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范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教学计划吧。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1
一、教材简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deg。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掌握三角形的不同分类方法。
难点:
1、在三角形内画高。
2、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
1、重视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
2、教学内容的呈现不但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给学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四、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本册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
本册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因此,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如落实“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等内容的具体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2、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学习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几何图形的、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促进教学中的数学交流。
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他们的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尽相同。教师要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4、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几何图形的直观性为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可以使学生认识和探索图形的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也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2
一、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主要涵盖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知识。通过对三角形各方面特征的探究,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三角形认知体系,为后续学习多边形等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性,如稳定性。
准确区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包括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并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经历探究三角形分类和内角和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三角形的特性,包括定义、稳定性及高的认识。
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及各类三角形的特点。
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的探究及应用。
难点:
理解不同类型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如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包含关系。
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验证。
四、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展示三角形的各种特征和变化,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
操作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如制作三角形、测量角度和边长、拼摆三角形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探索知识。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内角和的验证方法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五、教学进度安排
略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题04-25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11-05
小学四数学第五单元教案09-16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05-20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09-19
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通用11篇)12-19
数学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04-18
数学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0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真题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