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1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61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例题通过分别求数学课本有多少本和一包语文课本和一包数学课本一共有多少本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种课本求一共有多少本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35+30和3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我提前让学生对新课进行了预习并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学生回忆了预习时在主题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并进行归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和喜好提出数学问题问题,并让学生运用昨天学习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计算。在教学35+30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我来当学生在学生讲解到比较关键的时候我以学生德身份提出问题,这时全班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很多同学都说了了自己的算法,虽然有的同学总结的不是很好,但是通过这一方法大大锻炼了学生总结,表达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有了前边当小老师的铺垫在教学35+3的计算过程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很高,我顺势让同桌讨论各自的算法并进行总结发言,看谁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到此学生更加深了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我还组织学生讨论“35+30和35+3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各有什么不同?”通过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达到师生和谐相处和知识的渗透是润如细无声的境界。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下一课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奠定基础的。
本单元教学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材由“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引出教学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由例1和练习四组成。例1通过提出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引出98+25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着重解决“十位满十,怎么办?”紧接着例1教材以横式、竖式的形式出现了10到练习题。由于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100以内进位加法的笔算和口算,对加法的法则也有了一定的理解。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教师要加强联系,降低计算的错误率。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和的书写格式。
基于以上理解,结合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增强估算意识。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标准》提出: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改变枯燥的计算教学,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一)情境引入、学习新知
创设宋诏桥小学举行“慈善一日捐”的情境,出示3年级部分班吉捐款统计表:
班级
301
302
303
捐款(元)
67
29
58
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可以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①301班和302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②302班和303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③301班和303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④三个班级一共捐款多少元?
先解决第一和第二题
“慈善一日捐”是我校每个月都在举行的活动,这样的情境设计不仅能学生体验到学习计算的实际意义,也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通过先解决301班和302班,302班和303班一共捐多少元?以67+29、29+58两个算式来复习旧知。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的方法来记孙,并且让学生说说在笔算是要注意些什么,这样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于是我运用迁移的方法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1、计算67+58
(1)学生独立尝试笔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情况)
(2)总结方法
A:出示学生正确的笔算,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让学生知道正确的计算方法,着重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B:总结计算方法:个位7+8=15,在个位写5向十位进1,十位6+5+1=12,在十位写2向百位进1。
C:师进行演算,教学书写格式
(3)判别纠正
出示计算错误的学生算式,让学生进行判别。说说为什么错,错在哪里。
之前学生基本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计算。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类推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再采用讨论、比较等方式学习。这样充分发挥知识迁移的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尝试练习
解决三个班级一共捐款多少元?由于1班和2班共捐了96元已求出,所以只要计算96+58。
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中说说你是怎么算的,通过向别人表达计算的过程来达到进一步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
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地提升,让学生学有所用。
1、专项练习
2、基础练习
要求学生先不计算,连一连。反馈是要求学生说说你用什么方法做的。
这一题不仅重视估算,又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全面地发展。
4、发展练习
第二小题填出正确答案后,让学生说说加数的十位最小能填几?如果和是两位数加数可几?这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利用竖式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笔算的基础。教材呈现的例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二、说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将小棒或计数器抽象成竖式的经验,那么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困难在于理解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以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且学生特别容易忘记写进位“1”。
三、说目标
1.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棒和计数器,交流各种方法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竖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并能用竖式正确的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交流学习成果,培养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进位加法竖式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和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
2.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创设一个班级图书角的.情境,出示主题图。故事书、科技书、连环画分别有23本、11本、18本。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由此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这样设计,一题多用,既复习了旧知,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主动探究,引入新知。
在第一环节所列算式当中,23+18这一算式是学生没接触过的。由此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自主探究,思考多种计算方法(预设会出现摆小棒、拨计数器、列竖式这三种方法),组员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算法并探讨各种算法之间的联系,最后汇报交流成果。
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单根小棒够了十根该怎么办?计数器个位上的珠子拨到十个以后该怎么办?竖式计算时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后该怎么办?
这就直观的反映出在竖式计算当中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并且借助学具为竖式中的进位小“1”找到了表象支撑,有助于对算理的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五、说特色
1.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直观模型、动手操作与竖式计算紧密结合起来,借助几何直观理解抽象的算理。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课题《发新书》,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让学生通过尝试和探索出多种算法,体验多种算法,然后比较出最好的算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更一步的理解加法的意义和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竖式的写法。重点:(1)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2)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达到正确完成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组织学生在前面计算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交流、讨论,达到对算法的优化,在通过“试一试”、“算一算”、“想一想”等形式达到知识的掌握。
三、说学法:
让学生通过尝试的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先试一试,从试的过程中发现方法,再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出更多的方法,使学生的认知又有更深的挖掘,让学生给学生讲方法,反而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新知,又让他们自主地总结出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使用教材]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更一步的理解加法的意义和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竖式的写法。
[教材分析]
重点:1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能探讨出多种计算两位数减两位退位减法的方法。
2、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达到正确完成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教具:小棒、电脑、课件。
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流程]
一、基本训练
上课一开始,录音机里播放出节奏明快悦耳的乐曲,学生听到乐曲立即做好听算准备。接着录音机里报出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题,学生逐题写出得数。算完后,教师报答案,学生自己核对。在3分钟里完成20道题。
二、导入新课,探究新知:
1、显示发新书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让学生思考50本够不够是什么意思?说一说你的看法。
3、教师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小明他们班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思考列出算式29+18=
4、教师向学生讲合作学习的要求,学生分组思考这道题有什么好办法算出来?
5、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交流。
6、学生汇报合作结果。
A竖式的方法。
(1)、|让一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说出列竖式的方法。教师板书:
29+18=47
29
+118
47
(2)、让学生观察这个竖式,你有哪些还不太明白?(突破满10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3)、请学生总结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列坚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编成一首儿歌:
进位加法要记牢,相同数位要对齐,
先从个位加起来,个位满是要进一。
B、摆小棒的方法。
(1)、摆小棒,并鼓励学生边说出自己摆的过程。
(2)、让学生比较摆小棒和列竖式这两种方法哪一种要简便?
C、口算方法的尝试:
(1)、请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口算方法?
(2)、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生1:10+20=308+9=1730+17=47
生2:29+10=3939+8=47
生3:30+18=4848-1=47
7、让学生再比较这三种方法哪一种要简便一些?说一说原因。
三、巩固练习:
1、+
森林医生:
37+16=4326+13=49
3726
+16+113
4349
(1)让学生先说一说这两道题错在什么地方?
(2请学生试着改正过来
2、让学生完成试一试里的习题。
四、这节课里有什么收获?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齐唱儿歌结束。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5
【教材简析】
这个信息窗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万以内数加减计算的基础。运用海边活动为素材,主题鲜明有趣。借助孩子们喜欢的参观水族馆,使学生在整个信息窗学习中始终感受着大海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有效的解决了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时先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计算法则。同时也突出了本套教材“故事串”引发“问题串”的特点,把计算教学和实际应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以学生感兴趣的海底世界为题材,创设情境,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策略目标:创设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能力目标: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从解决具体的事物抽象到数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数与符号感;
4、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情境,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探究数学问题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与学生谈话,在前面我们在大海边做游戏,捉小虾,捉小蟹,从中还学会了许多数学知识,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青岛新建成的旅游景点看一看,看完了你猜猜这是哪儿?
2、引导学生说出猜出的地方,并说说自己是否喜欢。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到展厅看看。
3、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在两个鱼缸里有这么多漂亮的鱼。老师可以紧接着再启发学生,看到这些美丽的鱼,都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海底世界的情境,引出教材中的情境图“展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气氛,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条件。]
二、主动探究,感悟新知。
1、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解决提出的有趣的数学问题。首先解决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2)引导学生列一个算式。(板书14+28=)
(3)引导学生思考用加法计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让学生估计一下鱼缸里的鱼,大约是几十多?(三十多、四十多)
(5)学生在小组内动手做一做,验证一下结果到底是多少。
2、合作探究,悟算理。
(1)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学具,(例如:小棒、方块、计数器等)学生可以用,也可以在练习纸上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小组内先商量一下,选择哪种学具帮助问题的解决。
(2)老师提要求,小组合作先摆一摆,再说一说,进行交流,还可以把摆的过程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具动手实践验证结果到底是几十多,由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3、交流汇报,析算理
(1)教师引导学习小组汇报展示。把在小组内摆的过程用实物展台摆给大家看看。
(2)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是怎么把两部分小棒合起来的?单根的小棒满了十根怎么办?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能会一边摆一边说:摆好1捆4根,在它的下面对应着摆好2捆8根;先把单根和单根的合起来,也就是4根加8根,是12根,满了十,用皮筋捆成一捆放到成捆的那一边(演示捆成一捆的过程),然后还有2根单根的小棒,把4捆和2根合起来(用手演示合的过程),最后是4捆零2根,4个十、2个一,也就是42。
(3)拨计数器的小组重点指导,个位8个珠子加4个珠子后,即个位满了十个珠子再怎样拨?
(4)教师引导用竖式计算的同学说一说“1” 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计算时是怎么想的?
(5)教师根据同学说出的写竖式时应注意到什么,一边板书,一边进一步指导。思考刚才是先从个位加起,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学生动笔算算试试。找一名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结果都是42,从哪一位加起比较好?
4、归纳方法,明算理
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时候,可以从个位也可以从十位,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进位加法,做这样的题的时候,从个位加起比较好。
[设计意图:介于学生的实际年龄和认知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摆一摆,再抽象到数的计算,其中计数器的演示作为直观到抽象重要过渡过程,循序渐进,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使学生更好的明确了算理。]
5、仿例练习,用竖式计算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动手做一做,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我们解决了,还要解决右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打开书,做在书上。
(2)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和以前的计算题有什么不同?
6、揭示课题
(1)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2)在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都要注意什么?
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7、解决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
过渡语:同学们算的都很好,刚才我们游览了海底世界,参观了展厅,接下来我们到海滩上去玩一玩。
[评析:仿例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新知识的特点,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出示右边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1、猜一猜贝壳下面的数是几。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2、判断。
先独立思考,再举判断卡判断。
3、猜一猜,小海龟可能是几?
学生有可能会说出许多不同的答案,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生动有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体会到知识产生于生活情境中,又应用到生活中去。]
四、全课总结,升华知识
下课铃声响起,老师评价在这节数学课中,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有些贝壳想送给他们,了解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50个贝壳够不够,并试着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一)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这部分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吧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10进1”的方法;二是在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使完整地掌握笔算加法。例题的得数是整十数,“试一试”的得数不是整十数,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满10进1”的原理,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想想做做”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四点: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在100以内)。
2、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况能力。
3、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yu结果。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从小就养成爱学数学的好习惯。
(三)重点
理解、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算理。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新的算法,问题的解决和算法的得出融合在一起,这样安排有利于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讨论法讨论、交流,学生易于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三、说学法
1、自主探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创设更多的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的机会,使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如: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去发现新知,构建新知,从而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以致用叶圣陶先生说:“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在学完新知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增长智慧,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说过程
(一)复习导入
安排20以内的口算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来为新知学习做铺垫。
(二)探索算法
学生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教具来演示满十进一的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用“满十进一这一步在竖式中怎样表示”来引出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试一试”并小结
学生独立计算“试一试”,熟悉计算过程。通过与之前所学做比较得出课题进位加,并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四)练习与总结
在小结的基础上完成练习。在练习中有理论作为指导。最后做出全课总结。
(五)作业
安排了一道开放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相关文章: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的教学设计08-1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教学设计06-26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教学设计09-06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03-11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06-16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01-13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集合】03-11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教学设计09-23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教学反思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