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18 18:29:0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必备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必备15篇]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会认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本课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学习边默读边动笔边思考的习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思考动笔画等方法,了解发明家思考的过程,在交流中,通过补充句等方法,学生体会出发明家思考的深入与全面性。通过课外资料的引导,学生再进一步感受坦克威力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吸收他人优点的重要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本文的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生字新词。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他们有什么作用呢?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这里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矛是攻击别人的武器,而盾是防御的武器。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件 生字、生词卡片,认读。

  指导识记字形,可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加强记忆,如:持和挂、炮和跑、担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3.巩固新词。

  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自己把课文再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教学中要着重倡导在文章的大的语言环境下感悟语言。只抓孤立情节理解课文,学生常常会出现被动跟随的状况。先从整体入手,再重点关注情节,学生对情节语言的感悟会是丰富、生动的,将会更深刻的理解语言文字的真正内涵,从而逐渐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能力。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4.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5.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小结课文

  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可以是生字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有关课文内容学习的收获。教师适当概括补充。

  五、指导写字

  1.出示14个生字,要求:学生认记生字,并观察哪些字最难写,等一下给同学提醒。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

  a.学生观察这7 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 个字的.布局。

  3.学生提醒哪些字最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作业:

  1.抄写生字2遍,注上拼音。

  2.熟读课文,思考“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附课文:

  矛和盾的集合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与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916年9月15日,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赵州桥》练习《灰雀》教案(人教三年级上册)引导学生玩一回“童话游戏”──《语文园地七·习作》教学设计《画杨桃》教学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21、古诗两首导学案《春日》教学预案查看更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矛和盾的集合》讲述了发明家将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本设计旨在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抓住重点句“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中尽情思维;同时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中得到启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1.理解“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句“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2、理解、体会由坦克引发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带大家认识两个大字。(出示课件:矛、盾的金文)

  猜猜这两个是什么字?你是怎样猜出来的?我们来看看矛、盾两个字的变化过程。(课件出示)

  看样子就能才出来的`字叫象形字,象形也是一种造字方法。象形字是祖传的,但文字也有进口的,如:坦克。矛、盾、坦克之间有何联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矛和盾的集合》,课题中有三个新朋友,你认识吗?这也是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请举起你的手和我一起认真地写吧。

  读读吧!(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三分钟的时间读通课文,画出你认为好的词语。

  读一读你画的词语,其他同学听听哪些词语和你画的相同,看看哪些词语的人气最旺。

  我呢也找了一些好词语,请你读一读。(课件出示)

  三、由重点句引发思考,激起探索欲

  文中有个句子把矛、盾、坦克都用进去了,请找找这个句子。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预习学案:

  我会读:

  矛盾手持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紧张危机合二为一

  履带坦克蜗牛大显神威庞然大物哇哇直叫

  我会填:课文写了发明家

  的事。

  我不解:

  在预习中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明过程

  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发明坦克的呢?坦克在战场上它们又如何来发挥优势的呢?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带着好奇来一次神奇的“发现之旅”,请划出文中的找出一些简短的词句来体现发明家一步一步发明坦克的整个过程,并填写下来。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对了

  三、深入探究:

  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大家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出示课文的结尾。

  2.齐读这段话。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五、总结:

  同学们,集合是一种具体行动,也是一种思考方法,一种人生智慧。对于优势互补的思想方法,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时候,如取长补短,强强联手!希望同学们让“集合”成为智慧的种子,伴随大家开创美好的未来!

  课堂检测: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jí hé jǐn zhānɡ wū ɡuī

  ()()()

  pào kǒu zhàn chǎnɡ bǐ sài

  ()()()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予()攻()船()炮()

  般()饱()矛()功()

  三、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

  1.对方的矛如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还是。

  2.坦克把盾的、矛的,在战场上。

  作业设计:

  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进攻集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一篇新课文,全文在大家已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一改以往“矛”和“盾”不能并存的观念,不仅使“矛”与“盾”同时存在,而且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形象地介绍了现代新式武器——坦克的诞生,使学生在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明白“只有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学会集中各事物的优点,才能创造出新事物”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矛和盾的集合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义务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坦克、左抵右挡”等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同学们好!上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矛和盾你们认识吗?能在图中找到它们吗?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呢?那么集合这个词你们了解吗?谁来说说?

  二、初读感知:

  1、矛、盾它们是简单的集合在一起吗?读了课题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

  2、学生提问,教师归纳。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

  3、出示生词:检验:指名读、齐读?

  4、再读课文:熟悉文本

  5、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受。

  1、回顾问题:了解发明家是发明坦克的过程。

  2、出示自学交流要求:(读,画、话,)

  3、生生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1)交流比赛场景。

  在读与情境中理解: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感受当时的紧张场面。

  (2)交流发明家的思考过程:

  在读中理清发明家的思路:盾太小——铁屋子——想进攻——开小洞——装轮子——成坦克。

  (3)交流坦克的大显神威,体会发明家智慧的力量。

  在读中烘托坦克的威力,进而体会集合的力量。引出道理。

  (4)收获道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四、课堂拓展:

  1、回顾矛和盾集合成坦克。

  思考:()和()集合成()

  2、综合实践作业: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矛"+"盾"的发明呢?

  五、总结课文: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发明家。只要我们遇到问题,去想、去做。想的不一样做的就不一样,最后的结果就不一样。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六、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发明家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坦克

  长处集于一身胜利者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用事实说明道理,叙事简洁清楚。

  二、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在语言转化中有效理解“难以招架”、“庞然大物”、“集合”、“善于”等词。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怎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五、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动画片,请看大屏幕(把书上插图制作成用矛和盾作战的动画片),他们手里的作战武器是什么?板书:矛、盾。

  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进攻、自卫)比较而言,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板书:和)。

  设计意图:通过看矛与盾作战的动画片,拉近学生与古代兵器的`距离,为学习“矛”、“盾”二字的音、形、义打下基础,同时对矛和盾的优点有直观的感知,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基础。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词语)。

  设计意图:认读生词,扫清阅读的障碍。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提醒的方式和学生平等的对话。

  3、自己把课文再默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相机指导、归纳、板书:集合。

  设计意图:课文浅显易懂,因此,放手让学生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研读观察,解悟思想方法。

  1、看屏幕,边看画面边读课文,通过这个画面你能读懂课文的哪些内容?特别是能理解哪些词语和句子。

  2、交流。如:

  (1)矛和盾的长处(进攻、自卫)等关于矛和盾的词语句子。

  (2)理解“庞然大物”、“履带”、“炮口”等关于坦克的词语。

  (3)理解“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体会“紧张危急”。

  3、观察发明家的表情,你发现了什么?(紧张、危急、计上心来、急中生智等)

  4、发明家在想什么?是怎么想的呢?请大家用心去读读课文1-4段。用心读就是要边读边思考,反复读,反复想,直到把问题读懂。读完后,尝试根据下面的提纲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思考的: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

  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对了……

  5、小结:这个过程,就是发明坦克的过程,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集合就是这样一种想问题的方法,是发明的一种方法。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述,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完成对文本语言的内化。

  (四)欣赏诵读,放大创造成果。

  1、课件出示坦克图,边欣赏边议论。

  2、读课文第五段,要努力绘声绘色地读,以声音表现自己的感受。如自豪、惊喜、成功感。

  3、“大显神威”是什么意思?联系课文说说大显神威的情景。

  4、大屏幕播放坦克作战的录象片段,感受坦克的威力,指导朗读。

  5、这就是坦克的威力,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着这样的力量,你想说什么?

  出示句式(写一写):这样的集合真( )!(棒、好、妙极了等)

  6、启发:

  (1)假如发明家就在我们的面前,你会对发明家说什么?(一个能思考得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穷的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集合是一种解决难题的方法。假如你在生活学习的时候碰到了难题,你会对自己怎么说?

  7、小结:感受着这样的力量,我们全身都洋溢着智慧,我们再智慧地读一读课文的题目。

  (五)举例讲授,理解课文道理。

  1、在为发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发明了坦克而感动、兴奋的时候,我们也闭起眼睛静静地想一想,其实有很多新的产品、新的发明创造,甚至大型的建设项目,都包含着这种集合的思考方法。如“水笔”、“橡皮铅笔”、“小灵通”、“电动自行车”、“高速公路”、“鸡尾酒”、“电视电话”等等。

  2、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内容。

  同时板书出示: ( )和( )的集合

  3、引导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4、其实,学习也包含了许多集合的过程。只要是优秀的、积极向上的,别人会了懂了,我们也要努力去会,努力去弄懂,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

  看故事《胡服骑射》(学生默读,相互帮助理解)。

  议一议:联系课文最后一句话,“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励联系自己的体验,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吗?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要善于“取长补短”。

  5、有时,为了把事情办好,或者办得更好,人们常常用合作的办法,把大家拥有的长处都发挥出来,一起想,共同做。

  阅读《优势互补》。议一议:联系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励联系自己的体验,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吗?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要善于“强强联手”。在强强联手中,我们还会懂得“扬长避短”的方法。

  6、小结:集合不仅是一种具体行动,也是一种思考方法,一种人生智慧。对于优势互补的思想方法,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发映在做事做人的时候,如取长补短、强强联手、集思广益。记住“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你就会受益终身。

  设计意图: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较为抽象。教学时将课文和事例融为一体,在事例中感悟语言,在事例中理解课文,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对这句话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从自己的事例出发,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联系自己的体验,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吗?使学生摒除抽象教条的分析,通过具体鲜活的事例体会“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的含义。这样读中悟理,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落到实处,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也有更进一步的感悟。

  (六)查找交流,拓展学习活动。

  1、查成语字典,理解“集思广益”、“兼听则明”、“楚材晋用”、“三顾茅庐”等的意思,然后联系课文《矛和盾的集合》的学习,谈谈对这些成语的新理解。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次故事交流会。

  3、综合学习活动:与爸爸妈妈一起,查看资料,了解汉城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典雅奥运会的开幕式点火创意,集他们的优势,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点火方式。

  设计意图:学生的智力背景越广阔,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深入。要比较深刻地理解文章揭示的科学道理,了解发明家的灵感缘于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就应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

  附板书:

  25 矛和盾的集合

  盾————铁屋子

  坦克

  矛————炮 口

  ( )和( )的集合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16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在这堂课中,我想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也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明白看待问题要多角度、多方面,这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也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明白看待问题要多角度、多方面。

  教学难点: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表中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读顺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坦克图,问:你们认识这些吗?认读:“坦”。知道坦克的用途吗?有谁知道坦克是根据什么发明的?(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认读生字“集矛盾”,理解集合的意思,了解矛和盾的特点)

  2、矛和盾是古代的兵器,怎么会成为威力无比的现代武器坦克呢?(板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它们。

  2、认读生字、词语

  3、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正音

  4、谁能在课文中找出写了矛、盾和坦克三者之间关系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5、质疑:学到这儿,你们最想研究什么?

  预设:1、坦克是怎样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

  2、坦克是怎样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

  三、研读第2——4自然段这节课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先来研究第1个问题

  1、自由默读第2——4自然段,划出发明家的发明过程。并完成练习。

  2、组内交流

  3、小组派代表交流、集体完成练习

  4、指名说说发明坦克的步骤。

  相机教学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同学们,盾太小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原因,课文中写盾难以招架的句子写得非常好,找出来读读。自由读。矛的强进攻使盾都招架不住了,谁能既读出矛的厉害又读出盾的困境。指名读、评读。

  5、师:发明家的每一个想法都有他的思考过程,课文中有的思考过程写出来了,有的没写,看谁也能当个发明家,把课文的思考过程补充完整。学生再次默读课文。

  6、个体交流体会发明家思考方法非常科学,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索取别人的优点,把优点很好的集中起来,为自己所用。

  7、指名复述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

  聪明的发明家就这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既有了保护自己的铁屋子,又有了矛的进攻——枪口或炮口。所以让它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感受坦克的威力。

  四、指导书写

  接下来,我们来写几个生字。

  1、出示:矛盾集攻坦炮

  2、在这几个生字里,你认为哪个字书写有困难?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书写,尤其要注意“盾”的笔画。

  3、学生书写,评议指导。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2、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3、明白看待问题要多角度、多方面,并学会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和课文中的生字交上了朋友,今天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认读生字

  2、我们还研究了坦克是怎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谁能说说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

  二、研读第五自然段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坦克是怎样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

  1、自由默读,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坦克在战场上大显了神威?

  (首次、头一回、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退了十公里)

  2、你能想象当时战场上的情景吗?读读句子,读出坦克的神、读出坦克的威。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口语交际;师:坦克、坦克,你为什么这么厉害啊?学生:因为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相机引导到这一组课文的主题)

  三、学习单元主题:

  1、出示单元主题

  2、学生默读,谁来说说这一组主题告诉我们什么?(板书:看问题想问题)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师:是呀,对待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

  1、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齐读

  小结:发明家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有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课文也就是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的

  2、再读

  3、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而形成的,你能举例子来说说吗?(如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等等。)不止物体是这样,其实做人和学习方面也是这样,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愿我们大家都能成为生活中的胜利者。另外,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去思考,去发现我们还可以提出改进的办法。我们课后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一个练习。

  五、指导书写积累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

  持般架龟战神兵退

  2、说说怎样写好它们。

  3、学生练写

  4、这篇课文里还有好多词语可以积累,大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语给记下来。

  六、实践题:

  1、读了课文,我积累了好多的词语:

  2、我们小组在生活中发现了,它的长处是,不足之处是,还发现了(),它的长处是(),不足之处是()。我们把它们的长处集于一身,发明了()。它的长处是()。

  拓展: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并用书法纸写成漂亮的书法作品。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7

  一、猜字导入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出示图片和象形字。)

  2、你能把这两个字放到相应的图片下面吗?你认识这两种武器吗?(出示生字。)你们知道矛和盾用来干什么的吗?

  3、师一边范写,一边阐述(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我们看矛这个字,是个象形字,这里的撇可别忘了,一看这字给人感觉这个武器很锋利。盾,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盾的这一撇,特别的长,这样盾就大一点,才能抵挡矛的进攻。生书空。)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出示课题,齐读)

  5、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会提问题的人,是最会读书的人,小朋友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吧。

  1、自由朗读课文,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下面词语:

  第一组:坦克手持蜗牛雨点般

  指2名学生读。再出示拼音。(他们读的正确吗?我们也来读一遍。)

  紧张固然乌龟炮口战场首次长处胜利者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乱成一团左抵右挡

  a、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练习,请1x2个学生朗读,要求声音响亮,流畅。

  b、课件出示:试一试,真有趣

  左抵右挡左xx右xx(左躲右闪、左顾右盼、左思右想、左邻右舍)

  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更有意思的词语,快来读一读吧。

  第二组:矛、雨点般、戳、进攻盾、左抵右挡、招架、自卫

  a、自由读。

  b、指生读。做“戳”的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c、描写“矛”的这些词语和描写“盾”的这些词语我们还可以对着读呢!男女生合作一下好不好?女生读“矛”,男生就紧接着读“盾”。

  d、通过了读词语,我们知道矛的长处是xxxx,盾的长处是xxxx。

  3、小朋友真能干。不过,读书有一种很重要的本领,就是把课文读成一句话或者是一小段话。你会吗?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发明家把xx和xxxx,发明了xx。

  4、课文中有一句话也是说这个意思,你能快速找出来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生齐读)

  (1)、从这句话种,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合二为一、坦克、大显神威)

  “二”是指什么呢?“一”又是指什么?课题中哪个词也是这个意思呢?

  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我们就说是矛和盾的集合。

  (3)、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是怎样合二为一的?是怎样大显神威的?)师在合二为一、大显神威下打上问号。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矛和盾是怎样合二为一的?

  三、学习1—4自然段

  发明家在怎样情况下想到把矛和盾合二为一的'呢?

  1、(课件出示)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1)指名读。

  (2)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比赛呀?(紧张、激烈)

  (3)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这是一场紧张的、激烈的比赛?(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4)如雨点般刺来,刺的速度?老师也带来一个句子,你喜欢哪个?为什么?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雨点吗?(快速指生读雨点般)是啊,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矛的进攻很猛烈。你能用如。般让这些句子更生动具体吗?(出示)比喻句的威力真大啊,让我们把比喻句再次送到句子中,使矛的进攻变得更猛烈。读。

  (5)师生表演。生以书当盾,师以手当矛(你们现在就是这位发明家,老师就是你们的对手。我们来一场比赛好不好?)。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你右侧刺来(生做动作抵挡),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向你的头部刺来;向你腿部刺来……(边说边加快语速,以感觉激烈的争斗场面)

  (6)能说说你刚才抵挡时的感受吗?

  (7)这场比赛实在是太紧张太危急了!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过渡:对方的进攻十分猛烈,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这个时候,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什么想法?

  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1)发明家发现了什么问题?他想到什么解决的办法

  (2)发明家发现什么问题?心情怎样?想到什么解决的办法?现在发明家就钻在铁屋子里,对方的矛又一次如雨点般向他刺来,你觉得结果会怎样?发明家心情怎么样?

  (3)齐读,读出心情变化。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3、(师出示铁屋子)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矛字加了什么符号?这是真正的矛吗?表示什么意思?(枪口、炮口)看大屏幕(出示装上枪炮的铁屋子)。

  a、发明家又想到了一个新的办法,真让人兴奋啊!你能来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和炮口。

  你们看,这长长的一横也是一种标点符号,较破折号,在这里是想说明这个矛是指xx,我们读的时候在这里要稍微停顿。(齐读)

  出示:可是,这样固然————————。

  a、你能当当发明家,提出疑问吗?填表格。

  b、又是怎样解决的呢?理解履带。(大屏幕出示坦克)

  4、同学们,发明家发现了问题,他想的和别人不一样,做的和别人不一样,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现在老师就想请你们做做发明家,我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课文的2—4段。好吗?

  (师生合作读)

  发明家和朋友进行一场比赛,就在他难以招架时,他忽然想到xx

  可是转念一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xxx

  这可怎么办呢?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新的办法xxx

  5、小结。同学们,一切发明都源于发现。发明家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发现问题,一次又一次解决问题,最后终于把矛的进攻,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擦去问号。

  6、现在谁能用上自己的话,借助表格把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说一说呢?

  学生自由练说。

  7、汇报。

  四、总结。

  坦克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既能—又能—所以在战场上大显神威。那么坦克如何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对我们又有什么启发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8

  一、 设计思想:

  围绕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专题展开,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较为全面地思考问题。《矛和盾的集合》全文在大家已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一改以往“矛”和“盾”不能并存的观念,不仅使“矛”与“盾”同时存在,而且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形象地介绍了现代新式武器——坦克的诞生,使学生在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明白“只有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学会集中各事物的优点,才能创造出新事物”的深刻道理。

  二、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4段)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第5段)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第三部分(第6段)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四、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识字量比较大,教学先指导学生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在自读课文的时候,标出不认识的字,凭借字典,读准字音,感知字义。文中有一些词语较难理解,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弄懂词语,提出读不懂的问题,再指导学习和讨论,着重解决课文的重、难点部分。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本课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学习边默读边动笔边思考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思考动笔画等方法,了解发明家思考的过程,在交流中,通过补充句子等方法,学生体会出发明家思考的深入与全面性。通过课外资料的引导,学生在感受坦克威力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吸收他人优点的重要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本文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五、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六、课前准备: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乡镇意见个人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生字新词。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他们有什么作用呢?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3、

  学写生字“矛、盾、集”。板书课题。矛:不要少一撇;盾:外侧有两笔;集:共有五横,长短有变化字形才好看。(2)在插图合适的位置写一写“矛”和“盾”。

  (这里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矛是攻击别人的武器,而盾是防御的武器。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件 生字、生词卡片,认读。

  指导识记字形,可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加强记忆,如:持和挂、炮和跑、担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3.巩固新词。

  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自己把课文再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1)默读思考后同桌互相说-指名说,教师随机归纳概括板书:矛-进攻-枪或炮口;盾-自卫-铁屋子;

  (2)概括成一句话,提供词语:自卫 进攻 坦克 战场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教学中要着重倡导在文章的大的语言环境下感悟语言。只抓孤立情节理解课文,学生常常会出现被动跟随的状况。先从整体入手,再重点关注情节,学生对情节语言的感悟会是丰富、生动的,将会更深刻的理解语言文字的真正内涵,从而逐渐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能力。)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4、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5、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14个生字,要求:学生认记生字,并观察哪些字最难写,等一下给同学提醒。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

  A、学生观察这7 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演示这7 个字的布局。

  3、学生提醒哪些字最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作业:

  生字、抄词、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说明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矛和盾的集合》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这儿有一些字词,你们能读准字音吗?

  集合 招架 紧张

  固然 乌龟 自卫

  进攻 炮口 坦克

  战场 首次 长处

  大显神威 乱成一团

  合二为一 胜利者

  二、学习新课:

  (一)出示坦克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导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多厉害的坦克啊。

  为了让学生能对发明家的发明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抓住“大显神威”这个词分两层来感染学生。

  1、说说你对“大显神威”的理解,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你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学生在交流中不难发现,课文中“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这生动具体的描述无疑是对“大显神威”

  的最好诠释。其原因在于坦克巧妙地将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既有保护自己的铁屋子,又有进攻的枪口或炮口;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优秀品质。)

  2、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到“大显神威”的事物呢?

  在感性了解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紧接着在学生对大显神威的坦克读得威猛无比之时,抛出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

  过渡: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二)学习14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再读读2——4自然段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会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因。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渴望学习本文的'情境,为后面深入领悟文章的内容、情感打下基础。)

  3、

  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坦克的发明本源于一场比赛。这场比赛进行怎么样呢?你能找到有关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吗?

  4、 出示: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1)雨点般:你能想像那是怎样的雨点吗,如春雨般温柔吗?是疾风骤雨啊,雨点又大又密集。请学生好好读一读

  (2)在引导学生读这段话的过程中,理解“左抵右挡”的意思。

  (在这里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的能力。)

  (3)自己比划比划什么是“左抵右挡”,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4)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比赛多么激烈啊。你能把当时的场面通过读再现出来吗?

  (5)自由读,指读。

  (要引导学生联系句子来体会词语的意思,在理解“难以招架”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来体会。“难以招架”的意思是,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

  )

  (三年级学生,在教学中还是要培养学生抓住一定的事物更好地体会文章内容的能力。这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接受性学习的一种必要的方式。)

  5、 如果是你,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你会怎么样做呢?

  (这里设计的目的是发散思维,说一说大家的想法,这样更能体会出发明家思维的活跃。)

  发明家此时却是突发奇想,他想到什么?找到有关的内容进行默读。边读边思考,思考发明家是怎么想的。同桌交流,给出提纲:

  1、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明家灵机一动,对了:_________________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6、交流讨论。

  (1)谁先来说说,他想到了什么办法?

  这个办法好吗?怎么好呢?用书上一个词来说,这就叫做(自卫)

  你读读书,把这个办法好的地方读出来、

  (2)这是他先想到的,后来他又想到了什么办法呢?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句

  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是啊,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于是他又产生了新的想法。你能根据他想的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

  如果在铁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__________、

  引导学生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补充这句话、(补充出两句完整的话、)

  那么现在这样的方法好不好呢?(既可自卫,又可进攻)

  (3)发明家先想到了自卫,又想到了进攻,他就是这样经过深入的全面的思考后,有了这样成熟的想法的。我们再把他思考的过程完整地读读吧。(再次体会科学家思考的严密性,这里设计的目的是突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4)老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读书,我们知道发明家就是这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7、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打仗的时候,自卫重要还是进攻重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据)

  8、老师小结:看来,自卫和进攻都是很重要的,应该把它们合而为一。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现在你再想想看,科学家集合的是矛与盾的什么呢?(它们的长处)

  2.齐读第六自然段(在这里安排了齐读的目的是烘托出气氛)

  3.是啊,由于集合了其他事物身上的优点,因此,使得自己优势倍增。坦克的发明,在后来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充分展示出了它的威力。

  课外资料的引入,进一步感受集合矛盾长处后的优势。

  三、总结全文

  1

  发明家将矛盾的好处集合在一起,发明了极具战斗力的坦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或是听说过这样的事?

  在这里是处理课文中黄泡泡提出的问题,这是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让学生用其他例子来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扩展思考的题目,教师可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示几个“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例子,比如实际应用方面: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学习和做人方面:采纳别人的优点等等,如:孔子拜师。以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类似的事例;还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要不断思考,把自己随时想到的这些有益的想法记下来,放入自己的“我的奇思异想”或“我的小发明”的成长袋中,为开展口语交际做准备。

  2 通过以上这些例子,特别是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

  3 齐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

  矛 和 盾 的 集 合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枪炮

  铁屋子

  坦克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1、读懂本课内容,通过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并感悟发明家遇到困难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不同的读书方式,体会发明家的思考过程,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的过程,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并感悟出发明家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用具:

  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以疑入课,引发思考

  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学,默读课文,找到^答~`案。

  二、深入学习,了解发明过程。

  发明家为什么要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

  由学生的见解,引读第二段第1句话。

  出示投影,句式对比。

  引导学生读出“紧张、危急”。

  发明家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去掉关联词“如果……就……”,假设想象变成了现实,发明家会是怎样的心情?

  然而,有了铁屋子就够了吗?发明家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请同桌二位同学配合读,读出发明家心情的变化。

  引导学生体会“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这句话的含义,进而理解发明家在盾的自卫的基础上又加上了矛的`进攻,并装上了轮子和履带,发明出了坦克。

  出示投影,通过填空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刚才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出坦克的,下面就让我们用师生合作朗读的方式来回顾一下吧。

  三、感受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感悟发明家的优秀品质。

  1、出示坦克图片

  2、引导学生读课文,感受坦克在战场上的作用。

  3、播放影片

  那么,就让我们用朗读把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样子读出来吧。

  4、为什么坦克能发挥出这么强大的威力?

  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合而为一发明出了坦克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你觉得发明家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小结。

  四、揭示课文讲述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补充说明。

  课文通过描写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集合在一起发明出坦克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根据学习助手“泡泡”,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类似的发明。

  同学们,这篇课文中有不少好的词汇,你想积累哪些呢?

  (机动:通过学习课文,除了明白了最后一段所讲述的道理,你还有什么收获?能否试着也用“是的”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学生发表意见。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进行自学。

  学生发表见解。

  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通过抓重点词,体会发明家正身处于紧张危急的情境之中。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紧张危急的情景。

  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学生读出喜悦的心情。

  学生读句子,体会仅仅发挥了盾的自卫作用是不够的,并读出心情变化。

  同桌二人配合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谈感受。

  学生填空。

  学生与老师相配合朗读。

  学生对坦克的外形进行描述。

  学生读课文,谈体会。

  进一步感受坦克强大的威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抒发情感。

  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谈体会。

  学生通过复习和思考,谈感受。

  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学生合作讨论,发表观点。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思考后谈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质疑意识、能力。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汇报、交流。

  开始深入学习课文。

  品读、感悟发明家遇到的问题是急待解决、刻不容缓的。

  通过不同的读书方式,了解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

  体会“庞然大物”的含义。

  体会“大显神威”的含义。

  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引发学生进一步感受发明家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后所发明的坦克威力强大。

  巩固所学知识和内容。

  感悟发明家的品质。

  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补充说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积累词语。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全班能正确读写生词,在此基础上每个人还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4、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生词并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一些生词的读写和运用。

  【教学准备】

  矛和盾的图片及有关生字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巩固新词。

  〖照顾差异策略:想把生词读一遍的得一颗星,想把生词读一遍并用其中喜欢的一个词或几个词说话的得两颗星。

  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自己把课文再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照顾差异策略:允许优生离开座位帮助学困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6、了解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教学意图:教学中常会碰到在掌握生字词时不同水平的学生掌握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一些优生常在统一的教学步调后无所事事,甚至做些小动作,在这种时候设计异步教学大有好处,以上两个异步策略的设计就是让优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让学困生有可能的话也摘到更大的果子吃。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4、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5、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14个生字,要求:学生认记生字,并观察哪些字最难写,等一下给同学提醒。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

  ⑴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⑵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提醒哪些字最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照顾差异策略:允许写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读课外书并做摘抄。

  【作业】

  1、必做题: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选做题:从本课生词中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写话。

  〖照顾差异策略:选做题优生必做,其余的选做。

  【教学反思】

  1、本节课运用直观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抽象的矛和盾有了直观的印象。

  2、能从“差异教学,异步发展”的课题出发,设计多个异步策略,让优生在课堂上没有吃不饱闲着没事干的事情发生,让学困生在优生地指导下进行较到位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3、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多提有价值的问题,避免滥问。

  4、在写字时发挥学生的积极自主性,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指出某个生字难写和易写错的地方,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致很高。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内容

  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图中的两个人在干什么?他们的手中拿了两样古代的武器,你们知道这长长的叫什么吗?(矛)那圆圆的叫什么?(盾)矛是用来干什么的?盾又用来干什么?(相机板书:进攻,自卫)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这个人只拿了矛而没有盾,会怎么样呢?如果这个人只拿了盾而没有矛,又会怎么样呢?现在就有一种武器,它既能像矛一样进攻也能像盾一样防守,那就是坦克。(出示玩具坦克)(板书:坦克)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来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请大家把书翻到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补充完整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其它同学吗?(自由说)

  3、老师也有一些词语要提醒大家读好。(出示词语卡片,带读)

  4、请大家把这些词语带入课文,齐读课文。读完了,有什么收获?

  三、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我们知道矛可以进攻,盾可以防守。发明家为什么还要去发明坦克呢?书上是如何介绍的?着重指导“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

  2、同桌之间用动作演示。一手拿书当盾,一手拿笔当矛。

  3、就在这紧张危急的时刻,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他想到了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那对方的矛就再也戳不到我啦!”(先对盾的不满,后来想到盾可以改变而喜悦)

  5、假如是你,你还会想到其它的好办法吗?

  6、发明家的主意确实很不错,盾经过改进成了一个“铁屋子”,发明家钻到了解铁屋子里和朋友比赛,对方的矛戳不破铁屋子,自然也刺不到他。可是,让我们冷静地想一想,比赛场上,对方见他缩在里面是不是就不打了呢?肯定还会用别的办法来对付他!想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

  7、是啊!这样下去发明家一点儿获胜的机会也没有!

  8、出示句子“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理解句意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这时发明家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请大家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理解“矛”就是从洞里伸出的“枪炮”,可以进才攻。

  2、利用玩具坦克,大致讲解坦克的基本部件。

  3、小结:经过发明家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坦克终于诞生了。

  (三)过渡:这辆坦克的威力可真大呀!

  1、齐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辆坦克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2、理解“大显神威”、“庞然大物”等词语。

  3、读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坦克是发明家根据矛和盾造出来的。可它却比矛和盾的威力大多了,为什么呢?(板书:合二为一)

  4、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带橡皮头的铅笔的发明过程。

  (四)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由此可见(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出示句子。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东西都有它的优点,也有一些东西有它的不足之处,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动动脑,想想你想发明什么?

  2、想发明的写成一篇短文。

  五、总结全课,鼓励学生

  在这节课上,有许多同学的表现非常好,被评为“朗读明星”、“智慧明星”、“积极发言明星”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些“明星”们的优点集合到自己的身上来,老师相信你们以后的表现会更加出色的。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发明家将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故事。由此启迪人们:谁善于把别人的优点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教育学生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研究,热爱科学。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坦克的发明过程充满兴趣,但是对坦克的作用并不是太了解。

  2、要把学习的重点引导到发明过程中如何取长补短的过程,而不是如何研究和改进新型坦克。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各种方式理解上下文的意思。

  2、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怎样吧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3、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4、培养学生学会集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发明家如何讲矛盾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坦克。

  2、理解关键句,能用例子来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新课。

  1、出示教学图片,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搜集资料,谈谈对矛和盾的认识。

  2、教师引导: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古式武器矛和盾一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战争的需求,人们因此发明了许多更先进的武器。比如说:坦克。

  3、出示各种坦克图片,引导学生汇报搜集资料,交流对坦克的了解。

  4、教师导入:有心的发明家总是从生活中,自然中寻找灵感,受到启发而发明创造的。莱特兄弟研究鸟儿飞翔的奥秘发明出飞机;从鱼儿在水中上潜下游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而本文中的发明家从矛和盾的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坦克。今天,我们来看看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板书:矛和盾的集合。理解“集合”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

  2、抽读生字卡片,指导字形。

  三、再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文,思考课文内容。

  2、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发明家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告诉人们要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四、细读课文,分小组展开自学。

  1、通读课文: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出示自学提纲,要求熟读课文,巡视自学情况。

  (1)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找出相关段落记句子,指读——品读。

  (盾太小,当敌人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时,将难以招架,自卫能力差,显得不够安全。)

  (2)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找出相关段落。指读——品读——带感情读。

  (铁屋子虽然安全,但是无法进攻,行动不便。改进方法:设置枪口或者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3)坦克之所以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一句话来说明。)

  a、先看坦克在战场上进攻和自卫自如的录像片段。

  b、引出学生体会,加深理解“大显神威”的词义。

  (4)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让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

  a、让学生自由谈启发。

  b、用肯定的语气读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c、联系生活实际,用例子说明。

  学生举例展示:

  1、在手工比赛中,我看了很多资料,向哥哥请教,看了很多同学的制作过程,我汲取了他们的优点,做出了我的作品,最终获得了第一名。

  2、人们汲取空调和风扇的优点,制成了冷风机。

  3、在作文竞赛中,我的作文《美丽的.家乡》运用了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总分总结构,适当的运用了另一篇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让我得了一等奖。

  ......

  五、小结

  发明家从矛和盾的身上受到启发,把二者的长处合二为一,从而发明了坦克,我们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多多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矛+盾——坦克

  枪口、炮口、轮子、履带铁屋子——坦克

  教学反思:

  1、可以在课后拓展,让学生想象如何把现在的坦克加以改进,培养学生对坦克的新的兴趣。

  2、教学中读的运用不够强化,不够明确。

  3、词语的理解,运用、积累重视不够。

  4、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基本考虑全体学生的认识水平加以完善。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一、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二、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五、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时数: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矛的作用是进攻,盾的作用是自卫。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了解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优势。

  二、自由读文,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三、读了课文你最欣赏发明家的什么?

  生: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分析,创造

  结合板书::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分析,创造

  四,发明家遇到了什么问题?

  1、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又挡,还是难以招架。”反复读。

  2、读了这个句子你知道了什么?(看录像,再通过动作实践体会左抵又挡、难以招架两个词的意思。)

  3、这个句子哪些些地方写得好?(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用了打比方的手法,使句子表达地更具体。)

  五、文章哪些地方能体现发明家善于思考,分析,创造?自由读,小组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盾太小了!如果盾大的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发明家为什么要设想盾大得像个铁屋子?这个铁屋子解决了什么问题?

  板书:自卫

  师:有了这个铁屋子做盾,

  的确安全可靠,他的设想多好啊,我们用什么语气来读?练习朗读。

  师:你还画了哪些句子体现发明家善于思考,分析,创造?

  出示句子: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练习读。

  师: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发明家为什么要设想从铁屋子上开个小洞?

  这个小洞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学生交流

  板书:进攻

  师:从铁屋子上开个洞,可以伸出枪和炮,那我们可以集中火力进攻敌人?那在铁屋子上开个洞就可以把敌人消灭吗?发明家还想到什么?

  板画,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为什么要这样呢?四人小组交流

  师:有了这些精心设计,发明家终于发明了坦克。让这种新式武器冲到战场,结果怎样?请用四字词语概括。先讨论再交流:

  板书:大显神威、百战百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打得敌人怎样?

  四处逃窜、哇哇直叫、落花流水、全军覆没……(根据板书,读成语。)

  师:坦克发挥了无比的威力,大家觉得他的优势在哪?

  板书:集合了矛与盾的力量

  六、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齐读最后一段。

  七、你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八、抄写文中的四字词语。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学习重点:文中关键词,读懂课文。

  学习难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

  坦克(tank),或者称为战车,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有「陆战之王」之美称,它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很强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它装甲车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坦克一般装备一中或大口径火炮(有些现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直升机导弹)以及数挺防空(高射)或同轴(并列)机枪。坦克大多使用旋转炮塔,但亦少数使用固定式炮塔。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火控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装甲车体等系统组成。大多数现代坦克都具有一定的潜渡能力。

  学习方法指导:质疑、理解文中关键词、交流讨论。

  一、辅助导学

  1、(出示矛与盾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矛与盾)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矛与盾的知识。

  3、谈话: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矛与盾有关。(板书:的集合补充完整课题)

  4、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5、学生质疑: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6、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目标。

  (1)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6个会认的`字和14个会写的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我能弄懂“集合。招架。固然。自卫。善于。庞然大物。大显身手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

  (3)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学解读

  1、自学生字词语。

  (1)生字我把握。

  a、生字我会读!

  矛盾持般蜗坦

  b、形近字我巧辨。

  宿()坦()炮()

  缩()担()泡()

  神()架()攻()

  伸()驾()功()

  c、理解重点词语。集合。招架。固然。自卫。善于。庞然大物。大显身手难以招架

  2、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展示提升

  1、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2、全班进行评比,识记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3、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拨)

  四、小结拓展

  1、初步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下节课进一步探究。学生讨论提出,教师梳理归纳:

  (1)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2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3)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含义的事例。

  2、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并思考上述不懂的问题。

  过关检测

  一、读一读,写一写。

  máo dùn jìn gōng zhāo jià tǎn kè

  ( ) ( ) ( ) ( )

  jí hé wū guī dà xiǎn shén wēi

  ( ) ( ) ( )

  二、辨一辨,填空。

  驾架

  一()飞机打()()驶

  坦但担

  ()水()是()克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2、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学习难点: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学习方法指导:质疑、理解、交流讨论。

  一、辅助导学

  1、复习引入。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听写本课生词。

  3、幻灯片展示上节提出的问题:

  (1)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2)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3)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段含义的事例。

  4、师生共同探究本节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

  二、自学解读

  1、学生再读课文,针对上述问题自主进行学习,并用笔在文中进行批注。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体会。

  (1)我学会了什么?

  (2)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三、展示提升

  1、全班展示的内容。

  (1)各小组展示收获。

  (2)各小组质疑问题,分小组讨论。

  2、重点探究。(抓住重点词句)

  (1)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把矛和盾结合起来。

  (2)把盾做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在履带上,让它会动。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仙神威。

  3、正确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过关检测

  一、我会填一个适当的词来将句意表达得更完整。

  1、小燕子还在听凤凰讲课。

  小燕子还在听凤凰讲课。

  2、你再会摇尾巴,也是一只狼。

  你再会摇尾巴,也是一只狼。

  二、给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意思。

  深:①从表面到底的距离②时间久③颜色重

  1、海水有深有浅。()

  2、他拿了一件深蓝色的衣服。 ( )

  3、夜深了,老师们在工作。 ( )

  三、判断,是比喻的打“√”,不是打“”

  1、如果盾大得像铁屋,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

  2、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 ( )

  3、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 ( )

  4、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 ( )

  课后延伸与盾

  1、把课文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阅读《矛与盾》。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知识: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情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2、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坦克的图片、文字资料。(师生)

  2、收集与发明创造有关的资料。(师生)

  3、准备好相关的挂图和词语卡片。(师)

  4、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语,了解单元主题

  二、浏览本组内容,了解课文梗概

  三、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讲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学生讲)

  2、谈话: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时,更有聪明人想到了别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

  2、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说说你记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自主识字。)

  3、谈话:现在我们让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考考你是否还认识它们。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同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五、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重点指导:“矛、兵”的笔顺。

  4、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5、指导生字书写。

  6、小结写字情况。

  六、课后作业

  1、听写本课词语。(见词语表)

  2、进一步读熟课文,争取解答课后问题。

  3、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语(字卡背后)

  2、听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小黑板出示词语,学生订正,改错。

  3、提问:听写的词语中有不懂的吗?(学生互问互答)

  4、板书“大显神威”,这是什么意思?(初步理解)

  围绕这个词,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如:谁“大显神威”?它具有什么“神威”?它为什么能大显神威?)

  二、围绕“大显神威”,感悟课文内容

  1、从书中找到“大显神威”。提问:是谁“大显神威”?生答后,引读5自然段。

  2、小结,过渡: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那么,坦克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

  你从哪里找到了答案?引导学习1~4自然段。

  3、默读1~4自然段,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坦克是怎样发明的。

  独立读书思考。分组交流改进。指名发言说明。

  小结: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

  4、指导朗读1~4自然段。

  引导:小声读这部分课文,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和句勾下来,待会儿与同学交流。

  交流好词佳句。联系上下文理解“难以招架”、“固然”等词。

  朗读课文。

  5、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以及坦克在战场上的“神威”,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引读6自然段。

  出示句子“谁善于……胜利者。”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是怎么明白这个道理的?

  小结:通过具体事例明白了这个道理。

  说明: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是写文章常用的方法,不能空讲道理,举例最有说服力。

  三、拓展思维,深化明理

  1、读文后“泡泡”里学习伙伴的话“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提问:你能举例说明这句话吗?

  先分组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2、谈话:矛和盾很早就有,为什么别人不能像发明家一样发明出坦克呢?(生自由回答)

  小结归纳:我们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从你的发现中受到启发,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

  四、布置综合性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

  1、观察生活,发现不便之处,作记录。

  2、思考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录。

  3、尝试把其中一项做成看得见的作品,在展示台上展示。

  (可根据学生建议增减活动。)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矛与盾》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06-05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02-16

《矛和盾》教学设计06-17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01-31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01-15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01-15

《矛和盾集合》教学设计05-16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06-01

《矛和盾的结合》的教学设计06-26

《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设计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