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

时间:2020-11-21 09:04:4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1

  一、说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先从学生们熟悉的野餐均分食物的情境出发,联系平均分蛋糕的结果,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并涂出它的1/2,进一步体会意义,接着又在操作活动中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根据教材地位、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操作、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方面: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3、教学难点: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三、说教学策略

  1、突出数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的概念是一个原发性概念,学生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上位或下位概念,因此必须遵循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按照实例观察、分析共性、抽象属性、符号表示、具体运用的流程充分展开教学过程,尤其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

  2、突出数学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1)自主学习,着眼一个“探”字。

  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例如:表示半个蛋糕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当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这张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实践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出示情境图,说说准备了哪些食品?怎样分能让两人都满意?(突出平均分)

  2、学生共同平均分野餐的食品,汇报分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在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中经历由整数拓展到分数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

  1、认识1/2。

  (1)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小圆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初步形成1/2的表象。

  (2)老师小结揭题,规范表述分数意义的语言,并指导写法、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含义。

  【设计意图: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学生逐步积累了1/2的基本表象,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尝试建构1/2的意义,整个环节从操作实践开始,完成于意义建构。】

  (3)通过反例(没有平均分的情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设计意图: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4)折纸游戏:表示其他学具图形的1/2,体验不同折法,设问:大家看黑板上这几幅作品,他们的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来表示,那是为什么呢?并观察发现:平均分的图形大小相同,他们的1/2也相同;平均分的图形大小不同,他们的1/2也不同。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1/2”。[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埋下伏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发挥创造性,从各种不同的方法中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的表象,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

  过渡: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相机板书:1/3、1/4、1/5……)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贴上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并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

  3、在辨析中深化认识。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设计意图:针对分数概念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有目的的让学生鉴别,以加深印象。】

  4、辩论验证,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谈话引出辩论问题:妈妈买了两个同样的大饼,弟弟吃了一个饼的1/2,哥哥吃了一个饼的1/4,他们谁吃得多?引发不同意见,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来加以直观验证,也允许学生进行单纯数学思考,即从平均分的份数上理解其中一份的大小。

  (2)妈妈吃了饼的1/8和兄弟俩比一比,是多还是少呢?

  (3)整理本堂课上用圆片表示的分数,进行排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秘密。(同样大小的圆片,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再出示一整个全部涂满颜色的圆,体会几分之一与“1”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主动辩论、验证比较,一方面丰富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三)巩固新知:

  1、听写分数的练习。(教师说分数的方式是多样的,如A、八分之一;B、一个分数,分母是10,分子是1;C、把一块糖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这块糖的几分之几。)

  2、从身边的事物中找一找分数,并具体说明一下,老师可以先举个实例作启发。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形式听写分数的综合练习,巩固本课所学基本知识点。通过寻找身边的分数再次让数学知识回归到实际生活中,从黑板报中“艺术园地”约占版面几分之一的估计中,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总结拓展。

  1、全课总结。

  2、发散练习:表示出每个小图形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此题是课本上“想想做做”第6题的延续,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2

  一、说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的这套教材,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六册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因此本课教材一开始就创设了分一分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产生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一半的疑问后,通过讨论得出用1/2来表示一半。然后再安排“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进一步体验分数的基本意义。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有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题。

  这一课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第一次接触过分数,在理解分数的意义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的基本意义。

  2.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意义。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圆形的纸

  学具准备:正方形的纸长方形得纸水彩笔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难点: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分数表示物体、图形等。

  4、教材与学生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淘气和笑笑分一个苹果入手,引导学生讨论和探索“一半”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知道现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方法是1/2。接着让学生在“涂一涂”的过程中体会1/2还可以表示很多的事物,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对初学分数知识会有极大的兴趣,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部分同学会有困难,读、写分数也会有一定的困难。要在逐步的实践探索中加深理解,逐步掌握。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学法:

  课刚开始,教师就设疑:一半要用什么数字表示?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认识了二分之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各种不同的折法折出1/4,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获得新的.知识。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五为主”即以发展为主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索为主线、以认识分数为主载。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课一开始,我会与学生谈话交流: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和同学玩拍手游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采用谈话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之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1/2

  在上面的情境图中引导学生思考:一个苹果要怎样分才公平?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一半?同桌之间商量后再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会故意拿一张苹果的纸代替任意撕成两半并说:“这样也可以用1/2来表示。”从而引导学生反驳我的理解并说出“平均分”。

  2.领会1/2的含义

  在已经认识1/2之后,引导学生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教材“涂一涂”中各图的1/2。师有选择的投影出学生的作品。接着由学生来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从而达到引出每样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进一步加深对1/2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2的意义。同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突破重难点。

  3.认识1/4

  每个人先用自己喜欢的折法折出正方形纸的1/4,再与小组内各成员交流不同的折法并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却都表示这张纸的1/4。这里我会引导学生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通过1/2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再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创造、拓展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学生的折法会是五花八门,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就给予肯定。学生可以在小组交流中分享收获的喜悦。

  4.认识其他的四分之几

  在上一环节中学生已经折出1/4的基础上,引导每个小组在已经折出1/4的几张纸上分别画出2/4、3/4、4/4。然后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同时板书1/4、2/4、3/4、4/4。

  5.学习分数的读写法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出:像1/4、2/4、3/4、4/4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分数。接着以3/4为例分析分数的写法和读法。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分数各部分名称及表示的意义。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学会自己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组内交流,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一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在这里,难点得以突破,教学的各项目标得以集中实现。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设计了具有层次性、针对性、灵活性的练习。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

  1、基本练习:课本P55练一练的1、2题。

  2、综合练习:下面哪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的1/4,在()里面“∨”并说明其他三图为什么不能用1/4来表示。(题目在课件上)

  3、拓展练习:判断下面的分数表示的阴影部分对吗?(题目在课件上)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多层次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把刚刚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自我总结,分享收获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准备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能用分数表示的例子,同桌之间说一说。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自我总结中,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真体会生活中是数学与学习数学的价值。

  附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微型教案”能具体、直观地帮助学生开启思路、排疑解难、掌握新知识,所以我精心设计如下板书:

  认识分数

  把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1/2像1/2、2/4、3/4、4/4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分数

  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子,最后写分母

  读作:四分之三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P98-100页。

  2、教材分析

  本单元《认识分数》这一教材是学生第一接触的内容,在认识上比较生疏,与以往学习的整数相比,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对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本单元采取情景教学并结合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能够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同时本课时是学习分数的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是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并能说出相应分数的实际含义,是本课时的核心内容,学好本课时可以为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小数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的出发点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创造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间接的引导,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思考、探究、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并且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最终可以实现数学化的过程,真正达到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分析了教材的结构特点,认真审视了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由表及里,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目标,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情景教学与直观地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同时能够让学生准确地读、写分数,并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通过用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分数,并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善于通过合作交流来系统认识分数,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的重点: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能够通过折纸、涂色等手段理解和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2、教学的难点: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是能够让学生根据实践案例说出相应分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的关键:本课时教学的关键在于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重视学生智力水平的开发,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这不仅对教学目标如期达到标准产生影响,更加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并结合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现问题,通过探究、假设、试验、验证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过程,整个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时的导入至关重要,在以往的“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分蛋糕、分苹果、分水等情景教学,而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为了充分体现“平均分”这一概念,我创新地采用整数简单的带余除法运算进行导入,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景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我将九块蛋糕平均分给三位同学,并要求列出算式。再此,利用整数简单的带余除法可以直接引出“平均分”这一概念,同时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结合,在理解层次上容易接受。进而,我将九块蛋糕分给两位同学,此时会得到一个余数“1”,学生会产生困惑,剩余的一块蛋糕该如何分才公平呢?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这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自己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

  (二)、实践操作,采用启发式教学。

  在第一步教学中产生的疑惑转入到第二阶段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已经准备好的圆形纸片作为蛋糕,并将其折出一半,从直观的视觉角度理解“一半”这一概念,接着引出一半在数学上用二分之一这一分数表示。随之介绍分数的各个组成部分,并结合分蛋糕这一案例解说二分之一的实际含义。同时利用实现准备好的各种图形纸片折出不同的二分之一,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直接发现同样是二分之一,它们表示图形的大小可能不一样,形状可能不一样。在这一阶段,我会反复强调分数的实际含义与“平均分”这一概念。

  (三)、采用类比教学,进行知识拓展。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我可以利用第二阶段已建立的知识基础,进行类比教学,进行知识的拓展。同样在这一阶段我可以充分利用折纸、涂色等活动折出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巩固练习,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在这一阶段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预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目标,为课后的教学反思做好前期准备。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

  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下学生又学习了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3.学情分析:

  1.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步入青春前期了,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了,开始学着要独立思考问题了。要让孩子主动发现、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本节课既要复习三年级已有的分数知识,也要为接下来的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打下基础,是一节过度课,要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和血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

  2.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分数单位。

  三、说教学方法

  1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自主探究等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能让学生提炼出有效的学习方法,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多媒体呈现春游情境,以故事形式叙述小明和丫丫去春游,她们带了一些食物,老师来给她们分一分,你看这样合不合适。(老师不平均分配,引导学生进行平均分)学生平均分后提问“小明和丫丫分别分得了这些事物的几分之几”学生会回答二分之一,从而引出课题——认识分数,通过这个情境复习前面知识,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分数的兴趣,为更好的展开本课打下基础。

  2.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出示36页的例1,让学生完成填空。回顾旧知,为学习学习新知做准备。学生回答后提问:你认为这些图中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一个月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引导比较,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引出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通过师生问答带领学生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领悟单位“1”的概念。

  (2)举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说一说能否看成单位“1”,如八颗棋子、两块糖、十粒豆子、一张熊猫图等。然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说一说他们发现的生活中的单位“1”锻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与适当表扬,“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的单位1,现在老师让大家再来看一看这四幅图,并且跟同桌说一说这四幅图是把分别是把单位1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

  几份”,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并自学36页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自学后完成试一试(老师可先带大家一起说一下第一个分数,给学生做一次示范,再让同桌两人合作,一个说分数,一个说意义)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与引导示范,帮助那些学习能力稍微薄弱的学生及时跟上课堂进度。

  (4)给学生一些材料如八颗棋子、两块糖、十粒豆子、一张熊猫图等,让学生小组合作,一些人把这些材料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另一些人说一说得出的分数的分数单位和表示的意义。然后在互换一下,让大家都有分一分和说一说的机会。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调动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实践应用,学用结合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得到答案的。之后,提问,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分数单位?

  这一环节,我会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达到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个学生真正掌握本课所学的内容。

  4.反馈总结,不知延伸

  让学生自己先来说一说,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总结过后,老师进行最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

  总结本课,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下节课,为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打下基础。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相关文章:

1.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2.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5篇

3.《认识分数》听课记录

4.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5.《认识分数》的听课记录

6.认识比说课稿

7.认识桌面说课稿

8.认识时钟说课稿

9.认识周长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