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也能研究》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也能研究》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也能研究》教学反思1
虽然我已有几年教学经验,但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还是第一次接触。尽管在备课时,我已经认识到本课是略读课文,但还是担心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备课的内容不免有点繁复。多句对话的分析大多都是由我自己来完成的。没能做到培养学生立阅读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首先是很多问题的提出,学生都不能回答出来。最后都是由我来解答。所以整堂课的气氛就稍显沉闷。我应该降低问题的难度,来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想出正确答案。每次的问题回答之前,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此下来学生应该可以畅所欲言。其次在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时,我本来也做了一些学生的错读词语的记录,可是后来一紧张就忘了。这跟我我平时没有养成习惯有关,如果平时学生读课文时有意识的纠音,这次应该喜欢成自然,再怎么紧张都不会忘记。最后,小结处也是我自己总结的,所以在时间的.控制上,也有严重的失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总结。 时间就有多,而填鸭式的教学远不如学生自己总结来得有效果。
课后各位老师也给我提了一些宝贵的意见:首先是导入,导入直接提问失信的意思,有点突兀。而用守信去解释失信,又是用一个陌生的词去解释另一个陌生的词。学生可能体会不了。失信的意思应该留在课后总结,(庆龄答应了小珍叠花篮,她就不去伯伯家——这就是守信,那么什么是守信?什么又是失信呢?)这样学生应该更能理解。其次,就是我自己也发现的问题,没有大胆放手、鼓励让学生自己立思考和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还有就是多次让学生朗读,自读课文时,都没有给学生提出任何阅读目标,这种漫无目的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尽量要少。
《我也能研究》教学反思2
品德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学有所得,能够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等。如何实现这一课程意义呢?我结合《我想要我能要》在这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我想要我能要》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家庭与成长”的最后一课,是以合理消费为主题的教育话题。本课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进行拓展性的、综合性的教育,以家庭背景为依托,围绕消费话题展开,力求实现多方的、综合的教育目标——懂得父母养家糊口的不容易;弄清“我想要”和“我能要”之间的关系;从小学会选购商品等生活技能;养成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的好习惯。为了实现此目标,我设计了“述说心愿——我想要”“辨析行为——能否要”“合理消费——我能要”三个教学板块贯穿这堂课,让品德学科真正体现“从生活中来,最终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营造了良好的师生交往的'氛围。这是一个真实的调查,调查学生的消费现状和他们想要的东西,并且通过追问分辨学生要这些礼物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否真的需要,还是一种所谓的虚假需要,为下文合理消费打下伏笔。
其次,通过讨论、感受身边的故事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同龄人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现象,使学生明理:消费时要看是不是真的需要,条件是不是允许。在师与生,生与生、旧我与新我,多层次的碰撞,对星星的行为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第三,在学生充分认识合理消费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的取舍,用理指导他们的行动,使他们明白真正的合理消费。
在课堂上有的地方引导不到位,今后再上这节课,我将加强以下几点:
1、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苦挣来的,要珍惜每一分钱。
2、不能盲目与别人般比要根据个人条件而定。
《我也能研究》教学反思3
《我想要我能要》是第六册品德与社会中的第二单元。本课是本册第二单元“消费与生活”的最后二课,是在进行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教育、家庭亲情教育、家庭历史教育等之后设置的以合理消费为主题的教育话题,以家庭为背景和依托,围绕消费问题展开。
儿童是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靠的是父母的收入,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理应有一个合理的大度。所以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主要针对现代儿童在消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盲目比,不切实际的追求高档,重复消费,消费取向化等设定。另外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单纯地提倡节约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国家策也不鼓励过度的节支,而誓励合理消费,以拉动经济的发展,守财奴式的生活方式不是现代社会适当的生活方式。
我设定本课认士标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苦挣来的,要珍惜每一分钱,培养学生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行为目标是学习选购商品的生活技能,懂得“不是想要的东西都能要,只有想要的东西是合理的,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而且是家庭条件许可的,才是我能要的。”
在教学中,设置贴近生活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的情景,往往能让学生获得生活的体验,所以一开头我就有目的创设逛商场的情景,面对这一场景,学生的消费欲望一下子提高,接着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及理由。学生一下子就说了许多想要的东西以及理由,学生一下子就说了许多想要的东西,对着各种理由我不予置评,而是从生活中选取三个典型案例。让学生自己来演一演。角色扮演实际上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活动,让学生也站在父母的角度来理解父母,更让在下面做观众的同学也来发表见解,进一步明确想要的东西要根据家庭情况,不重复消费,合理的要求可以提出来。接着让学生回头来看看自己以前所想的礼物是不是都能要,看到许多孩子在改,这正是我想看到的,从认知到行为都有改变,孩子认识到不能浪费,不增加家庭的负担,并对自己一开始的想法进行反思。同时我也更希望学生把合理消费的思想带入实际生活中。
《我也能研究》教学反思4
这是一篇讲述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略读课文,内容平实易懂,但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宋庆龄的做法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坚持信守诺言,认为宋庆龄做的对;另一种虽人数不多,认为宋庆龄这样很傻,不会区分事情的轻重大小。是批评训斥,还是说服教育,以理服人,令其心悦诚服,认识道理?我决定放弃教案所设定的程序,进行一次“诚信”的辩论。学生们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分成正、反两方,就宋庆龄是应该留下还是应该随父母走一事展开了热烈辩论。正、反两方都有相当精彩、有说服力的发言。最终,持相反意见的同学诚恳地表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他们放弃反对意见。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能在如何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二守于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另类”声音不粗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章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
教学任务完成后,也发现我在备课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考虑得过于简单,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全方位地考虑学生的感受,希望能使每一堂课都能有所得。
《我也能研究》教学反思5
《我不能失信》是我们进入三年级的第二篇略读课文,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又引导学生重新回顾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尽量让学生能够在自主读书的基础上,能读懂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时针对这节课问题的设计比较好。本文的故事内容比较受学生的喜欢,也非常容易理解。在初读感知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小问题:
1、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接下来,我让学生进一步默读课文,加深理解: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不去?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在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大多能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后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特的阅读感受,倾听学生的学习效果,时间久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我也能研究》教学反思6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由于三年级上学期是刚刚接触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还不是特别明白。所以,我主要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感染和教育,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
教学时,我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我设置的问题有:“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她父母是怎么劝说的?她又是怎么说的?”然后再针对“宋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接着进行拓展延伸:“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不同的声音不粗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同时,像这种融合了思想品德教育的课文伺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也能研究》教学反思7
本课是第六册品德与社会中的第二单元。本课是本册第二单元“消费与生活”的最后二课,是在进行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教育、家庭亲情教育、家庭历史教育等之后设置的以合理消费为主题的教育话题,以家庭为背景和依托,围绕消费问题展开。
儿童是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靠的是父母的收入,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理应有一个合理的大度。所以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主要针对现代儿童在消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盲目比,不切实际的追求高档,重复消费,消费取向化等设定。另外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单纯地提倡节约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国家策也不鼓励过度的节支,而誓励合理消费,以拉动经济的发展,守财奴式的生活方式不是现代社会适当的生活方式。
我设定本课认士标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苦挣来的,要珍惜每一分钱,培养学生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行为目标是学习选购商品的生活技能,懂得“不是想要的东西都能要,只有想要的东西是合理的,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而且是家庭条件许可的,才是我能要的。”
在教学中,设置贴近生活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的情景,往往能让学生获得生活的体验,所以一开头我就有目的创设逛商场的情景,面对这一场景,学生的消费欲望一下子提高,接着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及理由。学生一下子就说了许多想要的东西以及理由,学生一下子就说了许多想要的东西,对着各种理由我不予置评,而是从生活中选取三个典型案例。让学生自己来演一演。角色扮演实际上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活动,让学生也站在父母的角度来理解父母,更让在下面做观众的同学也来发表见解,进一步明确想要的东西要根据家庭情况,不重复消费,合理的要求可以提出来。接着让学生回头来看看自己以前所想的礼物是不是都能要,看到许多孩子在改,这正是我想看到的,从认知到行为都有改变,孩子认识到不能浪费,不增加家庭的负担,并对自己一开始的想法进行反思。同时我也更希望学生把合理消费的思想带入实际生活中。
《我也能研究》教学反思8
成功之处:
《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立阅读立思考。
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统览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抓词理句,深入探究,感悟文法。放手让学生去学,我给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并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接着,让学生入情入境读重点句段,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全面欣赏体会,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来描写。课堂上只有充分地读,反复地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此基础上我安排讨论理解,明辨是非。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不足之处:
阅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放”。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如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
《我也能研究》教学反思9
虽然我已有几年教学经验,但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还是第一次接触。尽管在备课时,我已经认识到本课是略读课文,但还是担心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备课的内容不免有点繁复。多句对话的分析大多都是由我自己来完成的。没能做到培养学生立阅读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首先是很多问题的提出,学生都不能回答出来。最后都是由我来解答。所以整堂课的气氛就稍显沉闷。我应该降低问题的难度,来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想出正确答案。每次的问题回答之前,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此下来学生应该可以畅所欲言。其次在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时,我本来也做了一些学生的.错读词语的记录,可是后来一紧张就忘了。这跟我我平时没有养成习惯有关,如果平时学生读课文时有意识的纠音,这次应该喜欢成自然,再怎么紧张都不会忘记。最后,小结处也是我自己总结的,所以在时间的控制上,也有严重的失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总结。 时间就有多,而填鸭式的教学远不如学生自己总结来得有效果。
课后各位老师也给我提了一些宝贵的意见:首先是导入,导入直接提问失信的意思,有点突兀。而用守信去解释失信,又是用一个陌生的词去解释另一个陌生的词。学生可能体会不了。失信的意思应该留在课后总结,庆龄答应了小珍叠花篮,她就不去伯伯家这就是守信,那么什么是守信?什么又是失信呢?这样学生应该更能理解。其次,就是我自己也发现的问题,没有大胆放手、鼓励让学生自己立思考和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还有就是多次让学生朗读,自读课文时,都没有给学生提出任何阅读目标,这种漫无目的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尽量要少。
《我也能研究》教学反思10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简要而不失要点,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
《我也能研究》教学反思11
《我也能研究》是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四单元“走进聪明屋”中 的一课。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热爱自然、乐于研究的情感;培养学生遇事爱问为什么,不明白就去思考、研究的行为习惯;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只有注意观察生活,才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思考研究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感受到研究的快乐。
从目标来看,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到研究的快乐,养成遇事爱思考爱研究的习惯,学会制定计划是难点,所以设计好研究活动最为关键的。怎样的活动是学生感兴趣又便于课堂学生参与,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研究的乐趣?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最终我选择了以 “纸”为主题开展研究。为此,我设置了三个活动环节:歌曲导入,学会提问;实战练兵,开展研究;拓展延伸,制定计划。
《天地之间的歌》乐曲明快浅显,用在开头导入,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课上带领学生大声地唱一唱,热热身。由歌曲中“天地之间神奇壮观,要我们动手动脑就会聪明无比”的歌词引出学生提问“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过什么神奇的事情?”,让学生在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在教学中这个环节可能是“神奇的事情”问法不够明确,学生一时没能说出自己的发现。可以在歌曲过后加上一段过渡:天地之间的事物多么神奇壮观,我们动手动脑就会发现它们的奥妙,比如为什么装上了空调教室就不冷了,有了电脑就能看到画面?你们在生活中有什么问题吗?”这样的说法,二年级的学生更能理解。
实战练兵环节,每小组拿出老师准备好的材料袋(打印纸、铅画纸、面纸、报纸)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学习,说说你的发现。意在通过看、摸、闻、思考等一系列的动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交流过发现后,追问学生:关于纸,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打算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说到了请教、上网、看书等方法,教师适时地小结一下,相机板书课题——我也能研究。
到这儿,研究环节初步体验了,如果只是这样,趣味性不够,没能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乐趣。这时老师又抛出一个研究话题:关于纸我们还能做哪些研究呢?网上有人说:一张A4纸能承受一个小学生的`重量,你信吗?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观点,最后得出一致意见:动手实践。这是研究的重要环节。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直接播放了央视《是真的吗?》栏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了“纸”神奇的力量。自然又引出新的研究话题,让学生把这些问题写下来,课后和同学一起开展研究。
总体感觉,教学重点把握较为准确,活动设计也易于操作,有挑战性趣味性,但实战练兵环节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太少,没有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研究的乐趣。
《我也能研究》教学反思12
品德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学有所得,能够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等。如何实现这一课程意义呢?我结合《我想要我能要》在这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我想要我能要》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家庭与成长”的最后一课,是以合理消费为主题的教育话题。本课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进行拓展性的、综合性的教育,以家庭背景为依托,围绕消费话题展开,力求实现多方的、综合的教育目标——懂得父母养家糊口的不容易;弄清“我想要”和“我能要”之间的关系;从小学会选购商品等生活技能;养成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的好习惯。为了实现此目标,我设计了“述说心愿——我想要”“辨析行为——能否要”“合理消费——我能要”三个教学板块贯穿这堂课,让品德学科真正体现“从生活中来,最终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营造了良好的师生交往的氛围。这是一个真实的调查,调查学生的消费现状和他们想要的东西,并且通过追问分辨学生要这些礼物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否真的需要,还是一种所谓的虚假需要,为下文合理消费打下伏笔。
其次,通过讨论、感受身边的故事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同龄人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现象,使学生明理:消费时要看是不是真的需要,条件是不是允许。在师与生,生与生、旧我与新我,多层次的碰撞,对星星的`行为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第三,在学生充分认识合理消费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的取舍,用理指导他们的行动,使他们明白真正的合理消费。
在课堂上有的地方引导不到位,今后再上这节课,我将加强以下几点:
1、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苦挣来的,要珍惜每一分钱。
2、不能盲目与别人般比要根据个人条件而定。
【《我也能研究》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05-03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11-07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04-20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12-01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07-24
用能也能造句12-16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6则04-20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热)07-25
《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