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

时间:2021-02-21 16:30: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1

  一、说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0页—51页容积和容积单位。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含义,知道容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计算容积。

  2.理解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3.感受毫升、升的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点。

  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四、说教学难点。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五、说设计意图。

  一般情况下,学生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

  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容积概念的教学,我联系生活,一开始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使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能容纳东西,有些物体则不能,从而感知容积。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做实验,直观地发现只有装满沙子的体积才是容器的容积。 同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例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积所表示的含义,从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积。

  在让学生感受容积和体积的联系时,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观察—思索—讨论—验证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从容器的里边测量长、宽、高,计算出实物的容积,这样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充分放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明确在计量容积的时候,一般都用体积单位。但要强调这是一般情况,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学生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在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各种装液体的瓶子,如矿泉水瓶、墨水瓶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发现装有这些饮料的瓶子商标上净含量的单位都是升或毫升,学生就会发现液体的体积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让学生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个难点,我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通过对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个比较重、比较多的印象;对于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装在了滴管里,从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后我把滴管里的水滴出,让学生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全部的水都滴出来的时候,发现正好接近一个小瓶盖,使学生很快的产生一个可以横向类比的标准。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让学生进行估算,这样有层次地操作,可以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认识,获得新知。

  在学生感知一升和一毫升后,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那些物体是用升和毫升做单位的。在设计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这部分时,我让学生把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容积是一升的容器中,学生通过实验,很快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我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原型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丰富了学生的数学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后,我告诉学生一个生活小常识,那就是在不冷不热的季节,一个人除了正常的进食以外,平均每天应喝1400mL左右的水,也就是相当于2瓶半矿泉水那么多。本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下节课预热。这样课后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尝试、去探索,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本节课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给予学生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的空间,丰富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五年级数学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的第一课时。

  我准备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一、基于课程标准;二、基于教材;三、基于学生经验;四、叙写学习目标;五、评价设计;六、教学流程。下面我针对这六方面详细介绍。

  一、基于课程标准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容积和容积单位》属于第二学段“空间和图形”这一领域里的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本课的具体目标是:“通过实例,了解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

  二、基于教材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这一单元第4个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教材把这一内容安排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后面,意图就是让学生运用体积的知识来学习容积的知识。

  三、基于学生经验

  在容积概念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容积和体积容易混淆,甚至认为容积就是体积。在“升和毫升”的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这两个问题:一是机械记忆升和毫升的进率,对升和毫升的体验比较肤浅,认识也模糊;二是认为升和毫升只有在计量容积时才会使用,其实不然。

  四、叙写学习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我将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教学,设计成为动态的教学,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与体验容积和容积单位,所以制定以下的目标。

  1.理解容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感知1升和1毫升的实际大小,并掌握容积单位、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究容积单位、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关系的过程。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容积的概念,感知1升和1毫升的大小。

  教学难点:建立容积单位、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五、评价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的评价方式是交流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应用式评价。根据确定的学习目标,力求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针对目标1,我采用交流式评价和应用式评价,评价任务是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和会求梯形的面积。

  针对目标2,我采用交流式评价和表现式评价,评价任务是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针对目标3,我采用交流式评价和表现式评价,评价任务是渗透转化、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

  下面我就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实践将本课的教学媒体应用以及效果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六、教学流程

  (一)联系旧知,引发思考。

  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新知识的构建是以已有的旧知识为载体的。因此,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复习体积、体积单位以及长方体体积的计算,能够较好的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流动的液体、气体能像长方体那样通过计算长、宽、高求体积吗?

  (二) 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初步体会容积的概念

  出示:茶叶筒、药盒、烧杯、墨水瓶,问同学们看到的这些物品都有什么用途呢?当学生说出来用来装东西时,教师指出能装东西的这些物体叫做容器,并把学生所说的“装东西”规范成“容纳物体”,并板书:容纳物体。

  2.深刻体会容积的概念

  出示长方体塑料盒,问:塑料盒的容积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塑料盒的容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盒子中沙子的体积是否是盒子的容积的这组图片,让学生在具体实例中,体会容积的概念,没装满还能再装和装得太满了已经超过了的这两种情况沙子的体积都不是盒子的容积,只有装得不多不少,正好装满时才能体现容器的容积。

  3.感知容积和体积的不同

  出示两个体积一样的杯子,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容积是否一样?

  (三)联系生活,认识容积单位

  通过问学生知道容积单位吗?在哪里见过?指出容积的单位是升和毫升,然后出示教具找出容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自己知道的,体会数学知识到处都有,就在我们身边。

  (四)实验操作,感知容积单位大小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有两次感知:第一次是感知1升和1毫升的大小,从而得出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第二次是感知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互化,再次感知1升和1毫升的大小。

  (五)回归生活,运用知识

  第一关是基础练习,第二关是拔高练习。

  (六)课堂小结。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相关文章:

1.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3篇

2.分享容积作文

3.形容积极向上的词语和句子

4.形容积极向上的诗歌朗诵稿

5.形容积极上进的四字词语及解释

6.大树和小草说课稿

7.松鼠和松果说课稿

8.将相和说课稿

9.开花和结果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