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读后感
不知不觉中一天又要结束了,在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请好好地记录下在日记里。日记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安妮日记读后感1
我经过朋友的介绍读了 《安妮的日记》,这是安妮·弗兰克留下来的日记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她的日记成为二次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最佳见证,日记中展现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
一个正值花季的少女,若是成天被关在密室里苟且偷生,或许她的生活就从此黯淡无光,然而安妮就是这样一个不服命运的人。
安妮,犹太人,身处二战时期,为躲避纳税的迫害,躲进父亲公司大楼的几间密室。在密室生活,必须保持绝对的安静,甚至不能开窗,密室里暗无天日,夏日里灼热的空气令人窒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安妮一脸阳光,将内心的从容保持到了最后。
最可怕的不是知道自己下一刻就要面临死亡,而是时时刻刻都在死亡的阴影下生存。人们往往面临困境便轻言放弃,在绝境下失去信念,他们竟然都不如一个13岁的小女孩。有的时候,我们知道最坏的结局,迷茫着不知所错,在困境中迷失了自己,被软弱蛊惑了信念,便丧失了判断的能力。有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结局,却自以为看透了一切,在胡猜乱想中沦陷……信念便是最好的良药,有信念的人会在黑暗中看见希望,在孤岛上看见船只,在寒冷中触摸温暖,他们不会无所事事,而是想着如何让生命更有意义,他们会充满理想,不会在悲伤里沉沦。
人一生最重要的三个品德便是:尊严,志向,信念。浮华一生,人生如梦,谁愿意寄人篱下,在挫折与自卑中度过一生,倘若失去信念,便不再有追梦的力量,失去了志向和尊严,生命的意义又何在?人生苦短,信念也显得尤为重要。
安妮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在密室中度过,而她生命的华彩乐章便在一本日记上奏响。她没有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多远,却通过日记在成长道路上走得这么远,她的年龄很容易让人想成一个不懂人事的孩子,可是她的内心世界早已超脱她的年龄,她内心的温柔,从容,淡定谱写了一曲压抑下绽放阳光的青春歌谣……更重要的是,她凭借心中那坚定的信念,走过了看似两年,实际如一生般的时光。
她的梦很美,她的微笑从来没有消失……
要知道,信念在,阳光也在,幸福尾随。
安妮日记读后感2
我是一个即将升入五年级的女孩,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中曾特写过战争,而我暑假读完的第二本书——《安妮日记》也是有关战争的。
它是由一名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写的。这本书记载着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7月21日之间的66件事,从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便收到了盖世太保给玛戈特(安妮姐姐)的传票,这使安妮一家不得不开始密室生活……安妮曾多次在日记中提到她渴望的蓝图:“很久都没看到这么明媚的阳光了,湛蓝色的天空是那么宁静,迎面吹来的微风是多么凉爽宜人,就连窗台前的小树也努力地伸展着枝丫……”和“我渴望放学后迎着风,在草地上飞快地骑车;我渴望舞池里有灵活优雅的舞步,每个人都陶醉的表情;我渴望有自由自在的生活”。
安妮一家为了生存在密室里生活,躲避战争。现在地球上许多地区仍弥漫着硝烟的战争,子弹这不速之客仍催毁着人类的家园。我渴望世界能和平,希望战争一去不复返,盼望战火中的孩子能像和谐地区的孩子一样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感受和平与爱,也希望在这个文明社会中不存着对某一种族特有的限制。与此同时,我希望无论是山区还是城市的孩子都应该得到平等的教育,快乐的生活,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行使祖国的花朵欣然怒放,使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难忘、美好、充实的童年!国家应该重视起山村教育,例如让山村儿童有信息课上,让大山里的孩子了解电脑,了解科技,了解现代社会。让他们通过电脑,通过网络走出大山,认识外面雄伟的大楼、豪华的公寓、好玩的游乐设施以及他们梦中全新的`世界。让山村的儿童有一间间雪白的,坚固的教室,给他们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使他们专心学习。再如要让孩子们上音乐课,使他们在闷闷不乐时能用音乐来陶冶情操,让孩子们沉浸在美妙音乐的旋律中细细咀嚼音乐之美,用音乐去滋润一个个稚嫩的心扉,使他们能像花儿喝露似的吮吸着音乐甘甜的蜜露。又如让他们拥有一个宽大的操场,好让他们飞似地奔跑,踢动着欢乐的足球,用手挥动着球拍,拍出第一个飞向太阳的羽毛球,也许它飞得并不远……
这都是我的一个个梦,一个个中国梦,一个个值得大家关心的中国梦!
安妮日记读后感3
一本日记承载了一段悲痛的历史;一本日记记录了一位少女成长的心路历程;一本日记目击报道了二战期间在德军占领下,人们的苦难生活,这就是《安妮日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十三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写了这本日记。她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二十五个月之久。这段时间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但安妮却用她的笔,记录下在狭窄的空间里自己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自然、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在书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战争的残酷,但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颗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有一种无限强大的力量弥漫着每一片空气,这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柔软的那个角落里,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锋利的那个刀尖上。但有她在,人类寒冷的时候会看见篝火;有她在,人类沮丧的时候会看见星光;有她在,人类绝望的时候会看见朝阳。
安妮·弗兰克在写完这日记后,留下了一句话,她说:“我能感受到百万人所遭到的苦难,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这句话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令我一生受用不尽。也许我们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但如果我们不放弃必定会成为美丽的开端。
《安妮日记》里的文字很简短,但这本书之所以可以让我为之感动,就因为它的真实、朴素,却又饱含真理。
安妮日记读后感4
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少女,与爸爸妈妈,姐姐过着殷实安定的日子。从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证券执政后,对犹太人进行严酷地虐待,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过13岁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记本,从此与日记做朋友,名为“吉蒂”。这时候,德国法西斯已侵占了荷兰,对犹太人进行更为严酷的虐待。为了逃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楼的房子里边,成为了他们荫蔽的“密室”,相同为犹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进去……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他们在密室里整整日子了2年。2年这但是什么概念哪,他们竟然那么有意志地生计了下来,我感到十分地感动。具体地描绘一下,为了逃避德国法西斯的进犯,他们不得不把密室盖得结结实实,窗户悉数钉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布,挡住亮光。白日,为了不让下面的人发现,只能轻手轻脚的,如果是现在的话,咱们应该是很难办到的!
可国际仍是存有一些很少的好心人,他们的食物便是从靠公司几位职工。这些人忘我为他们贡献,给予他们食物,书本,学习!但是……
但是,想想也是!密室的日子可不是好过的,在里边的日子不能看到阳光,不能接触天然,是极端单调,愁闷的和无聊的`!这儿没有要好的朋友,没有杰出的教师,没有无限的高兴,没有……并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战役局势,不停地轰炸使他们烦躁!
安妮总说“纸比人更有耐性”,是的!这种说法我也感触得到,对人讲一些繁复的工作还不如跟纸对话!每天以日记为宣泄,倾吐!她巴望自在,高兴。在这本日记中,能够看出来安妮对自己的观点,别人的观点,日子的观点。从13岁的黄毛丫头长到老练的15岁姑娘,再次声明,很有意志!
中心也有许多的人鼓舞安妮,比如说她的姐姐玛戈,还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便是彼得叫她上去。
读完这本书,我十分地感动!主张我们也去看吧——你们会感触到里边的喜、怒、哀,乐。我接下来要看大仲马的《茶花女》咯,祝我们阅览愉快!
上海松江区上海大学隶属外国语中学初一:小问题15
安妮日记读后感5
对十三岁的安妮来讲,这日记本就像打开一扇门,它通向成长,通向无限的希望。安妮说过“没有日记,也就无我。”然而,安妮不再有机会回味这一切了,因为同时拉开的,是战争的序幕,随着警报的拉响,恶梦就开始了。而她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和平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将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贯彻始终。有一种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细节随处可见,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她可以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
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永远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远……希望类似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6
暑假,学校组织网上读书活动,我看了一本与我们生活非常贴切的书——《安妮日记》。
故事的主人公安妮是一位花季少年,与我们同龄人一样,在正直幻想的花季时代,她却经历了与我们不同的人生。他们一家和凡达恩夫妇一家整天过着逃亡的日子,为了躲避全副武装的德国秘密警察,他们躲到了安妮父亲工作的办公楼里。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着,可老天就是那么不公平,1944年8月4日,全副武装的德国秘密警察,随同荷兰纳粹一起对办公室进行了一次突击。密室中的所有人员被捕。9月3日,短暂停留之后,所有犹太犯人被装在牛车里押往奥斯威辛。谁都没有想到事情的结果会是这样的,可谁又能改变事实呢,就让我们在心中为默默地他们祈祷吧,愿他们能够平安归来!
在逃亡的日子里,安妮总不忘记日记,日记是她最知心的朋友,她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日记中,她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安妮的父母。他们从不会在乎安妮的成绩,他们只要安妮健康、快乐、知廉耻就行了,从来不会因为安妮的.成绩而打骂她的。安妮也不希望做差学生,她也不希望辜负父母。
在我的生活中,父母对我的成绩最“斤斤计较”了,如果哪一次没考好,他们就会痛骂我,甚至最严到还会不让我吃饭,我渴望能有安妮那样能理解我的父母。我也知道父母是为了我好,他们也希望我将来能够有出息,可也不必实施“暴力”吧,如果你们能够静下心来和我好好谈谈的话,我想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我也不会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的!
安妮在书中提到她不喜欢吃蔬菜,可每次凡达恩太太总喜欢往她碗里夹蔬菜,因此安妮非常痛恨她。我不赞成安妮的这种想法,多吃蔬菜没有什么不好啊,有助于我们发育成长,并且蔬菜中的纤维质对人体有益,是维生素的最佳来源。还可以增加饱足感,整肠健胃,调整体质等。所以我建议大家多吃蔬菜。
《安妮日记》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成长期的少女要如何面对战争、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问题。相信大家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有所收获吧!愿你们能从中受益!
安妮日记读后感7
“只要我还活着,能从满布灰尘的旧窗帘布缝里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这样乐观、坚强而又令人辛酸的话语出自安妮弗兰克的笔。《安妮日记》它不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它是一个女孩最真实的手笔写下的一部日记,一部感动世界的日记。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萌生了一种从前阅读时从未有过的感受,这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写的一本日记,一本普通的日记,是有怎样的力量,感动了世界呢?我带着好奇与期盼进入了这个故事。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犹太少女,她在13岁生日时,得到了一份别致的礼物:一个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记本。她称她为“吉蒂”,与吉蒂分享心事,当做自己最知心的密友。为了躲过纳粹的破害,一家人躲进了一间“密室”,密室里还有同样患难的其他4个人。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这一切差一点把安妮逼疯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写道:“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带着心中不可泯灭的希望。
安妮几十万字的日记,就是在这间荷兰阿姆斯特丹263号的密室中写成的,对吉蒂这个密友,她毫无隐瞒的坦露,对饥饿的嘲弄,恐惧的倾诉,对于自己的乐观与一闪而过的悲伤和失望,对爱的渴望,对青春期母女的冲突……对,《安妮日记》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以一个少女的眼光,观察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尤其是青少年带来的创伤。
最终,安妮在密室里的八个人,全部因人告密而被关进集中营,安妮和姐姐玛戈因传染上斑疹伤寒而悲惨的死去,她没能看到期待的一刻。
安妮虽然长久的闭上了双眼,而我们也再也看不到下一篇安妮日记了,但她的乐观、勇气、感恩于爱,长活在亿万世人的心中!
《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愿安妮能将这温暖永远留在人世。
安妮日记读后感8
看着醒目的书名、可爱的肖像,翻开崭新的封面,品读着里面通俗易懂的文字,起初我以一颗平常心去阅读这一本书,接着继续读下去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同情、难过、愤怒、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安妮日记》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记录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原本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为了躲避纳粹党的追杀,一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她收到一本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用日记记录生活,就这样她度过了漫长的25个月,她在密室里白天不可以拉开窗帘,晚上不可以开灯;可以说她的'生活是暗无天日又痛苦,她是失去自由的,只能在密室里活动,只能靠聊天、阅读、写日记打发时间。安妮,一位成长中的少女,花一样的年纪,但她却承受了她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压力,如果没有杀戮,她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可以与同学朋友快乐地玩耍,可以享受生活的欢乐。然而现实没有如果,她生活在恐怖的密室之中,整天提心吊胆活着;即使过着如此恐惧的生活,她也没有放弃生活、放弃自己,做一个开朗乐观、理性的女孩。比起安妮,我们非常幸运,生活在幸福、和平的中国,不用担惊受怕,物质丰裕,生活快乐。可是一些同学经常抱怨学习太累,不按时完成作业。因此我经常告诫学生: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富强就要靠你们这一代,要清楚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
从历史我们知道《安妮日记》是希特勒领导的法西斯党对犹太人种族灭绝政策的最有力的见证,纳粹党是冷血无情的,由于种族歧视,纳粹党硬生生杀害了600万犹太人,这惨绝人寰的杀戮让我想起了日本侵华的南京 ,整整30万人啊,我们的同胞成为日本人比赛的载体,取乐的对象,夺去同胞们宝贵的生命;这手段极其残忍,极其野蛮,真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这是对生命的践踏、不尊重,日本人为何要疯狂地屠杀?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落后就要挨打呀,只有中国富强,才不被欺负。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安妮,让我们明白: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她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就像她所说:“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历史不能被改变,但可以被牢记。我们要吸取教训,友善待人,与人和谐、平等相处。
安妮日记读后感9
小巷中,走过的人们相视一笑,互问你好;凉荫底下,互相依偎着的老人嘴上挂着一丝笑意;和平广场上,和平鸽拥揽着一缕金色的阳光……这些安然的场景却不能让我忘记了《安妮日记》……
初涉《安妮日记》在上个学期,我花了很长时间在这本书上。好奇的我与一名犹太小女孩进行了一番心灵上的沟通。
正式这番不寻常的沟通是我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与触动……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安妮的小女孩,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安妮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这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小女孩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有那么悲惨的遭遇。二战爆发后,布拉特便对波兰突袭,便对犹太人进行大肆屠杀……安妮一家人躲到一个密室里,但是这有用吗?敌人发现他们后便把他们关进令人窒息的集中营。但小安妮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每天她都在发黄的.床榻上悄悄记录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念……我坚信,这么一个对生活充满向往的小女孩有理由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出色。无奈的她还是喊着热泪倒在血泊中。但她的精神并没有倒塌,直到法西斯倒台了,他们才获得了重生……
读完这本书,我心中漾起了莫名的感动、敬佩,有为安妮的不幸而感到悲伤,更多的是对黑暗独裁统治的憎恨,不屑与鄙视。我悲愤,为什么人要制造那么多不必要的不幸,难道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战争是维护利益的仅有手段吗?我百般不解、惆怅……
为什么文明不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就像桃花源一样,像蒙大奇一样,像乌托邦也罢,至少没有硝烟,没有战争,男女老少其乐融融,生活在一个宁静的世界里,怎们就不能呢?是的,或许我觉得可能。因此,我希望,希望时间停止战争,希望白色和平鸽在这方乐土放下橄榄枝,希望我们的人生色彩斑斓!
知道今日,我仍不愿去回想20世纪三四十年代那场全球性的恶战,一场可怕的战争,一想起它,脑中便会浮现出遍野的尸首和撕心裂肺的痛苦呻吟,不要让我想起那些人们不幸的眼泪,不要看到他们绝望无助的眼神,不要看到他们孤苦无依的身影。我要听到全世界人们高声朗诵和平的赞美诗,要看到渴望和平放飞和平鸽,而不是呻吟无助的咏叹调……
看看周围人,一切都是多么的祥和,盲童也不焦躁了,老人他们嘴上也洋溢着彩虹弧度的微笑。每一样事物,每一个人,甚至每个微生物都是那么自在,看起来是那么幸福。
让我们停止战争,爱护生命吧,让和平永远伴随我们左右,让世间没有那么多痛苦与不幸,让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吧!
安妮日记读后感10
那是一段并不完美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留意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常常担惊受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我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任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搞笑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我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完美的。”安妮在日记里写道。
安妮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完美期望,她将温暖带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人们都在黑暗中挣扎、绝望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别人,温暖别人。
安妮想当一名记者,但这个简单的愿望被当时的黑暗笼罩和淹没,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远望而无法触碰。但她依然怀着期望,用乐观的眼神观望此刻,畅想未来。
日记本该是少年少女记录日常,平凡而快乐的“流水账”,而随时受着死亡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因为希特勒发动的战争,她的完美花季被埋葬在纳粹集中营里,冰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争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战争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此刻的时光。
“我期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也许,在法西斯的疯狂怒吼中,还有许多孩子在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也无法可想,但日记里自始至终渗透出的一份温暖却让我无法忘记。战争能摧毁一切,但它无法摧毁人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完美愿望,记录她对自我和社会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
愿安妮能将这温暖永远留在人世。
安妮日记读后感11
1942年—1944年,这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日子呀!特别是对于犹太人来说,更是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这一切差一点把安妮逼疯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写道:“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带着心中不可泯灭的希望!
经过密室中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变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但独立也不够,妇女还应该获得尊重!”“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同时也多美的男人!”
实现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但是,这样的一名如花少女最终没有逃过被纳粹残害的命运。当她在贝根贝尔森集中营永远地闭上双眼时,她距自己16岁生日尚差3个月。
安妮生前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的愿望终能得偿。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日记读后感12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位名叫安妮弗兰克的女孩在与世隔绝的密室中写下的日记,安妮弗兰克于1929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德一个犹太家庭,15岁在法西斯集中营悄然死去。这本书我反反复复看过很多次,对它的认识也渐渐发生了转变。
起先,我觉得这是一本关于安妮成长历程的书,安妮以一位青春少女向我们表达了自己对成年人世界的看法,以孩童心理洞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她有花季少女热情活泼的天性,她用火一般的热情去渴望世界对她有同样的包容。随着自己的长大,她的心灵变得越发地细腻纯真,在向青春期的步入中,她比以前多了几分羞涩与成熟。同时,她对书籍也变得越来越爱不释手,对知识的汲取越来越广泛。与我们不同的是,成长中的安妮,对事物的认识却又更加深刻细微。她比一般孩子更用心地去看待这个世界,更用情地去感受自己的生活。
慢慢地,我发现了她那优美的而又不为人知的'写作才华。她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了自己的生活,让同龄的我们产生了共鸣。她将周围的阴郁与恐怖,自己的淘气与梦想,他人的争执与心理,一一展现了出来。全书的语言朴实而又精炼,使阅读中的我们在写作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熏陶。她的语言可以使我们的心灵与她的思想融汇在一起,共同去感受她周围发生的点点滴滴。
后来,我领悟到,这又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和我们一样,安妮本该拥有一个充满阳光与自由的少年时期,然而,她却是在黑暗中度过的。战争扼杀了这个少女美好的生活,如同将来自由飞翔的蝴蝶禁锢在一个蚕茧里。对于冲破这坚韧的蚕茧,她无能为力,她只能默默承受上天给她注定的命运。但是,她对于自己的生活渐渐充满了满足,她最大的奢望就是安宁地度过每一天,让知识来活跃自己的头脑,给自己带来欢乐。处于黑暗中的她的心中仍然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她同样拥有自己的梦想,静静地等待生命机遇的到来。如今,拥有幸福生活的我们却不以为然,丝毫没有为自己拥有这一切而感到幸福、自豪。
落幕了!安妮带着未完成的梦想离开了人世。她的死亡结束了她黑暗的生活,同时也结束了她心中那份对自由深深的渴望。
人们呀!我们呼唤人性、安宁与和平,同时,我们也呼唤现代孩子的醒悟。
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的孩子们,奋斗吧!
安妮日记读后感13
今年暑假,我读了安妮·弗兰克写得《安妮日记》,读完之后,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少女,面对德国对犹太人残酷的_,她们一家人只好躲进她父亲公司大楼后面的一些荫蔽房屋里,在这不见阳光的日记里,安妮把日记本当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给它取名为吉蒂,这本书对战争、反犹太人主义、青春期少年与父母的关系,宗教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其中,我最欣赏的人是安妮,安妮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是在密室里面是极其枯燥和烦闷的,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只有恐惧和饥饿不断折磨着她们一家人。安妮对自己的情感,对别人的感情都直言不讳,坦率地表现在文字之中,她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扭曲的人际关系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她还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对将来能出去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她是一个有理想的小女孩。
安妮在与世隔绝的密室里度过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两年,在这暗无天日的环境中,她没有享受到花季女孩的`幸福、快乐和友情,只有日记本陪伴着她。她向日记诉说自己的苦闷,讲述身边发生的事情,描述和亲人间的各种冲突和情感,同时,她以勇敢的态度控诉了法西斯_的战争,谴责了毫无人性的种族歧视,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让我感到由衷佩服的地方,是她敢于深刻剖析自己,在碰到家人对她有过分的批评时,她正视自己的缺点,尽量做得合大家心意,并努力想做得更好。安妮的母亲不怎么为孩子的精神方面考虑,对安妮很苛刻,使得安妮对她很反感,不过,安妮尽量地理解母亲,她听见楼梯上有了脚步声,就盼着妈妈来向她道早安,然后安妮又会热烈地问候妈妈,渴望看着妈妈亲切地注视着她目光。如果妈妈指责她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她的心情就一落千丈,但是过一会儿,安妮心里就原谅了妈妈,还为妈妈找理由,因为她烦心的事情太多了,安妮觉得,如果我们与人相处,彼此互相友善,都心胸开阔一些,不是只看到别人不好的一面,那么关于教育、饮食等问题的冲突都可以变成一种友好的讨论,简洁的文字,却包含了真理!
《安妮日记》是一本值得认真读的好书,愿安妮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伴我们成长!
安妮日记读后感14
“只要我还活着,能从满布灰尘的旧窗帘布缝里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这样乐观、坚强而又令人辛酸的话语出自安妮弗兰克的笔。《安妮日记》它不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它是一个女孩最真实的手笔写下的一部日记,一部感动世界的日记。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萌生了一种从前阅读时从未有过的感受,这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写的一本日记,一本普通的日记,是有怎样的力量,感动了世界呢?我带着好奇与期盼进入了这个故事。安妮弗兰克是一个犹太少女,她在13岁生日时,得到了一份别致的礼物:一个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记本。她称她为“吉蒂”,与吉蒂分享心事,当做自我最知心的密友。为了躲过纳粹的破害,一家人躲进了一间“密室”,密室里还有同样患难的其他4个人。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十分严格的限制,并且常常担惊受怕。这一切差一点把安妮逼疯了。可是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期望的田野!安妮写道:“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梦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带着心中不可泯灭的`期望
安妮几十万字的日记,就是在这间荷兰阿姆斯特丹263号的密室中写成的,对吉蒂这个密友,她毫无隐瞒的坦露,对饥饿的嘲弄,恐惧的倾诉,对于自我的乐观与一闪而过的悲伤和失望,对爱的渴望,对青春期母女的冲突……对,《安妮日记》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以一个少女的眼光,观察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尤其是青少年带来的创伤。
最终,安妮在密室里的八个人,全部因人告密而被关进集中营,安妮和姐姐玛戈因传染上斑疹伤寒而悲惨的死去,她没能看到期待的一刻。
安妮虽然长久的闭上了双眼,而我们也再也看不到下一篇安妮日记了,但她的乐观、勇气、感恩于爱,长活在亿万世人的心中!《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完美愿望,记录她对自我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愿安妮能将这温暖永远留在人世。
安妮日记读后感15
一口气读完《安妮日记》,我的泪在眼眶中打滚,我被安妮身上闪烁的不屈的光芒深深吸引住了。无边的黑暗挡不住烛焰的光辉,在二战的残酷环境中,小安妮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和希望,让人倍觉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2—1944),战争境况对德国的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正当恶劣的环境像山一样压在人们头上的时候,我们看到,特别是成年人,是立刻调整自己的行为,想方设法顺应环境,还是在这种调整中以环境压力作为放弃理想与原则的借口?”就像万达安先生在和平时期还能帮助初到荷兰的弗兰克先生,为什么在这种绝境下却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去偷孩子们的食物?人性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那样让人不堪一击。
而13岁的安妮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平和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在安妮身上,我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有一种不屈不挠的支柱矗立的在每个人的心中,有一种坦然乐观的光芒洋溢在每个人的周围。
战争在和平的年代似乎离我们很远,但是我们的思考不会停止,即使身处无边的黑暗,我们也一定要心怀不灭的理想,让心中的烛焰发出最烈的光芒!
【安妮日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 的读后感03-06
安妮日记经典段落08-01
安妮·弗兰克《安妮日记》读后感03-16
阅读安妮日记心得10-24
安妮日记读后感八年级读安妮日记的读后感01-05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11-04
阅读安妮日记心得通用12-27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05-07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06-16
安妮日记读后感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