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时间:2024-10-06 16:21:5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范文(通用12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范文(通用12篇)

  高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的第9课。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性的散文,也是略读课文,它围绕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取了几个给作者深刻印象的片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表现了梁启超先生平凡之中的不平凡,语言简练风趣,篇幅短小精悍,感情真挚自然。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对梁启超已相当熟悉,所表现的生活中的梁任公形象以及风趣的语言无疑会引起他们极大地阅读兴趣。与之前的《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相比,本文篇幅短小、线索清晰,也更易于学生把握和理解。但是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对开掘不深,浅尝辄止。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圈点批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知大师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自我美好心灵。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①揣摩语言,把握梁启超在性格、气质和修养上表现出的特点;

  ②从字里行间的叙述中,把握作者对梁启超的感情。

  难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片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表现人物的描写方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问题引导法;

  2、交流讨论法;

  3、点拨法。

  学法:

  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研讨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看过央视的《百家讲坛》吗?许多优秀学者在节目中通过精彩的演讲,展示了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儒雅的学者风范,闻名全国。而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也是一位演讲高手,就让我们跟着梁实秋一起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诵读感知

  阅读课文,品味并思考:梁实秋先生印象中的梁任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

  (三)问题探究

  (“有学问”,“有文采”这两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重点分析“有热心肠”)

  1、先生讲到《桃花扇》,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祯的死,大明王朝的灭亡。梁启超想到变法的失败,光绪帝被囚。他为国家悲,为民族悲,为百姓悲。

  2、为何讲到杜甫的诗,“先生又张口大笑了”?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久久压抑在杜甫心头的阴霾终于烟消云散,他自然喜极而泣。任公也处于乱世之中,杜甫的喜与忧他感同身受。

  3、先生为何开篇讲到《箜篌引》这首古诗?

  明确:有一狂夫,披发提壶,涉河而过,被水冲走,其妻紧追阻止不及,悲痛欲绝,对江弹箜篌,一曲终,遂投河。这种疯狂的人格力量就是为理想而忘我追求的勇往直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义无反顾,是“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视死如归。

  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们明知变法会流血,会牺牲却依然坚定地实施变法的执着与狂夫的赴死是相似的。任公演讲时的哀痛可想而知。他为牺牲的战友而哀,为百姓而哀,为国家而哀。

  (四)拓展提升

  说说本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模仿这些写人手法,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位老师。

  要求:

  1、抓住细节,突出特征;

  2、语言简洁,描写生动;

  3、不出现老师姓名、学科。

  (五)总结

  梁任公为革命奔走呼号,直面生死;为学术呕心沥血,笔耕不辍。斯人虽逝,精神长存。先生的谆谆教诲依然如黄钟大吕般响彻耳畔。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少年中国说》中的片段(投影显示《少年中国说》,学生齐读)

  七、说作业:

  记叙一位老师上课时的言谈举止等,突出其人物风貌。

  八、说板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形象: 特点 手法

  肖像 短小精悍

  气质 风神潇洒 白描

  语言 生动有趣,旁征博引

  动作 手舞足蹈

  高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从学者身份的角度形象地描绘了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虽然是略读课文,但是,这一篇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课文,突出了讲演者的形象,语言风趣而带感情,能够给人以强烈的感染,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了要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熟悉字音,熟记字形。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感知伟人的人格魅力,塑造自我美好心灵。

  4、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

  1)诵读课文,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方法。

  而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学会在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三、 说学生情况

  1、 在心理上,青年初期的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心理像成年人接近,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所以,应抓住这些因素,注意给学生树立榜样,用文学中的美好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在生理上,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所以要积极采用生动形象、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教学方法

  散文教学应重视感悟和熏陶。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词句、内容以及情感脉络,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据此,本课教学我会采用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来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使学生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在课改精神指导下,作为教师应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收获自学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

  我会先进行背景导入法。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让学生们看到一个真实的梁启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阅读全文,理清思路。

  围绕“文章主要记叙了梁启超讲演时的哪些情况”引导学生了解梁启超的形象特点。通过探究,认识课文于记叙中描写了人物出场的描写,从而认识他是个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的学者。以此突破教学重点。

  ③引导学生思考“梁启超的这次讲演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通过寻找文中抒情的语句,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含蓄抒情的语句,来体会作者对梁启超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④探究人物的写法,认识写人如果能凸显人物个性,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⑤课堂小结。

  针对今天所讲的内容进行一个知识总结。学习本课使学生明白一件事情,写人如果能凸显人物个性,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懂得一个道理,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将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运用从本课中学到的写人技巧,刻画同学的形象或者写某一位老师的讲课等。

  六、 板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一、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二、重点词音、词句

  三、本文的情感特点

  四、作者对梁启超的描写,突出其特点

  高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本文是高一语文必修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本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而本文是梁实秋先生选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而成的,通过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表现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穿插了作者的感受和评论。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饱含深情。本文采用探究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订一课时。

  目标解读:

  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本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

  2、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

  4、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重点难点:

  1、总结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2、通过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阅读《金太阳导学案》,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2、教师准备好朗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搜索梁实秋的一些事迹,全面欣赏他的人格魅力。

  学法指导:

  运用默读法和圈点勾画法,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作旁注。

  合作小组功能发挥:

  1、阅读课文,讨论思考,做好标注。

  2、阅读文本,分组讨论,各小组展示、辩论,发表见解。

  学习流程设计

  预习环节(20分钟)课前自习完成。

  1、明确学习目标,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钟)

  2、完成《金太阳导学案》“预学区”内容,积累语言基础知识。(8分钟)

  3、课外搜集梁实秋的事迹及其他作品。(3分钟)

  4、自主学习导引:梁先生的这次演讲,效果怎么样?何以见得?(5分钟)

  课堂环节(40分钟)

  目标明确:(1分钟)

  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本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

  2、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

  4、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一、导入课文(1分钟)

  二、预习检查(5分钟)学生回答,教师纠错。

  1、检查《金太阳导学案》“预学区”内容的完成情况。(4分钟)

  2、作家作品、背景介绍。(1分钟)

  三、合作探究(33分钟)

  1、学生朗读课文,感知内容。(3分钟)

  2、问题探讨(25分钟)

  探究<1>:作者是怎样表现梁任公的特点的?(4分钟)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特点、鉴赏表现人物的手法。)

  探究<2>:有人看到文章开头“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便推断梁启超晚年意境没有了先前的爱国热情,他是借研究学术来逃避现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情节和课文加以阐述。(7分钟)

  (点拨:联系梁启超的思想经历、时代背景以及本文的相关内容。开放性问题,学生各抒己见。)

  探究<3>:赏析文章妙句。(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见解,做好标记)(12分钟)

  (1)过于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2)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3)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4)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点拨:赏析句子要答出“妙”在哪里,即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出什么情感在结构和内容上面起到什么作用。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后,选代表展示。)

  探究<4>: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2分钟)

  (点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展示)

  四、课堂训练:导学案第三层级第1题。(4分钟)

  五、课堂小结(1分钟)

  固学环节(课后完成,约20分钟)

  1、作者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你对这种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形成约200字文字,写在作文本上面。

  2、完成固学案第1--5题。10分钟

  六、预习作业布置:看教材63——64页,预习写作训练。10分钟

  高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风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崇敬之情。本文是梁实秋撷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独特魅力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和连续。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读后余味无穷,梁任公的生动形象深深留在读者的脑海中。

  2、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该单元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据此,我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和白描的写作方法。

  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文章典雅有趣、隽永朴实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

  3、教学重难点安排:

  本文重点放在对先生演讲稿中旁征博引的诗句的理解上,以此来体会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感。

  难点在《箜篌引》的赏析。同学们对这首诗较为陌生,在处理上,我引导学生先学习《桃花扇》、杜诗,初步领会任公的爱国情怀后再来理解《箜篌引》,就相对容易了。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要浓墨重彩,因为这是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诗经》中有一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行。梁任公先生正是那高山,那景行。今天,我们就跟随梁实秋先生一起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以线穿珠,见微知著——为梁任公先生画像

  师:许多优秀学者在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节目中,通过精彩的演讲,展示了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儒雅的学者风范,阅读课文,找出梁启超的这一次讲演给作者、给我们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学生圈点勾画发言,教师归纳投影显示)

  微──人物的白描刻画。

  著──个性人物魅力风貌。

  我们写作,也要抓住人物特点,譬如写钱钟书的幽默,写他幽默中蕴藏人生的旷达,或写陈景润的认真,认真之中是对生命的严肃。有特点的人,有性格的人,才能给读者深刻的印象,给读者人生的启发

  (三)传神写照多余韵——细节赏析

  师:“梁任公先生学识渊博又满怀热情,晚年拖着病体,仍然培育青年学生,实践了自己所说的‘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来这些先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的影响一代人的诗句。”

  细节1:

  先生的讲演,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先生在演讲《桃花扇》时‘不能自已’,《桃花扇》是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叹明朝兴亡之感的清代戏曲,其中所说的皇帝是崇祯皇帝,崇祯帝死时距先生生活年代近300年,先生如此痛哭定是触动了内心最悲痛的地方,因为先生想到了他敬重的光绪帝。光绪帝是一位年轻发奋的君主,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但由于慈禧太后的干涉,光绪帝政治生涯的结束,导致戊戌变法失败。先生悲的是光绪帝被软禁,悲的是维新变法的失败,悲在他空有一腔爱国情怀却无法实现。光绪帝被慈禧囚禁荷花池中央一座四开间的平房中,断绝了和外边的一切接触,写下‘欲飞无羽翼,欲渡无舟楫’的诗句。”

  师:“变法失败,梁启超逃亡到日本,他为什么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

  “逃亡到日本后的先生,为国担忧,心焦如焚,反用‘饮冰室’写出内心之热的赤子情怀。《庄子·人间世》有一句话‘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先生的书斋名表明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细节2:

  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师:“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可诗中为什么说是‘初闻涕满衣裳’。那是因为杜甫听到叛乱已平的捷报,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泪水。那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是喜极而悲的呈现。”

  (投影出示全诗,学生读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是国家动荡让先生涕泗交流,是战乱平定让先生张口大笑,先生和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希望国家国富民强,从他的一涕一笑中我们看出任公先生崇高的爱国情怀。”

  细节3:

  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师:“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这种乐器声音悲凉凄怆,让人心伤。《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叙了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渡河的是一个白发狂夫,被水冲走。劝他的是他的妻子悲痛欲绝,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它的主题,乃是疯狂与死亡,在讲求中庸的中国文化里,如此明确地以疯狂与死亡为审美对象,格外使人颤栗。这种直面死亡的勇气让你想到了‘戊戌六君子’中的谁呢?”

  “谭嗣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杀,其实他本可以不死,但他坚决不肯逃离,这种勇气就是渡河之人。”

  师:“谭嗣同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其中有两句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先生是由《箜篌引》中渡河人想到了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谭嗣同,他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他临刑前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满腔爱国情怀!”

  (四)课堂小结

  师: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任公集《易经》中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学子树立“完整人格”的警言。他还有一篇《少年中国说》,其中有一段话跟着老师背诵。”(投影显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郁郁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五)拓展提升

  写人如果能凸显人物个性,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将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丰子恺写弘一法师,“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扁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和爱的表情。”运用肖像写出弘一的“温而厉”,运用从本课中学到的写人技巧,我们写一篇小作文:从肖像、语言、动作或神态等的细节方面对班上同学进行刻画,不写出名字。

  高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本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性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本文题为记一次演讲,明为记事,实为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先生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并表达对大师的崇敬之情。一来可以从写作的角度鉴赏文本,重在赏析文章的写人技巧,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二来可以从从育人的角度观照文本,重在关注人物的性格、品质,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了要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引导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2、品味文章流利典雅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感受梁启超先生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自我美好心灵。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课文中精彩生动的人物描写,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来揣摩人物的心理,体察任公的爱同情怀。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察人物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四、说教法与学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自读课文,虽短小精悍,却是言浅而意深。自读课文必须要上出“自读”的特点来,这里教师只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再者结合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此我设计了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深入探究等教学方法。

  比如运用情境设置法,激发学生兴趣;运用阅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熟悉文本,也让学生学会作旁注的学习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全班交流;采用问答法,使学生主动感知,探索求真。总之,作为教师应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收获自学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从《少年中国说》中截取一段,请学生集体朗读,从而转入对梁启超的介绍和讨论,继而引入梁实秋的文章。

  这种导入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所以我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文字设置情境来导入,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

  2、整体感知

  语文课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刨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这一环节具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课文中描写梁任公先生的精彩语句;其次全班分组讨论:这些精彩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最后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板书。

  演讲稿(整齐美观)——认真细致,有才华,有修养

  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开场白(独特)——谦逊而自负,风趣幽默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神态、动作(敲打秃头,手舞足蹈,掩面顿足,狂笑叹息)——博闻强记、自由洒脱、率真

  3、细节评点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这一环节具休是这样设计的:

  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细节描写;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体察任公的爱国情怀。

  4、课堂小结针对今天所讲的内容进行一个知识总结,写人如果能凸显人物个性,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将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求学生运用从本课中学到的写人技巧,刻画同学的形象或者写某一位老师的讲课等。

  总之,在教学中,我会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力求将语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我的说课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高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

  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4、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做一道竞猜题:

  猜猜他是谁。我对他有四个描述:

  1、他是广东新会人。

  2、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

  4、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他是谁呢?

  梁启超。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他的政绩呢?

  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

  提示:

  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成就: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

  《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忧心如焚。

  梁任公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政坛风云人物,也是学术界一位难得的才子。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并未从政治家的角度表现先生,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着眼表现其学识渊博以及他自由洒脱的真性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梁任公。

  三、速读课文,给课文作旁注

  1、提问: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

  提示: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

  表情:成为表演

  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潇洒自信),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2、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

  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

  ⑴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⑶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⑷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⑸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4、提问: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四、理解疑难语句

  提问:如何理解“他的广东官腔是很够标准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这段话。

  提示:梁启超是广东人,百日维新中,光绪曾召见梁启超,命梁上《变法通议》,光绪帝读后大加叹赏,谓左右:“梁文章写得好,可就是他那广东话太难听。”传说梁启超北京话说得太差,光绪听得十分吃力仍不明白,便让他办理译书局去了。语言的障碍使梁启超失去了大胆建言的可能,这确令他抱恨终身。后来,梁启超请夫人教他学习“官话”,等到清华演讲时,人们听到的大概就是这种广东官腔了。

  提问:如何理解“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这段话。

  提示:

  这里说的悲剧是《古诗源》里记载的一个故事,说“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而在梁任公讲稿中是这样的:“古乐府里头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据说是有一个狂夫,当冬天早上,在河边‘披发乱流而渡’。他的妻子从后面赶上来要拦他,拦不住,溺死了。他的妻子做了一首‘引’,是:‘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看起来梁启超在演讲中是作了即兴渲染的。

  但是据闻一多先生谈到自己学生时代在清华听梁启超讲授古乐府箜篌引《公无渡河》,又是不同的讲法。他说,梁任公先把那首古诗写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摆脑地朗诵一句:“公、无、渡、河”,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好”!然后再重复地念:“公、无、渡、河,”“好!”“公、无──渡、河,”“好!”“渡河──而死──,当奈──公何!”“好,真好,实在是好!”梁任公这样自我陶醉地一唱三叹,一声高似一声,并无半句解释,朗诵赞叹过后,就高呼道:“思成,抹黑板,快抹黑板!”思成是任公的儿子,也在班上听讲。黑板擦过,这首古诗就算讲完了……闻先生回忆完后,把声音压低,两手一摊,说:“大师讲学,就是这样!”

  五、理清思路

  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第二部分(第2~9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也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

  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描写形象又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至此演讲仍未开始,作者先描写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以下各段梁氏演讲过程。

  第4段写梁任公的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他的开场白,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以下数段正式写梁任公讲课,列举他的讲课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会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学生感动,对文学发生了爱好)。这是梁氏讲课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种表现,也是接续“开场白”后的更加深入细致的精彩描写。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

  六、小结

  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七、作业

  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答案:

  1、直接表达:

  ⑴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⑵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⑶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2、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⑴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⑵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⑶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3、完全含蓄的表达:

  ⑴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⑵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⑶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高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

  2、体验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桃花扇》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2、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分析梁启超的形象特征,了解其人格魅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李宇春是在坐很多人的偶像,她有一首歌叫《少年中国》,歌中有这样一句词:“少年强那中国一定也很棒。”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正当我们华夏处于孱弱挨打地位时,有一位先驱就曾满怀豪情与希望地说出了类似的壮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这个人是谁?——梁启超。他是今天我们语文课堂的主角,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记忆走近梁启超。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

  1、梁实秋:

  梁实秋(1902——1987)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2、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主要包括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1891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求学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称帝,在战争中发挥了“一支笔强于十万雄兵”的巨大作用。

  1918年,梁启超感愤于军阀的黑暗统治,离开政界,转而专注于学术和教育事业,受聘南开大学,主持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合称为清华四导师。担任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馆长,此外,还在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讲。在学术研究方面获得较大成功,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非凡的成就,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一生著述宏富,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达一千四百万字,结集为《饮冰室合集》。

  三、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诵读全文,标记文章段落。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标注生字读音。

  戊戌政变(wùxū)显宦(huàn)叱咤风云(zhà)莅临(lì)

  迥乎不同(jiǒng)短小精悍(hàn)

  激亢(kàng)箜篌(kōnghóu)

  酣畅(hān)蓟北(jì)涕泗(sì)

  四、研习课文:

  1、据作者回忆,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包括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但他们却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印象,而梁启超这次演讲却不同。为什么他的演讲能让人记忆犹新?也就是说他的演讲有何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习题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

  明确:①外貌:其貌不扬(外在的平凡普通,内在稳重、潇洒自信)

  设问:“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略带贬义,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梁任公会不会影响他在我们心中的形象?

  分析:真实地描写,个子矮小并不影响他的形象高大。著名的潘长江老是被人取笑,说他太矮了,他却说“浓缩是精华”。

  分析:这句外貌描写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着重于表现神采。貌不惊人的梁先生就是用其内在的光芒点亮整个会场。

  ②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设问:“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谦逊”“自负”这不是矛盾吗?怎么理解?

  分析:这是一个欲扬先抑式的自我介绍。他首先是谦虚,但他是名人,给清华学子作演讲,肯定是有一定文化的,如果还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了。这里的“自负”是他自信的表现,而他的自信又是建立在学贯中西、通古博今的基础上的。

  分析:这个开场白非常独特,演讲者谦逊、自负的气质让人耳目一新。

  ③神态:生动有趣(自信、谦逊,让人感受到其幽默、随和的个性)

  ④声音:沉着有力,洪亮激亢(从中透露出他的自信、沉稳、睿智)

  ⑤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记、学识丰富)

  ⑥语言:旁征博引,成本大套地背诵(风趣、博闻强记)

  设问:写先生背书时敲打自己的秃头这一细节有何妙处?

  分析:尽显其率真、风趣的个性,细节描写格外生动。

  ⑦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率真的个性)

  设问:为什么说“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分析: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掩面、顿足、狂笑、太息,喜怒哀乐皆行于色,感情相当投入,就如同忘我的表演。

  总之,这次演讲是相当成功的,演讲者、演讲内容、演讲时的表情神态甚至是演讲时的一个小动作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地印象。通过这次演讲,我们也认识到梁任公是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直爽率真,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

  信,稳健而潇洒的学者形象。

  2、以上是我们分析的梁先生的形象,在文中作者也用一句话概括了梁先生的形象,同学们能找出来吗?该如何理解?

  明确:“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有热心肠”该如何理解呢?他讲《桃花扇》时的“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以及讲杜诗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可以看出他对社稷民生的热心肠。《桃花扇》以李香君和侯方域的个人离合之悲,写大明王朝的兴亡之感,写的是亡国悲剧,梁任公讲到此处,自然想到此时的国家军阀割据,战争连连,生灵涂炭,不禁悲从中来,怎不会痛哭流涕呢?杜甫之诗,言官兵收复失地,青春作伴还乡之乐,梁启超在讲到此诗时“涕泗交流之后张口大笑”同样表现了他对收复祖国大好山河,实现祖国统一的渴望。可见,他的悲欢皆关社稷民生。尽管文章开头交代梁任公“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但文章中,作者也暗示了梁任公仍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热心肠”一词不免使人想起“饮冰室”的由来,“饮冰室”是梁启超故居书斋。“饮冰”一词源于《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原意就是比喻自己内心之忧虑。当年,梁启超受光绪皇帝之命,变法维新,临危受命,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交煎,梁启超内心之焦灼可想而知,如何解其“内热”?唯有“饮冰”方能得解。所以,他正是借“饮冰”一词,来表达自己内心之忧虑焦灼呀。

  他晚年不问政治,专心学术,讲学育才,极为辛勤:捐募基金,兴办中国公学;组织共学社;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学府讲学,就任京师图书馆馆长。梁启超晚年拖着病体,还是满怀热情地培育青年学生,实践了自己所说的“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这也是“热心肠”的体现,热衷于学术及教育。

  3、同学们在文言文单元学习了一些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本文中梁启超的形象是如何展示的?

  明确:通过对他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侧面描写如:作者对梁先生演讲的深刻记忆,“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的演讲效果

  等。

  4、我们已经给一代大师的文章写评语,做旁注,接下来给他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①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②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③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这种现象在那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用字和语法并不规范,但现在同学们切不可犯这样的错误。

  四、写法探讨

  梁实秋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这句话强调的重点是文章要短不要长,至于文章的深、远、高也强调了,但不是强调的重点。确实简练是一种很好的文风,但语言简练,并不等于语言贫乏。梁实秋是自觉追求文体简洁没的作家,全文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句子都不长,却字字珠玑,富有

  文采,以形传神。你能找出哪些简洁而传神的语言?

  明确:写演讲过程中的动作,“走上”“打开”“一扫”“眼睛向上翻,轻轻点一下头”;在背诵记不起下文时,“敲打他的秃头”;“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活画出了一位富有激情又睿智的学者形象。

  演讲完后,写“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仅两句话,极有形象感。

  文章最后一段,收束有力,不拖泥带水,使人意犹未尽。

  五、小结

  这篇文章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

  六、知识链接

  1、《箜篌引》这首诗歌据说是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

  古今注: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

  一天早晨,霍里子高去撑船摆渡,望见一个披散白发的疯颠人提着酒壶奔走。眼看那人要冲进急流之中了,他的`妻子追在后面呼喊着不让他渡河,却已经赶不及,疯癫人终究被河水淹死了。那位女子拨弹箜篌,唱《公无渡河》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其声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霍里子高回到家,把那歌声向妻子丽玉作了描绘,丽玉也甚为悲伤,于是弹拔箜篌把歌声写了下来,听到的人莫不吞声落泪。丽玉又把这个曲子传给邻居女儿丽容,名字就是《箜篌引》。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第二联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第三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首”,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像是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

  3、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4、相关故事:

  ①1925年阴历七月初七,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请梁启超出席证婚。梁启超反对他们“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之间的恋情,也规劝过徐志摩,碍于徐志摩之父和胡适的情面,梁启超答应出席证婚。但在婚礼上梁启超却对徐志摩、陆小曼用情不专厉声训斥,滔滔不绝,使满堂宾客瞠目结舌。徐志摩不得不哀求:“先生,给学生留点脸面吧。”

  ②大义灭亲,披麻戴孝:为了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梁启超从风风雨雨中走过56个春秋,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恪守一份书生本色,以情谊为上,磊落其身。在康梁师徒之间,由于梁启超颇有主见,对康有为并不完全惟命是从,康有为对他很恼火,尤其是梁启超违背他的意愿,暗中与孙中山协商合作方案,事虽未成,康氏却耿耿于怀。面对康有为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追随张勋复辟帝,为宣统帝草拟“诏书”,梁氏大义灭亲,讨伐复辟逆流时,也拿康有为陪榜,康氏恨之入骨,大骂“梁贼”。梁氏身为弟子,事后依然心系师门,胸无城府。康氏谢世时,他主持身后,而且披麻戴孝,痛哭失声,率清华国学研究院众弟子在法源寺开吊3日。每当来人行礼,又是他始终站在孝子位置,答礼不疲。

  ③不同寻常的宽容:1926年3月8日,梁启超因尿血症入住协和医院。经透视发现其右肾有一点黑,诊断为瘤。手术后,经解剖右肾虽有一个樱桃大小的肿块,但不是恶性肿瘤,梁启超却依然尿血,且查不出病源,遂被复诊为“无理由之出血症”。一时舆论哗然,矛头直指协和医院,嘲讽西医“拿病人当实验品,或当标本看”。这便是轰动一时的“梁启超被西医割错腰子”案。梁启超毅然在《晨报》上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公开为协和医院辩护,并申明:“我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手术之后才过3年,梁启超就逝世,身体素质原本不差的梁启超走得如此匆忙,显然与协和医院的那个医疗事故有关,怎不令人扼腕。

  他割掉的是一个好肾,但他以生命的名义留下一方宁静,托起一份宽容,一份足以使任何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人间争斗都黯然失色的宽容,让生命个体由此超越和升华。

  高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篇8

  【创意说明】

  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本文短小精悍,却是言浅而意深,可供鉴赏学习的角度很多。从写人记事的角度,从演讲技巧的角度,从情感熏陶的角度,从品文品人的角度,都有很多可讲之处。教师从中择选任一角度,都可以上,却忽略了文本的多种阅读角度和阅读价值的实现,也忽略了对学生自主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因此,我把这节课预设为自学课型,为学生提供几个泛角度,重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培养圈点勾画的阅读技能;

  2、学习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

  3、感知演讲的基本技能;

  4、体察人物的个性和情操。

  【课时】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找出有疑问的地方,划出来,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做一点回答。

  2、结合课后练习一的范例,在文中做尽可能的圈点勾画,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

  1、入课:结合常规课前五分钟演讲,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2、诵读:注意朗读的基本要求:准确、流畅、有感情。

  3、释疑:提出预习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

  二、鉴赏交流

  1、创设角度:

  ⑴ 作为一篇文章,你认为作者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了吗?请结合课后练习,分析文章的描写角度。

  ⑵ 作为一次演讲,梁启超的演讲效果如何?你认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⑶ 作为一个人,文中说梁启超“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你能从文中找出佐证吗?

  2、讨论交流:

  ⑴ 学生四人一组,任选一个角度,合作讨论,并记下讨论结果,推荐同学发言。

  ⑵ 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做适当点拨和总结。

  三、迁移运用

  1、请学生上台演讲。

  2、学生评点:

  ⑴ 你觉得他的演讲技巧如何?可以打多少分?

  ⑵ 任选描写角度,《记 同学的一次演讲》。

  ⑶ 听了他今天的演讲,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总结

  高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篇9

  【三维目标】

  1、外搜集梁启超的事迹,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2、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并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3、探究合作,搜索信息,把握文章内容。

  4、揣摩分析,借鉴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教学难点】

  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价和感受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或展示台和磁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壮语是谁?引出作者和课题。

  二、简介作者,介绍梁启超的生平事迹,增加学生对该文阅读的兴趣

  三、推进新课

  听录音带并提出以下问题:

  1、在你们心目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梁先生的.演讲效果怎么样?何以见得?

  自由朗读,分组讨论下面问题:

  1、从演讲中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有什么特点?作者梁实秋是怎么表现人物特点的?

  2、这篇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四、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本文写梁启超为什么只谈学术造诣不谈政治作为?

  2、如何品味对梁启超的外貌描写?

  3、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

  4、如何看待本文的简练文风?

  (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外查找的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看法发言,要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见。)

  五、课堂小结

  作者这精彩而饱含深情的回忆性文章让我们感受了一位历史伟人的真实而又崇高的人格魅力,希望同学们学完本文后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六、布置作业

  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位老师的一节课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演讲特点 人物特点

  形象 有学问

  幽默 有文采

  动情 热心肠

  率真 幽默率真

  高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

  2、学习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

  3、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一作些旁注。

  【教学过程】

  一、竞猜题导入

  我想给大家出一道竞猜题,请根据我对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谁?

  1、他给二十世纪文坛留下2000多万字的作品;

  2、他的散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旁征博引,中西逢源;

  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后印行300多版;

  4、他用近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审美地享受人生。

  他就是──梁实秋,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

  二、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2、学生质疑解答:

  ⑴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3、质疑用词写法:

  ⑴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⑶ 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⑷ 热心肠体现在哪里?

  4、探究明确:

  ⑴ 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

  ⑵ 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

  ⑶ 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

  ⑷ 热心肠属古今异义,本文指感情浓烈,照应第8段。

  5、评点大师:

  作旁注:

  ⑴ 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⑵ 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6、表演开场白:

  为梁任公开场白作旁注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开场白,用普通话,配上动作、神态。

  三、教师小结

  本课重点品文品人。品文本课同学们探讨了文章写法并且为精彩描写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时品味了梁启超的性格、品质,瞻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四、布置作业

  梁任公的肖像描写与凤姐出场的肖像描写异曲同工,展示凤姐肖像,明确其身材相貌气质的写法,任选班上某位同学或老师进行肖像描写,50字以内。

  【教学设计说明】

  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质朴而隽永,品人品文是教学重点,为落实《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教案从评改大师的角度切入,即为大师修改文章、评点文章,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确认了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既使学生不迷信权威,又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深入地探究了文本。布置作业则采用参照式阅读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转化为文字表达能力。

  高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讲演稿,属于记叙文,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突出讲演者的形象。教授时,必须注重人物形象的分析,看作者到底给我们刻画出怎样一个名人画像。

  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带感情,可根据这些教学内容,设计小问题,加以了解和体会。

  梁启超的名气在于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外貌,尤其是他讲演时的神态语言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①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②适当补充《箜篌引》《桃花扇》等课外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③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⑵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

  3、教学重点:

  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4、学习难点:

  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文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的个性。要让学生深切体会,必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可以先让学生默读感知人物形象,再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进行讨论评析,了解梁启超的讲演特点及其性格特征。最后让学生表演性范读,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性情。最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导读和归纳总结的作用。

  本文共安排两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政治的角度,请同学们介绍梁启超在政坛上的功绩?”

  明确: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

  2、政界上叱咤风云的梁启超在文学界也是一位难得的才子。同学们要想看到一个真实而又活生生的梁任公,就要读读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新课:

  1、默读,疏通字词,了解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思考:文章主要记叙了梁启超讲演时的哪些情况?

  2、梁启超的这次讲演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回答:深刻的印象,感染影响了读者。

  追问:何以见得?

  依据:第一段和第八、九段。让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并用线划出。

  明确:

  a、“过去也有不少显官,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b、“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

  c、“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3、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讲演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并笔而记之?

  (提示:梁任公演讲时有什么特点?或问梁任公这个人怎么样?)

  讨论归纳:

  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人物特点: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

  总之,他是个有文采有学问的学者。

  通过结尾段的“热心肠”转入对其人格的分析。

  (三)补充材料:

  过渡语:说梁任公是个热心肠的人,你同意吗?

  1、一夫一妻少风流。

  在才情恣肆的梁任公身上,风流情怀是可以遏制的。他对华侨小姐何蕙珍的断然割爱便是明证。

  他途经檀香山时,“学问见识皆甚好”的何蕙珍被他的文采与演讲才华深深打动着。年仅20岁的蕙珍明知梁氏已家室在堂,便主动提出,只求以偏房身份走进他的生活空间,无怨无悔。任公为之感动,由敬重而生爱恋,终夕难寐;但一想到发妻李蕙仙有恩于自己甚多,以及与挚友谭嗣同创设“一夫一妻世界会”,不能自食其言。再说,自己乃朝廷悬赏通缉之要犯,生死未卜,不能连累他人?于是,他谢绝了这份稀世真情。清朝垮台后,梁启超回国效力,蕙珍专程赶往北京,找到梁启超,希望一还夙愿,时任司法总长的梁启超依然婉辞谢绝,使蕙珍扫兴而归。李蕙仙病逝后,蕙珍又专程从檀岛赶来,旧话重提,梁启超则痛悼亡妻,一无所动。

  2、大义灭亲,披麻戴孝。

  为了报效国家,梁启超走过风风雨雨的56个春秋,却始终恪守一份书生本色,重视情谊,光明磊落。每当有人提起谭嗣同,他总是眼噙泪花。由于梁启超颇有主见,对乃师并不完全惟命是从,康有为对他很恼火,尤其是梁启超暗中与孙中山协商合作方案,康氏耿耿于怀。面对康有为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追随张勋复辟帝制,为宣统帝草拟“诏书”,梁氏大义灭亲,讨伐复辟逆流,拿乃师陪榜,康氏恨之入骨,大骂“梁贼”。梁氏身为弟子,事后依然心系师门,胸无城府。康氏谢世时,他披麻戴孝,痛哭失声,率清华国学研究院众弟子在法源寺开吊3日。每当来人行礼,他始终站在孝子位置,答礼不疲。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3、不同寻常的宽容。

  1926年初,任公患有尿血症,协和医师诊断为右肾有肿瘤,建议割除。挨刀之后,方知右肾完好无损,割除之后,尿血依然未止。梁氏家属为之气愤,舆论矛头直逼协和。任公认为医师并非有意为之,医疗事故无法绝对避免,协和乃美国人创办之医院是科学的象征,不能因为自己的手术失误而使国人怀疑科学,让守旧者找到口实。于是,他坦然忍受事故,劝慰家人,还以《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为题撰文,站在协和一边,使一场非同小可的医疗事故所引起的风波化解为零。他割掉了一个好肾,但留下了一方宁静,托起一份宽容,让生命个体由此超越和升华。

  手术3年后,梁启超肾就逝世了。他走得如此匆忙,显然与协和医院的医疗事故有关,令人扼腕!

  (四)教师总结:

  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难岁月,梁任公的政治主张屡屡因时而变,但为人处世的原则始终未变。他重感情,轻名利,严于律己,坦诚待人。他明镜似水,善解人意,在某些关键时刻,则以大手笔写实爱的海洋。在风云际会和星光灿烂的中国近代人才群体中,在做人的问题上,与梁启超比试者是极其稀少的。

  (五)作业:

  记叙一位老师上课时的言谈举止等突出其人物风貌,要求注意细节描写。

  高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篇12

  一、导入──认识梁启超

  1、我所知道的梁启超:

  请学生谈谈对梁启超的了解。

  2、梁启超及其子女:

  演示幻灯片:梁启超青年、中年时期的活动及其照片,梁启超子女的照片。

  3、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品读梁实秋的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梁启超,去感受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二、新课──走进梁启超

  1、听课文录音:

  伴随深情地课文朗读,同学们仿佛回到了清华大学的礼堂,大师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好,听完录音,请大家谈谈感受。

  2、学生谈初步感受。

  3、评点文章,深入感知。

  ⑴ 出示评点法的要求:评点人物、写法。

  ⑵ 自主评点,汇报结果。

  品人:

  活动:

  请同学补充:一个 的梁任公

  让学生从学识和人品两方面概括,并尝试用对联形式概括。幻灯片出示胡适致梁启超的挽联。

  品文:

  为什么梁任公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他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热格魅力,还要归功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出示:语言简练传神;抒情叙事相结合。

  4、总结

  三、拓展──缅怀梁启超

  幻灯片出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片断。同学们齐读,感受青年梁启超的豪情,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布置作业

【高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相关文章: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优秀10-28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03-07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03-02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阅读答案04-16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原文阅读07-0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05-22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反思08-3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15篇03-07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心思想09-2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鉴赏点示总结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