。

  不管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集体,一个家庭只要充满爱,力量将无穷无尽。爱是我们的动力,爱是我们的源泉。所有的目标都将在爱的氛围中去实现。幼儿需要老师的关爱,孩子需要母亲的呵护。在幼儿园里只有真正去爱孩子,孩子才有可能爱上你这个老师。所以请不要吝啬将爱付诸于行动。付诸于平时一日活动组织当中,不要轻易去伤害某个幼儿,也不要轻易去发脾气,这样对双方都不利,在无形中你已伤了他的自尊,同时也伤了自己的身体。控制好情绪,尽量用好的心情去影响孩子们,让他们天天沉浸在开心,爱的氛围中健康长大!

  细细的回顾了这过去的每一周,我发现自己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幼儿教师,我在很多地方都还需要不断学习、充实。同时我们幼儿园里因有了一群可爱的幼教工作者而显得极不平凡,正是由于他们对幼教事业的无私和无怨无悔,因他们对幼教事业的执着追求,使我也甘愿在这块沃土上播洒希望,努力耕耘,我坚信:在走过坎坷、走过激动、走过欣喜之后,在新年的太阳冉冉升起之时,我们又会迎来充满希望和收获的一周。

实践教学反思5

  常常说的有效课堂原来是这样的,我现在才了解。要是不看这本书,我也还是不能够真正了解什么是有效课堂。我读了这本书,心里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首先,我知道自己以前真没有真正理解有效课堂的含义。我只会上课,至于课堂是有效还是无效的问题,我压根就没有反思过。原来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怎么样,我都找不到原因呢!现在我读完这书了,我知道了有效课堂的原理。

  我感觉这本书很值得老师们阅读的,特别是我们这些正在不断成长的老师。我们现在已经有十年以上的教龄了,但我们现在还是需要不断学习才能够有所进步。还有一个地方,我也没有做好。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不会总结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当然,也可以说是不知道怎么去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以便让自己的课堂是有效的。

  我也知道,作为一个老师要不断成长进步。课堂是展现我们教师才华的最好舞台,可是我的舞台效果却一直不理想。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可是很难。现在我知道了,我应该多读一些有用的书籍。特别对我们教学有帮助的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就想这本书。

  总之,我读完了这本书感觉很有收获的。我想我以后会把这书中的.好的理论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的。我也想让自己的课堂是有效的,让我的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我应该把搞好自己的教学作为己任,把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当做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完成。我相信我自己,在好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有所进步,有所成长。

实践教学反思6

  大胆尝试绘本教学,在实践中反思不足

  在临近期末的时候,我还是接到了教研组内上课的任务,从学期初的不断委推,到学期末的不得不上,我觉得自己的角色似乎有些尴尬。说实话,我并没有要逃脱的意思,只是一直以来我感觉自己似乎有点老了,在我们教研组还有很多年轻的老师,应该给她们多一些锻炼与实践的机会,所以我退却了,但今天的不得不上,还是应该感谢教研给我这样一次机会,最近我们的研训重点就是绘本教学,在有幸聆听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活动后,其实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真正的去实践这么一个教学活动,还是很有压力的。

  通过几天的资料查找,我选择了大班绘本《当狐狸与兔子互道晚安》,这是来自《东方娃娃绘本》的图书,我发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内容。它传递的'是一种善良、美好和聪慧。而传递这一切的是图画中逼真的兔子和狐狸的面部的特写、不断累加、发展的故事情节和狐狸心里对一种生活规律的认同——从而认同兔子为他设下的一个个聪明的陷阱。但当兔子的计谋得逞了,他却发出善良的“这是我和狐狸互道晚安的地方!狐狸,晚上好!”我觉得这是一个扣人心弦却又充满着情趣的故事,孩子们一般都会在紧张、害怕中感受狐狸的贪婪凶恶,又会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感受兔子的睿智和镇定。这样就满足了孩子们既害怕听,又非常想听下去这样的心情。

  于是在上周五,我就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学习的热忱,大家都被故事图片及相关情节所吸引,举手发言的幼儿很多,但在不断理解图片内容的过程中,很多幼儿被同伴的想法带了过去,没有很好的思考,所以在其中的一些环节,我感觉有点乱,于是我就自己“带着”幼儿讲述了相关图片的内容。

  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给幼儿说的机会还不够,教师的引导语及提问的有效性都还很有欠缺,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得到老师们更多的指导,相信有了同伴们的支持与帮助,我将会提升的更快。

实践教学反思7

  市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改革在教研室的引领下,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们,从暑假就开始进行了单元尝试目标教学的备课。当拿到集体备课的资料时,感觉沉甸甸的。它凝聚了主持参与集体备课的领导、教师的智慧和汗水。打开一看,教案的编制特别详尽。真心的说一声:领导老师们辛苦了。

  根据教研室备课前置的思想,我在讲课之前先和本校xx、xx两位老师研究集体备课教案和学案,共同研讨、交流,然后根据我们达成一致的意见和建议对教案和学案进行了谨慎的调整与修改,然后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最后形成了本篇反思论文如下:

  一、基于单元目标尝试教学的反思:

  本单元的主题是感谢生活中有你,通过单元导读课,学生能在整体上对整个单元有所了解,学生会逐步形成一个整体意识,学生会明白看似独立的几篇文章,实际上有一个主题也就是一条线联系着他们,这实际上就是主题教学。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整体到局部)。通过单元整理课学生能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对本单元进行梳理,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锻炼(从局部到整体),这是值得肯定的。

  二、几点思考和建议:

  1.单元目标的制定应符合本单元的实际。本单元的11课是《古诗二首》,14课是《现代诗二首》单元目标却没有涉及到对古诗现代诗歌教学的要求,这是一个缺失。《新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诵读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课标解读中这样解释:第三学段强调能够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形式要素去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运用诵读方法阅读理解作品的自觉程度逐渐增强,诵读要求也更趋细化。(摘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解读》第141页)

  2.关于诗的教学。本单元既有古诗又有现代诗。先说古诗教学:我们明德小学一直以来坚持中华经典诵读,加上学生已有的关于送别诗的基础,所以我和同事在研讨交流时决定在教学《渭城曲》这一课时的时候,把展示送别古诗作为精彩一分钟。学生诵读的入情入境很是不错,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了氛围。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学案中的“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此次远行你不要愁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认识你啊?改陈述句:”这个小题出现在第一课时不合适,所以把它放在了第二课时的拓展巩固。《别董大》的教学我们则采用了复习导入的方法。诵读《渭城曲》,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方法的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实践我发现例中学、实践悟在古诗教学中分为两个课时很好,学生学得扎实,交流的充分。再说说《现代诗二首》:以冰心的《纸船——寄母亲》为例中学,以泰戈尔的《纸船》为实践悟这种设计思路很好,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把这两首诗两节课呈现在一节课中显得时间很仓促。学生更没有时间去练笔,课堂展示就更无从谈起了。不展示的作业,学生根本不会认真对待,提升读写结合的能力很难落实。因此建议2课时完成。

  3.关于阅读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依据学案提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节省时间。感情朗读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是一道永恒的风景线。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小梁和老班长的对话部分我采用了学生自读、组内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学生感受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个别同学的眼圈都红了,这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对老班长的心疼与不舍。教学目标就这样在读中达成了。

  4.关于口语交际。

  通过实践我发现只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交流,他们能在集体交流时说的是头头是道。这是真实的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的,如零花钱的问题,买书读的问题,上辅导班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也很有针对性。这就再一次地告诉我:要充分地信任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5.关于群文阅读

  我发现本次群文阅读是以巩固插叙为主要目标,所选文章篇幅较长,所以我们研究决定把《钱被刮跑了以后》去掉,这样才能勉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建议:对群文阅读的篇幅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根据篇幅的长短,内容的难易程度来安排。

  6.关于课堂评价

  在我们教室的左面有金字塔式的评价表,小组以爬格子的形式开展竞争,这激发了学生小组交流的积极性,但也存在弊端:比如教师评价不够及时,没能在课上评出优秀小组,也有有的小组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或者问题回答得有误,连一个格子也爬不上去,这也许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如何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我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6.关于课堂评价

  在我们教室的左面有金字塔式的评价表,小组以爬格子的形式开展竞争,这激发了学生小组交流的积极性,但也存在弊端:比如教师评价不够及时,没能在课上评出优秀小组,也有有的小组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或者问题回答得有误,连一个格子也爬不上去,这也许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如何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我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在教研室的引领下,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的单元目标尝试教学还会继续,我会一如既往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琅琅的读书声中,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实践教学反思8

  摘 要:随着新课程对语文教材的改革,其语文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分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分析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并对加强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进行反思。

  关键词:初中语文;理论研究;教学实践

  对于新课程理念的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多元化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初中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难度,另外,可加强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学生语文素养难以培养

  由于中国应试教学的压力,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并不以长远目标为重,一味追求短期目标,追求提高学生的成绩,长此以往导致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偏移方向,对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难以培养。

  2、忽略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当前受应试的趋势影响,初中语文的课程并没有完全考虑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只注重初中语文学科本身大纲的要求,对其技巧性、相关应用的介绍甚少,从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语文知识结构与综合情感的培养,忽视对学生本身的关怀,忽视学生独特精神品质的成长。

  3、学校现代文化气息不足,缺乏实践平台

  当前多数学校初中语文教学中缺乏现代化气息,缺乏信息网络资源的运用,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无法形成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方式。

  二、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实践的反思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主要以学生语文能力为核心,注意培养学生语文知识、思想情感、审美情趣、语文学习习惯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遵循初中语文汉字以及汉语的自身规律和本质特色。

  3、积极倡导多元化实践的教学方式

  切实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语文教学运用于实践生活中。做到初中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

  新课改要求的初中语文要求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宗旨,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开发,做到语文成绩的全面提升。

实践教学反思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疑惑。为了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理念和独特价值,纠正实践中的偏差,就要对这些误区作深入分析和反思,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更有效、更扎实、更实实在在的开展。

  一、活动选题的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认识方面等的他们自己的真实生活中自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自主的研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统一制定研究主题,实际上从根本上已经否定了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学生并没有改变被动的地位,仍然是由老师或者学校的指挥棒操纵下的一个音符,他们要奏出的是老师编排的乐曲而非孩子们自己的天籁之音!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科书和教辅资料,在指导学生活动时有时是一筹莫展,但这并不等于可以由地方和学校来对教师作一些硬性规定,相反应给教师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在这一方面,我真的很感谢我们学校的领导!我专职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十数年来一直给与我极大的信任与支持!在这一领域,我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发现其实做好的选题就是来自孩子自己兴趣领域的选题,让孩子做自己真正喜欢的研究和探索,学生的参与度是最高的。而老师要做的就是指导孩子如何从他熟悉并喜爱的领域中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如何开展有效的规范的研究探索工作;在遇到困难时指导孩子如何梳理问题找到突破点;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并感染孩子学会鼓励自己;在研究结束后分享孩子研究的.喜悦并及时地引导孩子进行研究过程的反思。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才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课程。

  二、活动开展过程的反思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发现,学生往往对热热闹闹的活动场面很感兴趣,对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十分好奇,但对如何进行实践活动却茫然无知,实验研究注重表面现象,参观体验走走过场,或者在实践活动中稍有收获和体会就非常满足,这样的实践活动虽然热闹但少有实效,想获得参与实践的真切体验和丰富经验也难以做到。这种表面化、形式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与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及其课程价值背道而驰的。学生缺乏开展实践活动必备的常识,即缺乏必要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对各项实践活动的目标不具体、不明确,是重要的因素。

实践教学反思10

  主题背景

  让孩子们主动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审视现实生活,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只重落实知识技能,忽视学生对数学现实价值的体会;学科教学界限分明,忽视知识间的联系、迁移、促进与渗透整合……种种“数学与生活分离,知识与实践脱轨”的现象或做法仍普遍存在。下面就新课程一年级第一册(人教版)“生活中的数”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的应用性、生活性、开放性?”“如何在数学的课堂中渗透人文精神?”“如何在教学中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能力的发展?”等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理念

  让课堂成为孩子们生活的缩影

  实践过程

  [课前小调查]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数宝宝,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宝宝,请小朋友们从家里、教室里、学校里和平时的生活中看一看、找一找、问一问、想一想、记一记,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到过数宝宝?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王国里的数宝宝为了迎接国庆,进行了一场比赛。每位数宝宝都要夸夸自己的本领高,夸自己在生活中的用处大,同学们想参加吗?【出示1、2 、3、4、5、6、7、8、9、10这些数的卡通形象】比一比,哪一位小朋友夸数宝宝夸得好,数宝宝就和它交朋友。

  二、生活中物体的数量。

  1、比赛开始了,2宝宝最着急,它说:“我的本领最大,小朋友的家里、教室里、学校里的好多事物都要请我帮忙。”其它宝宝着急了,也叫道:“我也一样)?小朋友你想夸谁呢?

  生1:我家有2台电视。

  生2:我家有5个人,有4个房间,有6把椅子。

  生3:我家房子在4层,有3台彩电,1个空调。

  生4:我有2个小辫子。

  生5:教室里有8盏灯,有4个电扇。

  生6:眼保健操有4节。

  ……

  师:数宝宝听了真高兴,你们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可是0宝宝,为什么在伤心的哭呀?

  生1:我家有0只小猫。

  生2:妈妈给我买了5 个苹果,我吃了5个,一个都没有了,是0个。

  师:你的例子举得真好,0宝宝开心的笑了。对啊,数宝宝可以帮助我们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它们的作用可真大!

  三、生活中的序数。

  1、数宝宝听了小朋友的夸奖,它想来看看大家,谁来告诉它我们的学校在哪儿,教室在哪儿?

  生:我们是南莫小学一(1)班的学生。

  师:可是它们不知道你们的教室在哪里啊?

  生:教室就在第一排楼的第1间,门口不是写着一(1)班呢。

  师:哦,我明白了,你说的就是教学楼的第1幢的第1层的东面第1间,是吗?(教师把第字念得很重。)那谁能这样清楚完整的介绍呢?(生模仿老师的说法来介绍)

  师:数宝宝已经到我们门口了,它不知道你坐在哪儿呀,请你告诉它,好吗?

  生1:我的位置在第3组的第1桌。

  生2:我的位置在第1组的最后一桌。

  师:也就是第几桌?

  生:第6桌。

  同桌互相介绍自己在班级的座位。

  师指导学生在新发的本子上写上组号、座号。

  2、师:数宝宝还想去小朋友的家里参观,小朋友欢迎吗?(欢迎)

  那好介绍一下你的家住在哪儿,要说得详细些,数宝宝才能找得到啊!谁先来?

  生1:我家住在南莫教师新村4号楼201室。

  师:你们能听懂杨伟的家住在哪里吗?给数字宝宝解释一下,

  生(几名学生逐步补充完整):我想告诉数字宝宝,杨伟的家住在教师新村,他家是第4幢,201就是2楼的第1间。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数宝宝全听明白了?

  师:谁也能像刚才那样再来介绍自己的家在哪儿?

  生:……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范老师的家住在哪儿?(想)

  师:告诉你们,我家在教师新村3号楼302室。你们看我的家怎么走?请同桌互相说说,你们的想法是不是一样?

  学生同桌互相说。反馈,请2个学生说。

  3、小朋友喜欢过生日吗?数宝宝也喜欢过生日,它们也很想参加小朋友的生日,想叫范老师帮忙问一下你们的生日是几月几号?

  生:我的生日是9月9号,我今年7岁。

  ……

  师:范老师的生日你们知道吗?谁来猜一猜?(生非常涌跃)

  师:范老师告诉你们吧,我的生日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的第15号,大家一起说我的生日是什么时候?(生大声:12月15日。)

  师:那你们和同桌说一说你的生日就是一年中的第几个月的第几天?(同桌互相说)

  师:数宝宝听了,太高兴了,它们说:“我们的本领真大,小朋友的班级、座位、家庭住址、生日都要用到我们数宝宝。”(学生都会心的笑了)

  四、生活中的号码。

  1、数宝宝想到你家过生日,怕万一迷路了,想请小朋友给它们留下联系电话。谁先来说说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

  生:我家的电话是8475698,我爸爸的手机是13862788568。……

  师:如果数宝宝在路上碰到坏人,她应该打什么电话?(生:报警电话110)

  师: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常用的电话号码呢?

  【生说(师同时介绍)火警电话、急救电话、天气咨询电话等】

  师:我们的电话号码里都是数宝宝,数宝宝觉得自己本领大,能为人们做好事可高兴了。本来啊它们老是说自己的本领大,有时还会吵起来,可是自从它们一起组成了电话号码后,就觉得团结很重要。我们一起来表扬数宝宝的团结,好吗?(师生鼓掌)

  2、数宝宝想给我们买生日礼物,一路上看到了好多自己的照片,你们看到过吗?

  生1:我和妈妈去买菜,看见有数宝宝的照片,告诉我们多少钱1千克。

  生2:我和妈妈一起买衣服,看见也有数宝宝的照片,告诉我们多少钱1件。

  生3:钱上面也有数宝宝的照片。

  生4:红绿灯上面有数宝宝,红灯不能走,绿灯可以走。

  师:你说得真好!红灯停,绿灯行。我们一起来过马路,现在是红灯,10、9、……1、0,好,可以走了。(学生开心的笑了)

  师:数宝宝买好了礼物,看时间还比较早,想从车站去县建工大厦28层大楼看看,该坐哪辆车?

  生大声:4路。

  师:那你们回家乘几路车?

  生:2路、5路……

  师:是啊,车上也有数宝宝的照片,在哪儿呢?

  生:在驾驶员的前面,就是车的号码。

  生:还有车后面也有号码。

  师:这是我校张老师的摩托车车牌号(出示一辆车和后面的车牌号为苏F-B729),你觉得车牌号有什么作用呢?

  生1;我觉得给车编号,便于警察叔叔管理。

  生2:如果不给车编号,那丢了怎么办呀?

  ……

  师:车牌号的学问可多啦,大家可以回家去问爸爸妈妈。现在我们也来是试试怎么编号。

  五、用数字编码。

  1、数宝宝听说我们学校要举行体育节,也想来为大家加油。出示学校跑道:我们先请数宝宝帮忙给跑道编上号。(师生编号)

  2、每个运动员都有号码布,下面我们就为自己编运动号。

  师指导:我们是一(1)班,先写上11,然后请1号小朋友站起来,你的号码是1101,前面是班级,后面01是1号。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0吗?

  12号小朋友的号码怎么编?(讨论:1112)

  3、请小朋友把自己的运动号码编在发到的白纸上。生编后,先指名交流,再同桌互检。

  六、课堂作业:用数宝宝画一幅图画。(略)

  七、课外作业:编数宝宝的故事,让爸爸或妈妈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等等。在“生活中的数”的学习中,我们根据学生课前的小调查所得的信息和平时在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有序地交流信息,使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其特色主要表现在:

  1、延伸课堂空间,培养学生数感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建立联系。在本节课的实践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已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主动地观察分析生活现象,用数来表示身边的事物,说说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自己家的门牌号、电话号码、生日、车牌号……”;运用数简明地表示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用数给路道编号、给自已编运动号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正是在与数的“对话、沟通、交流”中,学生的数感得以有效地发展。

  在短短的四十分钟,一个小小的教室里,学生所交流的信息既有来自家里、教室里、学校里的亲身经历过的各种事物、各种现象中的数;更有在菜场里、马路上、超市里、体育运动中等各种生活经历中感受过、观察过的数,从而把课堂教学的触角伸向现实生活中广阔的世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无处不在,体会数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2、展开情节想象,体现人文特色

  数学严谨、简明、抽象而缺乏情趣和人文色彩。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就必须让数学课堂充满人文特色。

  表现一:数字不再是抽象的数,而是活泼可爱、有鼻有眼的、有自己本领的、有自己个性的卡通形象。

  表现二:纵观整节课,把数在生活中的作用:数表示事物的数量、生活中序数、生活中数码,以一种富有趣味的故事情节加以串联,贴近学生心理和生活,从而使数学展现出多彩的、富有情感的面貌。

  表现三;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有情趣:如小朋友都来夸夸0宝宝,0宝宝伤心的哭了;自从数宝宝一起做人们的电话号码后,他们就再也不争吵了,变得很团结,让我们用掌声来表扬数宝宝。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角色使学生学得有趣、有味、有情。

  表现四;学习的真正需要来自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有如此重要广泛的使用价值,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被激发,学习的欲望不断强烈,这是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的效果是最显著的。

  3、解决生活问题,发展综合能力

  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发展综合应用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字既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序数,还可作为一种符号代码,更有在生活中的其它广泛用处,虽然此前学生已有一定的接触和学习体会,但在本节课中把数字各方面知识加以综合,交织一起展现在课堂上,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应用性,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更能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课堂中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给自己编运动号码这一富有现实性的题材,让学生在即将召开学校第十一届体育节之际解决这个问题,为学生提供展现才能的机会,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件兴奋的、新奇的事。一个号码既是运动员的代号,又是班级同学号次(序数),还可看出班级学生的人数,孩子们在体验“编运动号码”的成功的喜悦中,实现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的有机综合。

  建立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有助于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更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作业中,根据一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和想像力丰富的思维特点,让学生给自己喜欢的数宝宝画一幅画。一支画笔,一张白纸,给学生提供了创造和表达对数字情感的机会。“美丽的花园”“花”“树”“蝴蝶”“小鸡”“小河”“小鱼”……都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数宝宝。课后让学生运用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情感意蕴的文学语言编写(孩子说,父母写)数宝宝的故事,以孩子童真的想像,天真的语言给数字赋予生命的活力。学生作品中(限于篇幅,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鲜活生动、个性鲜明的数字宝宝,讲述的是一个个充满想像魅力的故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穷的想像力得以充分的展现和发挥,孩子们对数学的理解更为深刻,对数学的情感更为深厚。

  综观整节课,情节跌荡,一气呵成,使人回味无穷,学生在小小课堂的数学学习中,体会到了在大社会遨游的无穷乐趣,使知识在交流中理解,能力在交流中发展,方法在交流中领悟,情感在交流中升华,课堂已真正成为了他们交流的场所、展示的舞台、生活的缩影!

实践教学反思11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最后一课时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主要探讨相同的正方体拼成的大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课如何去教,备课组的老师曾在一起进行了初步研讨,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这一内容考试会考什么,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采取怎样的策略防止学生少出差错,等等。显然,仅仅着眼于帮助学生应付考试的观念是狭隘的,教学时应更关注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在教材最后一部分“拼拼说说”的环节,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片段一]

  师:用6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拼成几种不同的长方体?在拼成的长方体中,哪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小?为什么?

  书上原来的问题是“哪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大?大多少?”只要求学生通过简单地数一数减少的面,计算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而我把问题改成“哪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小?为什么?”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探索,体积一定时,物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很快发现有两种不同的拼法。第一种拼法减少了10个小正方形的面,第二种拼法减少了14个小正方形的面,所以第二种拼法得到的长方体表面积小。

  师:大家通过数减少的面,确定谁的表面积小当然是可以的`。能否通过简单的操作来说明第二种拼法的表面积比第一种小呢?

  学生一时茫然。

  师:(进一步引导)你们能否在第一种拼法的基础上,稍作变动,将它转化成第二种拼法呢?

  各组学生完成了如下操作:

  师:从刚才的操作过程中,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哪一部分,又减少了哪一部分?你们能发现吗?

  学生很快发现,当把第一种拼法分成两部分时,长方体增加了2个小正方形面,再把两部分拼在一起时,又减少了6个小正方形面,所以第二种拼法表面积小。

  很多学生都认为这种方法简单,但就在这时,一个男生站了起来:“老师,你的要求是不能数,刚才我们比较的时候还不是数了吗?”

  是啊,这是我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我灵机一动,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隐去了小正方体的示意图:

  通过示意图很容易发现增加的两个面比较小,而减少的两个面却要大得多。

  [片段二]

  (按教材要求,教学内容已基本完成,以下是我对教材的进一步开发与尝试。)

  师:如果用8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有几种拼法?拼成怎样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小?

  学生很快通过操作发现有以下三种拼法,其中第三种拼法的表面积最小。

  师:如果用12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有几种拼法?拼成怎样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小?

  学生摆出了以下四种拼法,第四种拼法的表面积最小。

  师:如果用16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拼成怎样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小?

  ……

  师:从前面的四次操作中,怎样拼得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大?怎样拼得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小?

  学生的讨论异常热烈,并很快发现拼成一长排,表面积最大,但对表面积最小的拼法表述却各不一样。

  生1:表面积最小,就要尽可能地多摆几层。

  大部分学生同意该生的意见,教师随接以12个小正方体为例,把图中的第二种拼法竖起来。

  师:这个长方体共有6层,你能说它的表面积比3层(第四种拼法)的长方体表面积小吗?

  生1很快补充:这种不能算真正的6层,如果把它推倒,只能算是一层2排。

  师:那你的意思应该怎样表述更为准确呢?

  生2:摆成的长方体既不能是一排,也不能是一层。

  师:你的意思是说摆成的长方体,在高度上不能只有一层,在宽度上也不能只有一排,长、宽、高三个方向上要兼顾对吗?

  学生普遍同意这样的表述。

  师:同学们,你们分析得很好。大家不妨再来仔细观察刚才三种表面积最小的长方体的拼法,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

  生3:我认为如果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就一定要拼成正方体,如果不能拼成大正方体,那么就尽可能地把它们拼成近似于正方体的形状。

  师:你的发现太深刻了!但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什么样的长方体才叫尽可能地接近正方体呢?

  生:就是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要尽可能地接近。

  生4:老师,我还发现,用小正方体拼长方体,与我们五年级时学的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相似的地方,也就是拼得的图形越接近正方形,它的周长就越小。而这里是拼的形体越接近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就越小。

  师:当然不要忘记前提条件,那就是小正方体的个数或小正方形的个数同样多。是吗?

  [片段三]

  (片段二教学结束,应该说已经很好地完成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但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将表面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单的拓展。)

  师:老师这里有一桶沙子,它是由许多小沙粒组成的,每个小沙粒也有体积,我们把这些沙子堆成怎样的形体,它的表面积最小?堆成怎样的形体,它的表面积最大?

  学生一致认为把它堆成正方体的沙堆,它的表面积最小,而把这个沙堆平铺在地面上,铺得越薄,它的表面积就越大。

  师:你们的想法很好!不过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如果把它堆成一个球,它的表面积比正方体还要小。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一来,学生似乎都陷入了沉思。

  师:冬天小狗、小猫在睡觉时总喜欢把身体蜷缩成一团,这是为什么?

  生:这样可以更暖和。

  师:为什么蜷缩成一团睡觉就更暖和呢?能否联系我们今天学的表面积变化规律想一想?

  生:蜷缩成一团,身体更接近于一个球体,表面积最小,所以热量不容易散发出去。

  因为对教材内容做了适当拓展,因此,我比其他教师多用了一课时才完成了教学。这一课时对学生应付考试或许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了富有数学内涵的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了从简单的数学现象出发探索一般数学规律的方法。应该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数学的奇妙,会发现数学的乐趣。他们一定惊讶于小狗、小猫居然也“精通”数学!其实教材中像这样好的学习素材并不缺少,缺少的只是我们发现的眼睛!

实践教学反思12

  小轿车数量的递增致使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大,人、车、路的矛盾日益突出。家乡的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道路日益拥挤,为使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公交事业,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与体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和家长都能绿色出行,文明出行,我们学校五年级组在20xx年3月至6月进行了“绿色公交,我体验”的科技实践调查活动,活动范围在家乡,学生自由选择公交站点。

  本次活动,在得到学校领导的亲自重视下,在得到家长们的支持配合下,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观察、采访等形式,师生了解到了我们家乡的交通状况以及乘坐绿色公交出行的好处。回到学校后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物化成为一本本精美的册子,活动开展得很成功。以下是几点反思:

  1、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内容离孩子的生活还是比较近的,通过活动,学生在开展调查,收集信息,宣传等工作时学会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让学生体验到人多力量大。

  2、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联系生活,亲自调查实践之后,思维开阔了,能力增强了,真正实现知、情、行的整合,体现了科技实践活动神奇的教育力量。

  3、本次活动,有效增进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看到家长们也像孩子似的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乘坐绿色公交车,和孩子一块活动,和孩子一同舞动、跳跃,那是一幕多么温馨、和谐的场面!

  4、通过举办此次活动,使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要求,增强学校与家长的教育合力,增加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感。

  5、活动过程,我们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阶段小结,重新调整规划和实施下一步的活动,使活动有可操作性,有实效地开展。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以过程为主,以鼓励为主,让我们的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6、教师在指导中要悉心、耐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常和学生一起,多关注弱势群体,我们这次实践活动更多的是关注了整个小组的行动,忽略了小组中相对能力差的学生,活动结束后,我们老师了解到一小部分学生始终都是充当了绿叶的角色。

  7、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老师、家长参与了其中,这样给予学生自主的时间与空间不足够。我们应该教给了学生研究的方法后,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保持适当的弹性,让他们充分体验研究的过程。

  8、当学生走向各个公交车站点进行实践时,个个都兴高采烈,可是回校加工整理资料时,有的小组积极性就不高,甚至出现了“踢皮球”的现象。

  9、活动中,我们高估了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实践过程中有些同学不知道该怎么记录,只是一味借鉴以前记录的同学的,因此,以后开设课题的时候,要做好的不仅仅是设计和规划,更重要的是有一个贯彻的力度和很好的执行力。因为孩子们总是习惯按照老师们设定好的模式来完成事情,自己的想法太少了,虽有鼓励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观察纪录,可以是很小的一件事,只要是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似乎还是习惯于老师规定好了让大家记录些什么事情。今后,我们还须设法教会孩子们打开思路,用自己的角度记录下观察的事情,而不是当作一个任务来完成。

  10、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老师发现一些小组的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要多于自己的主动性。于是,我们就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获得真知。可是,我们作为指导老师有时感到知识储备不足,自我研究时间不够。这须加强学习,提升自我。

  11、在活动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问题和解答,处理得不够细致,随意性较强,有的没有带着活动的目的去评价。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地加强学习,认真进行总结和反思,进一步提高自己指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科学研究的领域宽广无边,我们老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引领学生在科学的领空遨游。

实践教学反思1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而且把抽象地东西变得生动、具体化。当然好的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再完美的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如何进行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要反思什么?从近两年的教学反思中,归纳了几点:

  一、内容的反思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

  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讲授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一章的内容时,把教材的编排顺序通过由浅入深的原则,根据以往授课时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给予调整,使学生学习轻松易懂。功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初中理学的难点,但教材编排时将该内容放在了这一章的第一节,先认识功,再学习机械能,让学生的学习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在借鉴了以往授课的经验中,将机械能的学习置于本章的开始,先认识了能量,然后引出物体具有了机械能,我们就说物体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现有章可循。因此,有益的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学创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人的反思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活的活动,是师生通过课堂对活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因此,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特别是课件的优劣程度好与坏,直接决定教学的实际效果。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先设计了几个问题做到猜想,如把一个乒乓球放在漏斗口,从细管向乒乓球吹气等,让学生从平时的经验中做到猜想,然后实际操作,从简单的实验现象得出流速和压强的关系,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师、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方式的反思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

  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查,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

  反思可以课前也可以课后,如教学设计完成后,可以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课堂效率是否高,学生会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师生交流是否会顺畅,授课的进度,内容与时间分配在实施过程中会不会产生不协调。同时,学生的反思也是课后反思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自己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缺憾,如何使自己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又有个性。

  经过了三个反思,加之完善、优美的教学设计,使师生的教学活动产生一种“谐振”,教学就会达到最佳效果。

实践教学反思14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通过实地调查、采访、查阅资料、讨论、设计创作、义务宣传等,不仅认识了空水瓶给班级乃至校园造成的影响,而且设计出了各种有创意的作品,美化了班级、校园、家庭环境。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

  1、由于活动是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活动中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从学生的汇报过程中可看出,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都能树立了自信心,都充分地展示了自我。

  2、在活动中,学生能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学习热情高涨,并体会到合作学习、互助提高的乐趣。

  3、在活动中,学生重视了收集信息并形成初步地处理信息的能力。

  4、学生已懂得关注生活,懂得了发现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并知道这些问题及困惑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解决。

  5、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的班级责任感明显得到加强。

  活动也提示了我今后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注意:

  要开展好一次活动,教师要了解好这方面知识,这样更有利于指导学生,而且活动要力争取得家长的支持,以保障活动时间、安全。

  另外,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持久性上下功夫,想对策,针对活动实践中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充分地帮助。教学方式寓道理的认识于游戏活动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我们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过真生活”,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

实践教学反思15

  本次活动侧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材料和知识,除了在教师帮助下获取外,学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一是综合运用有关图书资料;二是查阅电子资料或直接上“信息高速公路”获取信息;三是进行调查采访,如调查我校的学生课下活动安全等情况;四是通过相关的实验数据呈现出来,如对学校内的主路施划分道线,了解学生靠右走的情况等。因此,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多渠道获取、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了学习,学会了观察与分析,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当然在活动中有个别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还不够强烈,有少数学生还不善于交流,有些小组组长的组织策划能力还不够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还体现不够。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欲望,如何加强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如何更有效地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语文性和开放性,还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地探索与实践。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当前学生在校自由支配时间不多,休息日学生被动应付;农村学生,条件有限,学生搜集材料的渠道很少。对此,我采取了两点解决办法:从各方面、多渠道来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争取学校和微机老师的支持,发动学生网上阅读,搜集材料,进行学习。

  还有,这节课的教学中,课的设计上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学指导性语言不够精练准确,有些地方还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设计在进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会认真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的反思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更进一步。

【实践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实践教学教学反思11-10

教学实践反思06-12

写作教学实践的教学反思07-19

实践课程教学反思11-10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09-04

学画教学实践与反思06-14

有效教学的实践反思06-14

音乐教学的实践与反思06-13

写作教学实践的反思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