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精选11篇)
在日常生活中,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精选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篇1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6组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赞扬了大画家画画本领大,而且虚心,知错就改,小牧童勇敢,善于观察。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情感丰富,具有深刻内涵,而且非常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以下是我教学完《画家和牧童》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画家和牧童》时,我侧重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悟语言、通过动手改画来感受语言、通过动笔标画词句来学习语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画家和牧童》时,综合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以老师讲评和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能更好的体会大画家戴嵩在画画时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以及小牧童的勇敢。
2、我引导学生在看图时主动展开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境的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3、在《画家和牧童》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动笔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然后同桌之间交流标画的词语,合作学习。在学习第3、4自然段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夸赞、称赞、赞扬”等近义词标画出来,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相关的语句来理解这些词语。
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篇2
语文教学是最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的心灵享受。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1.自主探究求发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整节课我从交流入手,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首先我创设了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是否喜欢画画,并观看名画”为切入点,打破常规写课题,激发学生读文的探究欲望。在观看名画中认识画家“戴嵩”二字。识字中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践、做动作的方式进行,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带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主动参与识字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另外在朗读环节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让他们在读、说、评中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用原生态的自身感受,入情入境的读文,进一步体会戴嵩画技的高超。
2.重视词语的教学
在第一学段中,字词的教学是语文课的重点。因此,本堂课中,在各个环节中渗透字词的教学,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识字与个人经验相联系。如讲到画家“戴崧”时,引导学生说说从哪里见到“戴”字,怎样记住“崧”字。学生联系生活提到了“戴”红领巾时想到“戴”,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崧”,对于词语的理解方面,我觉得学生对“拱手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钱”的理解是难点,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做动作理解“拱手”用简笔画帮助理解“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并在快结课的时候,让孩子书写生字。
3.重视语言训练
本堂课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读,来体会到画家画技高超,如““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于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重点,进行语言训练,使得学生在语言训练上有新的收获,接着用这种句式进行训练。如:“看画的人一( ),就( )。有钱的人一( ),就( )。”学生说得很不错。
然而,课堂是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中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
1.写字时间不充分
写好字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更不是说出来的,应该是学生大量亲自的实践,认认真真地写出来的。低年级的写字就应该在课堂上完成。在这堂课中由于在识字、感悟朗读等环节训练的点贪多,容量大导致写字的时间不够,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写字训练,写的字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可想而知,写字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其实,合理的课堂结构应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分配。在上课前也曾告戒自己,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写字时间并当堂反馈,但还是把写字环节作为机动环节处理。看来,对写字的重视是伪重视。有些事光想没有真正落实都是空话,只有内心深处有振动才会付诸于行动。
2.没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离我们的生活年代久远,他画的又是中国国画,学生不熟悉,所以文本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虽然不是游离,但它所表现的是课堂常规所要求的一般的状态,而不是源于内心的积极渴求状态。学生在课堂上是很努力的,也想尽力地表现自己,但他们又是真实的,他们的眼睛会告诉你,总缺点什么。内心的尴尬与失落不免产生。我想可能是没有触动学生内心的某一根心弦,没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低年级的孩子总是喜欢小动物,喜欢同龄人,喜欢似曾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如何让学生走近这样一个离他们年代久远的人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我想,情境的创设、语言的渲染、直观的感受、生活体验的唤起应该非常重要吧。
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篇3
《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赞扬了画家的虚心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真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因此我在教学《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中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本课初始我设计的是字、词的巩固,出示爬山和摘苹果的情景,课件新颖、
动感。既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直入课题,板书“画家”和“牧童”一大、一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么写?”从生活、地位、年龄等感知“画家”与“牧童”的差距,为下文体会人物美好品质做铺垫。
二、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
1、品悟“著名”一词
重点词句的理解是学习课文的关键。首先回顾课文内容,学生自主读文感知,低年级的概括能力差,我出示填空辅助学生感知,其次提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1-2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学生从书中找出相关句子读出。在第二句中,我从中抓出两个重点词: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引导学生理解。我展出一幅水墨图画,让学生区分比较:哪幅是浓墨涂抹,哪幅是轻笔细描?学生一时对水墨画特别感兴趣,观察仔细,很快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了词语,并体会了戴嵩画画非常认真,技艺高超。在此环节,我引导学生自读、再一起读,读出语气,体会情感。戴嵩的画得到了围观的人纷纷夸赞,首先从其他两段中找出和夸赞相近的词:称赞、赞扬。让学生感受到词语的灵活运用和丰富多彩。我采用个别读、男女同学比赛读、分角色朗读,感受商人和教书先生的夸赞。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进步,读得精彩,表达了感情。这样反复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课文,来感受“戴嵩”的“著名”。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著名的含义了。
2、感受人物的品质。
我通过贯穿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读文,观图,抓住人物语言的描写,引发学生思考,体会人物品质。
人们在对画家的画赞不绝口的时候,我突然转折:一个牧童从人群中挤了进来说“画错啦!画错啦!“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字都呆住了,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人们的表情,让学生猜一猜此时围观人们的想法,对比画家戴嵩的态度,从画家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感知,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这么有名的画家却向一位小牧童致谢?”体会画家戴嵩的谦虚。让学生都认为画家的画无可挑剔的时候,小牧童竟敢大胆地指出大画家的错误,这件事出乎大家的意料,从而感受牧童实事求是、感于向权威挑战的可贵精神。然后启发学生:你想对画家和牧童说什么呢?学生都一一称赞画家和牧童,很自然就感悟到了人物的品质了。
三、练习模仿,学习语言
模仿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在教学中,我以教材为本,以教材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比如:在学习了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后,我让学生用“一??就??”练习说话。有的学生说:我一放学回家,就做作业。有的学生说:警察一见到小偷就抓。在体会画家技艺高超时用“一会??一会??”说话,通过造句训练,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再如,当学生读到围观的人纷纷夸赞戴嵩的句子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夸赞戴嵩的画呢?这时出示“词语加油站”我先举个例子“画得像极了,画得像极了,真是惟妙惟肖!”接下来学生纷纷模仿夸赞。学生通过对文中语言的学习,模仿说句子,既锻炼了说话能力又积累了好词好句,也发展了语言。
通过这堂语文课,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如在指导学生读悟围观的人“纷纷夸赞”这一环节时,引导不够,着重了夸赞,没有突出纷纷。还有体会人物美好品质后应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我将吸取经验,对教材加强研究,在预设时做好时间安排。在在课件的运用上不够熟悉,今后应加强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画家和牧童》一课,学生读画家和牧童的对话,说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戴嵩很谦虚,牧童很大胆,有经验。”这个孩子很会读书,概括能力强。有的说:“画家画的画也不一定是全对的,没有一个人会十全十美。”这个孩子还会辨证地看问题,不简单。……大家的发言基本上都是在赞扬牧童的大胆和画家的虚心。这时,一个孩子的发言也像“炸雷”:“小牧童说的是错的,美术杨老师说过,画画没有对错,你随便画个什么动西,都是没有错的。”
我不禁暗暗为这个孩子叫好。这是多么富有个性的理解啊,现在的孩子他接受到的绘画不是一些写实的技巧,而重在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这个孩子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解读文本,是很不错的,尤为可贵的是面对课本、教师、同学的一致的观点,他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身上具备的不正是小牧童所拥有的品质吗?──率真,不盲从,勇于挑战权威。
当时我没有否定这个孩子,也没有充分肯定,只是说,国画是要求按实际情况来画。虽然没有得到老师的赞赏,那个孩子坐下来后很自豪地看看周围的同学,看来他对自己发言是很满意的。
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激发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有创见,同时加深对文本理解的契机。如果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认真读课文,展开适当的讨论,我想课堂上一定会出现令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老师接下来的那些费力的引导,迂回的问题都可以抛开,学生更能在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激活思维,体会语言,可能有的会说:牧童是放牛的,天天和牛在一起,看见过牛相斗,他没说错;有的会说:牧童说的是他的生活实际,哪有错呢?有的会说:古时候人画国画都是按真实的情况画的。也有的会说:画画想象最重要,我还可以把太阳画成五彩的呢?
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篇5
新大纲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特别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爱读、爱演的天性和学习语文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演中品味。
教学的主要过程还是以读贯穿始终的,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充分的读。读中感悟,演中品味,从读中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步骤:
1、读出内容:
正确的读出内容,是理解、感悟的基础,在此环节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尊重了学生读书的自由。
2、读出理解:
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引领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在此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在自读、评读、再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来理解文章的内涵。
3、读出情感:
朗读是将无声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形有声的语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独特的情感体验,此环节中忘我通过让学生读、演、评的过程中去细细品味,如此一来,学生就更深入的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力争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演中品,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将课文中的语言输入孩子的头脑,使学生真正的达到我心入书,书入忘我心的境界。
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篇6
我听了实习老师讲《画家和牧童》一课后,有了更多的思考。对比自己以前上课的情况,为什么领导、同行听课时也给自己指出读的少的问题,看来还是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上出了问题,或者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没有机智性地处理一些学生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听实习老师上课,自己的体会很多,能清楚地知道上课的老师读得少,被动地用一个个零散的问题牵着学生走,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看来,语文教学的确应注重多读感悟,积累语言。一定要“读”占熬头,应重视学生读的训练。每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学生通过读、思、画、议、悟等几个环节,将文章读通、读懂。最终使学生的言语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重点句子的品读,感受戴嵩画技的高超。在读中理解“深思片刻、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和蔼、惭愧”等词语的意思,知道“夸赞、称赞、赞扬”表示的意思相同,是近义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学习中逐步积累语言。在教学的结课时,要开放性地让学生说说,读了课文,你想对谁说点什么?通过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感悟。这时,他们尽情泼洒情感。有的说:“我想对戴嵩说,你画画得那么好,还那么虚心地向小牧童请教,我要向你学习。”有的说:“我想对小牧童说,你真勇敢,敢向大画家提意见。”还有的说:“我想对围观的人说:不要以为大画家就没有错,以后做什么事都要多动脑想想。”此时,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学生思维在灵动,情感在升华,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还可以给学生赠言,“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真实的话永远是最好的。”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意思。这既是对文本的拓展,也是对语言文字的积累。通过读书,学生能学会品尝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最后总结全文时,我又指导实习老师回到文章的题目上来,文章的题目为什么用“画家和牧童”呢?其实还不单单是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更多的是因为牧童的话不是空口而说,牧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所以他才能更加确定、更加直接地指出画家画中的错误。戴嵩的画为什么能画得好?其实也是来源于生活。戴嵩为什么能虚心向牧童请教呢?其实,戴嵩是尊重的生活,尊重的事实,这时戴嵩的眼里就没有大人、孩子、名人、凡人之考虑了,别人给他指出错误时,他是从心里表示感激的,这样理解我们可能更贴近真实戴嵩,也更能加深体会戴嵩的谦虚谨慎。戴嵩的谦虚,不是做表面文章给人看的,而是他的品质的体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品质,所以才有了戴嵩的绘画技艺的成功!
总之,指导实习生,也让我收获颇丰。
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篇7
《画家和牧童》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赞扬了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课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教案设计、课件制作花费了很多时间,所以课堂效果较好,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都非常高,学起来也是快乐十足。
学完之后,我细细思考,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较为成功:
一、开头设置悬疑,吸引孩子进入角色。
上课时,我让孩子和我一起写课题,可我写的画家两个字要写的大一些,牧童两个字写得小一些,我问孩子我为什么要这样写,大家都觉得因为画家著名,所以画家写得大些。但在学完课文后,我又问孩子,标题是不是该改一改,孩子立马回答,应该改。因为画家和牧童各有各的优点,都值得学习。这样首尾呼应,孩子们对画家和牧童的优点就印象深刻了。
二、重视词语的教学
在第一学段中,字词的教学是语文课的重点。因此,本堂课中,在各个环节中渗透字词的教学,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识字与个人经验相联系。对于词语的理解方面,我觉得学生对“拱手、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理解是难点,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做动作理解“拱手”;用水墨画帮助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三、重视语言训练
本堂课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读,来体会到画家画技高超,如““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于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重点,进行语言训练,使得学生在语言训练上有新的收获,接着用这种句式进行训练。如:“()一(),就()。”学生说得很不错。
但是,由于教学经验尚浅,我也发现了这节课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透过问题,引起我的思考是:上课节奏快了一些,容量太大,词句训练的点太多,以至于设计的内容讲不完,所以如何设计训练点,如何科学地安排时间,如何让孩子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这几个方面将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篇8
《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赞扬了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以感情朗读、以读促悟为主线,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的虚心精神:
1、从课题入手,了解画家。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关注学生,教学才能有所收获。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看似简单的课题,却有他们还未知晓的内容。因此,我在揭题、读题后,问学生:画家是怎么样的人?学生说:画家是会画画的人。我追问:会画画的人都能叫画家吗?学生笑着举起了手:画画很本领的人才能叫画家;画画很出名的人才能叫画家。我又问:写字很厉害的人叫——学生马上说:书法家。接着学生说出了:科学家、发明家等。短短的谈话,为画家在学生心目中竖起了不平常的地位,为下文的学习,为感受画家的谦虚,打下了基础。
2、从“著名”入手,走进画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学中,我从“著名”入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请你找出有关的词句。教师随机板书“一……就……”、“沉思片刻”、“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及大家称赞的话。同时用“一……就……”说话,进行了语言的训练,边练边读,读好文中这句话。通过现场绘画,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通过模仿围观人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并做上记号,作为朗读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气,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课文,感受“戴嵩”的“著名”。“著名”含义的理解,为感受画家的优秀品质,再一次埋下了伏笔。
3、从对话入手,赞扬画家。
正当学生入情入境,认为画家的画无可挑剔的时候,教师及时引导:当画家沉浸在大家的称赞声中时,人群里出现了刺耳的喊声,让学生像小牧童一样读一读小牧童的话,然后问:假如你是戴嵩,你会如何处理这突如其来的,出自这不起眼的小牧童口中的批评?交流后再回到课文,看看戴松是怎么做的?品读对话,有感情的读好对话,让学生深刻感受戴嵩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优秀品质,并对戴嵩说出发自内心的戴嵩,你真了不起;戴松,我为你骄傲!
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篇9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生动讲述了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蒿画中的错误,戴蒿虚心接受的事,旨在让学生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在学生自主识字,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共有几个人物出现,主要人物是谁?(这样能紧扣课题:
画家和牧童);然后抓住人物的对话反复朗读,从而更好地体会,感悟人物的性格品质,自己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抓关键词理解,感悟文本
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抓住“著名”一词,让学生认真,细致地朗读,说说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戴蒿是个著名的画家,这样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感悟文章。
2、创造情境,训练学生说话能力
如教学3、4、5——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同学们,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盛唐时代,大画家戴蒿刚刚为朋友做完一幅〈斗牛图〉,人们都在围观,都在赞叹,假如你也身在其中,你会说些什么?
“真漂亮啊!”
“啊!真是太像了!我太佩服了!”
“太棒了!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
听着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赞叹,我真的很高兴,因为孩子们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
3、采用表演读的形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想象当时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然后指导学生先四人小组练习,然后抽生上台表演,经过几次的指导,学生不仅能演得生动、逼真,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读的兴趣。
4、扩展延伸,加深体会
总结全文之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学生们积极发言:
我想对戴蒿说:“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真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另一个同学说:“您真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我以后要向你学习。”
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小牧童,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还有的同学说:“小牧童,你真善于观察,你真聪明!”
这样的发言很多,同学们能把积累的语言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中,正如全国特级教师陈建先说的那样:“得其义,得其言”。
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篇10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的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真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重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学中,我决定不给学生讲空泛的道理,而是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任务去学习课文、朗读语句,从而收到思想上的教育。
下面,我就粗略地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
在上课前,我把课题板在黑板上,“画家”写的稍大,“牧童”写的较小,接着情学生说一说我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答案不唯一,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为学生理解画家和牧童身上的优秀品质埋下伏笔。
接下来,在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戴嵩是个什么样的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著名”“谦虚”。
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说明戴嵩是个著名的人,哪些语句说明戴嵩是个谦虚的人?这一块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渗透了两个句式的训练,“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练习说话。与此同时,我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言,是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最后,我又出示了一些与人物品质有关的名人名言,与学生共同分享。同时,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一下与此有关的名言或警句,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篇11
语文教学是最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的心灵享受。本节课的设计我力求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自主探究求发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整节课我从交流入手,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首先我创设了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以介绍两位新朋友为切入点,打破常规写课题,激发学生读文的探究欲望。识字中通过开展带读、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另外我们都知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朗读环节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他们在读、说、评、演中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用原生态的自身感受,入情入境的读文,来进一步体会戴嵩的著名。
二、动手圈划,培养习惯
词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只有理解了文章的词语,才能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每一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自己没有学到的词语。而低年级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起始阶段,所以抓好词汇教学尤为重要。而动手划划圈圈写写,不失为一种记住好词,理解好词,运用好词的有效方法。所为不动笔墨,不读书。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引起重视。在朗读感悟课文,品味语言时,我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来读读课文,课文的哪些语句写出了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请你画出来。孩子们准确地找到了好几句。而在品位第二句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一致认为没有不争用得特别好,我马上请小朋友用笔划出来,重点体会一下。除此以外,我还让小朋友划出了好词 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神笔等等,我相信长此以往,小朋友良好的阅读习惯会慢慢形成。
三、放飞想象,主动学习
想象和幻想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让学生说想法,展开想象补充情节,可以放飞他们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在引导学生看图时,我引导学生主动展开合理的想象,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时,孩子们纷纷发言,有孩子说:那个财主会这样夸 ,不错!不错!这一幅图多少钱?有孩子说:太美了,太美了,只有神仙才画的出来呀!有孩子说:太好了,太好了,我要拜你为你,跟你学画画。有孩子说:太棒了,太棒了,让我看到了两只牛在斗。由此,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
在课文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你想对戴嵩说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说:我想对戴嵩说,你以后画画要去观察一下再画,不要再画错了。我想对戴嵩说,你能承认自己的错误,真了不起。我想对戴嵩说,你不愧是个大画家,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我想对戴嵩说,你画的画真好。这样学生对戴嵩的品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既巩固了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能运用这些词语和句子说话,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促进了语言的运用,有效地促进新的语言材料的内化,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语言、思维的发展。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的语言还丰富了课文内容,同时有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
【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画家和牧童的教学反思11-23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05-24
《画家和牧童》的教学反思05-12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01-01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01-03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09-03
《画家和牧童》的教学反思范文05-22
关于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06-11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范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