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集合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1
《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作者北大荒的热爱之情。
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利用课件,展现情境
儿童天生喜爱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儿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调动儿童积极行的契机。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图,一下子带着学生走进了北大荒,感受了天空的一碧如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图片,学生个个都张大了嘴巴,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结合教学过程,我将北大荒的小河、原野、昔日的'北大荒、北大荒人修水利开荒地等图片及文字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丰富学生对北大荒的感性认识,在具体可感的画面面前,进一步超越文本,发挥想象,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二、读为本,培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图,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材料。本堂课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比赛读。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问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丰富想象,巩固知识
首先,让学生轻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注意听听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还有的说听到了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接着,我启发学生想象:你知道为什么说大豆发出的是笑声?高粱这位快乐得涨红了脸的小伙子为什么唱歌呢?他想把自己的歌声献给谁呢?学生们发挥想象,畅所欲言,甚至还有个调皮的男孩说高粱在唱流行歌曲,整个课堂热闹非凡,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们的教室。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想象能力,又能进一步巩固课文的内容。
四、深化主题,拓展思维
人文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的生命。课堂即将结束时,我忽然来了一转折,我问学生:既然北大荒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为什么还要叫“北大黄”呢?接着,我展示了两幅昔日北大荒的图片,学生们大吃一惊。然后,告诉他们,当年有十万大军奔赴北大荒修水利,开荒地,艰苦奋斗,才有了如今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想通过北大荒今昔的对比反差,孩子们应该能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把握文章的内涵。
当然,这堂课准备仓促,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将继续努力,追求那份属于北大荒的独特之美:纯净而又绚丽,宁静而又高远。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2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以极其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大荒无比的热爱之情,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问题还值得我继续改进:
一、精练基本功
在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北大荒的时候,描述的'是“当地的劳动人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而课后老教师告诉我,北大荒其实是被解放军改造的,准确地来说应该是军垦农场。在这里我就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仅靠脑海中的记忆就完成了给学生的灌输,导致了一个小小的失误。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精练基本功,保证向学生介绍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背景介绍都有据可依。
二、以画促读
课文第三段描写小河的文字极其优美,我很希望让学生将这段话读好。可是,我一连请了几位学生,发现他们不是读得生硬、毫无美感就是虚空、为读文而读文,没有流露出真正的情感。在课后,我请教了老教师,感觉到:应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变抽象为形象,用画来表现美,同时来感受美。所以,我准备鼓励他们拿起画笔,边读边画小河、小鱼、波纹……相信当我再次请他们朗读的时候,同学们一定会对这么美的语句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朗读起来感情也会更加丰富。
三、以演促读
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向读者展现了北大荒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因为学生离农村生活比较遥远,对农作物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在阅读过程中未能体会出其中的“欢快”的感情。在课后,我通过查阅资料,搜索相关教学视频,发现“通过让学生看动画后分角色表演”的办法很是有效,所以,我准备在第二课时,精读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先看课文的网络动画,再分组表演“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和“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等动作,让他们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教室里来,让课堂也热闹非凡,在深入理解语境、情感的基础上再品读课文。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3
《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值得学生好好朗读,好好品味,好好仿写。
一、词语仿写
课文中出现了很多有特点的词语,比如表示颜色的词:银灰、橘黄、血红、绛紫、金黄等,再比如ABB式的词语:沉甸甸、乐呵呵等,还有ABAB式的词语:乌黑乌黑。在了解了这些词语的特点和意思之后,我让孩子们进行仿写,进行得比较顺利。孩子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想出了:雪白、粉红、墨绿、碧蓝、笑哈哈、绿油油、乌黑乌黑等词语。
二、句子仿写
课文中还有很多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很美很有意思,值得学生仿写,为后面的写作奠定基础,如: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把落日映照下的流云比作了五彩的锦缎。再如: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把大豆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这样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还有很多,我让孩子们找出了每句句子的特点和比喻词,进行了仿写。孩子们兴致还不错,写出了一些比较让人满意的句子,比如“枫树叶随风飘落,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我想,写文章就是由词句组成的,掌握了这些好词好句,好文章自然会孕育而生。
三、段落仿写
第四小节是总分的结构,也是值得好好仿写的。课堂上进行了分析,课后进行仿写。总的来说,比较成功,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孩子还没掌握,后经过单独讲解,才使得他们真正理解。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4
今天,我上了《北大荒的秋天》。这是一篇文字优美,可读性很强的佳作。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我不曾有这样的经历,也没有去过北大荒,但我却被北大荒人淳朴、热情、善良、勤劳深深打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片景,感受这份情,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课堂上能有一定的条理,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通过“自由读——理解读——有感情朗读”一步步提高学生的.读悟能力,了解课文。
2、注重引导学生从“天空、小河、原野”感受景色优美,从他们的特点学习作者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并练读有关句子,体会语句的准确及形象。
3、比较重视比喻句和拟人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区别、练说和仿写。
4、在提问时不是太精当,显得有时范围太大,学生可能缺少明确的目的性。
5、因为教学内容较多,显得节奏比较快,部分学生可能跟不上。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5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以极其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大荒无比的热爱之情,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教材。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以朗读的形式来感受这片景,体会这份情,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以下两点尝试。
一、以画促读
课文第三段描写小河的文字极其优美,我很希望让学生将这段话读好。可是,我一连请了几位学生,发现他们不是读得生硬就是太快太平,毫无美感。这时,我想起某一专家说过的话:“能根据句意就能绘出画面的句子,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变抽象为形象,用画来表现美,同时来感受美。”于是,我鼓励他们拿起画笔,边读边画小河、小鱼、波纹……学生作画的兴趣很浓。当我再次请他们朗读的时候,我感觉到同学们已来到了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边,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美景呢。
二、以演促读
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向读者展现了北大荒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表现这份热闹,我事先采用了表演这一形式。我请两组学生表演“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和“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等动作,另两组学生表演“榛树叶子全都红了……”。学生们发挥想象,做出了合理的动作,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咱们的教室,使我们的课堂也热闹非凡。之后的朗读声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看来,在朗读之前,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去感知教材,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境与情感,这无疑是为有感情朗读添加了几滴“润滑油。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6
本文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小节。先写了秋天来了,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的景色美丽,第五节写了北大荒的物产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总分结构是本文构段的特点。第二课时教学,我安排了一下复习词语、整体回顾、深入感悟、深化主题拓展思维几个环节,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北大荒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较理想的感悟效果。
复习词语的环节,让学生借助词语,旨在让他们从宏观上把握课文,通过对词语的重新建构,勾勒出他们脑海中的北大荒印象。在学生表达之后,再用“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这句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去回顾写了哪些地方的美啊?学生快速找到了:一碧如洗的天空,五彩斑斓的.流云,清澈见底的小河,热闹非凡的原野。再引导学生通过圈画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美丽景色。每一环节都相机出示课件,尤其是五彩斑斓的流云,学生们在看到后个个都张大了嘴巴,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在具体可感的画面面前,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北大荒的美丽,喜欢上了这美丽的北大荒,丰富了学生对北大荒的感性认识,同时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超越文本,发挥想象,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感悟课文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品味几个比喻句和拟人句,想让他们知道,想把句子写生动,打动人,要用一些方法,虽然现在他们一知半解的,但是我相信如此下去,他们会逐渐掌握的。
第四节教学,我就引导学生,看这一节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原野热闹非凡?写了几处景色?学生答出大豆、高粱、榛树叶子之后,我读总写句子,让三个孩子分别读三种景色,渗透总分意识。利用板书提示,让学生当堂背诵。学完课文之后,我总结全文: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天空——,流云——,小河——,原野——。再次总结,先总说,再分写。最后,利用填空的形式来完成口头作文联系巩固,“课间真热闹啊——”引导分写可以从几个方面写啊?这样,学生对总分写法就有了感性的认识了。
课堂即将结束时,我忽然来了一转折,我问学生:既然北大荒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为什么还要叫“北大荒”呢?接着,我展示了两幅昔日北大荒的图片,学生们大吃一惊。然后,告诉他们,当年有十万大军奔赴北大荒修水利,开荒地,艰苦奋斗,才有了如今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想通过北大荒今昔的对比反差,孩子们应该能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把握文章的内涵。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
1.语言要具有一定的震慑力量,每说一句话都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的注意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要具有亲和力。如:当一个学生正在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时,作为教师你不能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这位学生身上,而忽略了班里其他的同学,这样会导致这部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思维脱离了课堂(有的学生趴在桌上,有的学生东张西望,还有的学生无所事事的随意的做着小动作……)当你想重新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时,就显得微弱了许多,这样就大大地减弱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更要虚心学习,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把一个全新的我展现在大家面前。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7
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本篇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生动,是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呢?
一、注重词语积累。
比如第二小节中描写流云,作者运用了“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等表示色彩的词,把流云流光溢彩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表示色彩的词汇就该引导学生记忆积累。课后习题4就是指导我们进行这样的工作。这样的词汇当然还有很多:雪白、漆黑、土黄、草绿、茄子紫……当学生记忆的仓库中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表达时才能灵活自如地选用。这篇课文中值得积累的词汇还有很多,如“一碧如洗”、“清澈见底”、“遍地金黄”等成语,还有“哗啦啦”、“乐呵呵”、“沉甸甸”等ABB格式的词语。
二、学习语言表达。
如第三小节描写小河,作者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把水面比作“明镜”,还运用了“清澈见底”、“静静地”等词汇充分表达了小河之美。如果把这个段落改写为“小河躺在大地的怀里。小鱼游过来,水面漾起波纹。”文章就失去了一大半的'美。初次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虽然说得清楚的学生不多,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有所感悟。经常进行这样的学习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就会增强了。再如第四小节写“原野热闹非凡”,是一种典型的“总——分”结构,先概括后具体。学习之后请学生以“教室(校园、市场、操场)热闹非凡”为题进行说话写作练习,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迁移。
语言积累、表达的基础是理解。对于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当然要引导学生理解,最起码理解大概的意思。如本课中写“榛树叶子红得像一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对于学生而言理解就存在一些问题,这从学生的作业中就可以看出来了。所以就不得不进行一些讲解与指导了。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8
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虽然,我们这儿并没有北大荒那样醉人,但也有几分相似之处。我让孩子们先去预习,去找秋天。再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
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请学生轻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注意听听到了什么。
小淳: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
佳樊:听到了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
。。。。。。
师:你知道为什么说大豆发出的是笑声?
小雯:为丰收而高兴。
小奕:因为它成熟了,可以回报农民的辛劳。
师:高粱这位快乐得涨红了脸的小伙子为什么唱歌呢?他想把自己的歌声献给谁呢?
学生们发挥想象,畅所欲言,甚至还有个调皮的男孩说高粱在唱流行歌曲,整个课堂热闹非凡,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们的'教室。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想象能力,又能进一步巩固课文的内容。
人文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的生命。课堂即将结束时,我忽然来了一转折,我问学生:既然北大荒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为什么还要叫“北大荒”呢?接着,我展示了两幅昔日北大荒的图片,学生们大吃一惊。然后,告诉他们,当年有十万大军奔赴北大荒修水利,开荒地,艰苦奋斗,才有了如今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想通过北大荒今昔的对比反差,孩子们应该能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让孩子领略人们的勤劳。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9
师: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读一遍可以,也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正确。
生:自由朗读。
师:读了几遍(2、3遍)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听吗?读得同学认真读,其他同学仔细听。
生1:读第二自然段。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评价。(从学生的评价纠正了:几缕、血红、绛紫、五彩斑斓等读音)
师:谁愿意再正确地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呢?
生:读第二自然段。(2人)
师:大家读得很投入,通过我们的努力,已把所有的生字词都读正确了,接下来还要请同学再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一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秋天哪里怎样的景色。
生:自由朗读后回答,要求其他同学仔细聆听。
生1:这一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秋天天空的流云色彩多。
生2:写的是北大荒秋天天空光是一碧如洗,到了傍晚西边的天空会有几缕流云,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变成了好多种颜色,就像是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生3:我认为写的是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很美丽。
师:这么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说法各不相同,请你再仔细听听老师的问题辨别一下,哪一位同学说得格外好呢?老师问的是这一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秋天哪里怎样的景色?
生4:我觉得生2说得好,特别完整。
师:哦,那把整段说下来不是更完整吗?你们觉得呢?
生5:我觉得生3说得好,说得很清楚,也不罗嗦。
师:你们觉得说得有道理吗?(有)对,要概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就要说得清楚,又要说得简洁。
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很美,(出示图画)瞧,这就是那美丽的天空。那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呢?请你自己再读读这段课文,试着用文中的词句来说明。你可以用笔圈圈划划。
生:自由阅读、圈划,然后大堂交流。
生1:我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美“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师:你觉得它写得美在哪儿呢?
生2:这些流云在落日映照下,颜色有很多种,一道银灰,一道橘黄……,所以我觉得很美。
师:(指图)是啊,天空中有一道像银子一样的灰色,像橘子一样的黄色,像血一样的红色,还会有哪些像什么一样的颜色呢?
生1:像草一样的绿色。
师:那叫……
生:草绿
生2:还有粉红。(金黄、葡萄紫、梨黄、玫瑰红、天蓝、雪白等)
师:这么多的颜色,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3: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色俱全、五彩斑斓等)
师:天空中有这么多色彩,你们觉得美吗?(美)那谁来美美地读读这句话。
生4:读。
师:请你再读读这句话,除了写色彩多,你还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5:像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流云是五彩斑斓的,还像锦缎很美。
师:在作者眼中那些美丽的流云像锦缎,那在你眼中这些流云像什么呢?(指图)
生1:像彩虹。(像孔雀羽毛,像彩衣,像彩色的阶梯)
师:说得真好,听老师读读这句话,你还从中感受到什么?(突出转眼间,四个一道)
生2:这些流云的颜色变化很快的,原来天空是一碧如洗的,到了傍晚,一转眼就变出了许多颜色。
师:作者还写了四个“一道”,(看图)这些颜色是不是像五颜六色毛线混杂在一起的?
生3:不是,是一道一道的,很有次序,不乱的。
师:很有层次感的对吗?你们觉得是混成一团美,还是这样美?
生:有次序的美。
师:刚刚有同学说像孔雀的羽毛是不对的。孔雀的羽毛颜色就是混在一起的。
师:大家讨论得很认真,透过简单的语言文字,我们品味出了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相信大家一定能将感受到的读出来,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一自然段,读出感受。老师为你配上音乐。
生1:配乐朗读。
师:现在提高点要求,请你来当当北大荒的小主人,将家乡的天空介绍给我们这些外地的游客。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先自己准备一下吧!
生:准备,说给同桌听,指名说。
[解读]:
这是我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自然段的课堂教学实录。怎样使整个教学流程浑然天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利于学生大胆地“放”。“放”就是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学生没有自主参与的机会,学习热情会越来越淡薄,自信心越来越不足,能力也越来越差。与其有我们老师去告诉他们正确答案,不如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充分去读,放手让学生去说,教师别急着去肯定或否定,让学生在相互地交流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认识,获得学习的技能。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要求学生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时,根据多位学生的回答,请学生来判定哪位学生说得好,教师再有针对性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建构出概括段意的要点。教学实践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大胆地“放”,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练的机会,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才能让学生带着自己学习成果,向老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成功,才能得到老师有针对性的帮扶。重要的是,只有大胆地“放”,才能唤醒学生自主意识,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落实。也就是“变先教为先学”。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扶”在目标地达成上。“扶”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放”之后的“扶”才是有针对性的,才是学生需要的。“扶”要扶得精巧,要扶在学生的疑处,难点之处,“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教学〈北大荒的秋天〉,学生细细品味作者写的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美在何处时,教师在学生自品感受不深时,运用范读、举例、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的色彩美、层次美、变化快。另外,“扶”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可以是理解词语的方法,也可以是读懂课文的方法等。如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引导学生结出概括段意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后,总结出“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美”的学习方法等。总之,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言文字自身的规律,还要善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言文字的一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才能让学生学会,会学。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10
《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以“原野热闹非凡”为中心句,从豆荚、高粱和榛树叶子丰收的喜气景象等不同的侧面,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进行描写。此段描写精彩,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词句、训练语感、感悟写法的良好素材。备课时,我主要设计了两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说原野热闹,是因为 ”这道填空题。旨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个性化的解读文本,体会作者选取大豆、高粱、榛树叶子等典型事物表明中心的写法,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原野上物产丰收、热闹非凡的景象。
2、分组个人分别读,暗示作者先分后总的段落结构,并通过朗读释放情感,展示学习成果。
然而在实施第一个教学环节时,学生对教师出示的第一个填空题却难以完成。现在反思,这个填空题虽然统揽全段,具有相当的穿透性。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个问题的设计,显然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难以从简易的读书中,把握分三个层次来表现中心的写法。所以,也就难以归纳出“原野热闹非凡”是由于以上三个事物描写的结果了,也难以从作者拟人化手法总感受到这就是热闹的具体表现了。我敏感地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我为学生设计了坡度: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全段所描写的事物。学生很容易就找到大豆、高粱、榛树叶子等事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来回答完成所出示的.填空题。让学生明白“原野热闹非凡”是因为大豆、高粱、榛树叶子。明确了热闹的主人公之后;
2、教师进一步引导:光有这些东西就热闹了吗?(教师故意重说了“有”字),有部分同学若有所悟,举手要求发言。教师示意用心读书,这些事物有着怎样的表现才能热闹。学生在教师的授意下继续读书,重点划出了描写事物的句子。
3、在交流说“大豆”时,学生划出“哗啦拉的歌声”。教师顺水推舟,你从这“哗啦拉的歌声”中听到了什么。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之后,可以说是妙语连珠。“我听到了大豆在赞美秋天呢,因为秋天的到来使我们张大了”“我听到在唱着合唱。”还有的同学根据“大豆摇动着豆荚”看到了大豆的丰收,想象道:“我仿佛听到了大豆在说——我们张大了,张结实了。农民伯伯又能过一个丰收年了”。是啊,正是这些“大豆”们交谈着、争论着,为这原野增添了一份活力,一份热闹。我及时点拨:那你们说这题怎么做呢?学生纷纷举手:是因为丰收的大豆发出了哗啦拉的声音。
4、有了前面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关于后面两个事物的学习,教师只需要稍坐点拨,完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俗话说:要让孩子摘到苹果,必须要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到苹果。教学伊始,教师就把苹果挂高了。学生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根据课堂的生成把设计好的要求进行坡度化,把苹果放在了够得着的地方,再一步一步往上提。看到尝到苹果滋味的孩子,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11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美文,优美的文字对学生具有感染力。对于课文的教学,我本节课重点就是让学生体会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小河清澈和原野热闹。因此,在学生预习基础上,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抓住重点,提炼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秋天的北大荒哪些地方的美景,学生提炼出天空、小河、原野。
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中的画面,把文字转化为画面。儿童喜爱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儿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调动儿童积极性的契机。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图,一下子带学生走进了北大荒,感受到了天空的.一碧如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绚丽、丰富,而流云不断地流动、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接着,我又通过课件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图片,看着“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学生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甚至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借助重点词句来体会文本的内涵。我在本节课上采用了重点词突破法,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凸显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中的重点词“热闹非凡”,让学生细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写出原野的“热闹非凡”。再来品读大豆、高粱、榛树这三种景物的特点,从“演唱”“笑声”“燃烧”等词感受的原野的“热闹非凡”。
“先总后分”构段方式学法迁移。在上一课《练习与测试》的课外阅读部分中,有一题和这个写法是相同的,所以我顺势在课堂上进行“先总后分”的学法迁移,学生们不仅记住了这个写法的特点,而且也学会了迁移运用。
不足:时间没有调控好,课堂的进度、课堂的伸缩性没有拿捏准,以至于留给学生读与写的时间过少,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不能够将自己的情感深入到课文中,另外词语运用练习不足,如“下课了,校园里热闹非凡!”为开头,练习写话,这节课没有呈现出来。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12
北大荒的天空美,美在它的一碧如洗,更美在它的绚丽、丰富,而流云不断的流动、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教学时,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了蓝蓝的天空,又展现了流云,学生在有了直观影象后自然而然地读好了这一段文字。
小河美,美在它的清澈见底,更美在小鱼惬意欢快的逆水而游。精读时,引导学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体会小河的清和静,小鱼的出现,使学生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机,这时,教师说,如果你是一条小鱼,你该怎样来读好这句话呢?学生读后,教师评语是:“哦,你真是一条快活的小鱼。”再读句子时,教师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像在头脑中放小电影,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感悟、体验,从而读懂读好句子。
原野的热闹非凡,真是有声有色,激情奔放。“成片的大都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上,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置身于浩浩荡荡的.北大荒的建设大军之中,挨着他们挺拔的身躯,贴着他们黑红黑红的脸庞,那爽朗的笑声,那欢庆丰收的歌唱,怎不令人欢欣鼓舞呢?
当课堂上有孩子质疑: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它怎么会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
师:人们的心的确不会燃烧起来,听到大豆的笑声,高粱的演唱,看到榛树人们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
生:人们看到天空的美景,小河的清澈见底感到快乐。
生:如果我是北大荒的人,我听到丰收的歌声我一定很兴奋。
生:看到榛子成熟了,大豆成熟了,高粱成熟了,居住在那里的人觉得高兴。
师:红红火火的一切似乎也在帮助着人们表达高涨的情绪,这燃烧的心里饱藏对丰收在望的喜悦呀。
最后的总结陈词,感觉到还是教者自己的理解,不知孩子们是否需要如此深刻的的理解吗?是否可以带着学生向更高的思维深度挑战?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13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北大荒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的真挚感情。如何将这样的美文讲解得生动优美,恰如其分揭示文本内涵,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展示美的舞台,成为领略美的田园,是我苦苦思索的问题。因此在这堂课上我精心设计了一些环节。
儿童天生喜爱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儿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调动儿童积极行的契机。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图,一下子带着学生走进了北大荒,感受了天空的一碧如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图片,学生个个都张大了嘴巴,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结合教学过程,我将北大荒的小河、原野等图片及文字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丰富学生对北大荒的感性认识,在具体可感的画面面前,进一步超越文本,发挥想象,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轻读第四自然段,并注意听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听到了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还有的'说听到了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接着,我启发学生想象:大豆为什么欢笑?高粱为什么唱歌呢?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并通过课前的观察,说说:我们这边秋天的田野有什么丰收的景象?你能不能也把它们当作人来说几句呢?学生有的说:“一阵风吹来,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像在给秋姑娘致谢。”有的说:“玉米挺着大肚子在欢笑,它在炫耀自己的宝宝呢!”还有的说:“棉花在张嘴笑,它要唱一首秋天的歌。”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想象能力,又能进一步巩固课文的内容。
课后再让学生拿着本子到野外观察,记录下他们所看到的秋天景色:绿中带黄的草坪、路边盛开的菊花、飘舞的树叶、飘香的果园……有了具体的感知,学生写起来就感到有话可写了。因此,让学生结合课文多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能调动起他们的写作兴趣。
当然,这堂课准备仓促,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将继续努力,追求那份属于北大荒的独特之美:纯净而又绚丽,宁静而又高远。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14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图,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材料。本堂课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比赛读。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问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来感受景色之美,从文章的构段上,让学生初步学习作者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并练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句子描写的'准确与形象。
课堂上,有学生质疑“大豆摇铃千里金”的意思,不料没有一个学生发表见解。于是我请他们找一找上文中哪些句子与大豆有关,学生找到了“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这句话。我问:“大豆为什么会发出笑声呢?”学生回答大豆成熟了。追问:“成熟的大豆什么有颜色?”课文中哪个词与“摇铃”有关?哪个词与“千里金”有关?学生找到了“哗啦啦的笑声”“遍地金黄”等,由此想到了大豆成熟的景象。这样一来,学生基本上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了。
学生学习了第四自然段,体会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之后,我让孩子们仿照这种方式,以“XX热闹非凡”为开头写一段话,小练笔不太成功。主要原因是学生们的思维不开阔,生活经验少。以后应多加强这方面的培养与训练。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15
一、二年级的语文,终是以识字教学为主;
三年级的语文,增添了很多写景美文,非得读到字中去,才能解得其中之妙。《北大荒的秋天》便是其中一例,它写景、抒情融于一体,描绘出北大荒环境优美、物产丰富的画面来。在这课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解读课文。
1.联系生活和以前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
第二自然段描写天空“一碧如洗”,先让学生说说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进而说说“通过这个词语,你又联想到哪些描写天空的词或句子”,学生联想到《拉萨的天空》中的词语: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这些词让学生脑海中“一碧如洗”的天空形象越发清晰。
2.品读字词,感受语言之美。
语文,依靠的终是文字本身的魅力,如何让文字变成画面展现在脑海里是需要语文课不断提升的。文中有这样一个比喻句“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我问学生“在这里作者把流云比作了锦缎,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经过思考,学生感受到两者都是轻柔而艳丽的。又如,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己感受文字,“在最吸引你的字词下面加点,再说说你感受”,有学生说道:“我喜欢‘躺’字,因为这让我感受的大地就像妈妈一样怀抱着小河,小河很安静地在大地***怀抱里。”
3.深化主题,感悟生活之美。
课文中,天空、小河、原野之美是显而易见的,而北大荒物产丰富、生活幸福之美则隐藏在文本之内。这都需要老师的点播,学生才能有所感受。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04-27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09-06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11-29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06-13
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学反思06-15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06-13
《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学反思06-14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11-29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01-06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