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6-05 08:11:2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10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10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课前交流一下:

  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做一个游戏,好吗?待会儿屏幕上会出现三组词语,老师只让大家齐读一遍,看看只读一遍,聪明的你能一下子记住几个词语?(屏幕出示)同学们表现真棒,相信这节课同学们有更精彩的表现!

  一、复习引入课题

  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遍。

  2、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张志和写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渔歌子”是词牌名,你还知道有哪些词牌名吗?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0页。

  出示学路指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提示:

  仔仔细细读上四遍,前两遍要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要注意把词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出示词语认读。强调多音字“塞sài”,看插图理解“箬笠、蓑衣”。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4、教给大家一个声音清亮的方法:坐正,挺胸,抬头看前面??再念一遍。

  三、理解句意,感受如画的江南美景

  1、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说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数数,有多少景物?整首词27个字就描写了9种景物,诗词就是这么简洁。正是应为简洁,这些景物的颜色呀、姿态呀都没有写进去,那请同学们展开想像,说说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师先说:怎样的西塞山?

  生:翠绿的西塞山

  生:危峰兀立的西塞山

  生:陡峭的西塞山

  生:山清水秀的西塞山

  师:怎样的桃花?

  生:粉红的桃花

  生:多姿多彩的桃花

  生:姹紫嫣红的桃花

  师:怎样的斜风?

  生:微微的斜风

  师:细雨?

  生:蒙蒙的,凉凉的

  师:流水、白露、鲑鱼?选一个说说?

  生:鲜美的鲑鱼时快时慢的流水

  3、这些景物加了颜色、姿态,生动多了。那能不能把这些颜色、姿态送到这首词中,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词所描写的景色?

  4、在他们两个的描述中,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美丽如画)(板书)

  5、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课件出示:白居易《忆江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四、入境如情,体悟心情

  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

  生:悠然自得的渔夫

  生:渔夫在斜风细雨中迟迟不想回家,好像沉浸在这美丽的意境中

  板书:悠然自得 人

  2、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

  生:高兴,有鳜鱼钓

  生:舒畅

  生:兴奋,他想,今天的晚餐有着落的

  生:平和,笑眯眯的。

  师是啊,表情都看到了。

  完善板书:

  美丽如画 景

  悠然自得 人

  兴奋舒畅 情

  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补充另一首词《天净沙 秋思》你再看看,这个人的心情如何?是兴奋舒畅的吗? (悲哀、忧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虽然没有学过这首词,但是聪明的孩子,你们能从作者笔下的景物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

  你看,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作者的心情。这首词,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幅江南春时的美丽景色,还通过景物感受到诗人悠闲自得、兴奋舒畅的心情。

  再读读这首词,请问,这里的“归”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

  五 深探“不须归”

  1 同学们,让我们联系时代背景去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

  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自称"烟波钓徒",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

  所以这里的不须归是指回哪里?后来朝廷派人找张志和回去做官,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里的归又是指回哪里?

  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课件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下面,我来当哥哥,你们当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齐读)不须归。

  师:(指生)志和啊,你为何不归?

  生1: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风景里,不想回家。

  生2:我爱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春光这么好,我想多玩会儿。

  2 是啊,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每次垂钓,

  他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师:是啊,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3 让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

  读——[音乐响起]

  4 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来,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

  让它在我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6、后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首词,里面有一个句子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在大家写文章的时候常常被用到。你觉得是指哪一句?为什么?

  :西塞山??因为景色美丽,一看到美丽的景色,就想起这句诗。

  :青箬笠??

  7、如果朋友看见我在雨中散步,问我,咦,你怎么不回家呢?我可以用一句诗回答他——斜风细雨不需归

  如果有一个人遇到了困难,经历了艰难,他也可以用一句诗安慰自己——斜风细雨不需归

  看来斜凤细雨不仅指自然界的斜凤细雨,还可以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教师小结:现在,到底词会流传哪一句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首诗还会千古流传,一定还会流传下去,从同学们中间流传下去。最后我们在这首音乐中结束这堂课。

  板书:

  美丽如画 景

  悠然自得 人

  兴奋舒畅 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花生的好处与特点。

  2、认同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有真才实学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第十二、十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及难点】

  认同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有真才实学的道理。

  【教学准备】

  钢琴曲《秋日的私语》。

  【教学过程】

  一、了解花生的好处与特点

  1、了解学生对花生的认识:

  ⑴ 出示一捧花生。

  ⑵ 教师:

  花生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么在生活中花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呢?

  ⑶ 组织学生畅谈交流。

  2、认识文中花生的特点:

  ⑴ 教师:

  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对花生的认识,课文的第二段也是在写谈论花生,读读这一段,读后你觉得文中描写的花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⑵ 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

  ⑶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随机点评:

  第七自然段:花生的味美。

  第八自然段:花生可以榨油。

  第九自然段:花生的价钱便宜。

  第十自然段:花生不炫耀自己。

  估计学生对于概括花生的这一特点存在困难,可作如下设计:

  ① 教师:

  这段话中除了写花生还写到了苹果、桃子、石榴,请大家把写这些水果的句子找出来,好好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的这些水果给你的感觉怎样?

  (炫耀自己,夸耀自己。)

  ② 教师:

  再请大家读读写花生的句子,与这些水果相比,花生又给你什么感觉?

  (不炫耀自己。)

  ③ 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同时要引导他们反复读好有关词句,特别要读读出花生与苹果、桃子、石榴的对比反差。

  ④ 教师:

  刚才大家通过读课文对花生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不能用一组关联词把文中花生给你的印象说出来。

  (虽然花生好处很多,但是从不炫耀自己。)

  二、读、悟父亲教育我们的话

  1、整体感知:

  ⑴ 教师:

  父亲在县城做官,平时公务繁忙,抽空来过收获节,难道只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花生吗?显然不是。那么,父亲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放开声音朗读12~14自然段,你读懂了就举手。

  ⑵ 组织学生交流。

  2、自读感悟:

  ⑴ 教师:

  在父亲教育我们的这几个自然段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你读了以后觉得挺有道理的,就做上记号并写下你读了这写句子后的体会。

  ⑵ 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

  ⑶ 教师:

  现在,请大家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在反馈交流中,引导学生分清“讲体面”与“只讲体面”的相异之处。)

  3、深化认同:

  教师: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的感想,老师读了以后,也有很多话想说,我把它写成了一首诗献给大家。

  (配乐诗朗诵。)

  我愿……

  我愿,我愿是一支粉笔,用我洁白的身躯,

  去谱写生命的乐章。

  我愿,我愿是一支蜡烛,在黑暗中默默地,

  燃烧,用我的光和热。

  引着孩子们走向光明。

  也许,一路上没有鲜花与掌声相伴,

  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坚信,

  人生的价值,

  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4、积累语言:

  ⑴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2~14自然段。

  ⑵ 学生自由背诵12~14自然段。

  ⑶ 学生默写所背的话。

  三、结课

  教师:父亲在百忙之中,抽身前来过收获节,正是想通过谈论花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牢记父亲对我们的期望,再次有感情到读读第二段。

  【板书】

  落花生 好处很多 不炫耀自己

  做人 做个有用的人 不要只讲体面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学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鼓励学生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 会写生字,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卡片 图片 相关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有温暖的家。而且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那么在家中怎样的孩子才是人人夸的好孩子呢?

  2、有一位叔叔就为这样的好孩子编了一首儿歌。

  3、揭题,学生齐读

  二、新课教学, 生字教学

  (一)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师:读课文时你发现了什么?如(三字经)

  2、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多读几遍。对有困难的音进行指导。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师生正音

  (二) 生字教学

  1、 出示带拼音词语 ,识记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出示三字经巩固生字

  三、写字教学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 交流

  3、练写

  四、课文教学

  1、出示一幅画, 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好孩子?

  学习第一句话:小朋友,正少年,尊长辈,懂礼貌。生字用红字体标出。

  用自豪的语气朗读。

  2、学习二、三、四句:同上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

  二、学习最后一句

  (一)读全文

  1、生字都认识了,课文应该读的更好, 自读全文。

  2、 指名读句子。

  (二)学习最后一句

  1、长辈们为什么对你做错的事进行提醒,让你改正呢?出示最后一句。

  2、你怎么做才是爱家呢?

  3、读一读、听一听谁是最爱家的。

  三、写字教学

  洗 扫 认真

  1、教师范写

  2、生描红 交流

  3、生练写

  四、朗读课文

  五、拓展

  念儿歌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九课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它讲了在一个下着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罪恶。让学生通过学习,唤起他们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浓厚兴趣,学习主动性强。农村小学校的教学设备虽然简陋,远不如城市学校,但是他们已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和训练,已经积累了许多学习方法和经验。没有先进的辅助教学设备,对学生学习本课的效果没有什么影响。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的设计,我根据这一理念,摆正老师的主导地位,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语文课程实施》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课的设计,遵循这一理念,以读为本,放手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体验,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以张扬,凸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作者合理开展想象的方法和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罪恶,加深对社会主义的感情,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小女孩的每次幻象中体会小女孩的的悲惨生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作者的合理想象和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指名说说: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2、 师: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能挨过这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吗?她的命运会是怎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 把学生的思绪拉到那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唤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学习“擦火柴”这部份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小女孩几次擦火柴?每次各出现什么幻象?

  2、自由读第一次擦火些的课文内容,思考:

  (1)为什么出现的幻象是火炉?你有什么感受?

  (2)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3)齐读这小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处境。

  (4)小组讨论学法,教师帮助归纳。

  (读——思考——释疑——再读体会)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大胆质疑、主动积极地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学习方向;让学生总结学法,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过程,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3、同法分小组学习小女孩后面几次擦火柴的课文内容。

  (1)各小组用学习“第一次擦火柴”的方法,学习后面几次擦火柴的`内容的交流汇报。

  (2)教师小结自学情况。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获得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实践,实现学法迁移。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小女孩小女孩几次擦火柴的课文内容。

  (1)齐读 (2)分组赛读 (3)指名读

  (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内容的理解和感情体验,与文本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二)分小组合作探究小女孩死去的课文内容。

  1、各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后,交流、汇报。

  2、各组的代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3、教师小结自学情况。

  (这个环节,教师致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开放的学习空间,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情和情感体验,不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个性得以张扬,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内化情感体验,与文本产生共鸣。)

  三、小组讨论写法,教师帮助整理归纳:

  想象丰富符合实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使所学形成系统)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小女孩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啊!谁读了这篇课文会不深受感动呢?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像小女孩帝样的穷人是不计其数的。如今,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该怎么做呢?请说说你的想法。

  (该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再度唤起学生对小孩及所有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加深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感情,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五、课外活动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思考练习第二题。

  (进一步拓展文章的人文内涵,让学生从文本内涵想开去,联系生活实际,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板书设计】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 (原因)

  1、火炉——冷

  2、烧鹅——饿

  卖火柴 擦亮火柴 3、圣诞树——没有欢乐 冻死街头

  (可怜) (渴望幸福) 4、5、奶奶——没有幸福 (悲惨结局)

  飞走

  (珍 惜 美 好 生 活)

  【自我评价】

  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课堂上学生学习主动、兴趣很浓,教学效果甚佳。最突出的地方主要有如两点:

  其一、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或是让学生自读感悟,或是让分组合作探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多元反应,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二、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读中体验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那些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悲惨命运,爱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不足之外;在引导学生总结写法时,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足,有少许学生对这一块理解不透彻。

  点评

  本节课,王长振老师是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设计,有机地整合了三维目标。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如下这些方面:

  一是阅读教学中,不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学“擦火柴”这部分时,教师并未做分析,只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自读感悟,讨论交流。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情感的体验,对文章思想的体会,老师让学生或是自主、或是合作探究,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是以读为本。“读”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主要活动,本节课以“读”贯穿始终。读的形式多样,如齐读、自读、小组赛读。让学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加深情感体验,以读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 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教学思路】

  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背诵以前积累的古诗。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接着师生合作,认读古诗,再指名读,互相评价。解决生字词,指导学生观察、诵读,感悟诗境、诗情。

  【设计理念】

  古诗词的语言是祖国语言宝库中的精华。古诗词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词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积累一些优秀的古典诗词,而且能使学生感受、了解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还可以涵养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古诗词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积累,还要注重教学过程的优美,要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爱上古诗词,爱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春晓》这首诗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中,让读者先通过听觉,然后通过想象,既而转换到视觉,在人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给人一种春光似海、春意正浓的美的感受。

  本课教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幅情景图,一首古诗,认字表和写字表,还有四道课后练习题。这首古诗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已经深远而又耐人寻味。在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要初步了解诗的大意,体会意境,熟读成诵。同时还要让学生体味古诗文的韵律美,提示停顿、重音,指导朗读。本课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意境图,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被春鸟唤醒的作者,打开窗户后被雨后春景所惊异的神情,从而可以看出户外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

  【学情分析】

  这首古诗,好多孩子学前就已经会背了。如果我们再一味注重读背,那就如我们所说的:学生只是在数白嘴、背天书,毫无意义。试问,这样的课学生趣从何来?这无非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必须把握一点: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定教。

  【教法分析】

  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以识字、学词学句和朗读背诵训练为重点,我在教学中主要以读为主,读中熟字,读中解词,读中学句,读中悟情的方法。利用文中插图,配乐朗读等方法为学生创设美丽的春晨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美景之中,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针对于字词合作交流认读,诗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达到教学目标的。用灵巧的小手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晓图”,并结合书上的插图用以体验和感悟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晓、眠、觉、闻、啼”这5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知道“觉”是多音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会说和写,课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写下来。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对诗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决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及语言美。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游戏卡片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背诵以前积累的古诗。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课下搜集背诵了好多的古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来,勇敢地站起来给我们背一首吧!

  2.出示课件,观察。

  你们真是勤奋好学,背诵了这么多古诗,今天老师奖励你们看个动画片,课件示图。

  真是太美了!老师想用一首古诗来描绘一下这幅图,你猜是什么诗?

  (学生猜测,会背的背给大家听)

  二、认读古诗。

  1.师生合作,认读古诗

  老师想背的就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这首《春晓》,我们的课本上也有这首诗呢,赶快看看它和我们背的这首《春晓》是不是一样呢!请同学们打开书17页,自己认真地拼

  一拼、读一读这首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还是圈下来,一会儿想办法解决,好吗?

  2.指名读,互相评价。

  谁愿意把书上的这首诗给大家读一读?

  (生自读、勾画、交流)

  3.这么好听的诗,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4.生评价老师

  三、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

  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这么好吗?因为老师交了好多的生字朋友,瞧:春、晓、眠、觉、啼、多、少、处

  2.合作识字。

  快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你认识的老朋友,如果有快点和他们打个招呼,不认识的也要想办法认识他们,让他们成为你的新朋友。

  3.交流识字情况。

  哪个生字朋友和你最要好赶紧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4.让我们一齐来认认他们吧!

  5.检查认字情况。

  你们是不是真的把他们记在心里了呢?那我可得请小老师来检查检查你们。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预习检测】

  1. 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 和 。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 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 改变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

  20xx九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

  ___能.

  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文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

  1) 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

  2)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内能。 3) 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

  4) 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

  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 学生活动二:改变内能的方法

  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

  小结:⑴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和____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做功的实质_________。

  ⑵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低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

  2、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

  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

  原因: ,

  说明: 。

  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原因 ,

  说明 。

  小结:⑶ 对物体做功,内能 ,温度 ,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物体对外,内能 ,温度 ,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 学生活动三:群策群力

  1、1分钟竞赛:举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

  2、讨论达成共识: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⑵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

  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⑴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

  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和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

  ★ 学生活动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

  1)什么是温室效应?

  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 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3、 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计数器、游戏棒。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松鼠们去采松果,你能帮他们数数有多少个松果吗?

  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看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把他们编成口诀并且熟练地背诵下来,以后就会很快了。

  1×5可以简单地说成一五,那么2×5……呢?(学生完成板书)

  师:一个五的结果是五,就说成一五得五

  二个五的结果是十,就说成二五一十 三五呢?

  学生数松果

  1×5=5 2×5=10 3×5=15 4×5=20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5×5=25 5×6=30 5×7=35 5×8=40 5×9=45

  五五二十五 五六三十 五七三十五 五八四十 五九四十五

  学生互相交流提问 教学活动2 1、基础训练:主要是巩固基础知识,为做后面的题作好准备,教案《教学设计方案》。

  (1) 把口诀补充完整。

  一五() 三五() 五五()

  四五() 二五()

  (2)5×3= 1×5= 5×2= 5×4= 3×5=

  5×1= 5×5= 4×5= 2×5= 5×1=

  2、师: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我说一只手,你来告诉老师用哪句口诀知道一只手有几个手指?那两只手呢?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诀)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发现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这样的练习设计,既落实了知识和技能目标,又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保障,还能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条件。 教学活动3 巩固应用

  练习一:对口令

  1.老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

  2.老师说“四五二十”同学说“4×5”或“5×4”

  3.同桌对口令,男生女生选代表对口令

  完成第2、3、4题和数学游戏

  练习二:

  师: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我说一只手,你来告诉老师用哪句口诀知道一只手有几个手指?那两只手呢?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诀)

  教学活动4 拓展练习

  师:有一天,学校乐队的同学准备到广场演出,一共有19个人,他们打算乘出租车去,每辆出租车能坐4个人, 5辆车够吗?为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哺育、报酬、陶冶、晨光熹微、络绎不绝等词语。能用陶冶、哺育、络绎不绝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行到启迪,懂行了应该怎样做人。

  3、通过学习课文,懂行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4、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并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含义较深的词语和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卡片、图画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提题谈话

 这篇课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讲的是我的故乡有一口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多年来古井一直为人们提供泉水,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很大的启迪,赞美古井无私奉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风格。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有些句子的意义比较深刻难以理解,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同探讨。

  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一遍,借助字典识字和理解词语。

  3、通过自学,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练读。(卡片)

  rǔ bǔ táo yě qiàn

  乳 汁 哺 育 陶 冶 歉 意

  luò yì xún chóu

  络 绎不绝 年过六 旬 报 酬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熹、暮、瘸、酬、歉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

  5、训练区别形近字,不要写错字形。(出示小黑板)

  熹( ) 暮( ) 绎( ) 歉( ) 冶( )

  喜( ) 幕( ) 译( ) 谦( ) 治( )

  6、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

  启迪、无所求、年过六旬、微熹初露、络绎不绝、暮色降临、相依为命、难以估量。

  7、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8、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讨论归纳。

  (1)古井像母亲一样哺育乡亲们。

  (2)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古井来取水。

  (3)乡亲们长年帮助老人担水。

  (4)不收报酬老人歉意。

  (5)乡亲们用古井作对照。

  (6)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

  根据每个自然段意思给课文分四段。(学生试分,教师检查)

  9、范读课文。

  10、作业 练习

  (1)区别字形,比一比并组成词语。(出示小黑板)

  (2)学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节课,同学们经过初读课文,学会了本课字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以及给课文进行了分段。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读课文来进行课文分析。

  二、讲读课文

1、出示挂图。先同学们观看。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上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画的主要景物是什么?(一口水井,和来担水的人)从图画中我们看到这口水井就是我们课文中讲的那口古井。(板书古井)。提问:古井是什么?(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这一段讲了古井的一些什么?(古井的位置,井水清凉可口)这口古井与村里人们的密切关系?(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作者用了怎样的比喻来赞美这一口井?(板书:温情的母亲,甜美的乳汁)这里是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出示卡片:母亲乳汁哺育这里是借物来比喻人。(板书:以物喻人)

  2、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这一段写人们到古井取水的情形,从哪些方面进行叙述?(1)从时间上看,取水人多,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从微熹初露到暮色降临)(2)从人数上看,取水人从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络绎不绝地闪过)闪安形容挑水的人过得快,还一个接一个。(3)从听到的声音看,取水人多。(挑水的工具发出的响声,象刚下过一场春雨)。同学们请思考来古井取水的人从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表示?(板书:取水人多,络绎不绝)提供的水是怎样的水呢?(板书:提供生命的泉水)。同学们我们知道古井给我们提供的水是生命之水,这么多人都要饮用她这说明了什么?(板书:以水养人)出示卡片,学生读词语微熹初露,暮色降临,一支支,络绎不绝,湿漉漉。

  教师小结:取水的人多,说明古井和人们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离不开古井。因此,作者用温情的母亲、甜汁、哺育来比喻。她提供的水是生命的泉水,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过渡谈话:故乡的古井,不仅为乡亲信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情操,还懂得了怎样做人。这些事在作者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讲古井陶冶乡亲们品格的例子。

  3、同学们现我们来学习(35节)。请一大组齐读。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提问:在古井边每天都有一些事发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写了动人的取水场面,还有哪一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同学们想一想,是一件什么事请思考回答(指名回答,讨论:村里乡亲们帮助一对老人的故事。)这对老人遇到什么困难?在课文中找到有关内容,读一读,(遇到水的困难)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这一对老人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词语说明。(今儿明儿那个;长年不空,总是满缸水)提问:乡亲们这样做接受过老人的报酬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课文中哪句话体现出来?(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这句话表现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是讲人们不仅从古井中汲取生命的水,而且还把古井看作了高尚的典范,以古井的精神来帮助别人,表现了人们受到古井的启示,以古井为榜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帮助老人不要报酬,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从乡亲们帮助老人不要报酬,说明了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以她的美德教育了人。(板书:以德育人)

  5、齐读课文最后两节。通过读后我们知道:文章更深刻地赞美古井的品格,使乡亲们懂得了怎样做人。提问: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抒发感情的?(先用不仅还赞美古井,让乡亲们懂得怎样做;然后用难以估量无所求来赞美古井无私和贡献。最后用离乡十七年还常想起古井的启迪,来赞美古井的品格。)

  提问:作者从那口古井受到什么启迪?(启迪们怎样生活,怎样做)(板书: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6、教师小结:作者通过赞美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阗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样的品格,教育了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人。进一步写了人们把古井当作自己的榜样,深情地赞美了古井对人们深切的启迪。古井时时刻刻都在向人们无私的奉献着。(板书:无私奉献)

  7、通过以上的讲读学习,和上节课同学们划分的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古井的位置和作用。

  第二段:讲来古井挑水的人多。

  第三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老人挑水,不要报酬。

  第四段:讲古井给人们的启迪。

  8、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三、课堂练习

(1)用启迪、络绎不绝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温情的母亲 甜美的乳汁(以物喻人)

  取水的人

  提供生命的泉水(以水养人)

  古井 络绎不绝

  帮助老人 无私奉献

  陶冶乡亲们的品格(以德育人)

  不要报酬

  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总分总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你生病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还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医院呢?(学生回答)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却忍心让他独自一人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2.板书课题。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遇到注音的字多读几遍。

  2.开火车检查注音的生词。

  3.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母亲的感情变化过程。

  研读探究,体会母爱

  1.全班讨论。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中,你体会到母亲怎样的感情,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出这种情感。其主要为:(1)鼓起勇气,劝说儿子独自看病,有意让儿子锻炼;(2)仁慈的母爱是她心软;(3)后悔;(4)看着儿子学会看病,勇气再起。

  2.小组合作,互相读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或自然段。

  3.全班赛读。小组代表将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互相比一比,评一评。

  角色朗读,感受母爱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倾诉体会,升华情感

  1.说说读后的体会。读了课文,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把你想要说的话说出来:

  (1)文中的母亲;

  (2)文中的儿子;

  (3)自己的父母;

  (4)自己的同学或小伙伴等。

  2.写一写。将自己学了课文后的体会,用最简洁的话写下来,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或中队园地上。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班有很多爱听故事的同学,谁喜欢听故事?你喜欢吗?你呢?看来我们都是知音呀。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讲个故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或幻灯内容导入)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殊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动地泪流满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真是个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听故事。这位妈妈真孝顺──你打心眼儿里钦佩她。妈妈和孩子都很孝顺──妈妈为婆婆洗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我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然后请生读课题。

  2、你们手中拿的就是这篇文章。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出示: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3、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4、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⑴ 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对,这是你说的这件事是不是这个意思?)(板书:帮助推门)

  ⑵ 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你是要告诉大家这位母亲能──板书:理解过失)

  ⑶ 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⑴ 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

  生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

  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

  ⑵ 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⑶ 朗读:

  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⑴ “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① 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② 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③ 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⑵ “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① “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② 引读:

  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

  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③ 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⑶ “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① 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② 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例: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过渡: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

  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10篇】相关文章:

1.有关《观潮》的教学设计方案

2.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八篇

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7篇

4.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八篇

5.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

6.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十篇

7.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

8.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8篇

9.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