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1
教学设想:
1、注重考虑学生的知识起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知“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2、充分利用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的再创造,突出学习的自主性(感知→猜想→验证→概括→巩固),真正理解分数商的由来和所表示的意义。
3、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的学生猜想、说理、比较、概括等途径,突出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如何用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和表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关系
1、问题: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
把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
提问:怎样计算每一段的长度?商是多少?为什么?(画线段图)
2、揭题、猜想关系:你能猜想一下分数与除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二、探究关系
1、、验证关系
(1)通过动手操作验证
出示实例: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列式质疑:3÷4=(师:商可能是几?为什么?你能否验证一下呢?)
动手操作:剪拼纸圆,研究3÷4的商的由来和表示的含义。
同桌交流:结合操作,请跟你的同桌说说3÷4的商是多少及其由来。
反馈验证
引导总结: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块饼的1/4→1块饼的3/4,即3/4块。
板书:3÷4=3/4
(2)运用分数意义验证
师:刚才是通过操作验证了3÷4=3/4,我们还能否通过其他途径来验证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
出示例[2]:17分是几分之几小时?
引导列式,借助钟面图,结合分数的意义求商(师:17÷60=?你是怎样想的?)
1÷60=1/60 17÷60=17/60(小时)
引导小结: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来转化名数。
2、揭示关系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你得出了哪些结论?
①两个数相除,当商不是整数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②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师:我们已经通过实例验证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能结合具体算式将“分数与除法关系表”填写完整吗?
联系
区别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是一种运算
分数
师: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你能不能用字母关系式清楚地表示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a÷b=a/b
引导推理:除法里有什么具体要求?为什么?那分数有没有要求呢?(引导从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说明没有意义)板书:b≠0
三、巩固关系
1、强化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① P.82 2 ②(P.82 4)
③填上合适的分数8cm=( )m 13g=( )kg 15dm2=( )m2 29分=( )小时
④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5/8, 3/5=( )÷( ),( )/( )=( )÷( )
2、比较练习,完成P.82 3
①学生选择条件,列式解答。
②引导比较:联系—都占总数的1/3,区别—能否用整数表示商
四、总结提升
师:分数与除法有些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生:……)
质疑: 5/8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还可以怎样理解?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②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③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具:投影片(教材第89页的饼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填空。
(1)表示()。
(2)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计算。(1)5÷8(2)4÷9
二、揭示课题
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除法时经常遇到除不尽或得不到整数商,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2
(1)读题后,指导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板书:
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线段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1米?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把1米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1米的,就是米。
(3)写出答语。
2.教学例3。
(1)读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
(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3)请几名学生口述分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4)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知道,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即3个块,把3个块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即块。因此,
3÷4=(块)。
由此可见,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引导学生观察1÷3=、3÷4=这两道算式,想一想:
①两个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②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归纳出以下三点:
①分数可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
②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
③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强调“相当于”一词)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板书:被除数÷除数=
(3)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发怎样表示?
板书:a÷b=(b≠0)
(4)想一想:这里的b能为0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在整数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零,所以这里b≠0。
(5)再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着重强调: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
4、学生阅读教材,质疑问难。
四、课堂实践
教材第91页中间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全课,说说学到了什么,自我总结,教师作补充。
六、课堂作业。练习十九第1~3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构筑探索交流的平台,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4张同样大小的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揭示例题
口答题
1、把8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2、把4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3、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怎样列式?板书3÷4
引导: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
不满1块那该怎么表示呢?
生:小数或分数
二、实践操作探索研究
师:那怎样用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片,把它看作3块饼,按题目的要求把它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怎样的想的,当学生表述比较好时,教师有选择的把圆片贴在黑板上,等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接下来我们请同学汇报一下他们研究所得结果。
(生讲述这样分的理由)
教师总结:(1)把一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所以就平均分成4份,每人就可分得1/4块,现在一共有3块饼干,每人就可得到3个1/4块,就是3/4块。
(2)如果把三块饼干放在一起分,每人就可以分得3块的1/4,就是3/4块。
总结: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3/4块
板书:3÷4=3/4(块)
师:如果我想把3块饼干分给5个小朋友呢?,每人分得多少块?
学生口述理由。板书:3÷5
师:想想该怎么去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下。
指名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板书:3÷5=3/5(块)
师:如果分给7个小朋友呢?
学生口述3÷7=3/7(块)
三、归纳总结,围绕主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和除法算式之间有和联系?这也正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生相互交流。教师板书:被除数÷除数=
师:除法算式又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生补充: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师: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a÷b又可怎么写?
生:a÷b=a/b
师:这里的a和b可以取任何数吗?为什么?
生:除数不能为0。
师: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们吗?
生交流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请大家把书本打开到第45页,马上完成“练一练”的第一小题。
集体校对。
师引导:比较上下两行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用分数可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成两个数相除。
师:接下来请大家独立完成“试一试”两小题。
然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师: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
生:7÷10=7/10(米)
师:第二个呢?
生:23÷60=23/60(时)
师: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二题
集体讲评校对。
师: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口答
师:完成“练习八”的第三题
学生在书本上完成,
教师追问:把1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长,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把2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长,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八”的第二题
教后反思:
本节课重在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实践,来观察和理解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时,要求学生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当有学生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即把一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就该把这块饼干平均分成4份,这样每人就可以得到1块饼干中的1/4,也就是1/4块,现在有三个同样的饼干,按照同样的方法去分,每人就可以得到3个1/4块,就是3/4块。在边展示边讲解后,我继续提问,除了这样的思考方式,你还可以怎么分?有一个成绩较好,思维较敏锐的学生说,我们还可以把这块饼干平均分成8份,每人取其中的2份,就是2/8块,共有3个2/8块,就是6/8块也就是3/4块。我注意到了,我只是点了一下,这样也是可以的,6/8就是3/4,这是我们以后所要学习的内容。课后,在其余老师的点拨下,我也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这个学生出现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也未尝不可,的确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实际上,我还是觉得该生对于分数的意义掌握的不够牢固,对于题目中已经很明显地给出了。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那应该平均分成4份,而他却想到了平均分成了8份,这是思维跳跃的一种形式,但也是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的一种体现,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将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2.分数与除法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