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时间:2021-01-23 10:15:3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97—98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例1。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

  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2、学习目标:

  ⑴、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⑵、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3、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二、说教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的教学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分页标题#e#

  三、说学法

  学生分小组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想,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和有意义的材料,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

  1、沟通知识,建立联系(摆一摆)

  ①学生估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大约有多大?

  ②学生把准备好的学具(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来摆各种长、宽数据不等的长方形,想一想:自己摆出来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自主探索,领悟方法(猜一猜)

  ①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选择一种进行探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学生先讨论、交流想法,再在练习本上求长方形的面积

  ③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

  ④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

  通过拼、量,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关系,并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利用迁移,探究知识(验一验)

  ①引导学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的过程;让学生去猜想、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学生交流、验证计算公式的产生过程是否正确?

  ③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是两条相邻边长的积;只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积只需要一条边长的长度。分页标题#e#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用一用)

  ①请你帮老师配玻璃:老师办公桌上的一块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碎了,我想配一块和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忙算一算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②学校有一块边长16米的正方形园地,中间有一个边长4米的正方形花坛,周围是草坪。请你算一算草坪的面积。

  在本节课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让学生操作,观察讨论,猜想验证;在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充分创设情境、提供帮助、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积极组织活动,变被动的教为让学生主动的学,那么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们的学生就会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能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7、78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是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宽=面积的方法计算。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考虑到我班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归纳、推理、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根据教材的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以至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等。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的。所以,这节课又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知识的重点。

  二、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和操作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手、眼、脑)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法的选择以直观教学法为主、操作法和演示法为辅。

  教具和学具:边长1厘米的方格纸、两个长方形纸片、表格等。

  在学法上可归纳为: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2、创设操作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3、运用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教学程序:

  (一)课前谈话,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用面积单位密铺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的谈话来导入课题。使学生明白要学什么,知道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让学生在回忆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采取以下的方式进行:

  1、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是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从而引出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并完成表格。并将长方形的长,宽,以及面积的数据统计出来。

  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交流发现计算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初步发现了长方形的长所含厘米数×宽所含厘米数=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运用结论,抽象归纳。问: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用它的长乘以宽来计算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以此提问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要求学生通过现有的'材料,小组操作、探讨、验证。这一部分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独立去探索、去发现,验证、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进一步的验证,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一结论。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通过出示下面几个图形,让学生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长3厘米、宽2厘米;长5厘米、宽3厘米;长4米、宽3米;长3米、宽3米(实际上是边长3米的正方形)指着最后的图形:这个长方形特别在哪里?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即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边长×边长,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边长×边长。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巩固应用。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让学生完成如下练习:

  1、P79练习十九第1题:计算黑板的面积?

  2、P79练习十九第3题:计算篮球场的面积?半场的面积?

  (五)、提高延伸

  李小林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通过这一基础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来解决一般问题。

  (六)、总结评价,促进发展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交流,既是对一节课自己掌握情况的回顾,也是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最后,教师以提问,学生自行小结的方式结束:这节课你们学了哪些知识?这一部分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我在进行补充,使这一节课的内容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为了让学生学好《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课知识,我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样,学生才真正学到了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2—83页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以及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方法。这节课就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打下坚实基础。于是,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地研究。

  2、本课教材主要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教材例1通过先让学生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3个不同的长方形,并填好表格,让学生通过这个操作初步体会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例2通过测量面积及试一试,探索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第三部分从正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第四部分练一练主要目的在于巩固新知,让学生能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3、由此我根据教学内容把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作为教学重点,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过程又是教学的难点。

  4、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在练习中,先计算长方形面积,再演示宽不变,逐次缩短,最后演变成长与宽同样长。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的教学内容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发现、验证并归纳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利用知识的迁移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②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发现问题的意识,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③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手、眼、脑)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在这里我安排了3道题,第1题用数面积单位的方法求面积。

  第2题用面积单位去量的方法求面积。第3题出是一道既难数有难量面积单位的情景下引入新课,这样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层层导入,引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

  (二)实践探究,发现方法

  1、动手操作。

  先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小组合作,在纸上摆一摆,摆出3个你们最喜欢的长方形,并填写下表。

  2、反馈交流。

  填完表后,老师带领学一起观察摆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老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怎样的联系?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初步发现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发现:长与宽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教师抓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个发现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动手实验、验证方法

  师:这位同学的发现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再来做第二实验。

  请各小组测量例2的第一个长方形的长、宽,

  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面积是多少?

  学生操作完后小组交流

  1、交流测量结果

  长4厘米,宽3厘米,面积12平方厘米。

  2、交流测量方法。你是怎样去测量的?

  (①每排摆4个,摆3排,共有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②可以沿着长摆一排,共可以摆4个小正方形,沿着宽摆3行说明每行4个面积单位,可以摆3行,一共有12个面积单位,面积是12平方厘米),如果没有第二种测量方法,教师运用多媒体引导出第二种测量方法。

  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这里通过比较培养学生从多种方法中学会选择最佳方法。培养学生合理选择不同策略的能力。)

  在出示例2的第二个长方形,要求学生量出长和宽后用简便的测量方法测量它的面积,并说出面积是多少?

  让学生用这两个长方形的长乘宽是不是也等于它的面积

  第四个环节

  (四)归纳评价,总结方法

  (1)通过刚才的验证,你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呢?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呢?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到: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随后老师介绍用字母表示公式。

  接下来老师出示两道题,用刚刚学到的新知来解决。

  1、第82页的试一试

  2、解决一开始出现的求游泳池的面积题目。经过刚才的学习你有办法求出面积吗?

  (五)灵活应用,迁移方法

  在推导正方形面积公式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在练习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把一个长7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3分米、宽3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即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边长×边长,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边长×边长。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紧接着我们进入第六个环节

  (六)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出示书第83的第1题。

  2、出示书第83的第2题。

  本节课采用实验—发现—验证—归纳总结的教学模式。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去实验发现,自己去求证,自己去总结,自己去推行,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相关文章:

1.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3.长方形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4.《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说课件

5.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6.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

7.正方形面积公式

8.梯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3篇

9.《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