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观潮》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3 12:01: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观潮》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观潮》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四年级《观潮》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小学四年级《观潮》的教学设计1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设计意图:课件中播放潮来时的声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7、指导背诵。

  ①教师引入: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可是,我们刚才读句子的时候,把顺序给打乱了。作者写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听的练习。我读一段话,请大家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学生每人一张填空练习纸)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惦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②教师读句子(包括括号里的词语),学生听后记下词,填在括号里。(指名板书)

  (出示括号内的词语,校对)。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③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④画线的部分留下括号里的词,再请学生背诵后面的内容。(机动:学生看书试背)

  ⑤现在我们一边看视频,一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的第3自然段,感受钱江潮的气势。(如果不会背,可以看看书,会背的站起来背)

  四、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放视频)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按照顺序来介绍。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感受课文中的精彩描写,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并且在不断地朗读比较中,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地落到实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作家对潮来临时的文字,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及时地抓住学生情感体验的高峰,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人观看钱塘江大潮之后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地理解进一步深化】

  【设计意图:把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进行简略处理,可以使学生能找准课文重点,防止学生学习内容过多,抓不住要点。】

  【设计意图:运用填空形式降低学生背诵难度,再结合视频让学生去背诵,大大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

  五、总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设计意图:学生再一次变换身份,作为导游来介绍钱塘江大潮,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内化,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对学生是一个挑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孩子们在愉悦、欢快之中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小学四年级《观潮》的教学设计2

  【设计思路】

  《观潮》一课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贺老师在本节课的设计上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

  1、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首先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人们在大堤上等潮来的情景,提出“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

  2、读中感悟,感受大潮的气势:

  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出精彩来,并跟同桌说说自己喜欢读的理由。这就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如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教师要求学生反复读,并分组读,一层一层,仿佛大潮就在身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也读的很好,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

  3、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学生通过感受到了大潮的气势,老师就问潮水真的像作者描写得那样吗?想不想亲眼看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放录像,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气势的雄伟和壮观。最后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给录像配解说词,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部分生字,学习3、4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不同景象。

  2、过程与方法:

  在读、想、演、练的中掌握文中词语的运用。在读读议议中感受大潮到来时的气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内心为我国有这样壮观的自然奇观而感到骄傲、自豪。从小树立热爱祖国、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一课,了解到江潮还没有来,江面很平静,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等啊!盼啊!直到午后一点左右。听,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同学们,那是什么声音呵?

  生:潮来了!

  2、师:对,大潮就要来了,你们想看看吗?说去就去,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轻声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大家要仔细地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观后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读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读三、四自然段,并记下问题。)

  3、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二、解决问题,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潮来时这一部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大潮声音的词句,用“直线”画出描写大潮样子的词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勾画。)

  2、生:我画的描写潮来时声音的句子是──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是──从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师:你听到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闷雷滚动,看到它的样子──一条白线。

  (教师点击课件出示潮来时的图片:闷雷滚动、白线。)

  3、师:课文既写出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和样子,还写出了观潮人的情绪,作者观察得多么仔细啊!让我们带着观潮人的情绪再来读好这个句子。

  (点击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真会观潮,不仅听到了大潮在远方的声音,看到了大潮在远处的样子,更难得的是你们还体会到了观潮人的情绪,真是不简单。

  师:大潮在远处时其声如闷雷滚动,其形似一条白线,难道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潮仅仅是这样的吗?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一个句子,想一想这条白线是怎样变化的?

  (提示学生重点理解“横贯”一词。与同桌讨论刚才同学提到的“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慢慢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

  (生自由读,并与同桌讨论。)

  (指导学生个别赛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4、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去感受了大潮汹涌而来的气势,现在老师请大家看一组壮观的图片。

  (师点击课件,出示画面,学生看着,不由自主地惊讶、赞叹。)

  5、师:谁能谈谈你刚才的感受?

  (师点击课件出示: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师:大家看了画面后,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此时的感受。

  师:你们想不想把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一天下奇观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们听呢?大家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生自述。)

  (请学生分别依据课文和画面,加上自己的想像进行了复述。)

  三、知识拓展,深化教育

  1、师:请大家当小主持人,给画面配解说词!

  2、师:当主持人可不容易,你们知道解说词在哪儿吗?对了,就在书上的三、四自然段,咱们就来个《话说钱塘大潮》的第二集《潮来时》。

  (两名学生边点击课件“钱塘江大潮图片”边配解说词。)

  3、小结:作者围绕着大潮声音、形状的变化,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具体地描写出来,我们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我们就是要学习作者这种细致的观察方法,平时多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想、去体验,这样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

  小学四年级《观潮》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平静”等9个词语,根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钱江潮是我们海宁人的骄傲,海宁潮壮观天下无已家喻户晓。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

  出示:

  观潮。

  读课题:

  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2、读后交流:

  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3、学习分段:

  ⑴课文可以怎样分段,你的理由是什么?

  ⑵学习阅读提示,明白分段的方法。

  ⑶小结方法:

  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或时间顺序:早上、午后、霎时。

  4、质疑:

  你在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三、学习课文,感悟特点

  1、默读课文第一段:

  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什么?为什么?

  2、交流:

  ⑴将你读了后留下很深印象的内容与同伴交流一下。

  ⑵读江面的句子,体会其特点:

  宽阔、平静、横卧、笼罩、薄雾。

  ⑶读人们的句子,体会心情:

  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⑷理解:

  昂首东望

  你能演示一下吗?

  ⑸自由选择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欣赏课件:

  盐官的风光。

  4、说话练习:

  今年的观潮日又来了,古镇盐观迎了前来观潮的各地朋友,潮还没来,可大堤上已是人山人海,你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你怎样将眼前的情况介绍给观众朋友呢?

  (自由准备。)

  (提示:可以利用第一段课文内容。)

  5、交流:

  ⑴学生展示。

  ⑵及时评价。

  6、小结:

  我们在作介绍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将它变为自己的语言。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学习,留下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了解了潮来前,江面是______人们_____。

  为什么称海宁潮为“天下奇观”呢?下节课学习。

  五、练习提高,拓展延伸

  1、写一写生字和词语。

  书写指导:

  盐、昂、震

  2、搜集有关潮的资料。

  《观潮》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三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品读句子,感受潮的雄伟气势。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积累语言。

  3、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4、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5、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在上一节课已学了课文的第一段,了解了海宁盐官是观潮的好地方,农历的八月十八是观潮的好日子。在潮来前,江面是______人们_____。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上节课提出来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二、品文赏潮

  1、读文:

  自由读课文2、3段,哪些地方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找到句子后与同伴交流一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

  2、品文:

  读后交流:

  ⑴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

  一道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白色城墙

  千万匹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⑵让学生充分交流学习所得:

  读句子──谈体会到的──再读句子。

  ⑶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交流朗读。

  3、赏潮:

  欣赏钱江大潮来时的录像。

  选择一个画面将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出来。

  4、找出写人们的句子,想一想: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你是海宁人,以前看过潮,今天学了课文,假如你是看潮人群中的一个,你将怎么做?

  5、说潮:

  有很多人还没有看到过潮呢?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将这天下奇观介绍给他们吗?

  自由准备,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组合。

  全班交流。

  6、学习最后一段:

  ⑴读一读:

  哪些地方也能说明它是天下奇观?

  ⑵读后交流:

  余波漫天卷地

  好久恢复平静

  江水涨七八米

  ⑶想象说话:

  面对滚滚而去的大潮,你此刻的心情怎样?又想说什么呢?

  同伴交流──全班交流。

  三、总结赞潮

  1、释疑:

  因为__________所以说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

  2、赞潮:

  你将怎样读课文的第一句,试一试。

  四、拓展升情

  1、同学们作者在观了潮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下了此文,他是按_____的顺序写的,将钱塘江大潮的宏伟气势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也看过潮,也写过文章。

  2、读一读同学写的观潮的文章。

  3、结束语:

  钱塘江的大潮滚滚向前,它不仅是我们海宁一道美丽的风景,它更像征了我们海宁人的一种精神,那就是猛进如潮,我们是潮乡儿女,今天,我们还是学生,在学习上,我们也应发扬这一精神。

  【设计的基本思想】

  品文赏潮、交流说潮、赞潮升情:

  在品读课文中,欣赏钱江潮的雄伟气势,通过同伴的合作学习,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潮,发展语言,利用课文的空白点进行合理想象,赞美家乡的潮,由此联系到其精神,激发对家乡的自豪感。

  小学四年级《观潮》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与大海对比让学生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去开展教师指导,能及时发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能更有效地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同时,提供两种分段方法,提倡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

  五、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资料,是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小学四年级《观潮》的教学设计5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一方面为了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继续练习抓住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分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这部分内容绘声绘色绘形的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从远到近,写得有序。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合作学习,讨论探究。

  教学用具:录像、投影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

  教师

  1、齐读“天下奇观”;

  可能谈:钱塘江所处的位置;有关潮汐潮水的知识;对一些词语的理解;课文顺序等。

  2、潮来时的样子;课文如何描写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1、出示自学提示:

  a、划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与样子的语句;

  b、品词析句,想象画面;

  c、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交流讨论汇报

  a、把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与样子的语句读一读

  比赛读——自由读——师读生想象画面;互相评价(师读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与样子的语句生质疑:为什么其他句子不读?)

  c、想一想描写的顺序。

  e、生读: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比较句子:

  从远处传来响声。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想象:“闷雷”常在什么时候响起来?

  好处:把远处江潮的声音比作闷雷滚动,形象地写出江潮巨大,沉闷的声音。

  原因:音速快于声速。

  f读“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评议——质疑——联系实际谈——有感情朗读

  生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方法:读一读,谈一谈,议一议,评一评。

  重点理解: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联系实际谈)

  3、师生观录像,生想:如果你在观潮的人群中,你的心情怎样?会说什么?会怎样做?

  4、生谈感受:当你第一次来到这里看到这壮丽的景象会说什么?假如你是一位外国游客看到这壮丽的景象又会说什么?

  学习方法:

  读中品奇——谈自己的想法——抓重点词理解——概括特点(音大,势猛,水位高)

  问题:正月十五不能去观看,因为观潮日是在农历八月十八。

  质疑:为什么观潮日是在农历八月十八?

  生答师补充:引力的因素;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一、创设情景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内容请谈一谈。

  2、你们现在最渴望的是什么?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主体探究

  (一)合作探究学习“潮来时”

  1、同学们,请你们先去饱览一下壮丽、奇特的大潮景观,一会儿我们交流心得体会。

  2、交流讨论汇报

  b、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与样子的语句如此之美,那么课文是如何描写大潮声音、样子的变化呢?

  d、课文首先描写的是什么?

  f紧接着,人们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根据这种方法继续谈大潮的变化。

  看幻灯理解:移、逐渐、横贯江面、白色城墙、二丈多高。

  g师谈:课文中最能体现大潮雄伟壮观的句子是哪一句?

  师谈: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一定与老师一样心潮澎湃,百闻不如一见,现在我们就一睹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师:看完录像,我无法压抑激动的心情,我很想背诵课文来表达我的心情,同学们也可以参加。(师生齐背)

  过渡:潮来之时声势浩大,潮过之后又是怎样奇特的景象呢?

  (二)探讨学习“潮过之后”

  过渡:同学们,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名副其实,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将在正月十五去观赏这壮景,有愿意去的同学可与我同行。

  学生的质疑再次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奇。

  三、导学达标

  同学们,作者用心观察,叙述有序,从声音、气势、形态几方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表现了大潮奇特,使我们由衷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四、应用创新

  老师送大家一句话: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作生活中的有心人,成功定会属于你。

  作业:设计导游语或写一首小诗;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诵读积累。

  小学四年级《观潮》的教学设计6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形象,体会大自然壮阔的美及无穷的威力。

  2、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思考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根据课文表达的情境,用恰当的语音、声调表达出来,学习表情朗读课文。

  【教学教程】

  一、新课导入

  作者用笔生动地描写了他第一次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情景,把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景观写得有声有色。

  (板书:声色)

  观潮人的情绪随着大潮声和色的变化越发高涨,读了使人如临其境。

  二、讲读第一段(潮来之前)

  1、课文一开头就把作者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齐读第1自然段,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字词

  出示卡片:

  天下奇观

  2、大潮的“奇”充分体现在下面的'文章中,让我们细细体会。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观察了哪几处地方?哪个地方最能吸引你?

  (板书:宽阔平静)

  4、哪个词写出了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

  出示卡片:

  横卧

  5、此时的江面因为在雨后,所以有一层薄雾笼罩着、朦朦胧胧,使江面更美丽了,远处的小山一会儿好像看得清,一会儿又隐隐约约看不清,文中哪个词是讲这个意思的?

  (朗读“若隐若现”。)

  6、此时,观潮的人应怎样?

  (朗读:“人山人海”。)

  他们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可看出?

  7、齐读第二自然段,小结。

  三、讲读第二段(潮来之时)

  1、各自轻读:

  看看潮是如何来的,“声”、“色”如何变化的?

  分层。

  2、讲解第一层:

  (板书:风平浪静)

  声音呢?

  (板书:闷雷滚动)

  这雷声有什么特点?圈出表示特点的字,听到闷雷一样的轰鸣从远处接连不断地传来,顿时人们怎样?

  (板书:人声鼎沸)

  什么叫人声鼎沸?为什么会人声鼎沸?

  3、讲解第二层:

  ⑴过了一会儿,“声”、“色”有什么变化?

  (板书:越来越大一条白线)

  ⑵声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大?

  “一条白线”在什么地方?“水天相接”指哪里?(指图)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什么地方?

  (地平线。)

  ⑶观潮的人们呢?

  (板书:沸腾)

  (想象动作。)

  4、讲解第三层:

  (出示小黑板。)

  ⑴说说“声”、“色”的变化。

  (板书: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

  ⑵拉长到什么程度:

  (理解“横贯”。)

  “城墙”有什么特点?有多高?有我们教学楼的两倍那么高呢!景象多么壮观。

  (指名读。)

  比较“战马”与“马”,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钱塘潮开阔、势猛,要不然,怎么说它壮观呢?

  此刻,那声音更是不可想象。什么叫山崩地裂?文中哪句话是写这个词的?哪个词可以与“山崩地裂”相提并论?

  (教师给词。)

  大潮发出的声音如此惊心动魄,真是太雄伟了。

  (指名读。)

  5、教师小结,齐读第四自然段。

  6、此刻,观潮的人呢?为什么不写?

  作者已是(给词:目不暇接。),看潮都来不及,但观众的表情也一定会有变化。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睁大,用哪个词形容?

  (板书:目瞪口呆)

  看的人很紧张,大气都不敢出,用哪个词形容?

  (屏息凝视。)

  还可以用许多词来说,容你去想象。

  7、齐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读出大潮的“声”、“色”,更要注意它们的变化。

  四、讲读第三段(潮去之后)

  1、可惜,潮头霎时就奔腾西去了。可是江面上余波未息,找找看,哪些词写“余波未息”?

  (理解并朗读“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2、江面何时才平息?停息后江面是否如潮来前一样?

  3、宽阔的大江在短暂的时间里,江水竟然暴涨了两丈来高,你想象一下,这时观潮的人会是怎样的了?只是作者没写而已。

  五、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2、没读书前你知道钱塘江大潮吗?听到过别的地方或国家有吗?所以说绮丽的钱塘江,壮美的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

  3、齐声朗读全文,想象情景,再次和作者一起饱览天下罕见的钱塘江大潮吧!

【小学四年级《观潮》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05-04

小学语文《观潮》的教学设计09-30

《观潮》 教学设计09-02

《观潮》的教学设计09-21

观潮教学设计10-11

《观潮》教学设计09-28

观潮教学设计10-11

观潮教学设计12-04

《观潮》教学设计04-06

《观潮》教学设计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