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课程《司马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课程《司马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理念: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力目标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 人的品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自主预习:通过读书
提练主线: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等。
教学过程:个案部分
一、素养训练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 人的品质。
二、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三、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1、谈话:
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思路: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
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思路: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一、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思路: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思路: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三、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思路: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思路: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课后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要教小孩子遇事要机智沉着应对,但到底会教给学生怎样的“素质”,也实在很有疑问。课文说,一个小朋友掉进缸里后,“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而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把缸砸了。我想,砸缸固然机智沉着,但吓哭了也是正常反应吧,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更是正当做法,有的砸缸,有的去叫大人,并没有矛盾,何况如果司马光砸不破那口缸,又会如何呢?
许多专门讲给孩子们听的励志故事,都是这样不知所云。比如用功的人一边读书一边吃饭,把馒头醮着墨汁吃下去了啦,读书时为了不打瞌睡把头发系一根绳子吊在梁上,大腿上扎一把锥子啦,分明有读书强迫症的迹象,比“恶补症”还要病态三分,却拿来作为教孩子刻苦努力的素材。努力的人就要不去睡觉,不怕失火,吃墨汁,这样的素材,与其放到现在来让孩子们学习其“精神”,不如交到哪个人手里去编写《儒林外史》之类的小说。
“素质”教育,总要选取非常之事、非常之人、非常之行来进行,并且在其中明里暗里夹带着对正常行为的嘲弄和鄙薄,这种把孩子不当正常人来教育的素质教育,是否足以培养学生对人类行为的正常理解,是否足以使学生获得正常的学习趣味与生活趣味,实在不能让人乐观。
【小学一年级课程《司马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