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09-27 10:24:1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六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殷切期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诗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挂图、录音机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有层次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热切期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课文,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收到过亲人送的礼物吗?你了解这些“礼物”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礼物》。

  二、初读诗,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诗歌,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读诗,也可以读生字组词,并引导学生随机介绍自己识记字方法、积累的好词语。

  三、自读诗,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诗,想想自己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

  2、全班交流,你最喜欢诗中哪个礼物?为什么?

  教师随机抓住学生回答的原因,指导他们通过不同方式深入理解自然的力量,生命的伟大,时间的珍贵和知识的重要。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指导从整体上朗读诗,读出喜爱之情。

  四、创设情境,体会感情。

  1、音乐渲染,教师朗读诗,学生想象。

  2、学生谈从亲人送的礼物中体会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点拨出无论什么礼物,都表达出了亲人们对“我的关爱与期望,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深深情谊与殷殷期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亲情的可贵和伟大。朗读的形式多些,可以个别读,分节读,小组读等。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试背颂。

  七、板书计划

  礼物

  种子

  懂得

  自然

  礼物

  小鸡

  懂得

  生命

  亲人的关爱、期盼

  手表

  懂得

  时间

  《少儿百科全书》

  懂得

  世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2、会写本文的生字。

  3、完成语文天地中的有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加深理解,学习写法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说说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怎么体会到亲情的?

  3、观察文中前四自然段,看看这几小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依照诗中的写法,写一段话。

  5、全班交流所写的内容。

  二、指导学生写字

  1、学生观察生字表中的生字,提出较难写的。

  2、教师示范写有关字,重点指导写“礼、懂、精、博”

  3、完成语文天地中的D2中的第一行。

  三、布置作业。

  1、抄写并背诵《游子吟》。

  2、和家人一起制作家庭小档案。

  3、预习第二课。

  四、板书计划

  游子吟

  家庭小档案

  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说教材: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统计》。这节课是在学生对用数杠进行统计,100以内数的数数和写数的一定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为此,我设定了:

  1、认知目标:

  (1)能将信息整理分类。

  (2)能对每类的对象进行统计并将结果登入表内。

  (3)会在格子纸上画简单的统计图。

  2、情感目标:

  (1)通过信息的整理、分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3、思维拓展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统计的优点,会对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进行统计。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的学生对统计的认识非常的浅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本来是用学生的生日作范例,进行统计认识的教学。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日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所以,我利用书本第55页的小调查作为新授的切入口。从学生喜爱的水果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从学生自己的需求出发,作为一项游戏来完成信息的整理、分类与统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总体设计:

  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环节。

  1、详细对学生喜爱的水果进行统计。

  第一个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我来重点说一说我设计的教学环节。

  在开始时,第一个步骤是通过实物的出示。用摆放在桌子上的水果,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使他们很快投入到注意的状态中。通过对个别学生最喜爱的水果的调查,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并请回答的学生尝一尝水果,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学生都要吃水果,自然地引入第二步骤。

  第二步骤是通过要分这些水果给学生,首先要知道每人喜爱的水果,再进行分配。从此开始新授内容的探究。又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运用举手表决或排队分组等形式进行,完成了对所需信息的整理和分类以及统计表的填写。这样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把新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第三步骤是请学生根据统计表来绘制统计图。通过教师绘制一条到学生小组完成一条到最后每人在书上绘制一条。通过统计图很清楚看出信息的多与少。突出了统计图的优点。

  2、学生自己对生日进行统计。

  这一环节在前面环节的基础上,估计学生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按照第一环节的步骤,一一分析、逐步深入,就可以完成了。把它作为巩固练习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统计的认识。

  以上就是我对《统计》节课的说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引入:

  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2、听文入境

  问: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生:……

  师小结:大家的的用词非常丰富,团结友爱、幸福美满、互敬互爱,最后我们都可以把它归结为一个词“和谐”。(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到这样一个和谐的家庭,跟着舒缓地音乐读起来,开始!)

  3、读文生情

  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何人?何景?让一个平凡的家庭尽显和谐。

  (听着大家刚才投入的朗读,我也仿佛沉醉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通过刚才的朗读,一定读出了很多)请大家回答问题。

  A:归纳文章写了什么事情?

  B:散步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第一段……,除了这一句,还有哪些句子也能现人物之间的这种关系?

  (帮老师解决疑问:莫怀戚的《散步》语言非常精炼,但文章第一句写到……,我觉得很啰嗦,直接写“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有何不好呢?我弄不明白,谁帮帮我。)

  C:写了何景呢?(第四自然段)

  ※ 生读

  ※ 生评析(情感角度、重音、节奏)

  ※ 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呢

  ※ 生回答并进一步谈感受

  D:景物描写在全文中到底起到怎样的一个作用呢?

  ——情节安排上、结构上、铺设一种和谐的氛围,为后文描写做好铺垫……

  E:文中有很多句子很美,比如,……我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使文句有音韵感,文句对称,形成一种和谐的句式,使文章增添亮点。

  还有吗?找找看。

  ※ 找读

  ※ 一起朗读这些句子,一人与大家对读

  4、这一家人在散步过程中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很是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C: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D: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搅了一家人的兴致.

  E:“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世界“这是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可见,本文写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却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小结: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这篇文章所告诉我们的。

  对于这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5、品文入理(一个和谐的家庭,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下面我们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 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认为谁做的最好?

  ※ 在这个家庭中,谁的权利最大?

  ——一家人每个人都做得好,权利一样的大。问题的提出是在进一步引导我们不断地品析人物形象,而不在于非得每个人的观点一样。

  A:讨论,师巡视

  B:交流

  C:小结(这种互相听从,构成了一条亲情链,始终链在了一起,确实一个家庭不存在着权力的大小,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于是就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家庭,其实孝顺父母古来有之,我们的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课堂总结:

  其实,生活中亲情无处不在,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体现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让我们用心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亲情、珍爱亲情。让我们一起用爱担起家庭的责任,用情担起社会的责任,为美好的明天唱出最动听、最优美的旋律吧。最后老师把这一首《让爱住我家》送给大家。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来不易的团圆。

  学习了本文,你一定有万千感慨吧,请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拿起你手中的笔,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下你现在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再次突出本单元主题,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句,让学生学会珍惜今天的一切;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美文欣赏能力,从而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升华本单元主题,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书写“珍惜”。

  重难点:

  1.精辟中心句的点拨,引导学生理解“爷爷的毡靴永世长存”;

  2.拓展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幻灯出示: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唯有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

  二.播放<<珍惜>>,升华主题

  三.书写<<珍惜>>,感情共鸣

  1,小组讨论应珍惜身边的哪些东西,如何珍惜?

  2,提出写作要求,练习写作:以“珍惜”为主题写一首小诗。

  四.点评<<珍惜>>,共勉共悟

  五.作业布置

  1.同坐互相修改写好的小诗;

  2.思想教育作业:六年级学生快要毕业了,请珍惜时间,珍惜友谊,珍惜身边的一切。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理念

  尝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提高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自信心,真正达到自主读书的目的。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自读与导读结合,感知文章脉络,凸现重难点

  在新课初始,教师设计这样的自学题让学生阅读、思考;

  1 读通全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生字、新词。

  2 找出挑山工和游人是怎样登山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你的疑问与作者一样吗?并把你的疑问写下来。

  3 请把挑山工讲的话画出来,再认真读读最后一段,想一想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全文表达顺序是什么?

  4 文章有哪些你读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

  首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在这个自读与合作学习的平台上,教师始终要关注、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学讨论能深入下去,重视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的焦点与难点问题。

  二、直奔重点语段,品析语言文字,感悟文章事理

  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朗读描写挑山工与游人登山的语段,讨论并画出挑山工与游人登山路线对比的简易图。在全班交流时,选几组进行展示,每组还要派一个代表解说该组的图示、阅读该段的体会。通过这样的阅读与再造想像的训练,既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又为学生口语表达训练提供了机会。

  其次,引导学生体会挑山工说的话。挑山工说了哪几句朴素的话,你从这些话里体会到了什么?

  方法一:教师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在自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体会句子的蕴涵的意思。

  思考题设计:联系上下文,领悟重点词语,联系平时生活实际谈感想,用自疑解答等学习方式,体会挑山工的话中蕴涵的意思,想一想你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方法二:请阅读理解挑山工说的话,完成下面练习:

  (一)读了挑山工的话,我们懂得了:

  1 游人登山时,之所以比挑山工,是因为。请找出文中写游人“玩玩闹闹”,“总停下来”的语句读一读。

  2 挑山工登山之所以能,是因为。

  (二)从挑山工与游人登山时的不同表现,我们悟到了哪些道理?你能结合自己平时学习和生活的例子说说吗?

  练习(一)重点让学生自学、朗读感悟;练习(二)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再反馈,使人人都能有发言表现的机会,同时,努力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认识能力得到提高。

  三、选择性练习,深化独特认识,拓展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和需要,教师设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从以下三题中选两题完成。

  练习:

  1 请你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2 如果见到挑山工,你想对他说什么?请写下来。

  3 挑山工的几句朴素的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把握其读音、词义。

  2、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3、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5、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这些作品均获斯大林奖金。1949年10月访问中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描写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的溃败,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具有广阔的历史画面和生动的战时生活的细节描写,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比较少。三部曲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

  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

  三、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选两位同学复述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应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明确:1944年9月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德国鬼子展开了激烈的争战,在红军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一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烈士暴尸战场,冒着德国人的炮火安葬红军战士。她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把烈士的遗体拖进弹坑,摆正遗体,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双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坟堆,埋葬了烈士。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头上,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

  四、分析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深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

  学生齐读相关片断。

  2、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要求学生展开想像,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教师提示:选择典型画面推想,如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她想告诉人们什么?她想了半天,心里是怎么想的?

  再如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她坐在那里,静静地,一小时,也许两小时。老妇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做这一切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她坐在那里,静静地。她想了些什么?

  又如,拂晓前,红军战士来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体,老妇人又拿出一支蜡烛点燃在烈士的坟头。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为什么鞠躬?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评价。

  3、要求学生谈谈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⑴ 学生自由讨论。

  ⑵ 选两位同学发言。

  明确:老妇人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了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爱。

  老妇人思想感情概括起来就是敬爱和哀痛。

  4、探究思考:

  提问: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来谈。有人认为:文章突出小小的烛光,意蕴深远。有人认为:事件本身很感人。有人认为:文章一再写德国人的炮火,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更突出老妇人行为的感人。有人认为老妇人把一生中最珍爱的结婚喜烛献给红军战士,这一点很感人。

  归纳总结:首先作者着力描写了感人的因素。感人的因素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不顾个人生死;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异常吃力,烈士牺牲的精神是老妇人力量的源泉;三是对待烈士如亲人,表现出母子亲情;四是老妇人献出一生中的最爱,悼念红军战士。

  其次,突出蜡烛,突出烛光,更是作品成功的关键。结尾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像抒情诗,赞美烛光,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五、揣摩语句,体味文章丰富的意蕴

  多媒体显示(显示一题回答一题):

  1、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把这句话改成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好不好?为什么?)

  2、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时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 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3、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4、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段文字如果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默读、品味,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

  1、改后效果不太好。原句的描述,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老妇人的喘息声都能听得见,十分感人。改后过于笼统,不够细致。

  2、补充说明这支蜡烛的来历,表现了老妇人奉献给红军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3、黑色,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黑色围巾,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4、不好。原句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勾画了烛光的背景,炮火烧焦了的土地炸弯了的铁器烧死了的树木,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原句再次点出这支蜡烛的非常来历,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原句不写老妇人和烈士的名字,而说南斯拉夫母亲和一个苏联青年,揭示这种感情的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这种感情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

  师生共同品味结尾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的含义。

  明确:这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六、课堂小结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头。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七、布置作业

  用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等五个词写一段话,要求自然合理。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六篇】相关文章:

1.【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六篇

2.【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5篇

3.【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十篇

4.【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9篇

5.【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6篇

6.【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6篇

7.【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7篇

8.【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八篇

9.【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