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汇编5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全体数学教师的教材钻研能力,培养教学骨干,更深入的开展课题(数学优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研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教师们能一展自己的风采,学校特举行此次数学教学设计比赛。
二、参赛要求:
1、参赛对象:以个人为单位,40岁以内青年教师参与。
2、比赛内容:为做到公平公正,参赛教师将抽取现任年级本册教学内容作为参赛内容。内容由评委选择确定,即从每个年级选择五至六个教学内容,再由各年级备课组长抽签确定本年级具体内容。
3、比赛时间定于第八周星期二下午2:00开始,地点阶梯教室,比赛时间为一小时。
三、奖项设置及评审办法
本次比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四、比赛评委名单:
刘名松、李青松、廖香煌、王建明
五、评分标准:
见附表。
兴国县洪门小学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做巢、树梢、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习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
重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④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园的树。
重点学习第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大熊星座的感人故事。文章想象奇特,情节感人,能给人深刻启示。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本文语言并不艰涩难懂,但内涵比较深,应引导学生在自己阅读、朗读的基础上,用心体会和感知童话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形象中蕴含的道理。由此,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从谈话激趣入手,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读通课文,自主识字、读顺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以“爱心”为线索,引领学生层层推进,去与文本对话,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究课文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学习目标
1、正确默写“钻石、旱灾、干枯、赶紧、喜出望外”等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爱的真诚及爱的神奇功效,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水罐发生的变化,发现规律和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过渡,引出本文课题
1、板书繁体“爱”字,感知意思。
教师简单小结:爱是神奇的,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爱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2、过渡导入;让我们再次走进《七颗钻石》的童话世界,用心感受“爱心”故事。
二、检查指导,整体感知课文
1、听写词语:生生互评
旱 灾 干枯 喜出望外 赶紧
2、复述课文内容,理出故事情节。
师生交流,理出故事情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
板书:空、有水、银、金、钻石、星座
3、默读课文,动笔圈画,思考问题:
(1)水罐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这些变化?
(2)课文哪些地方感人?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语句是哪些?
三。精读1-2自然段,初感水罐神奇
1 、指名读第二段:体会文中令人感动的语句。
交流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句展开读书活动。
(1)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2)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去。”
2、引导读第一段:想象小姑娘找水的艰难。
(1)、比较干涸与干枯(可以让学生举例或出示图片比较辨析);明白从三个方面写了旱灾的严重。(多媒体课件演示旱灾画面)教师介绍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
(2)、引导想象体会:小姑娘曾去过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难?(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小姑娘找水的艰辛。)
3、启发感悟神奇:理解水罐神奇的变化。
(1)、过渡引入:这真是个神奇的水罐,在小姑娘最需要水的时候装满了水。指导朗读水罐发生变化的语句,读出神奇的味道。
(2)、找到水以后,小姑娘的心情如何?理解成语“喜出望外”(遇到出乎预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感悟小姑娘对妈妈的一片“孝心”。
4、指导表情朗读:感悟小姑娘的孝心。
指名读;范读;学生练读;配乐齐读。
四、品读3-5自然段,感悟母女博爱
1、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爱的足迹。
思考:水罐又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认真读读刚才画出的句子,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2、集体交流,体会重点语句。(逐段进行)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1) 想象小姑娘让水的情景,表情朗读相关课文。
(2) 重点研读母亲的话语,交流感受。
(3) 选择最让你感动的一句,有感情地朗读。
3、指导朗读,再悟爱的真谛。
五、拓展延伸,让爱再度升华
1、引导续写:围绕“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想象清泉出现以后,给小姑娘家庭或灾区人们带来的变化写一段话。
2、归纳小结: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变化?揭示变化的规律。
3、配乐表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作业超市(请同学们从下面自选习题,课后完成)。
1、爱讲故事的你,讲一讲这个故事;
2、爱写作的你,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忆春游——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录像引入,《春游活动》作文教学设计。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好吗?(播放录像,再现春游活动场面,激发情感兴奋)。
2.引发回忆。
师:告诉我这是一次什么活动?你参加过吗?想一想哪些人、事、景、物给你留下最深的感受呢?(学生自由答)
3.闭目想象。
师:闭上眼睛,伴着音乐,把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再回忆一遍。
(播放一段轻音乐。)
二、说春游——开拓思路,引吐真情
1.小组交流。
师:把刚才回忆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真实、具体地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就怎么说,做到说真话,吐真情。(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师:好,接下来,同学们把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或景讲给全班同学听听。其他同学可以围绕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具体,进行补充、评议。
①谁愿意讲讲让你感受最深的人是谁?他(她)为什么令你感受最深?(个人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评议)
②谁愿意讲讲你感受最深的事是什么?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
③谁还愿意讲讲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说说景色的特点,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春游活动》作文教学设计》。
④谁愿意讲讲其他方面的内容?
3.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讲得生动、精彩,能把感受最深的情节,具体地、形象地描述出来,令听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写春游——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还有许多同学要讲,可由于时间关系,这样吧,请你提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地写下你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的片断,体裁不限,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写真话,吐真情。
2.学生进行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品春游——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写好了读,让小组的同学评议,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满楚。
2.集体评析。投影仪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同学们,作文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小朋友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自己改一改,抄一抄,贴在教室的习作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思路】
唐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唐诗素描”作文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感受和表达诗歌的形象和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导写过程】
一、出示“素描”含义
关于“素描”,《现代双语大词典》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①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某种毛笔画等。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②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
二、明确“唐诗素描”的含义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两篇唐诗素描的范文:《游子吟》和《夜雨寄北》。
游子吟
母亲拨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
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对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细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
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被岁月的风雨分割得沟壑纵横的脸,泪水禁不住淌满了我年轻的面颊。
缝好了,母亲又比试着,觉得满意了,才套到我的身上,把扣子一粒粒地扣好,就像打点一粒即将洒播的种子。母亲哽咽着,用有点哆嗦的手轻轻拍着我的肩:“儿呀,要记住回家的路……”
我知道,我是一棵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棵春天里朴素的小草。母亲阳光般的注视,将把我的一生覆盖。
无论飘泊多远,黑暗中的那盏油灯,永远是我生活中惟一的方向,惟一的牵挂。 今生今世,我明白了。
夜雨寄北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了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到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你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像许多年前掀起红盖头的那个晚上。
朦胧中,抓起你柔弱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幸福。
我拥着你,附在你的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淅淅沥沥的雨。
2.引导学生结合两篇范文,选取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讨论交流要点:
(1)形式新颖,耳目一新,两篇文章都把唐诗改写成了散文。
(2)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比如: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3)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塑造了生动的形象。《游子吟》对母亲真挚而热烈的赞美和《夜雨寄北》那种缠绵而悠长的思念之情,在范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4)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唐诗的内涵。
3.师生共同归纳“唐诗素描”的含义。
“唐诗素描”以诗歌为载体,通过准确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用自由活泼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描写具体可感、极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诗歌具体化、形象化。它是一种作文的形式。
三、指导写作,定期交流佳作
结合对“唐诗素描”含义的理解,教师选取唐诗,指导学生写作,并定期交流佳作。在学生逐步熟悉这种写作形式之后,由唐诗逐步扩展到其他古典诗文。
四、写作总结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过这样的话:“带领学生学习古往今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写成的佳作,犹如身入胜境,在无数瑰丽璀灿的珠宝中观赏遨游,美不胜收。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表现力,那怕一首小诗小词,也有无穷的趣味。”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人类文明之林,她的脚下必定有奔流不息、万世不竭的民族文化的滋养。通过“唐诗素描”作文训练,我们感觉到传统在这里升华,文化在这里更生,希望有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艺术形式,将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汇编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