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捉迷藏》说课稿

时间:2020-09-15 09:38:1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中班《捉迷藏》说课稿(精选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捉迷藏》说课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捉迷藏》说课稿(精选3篇)

  中班《捉迷藏》说课稿1

  一、活动背景:

  这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用拟人、夸张的手法,将黑夜、太阳和各种颜色都赋予了生命,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述了太阳被黑夜蒙住眼睛来找,各种颜色来躲的捉迷藏游戏的全过程。散文诗短小精悍,结构简单,意境优美,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又不乏大胆、奇特的想象,能将孩子带进一个无限遐想的世界,又能激发孩子欣赏和学协的热情,很适合中班的孩子欣赏、学习。

  中班的孩子开始留心周围美的事物,对自然界的变化充满了好奇和幻想,但往往无法用好的词句进行表达。《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根据以上分析,我指定如下目标:

  1、在欣赏散文诗的基础上,理解散文诗内容。

  2、初步感知拟人的表现手法,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

  3、能结合已有经验,创编散文诗内容。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丰富的玩“捉迷藏”游戏的经验。

  物质准备:散文诗多媒体课件,红、黄、绿、蓝、白颜色标记每人一个,草丛、菊花、天空等场景。

  三、教学法:

  本活动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画,其声、形、色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散文诗,感受其意境。

  四、活动程序:

  本活动我主要安排四个环节展开,第一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第二环节: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第三环节:游戏情境,尝试朗诵。四、创编诗歌,拓展延伸。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孩子,机智灵活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提升语言,在与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以朋友等身份走进孩子,以亲切交流,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积极思维,大胆想象,踊跃发言。下面具体谈谈每一个环节的开展。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活动开始,组织幼儿回忆游戏“捉迷藏”的玩法,并和幼儿玩一玩这个游戏,以游戏导入,不仅能让孩子体验游戏的快乐,更直接地唤醒孩子的游戏经验,为理解散文诗的游戏情节奠定基础。

  第二步:捉迷藏真好玩,太阳也想来玩这个游戏,他会和谁玩呢?怎么玩呢?这里幼儿的回答可能是希奇百怪的,教师给与幼儿充分思考、大胆想象的空间,鼓励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最后以:让我们来听一段好听的话,听听太阳到底和谁捉迷藏,怎么玩?进入下一环节。

  第二环节:欣赏散文诗,理解散文诗的内容。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部分,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欣赏散文诗。

  教师结合动画,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老师的直接朗诵,其丰富的表情,合适的体态,贴切的语言能深深吸引孩子,有助于幼儿理解和感受散文诗。

  第二步:初步理解散文诗。

  教师提问:你听到这段好听的话里都有些谁?这里估计幼儿能顺利说出太阳、颜色这两个形象,如果一时说不到黑夜也没有关系,可以在下面的问题中解决。接着,教师呼应第一环节幼儿关于游戏的猜测,以释然的神情,好奇的口吻:原来太阳是要和颜色们玩捉迷藏的的游戏呢,那他们是怎么玩的呢?这个问题比较的宽泛,幼儿通过第一遍倾听肯定没法将这个问题说清楚,但是没有关系,我主要是反馈一下幼儿倾听散文诗的程度,估计幼儿能结合听到的,看到的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出一些零碎的片段,这是教师是一个微笑的倾听者,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大胆交流自己听到的内容,让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教师机智地抓住孩子的回答,帮助孩子理清太阳来找,颜色来躲的游戏关系。最后,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听的很认真,在这段好听的话里都说了些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

  第三步:再次欣赏

  第2次欣赏了,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边放录音边欣赏画面,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结合的手段感知效果最佳,通过多媒体直接作用于幼儿的眼、耳等大大增加幼儿的感官刺激,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同时,老师专注的倾听态度在无形中给幼儿倾听起到了示范作用。

  第四步:加深理解,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第2遍欣赏后,教室提问:在这段好听的话里,你最喜欢什么地方?这又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这里有3个要点:

  (1)如果前面关于“黑夜”的问题没有解决,那么教师有必要引导幼儿再说说散文诗中捉迷藏的玩法,理清楚是黑夜蒙住了太阳眼睛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延伸提问:太阳被蒙住眼睛是什么时候?睁开眼睛又是什么时候?通过看动画演示,用自己的手把眼睛遮一遮等方式引导幼儿感知黑夜与白天的奇妙变化,同时感受散文诗的趣味性。

  (2)帮助幼儿理解“静悄悄”的躲,在交流喜欢的地方是幼儿肯定会说到颜色的“躲”,太阳的“找”,那这里就可以创设一个黑夜的情境,教师作太阳幼儿作颜色来形成一个师幼互动,通过游戏体验,切实感受静悄悄的意思。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说说散文诗里的句子。

  (3)关于颜色们躲的地方。幼儿说到这里时,教师提问:颜色躲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颜色们都躲在跟自身颜色相同的东西里,这里理解没有难度,重点可以放在用诗歌里句子说一说,通过图片提示,帮助幼儿按散文诗里的顺序说一说,最后教师小结:这段话可真好听,把太阳、黑夜、颜色说成是可爱的'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游戏,还告诉我们白天和黑夜的区别,真奇妙呀!以教师浅显、精练的总结、提升,帮助幼儿感知拟人的文学手法。

  第三环节:游戏情境,尝试朗诵。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这一环节教师就创设游戏的情境,让每位孩子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标记,集体玩一玩这个游戏,边玩边尝试用散文里的句子说一说,并根据幼儿兴趣可以交换颜色卡组织幼儿2-3次游戏。每次游戏后教师都要对幼儿在朗诵方面做出有针对性的,逐步提高的要求,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在玩玩、说说中感受诗歌意境。

  第四环节:创编诗歌,拓展延伸。

  绿色除了躲在草丛里还会躲在哪里?黄色除了躲在菊花里还可以躲在哪里?那我们去户外找一找,看能不能一下子就把他们都找出来!带领幼儿到更自由、开阔环境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看看、说说、创编诗歌。

  中班《捉迷藏》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很荣心能代表中班段来说说这节课:绘本是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图文合奏,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种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又是以图画的美感抓住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艾玛捉迷藏》是以一个个色彩丰富、动态鲜活的画面来组成,文字不多,简洁明了,给儿童想象、猜测的空间,符合幼儿阅读的特点。引导幼儿从图示观察入手的,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先和图示进行对应、碰撞,产生共鸣,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画面。基于这样的背景,因此我们中班选择《艾玛捉迷藏》的绘本教学

  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

  一、首先我先来说说《艾玛捉迷藏》这个教材

  《艾玛捉迷藏》是被称为“现代寓言大师”的大卫﹒麦基的系列作品之一,他十分了解孩子的心理,“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编绘得妙趣横生。捉迷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贴近孩子生活,是孩子熟悉的事情,而且情节、画面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独特的心理状况、思维方法和语言特色,在视觉形象上绘本以艾玛与小鸟捉迷藏的形式展开故事,不仅让孩子感受到色彩变化的美妙与绘画的乐趣,而且还能强烈地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在捉迷藏寻找过程中又符合幼儿好奇、猜测、想象等心理特征,能让中班幼儿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持久的兴趣。

  二、接下来说说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故事情节,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处是五颜六色,绚丽多彩。

  2、原定目标(能大胆积极得讲述自己的发现,并学说故事角色中的对话。)现定目标:发现动物体色(外形)和环境的关系。

  3、在躲藏过程中感受捉迷藏游戏的快乐。(后来加的目标)

  三、说重点难点

  前面几次老师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孩子对模仿小鸟和动物们比较困难,在情感上也没有很好的和老师引起共鸣,那么我们后来就觉得通过运用角色扮演法,先是老师做小鸟,小朋友做小动物。于是我们的把活动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艾玛和小动物之间的对话。但是整个活动下来,发现这样的教学过于单一,封闭。于是现定重点:通过阅读绘本,了解故事情节,能大胆积极得讲述小鸟把哪些东西当成了艾玛。

  原定目标难点定在帮助幼儿理解“我哪里都没有找到你”,开始时我们为什么把这句话作为难点呢?因为在前面几次试教的过程中,小朋友对这句话理解不了,因此我们把请幼儿猜测讨论“小鸟为什么不能找到大象?因为大象哪里都没有去,”

  现定难点:理解动物体色与环境的关系。

  四、说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原来自制多媒体课件:符合绘本情节发展,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对ppt做了修改彩色艾玛的拼图,通过活动开始部分和孩子玩的拼图游戏,加深幼儿对绘本中艾玛的认识。

  在我们柴老师第一次在试教时,因为在活动前捉迷藏的游戏没有和孩子们玩过,后来组织下来我们老师发现孩子们虽然以前已经玩过捉迷藏的游戏,但对捉迷藏的理解不够深入,(根据心理学上儿童的遗忘规律的现象,觉得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我们提出在要进行经验上的准备,活动前再和孩子们玩捉迷藏的游戏。

  五:说教法、学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程序

  整个活动分为四大部分,先是通过拼图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了解大自然中小动物躲藏的秘密——再次通过游戏,迁移经验。

  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一)、开始环节,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第一次、第二次试教的时候,是老师出示不完整的艾玛拼图,请几个幼儿自己到黑板前来拼一拼,猜一猜,说一说怎么来拼?为什么?可是等待拼图完成的时候。

  我们发现这样对孩子来说有点困难,时间有点长,也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于是我们组的老师就提出请幼儿来说怎么拼?老师来帮助他们来粘贴,这样一来时间上就缩短了,难度也降低了。

  当拼图完成的时候,教师马上进行追问:你们发现原来是什么啊?

  幼1:哎呀,是一只花格子大象。

  幼2:身上五颜六色的真好看。

  师:“对,今天我们讲的就是这只花格子大象的故事。引出主题。此环节安排用心良苦,有两点巧妙之处:利用游戏法很自然的导入关于”大象“的阅读活动,吊足了孩子的胃口;”拼出的大象“与绘本相吻合,将大象的特别之处前置,一目了然。

  第二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这里我们根据原来的目标,通过逐一出示ppt,教师主要通过运用直观法和提问法,对每一张图片都详细阅读。这样的教学过程感觉很罗嗦,出现多重提问体现不出层次和梯度,逻辑不够严密,重难点不够显现,感觉停留在对绘本表面的解读,没有把绘本蕴藏的信息挖掘出来。

  于是我们又通过自己的认真解读,却惊喜的发现《艾玛捉迷藏》不仅能引领孩子们来到了精彩的游戏世界,孩子们在和小鸟一起寻找艾玛的过程中,还感受艾玛五彩斑斓的体色与森林环境的关系。于是我们及时的调整了目标和过程,并对ppt做了修改。

  PPT1:幼儿看完后图片后向幼儿抛出问题,你们看动物都藏在哪里?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当小朋友都找到后。

  PPT2:现在轮到艾玛藏起来了,谁来找?你怎么知道的?(这个追问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现在轮到艾玛躲起来了。我们数到10就去找大象吧。(数到十虽然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它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感受捉迷藏游戏的有趣。)

  PPT3、4:一起寻找艾玛在哪里,首先找到的是狮子的太阳伞,老师马上抛出问题”小鸟为什么会把太阳伞当成是艾玛呢?“

  (这两个图片,老师与幼儿一起详细的解读,挖掘出绘本中蕴藏的信息。)

  PPT5、6:

  1、那个花格子是不是艾玛呢!

  2、小鸟还把什么当成了艾玛?(风筝)(这个问题是本次活动的核心,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就是围绕这个问题来开展的。)

  3、那艾玛在哪呢?我们来帮小鸟找一找。依次点击出示小船、韦伯、旗子、帐篷、衣服和袜子。(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严谨性。如果像原来设计的提问,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幼儿带来生机,反而对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

  4、(同时出示帐篷、衣服袜子、太阳伞、小船画面)

  师:刚才我们和小鸟找了好多地方,把哪些东西当成艾玛了呀?为什么会把他们看成是艾玛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针对性,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拓展幼儿的视野)。

  第三部分:了解大自然中小动物躲藏的秘密

  1、师:小鸟找了这么多地方也没找到艾玛,于是它决定先去找其他小动物,看这里!藏着谁呢?(找找说说螳螂、知了、枯叶蝶)(这里很自然地过度到动物体色(外形)和环境的关系上,让孩子们理解:要让自己藏起来,得找一个和自己身体颜色很接近、样子很像的地方,才不容易被人发现,为后面的游戏做好准备。)

  最后一个环节: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容易接受也是最喜欢的活动,把活动中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游戏当中,促进孩子的情绪情感的体验,使活动达到最高潮)。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们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中班《捉迷藏》说课稿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捉迷藏的昆虫》。以下是我对该活动的分析:

  一、设计意图。

  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中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中班幼儿对动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对动物有着浓厚的探索欲望。在《有趣的昆虫》主题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昆虫”的活动。一方面让幼儿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幼儿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

  二、说教材。

  (一)目标定位:

  根据《纲要》指导和活动的内容,结合中班幼儿年龄段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情感目标:

  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二)重点和难点。

  本着建构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原理以及方法。重点的依据:只有了解保护色的原理以及方法才能帮助幼儿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教学难点:

  理解保护色,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难点的依据:保护色是较抽象的概念;幼儿没有利用保护色、伪装等方法进行自我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幼儿能够达到本活动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了解一些昆虫的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了。激发幼儿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基于本活动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活动探究法:

  引导幼儿通过捉迷藏的游戏,找找藏起来的昆虫,从这种游戏情景中获取知识。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集体讨论法:

  针对观察发现“不容易找到的昆虫”提出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讨论,认识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原因。促使幼儿在学习中思考,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幼儿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次活动中指导幼儿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1、自主探究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产生了兴趣。

  2、分析归纳法:当幼儿对昆虫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想法,讨论为什么部分昆虫不容易被发现,讨论昆虫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的原因。进一步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可以预防敌人的攻击。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该活动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交流讨论——操作体验——本领迁徙——活动延伸。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和昆虫捉迷藏的游戏让幼儿观察并寻找哪些昆虫藏起来了,从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交流讨论:告诉幼儿还有一些昆虫没有找到。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些昆虫不容易发现,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的方法以及原因。激发幼儿的积极思考的愿望。产生了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3、操作体验:让幼儿在了解保护色的基础上,根据“保护色”的方法为一些昆虫寻找合适隐藏的地方。通过操作体验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

  4、本领迁徙:通过图片,了解人类也会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

  5、体验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通过了解一些昆虫、人类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与教师同伴之间玩捉迷藏的游戏中体验自我保护的快乐。

  六、活动评价。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保护色”来进行。本次活动,我根据中班幼儿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幼儿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学习乐趣。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中班《捉迷藏》说课稿(精选3篇)】相关文章:

1.捉迷藏说课稿

2.《捉迷藏》中班教案

3.幼儿园中班散文说课稿《捉迷藏》含反思

4.捉迷藏的昆虫说课稿

5.《捉迷藏》中班科学教案

6.中班散文诗教案:捉迷藏

7.中班音乐雪花说课稿

8.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捉迷藏》

9.捉迷藏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