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两种电荷教学反思(通用10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种电荷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1
讲完《电荷》这节课,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体会:
(1)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出来。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学生是教学认知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认知的主导。在这节课上,由于我的设计和在课上的教学行为处处体现教师的行为的示范,替代了学生的意见表述、思考、讨论,没有给学生说话的时间,“让学生观察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也许正在思考,而教师就迫不及待的演示了结论,从而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
(2)实验的演示不太成功,原因是实验的准备不充分,实验的设计过于墨守成规。这节课带电物体的吸引和排斥实验,应该是三个,只做成功了一个,教师对实验的研究不透,不深,不能把这个实验设计成用其他学生常用的三角尺等工具来做,没有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学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对他们来说印象是很深的,是不容易忘记的。
(3)对多媒体计算机过于依赖。过于看重计算机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学生认知的`是客观世界,是现实的。用Flash动画代替了学生的实验,学生只能从假象中学习,但是,对现实中的器材的操作、以及产生的现象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也可能带来失败,学生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师用计算机是好事,比以前的干巴巴的讲授要形象多了,但,对于物理这门实验科学来说,重点应该放在实验上,放在动手动脑上。
(4)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没有体现出来。关于原子结构的内容是了解性的,比较简单,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用讲授代替了,电荷相互作用实验、电荷在导体中移动实验结论是要让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完成的,教师只让个别学生总结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来的及参与到探究讨论中,这些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是今后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能力,必须得到教师的重视。
(5)各部分知识点的过渡衔接过于生硬。教师在设计上,对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没有弄清楚,使上课时处理上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过渡不自然的现象。教师吃透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因素之一。
(6)学生自己总结学到了什么知识的环节做的比较成功。不少学生进行总结,学生讲出来,就比教师讲出来效果好。这一点做法今后值得推广。
(7)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很重要。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处理,是建立在电荷在导体中移动实验基础之上,如果再做个电荷在绝缘体中不能移动的对比实验,再进行总结效果更好。然而,我做过电荷在塑料中不能移动实验了,效果与电荷在导体中移动实验基本相同。因此,不能对比下结论。我认为导体和绝缘体概念的引入,让学生用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材料连成电路进行检测各种物体,然后根据灯泡是否发光来分类效果会更好。
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2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电荷》这节课上完了,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现在心情仍在起浮之中。本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很多的,可以说教学实践中又多了一次历练,收获很大,下面就我的感想:
一、要深入挖掘教材,课前充分备课
自己从教五年了,“电荷摩擦起电”一节课以前用旧教材上过,自以为十分熟悉了,但在备课过程中,自己一遍遍地阅读研究教材,才发现新教材改了很多,把以前三节课的内容压缩成一节内容,而且把摩擦起电的原因的内容删掉了。这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第一节课,摩擦起电虽然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已经学过,但是在初中阶段有必要从头讲起。因为从电的发展史来看,人们首先得到的是静电知识,从电学系统来看,静电是电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以后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开个好头就显得非常关键了。如何上好这节课需要动一番脑筋,必须做到教学内容、实验、学生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尤其各部分知识的衔接和过度上要做到自然。
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方法,教师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的习惯,以便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贯穿在教学之中。课上课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平时自己在教学中坚持得还好,课上显得比较轻松,学生学习效果也较好。让学生做实验探究时,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明白了,就无需老师再讲了。而我这节课中由于我校没有足够的实验器材,没能分组实验,只是做了演示实验,而且讲的较多,没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动手做实验去探究,这是以后要加以改进的地方。
三、要恰当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做实验,做好实验。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必须处于辅助地位。在以往作课时自己做了些幻灯片,可使用后发现效果不好,好像为了放幻灯片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严重束缚了教学活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有时我们是不能预知的,这对教师的应变能力是一个考验,按事先准备好的课件上课,感觉教师会被课件牵着走,影响教学效果。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会使学生感到学的知识可信,且印象深刻,考虑到32中的实际情况,我放弃了课件,把重点放在了演示实验上。
四、学无止境,不断完善提高教学水平
1、在学生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时应该让学生先讨论一下实验方法。在这点上没有设计好,应该事先做好学案,或用小黑板列成表格,在做完实验后让学生把实验现象填写下来。做课过程中的实验现象较多,学生记不住,归纳起来就显得乱了些,也容易出现偏差。
2、这次讲课中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效果不好,这主要是跟温度有关,另外再加上自己手上有些出汗,但实验效果还算不错。
3、课堂达标检测未能安排好。(在学校的试讲时安排了一组试题,并做了讲评)
4、语言上还要更精练些,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
5、板书书写过程中由于有些紧张出现一个漏字,还好并不影响知识的准确性,这方面以后还要加强锻炼。
总的来说,感觉这节课整体上的把握不如在我自己学校里的试讲效果好,参加这次活动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得到了历练,收获很多,对自己以后的教学提高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3
1.在学生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时应该让学生先讨论一下实验方法。在这点上没有设计好,应该事先用小黑板列成表格,在做完实验后让学生把实验现象填写下来。上课过程中的实验现象较多,学生记不住,归纳起来就显得乱了些,也容易出现表达不清.
2.这次讲课中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效果不好,这主要是跟温度有关,实验效果还算不错。
3.课堂讲学稿内容不够好。
4.语言上速度快了些,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
5.板书书写不够工整,有点零乱.有待改进.
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4
这是一节电学的初始课,因此上好这一课,对于学好电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学生对电学课的第一印象,所以,它不仅担负着掌握电荷初步知识的任务,还担负着培养激发学生对电学兴趣的任务。
基于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尽可能的设计了实验,而且把它设计成探究性试验,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电学的兴趣。如果使用验证性试验,可以节省好多时间,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减弱,因为那样就缺少了神秘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虽看似浅显,但知识点多,给人凌乱而繁杂之感。而且由于化学知识滞后,学生对摩擦起电的原因及导体和绝缘体导电能力不同的原因理解起来都非常困难。因此课堂容量还是不小的。听了同事们的点评,再细细回想本课的过程,我觉得在以下地方可加以改进。
1、导学案的设计:我在设计导学案时,把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时的重点问题写了上去,以至于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绞尽脑汁的想怎样把看到的现象转化成文字,耽误了时间。而实际上,这些问题学生在观察时已经口头回答了,不必写出来,即导学案个别问题指代不明。另外,对于一些不需要背诵的冗长概念,设计成让学生只填写重点词就可以了,也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
2、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对于上面提到的难点,应使用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方法,让所有学生都弄明白。
3、小结中的题目设计兼着当堂检测的任务,还应再仔细斟酌。
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5
在“两种电荷”教学中,实验演示环节较为成功。通过摩擦起电实验,如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毛皮摩擦橡胶棒,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到物体带电现象,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对于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讲解,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我意识到在教学中应多引入生活实例,像冬天脱毛衣时的'静电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同时,在课堂互动中,应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这样才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6
本次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过程是一大亮点,它使抽象的微观现象变得可视化,有助于学生理解。但在讲解验电器原理时,语速过快,导致部分学生未能跟上节奏。在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教学节奏的.把握,对于重点难点内容,适当放慢速度,重复讲解,并增加一些课堂小练习,及时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此外,在引导学生探究电荷种类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自主设计实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而不是单纯地按照教材步骤进行实验。
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7
“两种电荷”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前概念关注不足。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对静电有一定了解,但这些认识可能存在偏差。教学开始时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并进行纠正,导致部分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出现概念混淆。下次教学应先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了解学生对电荷已有的认知,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在实验教学方面,虽然实验现象明显,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够深入。应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深入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例如从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电荷的本质和特性。
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8
在讲授“两种电荷”时,课堂导入环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展示一些静电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发了他们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不够高效。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存在“搭便车”现象。今后要明确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职责,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中。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拓展方面做得不够,对于一些与电荷相关的前沿科技知识,如静电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等,可以适当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感受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
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9
教学“两种电荷”这一课时,整体教学流程较为顺畅,但在知识的连贯性上存在欠缺。
例如,从摩擦起电过渡到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时,衔接不够自然,学生思维转换有些生硬。需要在教学设计上进一步优化,使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过渡更加自然流畅。在课堂提问环节,问题的设置缺乏层次性,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应该设计一些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拓展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提问中有所收获,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同时也能更好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10
本次“两种电荷”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尝试了多种形式的结合,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但在实验器材的准备上不够充分,部分器材灵敏度不高,影响了实验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提前认真检查和调试实验器材,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体验。在教学评价方面,过于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科学态度的评价。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实验操作技能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两种电荷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教学反思09-10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11-09
两种电荷说课稿08-11
电荷摩擦起电教学反思05-23
电荷教学设计08-22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反思05-11
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教学设计09-15
初三物理下册期中复习专项总结之两种电荷10-28
《前方》的两种教学过程的反思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