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30 18:00:0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确定教学内容(教什么)、教学顺序(什么时候教)和教学策略(怎么教),以最有效的方式达到总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当阐明具体的教学目标,为评价小学生的学习提供参照标准。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指的是为实现总的教学目标,要求小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教学内容分析的工作包括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并揭示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层次结构。这里假定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课程(狭义的课程)、单元和项目等层次,其中,项目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也可以是一项技能。多媒体所教的知识可以是这三个层次中的`任何一层[7]。这样,分析教学内容通常要完成以下各个步骤:

  第一,选择与组织单元,即确定为实现一门课程的总的教学目标,小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单元);

  第二,确定单元目标,即确定小学生学完本单元之后所能做的工作;

  第三,确定学习任务的类别,即把单元学习任务归属于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大类中的某一类,小学生要以情感目标为灵魂,兼顾个性特征;

  第四,分析任务,即确定为实现单元教学目标,小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第五,评价内容,即对所选择的内容进行分析,看是否为实现课程目标所必需。

  学习目标的阐明:当教学内容确定之后,需要把小学生要掌握的每一项技能或项目用具体的行为目标表示出来,为以后制订教学策略和评价提供依据。每一个目标应当包括3个基本要素:行为,即在教学内容分析中确定的技能或任务;条件,即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标准,即指出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例如,小学生在观看各种云的图片时(条件),应能90%的准确率(标准),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行为)。

  学习目标图表化: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和阐明学习目标,可以得到一系列有一定内在关系的学习目标。首先小学生能正确读写生字及理解其意思,其次,学生能在说话训练中能正确运用。再次,在生活中能妥善管理自己的物品,不乱丢垃圾。

  确定教学起点:通过对小学生学习需要的分析,可以确定总的教学目标,即目的地,而对小学生的分析,基本上可以确定教学的出发点。确定教学起点之前应该先了解小学生是否具备进行新的学习所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是否已经掌握新的学习目标中的部分目标。这样,根据前面得到的学习目标层次结构图,就可以确定出教学起点,即起点学习目标。但需注意的是,小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且多以小班教学,教师要尽量对每个学生情况都进行分析考虑。

  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策略的选择主要由学科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来决定。小学生的水平和动机以及学习目标的类别是影响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另外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正在设计的将被用于教学过程的哪一个(些)阶段。

  各种教学策略适合不同的学习目标类别。指导型策略对概念和规则学习比较有效,小学生抽象思维发张较缓慢,对概念容易扩大或缩小,应多采用此策略;练习型和游戏型策略适合于言语学习,教学应多采用此策略,保持其学习热情,巩固知识;模拟型策略对技能和态度目标的学习有效。教学模拟可以促进学习迁移,教学游戏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一个教学单元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制作教学过程流程图:一旦确定了教学策略那么就可以制作教学过程流程图,把与小学生之间的交互过程反映出来。

  教学过程流程图是关于教学过程中各项活动的顺序和结构的图示过程。它是软件开发的后继步骤(脚本设计和编程)的行动指南。教学过程中活动很多,包括计算机的各种决策和小学生的选择等。它们并不一定都要在流程图上反映出来。至于哪些细节可以忽略,则应视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教学策略的类型和开发人员的需要来决定。一旦有了教学过程流程图,就可以编写各个教学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最后产生一份详细的文字稿本。对指导型来说,就是编写课文、选择例子、设计问题、预测学生应答以及准备反馈信息等;对练习型来说,就是收集和编写习题等。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2

  三年级——《插入图片》

  本课的图片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插入文件中的图片,第二种是在线图片,这相当于过去使用的word中的剪贴画。前一个问题本不是大问题,但现在学生机上没有图片,需要从网上下载,如是一来,他们对于下载图片又忘了,结果做得很慢,按理说,我应该发一些图片给他们,但我一直没有用这个功能,所以学生也不会接受,这是日后需要注意的方面。第二个本来也不太难,但由于网络问题,结果效果也不太好。

  四年级——《用声音控制小猫》

  这一点是相对于原来的点绿旗或键盘上的某个键而言的,所以开头先到侦测部分中将音量部分点上去,然后再针对不同的问题是设定不同的活动内容,是行走,还是翻跟头,再就是平滑移动,最后是身子放大百分之十,对于学生来说,设定不同问题音量的数会上,需要了解,在这里用到逻辑一项里的各个知识,尤其是是音量值处于两个数据之间时,需要注意用到一个带且的选项,这在高中集合中似乎叫并集,至于对于各个活动的.设置,反而不是太难的事情,在做的时候,同样分段进行,在中间让学生自己练习。在给三班讲课时,上课时发现教师电脑不好用,无奈之下,便让学生自己照书上操作,我则在各处指点,我发现多数学生不知道在侦测部的分音量值要点一下,这样才会出现在舞台中,还有人在应该拖入音量值的地方直接打字,结果打不出来,所以我在黑板上提示了一下,只是有学生不听,后来单独跟他们说才知道了。最后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完成了,并且没用多少时间。

  五年级——《机器人沿线走》

  对于这一课,去年跟学生讲的时候,由于没有软件操作,主要谈的是原理,当时是说了不少,但自觉没有多少意义,今天则开始用软件进行设计,课前已操作了一遍,但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上课后继续操作,对于几个过程有所感觉,但还不太明显,所以演示给学生看完后,便让他们自习,自己仍在操作,这时才将两个自变量有所了解,然后再来看所设定的条件,我想,还是要多看看书才可以,对于相关的原理要进一步了解。在给一班上课时,让学生自己操作,后来我在巡视时发现,有的学生无法将灰度传感器拉出来,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没有预先将三个通道设定为灰度传感器,这一点与Scratch的舞台上没有动作积木性质是一样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3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使用windows movie maker软件为视频添加效果、视频片段之间设置过渡效果及增加背景音乐等知识。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分析视频,了解美化视频可以通过视频效果和过渡效果两种方式来完善。

  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自主完成,有少部分学生对设置视频效果较为随意,导致视频播放效果并不好。教师留有心眼,并不立即指出,在作品展示环节中,让问题作品的`学生先自评,然后再让其余学生指出视频效果随意设置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4

  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因此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以前我们教学生为学而教,只注重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忽略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演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独创。对教师设置的相同或相仿的训练题目得心应手,而遇到新的问题或出现故障时,却手足无措。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就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彻底改变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让学生怎样自己解决问题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找到最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来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只要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方法,什么样的自行车都能骑。这样才能体现出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学习工具的优越性,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形成技能,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任教的是小学计算机课。有趣味、多角度、有创新地教学,使小学生愿学、乐学、爱学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由于没有教材,没有演示设备,教师的“干”讲,根本起不到作用,相反学生还出现了厌学情绪。这时我就采用了“畅所欲言”教学法。首先,我在前一节课时,故意加大练习量,让学生无法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训练,学生问的问题也故意留下几个,等下节课的时候,我首先表扬上节课勤于发问的学生,然后激发其他同学提出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这时没有机会发问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听完后我“故意”说:“哎呀!这个问题我怎么不记得了,其他同学谁能说说?”乐于助人的孩子们就抢先发言了。这样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放手让学生互相解决,最后老师来点拨讲解共性的问题,这样孩子们会听得更认真、更仔细、更有目的性,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课题效率,从而达到了资源共享和自己的预期目的。

  另外,每次上计算机课时,总会有一些聪慧的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在上机时总想千方百计地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比如将设置改变一下,将图标移动或者设置大屏幕等等,如果解决不好这类问题,不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而计算机课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更新快的学科,“一题多解”常常出现,为了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我的做法是:抓住时机请这些“小能人”上来给大家介绍他们的“经验”,然后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相互讨论此经验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这样不仅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转化了不利因素,加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量,而且使优秀的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学习信心,并且还激发了听讲学生的求知欲,树立了他们赶超好学生的信心,三方互动,良性循环,高效省时。

  经过短暂的实验,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是一遍一遍反复练习,形成思维定势的时候才能掌握。这就要求教师精心打好“埋伏”,创设意境,引导学生走进新课,课的效果才会很好。经过一段训练令我欣喜的是,学生自己乐于发问了,主动学习了,虽然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不了多久,学生就会熟练掌握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我们要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观察,代替学生感知、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再单纯地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学生的经验,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长此下去,我们一定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进而真正完成学生“全人”发展这一艰巨的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5

  本课主要教授学生运用"光影魔术手”软件的自由拼图功能制作图文并茂的海报。这节课操作技能较为简单,准确来说这一单元的每一课都不难,都适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在前几节课中,我并不敢完全放手让孩子探索,而是有针对性的选择知识点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授本课时,我颠覆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运用翻转课堂新模式。首先带领学生分析海报制作的要素,然后明确两个任务“拼图”及“添加文字”,告诉学生所有的操作技巧都是在书上,探索的过程中,如果对于某个点总是操作不好可寻求同组或者老师的帮忙。在自主学习中,我鼓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就应多操作、多探究。

  其次,本课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外,还要求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海报构成素材较为简单,即为图片及文字。图片和文字布局在背景的何位置,图片之间如何排版,大小设置多少更为适宜,文字颜色的选择等都需要合理设计才能制作出具有美感的海报。针对这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如果直接语言描述则空洞乏味。因此,我借助上届学生的作品在操作前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说一说优缺点,通过作业直观展示及教师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最后的展示环节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很有自己的想法,设计出来的海报都比较有特点,让我心情愉悦了一整天。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6

  儿童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活动方式。这就表明,“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我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应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上完这样一节课后,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在教学PowerPoint插入图片和文字时,介绍完后如果让学生以此工具为主创作一幅作品,尽管生活中的这方面的素材很多,我引导让学生想想我们平时看的成语故事书刊有那些是跟我们的作品相类似的。要制作什么内容由你们小组自己讨论制订,学生兴高采烈地进行了讨论。在学生的屏幕上也相继诞生了各种各样的作品,下课了还意犹未尽。这种教学为学生的主动思维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了余地,适时的启发,利于开阔眼界,引发联想。使学生克服了思维中的依赖性和惰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被动转为主动。

  从而我想:作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又有着广泛实用性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更应采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7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光的教学,我发觉学生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潜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在初级阶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

  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潜力的知识为主要资料。这样做,贴合本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理解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潜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资料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透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必须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华考|zk168在教师机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必须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光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透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一些简单而美观的.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我的画取名或将自我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习卡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同学们最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我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我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十分高兴。对自我的创新潜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用心性大大提高。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8

  现在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断层现象十分严重,在教学中使用评价的手段来发现他们掌握程度,从而对他们的教学采取分层教学。另外我们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就会去怪学生不好好听,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来吸引学生。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有很多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游戏、FLASH动画演示、等多种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中去,与教师实现互动,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技能。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怎样用学生理解或掌握的方法去教他们自己去学习,如何去掌握。那么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了,我们就不会出现上课不认真听,冷场之类的情况。

  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兴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的布置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这样我们就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9

  信息技术课作为了一门新型学科,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初步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些简单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必须持之以恒,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由于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许多人误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电脑知识教育,以为掌握了电脑知识也就具有了驾驭信息的能力。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只偏重于电脑知识的学习,而轻视学习信息学科知识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纵使掌握有高超的信息技术,也难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总之,我们要始终贯彻信息素质教育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使学生能更有效地主动去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二、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就更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带着兴趣,自觉学习。

  小学生学习一般都凭借兴趣,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因为特别是男孩子很喜欢玩游戏,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有的孩子就会问老师,到底用那个指头来击键。学生通过游戏,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0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演示、引导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学会欣赏他人的能力,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重视以下几点:

  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注重word操作中的“选定—执行”思路的培养。给学生知识的拓展留有余地。

  2、在导课环节,以实用为原则,从学生本班的课程表入手,寻找不同,激发学生的兴趣。

  3、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分别设置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示范,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自我探索的方式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强调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老师不越俎代庖。

  4、寻找不同解决方法,条条大路畅通。知识重要,学习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知识受用一时,而方法可以受用一世。课堂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渗透、体现着“同一问题有着不同解决方法”的思想。

  (1)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帮助途径。

  当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受阻时,就信息技术而言,至少可以有这样四种途径寻求帮助:

  a、与书本交流;

  b、与小组成员探讨;

  c、与老师沟通;

  d、观看每个任务的操作录像;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获得帮助的途径,让不同层次的同学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帮助途径进行排疑解惑。

  (2)有无其它的操作方法?

  如让学习插入行,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先让一名同学演示自己插入行的方法后,紧接着问:“有无其它的操作方法?”让有不同操作方法的.同学上台展示给大家。原本学生了解、掌握了一种方法就行了。接着让学生把这几种方法都试一试,体会不同的操作方法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逐步的学会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与要求,选择适当的操作方法为我所用。

  从多种解决方法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应对,让学生真正理解“条条大路通罗马”,久而久之,学生真的会受益终身。

  二、发现问题

  1、时间上控制。学生水平不一样,操作速度不同,有的能自学,有的不明白,示范后再操作,影响整体时间分配,到最后的自由发挥—修饰表格,时间剩余的不多。

  2、“自学小帮手”应先展示一个,让学生明白使用方法,用起来事半功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1

  在本课的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我只为学生在需要帮助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或做画龙点睛式的讲解、演示,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交流讨论和师生对话、讨论,加上总结来得出结论。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节课学生基本处在兴趣状态下。

  我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控,根据课堂中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等进行适当调整,较恰当地处理好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对教育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绘画,不仅解决了难点,更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课堂上不仅仅是学习具体的操作,而是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并将美术、思想等内容融会到信息技术当中。

  不足之处及今后设想:

  1、本课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不够充分,学生思路还不够放开,今后应更加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做,去尝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更进一步地培养其创新意识。

  2、备课时,可考虑单元的整体性,适当把某些内容进行整合,既可以节省课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又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水平。

  3、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分层次布置练习任务,使每个学生在保证完成最低学习要求的.时候可以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教师不要过多的干扰,同时加强对学生辅导的力度。

  4、一定要留出足够多的时间展示学生成果,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激发其积极性;

  5、在成果展示完后,教师可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讲评,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起到“表扬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2

  《链接少儿网站》是安徽省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单元第7课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制作网页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较完整的应用,并从中引出了网页的灵魂——超级链接。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超链接知识;学会在文字、图片上插入超链接; 通过链接网站,培养学生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网站意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文字和图片上插入超链接。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超链接概念,会编辑超链接。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引导自学型的模式进行了教学设计,并组织课堂教学。在导入部分,我先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超级链接的理解,进而让他们在操作点击文字和图片链接观察效果,对比文字链接和图片链接的不同点,进一步感受超级链接,最后我做总结,并告诉他们超级链接的对象有很多,除了文字和图片还可以使flash动画,从而很自然的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并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

  在新课的插入表格环节,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设置表格的基础,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进行组内学习,小组长很认真带领同学们自学并完成操作任务,我在巡视的过程中,也加强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观察课本中图表所示的设置步骤,此环节学生学习地很轻松。

  插入文字链接是本课的重难点,插入超级链接步骤,学生们很容易掌握,但对于编辑超级链接,特别是文字链接的样式,学生掌握有难度。因此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的组内合作学习难点问题收集,在小组汇报时,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解决,而在组内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同学设置了不同的任务,一节课下来,每个同学都有收获。

  由于有了插入文字链接的基础,图片链接设置难度降低了,因此我让同学们先自己设置,再看书,多数同学在没有看书的情况下,都很轻松的完成。

  在最后的反馈练习阶段,我让学生完成了课本练习“一‘网’打尽”网页的制作,准备好模板,学生只需要做文字链接并设置文字链接的样式,至此多数同学都已经掌握了文字链接的设置步骤。

  总的来说,本节课我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特别是对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知道了组内分工要合理,要让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每个同学都有收获,这对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由于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是很久,所以我对信息技术素养、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都掌握的不是很明确,但通过其他老师的相助,感觉自己还是在成长,比如,从以前的完全放任学生去做到现在的适当的组织,从找不到重难点到掌握突破重难点、、、。以下我来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

  一、导入没有及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前,我觉得上课铃一响就应该马上上课。但通过万老师的讲解,我才发现原来上课前的交流是如此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本节课的导入阶段,我并没有关注学生,直接进入导入阶段,没有与学生做任何交流,所以学生感觉有点“蒙”。导入时,我采用的是“采访”来学问学生喜欢的网址,应该来说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但可能由于我的声音比较小,所以,很多学生没有参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冷场”。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教学活动是教师引起、维持或者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而这些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的。信息技术课程由于起实践性与工具性特点,更加应该具有学生主体的理念。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总是在他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发展其认知结构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3

  《逐帧动画》是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0课,是在已经掌握了Flash绘制和编辑矢量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Flash软件制作动画的第一课,是学生对动画原理进一步理解的综合实践课。

  由于我校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达到普遍提高、全面培养的效果。在教法上,我采用讲授法,讲解帧的概念、种类与逐帧动画制作的原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逐帧动画的制作技能。利用演示法,播放逐帧动画的范例,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演示《吃西瓜》动画制作的过程,让学生熟悉逐帧动画制作的要领。还采用任务驱动法,按梯度(由简到繁)设置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任务一:帧2 由于我校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达到普遍提高、全面培养的效果。在教法上,我采用讲授法,讲解帧的概念、种类与逐帧动画制作的原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逐帧动画的制作技能。利用演示法,播放逐帧动画的范例,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演示《吃西瓜》动画制作的过程,让学生熟悉逐帧动画制作的要领。还采用任务驱动法,按梯度(由简到繁)设置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任务一:帧的操作练习;任务二:创作类似逐帧动画《吃水果》;任务三:创作“闪闪的星光”或“书写文字”动画),引导学生步步为营,让学生逐步掌握逐帧动画制作的方法。在学法上,主要是通过两人小组合作、动手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能够精心导入逐帧动画的范例作品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本节课不足之处:一是对关键帧和空白关键帧概念的讲解不够到位,以致有学生用错关键帧和空白关键帧的现象;二是整节课没有展示评价学生作品,应该在部分小组完成任务二时先安排展示评价,再让基础好的小组继续挑战任务三,而其它小组继续完成任务二。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4

  本节课以大海深处摇摇曳曳的水草和热带鱼作为切入点引入学习的课题,生动活泼的鱼儿可以激发学生动手画画的兴趣,学习用曲线工具绘制曲线并进行自由的构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由于本课中使用曲线工具绘制单弧曲线与双弧曲线是学生较难掌握的操作,而其中单弧曲线的绘制对学生来说是难中之难。因此,本节课采取如下教学环节的设计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才能达到,思有方向,学有目标,获有新知,用有创造的目的。上课伊始,我以创设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为情境导入新课,让耳熟能详的“尼莫”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满腔热情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给整个教学过程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联系生活,感知曲线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需要我们将教学活动和现实生活背景密切联系起来,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习,把知识性的东西转换成操作能力,真正体现出信息技“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导入新课,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本人紧接着用课件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带有曲线的例子,并配上旁白: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与风景,你会发现很多有曲线的画面,曲线工具在画图软件中可以说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工具。各种的曲线线条可以构成鱼儿、高山、山路、河水、柳枝等许多线条优美的图形。学生通过观察、倾听、领会了解曲线绘制在画图中的重要地位。

  三、循序渐进,分步教学。

  由于本课中使用曲线工具绘制单弧曲线与双弧曲线是学生较难掌握的操作。五彩斑斓、千姿百态的深海鱼,在婀娜多姿的'水草中流动,这景象往往让人心旷神怡。怎样用曲线工具画鱼儿的方法呢?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循序渐进,分步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人采用了四步骤完成了教学任务:

  ⒈鱼儿图形有组成。鼓励学生自主观察图形并引导学生说出鱼儿的构成。

  ⒉组成鱼儿图形的线条与图形。引导学生观察鱼的构成,找出鱼儿的线条和图形有:单弧曲线、双弧曲线、圆形,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营造积极回答的课堂气氛。

  ⒊绘制单、双弧曲线线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操作说明,让学生学会用曲线工具来绘制出鱼儿的图形,让学生有目的地操作。

  ⒋绘制鱼儿。让学生自己尝试一下画出其他图形的鱼儿,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

  信息技术课中能借助Internet这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以及计算机本身具有强大的计算、辅助、管理等功能。这样教学课堂中根据学生爱玩的特点,指导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扩展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利用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边动手,边观察,边分析,启迪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思维;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认真听取学生发表的意见,并放手让学生大胆试一试。

  “授人以鱼,未若授人以渔”。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让学生理解电脑独特的思维;不仅会使用电脑,还时常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有没有更好的思路。

  4月19日上午第四节课,我给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上了一节信息技术的公开课,课题名称是《夸夸我家乡—制作电子相册》,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怎么样在制作电子相册之前进行流程规划、使用ACDSee软件的图片编辑功能制作电子相册的'封面和封底和使用ACDSee软件的幻灯片功能制作电子相册的这样一些主要内容。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趣激趣法、教学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对于课上效果我做了如下反思:

  制作电子相册软件ACDSee软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一部分涉及到实际应用,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但要想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及作品的制作技巧,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要想完成活动目标,不仅需要教师详细介绍软件的特点,还要注意学生的理解情况。

  令人可喜的是,无论是照片的添加、文字说明的添加、转场特效的设置,还是视频文件的生成等知识点,在学生作品中都得到了一一的落实和体现。需要强调的是,类似于此类作品,在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中,并不是少数,它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说明,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只要做到教学思想缜密、教学设计巧妙、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方法得当,就一定能够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但是,在第一阶段学生动手操作制作电子相册的封面和封底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会根据教师的演示操作来完成自己的作品,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能够完成,原因之一是因为微机室电脑配置低的缘故,教师端控制时没能够全部控制所有的学生电脑,故而教师在演示操作时,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没看到教师的演示操作;原因之二是大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主要是男生,有些女生反应就不快,动手能力就更差。

  第二阶段学生动手操作时,我先采用自学为主的方法来开发学生的自学能动性,但是这一效果还行,但许多学生都没时间做完,原因还是动手慢,读书不精准,当然我自身的责任也是最大的,首先我在讲述完具体操作细节的时候,由于时间关系,所以我直接删减了让学生再次修改完善自己作品的环节,故而学生上完这节课之后感觉上我是讲的很完整,很详细,但是却忽略了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这一点我在以后的微机课上我定会注意,尽量让自己讲的时间短一点,让学生动手的时间多点。

  在教学问题反馈中,没能让同学们在自己动手操作时发现的问题扩大化让全班同学都来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没能发掘大家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主动解决问题能力。但是在学生作品自评环节上,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作品。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积极从中寻找到更好更适合我们这学生的教学手段来适应时代教学的脚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8-0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5-07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07-20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5-10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4-1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优秀11-10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4-11

小学信息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6-09

反思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1-2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15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