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7 02:01:1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其中“没”是多音字),认读5个字。

  (2)会用同音字和形近字组词语。

  2、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知道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它给人们既带来好处,又带来灾害。

  3、情感目标:渗透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知道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它给人们既带来好处,又带来灾害。

  教学准备:课件、字词大卡片、生字小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们知道吗?今天我特意带来了我的好朋友,想认识它吗?如果你想结识我这个会变朋友,那可要认真的读一读课文了,也许他就藏在课文里呢!

  二、初读课文:

  1、一读课文(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

  自己小声读读课文,读书的时候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读生字、词语

  大家读得非常认真,那生字、词语都认识了吗?

  (1)认读生字

  ① 指一指、认一认文中生字

  ② 和同桌相互检查读音

  (2)生字读得好,词语也能读好,对吗?

  教师出示词卡学生读

  3、二读课文:

  词语读得真不错,在文章中遇到它们,你也要能读好,那咱们再来读读这篇课文吧,把课文读通顺。

  4、三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订正,同桌一起读,听听你同桌的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的通顺吗?

  5、教师范读:

  大家读书的兴致真高,老师都想读一读了,可以吗?师范读。

  6、你喜欢哪一段,找出来好好练一练。(生练读)展示交流。

  三、学习第5自然段:

  我这个朋友还真不客气,初次见面就给大家提了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

  板书课题:我是什么

  练读课题。引入下一课学习。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新

  1、 复习字词

  2、 上节课我向大家介绍了一位新朋友,它想让咱们猜猜它是什么?(板:我是什么)小朋友你猜到了吗?(水)师:水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它的特点,你觉得哪些词比较合适?

  (调皮、怪、本领高强、很柔、力量很大……)

  3、小朋友形容得多恰当,你们知道吗,水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变” 。(板:变)到底他能变成什么呢?赶快去课文中读一读,找一找吧!

  (二)研读1、2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和同桌说一说,他能变成什么?

  3、 他究竟变成什么了呢?指名回答——指导朗读。(根据学生所说课件出示)

  4、 有关它的这些变化,你最想知道什么?

  A、 随学生的质疑演示相关的`内容。

  B、 进行观察说话。

  C、 指导朗读。

  ①变成汽。

  ②变成云:

  l 他的变化真奇特,就象在进行时装表演。(演示课件:云)

  你瞧,我穿上白色的衣服人们旧叫我白云。你也学着我的样子来演一演,说一说。(乌云、朝霞、晚霞、彩霞)

  l 天空云彩绚丽多姿,描绘着美丽而奇妙的画卷。你能读出这样的神奇变化吗?自己先练一练。(出示课件)

  l 指名读,指导朗读

  ③变成雨。 出示朗读句子“……变成水珠落下来。”

  ④变成雹子。 “……变成小硬球打下来。”

  ⑤变成雪。 “……变成小花朵飘下来。”

  5、配上动作表演朗读一、二段。

  6、他还会变成什么呢?(冰、霜……)

  (三)品读第3自然段:

  1、他不仅本领高强,会变成各种形态,而且他无处不在,还喜欢四海为家,,五湖四海都留有他的足迹,你瞧——

  A、 引读第三段,课件展示相应内容。

  B、 出示第三段课文内容,标出:池子、睡觉、小溪、散步、江河、奔驰、海洋、唱歌、跳舞、开大会

  C、 细细读,用心体会带点字,聪明的孩子你发现什么了?(点拨:课件演示、你不觉得这词用得非常准确吗?)

  D、小结:课文的作者非常会用词,总是能抓住特点准确用词,池子里的水平静,如同睡觉;小溪里的水流不急,就称他在散步,说不定还边散步边观赏周围的美景;江河里的水急,像马儿在奔驰;海洋,浪花好象在唱歌,跳舞,开大会。写得真有趣。

  2、指导朗读。指名、表演、齐读

  (四)研读第4自然段:

  1、用“变”来形容水的特点太恰当不过了,在不同的环境,他都善于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不仅如此,他的脾气也时好时坏,很善变。

  2、快速读,找出表明水脾气善变的两个词语。(温和、暴躁)

  想象说话:温和时他会怎样?暴躁时他又会怎样?(说,观看有关图片)

  3、结合你看到的把第4自然段读一读,他的温和和暴躁你能读出来吗?

  5、 自由读第4自然段——指名读——评读。

  6、 理解“种种”,包括那些措施和方法?

  (五)总结延伸

  1、这节课我们抓住水善变的特点,听水全方位介绍了自己。包括:水的形态,水的住处和水的脾气。课文中是水自己来介绍的,而其实水还想给大家出一道题,敢接受吗?他想请大家帮他来介绍。选其中的一部分进行介绍。注意“我”应该改为“他或水”。

  (生准备,进行复述练习)

  2、课外知识

  水,是万物之本。来,读一读有关水的知识。

  3、你还想知道什么?或想说些什么? 今天我们结识了“水”这个朋友,如果你还想更多的了解他,课后可以找一些关于水的谜语和小文章,大家一起学习。下课。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

  (一)兴趣导入

  1、引言(PPT1)。同学们,大家喜欢花吗?你们知道吗?有一种花在百花凋零的寒冷的早春季节,迎风傲雪独自开放,它是什么花?它,就是梅花。我们来认识梅花。

  2、简介梅花(点击PPT2、3、4,出示梅花图):梅花多为白色、粉色、红色、紫色、浅绿色。湖北地区2至3月开花。武汉磨山有座梅园,每年梅花开放季节都会举办“梅花节”。大多数的花都是在春天天气暖和了才开放(春暖花开),而梅花却不一样,它不畏寒冷,越是天寒地冻,它开得越好,它是最有骨气的花!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梅花曾经被定为我国的“国花”,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因而,梅花为历代诗人所吟诵。

  3、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赞美梅花的诗中,王安石的《梅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点击PPT5、6)

  2、介绍作者(PPT7)

  王安石是距今900多年前的江西抚州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曾两次担任宰相,他积极推行革新,因保守派反对而失败。他的诗作内容充实,语言精炼,艺术造诣极高。

  请打开书P125,生自由读,边读边学习生字,指名读、领读、记字形。

  3、讲解生字(PPT8)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为”是多音字,因为的“为”,在这里读作wei,另外一个读音“为什么”的“为”;诗中的“数”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hù,不读shǔ。

  “梅、角、寒、雪”,可用熟字换偏旁(梅);讲故事(寒:房子里一个人,身上盖了一层又一层的草,还是结冰了。表示寒冷。);两个部分组成的合体字(雪);象形字(角)等方法记字形。“枝”字的读音是翘舌音。

  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生字卡片去拼音检查生字的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4、理解词语(PPT9)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诵读,结合看投影、图画,让学生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语,大概了解“数枝”、“凌寒”、“遥知”、“暗香”这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5、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PPT10)

  多种形式朗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再让学生自读诗句,反复读诗文,逐句把诗文读通,读顺,达到正确、流利,要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节奏。对诗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边读边想作者写了梅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三)细读诗句,理解诗意。(PPT11)

  1、学习第一、二句。

  (1)指名学生读,试说诗意,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

  (2)让学生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3)启发学生从“墙角”、“凌寒”、“独自”中体会出梅花的特点。“墙角”二字点明地点,“数枝梅”写出它的“形”——板书;“凌寒”二字交代梅花开放的时间;“独自”二字指明其他的花木都没有开放,突出了春梅不怕寒冷,于冰雪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写的是梅花的“神” ——板书。

  (4)朗读体会。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指名读,深入体会。

  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的是:寒冷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

  2、学习第三、四句。

  (1)学生试着说说诗意,再集体讨论订正。在理解这两句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出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虽然不是雪,却像雪一样洁白。板书——色

  第三句,“遥知不是雪”。诗中说“不是雪”,但是以雪作比,暗指梅花色洁白如雪。

  第四句,“为有暗香来”。“暗香”:幽香。幽幽清香从远处飘过来,因为闻到梅花的香气,因此知道那不是雪而是梅花。板书——香

  (2)轻声自由读诗句,男女生对读,体会梅花“色洁”、“幽香”的特点。

  (3)感情启发,朗读体会。

  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用巧妙的手法,运用比喻描写出梅花洁白如雪,花香清远的特性。

  3、再读诗句,理解全诗的意境。(PPT12)

  齐读全诗,小结全诗

  (1)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在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墙角边,几枝亭亭玉立的梅花正迎着凛凛寒风,独自开放。从远处看,花如雪白,但知道那墙角处白色的不是雪,而是怒放的梅花,因为有一股清幽的香味正从那里缓缓地飘来。)

  (2)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

  (3)启发想象,体会意境。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思考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4)再读诗句,边读边思考,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表面上赞美梅花凌寒独放,实际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适当地作背景介绍:这首诗是作者推行变法失败后写的,借写梅花的品性来表达自己坚忍不拔,身处逆境洁身自好的心态。)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人心境的体会是个难点,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深究。

  (5)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

  全诗让人领略到梅花凌寒怒放的神韵,给人留下梅花花白如雪、气味芬芳的鲜明印象,赞美梅花坚强的品性和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

  4、配乐朗读,练习背诵。

  运用音乐、投影,启发学生想象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怒放的英姿,感悟诗的意境美。伴着音乐,学生有感情地反复吟诵,教师可适当提示:

  (1)梅花开在什么地方?

  (2)梅花有哪三个特点(不畏严寒、花色洁白、气味幽香)?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背诵。

  (四)布置作业:

  课外了解历代诗人赞美梅花的诗句。

  板书: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形)

  凌寒独自开。(神)

  遥知不是雪,(色)

  为有暗香来。(香)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4.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观点,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1.自制动画片《骑驴》。

  2.自制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了解短文内容及几个基本观点。

  1.看动画,讲故事,感知短文内容。

  (点评:上课伊始,生动有趣的动画,绘声绘色地讲解,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入了学习的氛围,学生定会兴趣盎然。)

  2.自由读故事,了解文中对于爷孙俩骑驴的几种说法。

  (点评:读故事是看动画所无法代替的,这使学生对故事《骑驴》的四种说法逐渐明晰,为展开交流做好准备。)

  3.引导学生汇报故事中的四种说法,同时板书。

  (1)中年人认为两个人不能都骑驴。

  (2)老人认为应该尊敬老人,让爷爷骑。

  (3)孩子认为应该让孙子骑。

  (4)种菜的人认为有驴不骑,太笨了。

  二、搭建平台,充分交流。

  1.同桌交流。

  同桌相互交流:老爷爷应该听谁的?教师提出:说清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听对方讲话。

  2.小组交流,按不同观点分组。

  (1)调查分组。

  A.同意爷爷骑驴的为一组。

  B.同意孙子骑驴的为一组。

  C.同意不能都骑的为一组。

  D.同意不骑太笨的为一组。

  E.与以上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

  (点评:“按不同观点”分组,是来自学生自己的观点,打破了常规分组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使小组学习更具实际意义。另外,对于“与以上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及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汇报,互相补充,团结合作,讲清组内想法;注重师生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点评:能通过教学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抓住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此处教学的不可预测性更强,随时生成的课程资源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设计才更有针对性。)

  4.不同观点互动交流。

  在相同观点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说理,说服他人。再次创设情境,使学生交际更深入。

  (点评:不同观点的交锋,让学生的交流活动升华,互动性更强,交际情境自然形成。同时,在交流中,经过教师的恰当的引导、点拨,学生会逐渐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三、扮演角色,感悟道理。

  师生扮演角色,创设交际情境。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做事要有主见。

  (点评: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很巧妙。巧,是因为师生角色扮演使交际更具实际意义;妙,是因为交际过程不单是语言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思想受到启迪,情感得以熏陶、释放的过程。)

  四、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交际空间。使学生逐步感知到交际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评:联系实际的拓展交流,丰富了交际的内容,把故事《骑驴》所蕴含的哲理内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总评

  张老师的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应该听谁的》,能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提出的口语交际要求,从二年级学生实际出发,把教学目标准确定位在“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敢说、乐说,说清自己的想法,说出新意;指导学生在与人交流中要认真倾听,态度自然、大方”上。教学设计体现了“顺学而导,在交际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指导思想,及“情境中互动,互动中发展学生思维”的设计原则。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于交际,主动交流。张老师设计了独白、小组讨论。与老爷爷模拟对话等活动,努力引导每个学生乐于交流,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情境中。

  二、努力创设贴近生活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互动。比如说,上课伊始的一边播放配乐动画,一边讲《骑驴》故事,使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交际情境中;让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小组合作交流,为学生搭建交际平台;不同观点进行交锋,使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师生扮演角色,与“老爷爷”模拟对话,在交流中使学生感悟了故事所蕴含的哲理;拓展交际话题,让学生寻找自己生活中为难的事情,把交际情境引向生活实际,使交际更具实际意义。

  以上各种交际情境,重视培养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交际角色意识,构成了真实的课堂交流的学习情境。

  三、发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在教学设计中,张老师鼓励学生多元化思考,“与文中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的设计,体现了她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创新精神的培植。

  (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张霜老师执教的《应该听谁的》一课获得一等奖。)

  点评:“本篇思路有点问题,设计了学生根据不同观点分为五个小组进行组内交流并汇报的环节,但最终结果却是“做事应有主见”,环节设计与结论没有因果关系,逻辑上似讲不通。”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4

  一、游戏导人

  首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向上举,手臂贴住耳朵,一动不动的站立,坚持一分钟。(闭嘴,没有声音,看谁能坚持到底)师: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请你们谈谈刚才的感受)

  2、小结: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但有时也觉得很长,就像刚才,我们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一分钟》,学了以后,你对“一分钟”的感受一定会更加深刻。

  板书课题:一分钟(齐读,学习“钟”)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篇课文,请大家打开书到31页,听老师读课文

  2、自渎

  我们小朋友也像老师那样来读读课文,要求:第1次: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第2次:标出自然段,把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次。开始(生读课文)

  3、检查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自由读读—(谁能来当小老师读一读)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去掉生字新词的拼音了,你还会读吗?来,开小火车来读一读——去掉生字的朋友(指名读)学习“零、闹(门里像市场)、哈欠(动作, “欠”应该读轻声)、迟,叹、决(看到它想起了哪些字)、悔(和谁很像)”

  4、师:同学们读得挺好的,我们已经知道课文有几段?你觉得这篇课文哪段比较难读?用手指表示。(根据反馈指名读,纠正——齐读)《这个环节删》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这一段内容,指名读。从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他在睡懒觉,多睡了几分钟?)(板书:多睡一分钟)

  2.指导朗读.

  师:我们来看元元多睡一分钟时是怎样想的,他想——学生读,这时他对一分钟是怎么理解的?此时,他觉得一分钟长吗?他在乎这一分钟吗?是呀,对这一分钟毫不在乎,谁能把这种满不在乎的语气读一读呀?——我们一起来读读,那么把整段连起来读一读

  过渡:尽管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20分钟,这是什么原因呢?

  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再来说一说(板书:迟到20分钟)

  四、学习2~3自然段

  根据学生反馈分别出示第2、3段,

  1. 板书:红灯刚亮)出示第2段 自己读读 你们看 他起床后很节约时间呢,他“很快地”学生接读。

  出示:说话训练:要是元元早一分钟, (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呢?和同桌先讲讲,指名汇报)是啊,他也许不会迟到了,他走到十字路口,看见的就不会是红灯,可以顺利地通过了

  2.还有什么原因?另一个原因在我们课文的哪一节,那么我们就请谁来读读这一小节。眼看就要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板书:汽车刚开)出示:说话训练:要是元元早一分钟, (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呢?

  3.是啊,这一分钟对元元来说多重要呀,由于多睡了一分钟,他遇上了红灯,赶不上汽车,他只好等啊等,接读第4段,元元在等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师:可见一分钟也是何等的重要啊!

  五、书写指导“元 包 欠”

  1、看书上田字格中生字“欠、元、包”。找找关键笔画,要注意的地方,仔细看“ ”“ ”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一想这三个字怎么写比较好看?指导书写 组词

  2、学生描一个,临一个,默写一个。注意同桌之间的评价,对照欣赏与检查。

  板书设计:

  7 一分钟

  多睡一分钟

  红灯刚亮

  汽车刚开

  走到学校

  迟到20分钟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小学生在读了一些文章、认识了一些字之后,他们便更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每天接触的人和事,都可能使他们感兴趣,并产生把它们记录下来的冲动。《日记两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日记体的习作范文。读了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法记录生活,使他们把记录生活的冲动化为自己的行动。

  这篇课文记录了“我”的`两次“梦”。记录了“我”的梦与现实生活之间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记录了在城镇的“我”与贵州山区小女孩阿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他们之间的差别。“我”那白纱裙的梦,在妈妈的影响下,变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

  这个故事很有时代意义。教学时要结合生活现实,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许,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看到自己平时的影子,能够想起自己平时的思想与行为,也许还能够让学生从学习这篇课文开始,学会多想想别人,少想一点儿自己。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三、教学重点:

  学习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知道日记和作文的不同。

  四、教学难点:

  学会多想想别人,少想点儿自己。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学习日记格式

  过渡: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朋友,瞧瞧他们是谁?

  1、课件显示:动画双胞胎分别出示作文和日记。

  问:小朋友,你们发现我们哥俩有什么不同吗?

  2、小组讨论。

  3、动画小结:小朋友真棒,我叫日记,哥哥叫作文,我比哥哥开头多了月、日、星期和天气,哥哥比我多了题目,小朋友,你喜欢我吗?快来和我交朋友吧。

  (一)学习生字

  1、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老师正音。

  2、指名读、开火车读。

  3、交流记字方法。

  (三)朗读感悟第一则日记。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

  2、指名答,教师板书。

  3、小组分工读,指名读。

  指导:“我”的梦想没有实现,要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还要注意标点的停顿。

  4、“我”为什么怪妈妈小气呢?课件演示日记内容。

  5、指名回答。

  6、指名、分组或齐读第一则日记。

  (四)小结

  写日记就要把当天发生的、印象深的事记下来,而不是像记流水帐一样,把一天做的事一件一件罗列下来。

  (一)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教师重点正音。

  昨(平舌音)娘(声母是鼻音)晴(韵母是后鼻音)

  2、观察字形,发现规律,分类说说写字时应注意的事项。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有的字偏旁相同。教师抓住字形的相同点进行范写,让学生迁移运用。

  3、示范书写,重点指导。

  女字旁:撇点的撇写长一些,第三笔不要超过右边的撇。

  日字旁:写得瘦长一些,折笔稍向里收。

  妹:右边的部件上横短,下横长。

  读:第五笔是横钩,不是横折钩,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第2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课件:小朋友,你还认识我和哥哥吗?对了,我叫日记。还记得我和哥哥有什么不同吗?

  2、学生回答课件提出的问题。

  (二)朗读感悟第二则日记。

  1、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议。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什么?

  3、齐读要求会认的生字,自读,开火车读。

  4、老师范读,小组打擂台读,个人比赛读。

  指导:要把“我”梦中开心的事,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5、讨论: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

  a)阿英妹妹来自哪里?

  b)阿英妹妹是个怎样的孩子?(失学、好学)

  c)妈妈小气吗?

  6、指名或齐读第二则日记,说说你感觉“我”是个怎样的人?

  (三)巩固生字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请记字记得牢的同学说说记字方法。

  3、自己再读读记记生字,同桌检查读生字。

  4、完成“看看写写”练习。

  (四)课后作业

  按照日记的格式写一则日记。提示:

  (1)今天你做了什么?

  (2)你到过什么地方?看到或听到了什么?

  (3)你最想干什么?

  (4)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样?是高兴、伤心还是后悔……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

  2、能按一定顺序看懂图意。

  二、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

  〈出示:我会读〉黄澄澄、池塘、梧桐树、藏在底下、当做、催

  2、轻声自由朗读全文,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个地方的美丽景色。

  (二)学习课文

  学生自主选择:先来欣赏哪个地方的美景?

  1、秋天的天空。

  1)自由读,读后,你觉得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板书:高、蓝]

  2)有多高,有多蓝?能不能用另一个词把“那么”换一换?(多么)

  3)比一比,哪句好,为什么?

  〈出示:我知道〉

  天很高,很蓝。蓝天上飘着白云。

  天那么高,那么蓝。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4)朗读。

  2、秋天的池塘。

  在池塘的.周围,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读一读,找一找。[板书:落叶]

  这些落叶实在太漂亮了,那水中的小鱼,岸边的蚂蚁,空中的燕子[同时贴上这些动物的图片]看见这些落叶,会把它当做什么呢?

  1)自由读三、四两段,完成练习:

  〈出示:我会说〉( )把落叶当做( )。

  2)指名回答。[板书:——伞

  ——运动场

  ——电报]

  3)这三种小动物,你最喜欢谁?喜欢谁就扮演谁,选择书上写你的那句话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4)采访活动:秋姑娘送给了你们这么好的礼物,你们难道不想对她说些什么吗?

  小鱼:你想对秋姑娘或对这顶伞说什么吗?

  蚂蚁:你呢?

  燕子:你能告诉大家这封电报上都写了什么内容?

  5)想象:还有那些小动物,它们又会把落叶当做什么?请你模仿书中的句子说一说:

  〈出示:我也会〉

  有的落在(哪里?),(谁?怎样做?),把它当做(什么?)。

  3、感情朗读全文,感受秋天的美。

  (三)小结,拓展延伸

  秋姑娘送给我们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生机勃勃的世界,那小朋友们准备回送给秋天什么礼物呢?

  (四)作业

  〈出示:日积月累:〉

  1、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2、去找一找描写秋天的文章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美”的道理。

  2.学习生字,会认八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说话入境,绘画导入

  秋姑娘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

  1.先同桌交流自己课外在小道旁、广场中、公园里、草地上观察到的秋天景象。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画、剪、贴,自己动手装扮教室。成熟的瓜果,金色的稻浪,南飞的大雁……

  3.就让我们在这喜人的丰收图中学习《秋天的图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画画生字,把生字读准确;

  想想生字,把生字认一认;

  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同桌互读、表演读)。

  2.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句子(读哪句,课件演示哪句),师生欣赏、评议,练习朗读。

  对“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重点句,不仅要进行朗读训练,还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很美?(课件:黑白色的秋天的图画),你觉得美吗?对,色彩不仅使图画变美丽,而且使句子更生动。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能不能用它来说一说你的同学、教室、家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劳动创造了美”。

  5.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可看深件背,同座位互背,下位找好朋友背……)

  四、各展所长,赞美秋天

  1.启发谈话: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美吗?你喜欢它吗?勤劳的人们用双手画出了秋天的图画,我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秋天,好吗?

  2.自由组合,赞美秋天

  画画组:画秋天

  写作组:写秋天

  表演组:演秋天

  歌唱组:唱秋天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略)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这文,了解黄山岩石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选背其中的两段。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2~5自然段的内容,体会黄山岩石之奇。

  2.教学难点——多数学生未去过黄山,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黄山》录像资料片。

  2.多媒体课件。

  3.薄型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记句子。

  1.四川的峨眉山风景秀丽,到处鸟语花香。

  2.无锡的五里湖好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出蓝蓝的天,白白和云,红红的花,绿绿的树。

  二.整体感知,揭示课题。

  1.过渡: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非常美丽。今天,老师将带你们一起去黄山风景区游览。

  2.看录像,范背课文。(多媒体显示:填空)

  3.完成填空,相机学习部分词语。

  指名完成填空。

  生字词正音。

  理解词意。

  你看到了哪些秀丽神奇的景色?

  4.齐读第1自然段。

  5.指导背诵。

  6.揭示课题。板书:黄山奇石

  7.释题。奇石就是指——(怪石)

  奇石、怪石也就是说——(出示卡片:奇形怪状的岩石)

  8.质疑。

  看了课题,小朋友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三.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脉络。

  1.自由轻读课文。

  课文里边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

  2.读后交流。

  介绍了哪些奇石?

  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哪些是具体介绍的?哪些只是简单举了名字?

  小结。

  四.品词析句,理解文意,学习第2、3自然段。

  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刚刚有个小朋友问:“这些奇石‘奇’在哪儿呢?”咱们先来看这块“仙桃石”。(指板书)

  2.指名读第2节。

  课文哪一自然段作了介绍,大家边听边找,什么词语你有懂。

  3.质疑问难。

  4.理解。

  (放录像:“仙桃石”)谁来指指“石盘”在哪儿?

  为什么说“仙桃石”是奇石呢?

  板书:好像……飞落

  5.指导朗读。

  6.背诵。

  学习第3自然段

  7.过渡:黄山的奇石多有趣呀!你瞧,这块奇石就像一只猴子。

  (多媒体显示:“猴子观海”)

  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

  8.默读第3节。

  找找这一段几句话?(多媒体显示:①②③)

  9.指名分句读。

  10.分句理解。

  第1句说什么?

  看图理解“陡峭”

  第2句说什么?

  谁来学学这只猴子有趣的样子。表演时要注意哪几个动作?

  板书:抱蹲望

  指名分解动作表演。

  评议。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指板书)

  11.看图练说。

  (多媒体显示:第2自然段填空)

  12.指导朗读。

  13.指导背诵。

  五.小结谈话。

  六.学习生字。

  1.复习巩固新词。(多媒体显示:词语)

  2.指导书写:翻、滚。(多媒体演示:“翻、滚”的笔顺)◆

  附板书:

  ┌ “仙桃石”好像……飞落

  │ “猴子观海”抱蹲望

  黄山奇石┤ “仙人指路”

  │ “金鸡叫天都”

  第二课时

  一、 回忆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黄山奇石》,并且学习了生字新词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们还记得吗?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呀?那里景色如何?

  (引导联系第一段回答,板书:神奇、有趣)

  二、激趣导入

  这节课,老师来当导游,带大家去欣赏黄山那有趣的奇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好吗?

  三、学习课文

  (一) 整体感知

  首先,请听老师范读课文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的相关画面,同时留心观察:课文中介绍了哪几处奇石?

  (二) 分层学习

  1、学习第二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出示图片)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样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看着图说一说)

  (3)仙桃石这么大,又在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来的呢?加上想像说一说。

  (4)指导朗读

  说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稳稳当当的放在了石盘里,像招待客人一样。其实这是谁的功劳呀?对,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让我们读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吧!

  2、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刚才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样子,加上丰富的想想体会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你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请你们小组四人先一块儿读一读,然后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从样子、位置来引导。)

  ①、哪句话写出了猴子的样子?看看图,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②、哪几个词写出了猴子的动作?(变红)请你坐在凳子上学一学。有趣吗?

  ③、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

  (欣赏云海:云上下翻滚,十分壮观,能看到这么美的云海,是因为黄山太高了。)

  ④、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出示图片)

  (3)指导朗读

  同学们,多么有趣的位置,多么有趣的猴子,你能读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吗?

  3、学习第四段、第五段

  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猴子的样子和它所在的位置感受了“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接下来,老师请你们从“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两处奇石中选一出你喜欢的,自己读一读,然后看看图从它的位置、样子加上想象说一说它的神奇、有趣。(出示自学指导。指名回答,抓住一出体会到位,多请人补充。)

  (1)“仙人指路”

  ①、仙人在什么地方?(学一学动作)

  ②、仙人是什么样子?

  ③、仙人好像在告诉人们什么?

  ④、指导朗读

  (2)“金鸡叫天都”

  ①、金鸡在什么地方?

  ②、它是什么样子?

  ③、金鸡在叫什么呢?

  ④、指导朗读。

  (3)齐读第四、五自然段。

  4、指导背诵

  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了黄山那一处处奇石,请选一处你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课文,试着背一背,练好了像小导游一样介绍给你的同桌,好吗?

  谁来背一背?

  谁愿意来当小导游介绍黄山的奇石?(放音乐和画面)

  5、学习第六段

  同学们,黄山的奇石何止这四种啊,还有很多很多。课文中只提到名字的奇石有哪些?(出示第六段)

  (1)自由朗读,找一找。

  (2)请你选一处,模仿着课文的写法,想一想:他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加上丰富的想象说一说。(练习,指名说)

  (3)黄山还有许多没有名字的奇石呢,请你们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起个名字,好吗?

  (依次出示:仙人下棋、天鹅孵蛋、骆驼峰)

  (4)指导朗读。

  你们大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使黄山奇石有趣极了,下面,咱们来共同体会它的多、奇、趣吧!(齐读)

  四、总结谈话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1.让学生用填空的形式扩充想象内容。比如:天狗望着月亮。

  2.采用提问式发散思维。比如:什么样的狮子?怎么抢着?抢着什么样的球?

  3.自选题材,独立发挥想象,续编内容。比如:仙女弹琴,让学生根据这个题目,自己展开想象,编成一段话。经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反复强化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想象的方法与步骤,并且有了充分展开想象的条件,一段段充满想象的描述应运而生。有的学生写道:“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幺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平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

  第一课时

  质疑探究

  1、谈话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课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看动画,整体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释疑探究

  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这只是初读,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所得就要加以表扬,不能要求过高。)

  (设计理念:尝试朗读,整体感知,交流收获,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体验读书的快乐。)

  识字

  1、 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 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3、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相互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效果。)

  赏读

  1、 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 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 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与体验。)

  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如、已、娃、纷、好。学生认读。

  2、 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3、 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

  4、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设计理念:在重视学生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导入

  挑苹果游戏:(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你选择第几号苹果,读出上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

  诵读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读得好,哪读得不好。

  2、 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 朗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模仿,要引导学生的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演读

  1、 教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 学生自由练背。

  3、 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也可让学生进行想象发挥,进行小型课本剧表演。(以鼓励为主,参与为主。)

  (设计理念:加强学生的诵读练习,加深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发展语感,丰富学生的积累。)

  讨论

  1、“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2、“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养。)

  练习

  1、 出示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多方式读词。

  2、 扩展仿说词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快来与同学交流。

  (设计理念:创设多样的练习方式,巩固所学,达到学用结合。)

  拓展探究: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把你课外搜集了解到展示出来吧!

  (设计理念: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甲、洼、豆、识、经。学生认读。

  2、 自己练写,小组评议。

  3、 教师小结,指导重点。

  4、 学生再练写。

  (设计理念:写字是学生的重要技能,尝试之后,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增强写字效果。)

  教学资料:

  种子传播的奥秘

  种子的传播方式大致有四种:风传播、动物传播、弹射传播、水传播。

  如: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坐井观天”、“无边无际”的意思,会写生字“渴”和“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难点:知道小鸟和青蛙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的寓意: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教学过程:

  一、 词语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2课《坐井观天》,哪位小朋友知道“观”的意思是什么?(看)那坐井观天的意思呢?(坐在井里看天),齐读“坐井观天”。

  2出示词语:

  第一组:渴 喝 (点一点偏旁不同,识记小口诀:口渴需要水,就用三点水;喝水要用嘴,所以口字旁)

  口渴 喝水

  第二组:无边无际(理解意思:没有边际,形容范围很广阔)你能说一说:无边无际的( )吗?例如:无边无际的大海 无边无际的沙漠(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

  第三组:一只小鸟 一只青蛙 一口井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讲谁和谁发生的一件什么事?(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它们是在什么地方发生争论的?

  二、 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学生自读)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口井,老师还把青蛙和小鸟邀请到教室里了,根据课文内容,哪位小朋友能够帮助老师把它们的位置贴到黑板上吗?(学生贴图)

  3。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二)为了天的大小这个问题,他们总共争论了几次,请同学们自读2—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小鸟的话,用波浪线划出青蛙的话。

  1出示全部对话,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从它们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了青蛙和小鸟的想法,青蛙认为天只有(板贴: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板贴:无边无际)

  (三)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1。学习第1次对话:我们来看第一次对话,

  出示: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指名读)

  A你从问号读出青蛙怎样的心情?(好奇、疑惑)

  B一百多里是很远很远,我们去看看小鸟飞过了哪些地方?(图片展示它飞过城市、村庄、树林、田野)小鸟飞得这么远,你能读出远吗?(指名3—4位学生读一读)

  评:他的速度很慢,让我们感觉到很远很远。

  C你能读出青蛙的好奇心和小鸟飞得远吗?(同桌练读,并展示)

  评:感觉到这是一只有好奇心的小鸟,感受到了小鸟飞得很远很远

  2学习第2次对话:听到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青蛙怎么说的?

  A出示第2次对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指名读青蛙的话并评价)

  B为什么青蛙说小鸟在说大话呢?(理解词语:说大话,即吹牛的意思)我来采访一下小青蛙:小青蛙,你为什么说小鸟在说大话呢?(青蛙认为自己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跟它说天无边无际,所以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

  C让我们伸出手来抱一抱,井口那么大是多大?这么小的`地方,还用飞那么远吗?根本用不着。这么小的地方,所以这个问号里藏着青蛙的什么?(不屑、不相信)

  D让我们带着不相信的语气再来读一读青蛙的话。(齐读)

  e刚才我们跟着小鸟去了城市、村庄、树林、稻田,还是没有看到天的边际,天可真是大得很哪,请同学来读一读,读出天的无边无际。(指名读,齐读)

  f男女生读好青蛙与小鸟的第二次对话:读出了青蛙的不相信,读出了天的无边无际。

  3.学习第3次对话:

  过渡:现在两个人有分歧了,一个说大,一个说小,到底谁对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三次对话,找一找答案。

  出示: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1)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理由是什么?(找句子说明: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2)卷筒实验:学生模仿老师卷筒实验,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是为什么?老师小结归纳,青蛙坐在井里看天和我们用圆筒看天,其实道理是一样的,所以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现在,你认为是小鸟说得对还是青蛙说得对?为什么?(青蛙错在:天天坐在井里,见识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还自以为是。)

  (5)全班交流:青蛙笑什么?小鸟笑什么?

  (青蛙笑:自己对,小鸟错。小鸟说大话,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

  天只有井口大,小鸟骗人……

  小鸟笑:青蛙弄错了,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劝告,还自已以为是,笑它目光短浅,井底之蛙……)

  (4)我们和小鸟一起告诉他: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小鸟之所以知道天无边无际是因为它飞得高,看得远。确实是这样,从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眼界狭小,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要听取别人正确的建议,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三、演读对话

  知道寓意后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不同的语气,自己练读,分小组读好对话

  四、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喝与渴(回顾识字小口诀:口渴需要水,就用三点水;喝水用嘴喝,所以口字旁)

  2、指导生字书写。

  五、板书设计:

  天的大小

  青蛙: 井口那么大

  小鸟: 无边无际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认读字“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八个生字;区分形近字“治、抬”“哇、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感。

  2.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演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不可怕、不用治是葫芦落的原因,从而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知道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不可怕、不用治是葫芦落的原因。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的事物都存在着联系,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三、教学策略

  采用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演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认识“葫、芦”二字,注意指导“芦”的读音。(轻声)

  范读课文,听清楚生字的读音。

  (二)学习生字

  1.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出示课件:读词语、读生字、读句子。

  3.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三)初读课文

  1.自己再轻声读课文。

  2.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不好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可在旁标注出问题。

  (四)指导书写

  1.指导认清难字的字形并指导书写。

  言:两个短横一样长。

  每:上窄下宽,竖折向左斜,折要平。

  怪:右上角上“又”,下面是“土”不是“工”。

  2.“哇、治、慢、挂、邻、”可让学生独立分析字形,看字帖练习写。

  (五)复习词句

  1.导入,齐读课题。

  大家认真看老师画的这是什么?师画葫芦藤。读词语:葫芦藤。

  2.选一选,把生字送回家。

  瞧,细长的葫芦藤上挂满了小葫芦,这还有两对葫芦兄弟呢,你能分辨它们吗?那快来认一认吧!指名领读生字。

  光会读还不够,看谁能把这葫芦兄弟送回家!齐读句子,出示生字。

  3.刚才,我们还学习了八个会写字,从大家的书写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请你当个小医生来诊断一下错误吧!出示课件:小小诊所。(学生作业中写错和写得不美观的字)

  【设计意图】在写词语之前教师创设情境“小小诊所”这一学生喜欢的形式,在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进行二次指导生字,不是盲目复习,而是有针对性的复习。

  (六)前后对比,读好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写词语特别认真。我们还知道了小葫芦长得十分可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里,去看看那些小葫芦吧!

  打开语文书,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葫芦的句子。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读了这三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你发现这是写什么?颜色、形状。

  叶子绿绿的,花是雪白雪白的,多美啊!叶子跟葫芦有什么关系?你再读读。

  谁愿意按照书上的内容把这绿绿的叶子、雪白的花朵和小葫芦贴在板书上?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后总结:你看葫芦啊是先长满了绿叶,再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就挂起了几个小葫芦。

  (3)出示实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快看!你们喜欢吗?

  快来夸夸它吧!看来你真是喜欢小葫芦,谁再夸夸它?

  你们这么喜爱小葫芦,那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再读读第一自然段。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我猜呀,这棵葫芦一定能长得赛过大南瓜,是不是呢?

  【设计意图】抓住“细长、长满、绿、雪白、可爱”等词语让学生体会葫芦的可爱;抓住“每天、几次”体会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通过抓住“长、开、谢、挂”这几个字渗透葫芦生长的各个部分都紧密相连,为后面突破重难点作铺垫。

  2.前后对比质疑。

  (1)那结果怎么样呢?谁来说说呀?

  (2)很多同学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呢。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快读读二、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读:是啊,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换句话说就是“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课件出示句子,自己读读这两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你发现什么了?

  大家看,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加上不同的标点,读的语气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2)看来他心里只想着葫芦,眼里只有葫芦。于是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谁想读读这句话?师拿出小葫芦,谁愿意表演一下这个种葫芦的人?

  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

  你为什么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葫芦说呀?

  哦,怪不得“盯”是眼目旁呢!你们可千万别写错呀!

  你在跟谁说呀?(跟自己说)这就是“自言自语”。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读使学生理解“盯”“自言自语”,体会种葫芦人当时的心情,从而读出语气。此教学环节体现了随文识字的教学理念,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活跃有趣。

  (3)咱们合作读读第二自然段吧,我来问,你们读。

  他看见什么?想了什么?他又说了什么?

  正在种葫芦的人满怀希望时,他的邻居看见了,他们之间又说了什么?一起看看第三段,指名读第三段。

  【设计意图】通过问读的形式,渗透写作顺序,为后边拓展说话做准备。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什么了?指名读。

  你想告诉他什么?注意指导读好“光”。

  (2)引读:可是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读)

  种葫芦的人你奇怪什么呀?

  课件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两句又是意思一样,什么不同?谁能自己读读这两句话?

  这两句,哪句更能突出种葫芦的人感到奇怪?谁再读读?

  (3)让我们分角色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七)合作探究,总结全文

  1.孩子们,还记得吗,在种葫芦的人种下这棵葫芦后,出示课件: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而现在──(生读)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出示课件: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老师读)现在却──(生读)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设计意图】前后对比读文,再次强调葫芦的生长过程,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

  哎──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么令人惋惜啊!让我们再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谈话总结:太感谢你们让我知道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联系的,叶子生蚜虫,葫芦也会长不好。不仅葫芦是这样,其实,任何事物之间都是存在着联系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八)课外延伸

  第二年,这个人又种下一棵葫芦,他吸取了前一年的教训。有一天,种葫芦的人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想了什么?说了什么?于是,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的结果怎样了?

  请你按照看、想、说、做的顺序说一说吧!

  先自己小声说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语言实践与阅读紧密结合。让学生按照文中第二段的写作方法“看、想、说、做”说一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0

  课前透视:

  《一株紫丁香》是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当你正伏案备课的时候,可曾想到: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株,那就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在向你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同学们真诚的爱送进了你的心田。这样的情意真让人感动。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课后练习设置,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积累。

  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设计在《参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操作》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反馈与交流、质疑与解惑、自主设计、活动激发等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让自主与和谐充满整个课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认11个生字,会读课后词语,会写8个生字。

  3.体会小学生赞美和感激老师辛勤劳动的真挚情感,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理。

  重难点把握:认读生字,朗读体会课文。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资料;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导入:

  “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

  载着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为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让我们一块儿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

  2.板书课题:5一株紫丁香。齐读课题认识“株”。

  3.出示课件,介绍紫丁香树。(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设计意图:借助音乐渲染和老师富有情感的语调,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中,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学生汇报课前查阅的资料,培养学生观察收集资料的能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①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画出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③把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标出来。

  2.同桌互助自学生字、生词。

  ①拿出自己准备的生字卡片,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互相帮助。

  ②两个人读一读课后的新词。

  ③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①猜字谜的方法来识记:“牵”,牛儿躲在屋顶下,抬头看天少一画;“困”,四四方方一间房,一根木头放中央。

  ②“倦、困、踮”可能是读音的难点,“倦、困”比较拗口,“踮”要防止学生读成“diàn”。可用下面的顺口溜帮助学生巩固认读的生字。

  踮起脚尖,走进小院,

  放下书包,给树除草。

  牵牵小手,唱唱儿歌,

  笑声甜甜,不觉疲倦。

  (2)巩固生字。(做摘紫丁香花的游戏)

  (3)朗读展示,读自已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设计意图:自主读书与交流读书结合,引导有目的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加深印象,探讨交流识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利用识字情境,促进巩固识字。)

  三、细心观察,指导写字。(课件出示生字)

  a、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重点指导:“棋”和“琴”

  e、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生字较多,教师不可能逐一范写,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学生易混易错的字来示范和提醒,其他的字让学生自己去临摹,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推荐作业

  1.朗读课文。

  2.积累词语

  第二课时

  一、播放歌曲,引入诗境。

  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一首赞美老师的歌曲,把学生带到了诗的意境。通过学生谈感受,把学生引入到浓浓的师生情之中。)

  二、制定学习目标。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学懂了什么?我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我想学什么?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拟订学习目标,这样订出的目标反映着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程度学生的意见。)

  三、品读课文。

  (一)教师引导学习第一小节。

  (1)谁喜欢第1小节?指名同学读第一小节。

  (2)老师正在安静的小院里备课,你去送花,你会怎么进去呢?谁来

  表演一下。大家一起来试试。

  (3)你们为什么要踮着脚尖走呢?

  (4)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呢?试着读一读。

  (5)齐读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读或交流读,达到读得正确、有感情的效果,为下节朗读感悟作铺垫。)

  (二)自主选择学习二──四小节。

  A、小组合作,探究新知。(自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选择学习方法。)

  出示学习要求及方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请提出来?

  *用最美的语言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B、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自己选择喜欢的小节进行小组学习,体现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C、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四节。

  (1)老师有感情地配乐范读第二、三、四节。

  (2)学生就老师的朗读进行评议,再自己揣摩朗读。

  (3)品味词语。

  口头填空:“绿叶沙沙”像(),“盛开的花儿”像()。

  将“疲倦”换成“疲劳、劳累”,将“挂牵”换成“挂念、牵挂”,让学生比较朗读,体会到“疲倦、挂牵”读起来押韵。

  (设计意图:教师配乐范读课文,使学生沉浸在课文情节之中,通过学生对老师朗读的评价,更多的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和比的意念,激起了学生读书的欲望。)

  (三)学习第五小节

  (1)(打开课件看课文插图)夜深了,连星星都困得眨眼,这位老师还在写教案,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2)师生讨论应怎样读第五小节?

  (3)指名读第五小节,大家评一评。

  (设计意图:巧妙凭借插图,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实现课内外的结合,由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现实生活,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尊师情感。)

  四、赏读课文,指导背诵。

  1.配乐齐读课文。

  2.练习背诵。(喜欢哪一节,就记住哪一节,同桌之间练习背诵。)

  3.表演背诵。

  五、小结课文,感情升华。

  1.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在学生体会出师生情感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朗读。在赞美老师的歌曲声中,学生谈自己的收获,达到感情的`升华。)

  六、作业超市(以下作业任选两题)

  1.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赞美老师的诗句,抄写下来。

  3.学唱一首赞美老师的歌曲。

  4.把最想给老师说的话写下来,制成卡片送给老师。

  (设计意图:作业超市的设计,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在练习的数量上和深度上有一定的选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教学感悟:

  在《一株紫丁香》的教学中,我用创新的课程、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方法,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使学生形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行为上,既有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能力,又有自主设计学习方式的能力。

  一、进行自主选择性学习

  1.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开始前让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我想学什么,我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师生共同拟订学习目标。这样订出的目标反映着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程度学生的意见,因而是最能“面向全体”的,由于目标是学生自己设定的,他们在学习时积极探讨,力求达到,学生学习兴趣浓,效果好。

  2.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难度都不大,教师完全可以大胆放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研读。在《一株紫丁香》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从二、三、四这几个小节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节欣赏揣摩。因为是自己最喜欢的,学生学习兴趣十分高涨。由于有权决定学自己爱学的、能学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同书上的语言文字结合起来,学得有滋有味,讲得绘声绘色,把对老师的爱描述得淋漓尽致,找到了“我是学习小主人”的感觉。

  3.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在学习《一株紫丁香》时,我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于是,有的朗读,有的讨论,有的写心得体会,学生们兴趣盎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体验和感受,个人的特长也得到了发挥。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学习水平和特长自己设计学习方法,能读的读,能说的说,能写的写,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展示才能的舞台。

  4.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讨论、解决问题。这样便于沟通、交流,便于情感相融,便于切磋互补及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责任感。

  二、布置选择性作业

  做作业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测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习惯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因学生的认知水平各不相同,“一刀切”的统一作业不但难以照顾到这一差别,还容易使学生负担过重,引起厌倦情绪。因此,我设计了作业超市,作业超市具有阶梯性的特点,由易到难,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在练习的数量上和深度上有一定的选择,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1

  一、教材简说: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绘出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这不正是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呼朋引伴地来欣赏秋天的图画吗?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来描写,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火红为主色调,简单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描绘出来了。“谁使秋天这样美丽?”这一设问,把我们的思路从山野引向人们,从丰收的景象引向丰收的原因,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读一读,想一想,你与你的学生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还看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你们怎么为秋天的图画增光添彩?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直接出示课后“我会认”中的生字让学生认读。不会的可通过“苹果”里的拼音或向别人请教来解决。

  (三)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不多,可以先集中识字,再朗读课文。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读生字,再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确定指导的重点和方法。可用猜字、玩字卡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如,编字谜猜字、做动作猜字、摘苹果识字、说字找字等。同时,通过组词语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识字的巩固和检测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进行,把记生字与读词语、读句子、读课文结合起来。应注意指导学生区分前后鼻音的字,如“燃、勤”与“笼、浪、粱”。“笼”在“灯笼”一词中读轻声。“粱”在“高粱”一词中也读轻声。

  对要求写的字,要认写结合,先认后写。不管是以前认的还是在本课认的,都要注意复习巩固,要求不仅在语言环境中能认,单独出现也能认。要通过组词语理解字义,通过字形分析和数笔画来记住字形,通过范写指导学生写端正,写美观。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还应注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本课,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四)指导写字

  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富有童趣,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五)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

  3.自读、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六)朗读感悟

  朗读本课一定要引导学生感悟秋天的美好,体会并表达对秋天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首先是学生充分地读,可以自由读,也可以个人读、齐读。一要读正确,二要读流利,进而做到熟读成诵。

  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可让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知道秋天是个美好的、收获的、喜庆的季节。在此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与带给人们的喜悦。教师的朗读指导,可利用范读激发情感,要避免机械抽象的技巧指导。朗读要求:①边读边想象。听老师范读或自己读,能想象秋天图画的景象和色彩。②在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体会课文中问句所表达的.语气。③在朗读中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这一要求最好先在小组内实践,可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然后互帮互学,读好每个句子。④美读。教师再范读,读出秋天到来时的兴奋、喜悦,描绘出秋天山野那一幅披金挂红的美丽图画。想读的学生可以小声跟读,也可以在教师范读后,再美美地读,还可做动作配合读,要充分地读。

  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练习背诵。

  (七)再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点拨读,通过点拨,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

  4.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5.学生选读。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6.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八)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晚会会场……

  (九)实践活动

  通过“我会读,我会画,我会做”,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把动脑动手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读“我会读”中的句子,联系课文、观察和想象,用图画描绘秋天。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如,制作秋天的礼物:用落叶做书签,用自己的画做贺卡,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3.全班分工合作,办个小小展览会。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揭示课题:有一个叫贺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老了才回来,这首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出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标出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观察生字,为喜欢的生字组词。

  3、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教师读一个生字的音,学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文,看图,理解诗词大意。(教师适当点拨)

  鬓毛衰:头发都白了。

  3、教师范读,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抽生说说。

  5、生根据理解自由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老师叙述诗意,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生互背古诗。

  3、抽生背、齐背古诗。

  第二课时

  一、指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白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白十分感动,写下这首《赠汪伦》。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李白在诗中写了些什么呢?自己去读读吧!并用“□”标出生字。

  2、认记生字。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其组词。

  (2)抽生说说记的哪个字,是怎么样记住的?

  (3)学生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1、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读古诗两遍,看看能示不能将古诗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古诗大意。(教师相机点拨)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四、试背古诗。

  1、熟读古诗。

  2、老师讲诗意,学生看图试背古诗。

  3、抽生背古诗。

  4、齐背古诗。

  五、学习写字。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请学生为自己感兴趣的生字组词。

  3、请学生自由观察,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舟:里面的一横要出头,上下各有一点。

  客:与“容”相比较。客:客人容;容易

  何:与“河”相比较。何:几何河;小河

  4、学生描红、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六、完成课后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我会填”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新词。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的是什么。并从中受 到启发。

  3.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生字新词和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

  2.揭示寓意,理解成语“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l.“观”是什么意思?

  2.“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底看天)

  3.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它的看法对不对?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生字的读音,看看课文分几个自然段?在每一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4.这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它们为一件什么事争论?谁的意见对?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第1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井沿”是指哪里?(看图理解井沿。)

  2.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说说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些什么?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次对话。“你从哪儿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我从天上来??”要用叙述的语气读,语调要平缓。

  3.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大话”是什么意思?课文里的“大话”是指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多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小鸟说谁“弄错”了?“弄错”了什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小鸟为什么会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因为小鸟飞了一百多里。)

  5.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朋友,别说大话了!?··有那么远吗?”要读出劝告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你弄错了??”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6.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7.青蛙为什么笑?(它认为自己的.意见对,是小鸟错了。)

  8.小鸟笑什么?它为什么劝青蛙出井口看一看?(小鸟笑青蛙的确是弄错了,还自以为是。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的范围只有井口那么大,看不到井范围以外的天,这就是它看错的根本原因。如果青蛙能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就能看到天到底有多大。)

  9.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表现出青蛙很自信的语气,小鸟耐心劝告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思考: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对方错了,你认为谁对谁错呢?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卡。

  2.《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熟读课文,理解成语。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了争论,它们各自的看法是怎样的?找出最能代表它们各自看法的一句话读一读。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马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青蛙和小鸟它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找出课文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青蛙:“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看见了天。”小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4.它们的看法谁对?为什么?

  5.揭示寓意,理解成语。

  (l)课文中讲的“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2)“坐井观天”是个成语。人们通常用它来比喻那些像井底之蛙的人,批评他们所见有限,还固执己见的态度。

  (3)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劝告,跳出井口,它看到的天会是怎样的?想一想,它还会怎么说?

  6.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是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从中受到启迪。你读了这篇寓言,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呢?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要眼界开阔,要全面,不要受已有经验的局限,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能自以为是。)

  三、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

  沿:第五画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

  蛙:右边是两个土。

  2.练习写字,完成课后“我会写”。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

  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在黑板上张贴了小鸟和青蛙所处的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很快地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老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当然,赏析性评价还可以是学生自我进行评价,例如,孩子这样自我评价:“我觉得我读‘我天天坐在井里,不会弄错的。’读得好,我特别注意读出‘天天’,可以看出青蛙是多么自信。”这同样可以激起孩子们的自我反思。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久、乎”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小男孩的行为中,知道鱼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动物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清澈的湖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浅水洼里的小鱼》.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不认识的生字,划出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字形,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识字的.

  三、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

  (带音节→去音节)

  2、生说识字的方法。

  3、扩词练习。

  四、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请声朗读课文,读通句子,勾划出不懂的词句。

  2、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最准,最流利。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自由读一、二段课文,找出我在海边散步看到了什么?

  出示小黑板:

  走着……,有许多小鱼。他们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突然看见有一个小男孩,他走的很慢,……用力把他们扔回大海。

  ①读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小鱼死,小男孩在救小鱼)

  ②再读课文,体会、感受内容。

  2、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分学习小组讨论。

  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可结合该段的内容回答)

  3、小组交流,相象小男孩救小鱼时会说些什么?

  4、分角色朗读。

  (按自己的.学习伙伴配合练习,然后上台表演读)

  5、想象练习:小鱼儿在大海里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

  6、自己喜欢哪段,就读那段,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表演读时思考与想象

  小男孩明明知道捡不完,可他为什么还要一个劲儿地捡?

  “我”听了小男孩的表现后,会怎么想?怎么做?

  在表演读过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你读了课文,有什么想法?说说你的心里话。)

  七、作业:回家收集有关鱼类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到小动物受伤了,你在乎吗?你会怎么做呢?

  ①出示小黑板,完成想想说说。

  你说:一只小鸟受了伤,落在窗台上,

  我说:————————————————。

  你说:一只野兔受了伤,躺在大树旁。

  我说:————————————————。

  ②拓宽练习,仿照上面说说其他动物受伤后你是什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上台表演动作)

  完成后说说你的身边有哪些常见的动物,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想想应该怎样保护这些小动物?

  二、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回字格里的生字。

  2、用回字格里的生字组词练习。

  3、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记生字的字形、偏旁和部件在回字格中的位置。

  4、老师重点指导示范“死”、“腰”。

  5、学生书空、描红、临写。

  6、展示自己的字,评议别人的作业。

  三、拓宽练习

  说说自己知道的鱼类知识,并说说资料的来源。

  四、总结

  我们要时时关心小动物,爱护小动物,成为动物的好朋友。

  板书设计:

  28、浅水洼里的小鱼

  捡小鱼

  小男孩 扔小鱼 爱护动物

  鱼得救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5

  一、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的美丽。

  二、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呢?(春、夏、秋、冬。) 孩子们真棒!春天的时候,到处鲜花盛开,姹紫嫣红,美丽极了。夏天的时侯,烈日炎炎,但是海边却是一片清凉。冬天,白雪皑皑,大树都披上了白白的厚棉袄,孩子们也可以痛痛快快地堆雪人、打雪仗。(课件展示春、夏、冬的美景)那秋呢?秋天是怎样的情景呢?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时点拨,让学生能初步学习描绘环境。

  师:对,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学会观察生活,真是个好习惯。说到秋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树叶黄了,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课件同步展示树叶飘落下来的美景。)其实秋天不仅仅是这样的凄凉,它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课件展示课题《秋天的图画》)今天,我们就走入大自然,去看看像图画一样美丽的秋天。谁能大声读读这个生字。(课件将生字“画”变色,强化孩子们的生字的认读,请孩子来读“图”字,读课题。)

  师:你读得声音洪亮,字音准确,真棒!大家能像他那样再读一读课题吗?

  孩子们连续读几遍。

  (二)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注意指导学生区分前后鼻音的字,如“燃、勤”与“笼、浪、粱”。

  直接出示课后“我会认”中的生字让学生认读。不会的可通过“苹果”里的拼音或向别人请教来解决。

  看,秋天来了,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展示苹果。)哦,是果园的苹果成熟了。调皮生字宝宝们也高兴地躲在苹果后面和大家捉迷藏呢?看看哪些聪明的孩子能认出这些生字宝宝?(课件展示,随意点击苹果,请孩子认读,没有读准确,点击生字,显示拼音,注意边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生各种方式认读生字。

  (三)词语认读

  注意指导“笼”在“灯笼”一词中读轻声;“粱”在“高粱”一词中也读轻声。

  师:词语宝宝们也想挑战大家,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展示词语,请孩子们认读。课件展示,注意指导“笼”在“灯笼”一词中读轻声。“粱”在“高粱”一词中也读轻声。

  反复请孩子练习轻声的正确读法。告诉孩子们,生字宝宝有时要变声哟!

  (四)初读课文

  1.孩子们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要求: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同桌纠正字音,或圈出读得好的字词。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

  2.质疑,秋天来了,哪里有美丽的图画?

  孩子们自由讨论。

  孩子们眼睛真巧,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课件展示,美丽的'山野。)

  为什么说,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呢?(孩子们自由发言,老师适时点拨。)

  和孩子们一起谈论山野美景,归纳孩子们的发言:山野的颜色丰富多彩,有深绿色,浅绿色,黄色,粉色……就像一幅美丽的画一样。山野有丰富明朗的各种线条,形状,就像画一样……

  看到这美丽、丰收的山野,人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高兴,喜悦……”对,人们是喜悦的心情。那孩子们能读出人们喜悦的心情吗?请孩子有感情地朗读“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读出“喜悦”之情。

  (五)细品课文

  1.研读重点句子,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

  看,山野里,成熟的稻谷,金灿灿的,一大片的一大片的,大家觉得像什么呢?引导孩子想象,就像金黄的大海。

  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孩子描绘出: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用动作让孩子体会动词,体会句式。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那山野里还有什么成熟了呢?

  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孩子描绘: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高粱举起红红的火把。

  2.读读说说。

  指导朗读:“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高粱举起红红的火把。”读出丰收的热闹,喜悦。

  反复朗读这几个句子,认识动词、描写颜色的词语;认识比拟句。

  (六)升华、拓展

  1.大家觉得秋天美吗?不仅山野,秋天到处是美景,下面大家来欣赏欣赏美丽的秋天。(课件播放美丽的秋天景象。)

  质疑:谁使秋天这样美丽?(指导朗读疑问句。)

  孩子们自由讨论。课件展示答案。“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2.(课件展示)引导孩子们表达出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对勤劳的人们的喜爱之情。

  梨树说:“勤劳的人们把我变成金黄的灯笼。”

  苹果说:“勤劳的人们让我______________。”

  稻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秋天说:“勤劳的人们把我描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3.指导朗读、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感悟秋天的美好,体会并表达对秋天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1)边读边想象,想象秋天图画的景象和色彩。

  (2)在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3)美读。读出秋天到来时的兴奋、喜悦,用语气、动作描绘出秋天山野那一幅披金挂红的美丽图画。

  4.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改编的小诗,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从孩子的视野、角度去认识和感悟秋天的美丽,秋天美丽的原因。自己试着编几句描写秋的小诗。

  (七)我会写

  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还应注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课件展示,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含有三点水的“波”“浪”和草字头的“苹”字。

  1.说一说这些字的结构、组成,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笔画。)

  2.学生练习写,并在生字旁边为其组词。

  3.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4.实物投影展示优秀的写字作业,请学生评价。

  (八)我能行

  1.诵读自己喜欢的关于秋天的小诗。

  2.摘抄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

  3.描绘你心中的秋天,配上优美的小诗。

  4.制作秋天的礼物,用落叶做书签,用自己的画制作卡片等。

  三、板书设计

  秋天的图画

  梨树 挂 灯笼

  苹果 露 脸颊

  秋天的图画 稻海 翻 波浪 勤劳的人们描绘

  高粱 举 火把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0-22

语文上册新型玻璃教学设计06-11

语文五年上册教学设计08-02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08-11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10-29

《北京》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8-05

二年级语文上册《回声》的教学设计06-25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学设计06-16

二年级上册语文《假如》教学设计09-17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范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