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6-19 18:08:2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6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2、吸收孔子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春秋时期,有一位老人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争辩。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老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

  对。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文化伟人的孔圣人──孔子。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孔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吧!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愠 曾子 三省 罔 殆 女 凋

  2、朗读成诵: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各自练读。

  ⑵ 检查背诵情况。

  3、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其大体意思,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逐章逐句翻译,品味探究。每小组派1—2名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例1:“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讲的是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告诉我们对人要懂得宽容和理解。

  例2:第四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思考能使学习更深刻。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翻译上或内容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在黑板上汇总,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温故”是复习巩固旧知识,是手段,“知新”则是获取新知识,是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不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新发现的人,是不可以为师的。

  五、拓展延伸

  1、再次检查背诵情况。

  2、教师读《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学生从中找出常见的成语、格言和警句来。

  ⑴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不忍则乱大谋)

  ⑵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⑶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

  ⑷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习相远)

  ⑸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以文会友)

  ⑹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道听途说)

  ⑺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⑼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不正,言不顺)

  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

  其他,如:当仁不让;三思而后行;言必信,信必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六、布置作业

  1、能熟练背诵全文,并把有关成语、格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2、看注释,查工具书,书面翻译全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2、了解按游览路线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双龙洞的奇异的景象,激发学生热 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资料、丰富课外知识,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孔隙”和“内洞”是全文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读中感悟,了解到“孔隙”和“内洞”景观特点。

  【教学用具、学具准备】

  石钟乳、石笋图片数张,维美光盘。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金华──罗甸──山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简介作者叶圣陶。

  3、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4、逐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5、练习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读课题)。

  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了。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二、学习课文

  1、学习二、三段:

  ⑴ 默读,画出沿途景物。

  ⑵ 看到文中景物描写,你想说什么?

  ⑶ 有感情读2、3段。

  2、学习第五段:

  ⑴ 过渡语:

  山上景色美,双龙洞呢?读课文,看我们随叶老游览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板书(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⑵ 很多同学对“孔隙”和“内洞”感兴趣,那我们就先学习这两处,看孔隙。

  ⑶ 课前,不少同学查阅了双龙洞资料,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孔隙什么样?(学生简介)

  ⑷ 如欲观赏内洞美景,唯有平卧小船、擦崖逆水而入,这种游览方式堪称一绝,我们也去感受一番!

  ⑸ 自由读,结合语句谈谈游览孔隙后给你留下的感受。

  个人学习后,小组内互相补充。

  ⑹ 汇报:

  窄小 船小

  低矮 行船方式

  乘船姿势

  乘船感觉

  ⑺ 看过孔隙光盘。

  3、学习6~8段:

  ⑴ “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过了孔隙就到了内洞,我们看到了什么?结合文中语句谈感受。

  ⑵ 汇报:

  ① 看到黑、大,洞顶的双龙和各种石钟乳和石笋。

  ② 读中感悟,双龙、石钟乳、石笋的美和奇特。

  知道双龙洞洞名的来历。

  ③ 师生展示石钟乳图片,加深体会。

  4、学习第4段:

  ⑴ 过渡语:

  学完内洞,咱们再来看看外洞和洞口,请你们自学。

  读一读课文,看看外洞和洞口有什么特点?

  ⑵ 自学汇报:

  洞口 宽 外洞 高 大

  三、了解过渡句作用

  1、学完双龙洞,作者介绍的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作者不先写这儿?这样重点不就更突出了吗?

  (游记要按游览顺序来写)

  2、指板书,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

  3、把文中描写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找出来。

  4、请你们按顺序读读,体会它们的作用。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内天然形成的景观令人惊叹,其实,我们国家还有不少自然形成的奇异景观,介绍你知道的景观。

  五、作业

  搜集祖国奇异景观资料,两周后办图片展览。

  第 三 课 时

  1、检查朗读。

  2、检查字词情况。

  3、处理课后练习,指导仿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课前思考】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曾经用无数个句子想解读我们的语文,诠释我们的语文,但总不如一句话来得贴切,那就是: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曾扎扎实实地训练,我们正如火如荼地感悟,这好像两阵风,把我们吹得有点迷糊。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前是训练太多,现在则觉得感悟太多,如果这样一味地感悟下去,那么不知若干年之后,我们拿什么来感悟?

  其实,课程标准一开始就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于是这样一个问题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如何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和谐地统一?我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走进《燕子专列》的课堂的。

  【学习目标】

  在品词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在相关句式的训练中提升情感,深刻体会瑞士人民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关爱,从而激发对弱小生命的同情。

  【预设过程】

  一、复习词语,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有一件事始终让我们揪心,那就是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在这件事情的叙述中,有这样一些词语,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

  2、出示:

  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长途跋涉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3、师:请你自由读读这些词?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深入研读,训练感悟

  1、师:同学们,成千上万的燕子飞到瑞士时,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此时的.燕子由于长途跋涉,饥寒交迫,已经濒临死亡。此刻,你觉得这些燕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同学们,轰轰烈烈的救护燕子的行动已经开始了。请你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瑞士人民的哪些举动令你感动,请你把相关的词语用笔圈出来。

  2、交流。随机出示:

  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指名读,评价:是呀,小小的燕子竟然惊动了政府,谁能再读这个句子,让我们感受到瑞士政府在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吗?评价:瑞士的人民已经准备行动了,谁能让人们赶快行动起来?指名读!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冒着、顶着、踏着:(当学生说出冒着、顶着、踏着时出示上面句子,并把三个动词随机变色。)请你自由地读读这句话,读了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四处寻找:其他同学有没有从不同的词中受到了感动?你看到人们到哪里去寻找了?

  居民们:师:同学们,在料峭的春寒中,在满天飞舞的大雪中,在冻得坚硬的山路上,出现了许许多多救护燕子的人,这其中也许会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师出示句子并读:听到消息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走出了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在这人群中,肯定还有其他人,请你想一想,你又看到谁走出了家门?能不能像老师一样填进去读一读这个句子。指名交流,评价:谁来了,还有谁也来了?

  3、(前面学生已提到贝蒂)导语:对呀,同学们,正如你们所说,小贝蒂也走出了家门,赶快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吧,想一想,贝蒂的哪些举动又让你感动了?

  (前面学生没有提到贝蒂)导语:同学们,在这救护燕子的人群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也走出了家门,赶快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吧,想一想,贝蒂的哪些举动又让你感动了?

  4、重点交流:(出示图片和句子)

  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儿也不在乎。

  你能说说你的体会吗?老师想和同学合作来读这个句子。对读: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

  请你再读读这段话,能说说贝蒂只在乎什么吗?出示:

  句式:贝蒂不在乎 ,只在乎 !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三、换位体验,写中悟情

  1、师:同学们,其实每个人都不在乎一切困难,只在乎冻僵的燕子。在贝蒂的帮助下,在人们的努力下,这些濒临死亡的燕子终于获救了,它们坐上了漂亮舒适的列车。(出示: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2、齐读。

  3、师: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你听到了吗?它们仿佛在说些什么呢?请你拿出作业纸,把燕子们说的话写下来吧!

  4、出示: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

  5、学生自由写作,交流。

  四、各抒己见,提升情感

  1、师:同学们,此刻,你觉得燕子专列上装的是什么?

  2、结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

  认识太阳

  一、教学目标:

  1.在交流有关太阳的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想法;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2.在搜集及交流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3.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个温度很高的大球体。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教师:搜集有关太阳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叙述谜语内容: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2.学生说出谜底,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关于太阳,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2.组内交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交流,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师巡视,注意倾听,适时指导。)

  3.汇报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补充。

  4.思考与总结

  各小组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总结。

  5.展示交流

  学生再次进行汇报。

  6.师生共同总结。(可投影太阳的相关图片或制成课件)

  (1)太阳的外观和银河系

  (2)太阳的结构

  (3)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

  (4)太阳的大小、体积、质量。

  (5)太阳与地球的比较

  7.对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进行总结交流。

  (三)自由活动:

  1.说一说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假如没有太阳,会怎么样?

  3.评价:从我学到的知识.学习的方法.表达与交流方面让学生进行自评。

  (四)拓展活动:

  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来创作有关太阳的科幻小说或科学童话。或者让学生继续查阅相关的资料,将对太阳的研究继续进行下去。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徐远敏(板书),你们可以叫我徐老师。初次与你们见面,我本该先自我介绍一下,可我这个人没什么特点,也没什么优点,更没有多少的缺点,让你们马上记住我,难呀。你能记住我了吗?为什么?

  谢谢你们,能记住我。

  走进这幢房子,我就感觉自己像似一个灰姑娘(灰姑娘的故事听过吗?我现在就是灰姑娘),魔术棒给了我一次和你们三(5)小朋友交流和学习数学的机会,我真是太幸运了,所以我今天也一定要记住我们三(5)班的每一个同学,你叫什么?谁能介绍一下我们三(5)班的一些情况。我们班共有几个人?女生有几人?

  我们通过交流相互都有些了解了,相信接下来数学学习会让我们成为知己。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师生问好!

  二、创设问题情境,产生需要。(约5分钟)

   1、如果我把这四苹果分给他们两个,我可以怎么分?

  生:每人两个。

  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这样公平。

  师:这种分法,数学上叫什么分?

  生齐说: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谁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均分。

  生:4 2=2(教师板书)

  2、我再想把这2个苹果平均分给这两个小朋友,每个人几个?用哪个式子表示。

  生:2÷2=1(师板书)

  4、我再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后面两个小朋友,(师用小刀切出苹果)每人又得到几个?用哪个式子表示

  生:1÷2=0.5(师板书)

  5、半个,可以用0。5表示,还可以用怎么表示呢?(学生40妙钟没有学生发言,但在思考,教师也没有引导,)

  6、师:你们想知道数学上还可以用什么表示吗?生:想

  7、师:数学上还可以用这个数来表示(板书1/2)

  师:谁知道它怎么读?

  生:一分之儿;

  生:二分之一;

  师:它叫二分之一,我们应该从下往上读(师在分数旁边画上一个箭头)

  生齐读

  师:这个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生;没有平均分。

  师:你能再说一遍吗?(生重新再说一遍)

  生:我把窗户……

  生:我把文具盒……

  6、师:图形、黑板、铅笔,其实就是把什么平均分成两份?

  生:物体、东西

  师:其实就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的它的1/2。

  7、如果我把这个一排同学人数看作是一个东西,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

  生:1/2。

  师:那这个1/2里有多少个人?

  生:4个。

  师:如果我把全班同学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这个1/2里又有多少人。

  生:1/2

  生:18人。

  三、认识其他分数(约8分钟)

   1、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只只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两份,有时候可能要分成3份、4份……更多的份数。

  师:现在,我要把这个圆形平均分给四份(教师对折,再对折),我取其中的一份,用一个什么分数来表示?

  生齐答:1/4

  师:如果取其中的两份,又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生:2/4

  师:你知道我要出哪个分数?

  生:3/4

  师,那我要取几份?

  生:3份

  师生齐叫出4/4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分数?他们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都是平均分

  生:他们都是把圆形中的一部分

  师:请同学们听清楚老师的问题:是观察这几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的分母都是4

  师:为什么都是4?

  生:因为他们都是把圆平均分成了四份

  生:分子一个比一个多。

  师:为什么?

  生,分子代表他们取的份数,所以才会这样

  师:那也就说分子表示的是……

  生:涂色部分的份数。

  生:所取的份数。

  2、如果我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生:1/8(板书)

  师:5份又是几分之几?

  生:5/8(板书)

  师:如果把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又是多少?

  1/100(板书)

  师板书29/100,它表示什么呢?

  生:表示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29份。

  3、师:现在,你能说出一个分数吗?

  生:2/5,3/9、23/50……

  师:我们能把所有的分数都说出来吗?

  生:不能,有无数个。

  目的:1、认识其他的分数;2、让学生知道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感悟:学生在观察比较1/4、2/4、3/4、4/4的特点中,知道了分子和分母所表示的意义,这一环节的教学很成功,在后面的练习中得到了验证。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分数,全班36个人,3/4的人得到了发言,学生参与面广。

  四、巩固练习(约8分钟)

   1、师: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那我要考考大家,哪些小朋友是真正了解分数? 用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

  3/4 2/3 3/5 1/2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3、看到这个图,你会想到哪些分数?

  五、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约5分钟)

   1、今天,我们通过分一分,认识了分数这个新朋友。那我们回顾头来看看,分数与我们的老朋友除法,有没有联系?

  4 ÷ 2 =2

  2 ÷ 2 =1

  1 ÷ 2 =1/2

  1 ÷ 4 =1/4

  1 ÷ 8 =1/8

  学生观察后:

  生:有联系。

  生:分子就的被除数,分母就是除数。(教师用箭头表示)

  师:其他同学,也发现了吗?

  师:如果,我写一除法式子,你知道等于多少吗?1 ÷ 8

  生齐答:1/8

  师:板书2 ÷ 3等于多少

  生:2/3

  师:真得等于2/3吗?这个知识大家可以课后去研究一下,以后我们也会学到。

  2、通过练习,我们发现很多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我们能善于发现数学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那我们就一定能学好数学。

  六、课堂总结(3分钟)

   师: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钟声马上要响起,魔力马上就要消失了,在最后的这一分钟的时间里,我想做一个调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收获吗?静静地想一想。

  师:有收获的请起立?用一个分数怎么表示?

  生:36/36

  师:我采访几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

  认识了一种新的数——分数。

  生:用分数表示必须要平均分。

  ……

  师:谢谢,你们的收获,你们的快乐,就是我这次灰姑娘之行的最大收获。你们的表现,我也非常的满意(板书1/1)。下课,朋友们,再见!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我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孩子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

  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启示。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学生理解得都很深刻。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6篇】相关文章:

1.【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6篇

2.【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7篇

3.【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十篇

4.【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8篇

5.【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5篇

6.【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八篇

7.【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

8.【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五篇

9.【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