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说课稿

时间:2020-09-07 18:27:1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歌声》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歌声》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歌声》说课稿

《歌声》说课稿1

  《歌声》是二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件感人的故事——1920年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触礁沉没,落水的人在海里拼命挣扎。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海里一边挣扎一边唱歌,她的歌声给了大家勇气和力量,激励落水者坚持、坚持、再坚持!她的歌声也引来了救生船。她用歌声救了落水的人们。

  这篇课文含义深刻,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这篇难度较大的课文我该如何由浅入深地把握,使二年级学生既可以接受又能有所提高,是我教学的关键。在深入研究教材之后,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积累描写歌声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断断续续”和描写歌声及小姑娘的句子。

  3、熟读课文了解“歌声是怎么救了大家”的。

  在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便从以下三个环节设计、展开课堂教学的。

  一、以读为本,抓住“歌声”这一线索,开展阅读教学

  1、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说课稿《歌声》:通过读,了解课文中的歌声是怎样的歌声。

  课文以“歌声”为线索贯穿全文。当马金纳筋疲力尽、深感绝望时,远处海面上传来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歌声顿时给了他力量,他奋力朝歌声传来的方向游去;小姑娘不停地唱着歌,远处的人们也像马金纳一样朝着歌声聚拢过来了;援救的人们也听到了小姑娘的歌声,于是“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落水的人们终于得救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课文入手,让学生划出描写歌声的句子,同时圈出描写歌声的词语。这里渗透了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静心读文中,圈划词句。又根据本单元的目标“理解词句”,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歌声为什么会“断断续续”。从而引出课文中三句句子:“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再读句子理解“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意思,又通过读这些句子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边读边思,理解歌声是怎样救人的。

  本文的教学难点就是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歌声是怎么救落水的人们的。我利用学生以往学习的经验,如《海上救援》《海上飞机》等,让学生思考通常人们是怎么进行救援的,同时又提出课文为什么说是歌声救了大家,引发了文本和生活经验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文寻找答案,从而对歌声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1)歌声给马金纳增添了勇气和力量。

  2)歌声给其他落水的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

  3)歌声给救援队传递了信息。

  也许,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也能找到句子,但是他们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这“歌声”到底在落水的人们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情感,它是怎样给他们增添勇气和力量的,教师必须带领孩子再次深入课文。教学时,我注意引读重点句子,理解关键的词语,创设情景展开想象说话,层层深入,解决难点。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

  读文不仅要了解课文的内容,更要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是在了解内容之后,更深层次的读。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小姑娘在大海中不停地唱歌很不容易,我先让孩子们听了海浪的声音,再来读好句子。又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马金纳听到歌声后心情,我用引读的形式进行情感的渗透,使他们在读后有所悟。教师通过引读,渗透情感;通过范读,激发情感;通过媒体,提升情感;创设情境,层层深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4、精心设计教师的引语,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情景的创设,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歌声》这样的文章,蕴涵着一定深刻的意义,二年级学生还很难感受到。这时,老师需要下功夫思考、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引语,通过不露痕迹地暗示、启发,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中思索、感悟。为了让学生体会是怎样给落水的人们增添勇气和力量,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引语:

  当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马金纳已经——,救生船却迟迟没有来。马金纳甚至有些——,他认为毫无生的希望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海水是那么寒冷刺骨,如果他再不游的话,一定会被冻死。可就在这时,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了断断续续的歌声,那歌声是如此的清脆、激昂。在歌声的鼓励下,马金纳终于又鼓起勇气,又有了生存的希望,还有人活着,他怎么可以就这样绝望了,就这样轻易放弃生命,必须坚持、坚持、再坚持。于是,马金纳顿时觉得——”

  教师的这些精心设计的引语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再读中感受课文的道。

  二、注重积累、读讲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语言实践的方式是多样的,实践的目的在于积累和运用。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开展了许多语言实践活动。

  语言实践活动之一——词语的积累

  教学引入时,我就开始注意词语的复习和巩固,积累了曾经学过的描写歌声的词语。在这篇文章中也有许多描写歌声的词语,教学时我又适时罗列,让学生读词积累。

  语言实践活动之二——朗读的训练

  朗读是语言积累最好的方法之一,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我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通过读感受小姑娘的乐观、开朗;通过读体会马金纳听到歌声后的变化;通过读积累说话的语言材料……

  语言实践活动之三——说话的练习

  说话的训练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特色,一共有三次说话练习,这三次练习是层层递进的。第一次说让学生谈谈马金纳心里想些什么。第二次说是让学生说说其他落水的人们会怎么说怎么做。从说单个人的心理想法到说多个人的说和做,从说一句话到说一段话,两次说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三次说是让学生在学了课文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歌声会给自己带来些什么。这是在学了课文的基础上,有所感悟的说。

  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我深刻地体会到,要上好新教材不容易。尤其像《歌声》这样的文章,能做到难文浅教,需要老师潜心钻研教材、从学生学的角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歌声》说课稿2

  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

  由于这是一篇叙事性文章,条理清楚,学生容易把握,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我就考虑开展探究性阅读,并且通过抓住重点句子,充分朗读来培养学生的悟性,显现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课文特点,教师可设计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教师首先回顾课文内容,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此基础上快速浏览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主要事件,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二、以读促悟,重点探究

  在课文中找到思考题的答案:

  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分几部分写的?你是怎么分的?课文的重点部分写什么?

  ⑵找出小孩回答德国兵的话,想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⑶在给敌人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⑷游击队员是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了什么?

  ⑸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夜莺的歌声,说说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三、总结全文

  我设计两道小题来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之,本课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议、悟为主要手段,并穿插说的练习,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与体会

  一、以读促悟,深究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好洒不品不知其味,好书不读不知其妙,好的朗读可以穿越语言文字,还文本以形象,化文境为心境、使学生通过朗读,深入文本,走近角色,亲历小英雄与敌人的不同形象,自然受到爱国情感熏陶、在教学实践中我立争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在读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获取最丰富的营养、我想读完后,学生这样的感受不能不说是对文本一种新的诠释、这样入情入境地读是必要的。

  二、以读引思,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写了小夜莺的很多的语言和动作,但是对小夜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却很少,因此我就设计了很多小夜莺的心里想法让学生去想象发挥。比如在第一句里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他停下来,会想些什么呢?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他真的完全忘了吗?(没有)所以课文中一个词用的特别好(好象)好象忘了,其实他不但没有忘,而且在思考着……留给学生补白。学生们都说得很好,很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我并没有发现举手的总是这么几个人。也就是大部分人对问题的答案还是不知道的。特别是中等生,他们没有了发挥的余地。究其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节奏太快了,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只有个别基础特别好的学生在紧紧地跟着我的思路走,其他学生或多或少都落下来了。因此,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点死气沉沉。

  三、回归主旨,深化感情

  总之,本课以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为重点,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说、悟,思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深刻的思想熏陶。但是整堂课下来,学生感悟到的和体会到的不够深。可能这篇课文让四年级的孩子去体会和感受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再次我的引导和提问方式可能不能接近学生的实际,思考的过程也太短,因此出现了发言少,甚至没人发言的情况,对我的课堂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些都需要好好去反思和改进的。但是,归结结底,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课堂上的应变能力,这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慢慢去体会和磨练出来的,我会努力做得更好。

《歌声》说课稿3

  一、教材简析

  《永远的歌声》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要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草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教师抓住情感线,步步深入,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尊敬、热爱老师。

  2. 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同学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 的爱,是教学的重点。

  2. 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课堂思维活跃,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同学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因此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体现重点训练项目,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将采用导读法,情境感染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则通过“读—说—读”的方法弄清文章的脉络,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质疑探讨的方法理解本文的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1. 激情导入,质疑课题

  首先,教师唱《小放牛》,以童年的歌声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走出山乡、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真的很久很久了。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好些地方都淡得看不出线条和色彩来了,而童年的一些歌却如那山间淙淙的小溪,清亮亮地流淌着,至今仍想在我的耳边,我的耳边又响起了那永远的歌声。 (板书课题:永远的歌声)

  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以“永远的歌声”为题?歌声里包含着什么?这两个问题也是本节课的主线,接下来的教学环节都将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

  2.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板书老师 学生)

  3. 细读课文,感受深情

  (1)学习2—5自然段

  抓住重点句子“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

  三个好,好在哪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 漂亮 有知识 有文化)

  (2)有感情地朗读6—10自然段,找出体现学生爱老师的句子,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这是这节课的重点。

  在这个环节,重点分析两个句子,第一个句子是: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通过抓住这个句子中的动词和情境朗读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和童年的快乐。

  第二个句子是: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了草药和小鱼。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脸上......引导他们意识到师生间的爱并不是单方面的,在学生爱老师的同时老师也关爱着学生。

  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老师的感情,都是怎么表现的,并且说说我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感受,达到心灵的沟通,达到教育他们尊敬热爱老师的情感目标。

  3、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再回到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学生心里都会有答案了,明白这歌声里包含着爱以及作者童年的快乐,而这爱让作者

  难忘。最后再注意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特点,并且学习首尾呼应这种方法。

  六、说课后反思

  1、 在教学中,我抓住一些重点句子,重点字词,重点讲解,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2、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我深刻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 课堂上,注重情感教学,把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让他们真正融入到课本中去,并且触及学生的情感,达到教育意义。

  4、 由于我太过注重情感的升华,用在实现教学第二个目标上的时间就少了。

《歌声》说课稿4

  一、 说教材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语文教材第四组中选编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然后写游击队消灭了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被安排在第四单元,本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取材,本组教材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帮助学生在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A类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类

  1、整体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部分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类

  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三、 说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本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采用默读与朗读结合,同时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开放讨论中理解体会文章中的语句,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五、 说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 以王二小的故事导入。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在这里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故事导入,学生会对学习本课更有兴趣。)

  第二板块——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在学习课文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既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也加强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三板块——整体把握课文

  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在新课标第二学段关于阅读的目标中强调,要让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这也是学习本组课文的'一个训练要点。)

  第四板块——学习每一部分

  划出写小夜莺言行的语句,学生讨论理解,并指导朗读。 让学生读中品,品中悟。

《歌声》说课稿5

  教材分析

  《歌声与微笑》是由王健作词、谷建芬作曲的一首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青少年歌曲。歌曲为a小调,4/4拍。本曲以朴实的语言表现出当代少年儿童讲文明、懂礼貌、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旋律采用自然小调写成,亲切而甜美。在两个乐句的第一乐节中,使用了下滑音作装饰的八度大跳,它与歌词的音调十分贴切,因而增强了口语化的色彩,唱起来很容易上口。第二乐段为二部合唱,两个声部间基本上都使用三度、四度、五度,形成了一种丰满、和谐的和声效果。因此,这个乐段具有热情洋溢、充满希望的艺术表现特点。

  教学目标

  1、充分感受、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声与微笑》。培养珍爱友谊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声与微笑》,表达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中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意识,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教学设计

  有感情的复习歌曲《我们美丽的祖国》。

  初听歌曲《歌声与微笑》引入新课。

  有表情的朗读歌词,要求吐字清晰、灵巧。

  认识变音记号“#”。

  练习二声部,要唱得和谐、统一。

  有感情地唱歌曲。

  边唱边律动。

  小结。

《歌声》说课稿6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和平渴望的课文。教材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地位尤其重要。这次之前,学生并没有接触过有关战争的课文,对于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也大多只是在课外较为浅显地接触。所以这一课是学习本单元其后三篇课文的基础,甚至于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中对于战争、和平、英雄等这些概念的认识与理解的基础。

  对于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是认识与会写的生字,生词。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它是阅读,识字的基础。其次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新课标对第二学段阅读能力的要求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新课标要求,这一学段的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先画出写小夜莺言行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小夜莺这样说、这样做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敌人听了小夜莺的话,看见小夜莺这样做,心里也会怎么想。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课教学我将主要采取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尝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我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

  在学法上,我将尽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过考虑到本地学生大多基础薄弱,习惯了牵线式学习,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另外我希望学生能够学会举一反三,这样从扶到放,使学法得到迁移,让学生触类旁通。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让学生对夜莺的歌声有直观的感受,我准备播放几段夜莺、杜鹃叫声的音频,以及夜莺的图片。另外在介绍相关背景的时候,也要用图片展示战争带来的灾难和不幸,让学生对课文第一段的描述加深感受,也有助于理解“小夜莺”勇气的根源。

  本课预计需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主要是通过一些关键句子,感悟“小夜莺”的勇敢机智爱国情怀。

  首先用夜莺的图片和音频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问学生这时会有什么问题。

  预计会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以此为题?本课是描写动物的吗?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独立解决生字新词。以图片和音频导入,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就课题提出疑问,带着疑问自读课文,效果会比单纯的读课文要好。新课标对第一学段学生就已经体会粗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对第二学段明确提出了会运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我以我要求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独立解决遇到的生字新词。这个环节大约10分钟

  自读完成后,学生当能够明白课文标题的含义,这时,我在抛出几个问题,为什么这么一个小孩要做这些?当时发生了什么?这时我趁学生迷惑之际进行背景介绍。以这种方式进行当能够最大程度引起学对枯燥乏味的背景知识的兴趣。以上这两个环节大约需要5分钟。

  接着,指名让学生读课文,纠正读音。

  再次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段意。教师要注意引导提示。尽量使学生独立完成。这时要板书学生概括的段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以上两个环节大约10分钟。

  让学生试着复述故事,可以先看着板书的段意复述,然后不看板书能够复述。新课标要求这一学段的学生能够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同桌,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而板书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脉络为学生复述故事提供帮助。这一环节大约10分钟。

  然后是布置作业,积累字词,教师指导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

  第二课时开始我要对写生掌握的字词情况进行检查。大约需5分钟。

  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的句子,特别是表现小夜莺言行的句子去细读体会。如课文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小夜莺言行的句子比较多,让学生先画出写小夜莺言行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小夜莺这样说、这样做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敌人听了小夜莺的话,看见小夜莺这样做,心里也会怎么想。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适当点拨。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这些句子,还要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小夜莺”的勇敢机智。这一部分是本科的重难点,需要约20分钟。

  解决课后期跑中提出的问题,首尾呼应,适当提示即可。大约需2到3分钟

  之后进行总结,巩固。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增加情感体验,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升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这一情感也是新课标以及本单元的重要目标。这一环节大约需5分钟。

  接下来推荐一些有关作品让学生课外阅读,如《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这本书也在新课标推荐书目之内。

  然后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的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引敌发现、巧答盘问

  巧妙报告敌情

  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第二课时的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

  第一课时的板书四个部分的大意,对于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复述故事这不小的帮助。第二课时的板书主要是“小夜莺’具备的品质。

《歌声》说课稿7

  一、 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音社小学音乐第八册第六课《风景如画》中欣赏课《森林的歌声》。森林的歌声通过音乐向学生展现了一幅美丽的丛林画卷,通过参与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音乐的美。

  二、 说学生

  四年八册的学生已经快要进入五年级,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同事具有一等的逻辑性,孩子们喜欢创造,喜欢探索,喜欢通过活动获得感知。

  三、 说教法

  在整个欣赏过程里面均应用奥尔夫教学理念,并引入国家教育部推广的儿童音乐剧进课堂理念。用参与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法、律动法、多媒体情景创设等。

  四、 说学法

  小组合作法、游戏法、参与法等

  五、 说教学准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PPT、音乐编辑软件,钢琴等

  六、 说教学目标

  1、能从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并能参与音乐表演、具有一定编创能力。

  2、在欣赏过程中,用图谱的方法区分音乐主题,理解曲式结构。

  3、通过乐曲欣赏感受音乐美、自然美。

  七、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参与音乐表演、区分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区分曲式结构

  措施: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PPT、音乐编辑软件等现代教学设备,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从而解决难点问题,将重点问题轻松解决。

  八、说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创设置身森林的情景,在这个神秘的森林中住着王子和公主兄妹。让学生在穿越森林寻找公主王子的游戏中参与音乐、感受音乐。

  教师语言描述一片神秘的森林,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是什么样子。2、教师用蛙鸣筒敲击节奏,学生随节奏走进所创设的森林情景中。

  此时,交互式电子白板中PPT播放森林图片,使用PPT激光演示笔播放音乐,记形象,又方便快捷,摆脱键盘鼠标的束缚。 这样设计

  1、培养学生想象力。2、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稳定拍、并训练学生自我空间感。

  (三)感受音乐

  1、初听引子部分

  要求学生随音乐节拍和情绪律动,感知音乐,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 。此时交互式电子白板中PPT播放森林图片,使用PPT激光演示笔播放音乐,记形象,又方便快捷,摆脱键盘鼠标的束缚。感受A主题

  2、初听A主题(森林中游戏)

  随教师用小跳步进行游戏,让学生感知音乐稳定节拍。课件播放音乐

  3、复听A主题

  由学生自己创编游戏,发挥学生编创能力。课件播放音乐。

  4、感受B主题(森林中的舞蹈)

  创设森林中有王子和公主,他们喜欢跳舞,在见到他之前,排练出一个舞蹈与他们共舞的情景,通过舞蹈熟悉乐句。、在律动中轻松感受乐句这一音乐元素。同事融入舞蹈元素,让学生更加关注音乐,更形象感受乐句变化。

  5、感受C主题(森林采花)

  a、初听C主题

  创设森林中菜花献给公主王子的情景,让学生感受高音6这一音乐元素,并能应用到律动中。学生在围城圈行走在高音A时做采花动作,教师用三角铁进行引导

  b、复听C主题

  学生离开教师三角铁引导在高音A出做采花的动作。让学生能准确感受高音A的出现,提高学生音乐听力。

  (四)、完整聆听、参与音乐

  1、完整初听

  a、学生随教师用图形记录乐段变化

  初听时出示图形谱,设问共用了几种符号记录音乐,教师为主题音乐取名ABC,聆听时用手律动区分不同主题音乐。这样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准确区分主题音乐,通过聆听乐曲中有谁的叫声更加激发学生的聆听欲望。在这个环节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与PPT动画功能结合,让图形谱的符号随音乐节拍而出现,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b、揭示课题

  教师通过设问,让学生说说在初次完整聆听音乐时听到的叫声。让学生学生猜乐曲名称,让后教师揭示课题,简要介绍乐曲创作的背景。让学生更加想了解乐曲并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提高课堂效益。

  2、 处理主题音乐

  教师出示主题音乐色块乐谱,让学生辨别具体那条个主题音乐。

  2、再次聆听不同色块的题音乐,设问用的是什么乐器演奏。

  3、用唱名演唱色块中的主题音乐。

  4、引导学生了解主题音乐中的音乐元素(稳定拍、乐句、高低八度、高音 la),

  3、完整聆听,区分曲式结构

  用之前的律动引导,交互式电子形象出示图形谱予以辅助,要求学生根据不同音乐主题不同活动进行律动,并记清音乐主题出现的顺序。设问什么地方没有用符号标记。讲解回旋曲:式引子ABABCA尾奏。这样可以更加形象帮助学生区分曲式结构,轻松解决重点、难点。通过图式直观展示让学生轻松掌握回旋曲式这一音乐知识。

  4、参与表演音乐

  学生用教师创设的故事情节进行音乐表演,检验对音乐主题的掌握情况,通过音乐表演,让学生的学习注意曲线保持在高位,同时轻松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音乐主题及曲式结构。

  (五)拓展创编

  1、学生分组对三个主题进行全新排列出自己的回旋曲,并取名,教师用音乐制作软件为她组合

  2、学生对自己重新组合的音乐进行创编表演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全体参与到音乐创作中。同时巩固回旋曲式这一知识点。

  谢谢大家,以上就是我设计的欣赏课《森林的歌声》。

《歌声》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教材中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这单元从教材内容上讲对学生了解和认识电声音乐具有及其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为它让老师和同学们在音乐世界这个浩如烟海的艺术天地里,通过欣赏音乐家雅尼和他的电声乐队演奏的《夜莺》,感受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的魅力。《夜莺》是他音乐创作中的经典作品,他在电声乐队中加入了中国的笛子,使整个音乐作品充满中国古典音乐风格,充满着清新、浪漫、积极向上的精神,充满了对世界,对生命的那种磅礴、激昂,积极进取的力量。今天的这堂课是欣赏课,围绕欣赏《夜莺》展开初步认识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学习。

  二、设计理念

  让教师尽量少的说教,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音乐氛围,让他们用心聆听和感受音乐,让音乐在这节课引领和感动我们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对音乐的感受再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感受。本着在一堂课内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更是想让学生开阔视野,唤起每个人封闭的内心让我们一起徜徉在电声音乐瑰丽的殿堂里。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聆听法、讨论法等等。

  三、 目标定位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我对音乐课堂实行的改革,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别是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什么是电声音乐,怎么区分。

  2、能力目标:能以体验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听电声乐《夜莺》,能主动参与老师的创编活动,大胆地进行动手节奏训练,按老师的要求进行识谱和打节奏练习。

  3、情感目标:能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电声乐,体验电声乐的魅力,感受和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是围绕着欣赏《夜莺》来初步认识了解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

  教学难点:是在45分钟的时间内组织和把握好比较新的音乐欣赏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准备:音乐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电声乐器

  四、说教法

  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课堂改革的思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课堂展示,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应该特别注重兴趣的激发,通过“演一演 猜一猜”游戏、讲故事等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五、 说学法

  通过整体感知、引导欣赏、自主探究、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 .

  六、教学设计

  (一)、首先是导入—猜乐器:

  (1)在设计这个环节中,我先模仿演奏打击乐器架子鼓的动作和弹奏电吉他的动作,让学生看然后模仿它的声音说出乐器名称,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模仿一段节奏;XXXX|。

  (2)学生自愿组合两人一组,一人比划乐器一人猜出乐器名称。要求比划的学生可以用肢体语言和模仿乐器声音及描述这件乐器的特征,在描述过程中不能说出带有这件乐器的字词,对猜不出来的乐器可以有三次放弃机会。每组时间为一分钟,进行三组。我在教学开始的活动是想先起个引的作用,用猜乐器这个游戏引起对学生乐器的注意,然后学生自己完成,这样设计是想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了解认识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作个小铺垫。

  (二)、介绍电声乐队:

  电声乐队是由电子乐器组成的乐队。目前比较多的电声乐队有以下两类:

  第一类:主要由架子鼓、电吉他、电贝司和电子合成器组成。有时还加一个电钢琴。(展示图片)

  第二类:以电声乐队为基础,或者加进铜管乐,如萨克斯、小号、长号,或者加进弦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或者加进民族乐器,如二胡、笛子、古筝等。(展示图片)

  (三)、播放流行音乐《菊花台》片段。

  让学生听辩用了那些乐器,主要是感受西洋的吉他、合成器等乐器和民族的古筝、葫芦丝等乐器融合在一起演奏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 。

  (四)、欣赏雅尼《夜莺》(播放乐曲)

  1、设问:在美妙的乐曲中,你能听出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2、这些乐器的音色各有什么特点呢?

  3、说出乐曲引子用了一件中国乐器是什么?

  笛子——悠扬、清越 ; 小提琴——婉转、飞扬

  大提琴——低沉、肃穆 ;电子钢琴—— 绚丽、高贵

  电声乐队—— 雄浑、壮丽。

  (五)、简单介绍雅尼

  雅尼(1954---)希腊血统的美国音乐家。雅尼的成就来自他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与执著。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成为当今世界乐坛一位集创作、电子合成器及钢琴演奏于一身的音乐家。

  一个被称为“世界一流键盘奇才”的演奏家,先后在希腊卫城、印度泰姬陵、中国紫禁城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被誉为“雅尼三部曲”。他的音乐冲破了高雅音乐创作的种种局限,广泛吸收了民间音乐的精华,在高雅与通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将高雅的古典交响乐与绚丽的现代电声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他的音乐充满着清新、浪漫、积极向上的精神,充满对世界、对生命的那种磅礴、激昂、积极进取的力量。

  1993年9月25日,他在希腊雅典卫城的音乐会,是他人生的一个伟大转折,也是他登上人生音乐舞台的全新起点,从此雅尼不再是一个无名小卒。1996年开始他一连贯的世界巡回音乐会将他的音乐

  推向世界,而并不是去图经济目的,多数的演出收款都捐给家乡或者当地的社

  会福利机构。他是第一个来中国紫禁城演出的西方音乐家。

  (六)试唱乐曲《夜莺》主题一:

  1=G

  4/43 2

  让学生看着《夜莺》的主题一旋律,先听教师演奏,然后试着哼唱和熟悉。在这个基础上一起欣赏雅尼和他电声乐队是如何来表现这个主题的。乐曲有二个主题。试唱主题一是想让学生在初步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能有目的去感受雅尼音乐的演奏形式。

  (七)、欣赏:《夜莺》实况演出音像。(播放视频)

  这段视屏是雅尼与1997年5月30日和31日在北京举行的“雅尼紫禁城音乐会”片段。

  (八)、创作背景:

  《夜莺》是一首充满中国古典音乐情调的现代电声音乐作品。 《夜莺》的特点是乐曲中加入了中国的竹笛。笛子的悠扬、清越,小提琴的婉转、飞扬,大提琴的低沉、肃穆,还有钢琴和电声乐队的雄浑、壮丽,最后还有人声的加入,充分显示了乐曲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引子,用笛子演奏,节奏舒展、自由,在最后延长音上,加进了模拟夜莺歌唱的装饰音。

《歌声》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歌声》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的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件感人的故事——1920年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触礁沉没,一位不满十岁的小姑娘用歌声唤起自己和遇险人们求生的勇气,引来救生艇终于获救的动人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位面对困难,乐观、镇定、不屈服的小英雄形象。本文处于第十二单元,本单元主题为“小英雄”,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旨在进一步树立学生的英雄品质,激励学生向小英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培养自己,锻炼自己。

  二、依据课标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在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已有的基础,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阅读中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积累描写歌声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断断续续”和描写歌声及小姑娘的句子。

  3、熟读课文了解“歌声是怎么救了大家”的,感受小姑娘镇定、乐观,不向命运屈服的小英雄形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受小姑娘面对困难时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气概。

  本文的教学难点就是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歌声是怎么救落水的人们的。学生年龄小,知识、阅历浅,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大海,对落水人的境遇很难想象,理解起小姑娘用歌声救了大家就有一定难度。

  三、结合实际说策略

  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采取“以读为主,多法相辅”的教学策略,优化结合。采用的教法、学法如下:

  1、直观教学的方法

  2、悟读法。“言简意浓”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因此,“张扬情感,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本文教学追求的目标,要让学生在主动地进行朗读、品悟、表达等诸多训练中,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洗礼和升华,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3、情景教学法。俄国作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课件、语言为学生创造一种气氛、条件和场合,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升华感情。

  4、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5、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依据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将探究点确定为“歌声是怎样救大家的。”让学生在积极参与阅读、研讨中学会交流合作,提高语文素养。

  四、情感互动说流程

  (一)乐曲欣赏做铺垫

  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欣赏不同节奏的乐曲,并谈谈倾听时的心里感受,然后根据题目猜想课文会介绍与歌声有关的什么故事。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用听一听、谈一谈、猜一猜的方式,使学生对歌声有了初步了解,即引出课题,又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二)在初读感知中生情

  进入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学习字词,重点强调“清脆,筋疲力尽,隐隐约约”的读音,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一说这是怎样的歌声?怎样的一个小女孩?你喜欢她吗?为什么?在初读感知中使学生萌生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感。

  (三)在自读自悟中动情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难点,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设计时我遵循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注重让学生自读自悟、积累运用,强调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1、品读感悟,体会歌声的特点。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理解词句”,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歌声为什么会“断断续续”“隐隐约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课文入手,让学生圈画出描写歌声的词语,句子。这里渗透了学习习惯的培养。美读句子理解“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意思,又通过读这些句子感受小姑娘的乐观,镇定,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这部分教师以简洁的语言概括歌声的特点,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引起学生深层思索:歌声是怎么救了大家的,挖掘文章内涵。

  2、边读边思,深入体会,感受歌声是怎样救人的

  本文的教学难点就是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歌声是怎么救落水的人们的。我利用学生以往学习的经验,如《海上救援》《海上飞机》等,让学生思考通常人们是怎么进行救援的,同时又提出课文为什么说是歌声救了大家,引发了文本和生活经验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也许,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也能找到句子,但是他们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这“歌声”到底在落水的人们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情感,它是怎样给他们增添勇气和力量的,教师必须带领孩子再次深入课文。教学时,我注意引读重点句子,理解关键的词语,创设情景展开想象说话,层层深入,解决难点。

  (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学习母语尤其要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在本文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引读、范读,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齐读等等。教师通过引读,渗透情感;通过范读,激发情感;通过媒体,提升情感;创设情境,层层深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同时积累语言,还能再现语境,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更好的理解课文。

  (五)、由读到说,体悟情感精

  想想得救的人们,在面对小女孩时,会说些什么?语文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课标中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我用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的主干,作为练习说话的句式。旨在激发学生发挥想象,表情达意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六)总结升华

  英雄不分年龄大小,不分国界。所有在灾难面前能够做到坚强勇敢,并努力去战胜灾难的人都是英雄。课下,小朋友们可以搜集关于小英雄的故事,下次的阅读课上我们一起来举行一个颂英雄、赞英雄的故

  事会,好吗?

  五、板书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年龄的什么特点),图文并茂的板书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

《歌声》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语文教材第四组中选编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

  2、选编意图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

  3、教材内容

  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然后写游击队消灭了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很陌生,地理知识与课文衔接不上。学生虽然具备一些初步的识字能力和阅读水平。但自主感悟的能力较差,体会语言的表达技巧和体会文章和意境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在上本课之前应通过视频、文字资料了解一些有关二战的知识,另外,体会文章的语言也是教学本课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2、读懂课文,从“小夜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感染。

  技能目标:

  3、初步领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难点:

  理解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

  五、教法和学法

  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2、创设情境,角色表演

  3、开放课堂,课外延伸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3—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王二小》、《小英雄雨来》的故事,使学生产生某种认识。

  放映夜莺、杜鹃图片和叫声。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在这里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故事导入,学生会对学习本课更有兴趣。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体验(5分钟)

  a、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b、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分几部分写的?你是怎么分的?课文的重点部分写什么?

  第三环节------学生合作讨论交流(10分钟)

  自主朗读课文,完成问题:

  1、大家想一想,面对凶恶的敌人,孩子为什么能够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2、同桌互相读,思考:为什么题目要叫《夜莺的歌声》?

  3、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游击队员是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了什么?

  5、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夜莺的歌声,说说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第四环节------反馈学习成果,相互辩论诱导。 (10分钟)

  这一环节是对前面讨论的答案的展示,因为问题较多,可以让每一组选择一个问题来展示,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我让每个组的同学把答案写在纸上,派代表到前面展示,然后,同学们再评价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第五环节------ 拓展创新,开放课堂,课外延伸 (10分钟)

  1.读了这篇课文后,小夜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或者你喜欢、佩服小夜莺什么?

  2.你知道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有这样的机智勇敢爱国的小英雄吗?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小英雄雨来、王二小、张嘎、海娃、潘冬子等,然后用多媒体播放《二小放牛郎》的歌曲,乘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六环节----------作业设计

  1、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听

  2、在书上或者网上查找一些小英雄的故事,在班上开展小英雄故事会

  七、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吸引敌人

  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

  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八、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战争与学生距离比较遥远,为了使学生体会深刻。我围绕“读”字展开教学,安排了自己品读,品读对话,品读歌声的句子。通过反复读,使学生感受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在分角色朗读这个环节,学生非常投入,感受也特别深。

【《歌声》说课稿】相关文章:

1.歌声说课稿

2.歌声说课稿

3.夜莺的歌声说课稿

4.夜莺的歌声说课稿

5.朱自清散文歌声

6.《夜莺的歌声》教案

7.执着的歌声作文

8.《永远的歌声》教学设计

9.《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