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

时间:2022-05-19 18:44:3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通用8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通用8篇)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第一课时,其探究的主要内容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以及“对角线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两种判定方法。它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教学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包括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内的绝大多数几何概念及定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对于新鲜的知识也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中,又有许多颇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因此,由教师组织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不仅成为可能,又可以作为初中几何知识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一次再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第三个判定方法。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这两种判定方法,并学会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类比、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2、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学会将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渗透化归意识。

  2、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两个判定方法的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两个判定方法的探究和运用,使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中的合理性、数学证明的严谨性,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学会用辨证的观点分析事物。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运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难点】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证明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启发: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再是一味“传授”,而是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当引导。

  2、激趣教学:学习本应是件快乐的事,为了让学生“乐”学,教师通过游戏、拼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以下两种学法:

  1、自主探究:“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节课的两条判定定理都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等活动得出的,使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让学生回答三个问题: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什么?

  (2)平行四边形的前两个判定定理是什么?

  (3)你能观察出什么规律吗?

  通过一步步的追问,学生通过对比性质和判定定理,能够观察出,前两个判定定理正好是前两条性质的逆命题。接下来我会让学生猜想,如果我们找到了第三条性质的逆命题,它能成立吗?

  (设计意图:本节课采用复习引入的方式,以问题唤醒学生的回忆,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它的性质,又是它的判定,目前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只有定义。问题3则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学会三个逆命题的准确的文字表达。)

  (二)新课教学

  探究活动:将学生进行分组,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进行探究实验,让同学们将两根细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用小钉绞合在一起,用铅笔连接木条的顶点,并画出木条的轨迹,做成一个四边形ABCD。

  观察:转动两根木条,观察这些四边形ABCD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多次变换两根木条的夹角,画出很多不同的四边形,经提问,学生能够观察出这些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接下来,请同学们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第三个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证明。教师引导,现在你有多少种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了?这些方法分别是从四边形的“边”、“对角线”去考虑的。讨论后,请学生派代表上黑板板演并说明构思想法。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学生能否运用不同的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他们的猜想、发现。

  (3)学生使用几何语言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最后,教师跟学生共同总结我们得到的第三条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继续动手、实验,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会运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的研究方法,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三)深化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会口述两个习题,加强学生的理解,同时拓宽学生思维。

  1、填空:四边形ABCD中。

  (1)若AB∥CD,补充条件_____,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若AB=CD,补充条件_____,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

  (3)若对角线AC、BD交于点O,OA=OC=3,OB=5,补充条件_____,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4)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E、G、F、H分别为OA、OB、OC、OD的中点,那么四边形EGFH_____平行四边形。(填“是”或“不是”,并口述理由。)

  学生口答填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而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估计问题(4)对学生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应在必要时对问题(4)作适当引导。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回答问题和评价的积极性、准确性;

  (2)能否从“对角线”的角度考虑问题(4)。

  (设计意图:这组填空题的难度拾级而上,由浅入深,体现知识呈现的序列性。问题(1)、(2)、(3)直接运用已学的三种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问题(4)是对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同时为例题3的出现作好铺垫。)

  (四)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我会根据例题做以拓展,考虑当条件变化之后结论是否还成立,从而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1、若将G、H分别在OB、OD上移动至与B、D重合,E、F分别在OA、OC上移动,使AE=CF(如书中图4),则上述问题(4)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即为例题。

  2、若例题中E、F继续移动至OA、OC的延长线上,仍使AE=CF(如书中图5),则结论还成立吗?(学生口头叙述理由)

  教师通过flash动画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学生观察。对于问题1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由不同学生表述自己的不同思路,教师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案,对于有创意的方案要大力表扬,然后教师规范板书。并引导学生从多种证明思路中选择较为简洁的方法。

  有了问题1的深入探究,估计问题2对学生并不困难,因此,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述其方法、思路。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抓住变化的图形的本质特征:对角线互相平分;

  (2)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几何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策略的多样性、创造性。

  (设计意图:例题是问题(4)的变式题,在问题(4)的基础上变换E、G、F、H的位置,使例题的出现不显得突兀,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并通过对例题的进一步变式,让学生体会各条件的内在联系,抓住“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本质特征。并通过多策略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广阔性。)

  (五)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主要围绕下列几个问题: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几种?这些方法是从什么角度去考虑的?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这几种判定方法的,这样的探索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

  (3)类比、观察、拼图、实验等都是学习数学、发现结论的常用方法。

  作业:

  作业我会安排知识技能和数学理解为必做题,问题解决为选择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性的练习,能够达到分层次教学。

  (设计意图:将知识技能和数学理解安排为必做题,降低了思维的难度,有利于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将问题解决作为选做题,为下一节学习“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作了很好的铺垫。)

  七、说板书

  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重难点突出,右上角我会写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前两个判定定理,这样设计能够增强对比性。将黑板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左上方用来画出两木条组成的四边形,下方写出证明过程。中间写出例题的运算过程。右边是复习的性质及定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P79-82

  小学数学关于几何知识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本册教材承担着让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任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我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2、反馈教学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采用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形成和运用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分别从四个方面说一说:

  (一)、复习旧知,渗透转化、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新课开始,我先通过算学校花坛平面图形的面积,以唤取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巩固,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我提出疑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

  (二)动手实践,探究发现

  1、数方格,引发猜想

  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从表格中学生很容易观察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当一个平行四边形很大很大的时候,我们也采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这就引发学生思考,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2,学生独立思考猜想,动手操作,尝试用剪拼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验证猜想。

  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操作之后进行汇报,交流自己的验证过程。后我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并比较,进而讨论: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得出推导过程: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用字母表示S=ah。

  (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例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写完整整个解题过程。

  (四)分层训练,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四个层次的练习题:

  一:基本练习

  二:综合练习:

  1、你会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通过不同的高引起学生的混淆,在计算中让学生明确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底要找出与它相对应的高,这样才能准确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且根据已求的面积和另一条高,求出与这条高相对应的底。

  三:扩展练习:

  1、82页第2题,不同的量法,不同的算法,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强调底和高相对应。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充分提高归纳和总结能力。

  四、说预设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给学生充足的眼看、手做、耳听、嘴说、脑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新知,并尽可能地从多角度来验证结论,这使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学法,为学习提供一把释疑解难的钥匙。

  教学是一门永远有遗憾的艺术,虽然我也很努力地想上好这节课,但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以后在教学中不断改进。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 篇3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深入分析之后,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其中教学重点为:知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知道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为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会画不同位置的高,感受正方形和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关系。

  由于本课容量较大,知识点多,所以我确定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教学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及媒体应用

  一、 感受特性。

  关于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学生只能在书本上看到一些静止的画面,缺乏直观感受。动态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学生通过动手拉伸平行四边形框架和观察课件演示,充分感知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与前节课所学的三角形的稳定性形成鲜明对比。这样不仅理解了特性,同时为学生理解对边相等的特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究特征

  1、猜测验证特征

  本环节在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猜测得出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而学生的验证大多采用测量的方法,为拓展学生的思维我把学生学生想不到的方法制作成课件,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课件演示,一条边滚动之后能够和另外一条边完全重合,由此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然后重叠,证明了对角相等,对边相等。证明对边平行时除了用到画平行线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平行线的特征即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进行验证。在课件演示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2、理解底和高的一一对应,拓展高的画法

  理解一一对应。底和高的一一对应学生能否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如果单纯凭老师的语言讲解,表述不清楚。在此利用课件能够变抽象为形象的优势,在课件中通过动态闪烁,并且以不同颜色标示出一一对应的底和高,使学生一目了然,理解了这就是一一对应。

  关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三角形高学生已经会画,在本节课中先放手让学生去画。但90%的学生仅仅局限于一种画法,即以上下两条边做为底来画高。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学生发现我们还可以以两条斜边做为底来画高,形象的大三角尺的演示再次复习了高的画法。并且知道以每条边做为底都可以画出无数条高来,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感受正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关系。

  为了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三个环节。

  1、通过练习渗透关系

  出示练习,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学生可能在正方形与长方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上产生矛盾,在此应用学生智慧资源的共享策略。

  2、出示表格,回忆特征

  由于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学生在二年级时就学过,到了四年级可能有了一些遗忘。在此多媒体出示特征表格既起到订正又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学生通过观察表格发现正方形、长方形都符合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图形转化,明晰关系

  学生单纯凭借文字特征,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模型,很难发展空间观念。在此,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配以图形转化,在演示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明晰了正方形、长方形都符合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他们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最后以集合图的形式呈现出正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立集合概念。

  四、练习环节中是用一根长50厘米的铁丝围成若干个长方形,怎样围成的图形面积最大. 在练习中学生只能在书中填上几组数据,很难发现规律。在此充分发挥多媒体能够提高课堂容量的优势,我们把所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规律呈现出来,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规律,探索出当长和宽相等时,围成的正方形面积最大,同时为学习四边形的面积做好准备。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相关知识,并且在第一课时认识了四边形的特性的基础上教学的。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教学,小学阶段分两段编写,本单元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第二次将在第二学段出现,要求学生理解: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此,我把本课时定位为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本课时的内容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性,通过推拉门和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第二层次,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围一围、说一说、画一画、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根据教材特点,我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2、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3、进一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能力。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为了让每个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个性。我力求在本课中体现以下两点:

  1、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数学的抽象乃属于操作性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的阶段,而最初的来源又是十分具体的行为,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其特征。创设观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获得新旧知识的链接;自己动手围一围、画一画、剪一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图形,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尽情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是本课教学的主旨。富有活动性的教学,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天地。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为"探索——发现"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学习中很多知识都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去感悟。"为什么推拉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的呢?"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自主探索,进而认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怎样让平行四边形变稳定呢?"让学生想办法试一试,通过一个接一个的探索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天地。

  三、说学习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所以我先出示《我们的校园》主题图:你能从这里找出哪些四边形?复习四边形的特征。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推拉门上的四边形:你们认识这样的四边形吗?引入平行四边形的学习。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2、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后,第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推拉门可以伸缩"展开讨论,进而借助用硬纸条订成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和实践,在充分探索和交流的基础上,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并且在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起来自然、亲切、真实有趣。第二环节,我提出问题: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这样就能很直观很清楚的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哪儿见过这样的图形?引导学生回忆身边的例子,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紧接着,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验证特征,加深理解。最后提出一个开放性的动手活动: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通过动手、动脑、互相交流,不但可以进一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而且能帮助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1)基本练习:画一画

  课本39页第2题: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一个与原图同样的平行四边形,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

  (2)巩固练习: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

  课本40页第4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提高练习:改一改

  课本39页第3题:要求在判别是否是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把它们分别改成平行四边形。

  (4)趣味练习:拼一拼

  让学生用七巧板拼摆喜欢的图形。这既可以帮助把握已学图形的特点,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总结评价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十七章的内容,是论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和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之一,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章的重点。学习它不仅是对已学的平行线、三角形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深化,更是下一步研究特殊平行四边形和有关定理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教学内容的确定

  按教材编排,平行四边形性质共分两课时完成,我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新组合。第一课时重点是安排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并初步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样做的目的是:用"猜想——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以后进一步研究其它特殊四边形的性质时,水到渠成,学生易于接受。同时更能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和思维的条理性。

  3、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特点,我认为本节课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并初步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 在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渗透"猜想——实验——验证"的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并对学生进行由一般到特殊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难点是探索性质、寻求解题思路。

  二、教法:

  为使几何课上得有趣、生动、高效,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大胆猜想,实验验证为主,直观演示、设疑诱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使获取新知识水到渠成。

  考虑到如何更直观、形象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采用了电脑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三、学法: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一些数学的学习方法。

  在认识平行四边形概念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应该做到温故而知新。而通过"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结论探索,让学生认识事物的结论必须通过大胆猜测、判断和归纳。

  在分析理解性质的证明过程时,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1、复习旧知

  (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判断下图是否是平行四边形:

  请你用手中的三角尺验证。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发现新知识做准备。

  (2)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目的:请学生将文字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强调: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同时也是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平行四边形的依据之一。

  (2)举出日常所见的平行四边形。(多媒体演示)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举出日常所见的平行四边形。以获得对平行四边形尽可能多的精确感知,让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是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

  2、新课引入——性质的发现和证明

  这一环节是全课的重、难点所在,为了方便学生探索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渗透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我将这部分内容按"启发猜想,——动手实验——电脑验证"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A、启发猜想

  根据平行四边形图形,启发学生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能与什么有关?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猜想的空间,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然后筛选有价值的猜想,并再次创设问题情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边、角、对角线有怎样的关系呢?又一次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层次的教学。

  B、动手实验

  (1)根据已有的平行四边形图形 ,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研究对象

  研究结果

  符号语言

  对边

  邻边

  对角

  邻角

  对角线

  在这一层次我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度量工具进行操作并填写实验报告。

  (2)进一步要求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活动:

  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被对角线分成的两三角形是否全等。

  C、多媒体验证

  然后我利用几何画板的作图工具直观演示作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并对相关的各元素关系进行检验。接着通过几何画板的动画功能,动态地对平行四边形的各元素关系再一次进行检验。使学生形成共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学生的研究结果和符号语言表述可能是凌乱的、不完整的,例如学生对"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很难用语言准确表述,则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对线段互相平分的含义进行说明,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准确。

  结果归纳如下:

  以上整个活动学生学到的不只是性质本身,而是科学的态度、合作的精神和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符合因势利导原则。

  3、性质的应用

  ① 练习1:

  (1) ABCD中,已知∠A=500,则∠B= ,∠C= ,∠D= 。

  (2) ABCD中,已知∠A+∠C=2000,则∠A= ,∠B= 。

  (3) ABCD中,AB=3,BC=5,则 ABCD的周长为 。

  (4) ABCD中,AC、BD相交于点O,AC=10,BD=8,△AOB的周长为16,则AB= 。

  练习1是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符合巩固性原则。

  ② 拼图:(学生事先准备好两个三边都不相等的全等三角形)把两个三边都不相等的全等三角形按不同的方法拼成四边形,你能拼成几个平行四边形?

  安排拼图活动的目的:

  (1)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拼图活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题多解的思维方式5、课堂小结:

  本环节以"今天学了什么?这些知识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来的?你懂得了什么?"这种谈学习体会的形式结束新课。学生可以讲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也可以讲学习知识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回答,不仅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6、作业布置:

  ( A类 ) 习题B册:习题17.2(1)习题A册:习题17.2(2)( B类 ) 思考题作业的设计体现了分层训练的教学原则,A类要求全体学生独立完成,B类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

  五、教学评价

  这堂课既是一堂新课,同时也是一堂实验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注重思维方法、注重探索方法,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样的教学,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实现了学习的"再创造",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素质。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第四节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的内容,根据聋校数学教学要求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我把这课分为三课时,今天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说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它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性,并会画平行四边行的高。

  (2)了解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判断、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

  4、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三、说教法

  为突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有机结合,我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驱动教学法 2、指导观察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说学法

  根据"自主发展"数学教学模式,在这部分教学中我运用了如下方法:

  1、合作学习法 2、学法训练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用课件出示: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几何图形,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明确他们是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基础上概括出: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呢?(正方形,长方形)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首先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图形;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征?

  (1)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四边形、平行)

  (2)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3)抽象概括:根据你们看到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小组先讨论,让同学们自己用尺验证,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确切定义。(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两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

  (1)课件演示: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

  (2)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板书:易变形)(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如汽车间的保护网,推拉门、放缩尺等。)同学们上网站上搜索看看还有哪些实际例子。

  2.平行四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课件演示: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教师说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高的画法基本相同,都用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3.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1)教师利用长方形框,拉动长方形的边,使其变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

  (2)这三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示集合图

  (3)拓展学习,寓学于乐

  (4)学习评价,享受成功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 篇7

  一、 教材分析(板书)(幻灯片)

  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内容。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本节的重点,又是全章的重点。学习它不仅是对已学平行线、三角形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深化,又是下一步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是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让学生用"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的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和思维的条理性。

  二、教学目标(板书)(幻灯片)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意识,使他们会学。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猜想、归纳、证明,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发展学生合理的推理意识,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

  (3)情感目标 通过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 (板书)(幻灯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得出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究与应用;本节课的难点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即如何添加辅助线将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的思想方法的渗透。

  四、教法学法(板书)(幻灯片)

  在教法方面。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及八年级学生思维特征,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授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自主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二主方针。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在学法指导上,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终目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猜想、合作交流、抽象概括、总结归纳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程序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定教学过程如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三)跟踪反馈

  (四)收获园地

  (五)布置作业

  (一) 情景导入

  图片欣赏——生活中的四边形。在此引入问题:"这些图片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在学生回答后再次提问"怎样的四边形才是平行四边形?"在此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及其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导入新课创设了情景。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 探究新知

  首先是"探究一" 教师结合图片和学生举例引导学生总结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 两组对边平行。在此明确定义: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探究一的设计意图是:从实例图片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在提炼图形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义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探究二"首先是让学生实际动手"画一画",通过各自不同的猜想途径,加强其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感性认识,感受动手测量、动脑猜想的乐趣,培养猜想的意识。其次是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寻找证明的方法。当学生有疑惑时,教师引导:我们目前证明线段、角相等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而图中没有三角形该怎么办?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需构造辅助线,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探究三"学生在完成证明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探究三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和引导,明确目前证明线段、角相等的常用方法是证明三角形全等。通过完成证明、验证猜想的正确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和证明的必要性。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跟踪反馈

  新课标指出"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及时适量的的巩固与练习仍然是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提升能力的必要途径"故而,我设计了层次递进的三道巩固例题。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学生弄清题意后,师生共同解题,由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并重点强调解答中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几何表述。通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收获园地 在此,引导学生思考回答:1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哪些问题? 2你的收获是什么?3你还想知道什么?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旨在通过评价反思引导学生概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知识进行梳理,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小结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在本环节,我将课后作业的布置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数学练习即课后习题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通过及时地巩固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二是数学思考即写一篇数学日记,让学生将本堂课所获得经验体会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同学相互交流。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醒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帮助学生强化数学知识的记忆,逐步拉近他们观念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在此,我以直观、系统为主旨,针对本节课的具体内容,设计了重难点突出、简洁明了的课堂板书,配合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最大化的利用教学资源的同时也体现了时代要素在教学中的运用。

  七、反思评价

  按照"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整节课还应做到全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同伴,彼此学习,在共同学习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在教学中应始终坚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加强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主旨,同时努力推行"成功教育、快乐教育"的理念,把握评价的时机与尺度,实现评价主体和形式的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卷入"到"做"数学的活动中,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法、说重难点、说教学程序、说板书及反思评价几个方面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想法,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委评老师批评指导。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3~45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初步认识平行和相交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并掌握其特征。通过这节课深入的学习,使学生为今后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行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教材中第一个例题,首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一些常见物体上的平行四边形,再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举例,充分感知平行四边形;接着让学生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相互交流,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认识,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第二个例题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揭示高和底的意义。“试一试”让学生动手测量几个平行四边形指定底边上的高及相应的底,进一步感受高与底的意义。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利用材料做平行四边形并发现其特征;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体会其特征。

  五、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小黑板等。

  学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量角器。

  【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动脑。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让他们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归纳等来理解所学知识。

  【说教法和学法】

  这节课教师要注重以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为主线,通过教师提问、演示、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新知。我们认为在本课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学时应先让学生从生活场景图中找平行四边形,再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最后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到生活世界。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做平行四边形、相互交流,从中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想想做做”中通过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本课教学安排了两次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之前我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这样在合作交流时才有话可说,思维才能碰撞。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介绍七巧板

  师:你们玩过七巧板吗?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吗?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七巧板。七巧板是由七块图形组成的,它可以拼出丰富的图案来。外国人管它叫“中国魔板”,在他们看来,没有哪一种智力玩具比它更神奇的了。

  2、导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平行四边形。(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七巧板”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尝试探索 建立模型

  (一)认一认 形成表象

  师:老师这儿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改变方向后问:它还是平行四边形吗?

  不管平行四边形的方向怎样变化,它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图贴在黑板上)

  (二)找一找 感知特征

  1、在例题图中找平行四边形

  师:老师这有几幅图,你能在这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

  2、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师:其实在我们周围也有平行四边形,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可相机出示:活动衣架)

  (三)做一做 探究特征

  1、刚才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平行四边形,现在你能利用手边的材料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么做的并选代表在班级里汇报。

  3、刚才同学们成功的做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吗?你是怎样发现的?(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师小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是360度。)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里通过认平行四边形、找平行四边形和做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经历由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四)练一练 巩固表象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五)画一画 认识高、底

  1、出示例题,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吗?(学生在自制的图上画)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2、师:刚才你们画的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3、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书上是怎么说的呢?(学生看书)

  4、这样的高能画多少条呢?为什么?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机动)

  5、教学“试一试”。(学生各自量,交流时强调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6、画高(想想做做第5题)(提醒学生画上直角标记)

  三、动手操作 巩固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第3题:拼一拼、移一移,说说怎样移的?

  第4题引入:木匠张师傅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成两部分,拼成一张长方形桌面,假如你是张师傅,该怎么锯呢?想试试吗?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试一试 。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课前做好,课上活动。)

  (1)师拿出自做的长方形,捏住对角相反方向拉一拉,看你发现了什么?师做生观察,互相交流。

  (2)判断: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小组交流然后再说理由,此时老师可问学生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特殊)特殊在哪了?

  (3)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师再捏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向里推。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觉得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呢?(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4)特性的应用

  师: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举例后阅读教科书P45“你知道吗?”)

  【设计意图:】

  四、畅谈收获 拓展延伸

  1、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用你手中的七巧板拼我们学过的图形。

  3、寻找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

  扩展课堂教学的有限空间,课内课外密切结合。课结束时,布置实践作业,要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到生活中时时处处离不开数学,增强数学学习的亲切感和实用性。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通用8篇)】相关文章: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11-11

学年判定总结03-1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5篇11-11

人教版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说课稿04-07

关于高考的试卷怎么判定07-1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定10-12

顶岗实习自我判定范文03-17

五上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精选5篇)04-07

《咏柳》的说课稿(通用7篇)04-28

矩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精选5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