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十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散文。从美学的角度看:全文结构完整统一,段层错落有序;内容丰富充实,更富于变化;语言有韵律有气势,瑰丽动人。因此,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鉴美的能力。
这篇课文共七个自然段,按火烧云变化来安排材料的。全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写火烧云上来时,天空中的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都改变了颜色。
第二段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在不断变化着。
第三段写火烧云下去了。
全文紧紧抓住“变”来写的。
首先写出火烧云上来时,它的霞光使小孩子的脸、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子……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了本来的色彩,染上了一层神秘的颜色。抓住了五个“变”字,可以使学生理解晚饭过后人们看到“火烧云上来了”那种惊喜的心情,体味老人“笑盈盈地看着他的小猪”以及乘凉人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那开心的祝愿话的情感。从而感受到是火烧云这种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生活的情趣。
接着写了火烧云颜色与形状的变化。变化之快、变化之多,是火烧云的特点。
课文第三段用了“一会儿……一会儿……”说明了变化快,又暗示了色彩繁多。这四个“一会儿”构成一组排比句,可见天空颜色变化气势壮观,令人陶醉。课文中使用了三种方法表现色彩的繁多:“红彤彤”“金灿灿”突出了“烧”时色彩的光亮;“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是两种色彩的融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是以拟物的方法,更生动、更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中的色彩在天空中都有。学习这一段时,抓住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想象,可以使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瑰丽,激发学生的情感。
课文第四至第七段写火烧云形状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马是跪着的”,“那条狗十分凶猛”,“一头大狮子……也是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这些描写将火烧云如马、如狗、如狮的形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一会儿……变模糊了”,“忽然……也不见了”,“接着……看不到了”这些词句,反映了“马”、“狗”、“狮”变化匆匆,来无踪去无影的特点。
最后写火烧云下去了。“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这一拟人句说明了火烧云好像在故意逗弄孩子们,也表现了孩子们对变化莫测的火烧云迷恋的情感。课文最后一句“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做为全文的结尾,与开头一句“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形成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同时也再一次显示了火烧云变化的神速,说明了火烧云是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然而,它留给人们的是欢乐与美好,迷恋与向往。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品味句子的意思,体味思想情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1.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这是一句开心的祝愿话。老人的胡子是银白的,在火烧云霞光的照射下,变成了金黄的,长金胡子的人是没有的,乘凉人用这句话表示对老人的美好祝福,充满了幽默与风趣,也表现了乘凉人喜悦心情。
2.“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这句话一连用了四个“半”,不是表示左一半为紫,右一半为黄,也不是二分之一的紫,二分之一的黄,而是“紫”与“黄”,“灰”与“百合”色的混合体。其中紫色与黄色的多与少,浓与淡,又可以形成许许多多的新调合的色彩。由此可见火烧云颜色变化很多。
3.“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这句话中的“恍恍惚惚”是模糊不清,看得不真切的意思。天空恍恍惚惚的,是太阳落下去了,火烧云就要消失了的缘故。正因为如此,所以火烧云的形状是模糊的,既像这个,又像那个,这全凭人们的想象。然而这种自然现象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又是瞬息万变的,因此是似像非像的,很快就什么都看不清了。
部分词语的意思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笑盈盈:盈,充满。脸上充满了笑容。课文指喂猪的老头儿看见自己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那种高兴喜悦的样子。
恍恍惚惚:看不真切,模糊不清。
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课文指日落时的云霞。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1.理清作者成文的思路,了解文章的段落层次,是学习本文的重难点之一。
课文分三大段:
第一大段(1—2自然段)讲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第二大段(3—6自然段)讲火烧云变化着。其中第三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变化快、变化多。第四、五、六自然段讲火烧云形状变化快、变化多。
第三大段(第7自然段)讲一会儿火烧云下去了。
课文第二自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是承接上文,点出这个火烧云是傍晚时的,太阳西落,首先照红了西边的天空,然后蔓延到东边。“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半句既点明了什么是火烧云,又引起下文,具体写天空中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在教学中可重点分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帮助学生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本文的另一个重点与难点。(详见教材分析)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火烧云刚上来时的情景以及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分段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指定课文。
三、教学前准备
幻灯片4张
自制幻灯卡片2张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安排三课时
(二)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自学生字、初读课文,置疑问难,学习分段。
第二课时:分析理解内容。
第三课时:指导背诵、片断练习,完成作业。
五、教案(第二课时)
(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口头作文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背诵课文。
(二)课前准备:
幻灯片4张
幻灯卡片2张
板书设计
六、教学提示
1.教学中可使用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2.本课文质兼美,应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与手段,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朗读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3.课后可以让学生仿照第三、四、五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片断,把读与写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3、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吗?对,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更是我国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形象大使。动物园的叔叔正在科学的喂养大熊猫呢!
出示信息窗一,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阅读文字信息。
学生观察主题图,认真阅读信息。
活动二:借助天平理解等式。
分组实验:①天平左盘放一个10克的砝码,右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不平衡,可以用式子10<20表示;②在左盘再放上1个1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用等式10克+10克=20克表示。
分组实验: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一个不知重量的方木块,右盘放一个50克的砝码,一成天平平衡,用等式20+=50表示。
小结: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活动三:概括方程的意义。
师: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式子:+20=70、2=150、3+10=100,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谈想法??
小结:像+20=70、2=150、3+10=1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活动四: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想一想,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小结:方程的范围比较小,等式的范围比较大,方程只是等式的一部分。 活动七:自主练习
1、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
师:你认为一个式子是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小结:同时具备“含有未知数”、“相等的式子”这两个条件才是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引导学生在判断对错的同时,说出判断的依据。)
2、看图列方程。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先找出图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独立列出方程。(集体交流)
3、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独立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再进行交流。)
活动五: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并找出不懂的地方。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矿物的显著特征是描述和识别矿物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描述。
(2)根据已观察到的矿物特征,对照资料对它们进行鉴别。
(3)从矿物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中选择显著特征进行描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2)渗透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观察、描述,并能根据矿物的显著特征进行鉴别。
三、教学难点
磁铁矿,方解石光泽的鉴别。
四、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待识别的矿物三种(方解石,磁铁矿,石煤),铜钥匙、小钢刀、放大镜、白色无釉瓷砖、磁铁、稀盐酸、滴管、集气瓶、记录卡等。
2.演示材料:课件、视频资料(科学家是怎样鉴定矿物的)。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矿物。先回忆一下,我们已经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和描述矿物?(生说,教师板书如下:颜色、条痕、硬度、透明度、光泽、形状)
2.还记得硬度是怎么辨别?(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去刻划。)
3.除了这些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观察方法呢?
学生可能会说:用磁铁吸、滴上稀盐酸等方法。
4.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鉴别我们所面对的不知名矿物,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课题: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
二、观察记录1号方解石,2号磁铁矿矿物的特征。
1.请1号同学从抽屉里拿出我们将要鉴别的矿物,你们先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矿物?(学生可能会猜石英,磁铁矿,方铅矿等)
2.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指名同学说。
教师小结:先用各种方法观察矿物,收集这些矿物的特征;再对照矿物资料卡进行判断。 (板书)
3.那你们说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应当注意些什么? (特别强调学生使用稀盐酸特别要注意:
手拿滴灌的胶头处,垂直往下滴;
一滴就够;
滴在矿物的靠近边缘处,方便清洗;
这块矿物一头有小纸片的,不要滴这一头,滴另一头;
千万不要弄到皮肤上和眼睛里,万一不小心染上了,就马上用流水冲洗;
同学先说,教师再强调如下(课件出示)。
(1)使用小刀、瓷砖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和同学。
(2)滴过稀盐酸的岩石要用清水冲洗,这个工作交给老师来做,你们只要把它放在盒盖上就可以了
(3)需要稀盐酸的小组,请告诉老师,由老师在你们观察完其它特征后再给你们提供,用完后摆放在桌上。
(4)认真观察和记录矿物的相关特征,并记录下来。
5.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你发现了矿物的多少特点?
汇报一:首先我们来汇报矿物1的特征。请1个小组带着记录表上来汇报。
不知名矿物1特征
形 状 | 块 状 |
颜 色 | 乳 白 色(无 色) |
条 痕 | 白 色 |
光 泽 | 玻 璃 光 泽 |
透 明 度 | 透明或者半透明 |
软 硬 | 较 软 |
触 摸 | 光 滑 |
滴稀盐酸 | 冒 泡 |
有补充或者不同意见的吗?
汇报二:再请一个小组汇报矿物2的特征。
不知名矿物2特征
形 状 | 块状 |
颜 色 | 铁灰色(铅灰色) |
条 痕 | 黑色 |
光 泽 | 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 |
透 明 度 | 不透明 |
软 硬 | 较硬,小刀划不动 |
轻 重 | 较重 |
脆 | |
强磁性 | |
滴稀盐酸 | 会冒泡 |
有不同意见的吗?
三、对照82页,83页矿物特征卡鉴别
(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至82、83页,对照单元资料库的《矿物特征卡》,试着鉴别它们分别是什么矿物?
(2)同时思考:
1号,2号分别是什么矿物?
你们是根据矿物的哪些相关特征进行判断的?
在你们收集到的所有信息中,哪些性质对鉴别这块矿物最有价值? 哪些性质作用不大?
(3)汇报。
四、抓住主要特征找矿物。
(1)在2号同学的抽屉了,有五块我们曾经认过的矿物。现在,你们先根据老师大屏幕上提出的特征,猜一猜我指的是哪一块矿物?
块状
较硬
不透明
金属光泽
条痕樱红色。
(2)为什么现在能猜出?(主要特征容易识别)
(3)小结:抓住矿物的显著特征去识别矿物,能让我们的判断更准确。
如石墨有染指现象,磁铁矿具有强磁性,能吸引大头针等。
五、认识家乡主要岩石——石煤
引:刚才的挑战完全成功,能不能接受新的挑战?我这里有一块资料卡中没有的,以前课堂上也没有出现过的,含多种矿物的岩石,你们敢不敢试着判断一下,这是什么?请3号同学拿出报纸包着的矿物。仔细鉴别。
1.学生观察,描述主要特征。
综合上诉特征,你初步判断是什么?
2.请专家鉴别。
这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请富阳国土资源局的李工程师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用热烈的掌声有请李工程师。
3.专家介绍起源,开采情况,以及用途。并送出礼物——石煤给大家。
六、结课
是的,人们正在利用了岩石和矿物的不同特性,改善和建设着我们的生活,希望课后同学们能选择两种矿物或岩石,详细了解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与讨论好吗?
板书设计:
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
1、观察,收集特征(形状,颜色,条痕,光泽
透明度,软硬……)
2、对照资料卡鉴别(抓住主要特征)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规律,推理得出后续图形中点的数量,点阵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教案。
2、培养学生推理、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与概括规律
教学难点:
总结概括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汇报单,小奖品,磁扣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图形,一定要注意观看啊。(课件出示一个圆点)。
生:老师,就是一个圆点啊。
师:是啊,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可别小看这个点。许多点排列起来就组成一个有趣的点阵,比如:我们常玩的五子棋,围棋(出示五子棋,围棋的图片)都是由各个点组成的点阵。其实,两千多年前,希腊的数学家就开始研究点阵了。这节课,我们也来尝试研究点阵的规律,好吗?(板书课题——点阵中的规律)。
二.课中参与,兴趣正浓:
1、出示点阵,提出问题
师:(出示点阵),这就是他们当时研究过的一组点阵,请大家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数数每个点阵中分别有多少个点?
生: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有4个点,第三个点阵有9个点,第四个点阵有16个点。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的吗?
生:我是通过数出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得到的。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我是通过计算得到的。
师: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通过计算得到的吗?
生: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2的正方形,共有2×2=4个点;第三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3的正方形,共有3×3=9个点;第4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4的正方形,共有4×4=16个点。
2、探索点阵中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在研究这一组点阵中点的个数时,同学们研究得非常好,但是如果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再多一些,又该怎样求出点阵中点的个数呢?(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师:谁来汇报讨论的情况?
生:我们分析了前面几个点阵图的特点,认为在这个点阵图中,点的个数的规律是:1×1,2×2,3×3,4×4,……也就是n×n
师:总结得非常好,教案《点阵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教案》。也就是说:用“横排数×竖排数”,对吗?(板书)你们能根据这一规律说出第五个点阵有多少个点,并画出此图形吗?(学生点子图上画第五个点阵图,展示)
师:为什么这样画?
生:因为前面四个都可以看作正方形,所以第五个图也是正方形。
师:说得很好。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如果我们把第5个点阵中的点,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划分(出示教材第82页第(3)题图),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小组代表汇报。
生:(总结)每用折线画一次后,点阵中的个数是:
1=1
1+3=4
1+3+5=9
1+3+5+7=16
………………
生:(总结)这样划分后,点阵中的规律是:1,1+3,1+3+5,1+3+5+7,……所有奇数相加的和。
师:真了不起。这种划分方法,我们可以叫做“折线划分法”。通过研究点阵,我们发现这组正方形点阵中有很多规律。能用刚才的方法来研究长方形的点阵吗?
生:可以。
师:课件出示一组长方形的点阵。提问:你们能用刚才的两种方法发现这个点阵的规律吗?
生:(1)。横排×竖排:1×2,2×3,3×4,4×5
(2).折线划分法:2,2+4,2+4+6,2+4+6+8,2+4+6+8+10
师:在点子图上画出第5个点阵。小组交流,研究:上面的点阵还有其他的规律吗?
生:(1)两个两个数:1×2,3×2,6×2,10×2,15×2
(2).斜着一层一层数:1+1,1+2+2+1,1+2+3+3+2+1,1+2+3+4+4+3+2+1
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和创造规律。除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点阵外,还有很多其它形状的点阵,我们研究他们,同样会有很大的收获。看看,这是一组什么形状的点阵?(课件出示三角形点阵图)你能用一层一层数的方法,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展示,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画出第五个点阵。
生;1,1+2,1+2+3,1+2+3+4……
三.应用新知,兴趣优在:
师:其实,点阵是灵活多样的,每个点阵都有自己的规律。(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观察下图中的几个图形,小组内说说他们的规律,然后小组合作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学具粘出下一个图形。
生:汇报,展示。
四.课末设计,兴趣高涨:
师:刚才,我们共同研究了一些点阵的规律。现在,你想自己设计一个点阵吗
生:想。
师:好。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个点阵设计大赛,好吗?课件出示要求:
点阵设计大赛
1、设计时间:5分钟
2、设计要求:(1)小组合作,共同设计一幅有规律、美观的点阵图,画出前4个点阵,并用算式表示每个点阵的数量.
(2)每组派代表说明设计的方法及点阵中的规律,并展示作品.
(3)优秀小组的作品,在班级”展示台”展出.
生:小组内自由设计,展示。
五.联系生活,兴趣永存:
师:看来,同学们各个都是个出色的小设计师啊!点阵的规律,活中也十分常见。比如:(课件出示图片)一些大型活动的展示标志,广场上美丽的花坛,由点阵构成的各种图案等等。可以说,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点阵的规律,离不开数学的知识。对吗?那么,就让我们用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学习: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美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幅简洁准确的图像。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教具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激趣导入:欣赏《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几幅精彩的图画,学生畅谈感想。
2、 探求新知:切入课文。
3、 明确文题。介绍作者。介绍珍珠鸟。
4、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课文要点。
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
二、 自解课文,探究学习。
1、 小组讨论。
请你探究:
① 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② 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③ 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2、 全班交流。
学习活动:请你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体会,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来作交流。
3、查缺补疑。
文章中,还有不能理解的语句吗?
三、自赏课文,归纳积累。
通过学习课文,现在你了解了什么?
四、从读学写,自练运用。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看了这幅图片后的感想。并把它整理在自己的随笔本上。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⑵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⑶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①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②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⑷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⑸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⑵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⑶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⑷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⑸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①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②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⑹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
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
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⑴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⑵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⑶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⑷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⑴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⑵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⑶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1.课题名称:
《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培养训练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2)初读课文,感知课内容,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4.学习者特征分析:根据以往在此班上课的观察与了解我认为: 在智力因素方面:
在这节课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单元大纲要求。该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属于中等,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教法和学法:
主要是启发、讲授为主要方式。由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进行学习。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主要通过老师的分课讲授由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利用课件和网络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该单元的大纲要求
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课上积极参与思维、协作、讨论。(主动参与策略) ,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与小组成员协作使用PPT制作电子作品。(信息加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协作策略)讲解调查结果,演示PPT作品。(表达策略、参与策略) 6.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詹天佑》教学的重难点是: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怀念母亲》教学的重难点是: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彩色的翅膀》、教学重点是::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中华少年》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7、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通过图片演示和展示资料,为学生学习提供真实的情景。为学生的协作学习创设适当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自由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课文指导 A 小组分工,分几个角色。 B 几人合作朗读课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 讨论每段课文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课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段课文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带着激情在反复读,然后背诵。
8.资源
· 指导教师一名; · 网络教室;
· 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 · 与教材配套的挂图若干
· 关于介绍第二单元的图片、视频和阅读材料,关于学生讨论中需要用到的表格,学生学习活动中可能用到的相关网站的网址以及与此主题相关的或类似的其他主题网站的材料。
9. 评价
?学生自评:
?“第二单元的学习成果”讨论评价表
请公平的为各个小组的表现打分!打分可以是1~5种的任意一个。其中5为最好,1为最不好。
拓展思考题/活动: 1、在读中探讨、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能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让学生探讨、理解课文。在课的结构上体现了“三大读”:感知性读、感悟性读、巩固性读,很有层次性;而在形式上有:默读、个别读、范读、引读以及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的分角色读。
2、抓住重点进行学习
3、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加深感悟
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让学生提出疑问,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愫。
2、品味课文优美而富于激情的语言,感受作者所描绘的境界。
3、感受文章新奇的构思,充满童心童趣的写作特色。
【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抒情散文,构思新奇、想象奇特、语言清新、富于激情,且难度适中,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很适合中学生阅读。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大多数中学生或许都见过,“小桥、树木、山泉”……并非罕见之景,有的或许还见过更美的景色,但问题在于大多数都缺乏作者这样的那种发现美的眼光,缺乏与大自然真诚交流的童心,缺乏将美景转化成文字的写作技巧。这也就成为学习本文的一个重大任务。
【教学设想】
美文需要美读,在美读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作者奇妙的构思,奇特的想象。本课试图通过“美读五步曲”来完成对此文的学习。
1、诵读,初步感受美。
2、品读,探究发现美。
3、联读,拓展比较美。
4、背读,积累丰厚美。
5、写读,片段创造美。期望以读代讲,以读带学,读读品品中探究美文、美点。
【教学准备】
1、选择配乐音乐。
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自然之景”的`美文,山水古诗。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诗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热爱读书的你,想必也曾游历过许多山山水水,在你的心之角落存放着哪些至爱的风景?不妨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自由畅说。
老师点评小结后导入,让我们跟着作者李汉荣到文字中去旅行,去触摸语言中的山山水水,相信灵气逼人的你们一定会有美的启迪,新的收获。
课题呈现。(见课件)
一、诵读──初步感受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自古以来诵读是学语文的最佳方法,何况今天学的是如此美的散文,美文更需要美读,让我们蓬蓬勃勃地读起来吧!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思考:
⑴ 积累本文的生字雅词。
⑵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就此文的?
⑶ 你读后有怎样的感受?
2、学生交流汇报。
二、品读──探究发现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精思可谓学习之高妙技艺,让我们在读读品品中发现课文的美点,在赏赏读读中探究课文的亮点。(如从语言、结构、修辞、内容、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
1、学生再读课文,探究:
⑴ 你最喜欢哪一个段落,谈谈它的美处。
⑵ 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谈谈它的美处。
⑶ 你最喜欢哪一个词,谈谈它的美处。
2、学生交流,且配乐朗读喜欢的段落,并由学生点评。(音乐见课件)
3、教师推荐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与学生分享。
小结:
文章的美处:
语言清新之美 描写细腻之美
想象丰富之美 情景交融之美
结构新巧之美 童心童趣之美
前后呼应之美 自然生活之美
……
作者用他新奇的构思、充满童心童趣的笔墨让我们走进了画中,走进了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我们似乎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一缕微风,一抹夕阳。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不热爱生活呢?带着感情朗读段落(第4、第5段)或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三、联读──拓展比较美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是陶潜的读书求知之道。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自然美文”,四人小组合作。
⑴ 传阅诵读。
⑵ 选择其中一篇重点联读,比较课文,发现异同。
2、小组代表交流。
3、教师在学生推荐的美文中选一篇,作较详细的联读。
教师小结:自然之美丰富多彩,用语言描绘自然更是异彩纷呈,无论哪一种自然之美,哪一种语言表达,却都有其共性的方面:饱含激情的心绪是妙笔生花的前提,奇特的想象是灵秀文字的翅膀。
四、背读──积累丰厚之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美文似珍宝,需要好好珍藏,积累使你丰厚。
1、竞背文中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2、背读收集的自然山水诗,学生交流展示。如:
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山际见烟来,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落,
云从窗里出。
晚秋
(南朝)庾信
凄清临晚景,疏萦望寒阶。
湿庭凝坠露,传风卷落槐。
日气斜还冷,云风晚更霾。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五、写读──片段创造美
(绍兴名胜风光照片连放)见课件。
让我们带着好心情,拿起笔去勾画你心中美妙绝伦的景致,用语言阐释风景,用真情铺染底色,相信你的妙笔会生花。
要求: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1、学生在背景音乐中仿写。(音乐见课件)
2、学生交流汇报、点评。
小结:我们跟着作者从“清晨出发,踩一路月色回家”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学读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收获和启迪呢?请你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悟得。
学生交流。
下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2《升国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由拼音认汉字;
(2)学会本课9个生字:升、国、我、们、中、起、立、正、向;“绿色通道”(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旗、您、敬、礼,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1种笔画:斜钩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拼读音节,认识汉字;
通过书空、描红、临写等方式分析汉字笔画、笔顺等方法,掌握生字;
(2)通过播放国歌,让生再切身感受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感受升国旗、放国歌时庄严肃穆的气氛,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生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动的升旗仪式,明确今后在每周一升旗时应如何做;
(4)课中操时,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寓乐于教,并再次激发热爱国旗、祖国的感情;
(5)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设置情境,在情境中读文、读句,体会感情及启发教学等方式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
(1)在热爱祖国的情感的支配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知道国旗的象征意义;
(3)喜爱我们的国旗,对它有无比的崇敬感,对祖国是无比的热爱,产生强烈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1.9个生字:升、国、我、们、中、起、立、正、向,掌握正确的笔画笔顺;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四.教学难点:
1.准9个生字的字音;以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用方法正确、规范地书写;认清笔画笔顺,理解字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从学校生活的一个
五.教材分析:
本课是首诗,三句六行,押韵上口,好读易背。第一句是说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第二句是说在升国旗时要奏国歌;第三句是说在升国旗时,我们要肃立、敬礼,这是因为国旗代表着我们的国家。课文持的田字格中是本课要学习的9个生字。练习的第1题要求朗读、背诵课文,第2题是本课生字的笔画笔顺,重点突出,操作程序具体。文中图画的内容是校园里升国旗时的情景。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授课类型:
课文新授课
八.教学时间:
2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提问: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看谁最聪明,能立刻回答出来。在学校里,每个星期一的早上,我们都要做什么?(升国旗)我们在哪里升国旗?(我们在学校的操场上升国旗)在升国旗的时候,你能听到什么歌?(升国旗的时候我听到了国歌)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出示课文情景图,让生观察说出: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要全体立正,身体站直,不讲话、不乱动,少先队员要向国旗敬礼)
2.出示课题: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我们就将学习课文第2课《升国旗》
(1)多媒体闪动出示课题,同是板书课题2.升国旗
(2)指名学生拼读课题;
(3)指名学生带读课题;
3.教师讲解:
(师讲的同时,多媒休出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简洁的小诗,请同学们看屏幕(多媒体在背景图上出示课文,师配乐范读,生看图)
2.学生初读课文(要求:选一种子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大声朗育,可以轻声读,可以不出声的默读,可以同桌两人一起读;要先读拼音,再看拼音下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完后请做好。
(媒体出示:五星红旗升起立正敬礼)
(1)指名生认读;
(2)指名生判断正确与否并指正;
3.: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注意读准刚出示的几个字词;
4.生分析课文组成:这首诗一共几句?(这首诗一共三句话)
指名三位同学分别朗读三句话。
三.分析课文:
1.学习第一句:
(1)示课文第一句话: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重音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告诉大家: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旗?(我们国旗是五星红旗)
(2)指名生读句,并比一比谁读得好,同时师指导提醒:men是轻声,没有声调!
(3)让生自己描述:五星红旗又是什么样?五星红旗是一面大红色的旗,上面有五颗金黄色的星星)你知道一颗大星和四颗小星分别代表什么吗?(一颗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
(4)(多媒体出示五星红旗)师进一步介绍:这就是我们的国旗
(5)进一步指导生理解句子:五星红旗代表什么(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代表我们的国家)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全称是什么(我们国家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那么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
(6)体会感情:五星红旗既然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那它伟大不伟大?(伟大)那人对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热爱它,感到很自豪)那人色彩用这样热爱的自豪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吗?
①指名学生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②全班齐读。
2.学习第2句:
(1)引出国歌:升国旗的时候,我们不单单只是把国旗高高升起,还要播放什么?(播放国歌);
(2)让生回想前面小朋友们说过了,升国旗、奏国歌时应该怎样做?(站在整齐的队伍当中,站直、立正)下面我想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做到了,全体起立,准备:升国旗、奏国歌(多媒体演示升旗过程,同时播放《国歌》);
(3)提问: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来的?(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高高升起);
(4)多媒体出示第二句:国歌声中,高高升起(重音“高高”下打点);
(5)指名生读;
(6)体会句子感情:小朋友们看,五星红旗升得多高啊!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多么让人激动啊!
①分男、女生读;
②分大组齐读前句。
3.学习第三句:
(1)刚才升国旗时节,我们的小朋友们都做得很不错,我们再来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
(多媒体再次出示情景图及第3句话:我们立正,向您敬礼。(重音“立正”“敬礼”下打点。)
(2)指各生读句子。
(3)(多媒体将“您”彩色变幻显示)“您”指的是什么?(“您”指的是国旗)
(多媒休出示:我们立正,向您敬礼。我们立正,向你敬礼。)
让生比较哪一句好一些(第一句好一些)为什么用“您”,不用“你”(因为用“您”表示对国旗的尊敬)。
师:那么你们见到今天坐在教室里的老师,你打算怎样问好呢?(老师,您好!)
(4)进一步体会句子感情:为什么要向国旗立正、敬礼呢?
(表示小朋友尊敬国旗,热爱祖国)你们热爱祖国吗?(热爱)那我请小朋友读一读这句话,看看谁充满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①指名生读;
②指名几排小朋友读。(指导:读这句话时,也应该立正)
四.师带领学生总结、引读全文:
学习了今天的课文,我们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在国歌声中,(高高升起),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向您敬礼)
五.课中操:
(多媒体出示图片:国旗国旗真美丽,同时放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学生随音乐伴奏齐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六.再读并试背课文:
(多媒体再出示课文情景图及课文内容)
1.师带学生配乐齐读全文;
2.引背:
①什么旗帜是我们的国旗?
②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的?
③升国旗时我们应当怎样?
3.指名生试背诵(自己喜欢哪一句或自己记住了哪一句就背哪一句)
4.师带生边背诵边表演(会背的同学站起来和老师一起边背边表演,不会的同学请继续看书)
5.全班同学边背边表演。
七.学习生字词:
1.同学们背得可真好,表演得也很好,可是我们还有几个生字不太熟呢!你们想认识这几个顽皮的小家伙吗?
2.抽读生字卡片;请学生上台抽读生字,口头组词并带读;
3.多媒体出示生字:中、升,一个一个出示其笔画笔顺;
4.指导学生书上描红;
5.指导学生在练习册上描红、临写。
6.师范写:并讲明在田字格中位置:
①中:中的口中是扁扁的,它的第二横,写在横中线线上,竖则写在竖中线上.
②升:第一撇是一个短撇,第二撇是一个竖撇,写在竖中线右面,一撇在横中线稍上方。
八.布置作业;
1.喜欢读课文的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把课文背诵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幅“升国旗”的图画,或者简单一点儿把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画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要引导我们走进童话的世界。童话,大家一定读了不少。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喜欢哪个角色?说一说。是啊,童话世界五彩缤纷,令人遐想,给人启迪。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的世界,走进英国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看看“巨人的花园”是什么样的,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板书课题:《巨人的花园》)作者介绍:王尔德,英国著名作家(幻灯片出示)
二、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我的词语库:让学生读读词语,掌握字词。
2、听课文朗读,完成习题。
(1)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里什么样?
(2)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花园什么样?
(3)孩子们偷偷钻进花园玩耍,花园有什么变化?
(4)巨人训斥孩子们离开时,花园又怎么样?
3、重点句子赏析
4、一堵墙围住了孩子的脚步,也围住了(春天、友谊、温暖、欢笑)。留下了(冬天、寒冷、荒凉、孤独)。
5、理解重点句子: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6、唤来春天,需要一颗(宽容、友善、热情、温暖)的心。
7、小结:幸福源于宽容、善良和共享!
8、原著结尾:幻灯片出示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实际谈一谈。
(2)写作上:童话不仅有丰富的想象,还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这一课,作者的语言也很美,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后的习作中,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优美语句。
四、名人名言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王尔德的童话故事,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十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