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九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3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赶驴人在驴子的脖子前挂一块肉,驴子为了吃到那块肉就不停往前跑,但是驴子始终也追不到那块肥肉。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关注字音、节奏)
2.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圈画疑难)
3.个别朗读,同学互评
4.集体朗读
三.合作探究
1.疑难字词,小组交流,班级互助
2.根据幻灯解决重点词句
3.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同时思考导致驴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预设:
(1)好事者(2)老虎
(3)驴本身(4)黔地
4.你认为哪个原因更重要(用自己的话概括)
预设:
(1)好事者带来且无用;不带,或带而用,则不会出现此悲剧
(2)老虎要吃它,驴并未有侵犯虎之意,是虎主动入侵(直接原因)
(3)驴本身无能,仅一“鸣”、一“蹄”。(根本原因)
(4)黔地,没有挖掘驴的价值
注:由预设2、3理清结构,解读课文
①虎对驴的态度前后有何变化(看图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句子,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深层挖掘虎的心理)
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觉无异能——终不敢搏——技止此
畏---疑---恐---不奇---怕---喜(结合画面,试背课文)
②面对凶悍的老虎,驴有何反应
“鸣”“蹄”(成语:黔驴技穷黔驴之技)
③观看flash影片《黔驴技穷》,概括虎、驴的形象
驴:软弱无能狂妄自大迟钝麻木愚蠢虚荣
貌似强大外强中干
虎:勇敢大胆谨慎小心观察仔细狡猾敏捷
小结:好事者与老虎包括黔地,作为外因在这场悲剧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根本原因在驴自己.文章标题是《黔之驴》,但着力多的却是虎,是否偏题,标题可否改为“黔之虎”(学生讨论)
以虎衬驴
5.作者为何要塑造驴的形象,通过什么方法来塑造,目的又何在。(作者、背景、体裁)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和韩愈合称为“韩柳”,被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作品多为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残暴凶残,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
背景:《黔之驴》是柳宗元被贬官时所作的《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则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作品讽刺了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
6.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虽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作者除了讽刺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以外,还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1)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点能战胜它。
(2)透过现象看本质
(3)知己知彼
(4)不虚荣买弄
(5)正确估计对手
(6)坚持,不放弃
四.拓展:
1.一场驴虎之争以驴死虎口而宣告结束,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虎家族正在为它们的英雄召开庆功会,驴家族却在沉痛哀悼他们的不幸同伴,请你代表虎家族写一份贺词,代表驴家族写一份悼词。
2.柳宗元在这则寓言中塑造了一个不光彩的“蠢驴”形象,其实驴也很无辜,请你改编《黔之驴》,为驴平反,重塑驴的形象。
3.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疑问、新的观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葫芦岛小学 王倩 知识目标:
1.观察、认识春天动物、植物、人等显著的特征,从多个方面了解春天的变化。
2.歌颂春天的词语、诗歌。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收集春天动植物等变化细心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亲手制作警示语、影响周围的人一起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体验等活动感受大自然在春天发生的美妙变化,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欲望和情感。
2.通过对保护树木的教育,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春天到来之后,动植物的变化,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生活环境、关心和保护大自然的态度;让学生感悟到春天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姑娘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呢?
你们听!(唱《春天在哪里》歌曲)
一、找春天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映出红的花啊,映出绿的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嘀哩,嘀哩嘀哩……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二、 汇报自己找到的'春天
师:歌中的小朋友找到了春天,听说你们也去找春天了,你们找到了吗?
春天到了,你在什么地方发现了什么?
生:春天到了,我在……发现了……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大家:
1、 图片:(学生自己照的照片)
这是**找到的春天,他很用心地把它们拍了下来!
2、 画春天:已经画好的
3、 写春天:写下描写春天的优美句子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
总结:我发现咱班同学都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你们找到的春天真美啊!
三、赞美春天
老师也非常喜欢春天,我也去找春天了,想不想一起看一下我找到的春天? 小草:小草也偷偷地从土地妈妈的怀抱里钻了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特别可爱! 朗诵:《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迎春花:你们看,迎春花也开放了,金灿灿的,特别漂亮!
师:花儿草儿都赶集似的聚拢来了,小燕子也不落后,它们也来参加春天的聚会。 小燕子: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
春天也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春天的百花园里看看?
(欣赏图片)
师:刚才你们为什么会发出一声声的惊叹啊?
生:春天太美丽了!
四、课外延伸
春姑娘就像一位魔术师,把大地打扮得这么美!让我们用我们喜欢的春天的歌,在春风中尽情地享受春天吧!(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抵御、推辞。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
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说说课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二、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
三、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挂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讨论交流。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不相信有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结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挂出绘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挂图,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
2.学生自己练习。
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
五、布置作业
预习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一、进店(详)喝酒谈虎——神态
二、上冈(略)心理活动
老虎 扑 掀 剪 性格
三、过冈(详)武松 闪 闪 闪 豪放
劈 跳 掀 无畏
按 踢 打
四、下冈(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填写量词。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
3、继续学习默读的方法,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4、体会鸟儿失去朋友的悲伤心情。懂得大自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类不能肆意地破坏自然,懂得保护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
2、体会鸟儿失去朋友的悲伤心情,懂得保护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
瞧,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它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多么欢乐的时光啊!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鸟儿必须离开大树,飞到南方去,于是大树对鸟儿说……
(出示句子。)
2、好朋友就要分离了,同桌演一演鸟儿和大树的道别。
(注意读好小鸟的话。)
3、师:鸟儿和大树依依惜别,明年他们还会见面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11课《去年的树》。
4、出示课题,齐读:
说明:直奔主题,让学生尽可能快地接触文本,防止因过多提问消耗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
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 思考: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于是鸟儿问了、和,最后见到了的大树。
2、交流。
3、默读,用直线划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小女孩的三组对话。
4、交流、出示。
三、研读对话,读中感悟
1、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2、指名几组读对话,其余学生点评。
(感受鸟儿的焦急、担心和伤心。)
3、好朋友不见了,鸟儿是多么地牵挂啊!这回请你和同桌合作,选择一组对话,发挥合理的想像给鸟儿说的话加上提示语,练习朗读。
4、大家读得都很用心,把鸟儿对大树的无限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动。谁愿意来演一演这只深情的鸟儿,在演之前再读读它说的话,要努力记住:
说明:
一人演鸟儿,其余同学演配角。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在不知觉中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
5、鸟儿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个动人的故事,师生配合读3~12节。
四、加深感悟、升华情感
1、师引读最后一节。
2、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⑴ 鸟儿为什么要对灯火唱歌?
⑵ 鸟儿为什么盯着灯火看?而且是看了又看?
说明:
这里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发表自己的想法,如:它用自己的歌手寄托对好朋友的思念;它非常想念大树,舍不得离开它;鸟儿去年答应大树要来看它的,它很守信……
3、说话训练: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接着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
4、回归课题: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说──(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五、课外拓展
鸟儿依旧忘不了自己的好朋友,第二年春天,它又飞回来了,看见了怎样的景象?会怎么想?怎么说?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所以部分简单的生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对于读音较难、字形复杂的生字教师可以单独加以指导,但这并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结构,而是对其巩固复习。这虽不是课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却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本堂课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都不难,“桩”和“燃”可以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忆,“应、厂、音”这三个字,大部分学生平时都已经认识了,难是难在“应”的后鼻音,“燃”容易和“蓝”的读音混淆,所以这两个字的读音要重点关注的。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表演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并在这一过程中,用“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这句话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对课文结尾这部分的处理,特别是两个“看”字的想象说话与朗读,也想体现这一点。在充分朗读、想象的基础上,学生最后才能有自己多元的感悟。学生的语言选择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帮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并及时记录好的词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素材。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只多么好学的小燕子!它在妈妈的耐心的启发下,它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最后终于明白了冬瓜和茄子的区别在于:冬瓜大,颜色是绿的,皮上有细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颜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挂在枝上的。
课文语言简练,内容浅显易懂,采用了童话故事的形式,把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的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全文又采用学生喜爱的对话形式展开情节,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便于教师在丰富的对话练习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认识新笔画乛,认识新的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
识字、认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燕子。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教学挂图、歌曲磁带,课文的朗读录音磁带,(或电脑课件)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谁还记得《菜园里》这首儿歌?(记得的学生一起背诵)
2、(课文插图2投影)这节课老师要再一次带你们到菜园里去参观。请大家仔细观察,菜园里都有些什么?
3、是啊,秋天的菜园是多么美呀!你听,谁也来参观这美丽的菜园?(配上乐曲《小燕子》)[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面。
4、这个有趣的故事叫《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出示课题)读课题。
5、学习生字次。
⑴这里有个生字宝宝(指次字)读时要注意什么?(这是个整体认读音节,读平舌音。)
⑵谁能带着小朋友们读一读。
⑶全班读。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小燕子怎么一次比一次进步?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2、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
3、再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几个小朋友读课文。其他小朋友仔细听,他们把音读准确了没有。(相机纠正学生的生字读音,学习生字。)
三、自主学习课文2-4自然段。讨论、交流。
1、自主自学后,小组讨论。
⑴引入:小朋友,你喜欢这只小燕子吗?为什么?(因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进步)
请小朋友轻声读课文,想一想,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每次都有什么发现?(用○○○○圈出小燕子看到的东西。)
⑵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合作,
a、讨论: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每次都有什么发现?
b、当一当小燕子,读好小燕子说的话?
2、反馈: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每次看到了什么?`
出示小燕子的'话:
⑴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跟小燕子一起仔细观察冬瓜与茄子的不同。(在投影上圈圈点点,并板书)
⑵小燕子三次去了菜园,每次都有不同的发现。如果你是小燕子,你的心情怎么样?(会是快乐的、高兴的、兴奋的)
你能(快乐地、兴奋地、自豪地)读出小燕子说的话吗?{提示:一次比一次(快乐地、兴奋地、自豪地)}
⑶除了小燕子的看到的,你还发现了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提示:读读课文第一段)
3、小燕子通过观察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一次比一次进步了。小朋友能不能也一次比一次进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 (冬瓜大,颜色是绿的,皮上有细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颜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挂在枝上的)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本课对话较多,要启发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1、过渡:燕子妈妈刚才悄悄地告诉我说:小朋友们和小燕子一样能干,能这样快学懂了课文。能把我和小燕子和对话说得一次比一次进步呢?
2、出示对话投影。
老师来当燕子妈妈,小朋友当小燕子我们来读这段对话。
3、生生对读,评议。(小燕子的话读得很好,燕子妈妈的话读得很有感情等)
4、教师指导:燕子妈妈说话时态度亲切,读它说的话时,语速较慢,要读出激励的语气。你说得对好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要用赞扬的语气来读。范读
4、学生练读。
5、分角色读。(可个别学生读,可分组读,师生对读)(注意朗读小燕子说的话时语速较快,透露出它兴奋的心情。)
五、课堂作业:
1、在指导学生看明白课后读读说说这个题目的要求后,照样子读读说说,如比比,比一比;听听,听一听;说说,说一说
(如比比和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加上一表示更好地去做。)
2还可再扩展一些,如:想想,想一想;问问,问一问。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跟好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2、跟爸爸妈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只小燕子。
3、收集蔬菜、水果的图片,说说它们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作业反馈):你收集到哪些蔬菜、水果的图片,请展示给同学看,说说它们在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2、说说,小燕子妈妈为什么说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二、尝试识字。
1、朗读课文,识字。
(出示本课生字)可爱的小燕子把生字宝宝藏在课文中了,请小朋友们读课文,把生字宝宝用小圆圈圈出来,再多读几次。
2、出现全部生字(带拼音),把你认识的字读出来,不认识的再看着拼音读,男女生分行读。注意重点指导:次、再、仔的声母是平舌音,什的声母是翘舌音,燕是整体认读音节,什的韵母是前鼻音,样、兴的韵母是后鼻音,么和得都读轻声。要指导学生把这些生字的字音读准。如果有的学生读错字音,要启发他自己纠正读音。
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剩下的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启发学生多动脑,用自己认为容易记忆的方法来认记生字。如,仔、样可以用偏旁加上熟字来记忆。)再与在是同音字,要指导学生从字形和字义两方面来区别。
3、(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谁愿来当一回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些生字?
4、拓展词句
⑴创设情境,游戏识字。
秋天到了菜园里的蔬菜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帮农民伯伯收蔬菜去。把下列带有生字的词语写在蔬菜形的卡片上,让学生上台来采摘,摘一个,读一个,读对了给予热烈的掌声。学生齐读卡片。(生字注音)
再接再厉瓜熟蒂落再次数这么细小
兴致勃发可能现在细心兴奋现象
三、表演课本剧。
小朋友们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生字,燕子妈妈不停地夸你们。不过燕子妈妈还想考考你们。你听: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能不能学着演一演这个故事?(出示燕子母女的对话作为提示,可加上动作。)
请小朋友在座位上先和同桌练习一下,谁演得最认真,等会儿请你来演。
出示头饰,学生上台表演。
四、指导写字
1、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后再写,并养成边写边对照的习惯,这样可以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逐步提高写字能力。
2、指导学生写字时,提醒学生注意:
回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
片的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
乛是新学的笔画,书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3、学生书写,教师作巡视。
五、拓展阅读:(全文注音)
板书: (冬瓜图) 躺在地上 大绿 皮有细毛
仔细观察 次次进步
(茄子图) 挂在枝上 小紫 柄有小刺
教学设计的特点综述: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本设计体现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地认字,自己想办法记住,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已学会的字。根据学的学习识记情况来安排。初读课文时安排学生自学,让学生有充分学习的时间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会学习。
二、在情境创设中,感悟语言。
1、课文语言简练,内容浅显易懂,充满童趣,便于教师创设情境,感受小燕子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渗透,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小燕子,在反复的朗读体验中体会小燕子学习的快乐,而不是脱离学生感情基础的空泛说教。通过情境的营造,视听感官的感受,将学生的心灵与文字相沟通。
2、通过演一演等形式,尽可能地让学生用直观的形象来感受,把学生引领到一个童话的世界中,丰富其心灵的体验。
3、在美读中让学生有所感悟。
加强朗读的指导,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如: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分角色朗读、指读评议、齐读),在反复的美读中,学生有所感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活动时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生字,自读自悟课文,提高认字,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精神,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读课本注解)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 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 快速浏览课文,对照注释,把不懂的画出来。
2、放录音,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
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
2、研读课文
(1)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 疏通文意
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第一段:
①略无阙处(毫无)(通 缺)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③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第二段:④夏水襄陵(漫上)⑤不见曦月(太阳)
⑥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断)⑦或王命急宣(有时 )
⑧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⑨不以疾也(不如) (快)⑩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第三段;
11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12飞漱其间(冲刷)
13良多趣味(确实)
第四段 14属引凄异(连续;延长)14林寒涧肃(寂静)
16哀转久绝(转同啭声音曲折)
(2)重点句子翻译:
①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乘着飞奔的马或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⑤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异。
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3、朗读比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
4、反馈交流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课堂练习。
小结:本节课只要学习和这篇课文的文言字词和翻译重点句子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停止)
③属: 属引凄异
神情与苏黄不属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少)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将降霜)
④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不以疾也 (疾 古义:快
今义:疾病)
4、良多趣味 (良 古义:真,实在
今义:好)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 ”表示。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达到背诵目的。(多媒体板书)
1、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
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
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顺序: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
4、请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说明每个季节水的特点。
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
春冬 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
秋季 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
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问题二、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静景:山动景:水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问题三: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问题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五、 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的心得
六、 布置作业
1、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
3、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
附:
板书设计:三峡
郦道元北魏
山:长、多、陡、高峻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
秋:悲寂凄凉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班干部选举:
同学们选举自己心目中的班长(口头说选谁)并说出为什么选他(她)的理由。
二、导入:
刚才我们班进行了一次选举,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选举有关的课文我选我(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把同学们提的问题写在黑板上)通过学习,让我们来解开这些问题。
(我选我是什么意思?我指的是谁?谁选谁?我选我当什么?为什么要我选我?)
三、授课
1、师:下面老师来读课文,同学们注意教师朗读的语气,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范读,读后提问。讲了一件班上选举劳动委员的事)
2、下面同学们来分小组读课文并且在组长的组织下完成两个任务
①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读流利课文
②讨论回答黑板上提出的问题
完后,师出示投影生字,指名生读音并如何记住这些生字?交流问题的答案
3、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谁当老师?谁当王宁?谁当解说者?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注意他们的读音是否正确,感情好不好?
(读完后,让同学们说有没有错误,哪个地方好,哪个地方不好?你会怎样读?师适当引导)
(重点词句:静悄悄、突然、愣住了、我选我、大家都在想)
4、分小组编话剧我选我并进行排练)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当演员?下面给你一个机会,分小组编话剧我选我并进行排练,呆会儿我们请一个小组上台表演,好不好?
(同学们在组长带领下,分小组表演)
5、刚才同学们都当了小演员,我来检验一下同学们体会得好不好,课文中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大家可能在想什么?(结合课前的`选举,说自己当时在想什么?)一片掌声说明了什么?(大家都欢迎)王宁最后当没当上劳动委员呢?(这样的班干部同学们老师肯定都欢迎)
6、哪一组上台表演?一小组表演或有老师参与。表演得很好,将来一定能做一名好演员
7、刚才我们班的选举,有想选自己的吗?那么王宁为什么敢选自己呢?他想为同学们服务并且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同学有许多也肯定也想和王宁一样为同学们服务,那么你也可以选自己,不敢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让得票多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当好班长。
8、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个句式(投影)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自己举几个
四、评价。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这件事有什么想法?你认为王宁能不能当好劳动委员呢?(知识或道理)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我认为大家表现都非常好。
五、下课
板书
我选我
选举劳动委员
静悄悄的
突然
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愣住了
一片掌声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 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 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八、帮助和总结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学习任务分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二年级的课文。这是一篇科普文,以有趣的童话形式加以表现,为我们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文章写得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阅读兴趣,运用了诗歌的形式,读来琅琅上口,适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学情分析】
本课处于二上年级的初级阶段,而且本课的识字量大,虽然是一首诗歌,但里面有好多的生字学生极容易读错,所以识字、写字、朗读仍然是本课阅读教学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对于三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法,文章当中后两种是图文并茂,非常清楚。而第一种,由于学生的年龄,可能有大多数孩子都没有见过蒲公英。因此,利用板画认识感知,自由做画加深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拓宽知识面,自己收集资料,进行简单地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好方法。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知识目标:
⑴ 认识“旅、蒲”等12个生字,会写“已、甲”等10个字。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 能够学习课文的写法,进行仿写。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了解植物和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安排】
一、整体感知
1、导读: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离开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是啊,植物的孩子没长脚也没有翅膀,怎样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植物妈妈有办法吗?齐读课题。
2、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他们各自用的什么办法传播种子?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然后小组交流。
这一环节简洁、有效,很快就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培养了学生的全局观念。
二、赏读悟趣
1、导学其中一节,学生最喜欢哪一节,就导学哪一节。
过渡:你们最喜欢哪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和同桌说说。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最爱读的部分读一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
2、指名说的过程中相机追问:
⑴ “降落伞”是什么样的?看老师板画。
① 这降落伞多美啊!有了它,蒲公英就能靠什么传播种子了?
只要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能乘着风纷纷出发。
② 交流对“纷纷”一词的理解。
(抽读评析,选读得最好的学生读。)
⑵ 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谁能把它画出来?
①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做画,评出好的画,贴在黑板上,再来夸夸她。
② 苍耳、豌豆这两种植物,书上都配有插图,惟独这一节没有。在理解了之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参照另两幅图来画一画,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⑶ 加上动作、表情读一读。
低年级阅读教学还不适宜完全让学生自学,教师应重视自学方法的指导和示范。故设计时先以学生最喜欢的一节重点指导,以此带动其他小节的自学,让学生们品尝到自学成功的快乐,增强自读自悟的兴趣和信心。
3、合作学习其余两节:
⑴ 分小组合作学习喜欢的小节。喜欢苍耳的就学习第三小节,喜欢豌豆妈妈的就学习第四节。读一读课文,说一说办法,演一演情景,夸一夸“妈妈”。在四种学习方式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
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孩子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得到了进步。
⑵ 全班交流,相机追问:
“铠甲”本来指古代士兵穿着保护身体的铁衣,课文中“带刺的铠甲”指的是什么?拿出课前采集的苍耳种子摸一摸,掐一掐,体会苍耳种子坚硬的布满刺的外壳。妈妈为什么要给孩子穿上它?这个办法可真有趣啊!你认为怎样读更有趣就怎样读。
(抽读评析,小组赛读。)
① 豌豆妈妈怎样传播种子?豌豆娃娃离开妈妈时心情怎么样?看一看图回答。(播放豌豆娃娃蹦着跳着离开妈妈的动画)你们能通过朗读体会他们的快活吗?全班齐读第五小节,这一节你们认为哪些词语最重要?怎样读最好?抽读,教大家读。
(全班即兴创作,加上动作、表情用朗读的方式夸夸豌豆妈妈。)
② 小结: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蒲公英妈妈靠风力吹,苍耳妈妈靠动物带,豌豆妈妈靠太阳晒来传播种子。
三、拓展延伸
1、过渡:
植物传播种子只有这三种办法吗?还有多少?怎样才能知道?
2、植物妈妈还有哪些办法呢?让我们一起到野外去仔细观察吧!(起立,和老师欢歌共舞)看(屏幕上出现美丽的草原、田野、树林)我们已经来到了野外,这儿是植物的世界,知识的海洋。同学们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3、你能像课文一样夸一夸这些植物的妈妈吗?为你最喜欢的植物编一编儿歌。
在理解、熟读了课文语言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进行仿写,不失为积累语言、提高习作能力的好方法。
四、背诵积累
植物妈妈的办法真有趣呀!植物妈妈的智慧可真了不起。让我们用背诵课文的方式夸一夸她们吧!学生们反复背诵,比赛谁先背出来。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主要方法,但应该在理解欣赏和反复吟诵中逐渐内化,自然成诵。机械的背诵只能挫伤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检测设计】
1、积累,填空:
植物妈妈的办法( ),只要你( )。蒲公英妈妈( ),只要( ),孩子们就( )。
2、收集:
还有哪些植物妈妈有好办法呢?请你自己去查一查。
【板书预设】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风力吹
植物妈妈 苍耳 有办法 动物带
豌豆 太阳晒
【资源库】
1、种子的旅行:
植物的种子,有各种传播的本领:等到成熟了,它们就去旅行……
蒲公英张开降落伞,随着风儿飘不停。一旦找到合适的地方,就在那里生根。
风滚草的果子,卷缩成一个个球形。随风在草原上滚动,把种子播进泥层。
池塘里的睡莲,种子在水面漂行,随着波浪漂呀漂呀,沉到水底发芽生根。
椰子树的果实像只小船,它的外壳又坚又硬,浪潮把它冲上海岛,岸边又会长出新的椰林。
有的种子成熟了,蚂蚁会来搬运;有的种子靠鸟传播,鸟粪里常有幼苗诞生。
有的种子长着钩、刺,能挂在人的衣服上旅行;有的种子根据湿度一张一缩,像动物向前缓缓爬行。
植物的种子有各种传播的本领,一代又一代啊,繁衍它们的生命。
2、种子传播的奥秘: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实像一个个白色的绒球,当冠毛展开时,就像一把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
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絮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会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02-0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09
教学设计方案06-2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13
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教学设计方案02-24
教学设计方案【经典】08-07
教学设计方案07-11
教学设计方案06-1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