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一、揭示课题,联系生活,初知人鸟之情
1、形象描述。为缩小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他们尽快走进文本,新课开始,可这样引导:同学们,你喜欢燕子吗?(板书:燕子)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凭借影视和课外阅读获得的有关知识,从漂亮的外形、清脆的鸣叫、庄稼的卫士等方面叙述,初步了解人与燕子的情意,为阅读感悟课文奠定基础。
2、揭题引疑。课题“燕子专列”既富有情趣,又具有悬念,它给了学生质疑和想象的空间。在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初知人鸟之情后,可这样引导:今天所学的《燕子专列》(板书:专列)写的就是人与燕子间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看了课题,你感到奇怪吗?为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疑问:以往所说的“专列”都与人有关,怎么会有“燕子专列”?燕子要去哪里?是谁,在什么情况下为它们安排“专列”?)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感觉人鸟之情
1、自由朗读课文。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然后分自然段指名朗读,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中思考,整体把握。让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燕子专列”是在什么情况下安排的?为让燕子登上专列,人们做了些什么?自己从中感受到什么?自读思考后指名回答,先一问一问地说,然后连起来说,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觉人鸟之情。
三、凭借描述,展开想象,感悟人鸟之情
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的描述想象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促使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为此,可抓住语言形象与语言情感的聚焦点,引导想象画面,描述情境,感悟人鸟之情。
1、由画面感受怜悯之情。学生读第2自然段后引导他们抓住“很疲劳”“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以“我来到__,看到__,听到__,我想__”的句式描述课文描写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面对大雪漫天飞舞,燕子横七竖八的惨不忍睹的画面,抒发自己内心的.沉重、焦虑,感悟人们对燕子的怜悯之情,为下面的阅读想象奠定基础。
2、由政府的呼吁感受关切之情。课文第3自然段有这么一句:“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这是课文的承启句,既是上述凄惨画面的结果,又是下述感人情景的起因。句中的“呼吁”,为学生提供了话语空间。可这样引导:面对这么多可怜的燕子,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是那么焦虑。就在人们焦急万分的时刻,电视和广播向人们发出了怎样的呼吁呢?你能想象叙述“呼吁”的内容吗?让学生灵活运用第2自然段提供的语言材料,想象并叙述“呼吁”的内容,既训练了思维与表达,又能进一步感受人们对燕子的真切关心。
3、由典型的人物感悟真切情感。课文先叙述瑞士居民顶风冒雪寻找遇困的燕子,接着重点描写小姑娘贝蒂和爸爸妈妈一起从早到晚救护冻僵的燕子的情景。前者是面,概括地写;后者是点,具体地写。可先引导朗读写居民们救助燕子的句子,让学生想象描述:读了这段话,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抓住“纷纷”,想象男男女女齐上阵、老老少少齐出动的情景;抓住“冒着”“顶着”,想象人们顶风冒雪抗严寒,想方设法救燕子的情景;抓住“四处”,想象人们在田野里寻找,在小河边行走,在树林里穿梭,在山崖上攀登的情景,感受人们救鸟心切,助鸟心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当某一角色,教师(也可让学生)以下列问题(可灵活设计)作现场采访,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
①小朋友,春寒料峭,大雪纷飞,你也加入了救护燕子的行列,不怕寒冷吗?
②老奶奶,您年纪这么大了,天又这么冷,就在家休息了,为什么也出来救护燕子呢?
③小伙子,你腿脚不便,理应在家休息,为什么也出来呢?
对孩子救护燕子的描述是课文的重点,切实感受其画面,是体会人鸟之情的主要前提,可引导学生细读想象:读了这一段,你看到了怎样的小女孩,令你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感动?让学生说出看到的画面,说出自己感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导想象:同学们,如果你是小女孩救助的燕子,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获救的吗?让学生从小鸟的角度,具体想象叙述救助燕子的一个细节,如攀上陡崖救助,爬上小树救助,走上冰面救助……从而在细节的想象描述中,感受孩子为救助燕子付出的辛苦,感悟她对燕子深深的爱。
四、凭借语言,丰富画面,升华人鸟之情
课文结尾简单叙述了燕子与人们告别的情景,留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为升华学生对人鸟情感的感悟,可引导学生依据结尾想象描述:
①同学们,经过紧张的抢救,一只只濒临死亡的燕子终于安全地来到了人们为它们安排的专列上。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燕子,想到自己在危难之中得到了人们的救护,现在就要与人们告别了,你心情怎样,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从燕子的角度,叙述对人们的衷心感激和依依惜别,表达自己在春天来临后重返故土,为人们服务的愿望;
②如果你参与了救助燕子的活动,看着一只只在空调列车上叽叽喳喳的燕子,你心情怎样?想对它们说些什么?从救助者的角度,叙述对燕子的依依不舍和良好祝愿,表达自己在春天来临后迎接燕子,与它们团聚的美好愿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
2、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铺垫导语引入
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有一位非常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作者是谁?
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学者,诗人,宣传家。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3、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初步感知,解决生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鹰、隼、发、硎(xíng)、澌
2、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深入阅读。
1、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弄懂重点文言字词和文章的译文。
2、理解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蓬勃兴旺,生机勃勃;三是中国是古老的中国,又是进步的未来之国。
3、阅读课文,说一说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课文运用了八种象征、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以“红日初生”,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鹰隼试翼,风尘翕张”的冲天气势,喻我中国少年创造的少年中国的英姿;“奇花”“干将”两句,前者是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后者是以刚刚磨砺过的宝剑比喻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中国少年。
四、拓展迁移。
特色品评:小组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结构完整,推理严密,以人喻国,富有鲜明的形象性。
五、布置作业
我们的祖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正阔步走向世界。以“青春中国”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板书设计:
少年的责任
少年中国说、少年和祖国的关系
作者对少年和中国的赞美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1、 草原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课前透视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小学语文:《父亲和鸟》教学设计。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易的文章,有一定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根据这样的基础,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者应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 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同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信息资料
1、生字词卡片、课件或挂图,录音机及录有鸟叫声的磁带。
2、收集鸟的图片和有关鸟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揭题: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猜想:这篇课文究竟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文章虽然以“父亲和鸟”来命题,但是却没有直接写出父亲与鸟之间发生的事情。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据题猜想,启发学生想像,激发学生读文兴趣,引入新课教学,进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寻找自己所提问题的答案。)
2、谈话:播放鸟叫的录音,引导学生谈话。你喜欢小鸟吗?你了解小鸟吗?把你课外收集的有关小鸟的图片和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爱鸟的故事-------《父亲和鸟》(板书课题)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鸟的兴趣,挖掘学生对鸟的认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交流与展示资料为爱鸟护鸟奠定了情感基础。)
对话平台
一 自读
1、师:你们想知道“父亲和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要求:先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再把课后“我会认”里出现的字多读几遍。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指读课文和生字。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2、组内练习读课文,认生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父亲和鸟》教学设计》。
3、指读课文,组织评议。(评议的重点放在正确、流利上。)
(激发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自读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认真识字,帮助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基础。)
二识字
1、出示字词卡片,让学生逐个认读,学生互相纠正。
2、开火车读字词:教师相机指导,并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如:提示“喃”、“浓”的声母都是鼻音“n”;观察“味”与“妹”、“惜”与“借”的字形,教给学生一些记字的方法,如“味”为什么是口字旁,“猎”为什么是反犬旁。“嬉”是“喜”字加上一个女字旁,味去掉“口”就是“未”。“蒙”字有几个读音等。
3、教师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认一认,读一读,进一步巩固识字。
(抓住儿童识字规律,多形式呈现字词,反复识记。结合本课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分析,交流识字方法,积累识字经验,体会识字规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朗读
1、自读课文,同时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画出“我”和“父亲”的语言。
2、引导学生重点练习人物的对话,(自读、教师示范读、同桌互读等)体会课文内容。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阅读中你明白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对话内容较多是本课的一个特点,对话内容又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流露。所以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人物对话进行理解,线索清晰,有利于对课文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感悟。)
四写字
1、指导学生整体观察,发现规律。如:可以将“并、喜、重、群”等字放大,让学生观察这些字当中横的写法。
2、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从中领悟写字的规律。
4、学生书写作业展示,师生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
1、出示“我会读”的内容,指读词语。一生任读一词,其他生书写。
2、指读课文,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学习收获。
(通过复习,巩固了对本课字词的认读记忆,同时也复现了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为进入新的学习活动创造了条件。)
提问
在读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针对课文提问题,(你觉得你提哪几个问题,对小朋友理解课文有帮助)教师从中挑选出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如: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亲知鸟爱鸟?“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你怎样理解?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听了父亲的话,今后的“我”会怎样?
(疑问是通向真理的钥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效地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读书能力,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二读议
1、自由结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和“我”的天真。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3、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指导语出适当的语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用找反义词的方法学习汉字。
2.培养学生积累反义词和运用反义词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积累生活中的反义词。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
1.“反话”游戏。(教师说或模拟前边的词语,学生答出它的反义词并做动作)
大西瓜——小西瓜 上——下 左——右 前——后 蹲——站 出——入
2.揭题。
(1)在刚才做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投影“反义词”)
(2)揭题:小朋友们,听说今天反义词乐园里将要举办很多趣味比赛,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反义词乐园参赛吧!(投影“反义词乐园”)
二、看图说反义词。
1.看图猜反义词。
(1)这是看图猜反义词赛场,凡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都可以获得入场券。
(2)根据投影图说反义词。
2.看图辨方向。
(1)小朋友,当你在野外迷了路,千万别慌张,我们可以看图辨别方向。(投影出示方位图)
(2)小朋友能找出图中的反义词吗?同桌互相找一找。
(3)指名找。
3.看图找反义词。
(1)今天的比赛精彩极了,小动物们也赶来参加比赛了,你敢跟小动物们比一比谁最棒吗?请在四人小组内看图互相找出图中的反义词。(投影出示图)
(2)各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交流。
三、你说我对。(先投影出示前边的`词语,答对后相机点击后面的反义词。)
“你说我对”赛场的两名小主持人邀请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对反义词。请男生说,女生对。
四、我有一双慧眼。
过渡:接下来小朋友们要用充满智慧的小眼睛来找反义词了。
1.你准能认出我们。(投影出示)
例: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前)——(后)
(1)你开门,我关门。( )——( )
(2)小明出来,我进去。( )——( )
(3)小兔的耳朵长,尾巴短。( )——( )
2.投影出示《龟兔赛跑》的动画和一段话。师:小白兔和小乌龟正在进行比赛跑步呢,请小朋友先看动画片再读故事,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龟兔赛跑
一天,小白兔和乌龟比赛跑步。第一次小白兔跑得快,乌龟跑得慢,小白兔胜利了。第二次比赛,由于小白兔不谦虚,结果失败了。
3.投影出示古诗《画》。师:古代诗人王维也来到了我们的反义词王国,他要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诗中的反义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五、我会说。
过渡:“能说会道”赛场正等着小朋友们来参赛呢!
1.说句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反义词:
(1)骆驼长得( ),羊长得( )。
(2)马路( ),山路( )。
(3)冬天( ),夏天( )。
(4)猴子的尾巴( ),兔子的尾巴( )。
2.我也能用反义词编一句话。
(1)自己找合作伙伴编。
(2)推选说得好的同学说。
六、抢答赛,看谁说的反义词多。(投影出示)
反义词(我会填)胜—( ) 好—( ) 天—( ) 早—( ) 方—( ) 头—( ) 快—( ) 冷—( ) 爱—( ) 来—( )
七、找对手。
能干的小朋友,你想找到自己的对手吗?现在我们请表现最好的8名同学上来玩找对手的游戏。比如:举黄色卡片的同学问:“我是‘紧’,我的对手在哪里?”举红色卡片的同学回答:“你的对手在这里,我是‘松’。”
正——反 冷——热
容易——困难
冷淡——热情
虚伪——诚实
八、找一找生活中的反义词。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反义词,把你找到的反义词告诉大家。
(1)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课前找到的反义词。
(2)比一比谁是棒小孩,请举手说。
九、操练场。
比赛已经进入尾声,最后一站是操练场。请你写出教室里的反义词。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13、小河与青草
拟2课时
累计
第95课时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写本课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学会写本课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做到“五不”
(2)用“————”画出要求会写的字,用“~~~”画出会认的字。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预先写在小黑板上)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青、边、对、能、到、住、得、分、干。
(多音字)
2、指导写字。
青:上下结构。第四笔横较长,第五笔是竖。
对:左右结构,左窄短,右宽长,第二笔变为点。
3、学生描红仿写。
实施修改意见
天天练:我来露一手
感情背诵《怀素写字》第二小节
“青”是上下结构的字。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精彩创意:
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用“————”画出要求会写的字,用“~~~”画出会认的字。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实施修改意见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必做:1、听磁带三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生字加拼音四遍。
实施修改意见
教学札记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篇童话故事,这篇文章优美的语言中所流露的那种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爱,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和语言参与的积极性。虽然课文篇幅篇长,但孩子们读得还只那么津津有味。尤其是小草和小河的对话,学生不知不觉中就采取了同桌合作的方式进行了分角色朗读,我想学生们读得那么好,兴致那么高,也和平时坚持不懈的“天天练”有很大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一、教学构想
《小珊迪》一文记叙了主人公小珊迪为了找零钱给顾客不幸被车轧伤,近乎死亡的故事。全文情节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催人泪下。教学中,我想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对小珊迪的同情,体会感知小珊迪的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使学生受到熏陶。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点:指导学生通过重点字、词、句的理解,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小珊迪的同情,体会感知小珊迪的纯洁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
2,训练点:训练学生理解字、词、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引出教学内容。
同学们,我们都有幸福美好的童年。可是,你们知道吗?一百多年前的英国,有许多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是在饥饿和寒冷中度过的。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你们看——(出示有关图片,并解说)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拖着瘦小的身子,给富人们擦地、擦皮鞋,而换来的仅仅是一碗难以填饱肚子的稀粥。
2,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到了什么?
3,英国作家迪安斯塔雷笔下的小珊迪,就是千千万万穷苦孩子中的一员。(出示小珊迪的图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小珊迪》。(齐读课题)
(二)初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想知道小珊迪的故事吗?快读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尽量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觉和心情的变化。
2,学生各自放声朗读,教师巡视。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注意下列语句的朗读指导:
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
③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4,渲染氛围。
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再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1,教师充满悲痛、充满崇敬、充满怀念地诉说:小珊迪死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我”,却被小珊迪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那么“我”眼中的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再读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词句。
2,多媒体出示:“他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3,请学生小声读一读这个句子。(学生读一遍)现在,再看大屏幕,老师删去其中一些词语,请同学们再读句子。
出示:他身上穿着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脚冻得通红。
4,比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5,你们真是有同情心的孩子。是啊,小珊迪饥寒交迫,的确是太可怜了。(板书:饥寒交迫)
6,谁还想读一读这一句话?(想读的一起读)
(四)三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1,教师充满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诉说: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不该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也就不会死去了。那么,小珊迪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
2,学生默读思考。画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多媒体出示有关句子)
①从“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②从“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耍钱。
③从“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④从“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⑤从“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4,教师动情地、肯定地述说:是啊!正像大家刚才分析的一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腿,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轧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小组讨论并写下来)
5,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饱含情感的朗读,读自己所写的话,教师作随机点评。
(五)精读,含英咀华品至情
1,教师充满敬意地诉说: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地把钱还给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出示: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①指名诵读此句。
②把“诚恳”的意思、“信任”的意思读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③把“断定”的意思读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④把“他”的意思读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⑤把“不是那种人”的意思读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⑥你想读出哪种意思,你就怎么读。全班齐读。
2,教师设疑: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
出示: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 人。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预想的答案如下:坑蒙拐骗、人穷志短、惟利是图、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贪图钱财、不讲信用……)
4,教师以一种激昂的、坚定的、一气呵成的语气诉说:说得多好啊!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惟利是图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不会!永远不会!(教师一边诉说,一边用粉笔在学生所写的答案上逐个打叉)
5,学生全体起立,怀着敬意再次动情地诵读此旬。
(六)活读,妙笔直抒胸中情
1,教师: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同学们,学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对小珊迪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在课文插图的上面。
2,学生完成练笔。
3,交流。
4,总结: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打动了大家。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三、教学收获
通过本篇课文的教学,我进一步懂得了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感悟文章中人物的内在情感,努力做到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来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只有这样,学生的情感才能得到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升华,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我也相信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朗读水平、写作能力、品析文字的能力都将获得提高,学生的内心世界必将得到一次净化。
四、教后反思
我感觉学生的朗读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可能是自己的要求过高,也可能是课前学生预习不够,也可能是自己的情感渲染铺垫不够。另外,学生的写话也不太令人满意,有些甚至得靠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显示预设的答案才能完成,这可能与学生的生活积累太少有关。以后的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多动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们小朋友,一起先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
放录音:嗨,我是古诗博士,非常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在学习之前,我想和你们进行一场背诗比赛。
小博士要求:
? ? ? 1、任意背一首诗,开火车背。
2、别人背过的不能得复背。
教师小结背诗比赛:同学们表现很棒,教师也想背了,想不想听呢?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诗背古诗,请同学评价后,让学生自读《春晓》、《村居》。
2、师:这两首古诗的题目分别是,。指名读,区分“春、村”的读音。
3、出示生字。
a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b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c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巩固识谘。
5、比赛背。
二、巩固生字。
1、出示词语(指读、抢读、同桌互读)
2、比赛: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别发给四个小组,让小组合作,按诗句的顺序摆一摆。
三、写字。
逐一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梅花的高尚品质,学习这种品质。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一、激趣定标
1、展示学习目标
2、默读课文,从哪些具体事例中还可以看出外祖父思念、热爱祖国。
3、生默读课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1、互动(一)小组合作,体会游子之情
⑴教念古诗,悲伤落泪。
理解古诗的含义。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说:‘莺儿,你小呢,不懂!’”
为什么外祖父说作者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作者不懂什么?
⑵无法回国,失声痛哭。
“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这句话把外公比作什么?
外祖父和小孩子应该说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
⑶送别亲人,思归难归。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仅仅是因为风撩乱了老人的'头发吗?()
当你读到这句,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互动(二)回顾整体,畅谈收获
⑴(指课题)什么叫“魂”?本文以“梅花魂”为题想告诉读者什么呢?
⑵、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⑶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达标测评
我来闯关:
1、黄金搭档:
()的梅花()的春天()的气节()的泪珠
()的故乡()地坐下()地刮去()地摆开
2、择优录用。在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画上“_”
(1)、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败衰老衰退)了许多。
(2)、由于每天对着电脑工作,我的视力大大(衰弱脆弱衰退)了。
(3)、庭院里长满了草,呈现出一片(衰弱、衰退)的景象。
(4)、她太(衰弱脆弱衰退)了,这点儿打击都经受不起。
3、梅花有什么秉性?写一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2、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自学生字词,理解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愿的有关句子。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具准备:
《小白杨》歌曲磁带。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走进白杨世界
1、播放课件。课件的背景音乐为歌曲《小白杨》,画面为茫茫大戈壁及傲然挺立的白杨。
2、学生看完课件后交流感受。
3、师导入:美丽坚强的白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再次走进白杨的世界。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生与白杨的距离,为学生作好心理铺垫,激发学生走进白杨的欲望。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白杨形象
用自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为下一步解读白杨物象打下基础,避免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阅读。
板块三:解读物象,勾画白杨轮廓
1、勾画白杨生长环境——大戈壁的轮廓。请同学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语。
重点体会词语:茫茫 没有??没有??也没有?? 浑黄一体
2、勾画白杨的.轮廓。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特点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语。
重点体会:高大挺秀;粗壮
3、想像轮廓
师:读着这样的句子,品着这样的词语,我们的脑海里一定浮现出了一幅清晰的戈壁白杨图,请大家想一想,能把你想到的画面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吗?
(设计意图:先把握物象,为后面体会精神作好准备,把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图画,让学生深刻感受白杨的正直、奉献的光辉形象)
板块四:品读意象,探究白杨神韵
1、深情朗读爸爸说的三句话,在细细品读中体会白杨的神韵。
1)比较下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白杨树在任何时候都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白杨树很直。
2)联想具体环境展开述说。
需要白杨,白杨就在____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当风沙袭来时,白杨_____;当雨雪来临时,白杨_____;当干旱来到时,白杨。
(设计意图:把眼中的白杨深化为心中的白杨。在语言的训练熏陶中激荡起学生对白杨的崇敬之情。)
板块五:学习白杨,构筑精神家园
1、白杨树在荒凉的戈壁中顽强地生长着,同学们,读了课文,你觉得还有谁也像白杨树一样,在那里默默奉献着?
2、爸爸的做法和白杨的特点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从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样的心愿和怎样的精神?
3、爸爸像白杨,在你们眼中还有谁像白杨?你们愿做一棵白杨吗?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贵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得到情感的熏陶,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提升)
教学反思
对于“白杨”一文的教学,按课前预设共分为五大板块进行。在预设中,每一个板块都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读、思、体验的空间,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意识,因而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创设情境,走进白杨”这一板块中,利用音乐和画面的感染力,让学生走近白杨,认识它驻守边疆,哪里需要哪里扎根的奉献精神。动听的音乐流淌在学生的心上,每个人对于音乐的都感受不一样。当学生听完歌曲欣赏完画面后,再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都积极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运用自己掌握的表达方法,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有的感受到了白杨的正直挺拔,有的感受到了白杨的无私奉献,有的感受到了白杨的亲切朴实,拨动学生善感的心灵,掀起学生情感的的波澜,课堂生成自然展现。在初读课文,感知白杨形象,进而勾画出白杨轮廓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充分读文,品味“高大挺秀”、“茫茫”“有的没有?也没有”等重点词语,有意把白杨的外形与白杨生长的环境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白杨浓浓的情意。在此基础上,让大家把感受到的画面描绘出来,这无疑又是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有的学生动情地用课文中的语句描述,有的学生创造性地加入了自己想像中的事物,课堂生成在你渲我染中走向高潮。
在《白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力求做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思维能力,力求能使本课有比较浓烈的“语文味”。例如板块四中,利用具体环境展开述说环节,还有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谁像白杨等教学预设,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分析与综合、想象与表达等思维能力,学生在相互交流启发中激起课堂生成的美丽涟漪。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太阳》是四年级语文的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从太阳和动、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及太阳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现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很活跃,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较强,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常常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
根据我班学生这一学习特点,我感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怎样把新课程中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能否让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关键。
设计思路
将“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我认为《太阳》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时,我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迁移到“写”中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写的训练和提高。
教学目标
在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的,同时了解到列数字、作比较等写作方法,并能将其写作方法运用到练笔中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写一个”日”的象形字,让学生说出最早这个字指的是什么?(师相机板书:太阳。)
师引导学生说出课前查找的有关太阳的资料。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
师随机鼓励引入下一环节:同学们对太阳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太阳的课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太阳有更多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让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问:看看通过阅读你能读懂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师:谁想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师相机板书:
师:《太阳》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它的特点和与我们的关系这两方面来写的。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太阳的特点。
三、学习太阳的特点。
1.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特意赶来了,你们听——
(课件播放:动画画面、太阳公公说话的录音及文字。)
“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
这时,一学生站起来说道:“我只知道太阳的三个特点是:远、大、热,但它远、大、热到什么程度并没有说清楚,所以我觉得太阳公公说的话不清楚。(师进行鼓励,进入下一环节。)
2.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清楚的,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特点进行阅读。
3.分组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学习。结果,想学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有了选择性,这样他们不仅乐意去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4.汇报。
学习“远”的学生汇报: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学生将课文中的内容读了出来。)
师引导:不错,你读出了重要的部分,能不能就这个内容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这个内容说清楚的。(学生不知该怎么说。)
师用课件演示、引导:一亿五千万公里有多远?课文中怎样说的?
走——三千五百年,飞——二十几年。
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 )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以我们知道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
师板书:列数字
师:写太阳“远”这个特点还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发现问题的能力。】
这时学生们高举右手,有的学生忍不住脱口而出:“还运用了写传说故事的方法。”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调动。
学习“大”的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130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师用课件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时学生顿时领悟了,大声说道:“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对学生的细心观察进行鼓励,并进行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说明太阳“大”的特点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仍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阅读中去寻找答案。】
学习“热”的学生汇报:(此时,学习“热”的学生有了以上学习的基础,回答问题就相对有条理)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师:那中心温度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动手算一算。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片刻,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一千八百万度。
教师再进一步引导:真有一千八百万度吗?
这时有学生强调:是估计,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测量,所以是大概的数。
师进行鼓励:同学们注意了“估计”,特别好。说明你们读书很细心,那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又有学生起来说道:用钢铁与太阳的温度作比较,说明了太阳的温度真的很高。
教师让学生一起读一读描写太阳大、热特点的段落,感受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写作方法,使理论与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练笔。
1.教师写一个“月”的象形字,让学生说出最早这个字指的是什么?(生答:月亮。)同时教师演示课件:用图画的形式出示有关月亮的资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坐飞机要200天,49个月亮等于1个地球。
先让学生说出资料上月亮有几个特点(远、小)。
(师出示的资料为程度差一点的学生保底。)
让学生自由说出课前查阅的有关月亮的资料。(学生用课外知识再次进行交流。)
2.生进行练笔。
要求:选取月亮的两三个特点写一写,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争取把月亮的两个特点说清楚。
反馈与反思
课后,我对学生的小练笔进行批改时,发现全班学生的练笔写得都不错,不仅将月亮的特点说得很清楚,而且条理清晰。有的学生将“嫦娥奔月”这一传说写进了自己的练笔中,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还有一个学生在写到月亮的体积时,不仅与地球进行了比较,还通过自己的演算,与太阳进行比较,更进一步说明了月亮的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得到了体现。从练笔的整体结构看,学生用词很准确,在写到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时,如果要到月亮上去,引用了“日夜不停”。在“嫦娥奔月”的这一传说与月亮的实际资料过渡时用上了“确实”、“的确”等词语,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从中感受到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读书权交给学生、把说话权交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态度由“厌学”变为“愿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我还觉得将课文中的内容提炼为学生练笔的内容,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写的训练,使“读”与“写”融会贯通,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字,认识两种笔画“竖折折钩”和“横斜钩”,认识两个偏旁“反犬旁、宝盖头”。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了解方位。
2、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这句话。
教学准备
1、找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让学生在操场上做“踩影子”的游戏,观察自己和同学影子的变化。
2、太阳光和影子关系的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生字,学习2个新偏旁“反犬旁”和“宝盖头”。2、能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太阳光和影子的关系。3、通过对“影子”现象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回忆课前“踩影子”的游戏,说说玩后的感受:(如:你是怎么做的或看到了什么。)
2、出示课题,读课题,注意轻声的读法。
3、学习生字“影”。有一个小朋友叫京京,他和我们一样做过踩影子
的游戏看着这个字,说说怎么记住“影”字。(京京在太阳底下玩,那三撇就像他的影子。)
二、学习课文
1、师范读课文。
京京不但仔细观察了自己的影子,他还写了一首小诗,想不想听听?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借助拼音,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要求会认的字圈出来。
⑵借助拼音,把要求会认的字读一读,特别注意读准前、后鼻音和翘舌音的字:影、前、常、跟、着、朋。)
⑶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⑷开火车读,检查读音,共同正音。
⑸自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3、细读课文,学习字词句,理解课文。
⑴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这两小节分别写哪一幅图?
(2)小组合作学习:看图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⑶集体交流,随机看课件,理解太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看课件演示、观察,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影子的位置跟太阳的位置正好反。
看图说一说: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右。(理解“前、后、左、右”。)
4、质疑、释疑。
⑴学生质疑。
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如:为什么说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它指谁?)发动大家动脑筋解决问题。
⑵自由探究。
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研究。
⑶交流汇报。
在交流之中学习“黑狗、常常、跟着、它、朋友”这几个词,懂得影子
和黑狗有相似的地方:颜色黑,常常跟着主人转,非常亲热;“它”指影子,影子陪我上学、放学,就像我的好朋友。
⑷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动动脑筋,学习认字
1、学习新偏旁“反犬旁”和“宝盖头”。跟老师说一说偏旁名称。2、找一找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狗、它。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3、学生根据画面说说怎么记住“黑”字。
4、读词说句认字:用“跟着、朋友”分别说一句话。
5、辨字、认字:贴上三个头饰(男孩、女孩、动物的头)老师一个个指过去说:“他、她、它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到底是哪个tā呢?谁能从这儿找字贴上去?”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自己读读课文,想办法记下来。
2、边读边做动作,加深对课文的记忆。
3、看课件,老师引读课文,指导背诵。
4、学生自己背诵课文后,背给同桌听,会背的奖给自己一颗星。
五、课外作业
把生字读给家长听,把课文背给你的好朋友听。
继续观察:在哪儿能看到影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一步理解方位。
2、学写三个生字,认识两种笔画“竖折折钩”和“横斜钩”3、激发学生课外继续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了解方位。
2、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一读课文,再现课文中的生字。
2、开火车认字、词:影、前、后、它、跟着、黑狗、朋友。3、会背课文的同学站起来,背背课文。
二、观察说话
1、说给同桌听: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我的左边是(),我的右边是()。
2、全班交流。
3、小组认字比赛。
以五人为一单位,拿出各自准备的生字卡片,围成一圈,让圈中间的同学介绍手中的字。
如:我的前面是马字,一匹马的马;我的后面是友字,朋友的友;我的左面是飞字,飞机的飞;我的右面是鸟字,啄木鸟的鸟?
如果有说错的小组成员可及时纠正,比比谁说得又快又对。
三、指导写字
1、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学写“鸟、飞”。
教师利用一截电线,由“竖”弯成“竖折折钩”,在动态演示中帮助学生了解笔画形状,知道是一笔写成的。
2、让学生找一找三个生字中带有这个笔画的字,书空。
引导学生分辨“鸟”和“马”的区别。
描红“鸟、飞”仿写。
3、学习新笔画“横斜钩”,学写“飞”。
复习“横折弯钩”,想一想,哪个字有这个笔画?
比较“飞”和“九”,引出新笔画“横斜钩”。
看教师范写“飞”,跟教师书空,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交流在田字格中写着两个字要注意哪些笔画。
书写练习,个别辅导。
四、继续激趣,引导探究
1、激趣:学了课文之后,你还有什么有关影子的问题想研究(或教师提问)?
2、预设: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
什么时候影子很清楚,什么时候影子很模糊?
什么时候人们喜欢影子,什么时候的人们不喜欢影子???
3、引导探究: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去研究研究,能干的同学也可学着课本上小朋友的样子,写一段小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 (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 ?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齐读这首诗。
《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⑴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⑵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齐读背诵这首诗。
《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⑴ 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⑵ 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⑶ 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⑷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 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点提示:
⑴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⑵ 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⑶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⑷ 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⑸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3、齐读这首诗。
三、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2、品析下面的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
二、研读作品
《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宫阙(què) 绮户(qǐ) 婵娟 (chán)
2、解题:
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要点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⑴ 阅读讲析词上片。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 )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 (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⑵ 阅读讲析词下片。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
提问:
① 什么语气?要点提示:反诘埋怨。
② 怀念谁?要点提示:弟弟子由。
接着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
③ 提问:用什么语气、态度?要点提示: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④ 提问:这样的名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要点提示: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4、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4、教师简要讲解: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 (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5、思考探究:
⑴ 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⑵ 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⑶ 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6、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 (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 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和议论文的意义。
过程和方法:
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从正反两个方面体会舍生取义的。
情感目标:
体会舍生取义的,感受舍生取义的真谛。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舍生取义的。
难点:感受舍生取义的真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准备: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借“义”引申,导入新课。
今天毛老师要和我们班的同学共同上一节语文课,请同学们把你秀的一面展示给在座的所有老师,有信心上好这节课吗?(有)老师期待着这堂课能带给你们,也带给我更多的收获和思考。
师:下面,老师写一个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义”字。)认识这个字吗?这是繁体的义字,今天我们这样写。你能说出哪些带“义”字的成语?
师: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成语,请同学们齐读。(课件出示)
师:这么多成语中,你认为这三个成语中分量最重的是哪个字?
师:因为义,才不畏惧;因为义,才不容辞;因为义,才无反顾。“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二千多年前的孟子是怎么说的。
二、提示课题,读懂课文。
1、初读课文,提示课题。
师:好多同学都流露出诧异的神情。请看老师出示的这篇文言文和你们接触过的有怎样的不同?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古代汉语的行文方式是自上而下的,而且古人是以右为尊的,所以文言文的读法是从上到下,自右至向的。)
师: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体会一下。(学生自由出声读。)
师:谁愿意站起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心里面跟着默读。(指名读)。
师:听他读完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好?
师:这段文字选子《孟子告子上》,你对孟子有多少了解呢?找同学来读小资料。
师:现在我们将这段文字还原成今天的写法,谁有信心读得更好?
生1读:准确流利,很好。哪位同学能再试试?注意读出感情。
生2读:字正腔圆,颇有儒者之风。
师:我们再看课文,第一句:“孟子曰”,“曰”什么意思? (说)
师:没错,“孟子曰”,也就是孟子说。──孟子一共说了几句话?(四句)谁来读第一句?读第二句?第三句?最后一句──我们一起读吧。
师:孟子的四句话说了几层意思?谁来读第一层?第二层?指名读。
师:孟子的话道出了一个什么观点?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师: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课文的题目。(教师把课题补充完整)
师: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逝者如斯,假如你就是20xx多年前的孟子,这个词应该怎么读?齐读:舍生取义。(读得再坚定一些──读得再壮烈些)同学们一齐再读。
2、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自学提纲,把书翻到97而自由出声读两遍读孟子的这几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a.这篇文言文第一层意思与第二层意思句式结构(相近),都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而取…)。
b.在孟子的眼中,(鱼)和(熊掌)相比(熊掌)更珍贵,所以他选择(熊掌)。(生)和(义)相比(义)更珍贵,所以他选择(义)。这是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
c.本文还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实本文还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开头以鱼和熊掌设下比喻,得出舍鱼而取熊掌,实际上是用鱼和熊掌来比喻生和义。在结尾引出舍生而取义。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d.这篇文言文也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孟子所要表明的观点)是(舍生取义)。
师:回过头来,我们看一下刚才同学们一共有几个发现?找到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句式结构相近、采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3、品读课文,解释词语。
师:同学们的发现是非常有价值的。请同学们将书翻到97页,默读课文和注释,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本文的注释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平时我们给的是字词的注释;这篇课文给的是整篇的译文。
师:出声读一读。哪位同学愿意读一下译文?
师:了解大意后,请同学们挑战给文言文做注释,有信心吗?你知道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好的方法吗?
生:联系上下文。生:查工具书。生:联系生活实际。生:对照译文……
师:大家有这么多好的方法,现在就把它应用到实际学习中去,试着给这篇文言文字词做注释。
师:谁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听,对比一下和你们的理解是否相同?
对于所做的这些注释,有不一样理解吗?谁愿意解释“也”这个字,没人知道,那老师告诉你们,“也”出现在文言文的句子末尾说明它是一个虚词,一个陈述性的语气词,不用翻译,在本文中,也可以翻译成“的”。那么这个语气词应该怎么读呢?请同学们试着读第一句。这样读好吗?(重读)应该像“啊,呢,吗”等语气词一样,轻读。
师:谁能再对“得兼”这个词说说你的理解。今天我们通常习惯会说“兼得”兼指同时,得指得到,兼得就是同时得到。既然是“兼得”古人为什么要说成“得兼”呢?这是古汉语的特殊现象——词语倒装。请随老师说一遍“词语倒装”。
师:有一个成语叫“德才兼备”。你知道这个成语什么意思吗?德行和才能同时具备。
师:这也是老师对你们的期望。
4、悟读课文,挖掘。
师:尝试给文言文做注释,让我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我们来看“生与义”的选择,孟子的观点我们很容易看得出?他的选择是什么?舍生取义。
师:舍弃鱼而要熊掌,是因为熊掌更贵重、更稀有,而孟子为什么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违背道义呢?
生:因为孟子认为道义比生命更可贵,更使他向往和快乐,更值得拥有。而如果反过来让他以背弃道义来换取生命,那将使他自己更痛苦,更难以忍受。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他选择了“舍生取义”。
师:那么孟子是不是一个不珍惜生命的人呢?本文还暗含了一种选择是什么?到底孟子想要生还是想要义呢?(生义兼备)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孟子并不反对生义兼备?反而希望生义兼备。说明孟子也是十分热爱生命的。
师:生命宝贵。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尊重、去珍惜、去热爱。
三、联系生活,体会主旨。
师:孟子担心是不是多余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以下种种行为,你会想到那些成语?用上“义”字。同学们可以从你收集的成语当中选择一个最恰当,最合适的。
课件出示:
不法商贩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坑蒙拐骗。(见利忘义)
凶残的狼要吃掉救其性命的东郭先生。(忘恩负义)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撕毁与苏联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出动190个师、5000多架飞机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背信弃义)
(教师板书:见利忘义、忘恩负义、背信弃义)
师:舍义取生者在,“舍生取义”者──更在!请看:你认识他们吗?
(宋代的岳飞,大义凛然、精忠报国、反抗金朝、义无反顾。
南宋英雄文天祥,受俘期间,元世祖以{****}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舍生取义。
明朝的于谦,身披战甲带领士卒抵抗敌军,义无反顾。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邱少云烈火中永生。
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
教导主任谭千秋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获救了,他却不幸遇难。
他是香港的黄福荣,是一名汽车司机,在玉树地震中他作为一名志愿者,为了救三名儿童和一位老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些人的`“义”体现在哪?
师:时代不同,人物不同,但他们却用相同的行动追寻孟子先贤,做出了人生的抉择,写出了许多令人振奋千古名句。请同学们读一读。@20
师:面对生与义,他们做出的是怎样的选择呢?请同学们用书中的话大声的告诉老师。@21读:
师:“舍生取义”是英雄的壮举,也是平凡人的责任,无数人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在生与义之间,他们这样做,也会这样说。
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切正是缘于他们不同的选择。看看黑板上的这些成语,假如这就是我们人生需要面对的选择,你会擦去哪个?保留哪个?请说出理由。
师:还有其他的选择吗?如果生义不可得兼,我们要怎样选择?舍生取义。
师:大家都支持这样的选择吗?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让我们一起为自己的选择——鼓掌。
师:再次来读孟子的这段话,请用你们的声音做出选择。老师听到了你们坚定的声音,能不能把孟子的这段话背诵下来。试一试。
四、小结
师:同学们读得好,说得好,背得好,也要做得好。将来,也许你们会成为英雄,也许会平凡一生,但毛老师希望“舍生取义”成为你们人生永恒的追求。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思考题,请同学们课下思考。(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这与孟子的“舍生取义”的观点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
同学们的表现非常优秀,谢谢你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17
小学语文《语文乐园》教学设计06-21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07-18
小学语文板书教学设计02-23
小学的语文教学设计12-15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02-15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2-24
小学语文板书教学设计02-23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6-21
小学语文《白鹅》教学设计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