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教学计划模板集合五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你知道领导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学计划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差异较大,各班学生的体质也不尽相同,形成有的学生不认真锻炼也能得优秀的情况,而有的学生认真了却得不到好成绩。这些在课上是要加以研究的问题,在评价机制上也要加以研究。
二、教学分析
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 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点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 、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上体育课,着装要轻便,整齐,做到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带钢笔,小刀等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3、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守课堂各项规定。
4、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
5、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要按教师的要求如数送还各种器材。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课次、学习目标、教材内容
一 )、
1 、使学生了解本学期的要求。 理论课
2、通过本课使学生逐步掌握跳跃的基本技能、技巧。养学生正确的走姿,进一步熟练行进间三种转法的动作技巧。 跳跃:蹲踞式跳远
队列:行进间三种转法
二) 、
1 、发展手臂力量,提高手腕、手指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
跳跃:蹲踞式跳远
技巧:肩肘倒立
2、通过本课使学生逐步掌握跳跃的基本技能、技巧。发展手臂力量,提高手腕、手指的灵活性 跳跃:蹲踞式跳远
技巧:肩肘倒立
三) 、
1 、进一步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术,考核蹲踞式跳远,提高动作的质量,发展跳能力。
继续学习正面双手传球技术,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及快速反应等能力。 孝核:蹲踞式跳远
小篮球:移动变向跑
2 、初步学习快速安全通过障碍物的技能,发展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 障碍跑:40米内通过3—4个障碍
技巧:联合动作
四 )、
1 、初步学习快速安全通过障碍物的技能,发展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等优良品质。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等优良品质。 障碍跑:40米内通过3—4个障碍
技巧:联合动作
2 、继续改前滚翻起立单腿前滑成纵叉(女)前滚翻交叉转体温表180度(男)的技术,学习后腿前摆成并腿肩肘倒立。(女)后滚翻挺身跳(男)的技术。 障碍跑:40米内通过3—4个障碍
技巧:联合动作
五) 、
1 、通过1000——1200米跑,使学生掌握耐久跑的技术方法,提高耐久跑的能力。耐久跑:1000——1200米
篮球:行进间运球
2 、学习耐久跑一定时跑的方法,提高学生耐久跑的能力。
改进排球的传球技术,发展学生灵敏协调能力 耐久跑:定时跑(3—5`)
小排球:传球比赛
六)、 国庆节放假
七) 、
1 、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
支撑跳跃:斜向助跑直角腾越(考核)
2 、通过身体素质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韵律操的'基本动作,发展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 身体素质练习,韵律操
八) 、
1 、初步学习篮球变向跑的基本技,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服从命令的良好作风。 小篮球:移动变向跑
2 、初步学习快速安全通过障碍物的技能,发展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
学习武术基本功串联动作,提高对武术的兴趣。 障碍跑:40米内通过3-4个障武术:基本功串联
九) 、
1 、初步学习快速安全通过障碍物的技能,发展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
进一步学习小篮球接球跑动单手投篮技术。培养学生机智、勇敢、果断等优良品质。 障碍跑:40米内通过3-4个障碍物的跑
小篮球:接球跑动单手投篮
2、通过游戏钻圈赛跑,发展学生灵敏素质和奔跑能力。并基本掌握练习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永往直前的精神。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韵律操
游戏:钻圈赛跑
十)、
1 、初步学会小篮球传、接球跑动单手投篮的技术动作。通过游戏钻圈赛跑,发展学生灵敏素质和奔跑能力。并基本掌握练习方法。
小篮球:接球跑动单手投篮
游戏:行到一致
2 、通过跳短绳的考核,检测学生跳绳能力,掌握技术情况,发展跳跃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拼搏向上的精神。 跳绳:跳短绳(考核)
自选项目:排球或篮球
十一) 、
1 、发展不同姿势的投掷能力和协调;灵敏等素质。
①.变换队型
②.旋转抛物体。
2 、发展上下肢力量和协调能力,
①.圆圈接力跑
②.单手向前推实心球
十二)、
1 、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发展腰部和手的力量;平衡协调能力,
①.一分种仰卧起坐
②.跳长绳
2 、通过身体素质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韵律操的基本动作,发展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陶治学生美的情操 身体素质练习韵律操。
十三)、
1、 初步学习篮球变向跑的基本技,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服从命令的良好作风。 小篮球:移动变向跑
2 、初步学习快速安全通过障碍物的技能,发展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学习武术基本功串联动作,提高对武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等优良品质。 障碍跑:40米内通过3-4个障武术:基本功串联
小学教学计划 篇2
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任教年级基本情况本年级共有学生288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措施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教学进度安排:
生活中的数…………………………5课时
观察与测量…………………………4课时
加与减(一)………………………10课时
有趣的图形…………………………8课时
加与减(二)………………………15课时
购物…………………………………5课时
加与减(三)………………………6课时
统计…………………………………3课时
总复习………………………………4课时
小学教学计划 篇3
小学科学学科本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的重点是: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围绕课程实施中的显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专业指导与学术性、群众性研讨并行,面与点共进。
小学科学学科本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的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促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一、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加强课程管理,要引导学校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2、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的'学术研讨。从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维度,指导教师开展深入探讨,从更深程度把握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
3、积极参与新教材的培训。在参加市级培训的基础上,利用教研活动和平时的推磨听课等机会开展教材章节分析、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研究和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指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4、根据地方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一些较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点,如家乡常见动植物的研究、家乡水资源的调查研究、蚕桑文化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的内涵。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适时召开“学习学科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学术研讨会,学好课程标准,把握课改方向,转变教学行为,增强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2、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3、继续收集科学(自然)学科的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及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严格执行学校课题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课题管理责任人制度,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2、探索小学科学(自然)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四、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促进校本课程不断发展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1、不断完善小学科学(自然)学科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对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逐步建立学生学业(学生成长)记录袋,逐步实行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逐步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核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2、加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的研究,构建符合本地实际、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本学期主要工作: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
2、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金钥匙”等科技竞赛活动;
3、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相关评比活动;
4、金坛市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评比;
5、参加市教育学会年会论文和“案例评析”评选活动;
6、参加常州市科学年会论文评比;
7、 参加江苏省教育学会年会论文评比活动;
8、 积极参加市研训中心组织的各类科学活动;
9、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教学计划 篇4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1、 数和运算的教学。
2、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
A平行线和垂线 B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C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D实际测量
3、 量和计量的教学
4、 教学思维专项训练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 掌握倍数和因数、素数和合数等概念。
2、 认识分数的意义。
3、 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
4、 掌握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5、 认识土地面积单位
(2)教学思考
1、 能结合具体情境,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2、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4、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解决问题
1、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 能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 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 具有回顾和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
1、 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充满好奇,能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 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能够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
4、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5、 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四、教学措施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 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 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2)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1、 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 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
2、 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4)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 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 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5)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 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2、 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 评价应体现Ji励的作用。
小学教学计划 篇5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周 次 内 容 课时
1 数一数、比一 比 、分一分 5
2 认位数、认数 5
3 认数 5
4 认数、认物体 4
5 ~6 分与合(国庆节) 6
7~9 加和减(1) 15
10 期试 3
11 ~12 加和减(1) 8
13 ~14 统计、认数(2)、认钟表 7
15~18 加和减(2) 17
19 期末复习 5
【小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与教学计划09-14
小学教学计划09-23
小学教学计划07-13
小学教学计划07-04
小学教学计划06-13
精品小学教学计划模板 实验小学教学计划01-11
小学教学计划模板 小学教学计划模板文章02-06
小学品德教学计划 小学品德教学计划内容05-15
关于小学教学计划模板小学的教学计划怎么写05-17
小学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年小学健康教学计划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