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6 18:23:5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说课稿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说课稿六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散文《小松鼠的大尾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和准备、说教法学法、说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我说的第一点是教材分析:《小松鼠的大尾巴》是一个充满浓浓爱意的散文故事(体裁风格)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讲述了小松鼠在四季中帮助别人的故事(内容)。四句式的语言结构,读起来朗朗上口。(结构)尤其是"**,我来帮助你吧"句式的反复出现,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学习的乐趣,还有助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语言)作品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欢快热烈的气氛与充满关爱的情感基调,充分表现了小松鼠美好的心灵。揭示了与人方便,自己也能快乐的道理。(内容反映的思想)

  我说的第二点是学情分析中班幼儿掌握词汇的数量和种类较小班幼儿来说明显增加,对词义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能较有序,连贯的进行表达。(学习,年龄特点)结合本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本班幼儿特点)及纲要精神"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基于以上两点分析,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结合纲要)

  二.说活动目标和准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总说活动目标)基于对散文的理解和分析,结合纲要精神和本班幼儿发展水平。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我来帮助你吧!"的句式。

  能力目标:尝试自主学习,能用语言,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情感目标:感受动物间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重难点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 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发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次活动,我将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我来帮助你吧!"的句式。我将难点放在能用尝试自主学习,能用语言、肢体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是活动成功的前提。为了更好的开展本次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1.物质准备:教学课件(共4页) 教学图谱一套和字卡"我来帮助你" 表演道具若干

  2.经验准备: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三.说教法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因此,活动中我除了以幽默、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还挖掘此活动价值组织教学,采用的教学法有:自主学习法,多通道参与法,游戏法,图谱法。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的特点。通过游戏方式进行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幼儿学的轻松,学的愉快。

  四、说活动过程

  引导语:综上所述,根据中班幼儿语言学习和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二)自主探索,了解内容

  (三)完整欣赏,学习散文

  (四)多元朗诵,巩固练习

  (五)情感提升,结束活动引导语:首先我说说我的第一环节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一条活灵活现摇摆着的小松鼠的大尾巴,请幼儿猜猜这条大尾巴是谁的。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快来看一看,这条大尾巴是谁的呀?(小松鼠)这条大尾巴到底是不是小松鼠的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吧:"大尾巴,大尾巴。你是谁的大尾巴呀?"

  2.教师:(课件出示一只小松鼠)。小朋友们真聪明一猜就猜对了。谁来说说这条大尾巴有什么用呀?(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知道的小松鼠大尾巴的作用)

  猜测幼儿回答:小松鼠的大尾巴可以打扫卫生,可以当降落伞等。结合幼儿的讲述,教师可以予以适当的表扬。

  说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用一条动态的大尾巴来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我让幼儿猜测小松鼠大尾巴的作用,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打开了幼儿的思维,通过幼儿一个个富有创意的想法,增强了小松鼠大尾巴的神奇性。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的铺垫。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是选自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作者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好友,并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语词优美,感情充沛,同时,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为学生接下来学习本单元另外几篇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我设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

  1、所有学生均能掌握课后“邀”、“附”等8个生字,能认会写,并理解“德高望重”等10个生词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以读促悟、多种阅读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激发阅读热情,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排比、拟人、想象等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展开联想与想象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的,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地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以上对教材内容及目标的分析,并且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反复品读课文,品味赏析精彩语句。

  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展开联想与想象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说学情

  分析完教材,我将进一步分析学生情况。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初步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但是对于准确体会一些词句的韵味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同时,六年级的学生与低年级的学生相比,学习动机相对成熟、学习目的相对明确,而且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因此,对课文传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可能难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尤其不易与作者产生共鸣,这些都将成为我组织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本课我将主要以引导启发法为主,同时辅以感情诵读法、创设情景法、联想想象法等教学方法,此外,我还将借助多媒体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体会,使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三、说学法

  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基于对学情和教法的分析,同时,考虑到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读悟能力,因此,我将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原则,主要选用读议结合,以读促悟的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

  说完教法和学法,接下来我将这样展开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说课的核心内容。

  (一)品读唐诗,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回忆已学唐代诗人贾岛《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歌(“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品读诗歌内容,思考本诗中作者是在什么地方,做一件什么事。这首诗描写的正是诗人前去山林探访自己的一位隐居其中的朋友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山中访友》是否也就是这样的情景。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在作者的引领下,走进山林去看个究竟。

  (一)新授

  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后,首先,我将带领学生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并疏通字词

  要求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小组交流的方式,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描写的是作者早晨出发去山林拜访“朋友”,在山上度过愉快的一天,黄昏归来的事情。【板书:早晨 黄昏】很明显,作者主要写了自己在山上的经历,那么我们要将重点放在这一部分,让学生依次找出作者在山中所拜访的“朋友”【板书:古桥、树林、山中的一切(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

  在学生找关键词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课文相应内容,这样便于同时纠正字音,理解生词意思。主要的有诸如:德高望重、津津乐道、波光明灭等。【板书】

  2、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在学生找出作者所访朋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将这些大自然的事物称之为“朋友”,即思考课文标题的含义。并且进一步画出作者描写“朋友”的语句,初步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

  3、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刚刚找出的作者描写“朋友”的语句,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中的关键字词,如“凝望、知己、智慧”等充满作者感情的一系列词语,体会作者对大自然事物的深情厚谊,是在用强烈的感情为我们描绘一幅大自然的魅力图画,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点明课文热爱大自然的主旨。

  4、想象意境,陶冶情操

  在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有所领悟的基础上,我将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由我为学生用深情舒缓的语调朗诵课文,让学生尽情想象与联想作者所描写的山中美景,进入作者所创设的美妙的大自然的世界中,体验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妙感觉。

  学生想象完毕,我将与学生讨论感受,引导其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讨论作者是如何做到将自己对大自然的这种独特感受传达到我们身上的。进而让学生思考传达自己感受的方式方法。引入下一步的教学步骤。

  5、探究语言,领会手法

  请学生先画出自己觉得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并讨论喜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老师重点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中出现较多的几种写作手法,即想象与联想,比喻、拟人、排比等,并讨论这样写的好处,进一步加深对这几种写作手法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在新授过程结束之后,我将给学生布置练习帮助巩固拓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心观察自然,将自己对大自然的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描绘成有生命的人,让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让她们也成为我们的朋友。我将请同学们相互交流汇报自己的类似感受。

  (四)小结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课堂小结的设计上打算采取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的小结形式,即由学生自己分组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再安排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小组间互评以及互相补充遗漏之处,我将在最后给予整体评价。

  (五)布置作业

  加强言语实践是语文课改的两大方向之一,同时基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将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观察生活中的.一处自然景色或一个自然事物,比如云、河、江、草坪、森林等,运用这节课所学到的几种主要的表达感情的方法,可以任选其中一种表达方式来写或者几种任意组合均可,写成100字左右的一个片段。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美好感情,同时也能练习几种写作手法的运用。起到了复习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的作用。

  六、说板书

  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把握本节课的内容,突破难点,我将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山中访友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小碎步练习》

  一、说教材

  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本节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律动第一册舞蹈部分第四课的内容,它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正步、兰花指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将为后面的儿童舞蹈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参与本堂课学习的是本校的三年级学生,一共5名学生,其中有3名学生单耳佩戴助听器,能够基本听懂口语并进行较简单的口语表达;一名为未佩戴助听器的学生,残余听力很少,基本上依赖手语进行表达;一名听力正常的ruo智儿童,有基本表达意愿和听懂日常用语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考虑听障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心理年龄特征,我将教学目标制定为:

  1、通过直观的图片、视频和教师的演示,熟练掌握小碎步的基本要领。

  2、能完整流畅的完成小碎步练习配乐舞蹈的内容。

  3、引导学生从现实体验,激发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在舞蹈中的配合,培养学生肢体语言的美感和艺术表现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小碎步的基本要领;小碎步练习配乐舞蹈的内容。

  难点是学会在舞蹈中的配合,加强身体协调能力和舞蹈动作、表情的美感。

  五、教法、学法

  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里再从教法、学法两方面谈一谈。

  教法: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的原则,根据听障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观察、模仿、游戏这样参与度较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仿学习和共同游戏中巩固“小碎步练习”的知识,学会在舞蹈中互相配合。 学法:引导学生用动手实践、模仿学习、合作游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模仿过程中掌握本课知识,在参与游戏中强化本课知识,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下面说一说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1、语训

  语训是听障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发展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这里进行“这节是什么课?我们在哪里

  上课?律动课上我们学习什么?你们喜欢律动课吗?”四个问答句的训练,达到学生理解并会说的目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律动课的认识。

  2、准备活动

  这儿是律动课的基础环节,主要是活动学生的基本部位,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拉伤。按教师喊拍的节奏进行头、肩、腕、腰、腿、脚部的基本活动,使听障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得到锻炼。

  3、复习、导入

  复习前面所学的正步和兰花指,为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埋下伏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帮助新知识的学习。导入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4、新授课

  (1) 小碎步的基本要领

  这部分的学习我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图片和模仿教师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观察图片时有了初步印象,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掌握小碎步的基本要领。“像不像小鸟在飞”让学生联想记忆,同时引出接下来的游戏活动。

  (2) 小碎步练习

  我采用配乐游戏的方法进行这部分的教学活动。“小鸟飞”这个生动有趣的律动组合游戏,不仅能对前面所学的小碎步进行强化练习,同时,能够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身体的协调能力及音乐的表现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达成教学目标。

  5、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并演示学到的舞蹈知识,还有情感体验。

  这个环节使学生回想了本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七、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我采用能使学生一目了然的动作分解图来呈现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小碎步的基本要领”,简单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模仿学习。

  小碎步练习

  一、基本要领:正步站立,两脚脚跟抬起,用前脚掌着地,两脚快速小步均匀地交替向前(或向任意方向)移动,膝部放松。

  二、动作分解:

  三、游戏“小鸟飞”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认识千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2、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本课教学前,学生对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的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能感知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这个仅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单位间的化聚打下基础。

  3、教材的知识结构

  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知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通过看、算、走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体会和理解千米的认识,认识1千米=1000米,体验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进一步感悟1千米的长度,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熟练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2、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二、说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设想: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你知道我们学校跑道一圈多少米?小华跑了5圈大约是多少米?同桌讨论后,交流。汽车每小时能行70(

  ),你认为可以填上哪个长度单位?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是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认识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学生交流自己看见过的。出示路标牌的图,并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介绍千米的符号---km。

  (二)实践体验“1千米”。

  1、猜一猜:1千米大约有多长?学生猜测后回答

  2、观察:1千米到底有多长?多媒体演示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学生仔细观察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并记录。学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小结:1千米=1000米。

  3、课前已经请大家去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几分钟?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呢?学生回答。

  4、你感觉1千米长吗?学生自由交流。找一找:从学校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学生观察后独立描出图上1千米的长度。再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怎样思考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用什么单位合适。

  5.“想想做做”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是:进一步感受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是:既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又培养了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总结回顾的习惯和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让学生体验数学。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中的难点。所以

  本节课着重让学生创设体验过程,引导体验生成,帮助学生较好地在体验中构建起千米的概念。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欲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及时调控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动态生成。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学弈》。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于教材的理解,《学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1课《文言文两则》的第一篇,本文通过两人同名师弈秋学下棋,虽师出同门,却结局不同,说明了做事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决不能三心二意。本篇课文语言凝练,寓意深刻,是孟子的传世之篇。

  二、说学情

  学生之前学习过文言文,所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比如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本篇文章的大体意思。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表达形式上差距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深刻理解其内涵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断句,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于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设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理解本文深邃的寓意。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是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难点则为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五、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本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现代下棋大赛的视频,并顺势导入新课《学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兴趣。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释题:“学弈”的意思。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4.结合书下注释,翻译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文言文断句的正确方式。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主人公如此厉害,他的徒弟是否都像他一样厉害?

  3.两个徒弟分别是如何学习的?找到原文中与之对应的语句。

  4.这两个徒弟师出同门,结局却完全不同,原因是什么?作者首先排除了什么因素?你从哪句话得知?那么结局不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也能养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通过这两位徒弟不同的学习方式,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思维,从课上体会的道理结合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学弈》。

  设计意图:掌握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并通过表演课本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女作家王安忆的一篇文章,文章在选入课文时做了删节。作家以风趣生动、幽默含蓄、富有童趣的语言,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纯真可爱的小男孩形象,让人感受到一个小男孩的男子汉魅力。

  本篇课文作者采用列小标题的方式组织材料,使全文结构清晰明了。教学中除引导学生学习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体会男孩的天真可爱、鲜明个性之外,还要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知道用小标题组织材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标题常起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的作用,以及小标题要求字数、结构相同的知识。进而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运用的过程,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自学字词的能力,也初步掌握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但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字词教学,对于一些难读、难写、难懂的字词,还需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与运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字词学习能力,从而协助学生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此阶段的学生通过预习,基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学习过按提示、提供的词语、提纲、写作线索等进行“详细复述”,已初步具有复述段落和全文的能力。但本学期本单元的复述要求不同,它要求“简要复述”。 简要的复述:即按照课文的顺序,删去那些次要的、解释性或描写性的部分,抓住文章中主要的东西来复述。简要复述又不能等同于概括大意,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重点,去除文章中描述性的枝枝蔓蔓,抓住主线作有条理的连贯的叙述。对此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适时引导,设计形式新颖的说话练习,更好地帮助学生会用自己的话,清楚、有条理地复述课文。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对要点信息的提炼能力,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特别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连贯的说话技能和有选择的突出重点的说话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整体训练,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能自主认识生字,积累词语,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风靡、男子汉、无所不能、崇拜”等词语。

  学生在预习中,对本文的字音、字形基本能掌握。“风靡fēng mǐ”的读音容易念成“fēng mí”,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找近反义词、查字典等不同的方法去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进一步领悟文章内涵。

  目标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生动风趣的语言风格,感受男孩的天真可爱、个性鲜明。

  “读”是为了读懂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积累文本语言,也是为提高表达能力而准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体会小男子汉天真可爱,个性鲜明的形象。另外,文中有些词语,如“攻击”、“求援”、“冤案”、“对证”、“了结此案”等或夸张或反语,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语言的风趣生动,幽默含蓄,富有童趣。

  目标三:初步认识小标题,了解它的作用;能概括文中所举的具体事例,简要复述课文。

  本文作者按照人物的性格特征,选取了小男孩成长过程中的片段,加上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楚。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这种用列小标题组织材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标题通常起了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的作用。一般小标题要求字数、结构相同。可以通过修改小标题如:“吃饭爽气的男子汉”、“崇拜父亲的男子汉”、“追求独立的男子汉”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标题的作用。在认识小标题的同时,让学生根据小标题对全文进行概括。在简要复述的过程中将文本语言逐步内化为自身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阅读和表达得到有机的整合。

  目标四:从男孩成长的过程中,了解真正的男子汉应具备“执着、助人、独立”等性格特征。

  通过品词品句,感受到男子汉应具备刚强、沉着、独立、果敢等品质。引导学生理解与真正男子汉相比,文中只是个小男孩,因此只能从他与同龄人相比,具备了未来男子汉的某些品质。

  以上四个教学目标的制定不管是从知识技能,还是过程方法,情感目标价值观,都做了整体的考虑,四个方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整体推进。

  四、关于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语言风趣生动,幽默含蓄,富有童趣的文章,在认真研读了文本后,我制定了教学目标,确立了教学重难点,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教学。整个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几点:

  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通过四年多的学习,学生知道可以通过查工具书、找近反义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等方法来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但往往学生最常用的就是查工具书,有时查到的解释并不适合放在文中,他们也不管,久而久之影响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运用已掌握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恰如其分地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意思。例如,本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用查工具书的方法理解“男子汉”一词的意思,在明确字典上的意思后,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过的知识,体会男子汉应具备哪些品质,拓宽对“男子汉”一词的理解,并明确其为褒义词。通过这样的理解,为下文解读全文做铺垫。在课文第二部分“他对父亲的崇拜”中的“无所不能”一词,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以此理解这个词语。又如“崇拜”一词,可让学生用寻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对于作者的一些“攻击”、“求援”、“冤案”、“对证”、“了结此案”等夸张的用词可让学生上下文联系、体会并理解。

  ⒉抓住小标题,整体感知

  在教学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时,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男孩的?学生通过自学理解,抓住了三个小标题。此时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列小标题组织材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标题有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的作用。一般要求字数、结构相同。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根据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要让学生明白课文主要内容并不是将小标题简单相连就行了,还要对小标题做适当修改,必须要使句子连贯通顺,由此来达到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目的。学生在交流时教师应随时注意语言的点拨。

  ⒊以读促悟,沉浸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倡注重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自己读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在这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始终贯穿这想法。我以问题“这个小男孩具备了哪些品质?”为抓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学习中,作者写了四件事表现小男孩对吃的执着,“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吃自己的大拇指,吃得十分专心,以至于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还有与大人们关于能否去少林的那段对话,都可以让学生着重朗读去体会男孩执着的品质;在第二部分中通过用自豪的语气读出对爸爸的崇拜,再体会他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由此小男子汉帮助弱小的品质也就呼之欲出了;学习第三部分时,抓住他的情绪变化“胆怯——沮丧——高涨——狂热——耐心”进行朗读,深切体会他多么渴望独立。到此,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形象已渐渐在学生心中形成。另一方面在学生体验情感的同时也让学生体悟文章的结构特点,贯穿单元学习目标,为复述全文做准备。总之,在这堂课中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思,在学中悟。

  ⒋复述课文,积累语言

  简要复述课文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所谓简要的复述:即按照课文的顺序,删去那些次要的、解释性或描写性的部分,抓住文章中主要的东西来复述。简要复述又不能等同于概括大意,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重点,去除文章中描述性的枝枝蔓蔓,抓住主线作有条理的连贯的叙述。而本文作者运用了小标题的独特的表达方式,使文章结构清晰,这是练习简要复述的好题材,因此我设计了以辩论的方式,提出三个要求让学生简要复述全文,使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组织材料的方式的独特。并将文本语言逐步内化为自身语言,达到了感悟、积累、运用的良好效果,也为课后让学生仿照课文以“他真是个男子汉”为题写一段话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