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现如今,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试卷,试卷是纸张答题,在纸张有考试组织者检测考试者学习情况而设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试卷。你所了解的试卷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1
一、触摸感悟(27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欲信大义于天下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将军身被坚执锐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2、下列古词文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
A、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
B、天下苦秦久矣。
C、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D、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
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东汉人。
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4、选择正确的译文。(4分)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A、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有不同
B、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相同
C、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A、先帝不认为我品质行为恶劣,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B、先帝不因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自己委屈别人,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C、先帝不认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5、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
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一53—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
6、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题为“壮词”,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壮就壮在词中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志;壮就壮在道出了词人的一颗壮心。
B、“沙场秋点兵”五个字,使人感受了战场气氛,又看到了雄壮威武的阵容:“点兵”二字也透出战事即将开始之意。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下跌落下来,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D、这首词首句和后两句写实,中间三句写梦,上阕与下阕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界限,使不可遏制的激情直泻而下,打破了常规的`分阕写法。
7、填空。(10分)
(1)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 ”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
(2)古诗文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3)《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
(4)苏轼评价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写出该作者体现这一风格的诗句吗?(至少两句)
诗句
(5)陈涉太息日:“!”
(6),燕然未勒归无计。
二、理解运用(38分)
(一)(15分)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对文中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会天大雨 会:适逢
B、上使外将兵 将:带领
C、为天下唱 唱:倡导
D、宜多应者 应:回答
2、“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把
B、因为
C、认为
D、凭借
3、文中画线语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正确的一项译文是()
A、现在要灭亡了,是死,举行大计也是死,等于都是死。
B、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大事也是死,大家都等着死。
C、现在逃跑也要死,发动大计也要死,不如都去死。
D、现在逃跑也会死,发动大事也会死,同样都是死。
4、对文中画线句子“或以为死,或以为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认为项燕已经战死了,或者可能逃亡了。
B、认为项燕不是已经战死了,而是已经逃亡了。
C、有的认为项燕战死了,有的认为项燕逃走了。
D、或者认为项燕可能战死了,或者认为可能逃走了。
5、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括不当的一项是()(2分)
A、记叙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B、记叙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
C、记叙陈胜吴广起义的全部经过。
D、记叙陈胜吴广起义前的谋划。
6、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3分)
(1)《陈涉世家》中表现全文主旨体现作者抱负的名句是
(2)《出师表》中诸葛亮总结先汉兴隆的原因的原句是,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7、从下面的说法中找出正确的两项是()(2分)
A、《陋室铭》、《桃花源记》、《捕蛇者说》中的“铭”、“记”、“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B、《水浒》、《红楼梦》是长篇小说,《故乡》、《孔乙己》是中篇小说。
C、“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这三个成语均出自《论语》。
D、《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依次是马克·吐温和莫泊桑。
(二)以人为鉴(12分)
郑公魏征①卒。征寝疾,上②与太子同至其第③,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④。征薨(hong)⑤,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日:“人以铜为鉴⑥,可正衣冠⑦;以古为鉴,可知兴替⑧;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zhen)⑨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
(选自《史纲评要》)
【注释】
①郑公魏征:魏征在世时封为郑国公。魏征是唐太宗时名臣,常给太宗李世民提意见。
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③第:府第,封建社会中官僚的大宅子。
④指:指名。衡山公主:唐太宗的女儿。叔玉:魏征之子。
⑤薨:公侯死称薨。
⑥鉴:镜子。
⑦正衣冠:使衣冠正,把衣服、帽子穿戴整齐,这是使动用法。
⑧兴替:兴衰。替,衰落。
⑨朕:皇帝自称。
1、解释下列旬中加粗的词(4分)
(1)郑公魏征卒
(2)并为书石
(3)可正衣冠
(4)朕亡一鉴矣
2、将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
3、选出对加粗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3分)
①郑公魏征卒③并为书石
②士卒多为用④得鱼腹中书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4、文中唐太宗以三镜自照的话,言简意赅,说明了一个至今仍有借鉴作用的道理。请简要总括出这个道理的内涵:。(3分)
(三)平分生命(11分)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
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2分)
2、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3分)
3、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4、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文,发挥合理想象,具体描写男孩的“一番思考”。不超过100字。(4分)
三、合作探究写作(35分)
有人说:阅读并不局限于书本。有时也应该阅读山、阅读海、阅读花、阅读树、阅读清晨、阅读黄昏……有时也该阅读政治、阅读经济、阅读文化:阅读亲情、甚至阅读一只鸟、阅读一个人……
请你“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
【创新能力测试】(20分)
一、语言运用(8分)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那时,你也许已经上了大学。假如你作为北京的青年志愿者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并向他们致以美好的祝愿,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你该怎样说?(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1、接待外国观众:(用英语准确表达另加1分)
2、接待中国运动员:
二、语言表达(12分)
请用一段话把下列三个词连接起来,要求想象合理,联系自然。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2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基础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聒噪(guō) 作揖(jī) 拜谒(yè) 不省人事(xǐng)
B.嗔视(zhēn) 心窍(qiào) 愧赧(nǎn) 箪食壶浆(dān)
C.怨怅(chàng) 星宿(sù) 促狭(cù) 顿开茅塞(sè)
D.干系(gān) 桑梓(zǐ) 侥幸(jiǎo) 思贤如渴(xián)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颠倒 发正 腼腆 经世奇才 B.盘缠 岔气 见教 不由分说
C.傲慢 鄙贱 纶巾 监臣窃命 D.疏懒 延席 勾当 如雷贯耳
3.下面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人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不自暴自弃,就可以突破困难,走向成功。
B.同学聚会时,我提议唱校歌以纪念校园生活,结果大家面面相觑,都表示"忘记了".
C.范进得知中举的消息后,喜得手舞足蹈,不幸跌了一跤,不省人事。
D.我校体育健将们胜利归来,同学们箪食壶浆列队欢迎他们。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B.《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短篇讽刺小说
C.《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D.《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5.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上梁山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下列三种类型,与这三种类型的代
表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官逼民反型,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2)战败投降型,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3)自愿上山型,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①林冲、秦明 ②卢俊义、关胜 ③武松、鲁智深
A. ①③② B. ①②③ C. ③②① D.③①②
6.施耐庵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力,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著阅读课上同学
们争先恐后,交流《水浒传》108将中的有关人物。下列是林靠同学的发言内容,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秦明,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他性情急躁,声如巨雷,外号“霹雳火”,常当先出阵,屡立战功。
B.张顺,在江州以卖鱼为生。练得一身雪白的肌肉,在水下可伏七天七夜,人称“浪里白条(跳)”。
C.燕青,刺一身遍体花绣文身,心灵机巧,见多识广。跟卢员外学得一身好相扑,江湖上难逢对手曾因老母亲被虎吃掉,在沂岭连杀四虎,人称“浪子燕青”。
D.杨志,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因护送生辰纲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
7.综合性学习。(8分)
文华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阅读者·走进《水浒传》”专题学习活动。
(1)活动一:合作交流
小文同学在小组内介绍故事情节时说:当宋江等人上山遭到王伦拒绝时,林冲忍无可忍,奋起火并王伦,扶宋江坐上了第一把交椅。
你在倾听后,指出小文同学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活动二:组内辩论
针对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正方观点:林冲是《水浒传》中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反方观点:林冲不是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你赞同哪方观点?请结合具体情节阐述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成果展示
编辑一份“水浒人物谈”专题手抄报,请分别用四字短语写出两个栏目名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便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8.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肖像描写,从直觉上给人什么样的印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怎样看待凤姐与黛玉见面时所说的那番话?如何理解“忙转悲为喜”的“忙”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凤姐提出的与黛玉有关的一连串问题是希望得到回答吗?如果不是,为什么要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王熙凤回答王夫人的问话,表现了她的什么性格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辽引数人进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玄德曰:“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13.请根据文段大意,给选文加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代关羽、张飞不在?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B.渲染紧张气氛
C.烘托刘备的胆识 D.推动情节发展
15.“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和“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这两句属于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3分)
16.本文写曹操运用了_____________描写的方法,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写刘备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3分)
(三)(2018·泰州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独行玉器行
余显斌
①丰阳玉色泽光润,入手清凉,雕为小件,千金难(甲:买、求),很是红火。但是,此玉和当地一种荧光石极为相似。因此,就有玉匠以荧光石为之。
②王独行却不。王独行是丰阳著名玉匠,秉承祖业,开一家玉器行,不大,所有玉器均为手工雕琢。玉器行的职员,全部是自己的弟子。
③王独行规定,在他门下,不学满三年手艺,不许出师。王独行还特别规定,不许以荧光石充玉,否则,逐出师门。因此,“独行玉器行”货真价实,生意兴隆。人们说,买王独行的玉器,放心。
④王独行还有第三条规定,弟子出师,一般不许离开自己的玉器行。因为,他担心没有自己把着,弟子们没了紧箍咒,会胡来的。这样,不只是坏了自己名气,也坏了丰阳玉的名气。当然,有弟子一定要出去单干也可以,必须通过考验,合格才行至于考题,是临场发挥的。
⑤好在,一直没弟子愿意离开他,毕竟,借得大树好遮阴,更何况师父对他们一个个如自己的儿子。因此,第三条规定一直闲搁着。
⑥可是,也有例外。这人,就是曾白。曾白投到王独行门下,苦心钻研,手艺日进。
⑦一日,王独行雕一棵玉白菜,即将完工,菜叶上,一块玉石一崩,掉了,出现一块黑斑。王独行呆望半天,不知如何是好,继续雕琢吧,这个黑斑,会破坏白菜美感;放弃吧,这么大一块玉石就糟蹋了。
⑧他叹口气,走了出去。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泡一壶茶,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一壶茶喝罢,他想,算了,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
⑨他走进作坊,玉白菜仍在案上,黑斑没了,上面趴着一只蝉,身子黑亮,薄翼如烟。他走近了,蝉竟不飞,仔细一看,竟然是用黑斑雕成的。
⑩这蝉,是曾白雕的。
他少有地一笑:“小子,你出师了。”曾白眼睛一亮“师父,真的?”王独行点着头说,明天,他就是“独行玉器行”的正式员工,可以加工资了。曾白却说,想离开这儿,自己开玉器行。
王独行愣了一下:“那就准备接受考试吧。”曾白忙说:“请师父出题。”王独行笑笑:“急什么?早着呢。”
几天后,王独行生病住院,将玉器行暂时托给曾白管着。一天,工商局的周局长来了,在玉器行转了一圈,对迎接他的曾白说,刘县长半个多月后过生日,县长喜欢丰阳玉器,自己想弄一件作为礼物相送。曾白建议,祝寿要应景的,自己细心雕琢一件,让周局长半个月后来拿。周局长点点头,转身离开。
曾白回去,独自选料,设计,雕琢。
半个月后,一件仙猴献桃的玉器出现在周局长眼前。一只猴子举着一个硕大的蟠桃,蟠桃白里透红,水灵灵的。周局长眼睛一亮,呵呵一笑,拿着玉器走了。
当天,王独行回来,宣布曾白不能离开。“为啥?”大家不解。
“考查不过关!”王独行说,“是我请周局长来索要玉雕的,这是一道考题。我一直(乙:告诉、告诫)大家,玉匠要人净心净,曾白如此做法,显然不合格。”
正说着,周局长赶来,微笑着说:“过关了,过关了!王独行一愣,不解地望着他。
原来,周局长拿回玉雕,用放大镜仔细一看,竟然是荧光石雕的底座上隐隐有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
王独行听了,哈哈大笑。曾白问:“师父,我能离开了吗?”
21“不行!”王独行一(丙:挥、摇)手,“我老了,要退了,玉器行得有人主管。我决定,曾白上。”
22至于曾白以荧光石充玉,王独行说,应该的。
(选自《林中凤凰》,有删改)
17.结合文章情节,完成填空。(3分)
王独行立下三条规定→王独行雕玉白菜遇到黑斑,曾白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独行要为曾白加工资,曾白___________________→周局长“索要”玉器送县长,曾白____________________→王独行留曾白接管玉器行。
18.依次填入文章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买、告诫、挥 B.求、告诉、摇 C.求、告诫、挥 D.买、告诉、摇
19.请分别说说和段中周局长“笑”的内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链接材料]中胡屠户的两段话,结合本文第③段画线句和第22段,回答问题。(6分)[链接材料]
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吴敬梓《范进中举》)
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王独行对“以荧光石充玉”的态度都有变化,原因分别是什么?这样设计,都是以“变”写“不变”,胡屠户和王独行的“不变”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30分)
21.(2018·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恒,是追梦路上的执着,是身处困境的坚守,是成功的压舱石。恒,就是不忘初心一笔一画去描绘心中的愿景。
请以《恒》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D 2.B 3.D 4.B 5.B 6.C
7.(1)这一故事情节中没有宋江,而应为晁盖
(2)示例:我赞同正方观点。因为林冲在经历妻子被调戏,误闯白虎堂,发配充军被暗杀等一系列事件后,真正看清了朝廷的腐败和黑暗。因此对朝廷招安毫不妥协。
(3)示例:人物性格人物小传
二、(一)8.王熙凤出场的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表现出王熙凤在贾府地位之特殊,性格之泼辣。
9.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的外在特征——年轻、貌美,而且表现了她的内在性格——圆滑、刁钻、世故。10.凤姐与黛玉见面时所说的那番话既赞美了林黛玉的标致,又暗扬了其他姐妹的地位,显示了她的良苦用心和八面玲珑。 “忙转悲为喜”的“忙”字写出了王熙凤神态的陡然变化,显示了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11.不希望。用意一是表现热情,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显示自己的地位。12.不仅表现了王熙凤善于机变逢迎的性格,也表现了她精明能干的特点。
(二)13.青梅煮酒论英雄
14.B
15.环境 推动情节发展 为刘备的失态做掩饰
16.语言 阴险狡诈、得意扬扬、有雄心壮志 语言 动作 神态 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
(三)17.妙手雕蝉补师父缺憾 想独开玉器行而接受考验 以荧光石充玉,规劝做人要清白
18.C
19.第⑤段中周局长“呵呵一笑”,既有对曾白艺术水平的赞美之情,也有对他这次考试“人净心净”这一条件不太合格的惋惜和嘲笑之情。第⑧段中周局长“微笑”,完全是对曾白艺术水平和“人净心净”的认可及赞美。
20.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变化,原因是范进中了举人;王独行对“以荧光石充玉”的态度变化,原因是曾白并不是为自己的私利,而是用来警示贿赂之人。胡屠户的“不变”指的是势力之心,王独行的“不变”指的是“玉匠要人净心净”的行业道德。
三、21.[写作指导]
(1)审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首先,题意很明确。“恒”即“恒心”,立意鲜明。其次,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再次,导语中的句子,代表了写作的三个不同层面的导向:恒,与“追求梦想”,与“困境中的坚守”,与“成功”相关。这可作为我们写作的方向。
(2)立意:写作重心是提示语中的“不忘初心一笔一画去描绘心中的愿景”。放眼生活,追梦路上,恒心必不可少,同学们可写自己求学路上那不变的“恒心”、遇到困难时不变的“恒心”、成功路上坚持的“恒心”……
(3)选材:我们写以写成记叙文,叙写自己执着追梦的故事,也可以写自己身处困境时的坚守,还可以写自己如何坚守梦想最终达成目标的故事;也可以写成议论文,通过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来阐释“恒”,从而明确自己的愿景……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09-05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10-27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05-24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10-25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2篇05-29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01-05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01-05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基础测试卷04-17
小学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