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也是我在实习期间上的一篇新授课。下面,我将会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这五大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一、教材分析。
这又包括了四个内容,即课文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篇课文的特点和作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一课的一篇新闻特写,它描述了作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德国法西斯杀人工厂的见闻和感受。《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它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讲述自己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灌注着自己的情感。作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发现到了不平静的风暴,感受到了罪恶与善良的对立,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学习本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珍惜和平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前一篇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学生已经复习巩固了新闻的相关知识。对于新闻类文章,在以往教学中,往往重视理性的分析,而忽视自主合作的学习,轻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本设计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重点而不求面面俱到。努力实践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着力于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又不忽视双基训练,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留下较大的空间,体现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基于此,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技能:了解本篇报道与一般消息的不同;掌握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新闻中记者的感情倾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的对纳粹暴行的强雷愤怒;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重难点设为:引导学生领会记者是如何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感受,表达自己鲜明情感,同时,还要品位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含义。
二、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展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京大屠杀以及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相关图片,能够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分析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4、讲授法:讲解基本知识点,传授知识。
其中点分析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以及问题法。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八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会展示一些南京大屠杀的照片,营造一种低沉的氛围,然后通过对比,过渡到二战期间欧洲的大屠杀。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奥斯维辛集中营,感受法西斯的残暴。以此导入,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环节2:检查预习,浏览课文,巩固字音。这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翻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环节3:背景介绍。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导语部分,找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相关历史,教师再做一定的补充。(由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离我们有一定的时间差距,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它的背景,便于理解)
环节4:文本主体分析。
在这部分,我以多媒体展示两个问题:
问题一:作者看到的现实的布热金卡是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梦”呢?(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对比分析奥斯维辛集中的现实与历史的对比,有利于过渡到下文的学习。)
问题二:记者带我们参观了奥斯维辛的哪些地方?参观主体是谁?(设计意图:明确本文的写作线索)
环节5:文本细节分析
在上一环节,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找出了本文是以参观的地方为线索组织新闻材料的。而参观的地方分别有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实验室、纪念墙、绞刑室这留个地方。(板书)而参观每个地方,作者和参观者的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就依据参观线索,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毒气室——恐怖、终身难忘。
在结合细节描写“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理解“令人终生难忘”的原因。赏析这个句子,要求学生在讨论探究后掌握对比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了对教学重点的落实。
按照这个教学思路,我会让学生总结概括出参观每个地方游客的感受。焚尸炉——浑身发抖;女牢房——惊惧万分;实验室——羞;纪念墙——沉思;绞刑室——窒息。
此外,还有一些富有意味的句子,我会通过提问、讲授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重点研讨的句子有:
1、在女牢房里,作者说“没有什么值得看的”,难道真的没有了吗?
2、参观实验室,为什么会羞红了脸?
3、“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可以祷告的地方。”如何理解这个句子?
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在思考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接着,就是一个小结提升。通过刚才的学习和板书,学生总结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就是作者把自己和参观者的感受当做新闻的主体内容来写,并表达了自己的鲜明感情,即对纳粹的控诉,对受害者的同情,对历史的反思。从而使本文突破了一般新闻客观报道的限制,独具特色。
环节6:解题,明确中心。
问题:既然奥斯维辛集中营没有什么新闻,那为什么作者还要写下这篇没有新闻的新闻呢?
(引导学生结合新闻的特点以及文本去分析。)
环节7:延伸拓展。让学生结合历史和时政热点,谈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历史?
(强调谈学生本人的看法,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文章内容和现实联系起来,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挖掘独特的内心感悟。)
最后一环节就是布置作业了,我让学生结合课后练习要求,写一篇小作文。这有利于发挥学生想象力,体现了语文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做到学以致用。
那么这就是我的板书了,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
【高一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相关文章: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09-20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05-09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08-20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08-23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04-09
关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03-06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教案设计06-22
高一语文的说课稿06-19
高一语文的说课稿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