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6-14 14:46:0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六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师提问,生都去过哪里旅游,请生回答

  (2) 猜想师怎么去旅游的?从而导入本课,板书《索溪峪的“野”》

  二、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思考问题:①“野”在文章中是什么意思?

  ②自学文中生字词

  ③文章从哪几方面讲索溪峪的“野”

  (二)检查初读情况,回答问题,读准生字词,理解词意

  (三)分别从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四方面来讲

  (1)索溪峪的山“野”

  ①出示各个名山图片,通过与桂林、黄山、庐山等名山比较,思考问题索溪峪的山“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二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二自然段

  (2)索溪峪的水“野”

  ①出示水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水“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三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三自然段

  (3)索溪峪的动物“野”

  ①出示动物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动物“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四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四自然段

  (2)索溪峪的人“野”

  ①出示水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人“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三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五自然段

  (3)山野、水野,山水都野,带动的整个人都野起来了,使人不免的放松心情,回归自然,所以返璞归真。思考问题:作者在领略了这一切之后是什么样的感受?

  (4)小结:课文开头先概括索溪峪的一个总的 特点是“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描述,既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在山水间行走的游人也是野的,最后总结出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5)想一想课文为了描写索溪峪的野,运用了怎样的文章结构?

  山野(分)

  野(总) 水野 (分)

  动物野(分)

  人野(分)

  三、课堂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能真正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读题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读课题)

  2、 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别人的理解,甚至于别人的一个温暖的鼓励,心情就会很快乐,而“给予”就意味着付出、失去,那课题为什么还说给予是快乐的呢?给予是不是真的让人快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二、自读初探

  老师提出自读要求:这篇课文中谁给予了谁?他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可以在书上写一写划一划。学生读文思考,教师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三、精读探究

  1、指名说说课文中谁给予谁?

  2、学生交流,相机理解以下部分

  ▲哥哥对保罗的给予(板书:哥哥——保罗)

  相机出示:“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1)学生自读,体会保罗的心情

  (2)保罗哥哥在给予中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引导体会哥哥给保罗快乐,所以他也快乐)

  (3)朗读体会体会保罗的快乐的心情。

  ▲小男孩对弟弟的给予(板书:小男孩——弟弟)

  找出相应的句子,相机出示:

  但是,那小男孩说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惊讶:“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1)先抓住“为什么保罗会惊讶”?带出第3节(出示),理解吃惊,为什么会吃惊(是吃惊保罗有这样一个好哥哥)读出吃惊的样子。体会保罗认为他希望什么?(相机出示第4节前半段话)

  (2)然后再来读第5节,现在保罗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

  (3)在读中想象出他说这句话时的美好心愿。小男孩在给予中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4)进一步体会保罗吃惊的原因:为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5)分角色朗读1-5自然段,感受一下小男孩子看到保罗哥哥送了保罗一辆汽车以后所产生的美好希望以及他说“我希望??”时的快乐的感觉)

  (过渡:小男孩不但立下了将来给予弟弟新轿车的希望,而且还要把这种希望亲自带给了他的弟弟,课文中还有那些语句表现了他的这种给予。)

  相机出示:

  不一会儿,他背着相机返回来了。他拿着那些好东西了!”

  (1)学生读 ,从他的话语中,你感觉到什么?(希望送给弟弟汽车,让他 快乐,美好的愿望)

  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2)从他的举动中你感觉到什么?(对弟弟的的关心和爱)

  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他快乐吗?现在你觉得他是为什么而快乐?(板书:给别人关爱)

  (不仅是许下一个愿望,送轿车,更重要的是他觉得给他残疾的弟弟送去关爱,送去温暖,是最快乐的)

  (4)读好这一段话。读出小男孩对弟弟的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保罗对小男孩与弟弟的给予(板书:保罗——小男孩——小弟弟)

  过渡 :课文中还有谁给予谁?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思考,保罗有没有给予谁什么?

  相机出示句子:“保罗下了车,??那位小男孩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1)你认为保罗这时快乐吗?为什么?

  (2)为什么说这个夜晚对他们来说是难忘的?(讨论)

  (体会各人心中的快乐)

  四、总结深化

  1、齐读最后一节

  2、联系板书说说课文中的给予及快乐。

  3、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你就会感到快乐)

  4、教师小结:同学们,给予是快乐的,哪怕是给予有困难的人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给别人带来帮助,从而给自己带来快乐。大家还记得这句话吗?(出示: “给”永远比“拿”愉快)

  再送给大家巴金爷爷的一句话: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我们的生命之花才会开放。一心为自己,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出示,读一读)

  5、这些话说得多好啊,与给予是快乐的是同一个意思,你能根据你对“给予是快乐的”的理解,也写写你们的格言吗,要注意从你们的语言中体现出给予是快乐的。(配乐,学生在情境中写,交流,实物投影出示,朗读)

  6、教师总结,深情地读“给予是快乐的”

  五、课外延伸

  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不需要用笔,但需要用心灵去完成的作业,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的】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

  2、通过模拟现场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

  【课前准备】

  1、拍摄学生参观特殊学校的活动场景;

  2、布置学生收集对自己帮助最大让自己最感动的事;

  3、自己最烦恼的事是什么;

  4、了解身边谁最需要安慰并想一想该怎样安慰他。

  【教学过程】

  一、创境揭题

  情境一:

  1、师:今天,我们上一节口语交际课,请看大屏幕。

  (师点击课件,课件出故障。)

  2、请老师帮忙,课件恢复正常。

  3、引入教师对帮助者的感谢。

  4、引导学生向他表示感谢!

  (师生共同鼓掌表示感谢。)

  情境二:

  1、播放课件:

  公益广告洗脚的录像,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2、师揭题:

  感谢和安慰。

  二、学会感谢

  1、刚才这个画面能播放出来,还得感谢谁呀?我们已经用掌声表示了感谢。想想,还能说些什么来表示我们的感谢?我们感谢他的态度应该怎样?

  板书:

  真心实意

  2、谁能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当面表示感谢?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在交际中真心实意表示感谢并及时给予评价。)

  3、师小结。

  三、学会安慰

  1、老师也有件事想请你们帮忙。前几天,咱班设立了这个小烦恼信箱,(课件出示:小烦恼信箱)里面收到了很多来信。你们愿意帮忙解除同学的烦恼吗?

  2、从小烦恼信箱里抽出信,生生互动,根据学生安慰该生的话语。

  情景三:

  1、(放录像天地对话)31岁的聂海胜叔叔和他妻子女儿的天地对话。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他们说了些什么?

  学生看后,师问:聂海胜叔叔的妻子和女儿说了些什么?聂海胜叔叔有什么反应?

  2、师小结:

  安慰别人,就需要我们真心实意,用鼓励、同情、委婉、动情等得体的话语打动人心,使别人得到真正心灵上的安慰。

  板书:

  话语得体

  3、你们看,我们的小烦恼信箱还有很多有烦恼的同学需要沟通: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烦恼在小组里说一说,其他同学试着用你们得体的话语真心实意地去安慰同学,排解烦恼。

  (小组交流,师参与其中。)

  4、小组愿意上台展示安慰同学排解烦恼的招数?

  全班互动交流,教师注意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四、整合升华

  1、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感谢和安慰。最近,我们班的同学去了纳溪区特殊学校参观,老师这里有一组参观的镜头。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这些同学对残疾人们说了些什么?残疾人们有什么反应?

  2、师总结,同时大屏幕出示:

  诗《安慰》。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板书设计】

  感谢和安慰

  真心实意

  鼓励、同情

  话语得体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一张中国地图。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教学挂图。

  3、小黑板两块或文字投影片四张。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教师谈话:在我国东北有一个著名的林区──小兴安岭,为了加强旅游业,林区管理局决定招收一批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竞聘吗?

  二、明确要求

  那么大家怎样在竞聘中获得成功呢?学生讨论,师生共同确定“闯关”要求。

  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第二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关: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当众介绍小兴安岭的景色,要求举止大方,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

  三、读书闯关

  1、闯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⑴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⑵检查“闯关”。

  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同桌互读,小组内轮读,班级抽读。

  抄写生字、生词。

  统计已“闯关”的人数。

  2、闯第二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⑴学生自由练读。

  ⑵学生在小组内过关。每人从“春、夏、秋、冬”四段中抽读一段,组员互相评议。不能过关的可再读。

  四、课后作业

  1、认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季节,想想该怎样介绍,可先在父母面前练一练。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

  1、听写生字新词,听写有关句子。

  2、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继续闯关

  1、闯第三关──展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

  ⑴学生先和自己要好的朋友练一练,或和同座练说。

  ⑵学生自由登台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2、闯关总结:同学们经过自己努力,不但读得好,而且说得好。你们都是合格的小导游。

  三、拓展活动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利用星期天观察家乡的一处景物,并且抓住景物特点写一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摘要: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教育改革已经紧锣密鼓,素质教育已是大势所趋,随着其教育的思想及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应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物理素质为纲,作为素质培养的有效手段的物理教育,应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

  一。在物理教学之前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素养,知识经济的时代,物理也将更广泛更普遍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越来越表现得与人类的生存质量,社会的发展水平休戚相关,因此,人们不能不对教育有新的思考。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设计,因为“设计”是回应理念、凝聚智慧、纵横信息的创造性活动,教学在前进,课堂教学设计也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去攀升新的高度。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

  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观点。简单地说,就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兴趣,树立观点。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当前学生能力的发展缺少应有的知识储备,而国家课程的一统性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着不足。为解决国家课程不足,在教学中通过完善的课程设计为学生能力发展提供良好的知识建构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教学设计的概念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本文指的是: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预先决策和超前把握。

  1.教学设计的形成过程

  教学设计从它的形成过程讲,可分为两个阶段。

  1.1思路设计。所谓思路设计是指教师根椐教学的一般认知规律和课程

  基本特点,在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思路的前提下,编制出具有一定层次的教学程序。例如,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思路是“引入课题、激发动机→感知现象、形成表象→思维加工、得出概念→剖析概念、加深理解→巩固运用、强化记忆”。教学思路的.设计只是教学方案的初步定向,此时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还只是原则的、笼统的、概括的,其包含的素材还相当贫乏,缺乏具体,需要进一步的设计,才能明确、丰富和充实。

  1.2活动设计。活动设计是指教学各阶段师生双方的地位和作业方式的确定,即师生双方在各教学时间内做什么,怎样做,任何教学思路的展开都必须通过活动来实践。如果说教学思路的设计体现的是教学设计的共性,那么,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说是教学设计的个性的体现,同时也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的体现,同一种教学思路可以由不同的活动方式展开,典型的例子就是许多课题的教学可以用“教师讲”的活动方式展开,也可以用“教师指导”的活动方式展开。就前者来说,其活动过程简单易控,只要教师讲解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特出、难点突破,学生接受讲解的结论也不困难,可要让学生信服这些结论就不那么容易,因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许多观念与物理学的结论往往是相勃的。

  2.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关注点

  2.1 转换教学角色,让学生乐学 。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问题的解决。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就大多数学生而言,从自然现象和实验归纳出概念和规律,学生掌握较好,而运用概念和规律去解决问题则困难较大。这是由于演绎推理较归纳推理可以通过更多种形式来表现,掌握起来也较复杂些,因此需要有意识的寻找按照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编写的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出试题法就是让学生编写物理试题,来掌握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老师事先定好格式和内容,并提出试题质量要求,要求有答案和评分标准。学生出的试卷先交老师审阅,然后互相交换做试卷,谁出的试卷谁批改,由于在自考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掌握考与评的主动权,因此思维十分活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自然形成了。

  通过出试卷,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通过评选优秀试卷,给出题人以极大的荣誉和鼓励,也给其他同学很大的启发,促进了学生们去寻找按照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编写的习题,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了自学能力,又实现了学生由厌学到乐学的自然转变。

  2.2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3.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教学设计思想是注重学生的经历与操作,引导学校积极参与试验过程,关注学生试验分析,讨论,交流,质疑等等应该是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摸索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内容的一个计划,这个计划是老师上课的思路和过程,所以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堂好课的规划。教学设计最总还是靠老师在课堂的导演下完成的,是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一堂好课就像一个情节曲折动人的故事,让人有峰回路转的感觉,让人有豁然开朗的心境,让人有雨后晴天的清爽。

  教学设计是对教材的再度开发,是老师的创造性活动的设计,即依赖于教材又突破教材的束缚。我们可根据教参,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让老师有发挥的空间,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用多种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课堂,深入浅出的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

  物理教学设计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物理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学设计与备课是有明显区别的,备课主要是基于教师的经验,侧重于计划自己在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而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设计的核心为“教学目标分析”(问题提出的依据)设计、“问题情景”设计、“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支持教学活动展开的教学资源”设计和“工具”设计。

  根据新教材对物理概念叙述通俗、简洁、浅显的特点,在教学上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为了使学生的自学目标明确,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设计问题要力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自学的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自学,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物理概念、规律比较抽象,要求物理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上要求趣、求新、求活。所谓求趣,即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增强趣味性,把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物理学科持久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刻苦学习。

  总之,要在新的教学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逐步学会求知和创新,从而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和长远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只要我们加强学习、研究,努力实践,认真总结,让科学探究贯穿于物理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就能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不要乱砍树木,爱护树木。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片与树木有关的故事。(板题读题)

  3、你见过橡树吗?它全身上写都是宝,木材可以做家具,树皮可以作染料,叶子可以喂蚕,蚕宝宝长大突出的丝可以做衣服。听了老师的讲解,你觉得橡树是一种怎样的树?

  生:珍贵的树。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对橡树的喜爱,自由的读课文,把句子读顺,生字连词画下,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2、请小老师领大家读读生字宝宝。(正音)

  3、把生字宝宝读给同桌听听。开火车读生字。(检查读音)

  4、这些词语中,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解释“楔子”与“沥青”。

  “楔子”:建筑用作标示的工具,类似木桩的小木棍,一头削尖。

  “沥青”:又称柏油,是铺路的材料,具有柔软性。

  三、悟读课文

  1、带着生字宝宝读课文。指名读。(检查朗读)

  2、看图,你觉得公路是怎样的?橡树是怎样的?谁能读出它们的特点?

  3、从二句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二句都是比喻句。

  4、把什么比做什么?如果没有比喻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5、小组交流:为什么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他们的高尚?用笔画一画,又脑想一想,有嘴读一读,评一评哪个小组找得既准确读得又有感情?

  6、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筑路工人的矛盾、担心、发愁,及决定后的轻松。

  7、你从筑路人的行动中感受到了什么?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8、是啊!如此珍爱树木,怎能不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一说,我们该怎样做一个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环保小卫士呢?

  四、赏读课文

  带着你的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根据学校情况,为学校的绿化、美化提一提建议。

  【板书设计】

  橡树:珍贵、像哨兵

  高尚的心(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公路:笔直、马蹄形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六篇】相关文章:

1.【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7篇

2.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六篇

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8篇

4.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10篇

5.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九篇

6.【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6篇

7.【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4篇

8.【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九篇

9.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