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边形》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四边形》教学反思1
《多边形内角和》这节课,我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学生明确了转化的思想是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知道研究一个新的问题要从简单的已知入手,能够用多种方法探究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并且能够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同时也有几个地方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首先,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大胆的尝试并使用网络教学。在我最初的设计过程中,按照常规的方法引导学生先用分割的方法得到四边形内角和,再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但是网络教学教学就成为一种形式,没有充分的发挥它的作用,效果也不是很好。后来改为不做任何方法的指导,采用完全开放的探究,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课前我很担心,但事实说明,这种探究才是真正的让学生去尝试,去挑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选用探究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题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总之我对探究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引入,我认为比较精彩。利用诸葛八卦村作为情景引入,通过介绍他的三奇,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这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人口。第三个环节:分层练习。充分发挥了网络课的优势,真正做到了分层。
其次,在探究这个环节中,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处理的很不到位。即:当一个学生提出分割方法时,这时没有及时把握住这个时机,让更多的学生去尝试这种方法,而是让他自己把所得到的结论直接告诉大家,因此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去体验转化的思想,我认为这节课最大的败笔就在于此。课下我反复的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对学生估计的不足造成的。我总认为,在教师不指导的情况下,不会有学生想到分割这种方法,当课堂上学生出现这种方法时,我就有点激动,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了,而忽视了大多数。因此,在备课时一定要更为细致的研究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在上课时才能应对自如。
总之,这节课我不是很满意,细分析,偶然当中也包含着必然。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建构过程,教师通过以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中要求新求变。用“新”和“变”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因为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宽松的教学氛围。所以,要做一个新时代的教师,除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领导才能,能够驾御整个课堂。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意味着自己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让我的每一位学生在我的每一节课上都能够有新的收获。
《四边形》教学反思2
《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重要知识。一共分为4个课时。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作了铺垫。在设计教学的亮点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法。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看、想、议、练为主体,教师在学生仔细观察、类比、想象的基础上加以引导点拨。判定方法是学生自己探讨发现的,因此,应用也就成了学生自发的需要,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在证明命题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将判定方法进行对比和筛选,或对一题进行多解,便于思维发散,学生在不同题目的对比中,在一题不同证法的对比中,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一题多变,有利于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或者说是核心,从变化的题目中抓住不变的东西为核心问题。从课前小练变到典型例题,还是比较合理的。
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对学生提升解题能力颇有帮助,而且能够让学生顺利建立起知识结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典型例题覆盖了几乎所有判定方法,使学生各种方法进行了合理分析,既可以牢固记住这些方法,又可以进行对比,理清他们的联系和区别,同时提升解题能力,避免了“题海战术”。
多题一法,从课前小练到例题再到练习题,虽然题目各不相同,但解法却都是相通的:即根据条件,选择一种判定方法进行判定。这有利于学生“悟”出解题的思路,找到数学的乐趣。
总之,尝试了生活数学、问题探究模式等教学方式和理念在自己课堂上的运用,并充分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手段对于增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起到的积极推进作用。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独创。
《四边形》教学反思3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目标是经过操作活动,经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能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教材是直接出示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要求计算面积,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应对一个新的问题,思考如何解决新问题。教材这样的安排对学生来讲,供给了很好培养学生独自思考本事的素材,但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鉴于本班的学生情景,可能有一部分中下层生没能参与其中,于是我灵活地进行了基于本班实际情景的教学设计,我是这样设计的:
1、先出示两个不规则图形,要求学生说出面积。这两个不规则图形学生在前面的课里已经学习过,能够经过数格子的方法去计算面积,也能够转化为规则图形去计算的,课堂上不少学生就是用转化的方法去解决的,这就为新课埋下伏笔。
2、上一环节不规则图形转化后为正方形和长方形,那里就复习下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公式。
3、比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面积谁大?经过图形出示。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能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样就能够用底X高得出面积。
4、补充其他转化策略,明确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
5、练习巩固。
先出示不规则图形让学生想到转化为熟悉的规则图形进行计算面积,就是课堂里要求掌握的转化思想,有了课始的铺垫,后面的探索活动是顺理成章的,其中的道理学生也是清楚的,包括中下层生也能掌握,改变了以往直接出示公式,让学生套公式进行计算来得科学贴合学习规律。
《四边形》教学反思4
本节教学内容是新审定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纵观整个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能较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定为“谈话导入欣赏家乡的美景引出图形--回顾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方法--设疑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验证{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多边形的内角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是数学学习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本节课,我根据学生已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类比验证四边形的内角和,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验证了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的结论,使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地渗透了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有效地渗透了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的教育理念。
二、巧用转化,轻松验证
“转化”同样是数学学习的良好方法。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巧妙地把四边形,甚至多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三角形,轻松地验证了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这一结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这个知识点,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就成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将每一种四边形的内角和的验证过程演示的清晰而形象,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四边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360度。
四、合理拓展,注重知识应用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是从简单到复杂,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面学习的知识往往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先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本课最后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不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而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练习中内画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还将四边形的内角和拓展到了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既能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常言说:“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通过反思,我觉得本节课的不足之处首先是情课后有老师和我交流时说我的课堂多媒体资源还不够丰富。
本节课上完了,我希望老师们多多提出宝贵意见,给我帮助,让我在这个讲台上站得更踏实!
《四边形》教学反思5
1、《四边形的认识》的教学设计、精心的内容编排、巧妙的时间运用是上好一节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授课的大前提。
要开展多元化的探究活动,要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体现和发现新知识,就必须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里尽可能挤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动口、思考和尝试的机会。因此,整个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必须很流畅,教学内容与练习的选取必须衔接连贯,不允许有任何时间上的点滴浪费。在教学过程中,本人通过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出示学习目标重难点、自学指导,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等教学环节。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重视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让学生在动中学。培养学生展示的意识。
2、能否以探究活动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发现和体验新知识是上好一节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授课的关键。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这一节课学生已通过旋转操作的探究方式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进而探索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等特征,再借助动画演示使同学们对平行四边形有关边和角方面的性质有较深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也对旋转操作的.步骤和要领有了一定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既能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合作探究要取得成效,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和促进。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扮演一个参与者与促进者相结合的角色,加入学生中去,与学生们一起共同去探求和发现新知识,但这个参与者并不能只为参与而参与,他必须在参与者们产生误解或迷惑的时候提供正确的指引,促进参与者们朝着同一的、正确的方向迈进。而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此时就要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新课标理念下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检查每一位学生的练习质量,对不足者及时辅导,较大问题及时在课堂上反馈,好让全班同学加以注意,提高警惕。
学生获得新知识后,接下来处理讲学稿例题精讲,开心练习,安排顺序:例1,做一做,试一试,练一练,巩固与提高,拓展与延伸。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后的一点反思,以及对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授课教学的一点个人看法。然而,怎样才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新课标理念下的新授课教学,这有赖于我们全体数学教学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携手作出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四边形》教学反思6
这节课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新教材的一节数学活动课,教学过程力图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探索一条探究式教学的新路,设计意图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知识和方法常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学的是有价值的数学,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而且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群体决策的能力。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中教师再也不是课堂的唯一主宰,而是其中平等的一员,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火花,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勇闯难关,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在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促进学生成长。
本节课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基本实现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在经历探索规律并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共识这一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发现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发现规律、合作交流等过程,实现了能力的进一步的提高,在学习方式上基本实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满足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鼓励同学加强课外阅读,到知识的海洋去遨游。
《四边形》教学反思7
认识四边形是三年级上册的知识,书本34页至36页认识四边形
教学目标是: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能正确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通过涂一涂、找一找、围一围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利用四边形的.特点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于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例2让学生通过把各种四边形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从而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从情景图中,要求学生找出一些认识的图形,并使用白板的功能进行放大,使用图形笔把学生找到的图形画出来,在例1的教学中,通过让在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再使用喷桶,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积极性也很高,在这个基础上,概括出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通过例1找到的四边形,再把这些四边形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通过学生课前的预习,四人小组学习,归纳出按边分是怎样分的,按角分又是怎样分的?
让学生把这些四边形分类:有的学生按照有没有直角来分;有的学生按照边相等的多少来分;学生通过把四边形分类的活动,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进一步感受到了四边形的细微差别之处,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节课根据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四边形》教学反思8
平行四边形这个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后又一个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在上本节课之前我让学生每个同学用木条分别制作一个长方形和三角形本节课就是利用学生自制的长方形拉成一个新的图形导入的,学生的兴趣一下字就被激发起来了。他们对新的图形“平行四边形”很有兴趣。因此利用这个热度让他们对自己手中的新图形进行观察,看一看,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新图形的特征多。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孩子们激烈的讨论中出来了。然后让他们把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进行对比,进一步认识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对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用途有了新的认识。本节课的优点就是在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让他们在与同伴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地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参与面积很广,热情很高,就连我们平时不爱说话的郝立荣同学,在这节课上竟然站了起来,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发表了小组的意见。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课堂的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
美中不足之处就是: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度,时间却也浪费了许多,因此课堂上的内容涉及的不是很多,在练习这个环节上就显的很仓促,没有做什么练习,下课的铃声就响了。所以只能在下一节课上进行练习了。
《四边形》教学反思9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 这句话道出了学生认知起点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在原来的教学设想中,我是把学生的认知起点定位在对四边形一无所知的基础上,所以对四边形的学习是由教师的告知 “象这些长方形、正方形等都是四边形” 引入的。而在改进后的教学设计,我让学生画一画心目中的四边形,充分暴露他们原有的认知,为四边形的学习提供极好的研究材料,并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所画的四边形进行评价、修改,学生们在讨论中逐步清晰、完善对四边形的认识,充分地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感悟到了学数学的乐趣。可见,后一教学设计在发挥学生主动性以及对四边形特征认识的深刻性方面优于前一教学设计,而这一教学设计的基础则源于课前调查,可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是科学预设教案的基础。从这一节课的前后不同设计中,我感受到把握学生起点应该包括把握两个起点:
一、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起点
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起点要求我们明确: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他们对这些知识或技能掌握到何种程度?以前面的课前调查为例,我们可以看到:
1、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认识看似准确“四边形有四条边”,但实际上还是不清晰的,从他们在问卷所画的四边形中有画四条曲边的、也有画成四条边的不封闭图形可看出。
2、对四边形所包含的外延认识也是不完全的,如较多的学生认为“四边形是四四方方的,像正方形和长方形”,在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四边形”中29%的错误率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教师不明白这一点,认为学生对四边形一无所知或无所不知都是不科学的,当然这样的认识必将导致预设教学程序的不科学与教学实施的必然失败。本节课中,学生是在画一画、评一评、改一改中不断修正对四边形的认识的,开放式教学路径的设计,基于学生知识起点,改变了第一个教学预设中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预设轨道的弊端,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二、把握学生原有的心理起点
把握学生原有的心理起点要求我们明确: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怎样的心理指向?是处于“悱愤”状态还是满足于自己原有的认识?在前面所描述的师生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因为学生容易从字面上理解四边形的特征是“四条边”,所以他们对这节课的反应是“那简单……”,觉得自己会了,没有学习的必要。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如果我还是按照原先预设的“告知”方法上这节课,学生对这节课一定毫无兴趣。所以在后来的教学设计中,一上课教师就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满足了学生“爱表现自己”的心理,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们原有认知的尊重,所以才能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从上面的.实录中可以看出,这节课中没有教师的生拉硬扯、学生的唯唯诺诺,有的只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的积极投入,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教师主导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是真实的,学习也是真实的,只有尊重每一位学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对话,才有学生的很多精彩:一位学生的委屈投诉:“我觉得我画的是对的,因为我的这个四边形有四条直边,又有四个直角。是这位同学错了吧!”后面分类教学中另一位学生的直言不讳:“菱形就是菱形,怎么能够说像平行四边形呢?”……正是有了学生的投入才使课变得如此精彩。
《四边形》教学反思10
感谢学校给我上这么一节课的机会,在选题时,我选了《认识平行四边形》这一节课。从而进行了备课!备课后,我的师傅xx老师对我进行了细心的指导,不管是课件还是教案上都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第二天时,我进行了试教,发现还存在些问题。就通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课,我的师傅对我相当负责。我直到凌晨一点才将课件、教案修改完。这也说明了我的准备不够充分,如果我早点给师傅看教案,认真仔细的在研究这节课,是不是会上的比这次好了?我相信肯定是的!所以不管作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早点准备好。
在上完《认识平行四边形》这一节后,我也发现了这一节还存在的问题,结合教研室专家谭老师对我进行的评课,我进行了反思。
1、在课件的第一页,标题出示的不完整,同时课件里面还有两个错别字。上课前应该信心的检查一遍,数学是严谨的',不能太随便。
2、一节课只要40分钟,很宝贵。要节约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学习任务单应该上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放在抽屉里。而不是上课时再发,这样浪费了一定的时间。
3、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导入时,可以从生活中的一张图抽出平行四边形,从而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并强调一组对边,到底是是那条边与那条边。
4、在画垂线的时候,应该强调尺子要如何摆放,规范作图。
5、板书要完整,概念性的东西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说。
6、在播放微课后,要让学生回顾所听到的知识。
7、课件出示垂线的时候有一条有错误,顺序不对。再可以出示延长线的这一种!
8、在画高时,一定要强调过底对边一点所作的垂线。
听了教研专家谭老师给我评课,我的收获很大。知道自己哪里还存在问题,知道自己哪里还要加油努力,同时我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四边形》教学反思11
本堂数学活动课使用的教材是《幼儿蒙氏数学》,该书是由具有多年教育经验的幼教专家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编写的一套幼儿蒙氏数学读物。按年龄段的学习要求由易到难编写,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喜欢的生活场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了可操作的、具体的图形或生活用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小班阶段,幼儿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梯形等多种平面几何图形,中班阶段的学习,在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上我们加入了非常重要的一种图形,平行四边形。认识平面几何图形对于幼儿更好地认识、理解我们的客观世界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以及想象力。更为可贵的是,平面几何图形的形象性、具体性使得它具有直观的美感,这在学习中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班的幼儿属于前运算阶段,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必须借助物体的具体形象。因此我设计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活动给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有利于积累和丰富幼儿的表象,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同时,基于《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数学领域中,对4-5岁幼儿的三条认知要求,我着重勾画出其中与我们本堂活动课息息相关的: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它要求幼儿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臵和运动方向。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话阐述出长方形的外在特征。活动开展,通过对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了解两个图形的异同。自主及小组间竞赛形式将长方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活动结尾,美丽的七彩衣,给平行四边形中的每一块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我的课后延伸活动。是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纸制作一个七巧板,用不同颜色填涂七巧板的板块,并拼搭出一个你认为有趣的图案。加强亲子间的互动以及进一步感知图形的美。
本堂数学活动课上完之后有学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我谈两个主要的点。首先,在导入环节应该抓紧时间,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导入过长会降低幼儿探究的积极性及学习的'乐趣。课上当我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拿出比较时,有个别孩子认为平行四边形是梯形,我没有略过这个问题,在课前没有准备梯形教具的情况下我立刻画了一个,将三个图形拿出比较。但是由于自身教学经验的欠缺,过于纠缠这个问题,导致导入时间过长,分散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降低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为后面的活动开展留下了隐患。其次,我个人对班上孩子的水平做出了过高的期待,因此在制作长方形移动为平行四边形的实物教具时,我将长方形的左右两边都剪了一个三角形,想让孩子任意移动其中一个来转换成平行四边形,结果由于出现了两个三角形导致孩子移动时不知该从何下手,当然我想也跟我没有反复明确只能移动一个三角形的要求有关,使得一部分小组代表上来两个三角形都在移动。最终使得这个环节耗时过长却又没有取得应有的目的。整堂课通过孩子自主移动长方形其中一部分拼接成平行四边形以及为平行四边形内部图形着色这两个环节的观察,基本完成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这堂活动课有两个长方形通过移动变为平行四边形的环节,一个是孩子自主移动,这里我采用的教具是只有一个三角形,自主移动之后再从每一组请孩子到教室前来比赛,这时用的是有两个三角形都是活动的长方形教具。问题出在第二个移动小组间竞赛时。我之前所授的美术、语言等活动课由于效果较好掩盖了很多问题,所以这堂数学活动课暴露出的问题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四边形》教学反思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4例5,46页练习
教学要求: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是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
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2.巩固练习。
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⑵46页做一做第二题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
《四边形》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是对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对平行四边形的具体特征没有做详细要求,只是通过物体和图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在大脑里初步形成对平行四边形特点的表征。我先通过生活中一些物体,如伸缩门,栅栏,楼梯扶手,让他们去发现这里面都有一个共同图形叫平行四边形。然后,拿出自己准备平行四边形,观察它的形状特征,闭上眼睛在大脑里想象平行四边形的样子。接着,比较孩子们手里的平行四边形,大小,高矮,长短都不一样,但什么是一样的?孩子们发现的很到位,上下对边一样长,左右对边也一样长-----只是简单让孩子们去了解了一下,没有深入去分析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接下来,让他们去比较平行四边形与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有什么不同?以此来衬托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孩子们都用了自己的语言解释说,平行四边形比长方形歪,不像长方形是直直站着的。这个解释也很有道理,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记住平行四边形的样子。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我给出了不同的四边形,让他们找出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并说出理由。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学会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虽然在课本中没有要求,但在一些练习中,却发现很多让画平行四边形的题目。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简单让孩子学会怎么样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平行四边形,并让他们说说画平行四边形一定要注意什么?上下两条边的格子数要一样。先确定出4个点,在连线。这种方法方便快捷。孩子们也容易掌握,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试画时,我一一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孩子,就及时给予指导,示范。孩子们画的都很认真,画平行四边形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难点。以后多练练,肯定会好很多的。也会加深他们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感觉一节课匆匆下来,通过让孩子们看、摸、描、画等活动,孩子们应该对平行四边形有了正确认识,但在课后的练习中发现并非如此,孩子们在判断是否是平行四边形时,一题中有多个不同平行四边形,往往不敢下结论。特别是遇到接近长方形的平行四边形,心里就没底了,有点模糊。今后,多让他们画画各种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可能会有所改观。
《四边形》教学反思14
《四边形》既是一节关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课,又是一节操作性较强的课,学生通过操作不断理解、巩固并且应用新概念,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在这节课中,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出四边形的概念,做到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导学得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具、学具也恰到好处的发挥了作用,猜测活动贯穿学习的始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情景下进行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认识了四边形这个新朋友,真正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2、引导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通过猜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也通过猜谜产生疑问,再通过观察抽象出概念,通过“辨、辩”巩固概念,在生活中寻找四边形,使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意识,教学反思《《四边形》教学反思》。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概念。
3、重视动手操作。四边形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学生通过操作能探索究竟怎样的图形叫四边形,同时又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概念。借助找一找、折一折、量一量、猜一猜等活动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
4、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小组合作的优点之一就是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在认识了四边形后,我安排的.教学环节是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四人小组自由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在这里,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展开了,出现了许多情况。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还培养了说的能力和听的能力,一举多得。
5、在课后的拓展活动中进行了注意安全和保持卫生的行为习惯教育。通过温馨小提示告诉学生活动的同时要注意安全,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在让学生给图形分类时只强调了用边或角做标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有些学生更有创意的想法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
《四边形》教学反思15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经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我经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构成过程。反思这节课,我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注重数学专业思想方法的渗透。
我们在教学中一贯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注重数学专业思想方法的渗透。要让学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学会掌握一些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从而获得独立思考的自学本事。在这节课中,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求的?引出能够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把这两个图形按每个格1平方米的方法来数,数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能够把不满一个格的按半个来数。学生数好以后,说一说数的结果。再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数的?你发现了什么?有利于有本事的学生向转化的方法靠拢。
二、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经过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齐来。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在这节课中,设计了数一数、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等学习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使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х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х高。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也为今后求证三角形、梯形等面积公式和其他类似的问题供给了思维模式。这个推导过程也促进了学生猜测、验证、抽象概括等思维本事的发展。
三、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本事、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基础练习(算出下头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提升练习(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长度,并分别算出它们的面积。);
发散练习(下图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在这条平行线之间,还能够画出几种形状不一样而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整个习题设计部分,题量虽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应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四、需要改善的地方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在进行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时,书上虽只给出了两种方法,可是实际上有很多不一样的剪法,而我也只强调了两种,对于一个学生出现的比较特殊的剪法粗略带过。并且这个环节过后,忘记强调一下,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才能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的部分还是显得很仓促,自我急于把正确答案给出,这是迫切需要改正的。
教学是一门有着缺憾的艺术。做为教师,往往在执教后,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不断改善,我们的课堂就会更加精彩。
【《四边形》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四边形的教学反思06-13
《四边形》教学反思06-14
四边形分类教学反思09-16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10-01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04-18
《四边形》教学反思范文07-04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06-12
《四边形》数学教学反思06-20
《四边形分类》的教学反思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