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实习日记

时间:2021-03-06 16:18:22 日记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医学生实习日记3篇

  一天将要结束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篇日记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生实习日记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医学生实习日记3篇

医学生实习日记 篇1

  第四个科室又结束了,实习也快过半了,还是那么的懵懂,没有能够彻底的掌握这一切,和老师他们相比较,还是差很大的一节,时常在想什么时候能够有他们那么好呢?外二科给我的感觉很好,有回到内一科的感觉。我对内一科的感情是很深的,两个科室一个呆的最久,一个最晚,刚好成了反比。外二科的老师对我们都很好,我们在哪里会有很多的笑声,在笑声中工作的心情那是不言而喻的。只可惜,我们呆的时间不长而已。

  外二科的实习正好碰上了国庆假期,放假十天。我回家了。之前还有想法不回家继续工作的,真的是变成了老油条就没有那么高的兴趣想上班了,休息自然更好了,我想有三个原因吧,一,自己累了,想休息;二,想回家,特别想家里的那种温暖了;三,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可以选择就选择改变吧。我们上了一天班就休息了,老师把治疗的仪器教了我一遍,接着她就希望我自己能够单独操作,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压力,第一天班我上的很小心,害怕出错。第一天上班老师很严肃的,也会问我很多问题,而我又是对理论伤透脑筋的人,理论是我最大的弊端。提它我就害怕。老师叫王丽云,她很厉害,是本科生,理论很扎实的,她对学生要求很高,她希望我们按照学校的正规操作去做事情,不要被临床的不规范操作影响。虽然我没有跟她上班很久,但是理论知识还是好了一点,每一次我问她问题她都会很详细的讲解,让我真正的理解为什么。我想如果有机会跟长时间,自己理论会上一个台阶的,我也不够自觉,那倒是真的,不喜欢看书。这个月我看了,可是,总是很难记住,每一次老师问我,我都不能回答很流畅,好丢脸的。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老师很好,我觉得我还蛮幸运的,带教老师都好,只是当初不能理解,相比别人的老师,我的好很多,内二科是我太喜欢和内一科老师比较了,跟同一个科室的比较还是很好的。在这个科的其他老师也都很好,也愿意教其他的学生。我老师的一件事情我特别感动,就是他上主班,我跟其他老师的事情,她总是希望我跟好老师。开心!

  最近她生病了,是不是因为我走了舍不得呢?嘿嘿~当然不是罗,希望她早日康复!·这个星期,我还乘机在内一科看我老师了哦!嘿嘿~~

医学生实习日记 篇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有一栋宿舍、教室合一的小楼,医学生完成基础医学理论的学习后要在这里进行临床学习,他们漫长的实习医生之旅从这里开始。20xx年1月5日开始,孙清磊便是从这里开始自己的实习生活,临床学习令他好奇、兴奋,也有疲惫和感动,于是他将实习中所见所想写成100篇日志,他把每个人的故事,每种当下的情绪留存在日记里。

  孙清磊坦言,学医确实很苦,看着高中的校友过着多彩的大学生活,而自己仿佛又做了五年的高三学生。“他们在朋友圈里晒着各种肆意的放纵,而此刻的我只能按掉手机,打开厚如板砖的解剖书,反复背着那206块骨头、639块肌肉。别人放假了,我还通宵守在教室的书桌上,赫然看到学哥学姐留下的一行诗:”人生不过百,学医少十年‘。但是,想到当初对于医学的那份拳拳赤子心,我的战斗力必须提高N倍。想着进入临床,要对得起自己身上的白大褂。没有知识储备,拿什么治病救人?“三年半的学习,每每想松口气时,孙清磊总是这样鼓励自己。

  学医的道路艰辛而又漫长,是什么让医学生顶着压力激流勇进?无外乎是一个信念。然而,当心心念念的实习终于迎来,却与自己的想象相去甚远,没有光鲜洁净的白大褂,必须忍受被各种血渍、尿渍和体液污染,更没有电视上那些宽敞洁净的`办公环境。孙清磊笑称,现实的医院里每个角落都闹哄哄挤满了人。这一切让刚接触临床的实习医生在理想面前没了勇气。

  孙清磊在他的实习医生日记中写道,“医生都是‘胆小鬼,看似戏谑的几个字,却含着辛酸和无奈。医*件不断,触目惊心的画面,伤害着医者济世救人的情怀;怀疑的目光、排斥的态度,质疑的声音,断裂的信任之环,挤压着医者救死扶伤的空间。

  “现在的病*多将看病视为医生为他们提供的一次服务,但也不乏一些病人仍对医生心怀感恩和崇敬。”有时忙碌一天看了三四十个病人,突然听到患者道声“谢谢”,孙清磊的心田便如逢甘霖。也许那天他还碰到了一个难缠的病人,或者还被师兄埋怨,抑或是为抄病史累得半死,但只要有那一点点的信任,便能驱散所有乌云。

  孙清磊给我们讲了一个令他动容的故事:去年8月他在仁济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遇到一位老奶奶,在孙清磊值班的那天晚上,老奶奶频繁地感到心脏不舒服,却没法说清哪种不舒服,用医生的眼光来看,其实没有太大问题,还没到用药的地步。为了宽慰老人家,孙清磊陪伴在老奶奶床边,用聊天的方式转移老人家的注意力,从疾病本身的治疗预防,聊到奶奶的孙子—老人家觉得孙清磊特别像自己在悉尼医学院学习的孙子。“在重症监护室里是与家人隔绝的,一天只有两次探视的机会,其他的时间对于年纪大的患者来说肯定会很难度过。”一心想着为老人家排解寂寞,当晚孙清磊没有睡觉,一直陪着聊天,心情得到舒缓的老人病情也稳定下来,转到了普通病房。

  当孙清磊轮班到心内科普通病房时,再次遇到这位老奶奶,由于之前很好地沟通,大家就像朋友一般,每次查房孙清磊也总会和老奶奶多聊上几句,没过多久老人家渐渐康复,她的子女赶回国内后,老人家坚持送了锦旗和表扬信给孙清磊。

  “老奶奶看得到我们的付出和努力,信任我们的一片真心,这个时候她和我们就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共同的敌人是疾病。”回忆起此事,孙清磊已经记不得老人的名字,但老奶奶无条件的信任,如一阵暖风,温暖着他的心。

  实习生活,有苦有累。当面对医学,猜测、推断、排除,让年轻的医学生触及疾病的脉搏;但当面对病人,信任、坦诚、沟通,才能让他们赢得信任、争取理解。

医学生实习日记 篇3

  实习医生,懵懂着行进在医学路上,经历着门诊室里每一次纠结的初诊,品尝着深夜里每一次忙乱的急诊,某个病人可能不经意间触动难言的心情,某个医嘱可能凝聚着全身心的投入。

  孙清磊在他的日记中描写过一位吵着换心电监护仪的病人。管床医生和其他医生都觉得这位病人无理取闹,换一台心电监护仪还不是一样的结果,但是主任医生还是为病人换了,并说道:“他缺的不是一台心电监护仪,而是我们的关心。”对病人而言,贴心的关爱,也许就是对抗疾病的特效药。

  “有时候值夜班的时候,病人会向你提出各种不舒服,但其实他们需要的只是医生的一些安慰。有时候言语能起的作用,比开药还要有效。”一年的实习医生经验让孙清磊总结出: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有趣的化学作用。在世界上遇到好人和坏人的几率是一样的,绝大多数的人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确实,医生对病人的关爱不仅仅是放热反应,还是可逆反应。多一点关爱,多一点耐心,相互间就能多一些信任、多一些共同对抗病魔的力量。

  实习路上,从不缺少关爱。这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着浓浓的温暖,宽慰了医者马不停蹄的劳累。它源于医者,也源于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