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糖果说课稿

时间:2023-01-22 07:04: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糖果说课稿(通用1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糖果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糖果说课稿(通用14篇)

  幼儿园糖果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

  糖果是幼儿熟悉、喜爱的食品。它精美的包装、形态各异的外形、鲜艳美丽的色彩、奇特丰富的口味,都对幼儿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对年龄幼小的孩子来说更始如此。因此,选择这个幼儿既熟悉又感兴趣的内容,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主动探索,获得直接的经验,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产生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欲望,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椐此,制定如下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征,初步了解糖的作用。

  2、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

  重难点: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征。

  准备:

  1、活动室布置成糖果王国,各种糖果散放于活动区、玩具柜等处,在适合的地方悬挂一些糖果。

  2、糖果国王头饰一个。

  二、说教法。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直接受到其原有经验的影响。幼儿对糖果有着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浓厚的兴趣,这为幼儿的探究和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也为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体性提供了保证。活动组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活动过程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地、较系统地感知糖果的特征。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积极主动,感知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均得到了锻炼。

  三、说教学程序。

  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根据这个特点,我将活动设计成三个环节。

  (一)在糖果王国里找朋友。

  1、进入糖果王国。

  教师戴着糖果国王的头饰,用拟人化的身份引出主题。导入语: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朋友。

  进入糖果王国后,请幼儿随意寻找多种糖果做朋友。导入语:孩子们,糖果王国到了,你们看,好多糖宝宝在欢迎你们,快去找个糖宝宝做朋友吧。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糖果,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

  幼儿是勇于实践的探索者,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表现出积极主动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愿望。该环节通过让幼儿自由地对糖果进行探索,给予充分的自由,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1、幼儿自由的感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

  导入语: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和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①提出探索的要求,帮助幼儿有目的地认识事物。

  ②通过探索过程中同伴间的交流讨论,帮助幼儿发展合作能力,增加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同时相互学习同伴的长处和价值,获得有益的经验。

  ③在幼儿自由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鼓励幼儿轮流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引导幼儿有更多的思考和概括。

  2、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①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教师再次以拟人的`手段引导幼儿观察糖果的包装。导入语: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

  ②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

  导入语: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他小朋友糖宝宝是怎么样的?

  ③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

  导入语: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④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导入语:老师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请你们仔细地闻一闻你的糖宝宝是什么味的?

  ⑤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

  导入语:请你尝一尝,你的糖宝宝味道怎么样?

  根据糖果的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由内而外、由浅深入地对糖果作了全面细致的观察与认识,通过看、摸、剥、闻、尝等多种感官循序渐进地感知糖果的特征。

  3、小结。

  通过和幼儿一起回忆,总结糖果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糖果,增强对糖果的兴趣。

  (三)简单了解糖的作用。

  1、提出问题:糖有什么用?多吃糖好不好?

  针对问题,引导幼儿大胆讨论、思考糖的作用,及糖对身体的利与弊,初步了解糖的作用。

  2、小结糖的作用,渗透吃过糖后保护牙齿的方法。

  四、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进行画糖果、捏糖果的活动。

  2、开展“糖果超市”的角色游戏。

  幼儿园糖果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纲要》指出:"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字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认识数字并理解其意义是为以后学习好数学知识打良好的基础。3到4岁的孩子,对数学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但数的对应,按物点数,按数取物还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我设计了:《妞妞糖果店》。帮助幼儿建构相应的知识,具体形象的物与其点子相对应从简单到难,环节递进,在做做中学到数学知识。

  二、说目标:

  根据小班幼儿已有经验水平,和年龄特点,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感知4以内的数量,能数物对应。

  2、在互动的游戏中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教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4以内的数物对应。

  难点:感知4以内的`数量,进行4以内的数物对应。

  三、说教法: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不持久、易分散、对生活和周围的事物感兴趣等特点。整个过程我用情景游戏贯穿始终,通过操作法、游戏法和引导发现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能主动进行学习。

  四、说准备: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在活动准备的材料中,我选择了幼儿常见且喜欢吃的糖作为教具。幼儿使用的小筐和袋子等符合安全和卫生要求的。便于幼儿操作,使他们在发展精细动作的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逐步从具体形象向抽象的方向过渡。

  五、说过程:

  1、活动导入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是通过情景教学来进行游戏和学习,因此,我运用故事情景导入主题,以此激发幼儿兴趣。

  2、活动展开

  由于幼儿学习特点从浅到深,从易到难,所以我从集体———个别———集体的方式展开活动。

  在环节一中,从点数,2个用目测,3个集体点数,4个个别,层层递进。

  在环节二中,运用两次个别幼儿的示范操作,幼儿自己操作来按成按物取数的重点问题,在问题中教师进行验证,让幼儿发现错误,让幼儿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经验

  最后环节中,通过幼儿自主操作,提升数物对应的能力。

  3、活动拓展:

  在学会感知,4以内的数物对应以后,在幼儿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活动中来,我还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让每位幼儿取5颗糖,既是对幼儿劳动成就的一种奖赏,又是我们所设的一个环节,因为我们在幼儿园上这个活动时,发现每位幼儿4以内的数物对应都能完成的很好,一个错误都没有,好像没有太多的挑战性,所以我设置了这个环节,让幼儿可以利用已有经验对按数取物,运用经验提升经验。

  幼儿园糖果说课稿 篇3

  一、情景导入

  (出示糖果)体验"馋"的心理

  1、师:“兔宝宝们,坐好了,眼睛看老师,今天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圣诞节要到了,昨天圣诞爷爷送给我们小一班每个小朋友一份礼物,他把礼物放在了红色的圣诞帽子里。今天兔妈妈把它带过来了,兔宝宝们想不想知道圣诞爷爷送给你们什么啊?我请表现好的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2、师:“让兔妈妈来告诉你们圣诞爷爷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看,一颗糖果,谁来告诉我这块糖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请幼儿回答,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纠正)

  3、师:“兔宝宝们看见这些糖果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兔妈妈告诉你们呀,当你们看见很好吃的东西的时候,比如鸡腿,巧克力,蛋糕啊,就想吃它们,这种反应叫做"馋"。兔宝宝们馋了没?兔妈妈给你们每人发一个糖果,但是兔妈妈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你们拿到糖果之后可以马上把它吃掉,但是也可以不吃,只要你们告诉兔妈妈你们手里糖果的颜色和形状,兔妈妈会再奖励你们一颗糖果,这样啊,你们就有两块糖果了。我要先发给表现好的兔宝宝。”

  4、师:“有些馋宝宝已经把糖果给吃了,有些兔宝宝表现很好,还没有吃呢,我下面要请没有吃的小朋友告诉我,你们手里的糖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奖励回答对的幼儿一颗糖果,并用言语表扬。对没有克制住馋,吃掉糖果的幼儿说:"没关系,下次记得忍住馋,兔妈妈以后也会奖励你糖果的。")

  二、过程

  通过情景渲染,培养幼儿有意识克制"馋"的行为,再次抵制诱惑。

  1、师:“兔宝宝看这张照片,他是谁啊?对,他就是经常和兔宝宝们玩游戏的小熊宝宝。今天小熊宝宝过生日了,他邀请小一班所有的兔宝宝们去参加他的生日宴会呢。兔妈妈给你们准备了好吃的糖果作为生日礼物,待会兔妈妈给你们每人发一个糖果,然后把它们收集到漂亮的透明瓶子里,熊宝宝收到你们的这份礼物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2、师:“有些兔宝宝很馋,已经把糖果给吃了。但是有些兔宝宝的糖果还没有吃呢,现在我要请没有吃糖果的兔宝宝告诉我,你们为什么不吃这块糖果啊?”让幼儿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让每个幼儿学习同伴达到克制自己的`目的。对能始终克制自己的幼儿,教师可用夸张的语言说:" 哇,你真不错!熊宝宝收到你的这份礼物会非常喜欢你的。"对克制不住自己的个别幼儿,可婉转地说:"熊宝宝也会喜欢你的,下次记得把糖果带给大家一起分享。"

  3、师:“兔宝宝们看,多么漂亮的瓶子啊,我们把这些糖果收集到这个瓶子里,熊宝宝看见这份礼物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三、文学作品榜样示范

  师:“兔宝宝今天的表现非常好,兔妈妈很开心,特地给你们请来了喜鹊姐姐,还记得喜鹊姐姐吗?”

  喜鹊姐姐:“兔宝宝们,你们好,今天兔妈妈说你们表现很好,所以请我给你们讲故事,你们想听什么故事呢?今天喜鹊姐姐要给你们讲《小豆豆》的故事。”

  附故事:山羊妈妈有个女儿叫豆豆,小豆豆很馋,最爱流口水。看见糖果就想吃,终于有一天她牙疼得哇哇叫,"哎呦,哎呦。"她连忙喊妈妈:"妈妈,我的牙齿怎么这么疼啊!"妈妈说:"你吃了太多的糖果,牙齿蛀牙了,有个小黑洞,都是因为你太馋了呀。"

  "妈妈,馋是什么?"豆豆问。妈妈说:"馋是一只小鸟,住在你心里。"豆豆说:"小鸟不乖,老想吃东西!"妈妈说:"你应该让它乖起来!"豆豆问妈妈:"我能吗?"妈妈说:"试试看。"

  有一天,妈妈带她去散步,拾到了一颗糖果。豆豆非常想嚼这颗糖果,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是她拍着肚子说:"小鸟,小鸟,乖一些!咱们把糖果种上吧!"

  豆豆忍住馋,把糖果重在土里了。

  过了几天,土里钻出一颗绿芽,又肥又嫩。豆豆想吃树枝树叶,可她拍着肚子说:"小鸟,小鸟,乖一些,咱们让糖果树结豆荚吧!"

  小雨滴滴嗒,糖果树开花啦。阳光照亮亮,糖果树结荚啦。

  秋风吹来,糖果树的豆荚成熟啦,豆豆数了数,豆荚有很多很多,每个荚里有三粒糖果呢。

  妈妈问豆豆:"宝贝儿,你心里的小鸟乖不乖呀?"

  豆豆说:"乖!乖!小鸟听我的话!它不让我流口水啦,妈妈。"

  糖果树,多好的一颗糖果树啊!

  喜鹊姐姐:“兔宝宝们,我的故事讲完了,你们要回答问题了哦。小豆豆怎么了?他为什么会蛀牙?他是怎么样忍住馋的?兔宝宝讨论一下,待会告诉我答案。”

  四、结束活动

  师:“兔宝宝们,这是什么?对,它是圣诞树,但它怎么空空的啊。你们看,我这里有很多糖果,小朋友们一起把糖果挂到圣诞树啊,让它变得漂亮一点吧。”(放"铃儿响叮当"的音乐,渲染气氛,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幼儿园糖果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节教学内容是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36页“分糖果”,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分的数量比较多,一次分得一样多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这一活动也为学生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对大数目的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

  难点:表格记录

  二、教材处理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先按照智慧老人建议的办法,动手分一分,然后请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分的过程,教师到表格上,进行如何做记录的示范,再请大家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到表格中,学会如何记录,最后,全班体验交流分法的多样化和结果的一致性。不管学生采用的是哪一种方法,只要符合规律,都给充分的肯定,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说教法、学法

  1、复习铺垫,使学生领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情境激趣、导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通过主题图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分法的多样性。并能用语言表述分东西的过程。

  4、最后,通过数学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进行平均分的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人、引入课题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总是要利用他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好复习,能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充实,又能激励学生应用迁移、类推规律,主动探索新知,本课中我运用所学知识为学生体验大数目的平均分做铺垫。

  (二)情境激趣、问题探究

  1、利用本课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要求学生拿出20根小棒,代替糖果,桌上摆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分一分,并把分得的结果记录数学书36页的表格中。

  组织学生汇报

  请不同分法的学生演示分的过程,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分的。

  3、教师小结:不论用什么方法、不论分几次,最后结果都是每个小朋友分得4块糖。

  (三)、体验感悟

  小组活动,教师出示题目,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同学。

  1、说一说,可以怎么分

  2、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四)、实践应用

  组织分豆子的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抓一把豆子。先平均分2份,得2分,再平均分3份,得3分,看谁分的高。

  教师巡视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幼儿园糖果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分糖果》一课是本单元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是在学生经历小数目的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大数目的平均分,使学生感受到分步进行平均分的过程与分法的多样性。通过这样几个活动,继续积累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为下节课认识除法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过程与能力: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情感与态度: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教学难点: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以尝试探究为主导,采取因材施教及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性等策略,并应用实物投影,挂图,小棒,圆片,记录表,豆子等教学手段,确定了自主学习、同桌互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不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还要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参与。本课在理解教材意图基础上,创设学生身边的“给小客人分糖果”的情境,学生本能产生互动,从中引出课题,并提出问题“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之上的。在这一环节,我先引导学生想一想怎么解决,使下面的活动为解决问题而进行。根据经验,学生想到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带着强烈的兴趣,学生动手操作。为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有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运用“枚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随机示范引领学生在表格上记录分的过程。

  学生出现了四、五种不同分法,有多次分的`,也有一次分完的,这都在老师的预料之中的。从中,学生体会到了分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一致性。对于一次分完的,教师及时追问,是碰巧还是想到了什么好方法,表扬学生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应用口诀帮助平均分。接着引导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多数学生都喜欢第3种,也有孩子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没有强求孩子,以“那你们能用所喜欢的办法,再分一次数目更大些的东西吗?”引出下一个活动。

  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组内的小朋友,由于数目更大,又要求通过小组活动完成,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挑战性的。学生在“分糖果”活动中已积累了一定经验,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说一说,共同选择一个分法,引导学生分工后动手分一分。

  在有效的合作后,教师将不同的分法按分的次数的多少倒序呈现,让学生在交流中评价哪些分法更简便、更合理。这里重点请第一次每人分10根的小组说一说,体会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而且分掉的多,剩下的少,利用后面继续分。

  预设之外出现了一次分12根的方法,通过追问,学生发现原来也是先用10试试,再次调整后每人分12根的。最后处理6人小组的,是把10调小后,每人分8根。通过操作和交流,学生获得“试商”初步经验。

  接着给学生一个反思、调整的机会。如果重新分一分,想怎么分?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反思,优化了自己的策略。最后,教师不忘追问:还剩下2根,怎么不分了?再次体会平均分也会有剩余,并且余数小于份数。

  四、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分豆子游戏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兴趣,继续进行平均分活动。自读规则后,师与一生合作,提供示范。学生游戏,兴趣很浓。由于时间关系,预设的改变游戏规则的尝试没有进行,延伸到课后。

  五、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先让学生谈收获与不足,思维得到梳理。根据学生建议布置作业,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根据教学效果设计作业。

  评价分析: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遵循教材编写安排,根据学生实际,组织全体参与,亲身经历,动手操作,这是大家设计此课的共同特点。但是,我的创新之处是更重视学生活动中的思考交流及活动后的评价与反思,重再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方法和策略。真正做到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要保证每个活动展开和落实,可能会从时间上略显匆忙。

  幼儿园糖果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教科书从“分苹果”的情境引入

  “分一分”活动,既可以按份数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分到几个;也可以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结果是可以分几份。这两种平均分是常见的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这一课也是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和本单元第一课时分物游戏(小数目的平均分),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的。也为下一课学习大数目物品平均分做好铺垫,同时也为今后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面对数量较少的物体,勇于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平均分。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

  教学难点:

  如何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实物的过程。

  教学关键:

  充分运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认知能力还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在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分一分”的活动中,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与学法上谈谈。

  (一)教法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的主体,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以讲授法、直观法、演示法、问答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学法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班来了许多客人,今天老师准备了一袋苹果来招待听课的老师,想让小朋友帮助老师来分一分。好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苹果。(板书:分苹果)

  揭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积极主动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

  二、独立思考

  自主尝试

  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分苹果的情境入手,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独立思考并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从孩子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独立思考。)

  三、小组研讨

  展示交流

  活动一

  1、小组交流,探究多种方法。

  2、集体交流,学生汇报不同方法时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对应演示、讲解、评价。

  小组交流:利用每组的12个苹果图片代替苹果,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边说边摆,关键要说清你是怎样分的、每堆有几个?

  摆完后看看你组有几种摆法,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最聪明,找到的摆法最多。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具体、明确,使学生在探索的基础上引导有效地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二

  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对应演示、讲解、评价。感知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课件演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渗透方法多样化,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横向思维能力。)

  四、反馈评价

  归纳总结

  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

  把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按份数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分

  到几个;也可以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结果是可以分几份,这两种平均分是常见的平均分的两种显示原型,它们分的虽然有差别,但分的结果都是每份同样多。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对比小结,突出两种分法的共性:“平均分”。)

  五、迁移拓展

  巩固提高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基础练习,创设小兔分萝卜的问题情境,提高练习,创设松鼠采松果、分西瓜的问题情境,、拓展练习,怎样站排,拓展多种排法,让学生在在轻松愉快地“游玩”中,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孩子们,你今天的表现棒吗?棒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六、课后延伸

  强化训练

  1、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差异,我进行了分层次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2、预习新知

  分糖果—大数目的平均分

  板书设计:

  是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缩,简单明了、富有条理性,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清楚地了解到本课所讲的内容。

  幼儿园糖果说课稿 篇7

  设计意图:

  我们班现在正在进行熊的故事的主题活动,结合我们班的实际情况,孩子的数数能力比较差而开展的这次活动。

  教案目标:

  1、复习5以内数,巩固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用1——5的点卡进行匹配,并能根据图示将同种味道的糖果归放在一起

  3、在情景中愉快的参与活动

  教案准备:草莓、桔子、菠萝、葡萄口味糖果、任务卡、篮子、玻璃瓶、小熊头饰教案过程:

  一、活动导入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小熊,我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糖果店,里面呀有好多好吃的糖果,你们想吃吗?想吃可以,但是要先帮我的忙!

  师:因为我的糖果太多了,想请小朋友们帮我分一下。

  二、分糖果师:我们先去参观一下我的.糖果店吧!

  师:看到什么了?

  师:有许多的糖果,你们看他们一样吗?有草莓、桔子、菠萝和葡萄4种味道。这里有我为你们准备的小篮子,每个人拿一个。拿好了去坐坐好。

  师:现在我请你们每个人拿3粒糖,听清楚了没有?3粒!

  师:不要挤,幼儿园教案拿好了坐到椅子上去!我喜欢会排队的小朋友!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你有几颗糖,把数好的糖放到桌子上。

  师:1、2、3,有三颗糖,你们真聪明都拿对了,你们可以做营业员了。现在请你把你拿的糖果放到这个玻璃瓶里。

  小结:小朋友们每个人拿了3颗糖果,味道也不一样,有桔子、苹果、菠萝和葡萄。

  师:小朋友们准备好,开店的时候到了,我看到很多的客人老师在我们门口排队买糖果,这次可比上次难,老师把要几颗糖画在了纸上,你们看这个客人要几粒糖啊!

  师:那我们请一位客人老师来给我们发纸条好不好啊?有没有谢谢客人老师!拿好纸条先仔细看看你的订单上写着要几颗糖,不要拿错了!

  师:拿好了没有啊,数数看和你订单上的点点一样多吗?多拿了可以放回来,少拿了再来拿。

  师:我来看看谁是最厉害的营业员!

  (去看两个能力强的孩子,再请他们去验证其他孩子是否正确。)师:你们又帮了小熊一个忙,待会请小熊请你们吃糖啊!你们可以把糖放到这个玻璃瓶里了。

  小结:小朋友们都是很棒的营业员,能根据纸条上的点点就知道有几颗糖果。

  师:现在啊又有一个难题摆在我的面前,来帮帮我吧!兔子先生和兔子小姐要结婚了,也来我们糖果店喜糖。这次更难了,我拿一张纸条给你看看,上面啊除了有点子还有什么?

  师:还有一个桔子,这是什么意思啊?

  师:原来是桔子味的糖果要几颗,那是不是这个葡萄味的、苹果味的、菠萝味的。小眼睛要看看清楚了知道吗?你要拿什么味的糖果。

  师:兔子先生和兔子小姐说要把我们的喜糖送给客人老师,但是一定要对,不然客人老师不要的,看看客人老师会不会收!如果收了就可以到我这里吃糖了!

  师:客人老师有没有和你说你对了?

  师:真高兴啊!今天糖果都卖完了,我们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幼儿园糖果说课稿 篇8

  糖果是孩子最喜欢的零食,它不仅外面包装漂亮,味道和口感也是非常的好,孩子们都有吃糖果的经验和感受。所以以“糖果”这个主题对孩子来说,既感兴趣,又有话可讲。在儿童文学这块多彩的园地里,童话是一朵引人注目的花朵,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在它面前逗留、欣赏。童话故事夸张的写作手法,勾起了人们无限的想象,今天我带给孩子们的正是一个活泼快乐,富有想象,充满童趣的故事《糖果雨》,神奇的糖果雨把孩子们带进了一个甜腻的、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一、 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实际的需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糖果雨”带给人们的乐趣。

  2、围绕神奇的云进行大胆想象,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制定本目标的依据是:

  1.上位目标。

  (1)小班幼儿年龄阶段目标语言方面第六条:初步理解短问作品的情节内容或画面情景,能用语言、动作、 表情等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本活动中具体表现为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下“糖果雨”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总目标的第三条: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教育要求第三条: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在本活动中具体体现为:围绕神奇的云大胆想象,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2.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为――糖果是孩子最喜欢的零食,他们有吃糖果的经验和感受。

  二、说内容

  1.本活动内容源于孩子的生活,我们班最近刮起了分享风,宝贝们一个个地都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带到幼儿园来和小朋友分享,带得最多的,就是糖果,孩子们对糖果非常熟悉又非常喜欢,所以我选了《糖果雨》这一活动,带他们走进神奇又甜蜜的童话王国。

  2.本活动的第一点目标设为重点目标。让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糖果雨”带给人们的乐趣。因为《纲要》语言领域的教育要求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五大领域小班语言的年龄阶段目标中也提到,“喜欢欣赏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兴趣,能初步感受文学的语言美,初步理解短文作品的情节内容。”

  第二点目标设为难点目标。因为虽然小班幼儿喜欢想象,乐意去想象,并且会享受想象的过程,但他们的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缺乏独立性,如果老

  师不提示,小班的孩子常常是要么不能独立地展开想象,要么跟随他人的想象,所以他们的想象很难具有新异性,独特性。

  3.解决重点的策略是:一整体欣赏故事,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帮助幼儿对故事的氛围和意境进行全面感受。二用借助图片和关键问题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4.解决难点的策略是:一教师的语言示范激起幼儿想象的热情,二从幼儿喜欢的物品这一角度进行引导,扩大幼儿想象的.空间,丰富幼儿想象的内容。

  三、说准备:

  1.经验准备。一是有过吃糖果的经历,二是涉及过想象这一思维方式。有了吃糖果的经历,在第一部分的讨论中才会有话可说,有了经验话题才会显得饱满。有了使用想象这一思维方式的经验,才会让孩子们以这个作品为契机,插上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想象更加丰富多彩。

  2.物质准备:和故事配套的PPT图片一份,电脑,电视机,糖果若干。准备图片,是为了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准备糖果,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中的气氛,感受下“糖果雨”的快乐。

  四、说过程:

  《纲要》中语言领域指导要点的第一条,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所以我在本活动进行过程中尽量弱化“教”的痕迹,尽量创造一个宽松的具有引导性的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

  与教师、同伴交流,体验想象及语言交流的乐趣,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谈谈吃糖果的经验和感受。

  这个环节我们使用了交流讨论的方法,我们用幼儿最喜欢的糖果激发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先交流自己吃糖果的经验和感受,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为没有例外的话,每个孩子都吃过糖果,对于糖果,他们有说不完的话题,都会津津乐道。接下来糖果要像雨一样从天上往下落了,更是让幼儿期待故事内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2、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幼儿只有理解了故事内容,才能感受下“糖果雨”带给人们的乐趣。这一环节我使用了模仿学习、多媒体演示学习、倾听与表达学习等方法。第一遍,完整欣赏故事,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知故事甜蜜快乐的氛围。我没有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听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本来是梦幻般的充满童趣,如果让他们带着问题,反而破坏了这种意境,让欣赏变得不那么美好了,而且我相信,只要这个故事够让他们感兴趣,借助我绘声绘色的讲述,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在他们眼睛里一定会闪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他们心里也会出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场景,那么他们对故事内容也会有个整体的了解的。第一遍完整欣赏之后,我用了第二遍分段欣赏故事,我设计了几个中心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感受故事中人们的快乐。①听了这个故事,你心里感觉怎么样?②在故事里发生了哪些让你听了感觉很快乐的事?③人们把糖果都装在哪里了?这时候我又提了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你想把糖果装在哪里?有两个理由让我提出这个问题,一这是一个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抓住“把糖果装在哪里”这一话题进行再造性想象的机会,迎合了幼儿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天性,二这个问题让幼儿更加融入故事,也给幼儿接下来的围绕着“神奇的云”进行想象专门提供的一次经验铺垫。

  3、围绕“神奇的云”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个环节是我的难点,只有一个问题“你们猜猜,这次神奇的云会下什么雨呢?”这个环节对孩子来说有双重的要求,一是想象,二是表达,小班孩子在这个问题上的语言表达要么会很干涩,单一元素的,要么跟随别人的想象,别人下什么他也下什么,要么说不上来,所以我预设了策略――老师的语言示范,引导他们“最喜欢的东西”为切入点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让想象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更加有据可依。)在这个环节,我们使用了示范引导和分享学习的方法。

  4、感受天上下“糖果雨”的乐趣和吃糖果的甜蜜。

  我用真实情境体验的方法,把孩子带童话中去,让幼儿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体验到故事中人们的那种快乐。

  五、说延伸:

  延伸活动可以向区域游戏活动发展(语言游戏如继续熟悉故事讲述故事、续编故事,美术游戏如画糖果贴糖果,提供材料做糖等)。

  幼儿园糖果说课稿 篇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分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反思、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准备小棒(每人20根),圆片(每人5个),分小棒记录表格(每组1张),豆子(同桌1袋),游戏记录表(每人1份)

  教师准备分糖果记录表若干,,圆片20个,彩笔,磁扣,小棒

  把学生平均分组,每组4人,如有剩余,独立成组。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乐乐家来了几位小朋友做客,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

  板书课题:分糖果

  请随老师去看看当时的情景。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获取信息。应该能够发现一共有5个小朋友和一些糖果。

  师:想帮助乐乐分糖果,还应该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产生糖果总数的需要,再告诉学生一共有20块糖果。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是20块糖,问一下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是现场数出来的,要表扬数的快、数的准。也可能是提前预习得知的,要表扬预习的好习惯。)

  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可能是“想一样多,怎么分?”“够分吗?” “能正好分完吗?”等等。

  如果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可随时解决或放入问题银行,随机处理。如果和平均分有关,也可以顺势引出主要问题。

  如果提出本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同时板书问题,并接着说:“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活动前想一想

  师: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想到实际分一分、算一算等。教师引导学生要动手实际分一分。

  师:可是没有糖果,怎么分呢?

  根据学生前两节课的经验,会想到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

  师:用学具代替糖果,同学们真有办法!为了交流方便,我们统一一下,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请快速准备好学具,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

  2、活动中分一分。

  学生独立分一分,教师走入其中,了解学生活动参与情况,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掌握学生的不同分法,为后面的展示交流做好准备。

  预测:由于有前两节课的基础,多数学生会一次分完。可能会有个别学生是通过几次分步完成的。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与不同方法的孩子做简单交流。让先完成的孩子和同桌说一说分的过程,也可以让他们帮帮未完成的孩子。

  3、活动后说一说。

  (1)示范记录。

  师:同学们都很快地利用学具解决了问题,可是老师发现你们的分法并不一样,想知道哪些方法是正确的、合理的吗?

  谁愿意第一个来展示你的方法?

  请一名多次分完的孩子到前面做展示准备,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倾听:请同学们仔细看,注意听,认真想,看看这个方法和你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看看你能不能看得懂,听明白。

  这时,教师提出,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可以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分糖果教案 相关内容:1—4的乘法口诀(教研课)(数一数)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节日的广场 教学设计《一分能干什么》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分桃子》教学反思《田园风光》的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可爱的小青蛙》教案“认识乘法”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出示分糖果记录表格,先让学生认识一下。第一排表示的是5个小朋友,第一列表示的是分的次数,中间应该填上每次分的小棒根数。

  小朋友1 小朋友2 小朋友3 小朋友4 小朋友5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 块糖。

  现在请这名同学边介绍边在展台上进行操作,(教师引导汇报的学生有序表达,如:第一次,给每个小朋友几根小棒,共分了几根,还剩下几根,第二次,……最后,把各次分到的小棒根数加起来,就知道每人分了几根小棒。)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记录,进行如何做记录的示范。

  师:记录表完成了,现在通过这个表格,你能了解这名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了吗?他的方法合理吗?

  学生简单回复。

  (2)学生进行记录。

  师:那其他同学想不想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呢?你可以回忆一下刚才分的过程,或者再摆一摆,然后把你自己分的过程记录到书上36页右下的表格中。

  学生打开书,边摆边做记录。教师巡视,个别帮助,关注不同方法的学生是否是在记录自己分的过程,为下面的多种方法交流做好准备。适时,请不同方法的学生到板前填表(做展示用的大表格)。

  预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分法一:

  小朋友1 小朋友2 小朋友3 小朋友4 小朋友5

  第一次 1 1 1 1 1

  第二次 1 1 1 1 1

  第三次 1 1 1 1 1

  第四次 1 1 1 1 1

  每个小朋友分 4 块糖。

  分法二:

  小朋友1 小朋友2 小朋友3 小朋友4 小朋友5

  第一次 2 2 2 2 2

  第二次 2 2 2 2 2

  每个小朋友分 4 块糖。

  分法三:

  小朋友1 小朋友2 小朋友3 小朋友4 小朋友5

  第一次 2 2 2 2 2

  第二次 1 1 1 1 1

  第三次 1 1 1 1 1

  每个小朋友分 4 块糖。

  分法四:

  小朋友1 小朋友2 小朋友3 小朋友4 小朋友5

  第一次 4 4 4 4 4

  每个小朋友分 4 块糖。

  ……

  (3)交流方法,比较、反思。

  师:请大家把学具快速收起来,接下来我们一起交流不同的方法。请观察不同方法,这里一定有和你一样的方法,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师评价:你的表达真不错!一定是边分边思考了。

  师:看另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不一样?你能看懂吗?来介绍一下。

  请生介绍,师评:你能仔细观察,会动脑思考,更敢于表达,这个方法也属于你了!

  对于第四种分法,也就是一次就能分完20块糖果的',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是一次恰好分完,还是想到了什么好方法(如乘法口诀)?如果是后者,应加以赞赏,评价:你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看来平均分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帮忙呢。

  师: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之处在于分的次数不同,而相同之处在于总数相同,人数相同,所以结果相同。还有,每次分给5个小朋友的是同样多的。体验分法的多样化与结果的一致性。

  师:现在的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预测:更多的学生会喜欢一次分完。理由是简便快捷。也不排除会有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要给学生时间,等待学生从下面的大数目的分小棒活动中,自己发现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好处。

  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1、提出问题。

  师:“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块”,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再大一些的数目,你还能平均分吗?想试试看吗?

  教师拿出一包小棒,提出问题:要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呢?

  板书问题“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

  2、活动准备。

  (1)小组分工,明确要求

  师:这个活动要在小组内进行,一会儿大家边分,各小组要把分的过程记录到这张表格上(出示表格)。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 根,还剩 根。

  介绍表格:这个表格的记录方法与刚才的表格基本上是一样的。第一行写什么(姓名),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只写姓,或干脆用字母a、b、c、数字1、2、3等来代替。再看下面,这一行怎么这么高?(当分的次数多时,可以把这个格子继续分,接着往下写)

  现在请各小组进行分工(操作员负责分,记录员负责记录,检查员负责检查,汇报员做好汇报准备)。

  (2)组内商定方法。

  师:分好工,再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想怎么分,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每个人都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共同选择一个分法。请组长拿出50根小棒和记录表,动手分一分,认真做好记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

  3、小组活动

  学生小组内分一分。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个别指导和协助,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分几根,要用去多少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可以怎么分……提醒学生不要把学具弄到地上,操作员等各负其职。请先完成的小组再次核对每次分的数量及最后结果,并做好汇报准备。对于不是四人一组的小组,要特别关照。

  4、汇报交流。

  请各小组将表格上交,教师按分的次数的多少倒序板贴在黑板上。

  预测:学生可能出现

  分法一:

  姓名

  第一次 1 1 1 1

  第二次 5 5 5 5

  第三次 5 5 5 5

  第四次 1 1 1 1

  每个小朋友分到 12 根,还剩 2 根。

  分法二:

  姓名

  第一次 5 5 5 5

  第二次 5 5 5 5

  第三次 2 2 2 2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 12 根,还剩 2 根。

  分法三:

  姓名

  第一次 10 10 10 10

  第二次 1 1 1 1

  第三次 1 1 1 1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 12 根,还剩 2 根。

  分法四:

  姓名

  第一次 10 10 10 10

  第二次 2 2 2 2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 12 根,还剩 2 根。

  ……

  师:请各组汇报员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本组的学生做补充,其他组的学生做检查。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和对表格的观察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说清每次每人分了几根,已经分掉多少根,剩下多少根,第二次,……,共分了几次,每人一共分到多少根。并追问:还剩下2根,怎么不分了?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再次体会平均分也会有剩余,并且余数小于份数。

  对于学生的汇报,教师及时评价,如:这个小组很会合作,不但会分,而且用口诀算得清,算得快!这个小组记录真认真,汇报的很有序!……

  对于第一次每人分10根的小组,要追问他们的想法,你们是怎么想的?再请其他小组的学生说一说,第一次分掉了几根,还剩几根?追问:怎么算得这样快?引导学生体会到,在够分的情况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几根,还剩几根。如4人小组,第一次每人分10根,4个10就是40,还剩10根。这样能够很快算出分掉的和剩余的根数,计算快捷,简便,而且分的多,剩下的少,利用后面继续分。

  5、比较反思。

  再问一下第一次不是分10根的小组,你觉得第一次分10根的方法怎么样?如果让你们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你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对于学生的比较和反思,及时评价:你们能虚心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并及时反思,调整自己的方法,多么难得的学习态度呀!

  师:尽管我们仍然是分法不同,但结果还是一致的。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四位小朋友,每人分到12根,还剩2根。

  由于班级人数的不确定,可能不会正好平均分成四人小组,那么最后处理特殊的一个小组。如果是小于4人的,可以与4人小组一样,先用较大的计数单位——10来试试,再继续分。如果是大于4人的,尤其是6人小组,正好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让学生体验“试商”。第一次分10根,不够分,说明每人分多了。再调小些,每人分9根,还是多。直到每人分8根,分掉48根,剩余2根。

  师小结:看来,对于大数目的平均分,要根据总数和份数各是多少,第一次可以用10来试试,尽可能地多分一些,使剩下的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分的次数会变少,也就能够快捷准确地完成平均分的任务了。

  四、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1、明确游戏规则。

  先让学生自读游戏规则,然后请一生与教师合作进行,并做记录,为学生提供游戏示范。

  抓豆子游戏记录表:

  抓了几粒 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得分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三局

  2、学生组内活动。

  每同桌一袋豆子,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记一记,比一比。

  每人一张记录表,同桌轮流进行,并做好记录。教师参与活动中,指导、帮助进行。如告诉学生“抓一把”,要随意去抓。根据活动进行情况,可适当改变游戏规则,但强调在活动中,游戏规则必须统一。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我抓的是……粒,可以平均分成……份,得……分等。表扬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孩子。如果发现有“违规”操作的,问一问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说出是想抓确定的粒数,应该在批评的同时,表扬这个孩子肯动脑筋,发现了快速致胜的窍门。

  师:这个游戏有趣吗?课后可以和家长、同学继续进行。

  (如果前面的活动用时过多,课上时间已经不够,可以把这个游戏活动放在课下与家长进行,做好记录,下节课上再交流。)

  五、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你都做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分糖果和分小棒的活动中,可以有多种方法,结果却是一致的;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快捷地完成任务;……

  幼儿园糖果说课稿 篇10

  目标

  1.能观察、了解帖的形状,知道帖的种类很丰富。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3.知道不乱扔糖纸。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准备

  1.幼儿选择23种不同的糖,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盒子装、布袋装、纸包等)带到幼儿园。

  2.每张桌面贴上不同颜色的帖图形(建议用吹塑纸)剪成帖小屋的轮廓。

  3.墙面上布置帖的轮廓作为超级帖屋(用绉纸围成,简单且效果好)。

  4.双面胶撕成段,事先贴在“帖屋”内,以便幼儿粘贴糖纸。

  过程

  1.认识各种各样的帖。

  帖宝宝有个家,请你们剥开自己带来的帖的糖纸,为帖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家,放入帖小屋。

  帖家的宝宝可真多呀!看看有哪些不一样的糖宝宝?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与感受:有各种各样的糖,如棒棒糖、棉花糖、巧克力、椰子糖……有硬的有软的,有的有小的,有不同颜色的,有不同图案的糖纸的,等等。

  2.尝尝甜甜的`帖。

  家一起来吃糖。尝一尝甜不甜,闻一闻香不香。

  嘴巴里的帖有什么变化吗? (变小了)

  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花纸包里,有个宝宝,剥开尝尝,宝宝变小。

  3.给帖穿花衣裳。

  请幼儿将吃完的糖纸贴在桌上的“帖小屋”内。

  幼儿与教师一同把帖小屋“搬”进墙上屋。

  建议

  1.儿歌并不是学习的重点,可以把它作为幼儿发现和感受帖变化的经验总结。关键是让幼儿关注事物的变化,发现其中的联系:帖放在嘴里会溶化变小。

  2.超级帖屋的制作可尽量夸张些,贴的位置要稍低,以利于幼儿观察。

  3.可将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利用墙面超级帖屋互相交流,获得有关帖的经验。

  活动反思:

  帖对小班幼儿的吸引力、诱惑力是无穷的,活动中,幼儿在认识各种各样的帖,品尝帖,制作帖的过程中,好奇心、动手能力、语言表达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也让孩子们进行了胆地探索、感知、想象。

  幼儿园糖果说课稿 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听声音”默数10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巩固“多一”或“少一”的数概念。

  2.鼓励幼儿积极、大胆的参与游戏活动。

  3.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4.引发幼儿对玩数糖果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数字牌,操作盘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糖罐,引起幼儿兴趣

  (2)尝试听声音数糖果,引出“默数”的概念

  二、基本部分

  小组竞赛游戏

  (1)以默数的方式进行第一个听数举牌游戏。

  幼儿分成蓝,黄,红,绿四组,四个人轮流听声音数糖果,在举牌口令下达之后,该轮幼儿举牌,教师和幼儿一起验证答案,正确的小组得到大拇哥。

  三、操作部分

  (2)复习“多一”“少一”

  (3)进行第二个“多一少一”游戏

  幼儿每人一个自制的圆形数字操作盘,听完糖果数后根据“+1”或“-1”的附加条件,转动盘上的指针选择答案,一组内的'所有幼儿都正确,该组得到一个大拇哥。

  四、结束部分

  (1)祝贺获胜小组

  (2)课后延伸:“多二”和“减二”。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实施过程中,我觉得教师一定要交代清楚游戏规则,游戏后要有验证环节,因为验证就是手口一致点数的过程,也是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代表集合的总数这一数概念。

  幼儿园糖果说课稿 篇12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乐意认识并结交新朋友。(难点)

  2、知识目标:尝试用组合图形表现帖。(重点)

  3、能力目标:培养孩子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难点)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根据色彩进行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糖宝宝模型、黑板。

  2、幼儿准备:油画棒每组一盒、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介绍糖宝宝朋友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

  2、教师以糖宝宝的口吻说:“家好,我是糖宝宝,我想和家交个朋友,家喜欢我吗?谁先记住我的样子,我就和谁先交朋友。现在就请家好好地看看我,看看我是什么样子的?”

  3、糖宝宝和能说出样子的小朋友握手。

  4、教师以糖宝宝的口吻说:“家把我观察得真仔细。我长着圆圆的身子和两个尖尖的翅膀。(教师空中画,幼儿跟学。)家都认识我了,我就和每位小朋友都交好朋友好不好?”

  二、教师示范画“糖宝宝”,引导幼儿学画圆和两个三角形的组合图形。

  1、教师以糖宝宝的口吻说:“现在只要小朋友拿起笔跟我一起做,我就跑到你身边去了。”

  2、教师示范,幼儿跟学。

  A、我有圆圆的身子。(画圆形)

  B、还有两个尖尖的小翅膀。(两个三角形)

  C、还穿了一件漂亮的花衣服。(涂色)

  三、游戏《找朋友》,欣赏作品。

  师:小朋友,糖宝宝跑到你身边去了吗?我们和它一起来玩个游戏好不好?

  配班教师把幼儿作品放到3张桌子上,教师带领幼儿围着桌子唱《找朋友》的歌曲,唱到“找到一个好朋友”时,就拿起身边的一幅画,和它敬礼、握手、再见等。如此重复23遍。

  选择依据:这是小班的一节美术课,根据小班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喜欢新奇的东西,我选择孩子喜欢的帖,采用孩子喜欢认识新朋友的特点组织了这节课。

  效果分析:本次活动我以“糖宝宝”找朋友的游戏贯穿始终,开始以“糖宝宝”和家打招呼的`方式导入活动,孩子很新奇,一下就吸引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接着说请小朋友记住它的样子就和它交朋友,孩子就会认真的观察“糖宝宝”的形状,从而为画图形做好准备。接下来我以和老师一起做“糖宝宝”就会跑到身边来吸引孩子按老师的要求来画图形,最后以找朋友的游戏欣赏作品,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交朋友的快乐。

  教学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幼儿园糖果说课稿 篇1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1至7数量与物体的匹配,体验操作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2、加强同伴之间的交流。

  3、幼儿在生活中积极灵活运用数字。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多样糖果店的多媒体课件

  2、操作筐每人一个

  3、带有数字的自制糖果每人若干个

  4、数字游戏卡

  5、1-7的数字操作筐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数字1-7游戏卡,从中增加幼儿的兴趣

  2、引出课题,小动物不记的糖果店的密码了,请小朋友帮忙。出示糖果店的课件根据糖果数量提示说出相应的数字来。

  3、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已的数字糖果认一认,找到和老师一样的数字糖果来。

  4、教师引导幼儿将数字糖果装在它相应的数字操作筐中

  5、请幼儿将分好的数字糖果随音乐一起送给森林中更多的好朋友们一起分享。

  6、结束本课

  活动反思:

  1、教学活动生活化。这次集体活动从幼儿非常熟悉的“糖果”入手,题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有着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他们能大胆地表述自己对糖果的认识,这是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的'前提和保证。

  2、教学活动的情感化:活动切合中班幼儿情感特点,是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教师的提问也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和思维特点,幼儿在宽松的气氛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从同伴身上获得了关于糖果的信息,得到了经验的分享。

  幼儿园糖果说课稿 篇14

  教学目标:

  1、感受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职业道德,以及对顾客的热情与爱心。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熟练、模范、一抓就准、破涕为笑、周到”等词语的含义。

  3、学习准确使用动词,会有“称赞”说话,写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说说“熟练”、“破涕为笑”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老张卖糖果“一抓就准”的高超技能。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习“议论”、“一抓就准”、“热情周到”等词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老张”身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提出疑惑

  1、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去百货大楼走走,瞧瞧那的售货员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你认为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了解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几个问题:如老张是谁?他怎样卖糖果?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立阅读课文,明确学习要求,读通课文,读顺课文。

  2、检查反馈:

  ①字词过关

  ②抽读课文

  ③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了解到了哪些?有谁能告诉大家“老张是谁”?你是从哪儿了解到的?

  老张是售货员,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

  教师补充介绍:

  张秉贵,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1955年参加工作以来,以满腔热情地为顾客服务,在糖果柜台站了27年,练就一手过硬的本领,深受广大顾客的赞扬,两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3、再读课文

  导:老张能被两次评上全国劳动模范,那他一定有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请你在仔细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把它们找出来。

  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习,思考,讨论。(找关键词:一抓就准,服务周到,熟练的动作,热情)。

  三、研读课文

  导:课文是怎样写老张的这些优秀品质的呢?让我们先来学习1—5自然段。

  1、自由朗读1—5段,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百货大楼人多,人们的议论声)。哪些词语写出了百货大楼人多?(人流,热闹)。

  百货大楼中人很多,这又说明了什么?(糖果柜台很忙,售货员很辛苦)。

  2、人们是怎样议论的呢?出示三个句子,集体朗读。

  “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

  “你瞧他拿糖,一抓就准。”

  “他的动作这么快,又这么热情,真不简单!”

  根据上下文理解,说说“议论”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也学着大家的样子来议论议论,分角色朗读。

  什么叫“一抓就准”,选择确切的意思:

  A.只要抓一把,分量就足了。()

  B.只要抓一次,分量就足了。()

  C.不管要多少,只要用手抓就可以了,不会缺斤少两。()

  猜一猜,老张“一抓就准”的本领是怎么练出来的?

  3、小结:看来,老张还真不愧为全国的劳动模范,那么模范还表现在哪儿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1、2、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破涕为笑”,“称赞”,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在用“称赞”说话,写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老张的爱心,热心,用心周到以及工作的认真负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谜游戏:以男女生为单位,根据词语意思相互猜词语。(一抓就准,热情,议论,熟练等)。

  2、导入新课;评上全国劳动模范先有过硬的本领还不行,还要有热情周到的服务之心,老张的“热情周到”表现在哪儿?咱们一起来看看老张究竟是怎样为顾客服务的!

  二、研读第6自然段

  1、读、找。你是从那些词语能看出老张的热情周到;说说你的理由

  2、动作:圈一圈第6段中,表现老张动作熟连的`动词(拿、称、放、塞、递、扎、装)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说明老张不仅动作熟连,而且有爱心,对顾客心又热心)

  “破涕为笑”是什么意思?

  选择:A、在哭,一下子又笑了。

  B、刚才在哭的,现在笑了。

  C、一会儿哭,一会笑。

  孩子为什么会破涕为笑呢?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3、语言:读一读老张的话,体会到了什么?(办事认真、服务周到)

  4、是啊,老张真是一个工作负责,服务热情周到的先进模范,他的工作赢得了顾客的称赞。带着对老张的敬意,齐读课文。

  5、谈体会,说感受

  如果去商店购物,遇上来像老张一样的售货员,心情会怎么样?这些售货员给我们的生活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堂练习◆

【幼儿园糖果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糖果教案12-20

幼儿园小班糖果教案02-12

幼儿园小班糖果教案03-21

分糖果的幼儿园教案08-25

小班语言教案:糖果雨 幼儿园小班语言糖果雨教案04-10

幼儿园说课稿幼儿园说课稿01-29

幼儿园小班糖果教案集合09-19

糖果的文案01-18

《糖果》教案02-10

幼儿园教案好吃的糖果(精选10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