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说课稿

时间:2022-08-19 15:43:5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教师说课稿(通用1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说课稿(通用19篇)

  教师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第9课《漂亮的花边》,本课是融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也是一节设计制作课。设计,对于提高人类生活品质、增强产品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精美的花边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花边对称重复的形式美。这种不断变换的形式可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花边的相关知识点。

  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制作花边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喜欢美术的情感。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各种形式的花边,认识花边图案的图形特点,感受花边的美。

  难点:在于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设计制作花边,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针对二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行为特点和认识规律,加上本节课属于新知识领域,技能性较强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2、演示法:

  3、激励评价法:

  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仅仅扮演一个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快乐的体验,真正做到玩中学,在玩中创造。

  三、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难点,体现课程设计,侧重学生实践体验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分5步。

  1、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先说导入部分,我认为巧妙的导入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本课的导入我也做了精心的安排。

  首先由我表演小魔术——将一朵小花瞬间变出许多朵一样的小花,并在黑板上拼贴成一条花边展示(这对学生来说,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及时引导学生观察,一朵小花和一排小花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从艺术感受,视觉效果上分析)

  由我归纳:由一个基本纹样向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重复排列的带状纹样就叫花边,具有一种规律秩序的美。(引出新课:漂亮的花边)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回忆并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见过漂亮的花边?(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多留心身边的物品,发现美,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再结合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来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精美花边。(给学生美的享受,为后面的设计制作打下基础)。

  2、探索观摩,认知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尝试着归纳花边的图形特点,以及制作方法。

  继而由我示范制作方法。

  ①绘画的花边(直接画两种)

  先画出一个基本纹样,画什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我画的是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再在旁边依次画出第2个、第3个、第4个……就形成了一条花边,除了这种左右方向的排列方式外,也可以依次向上向下排列(同时示范上下排列的花边)。

  向学生强调必须是同一个基本纹样重复的排列。

  ②剪贴的花边

  接下来我要直接剪一条连着的花边,准备好一张纸条,将它对折2次,把设计好的基本纹样画在纸上,(因为要剪一条连着的花边,所以这个纹样必须是连续的,一定要画到纸的边缘,否则剪下来的花边就散了)再拿起剪刀沿着图案的边缘线去剪,这时向学生强调,使用剪刀这类锋利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剪下的垃圾也不要随意乱扔。剪的时候,先剪出整体的形状,再剪细节部分,遇到镂空的地方,教学生用局部对折的方法,将纸对折,用剪刀剪二下,出现一个小孔,把剪刀尖放进小孔里沿着边缘线剪就可以,打开后就是一条连着的花边。

  ③拼摆的花边(实物)

  除了能用笔画、用剪刀剪出各种漂亮的花边外,我们还可以用生活中的实物,比如衣服上的纽扣,树上的树叶,都能拼摆贴成立体的花边。(当然也要选择同样的物品来拼摆)

  通过我的演示,再一次加深学生对花边图形特点的认识以及制作方法的了解。

  3、积极体验,创造表现。

  在学生作业环节我将设定为激烈的花边设计大赛,我会把剪成花瓶、连衣裙形状的纸板分给同学,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个性思维,为其装饰上漂亮的花边,并采取分组合作的方法来完成。

  在学生体验过程中,可能会有这几种情况出现:

  有的同学画的图案太复杂,看不清楚需要剪掉的部分,告诉学生可以给它做上记号,如画×或涂上阴影。

  还有些同学制作好花边后,不知道怎样去装饰花瓶或连衣裙,我会引导学生根据花边的大小、长短选择合适的部位去装饰,如短小的花边装饰在瓶口、领口,而较长的花边可装饰在瓶身、裙边,并注意色彩的搭配。

  还有两个方面我会特别注意:一是针对个别对花边图形特点理解不透彻,制作起来有困难的同学,引导同组同学对他进行帮助,让大家养成互助互乐的好习惯。而对那些画得漂亮,剪得精彩的同学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制作,创造出更多更棒的作品来。

  4、评价欣赏,提高审美。

  先自评:每组派代表将本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并说出作品的创意制作方法,以及作品什么地方最棒。

  再互评:学生之间尽情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同时构建学生之间的知识互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最后我将本着激励学生的原则,保护他们积极的态度和创新意识,有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师生共同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色彩奖”、“最具团队合作奖”。

  (这样学生体验到成功喜悦的同时,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5、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在思索答案的同时,就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回顾,加深了学习的印象。最后留给学生一个问题,以后想怎样用花边去装点我们的生活?

  (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提高他们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师说课稿 篇2

  一、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非常受宠,所以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时,就会乱发脾气,不会调节自己的心情,也不会照顾他人的情绪,更不懂得如何让自己快乐,并带给他人快乐。因此,我设计了这次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为目的的活动:《心情播报》。活动以幼儿感兴趣的节目主持人选拔赛为主线,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最后达到以下目标:

  1、使幼儿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学会用各种方法让他人和自己高兴。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心情都有晴天和雨天的时候。把难点定位于让幼儿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让他人和自己的心情变成晴天。

  二、说创新点:

  1、把抽象的心情用“晴雨天”来表示,让幼儿能形象地感知和理解。

  2、以方案教学的理念,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采用情景表演、多媒体教学、游戏和教师多种形式的鼓励方式相结合,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学会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三、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讨论法,游戏法、启发提问发、表演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活动准备:

  高尔基说:“学习的最大的动力,就是对所准备材料有兴趣,因此我做了丰富的准备工作:

  1、多媒体课件。

  2、小动物头饰和动物脸谱若干。

  3、用纸箱做的电视台,话筒一只,木偶一个,骰子一个(每面上画有一个小动物的心情图)。

  4、各种玩具、乐器、图书等实物。

  五、说学法:

  这次活动,用以上所说的教法为手段,整个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通过提问、表演、讨论等方式,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教育幼儿要有快乐的心情,并使用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讨论——观察——实践得出结论。

  教师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儿童韵律操,韵律操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身体练习。这是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能够通过美誉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体格,匀称的体型,健美的身姿。我从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体质在教学中我力争让所以学生能随音乐完成动作,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成动作,满足所有学生的表现欲,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身体发展目标:通过形体、韵律操的学练,养成健美体态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柔韧、力量、协调、灵巧等身体素质,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服务。

  知识技能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韵律操的认识和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身体姿态,能够按照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协调、规范、优美的完成动作组合及完成成套动作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模仿自学、自遍、自练的能力。

  心理发展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体验韵律操的艺术魅力及其学习所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观及鉴赏能力,形成自信、自尊、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增强学生相互合作,体验人际交往,促进全面协调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韵律操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心随古动,学生能够跟着教师按节奏完成动作。

  (三)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韵律操的学习,让学生把每一个动作随着音乐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体操的韵律美。

  二、教法学法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快乐的乐感因素。

  2、激励创新,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激励学生参与音乐,参与舞蹈,参与健体使学生会欣赏美,创造美。

  3、韵律操教学由动作组合,跳跃组合两部分组成,是以最基本的跳跃动作,加上上肢的基本动作练习。通过复习与展示,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韵律感、节奏感,以及良好的参与意识,群体合作意识,课前对课的组织,教与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与创新,课上充分发挥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积极调动学生主动性等,掌握了韵律动作,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后进行反思自己的教学,感受这节课不仅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对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健康的心理以及 陶冶学生身心美的情操。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他们的年龄特征是:(1)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2)模仿能力、创新意识和好奇心强,是发展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的最佳时期,通过韵律操的学习,逐步实现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健美的学校体育目标。

  四、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它突破传统的限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节课因为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兴趣和爱好非常广泛,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又对单调持久的动作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为了能把这节课上好,我通过三个部分来加以说明这节课的内容。

  准备部分:学生成四列横队站立,师生问好,课堂常规的练习,有利于全课教学的任务能够更好的完成。

  授课内容:韵律操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方法和集体练习的方法进行韵律操的练习,首先,教师讲解动作,示范,教师放慢动作,要求学生模仿,不过分强调动作细节,只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完成动作,待学生对动作有一个完整的身体感受之后,进行分解说明,再对动作做法提出具体的要求。学生反复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与肯定,为了突出教学重点,韵律操从头到新学的内容串起来练习,巩固动作的正确性,我又安排男女分组进行展示,这样也会更加掉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韵律操的练习,进一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使学生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最后进行小游戏大西瓜、小西瓜,目的是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练习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结束部分:总结本节课的得失,学的好的同学要保持,动作不到位的同学做为课外练习。

  五、感受

  总之,通过这次评选课的磨练,我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提升。经验的积累,不断的学习,我会继续在体育课堂上探索新的教学之路。

  教师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一直很受重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事情是要靠同伴或集体的力量,团结合作才能解决的,而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正是我们要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内容。《小蚂蚁》是最能体现出团结合作而又充满童趣的儿谣,它注重音乐与动作、语言的紧密结合,让幼儿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能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用肢体表现出搬、推、拉、堆,从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特别是儿谣里的“嘿哟、嘿哟”更是幼儿感兴趣的,明快欢乐的节奏,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更浓,更能感受到团结合作带来的快乐。

  2、目标定位

  (1)初步有节奏念儿谣,并能根据语词的变化用肢体作出相应的动作。

  (2)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快乐。

  3、重难点:幼儿有节奏的念儿谣,并用肢体表现出搬、推、拉、堆等动力。并在活动中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快乐。

  4、活动准备

  音乐CD、图片、各种形状的木材,小蚂蚁头饰、乐器:打棒、圆舞板。

  二、说教法

  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音乐欣赏法:音乐欣赏法不仅能让幼儿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儿谣的美妙之处,培养幼儿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幼儿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2、情景表演法:通过表演,让幼儿用肢体表现出搬、推、拉、堆,表演中更能感受到儿谣的乐趣,同时也熟悉儿谣内容,充分感受音乐的节拍和节奏,也感受到参加音乐活动的乐趣。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环节,通过游戏,让幼儿既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又感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

  三、说学法

  1、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图片,并模仿出图片中的动作,为幼儿学习儿谣做好铺垫,给幼儿模仿的空间,是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

  2、倾听法:首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音乐,其次,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模仿动作的积极性。

  3、参与游戏法: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幼儿在活动中扮演小蚂蚁亲自体验儿谣的节奏,能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四、说活动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的内容。

  (二)学念儿谣运用肢体表现:搬、推、拉、堆的动作。

  1、欣赏儿谣,初步熟悉儿谣内容。

  提问:小蚂蚁用了哪些方法运木材?(幼儿:搬、推、拉、堆)接着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2、播放录音,让幼儿跟着录音边念儿谣边用肢体表演。(两人一组,一人扮小蚂蚁,一人扮大木材,跟着儿谣表演,可交换表演)。

  (三)小蚁蚂运木材游戏

  1、小蚂蚁把木材运到指定的地点搭舞台。

  2、引导幼儿回忆并说出运木材所用的方法,然后启发幼儿探究说出除了这些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

  (四)音乐演奏

  幼儿用乐器跟着音乐边念儿谣边打节奏。

  五、活动结束

  幼儿听着音乐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教师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我是国培语文一班的杨含,我来自鹤壁市福源小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鞋匠的儿子》,是我在影子教师教育实践时教学课文的其中一篇。

  我没有按套路出牌,调整了说课的程序,采取了变式说课。

  一、说课程序的调整

  常规顺序: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

  变式说课:说教材——说学情——说学法——说教法——说流程——说反思

  我认为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时,同时更应该关注学情,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进而选择教法,预设流程,我这是教后说课,我觉得反思必不可少。

  二、说教材

  本文是六年级上册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通过一详一略的两件事例,在事例中抓住了对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是鞋匠的儿子,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羞辱与嘲笑,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一定速度和语感,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于是,我设定了两个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宽容、谦虚、正义的优秀品质。

  三、说学情

  我教育实践的是六年级语文,在优胜路小学,语文老师是省级名师,性格淡定内敛。通过我的听课与跟踪观察,结合我对学生的书面问卷调查,学生语文素养不错,课外阅读广泛,被评为“书香班级”名不虚传。

  面对这些是优势,也是压力,也是动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是问题,关键是方法要新,要吸引学生,要和名师有殊途同归之作用。让省城学生接受我这个乡下老师,甚至是想学生悦纳我。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确定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说学法

  1、以读求悟

  在学习方法上,讲课先一天我布置了预习,上课时我采用“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让学生多种形式朗读文本,深入感悟,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指导学生从“读相同的文字读出不同感受,读不同的文字读出相同的感受’。

  2、悟中会情

  通过学生的朗读中的个体感悟,我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体会文本的情感,体会林肯的人格魅力,从而突破难点,实现第二个教学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两线一关系”的方法来处理。

  五、说教法

  1、紧抓主线,研读人物

  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引领学生关注文字背后的东西,紧紧抓住“非常、一定、永远、那么”几个关键词,尤其是三个“永远”,以“初读——感悟——再读”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和适当的引导,感悟这段话的内涵,层层递进地感受林肯的宽容品质,人人平等思想。

  2、借助辅线,体会魅力

  关注参议员的态度变化:参议员对林肯由尴尬——羞辱——嘲笑——静默——赞叹的变化,这是由于林肯的精彩演讲!正是被林肯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3、理清关系,朗读感悟

  理清暗线和主线的关系,指导学生整体读林肯的三段话,感悟人物的魅力。

  为了帮助理清关系,我还精心设计了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

  六、说流程,大胆调整

  在课文激趣引入时,我预想到学生会说到林肯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说到南北战争,而文章的第六自然段的开头就是“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内容是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态度“反对分裂,维护统一”,于是,我为了课堂流程的流畅自然,我大胆调整了教材顺序,紧接导入以后,先学习第六自然段,再回过来学习一到五段,然后总结全文。

  实践证明,我对教材的调整,一方面导入自然流畅,另一方面有利于对课文的拓展升华。

  我的这些想法,在我设计的板书上可以体现出来。

  (板书体现)

  21 鞋匠的儿子 → 林肯 ←

  ↑ 反对分裂 维护统一 ↑

  ↑ 宽容谦虚 感恩朴实 ↑

  尴尬、羞辱、嘲笑 → 静默 → 赞叹

  七、说反思之反思

  《鞋匠的儿子》教学结束后,我结合老师的评课,我写了第一篇反思,但重点是在叙,叙对评课切入点的思考,这次我又对讲课和上次反思又重新反思,写了第二次反思,故我称之为说反思之反思。我从三点来做总结。

  1.读中体悟

  抓住重点语句(林肯的三段演讲词)、关键词(非常,一定、永远)让学生多朗读,深入感悟。

  2.悟中追问

  在让学生说读后感悟时,再追问你是怎么读出这种感受的?这样追问,再让学生来读出这种感受。(例如:学生说用激动万分的语气读第三句演讲词时,再追问一句你是怎么读出这种感受?你给同学们读出来吧,通过学生的读让学生评价,意见一致后再让学生一起用激动万分的语气来朗读感悟。)

  3.问中升华

  学习课文后,你学习了林肯的那些优秀品质?你准备学习哪种品质?怎样学?在对学生的问中达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升华。

  在反思的小标题上我采用了顶针手法,“读—悟—问—感”,环环相扣,密不可分,我给这种方法起名为“四字一线”教学法,在教学中时刻关注课堂的生成,抓住教学契机,处理灵活。

  八、共勉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最后,我用陆游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来和大家共勉,这次国培学习,理论知识营养丰富,影子教师实践深入,我们将在以后工作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负此次国培之行。

  教师说课稿 篇6

  一、说课标

  新课标中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有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二、说教材

  《游褒禅山记》选自高中语文必修2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古代的山水游记类散文,其他两篇分别是《兰亭集序》和《赤壁赋》。我国古代的山水游记多以描写景物、记述游览经历为主。但在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抒情、说理的内容;在记游的同时倾注了作者个人的志趣和感情。

  《游褒禅山记》就是在写景记游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因此游不畅而产生的感慨。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自创新格而弥足珍贵,彪炳千古而有无限的可开掘性。

  它提出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有“深思慎取”的态度。这来自生活的体悟至今仍能引发我们的再思考。

  三、说教学设想和课时安排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难度不大,而且注释详细,因此我准备将文言知识的积累通过课内合作探究、师生共同解决的方式完成。文中的重点细节品读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准字音,读准文言句读。

  2.掌握文言常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加强文言文字词句知识的积累。

  3.理清文章的思路,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整体感知古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通过朗读理解古文思想内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味作者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的人生哲理,表现的积极人生态度。

  2.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五、说教学方法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过程。良好的引导,就不能简单地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以结论的形式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当启发铺垫,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在讨论中逐渐明了,并且最终由学生之口讲出来。露滋苗始发,渠成水自流。所以,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铺垫。做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凭借到位的铺垫,把要传达给学生的知识,让学生自己体悟出来,自己总结出来。

  所以本节课以诵读法和引导法为主,合作讨论法、点拨法、串讲法相结合。

  六、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形象导入,激发热情

  二、反复诵读,全面把握

  (一)一读正字音

  (二)二读通文意

  (三)三读抓关键

  (四)四读探(叹)中心

  三、知人论世,主旨探究

  四、课堂延伸,升华主旨

  教师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云房子》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洁净艳丽。此外,天空中还有小鸟的欢快飞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喜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教育。

  课文以小鸟的活动为线索,以小鸟的目光来观察空中的景色,符合儿童心态,体现了童话特点。课文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很受学生喜爱,有利于指导学生在朗读、观察、想象、美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阅读的乐趣和美的熏陶。

  二、说目标

  根据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认识绿线里的6个生字,随文学会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

  三、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以读感悟,抓住描写云房子的各种形状的句子,感受天中空云朵的千姿百态,随文识字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情境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因素。给学生创设一个与课文相符的情境,让学生在朗读中发展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唤醒学生真挚的情感。依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整堂课设计成学生跟随小鸟飞上蓝天,去欣赏云房子,动手去造云房子的过程,在蓝天上遨游,在白云间穿梭,使文字还原为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玩耍中观察、表达、想象,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五、说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片。

  学生:生字卡。

  六、说教学过程

  1、激情导课

  猜谜语导入,(云)那云造的房子你们见过吗?答案就在课文里。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云房子》齐读课题。(伴随轻松愉快的音乐,课件出示“蓝天白云”画面)学习“房”字。

  明确目标后进行效果预期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2.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时师出示任务并口述

  任务一:认识本课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给出学习提示,让学生明确学习过程及方法。

  (2)自主学习:

  让学生根据任务提示自由读文,小组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老师先评价小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组织小组进行汇报展示。

  指名一组展示生字学习情况:

  组长组织:我们小组会朗读词语,读对的请大家跟我们读2次,如果读错了,请其他小组纠正。(出示带拼音生字词小组成员轮读,全班跟读)小组成员汇报易读错的字音,如:我来汇报易读错的字(平翘舌、前后鼻音、轻声)去掉拼音还认识吗?全班去拼音读。

  评价加分后让小组展示汇报二类字。

  再换一组同法认读二类字(加拼音读,去拼音读)。

  接下来是逐段汇报,随文识字。

  词语读好了,课文小朋友会读的更流利,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展示朗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指名一组展示:

  小组代表朗读第一自然段。(如果读得好,你真了不起,文中最长的句子你都能把他读好,是这样停顿的吗?)小朋友也像他一样根据提示读一读这一段。

  (如果读的不好,你遇到困难了,如果你根据老师的提示,在有停顿的地方停顿一下,你会轻松许多)

  师:(出示:来不及)能读好这个词语吗?看到了这个“及”你又想到哪些同音形近字呢,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这些词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词语:高兴极了、一级一级、来不及)

  过渡:一场雨过后,有一些调皮的云宝宝就呆在天上不肯回去,瞧(出示课件)一群小鸟看到后说(出示课件文字)

  师:可爱的小鸟们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

  过渡:小鸟们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呢?哪个小组读一读?一组读

  师:这两种云房子小朋友再来读一读(有的像….有的像…..)

  师:(听出来了,根据你们这么停顿,云房子漂亮了许多,一起再来读一读)(如果这样停顿一下,你的云房子会漂亮许多)

  师:这段中藏着一个字宝宝,谁发现了?会写的同学举举手,一起背写一次。(样)

  过渡:那小鸟们在云房子里都干什么了呢?男生一起读第3自然段。

  师:还干什么了呢?女生读第4自然段。谁来说说从这段中你知道小鸟干什么了?(作客,玩耍)

  师:谁来说说“作客”的意思。

  师:是啊!你来我家就是作客,谁能用做客说一句话?耍和客都是我们这节课的生字,请大家小组学习这两个字。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学生主要从结构,部首,笔顺组词方面来汇报交流)“耍”字有个双胞胎知道是谁吗?与“要”比较(指导写“耍”)(学生能说出来就让学生说,说不来老师再讲)

  过渡:正当小鸟们玩得高兴时看天空发生了变化!(出示动漫课件)

  师:课文中是怎样写这一变化的呢?齐读第5自然段。

  师:“然”是这课中笔画最多的字,谁有好办法来记住它?

  生:想办法记生字。

  师:让我们一起书空把他记住。

  师:谁能给然找个朋友呢?

  师:这些词语你会用吗?(出示课件:选词填空)

  师:那是谁让云房子消失的呢?(出示:一阵风)

  师:课文中像“一阵风”这样的词语还有许多,你能找到吗?

  生:一场雨,一只小鸟,一群麻雀,一个太阳,一片蓝天

  师:(出示课件再次巩固)齐读

  过渡:现在天空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齐读6自然段。随机学习洗和净。

  任务二:描红“房”“造”“客”写好“然”“及”

  学习提示:观察这些生字的占格,小组讨论怎样把字写漂亮。

  同学们课文读得很流利,相信生字也一定能写好。(出示生字)齐读这些生字,你们觉得哪个比较难写,请大家看,课件出示然和耍,观察这两个字的占格,小组讨论怎样把字写漂亮。一组展示,师根据学生回答范写然,耍(它的主笔是横,所以这一横要写的长一些),师:孩子们,又到了咱们的写字时间了,今天老师想请大家把这5个字(师指着课件中的5个字)描红一次,然后再把耍和然工工整整的在写字本上各写两个。好,现在我们把书翻到136页,看谁又快又好。好,现在请大家从笔袋里轻轻的拿出一支笔,放到书前,在写之前,老师还要带大家练个小气功,叫写字功。(放古筝音乐)来孩子们坐正,让我们静下心来,身正,肩平,臂开,足安,来,咱们轻轻地拿起笔,开始描红,要注意手离笔尖是一寸,在描红时我们要用心去描,这样字就会进入我们脑子里。(看,XXX的写字姿势真好)写完了就请组长为你们组写得好的贴上小星星。

  重视交流过程比重视学习结果更重要。分享学习成果,也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俗话说,一个苹果两人分,一人一半;一个人智慧众人分享,会变成多个智慧。互相欣赏,这对欣赏者和被欣赏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快乐。

  3、检测导结

  猜谜语填空

  七、说板书

  22.云房子

  及然

  教师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环保袋》是江苏省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环保节约,从我做起》中的内容。本节内容是让学生制作环保袋,渗透爱护环境、节约的思想,激发学生从小养成环保节约的好习惯。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纸工制作符号及如何对山线和谷线划痕,这对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说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环保袋的结构特点,掌握制作方法。

  (1)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环保袋的制作中,进一步培养熟练运用纸质材料,使用工具进行剪、折、粘贴的动手能力。

  (2)情感目标:初步了解“白色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渗透爱护环境、节约的思想,激发学生从小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课的重点:

  通过教学和学生实践,让学生掌握剪、折、粘贴的技法。

  本课的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自主设计环保袋。

  【说学情】

  《劳动与技术》这门课是本学期刚开设的,大多数学生接触之后都很喜欢。而且,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都有一些小小的劳动实践经验。但是,由于不少学生都有重语数英而轻所谓的副课心理,因此课堂上往往学习不太认真,不在意制作的质量,纪律也较松散,常导致教学效果不太好。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以学生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强调耳、目、手、脑并用。既要使学生学习一些浅显的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初步掌握一些劳动的基本技能,又要使学生在从事操作性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技术意识,培养初步的技术思维和技术创新能力。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应该是富有生机和探究精神的学习过程。

  【说过程】

  教学准备:CAI课件、日常生活中购物用的环保袋和塑料袋,制作好的环保袋作品。

  学生准备:“06环保袋”制作材料、剪刀、双面胶、直尺、垫板等。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超市购物,你们想不想去啊?老师带了2个购物袋。(1个塑料袋和1个纸环保袋)你们觉得哪一个袋子是环保的。

  师:将环保袋和不环保的塑料袋对比,让学生了解不环保的塑料袋对境产生的危害。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塑料垃圾的图片。看完图片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介绍什么是“白色污染”。

  PPT出示:“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是由于随意乱丢乱扔的不环保的塑料袋难于降解处理,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及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危害。

  1.影响农业发展。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

  3.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如果将废塑料制品填埋,200年也降解不了

  环保袋就是可循环使用,丢弃后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或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的购物袋,它是环保的、安全的。

  师:大家都没有带购物袋,那今天我们就动手制作一个环保袋再去购物好吗?

  这一环节充分运用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渗透爱护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及强烈的动手欲望。

  二、探究学习,认识环保袋的结构。

  师:出示制作完成的环保袋作品和环保袋PPT各角度的图片,让学生按制作图例,小组讨论制作这个环保袋所需要的制作部件。小组汇报交流。

  师:展示06材料中的各部件,让学生选择本节课要完成的环保袋的部件。

  师:介绍其他两个部件的用途。(课后完成)

  师:让学生看图例,说出制作过程。(板书)

  剪下制作部件、粘贴袋体粘贴拎带、袋口、粘上装饰物

  在这一环节中,我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制作的过程,而是让学生以小组讨论需要的部件,如何制作。06号材料中有两个部件是制作另外款式的`环保袋。

  (3)实践体验,制作环保袋。

  教师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动手操作,及时提醒学生在制作时要细致、安静及安全使用工具,对学生在制作中的亮点及时点评,以便使其他学生受到启发。因为音乐可以增强人的想象力,思维能力,五官四肢灵敏协调能力、再造想象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在操作的同时放一些轻音乐。

  (4)评评议议,成果展示。

  举办“小商品交易会”

  1.分组摆放作品,布置卖场。

  2.讨论、评选好的环保袋,并下定单。(从方法正确、作品美观、团结互助、耐心细心等方面评价)

  3.根据客户下定单量,评出“最热销产品”“推荐产品”等奖项。

  这一环节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评价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有一定的经济意识和市场概念。

  (5)拓展延伸,创新制作。

  把今天学到的“白色污染”说给爸爸妈妈听。用学到的制作方法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制作一个大的环保袋。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环保节约,不仅要从我做起,而且要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6)板书

  环保袋

  剪下制作部件

  粘贴袋体

  粘贴拎带、袋口

  粘上装饰物

  教师说课稿 篇9

  第一说教材

  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⑴《孤独之旅》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其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把握小说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的能力。

  ⑵此外这篇课文虽然只是长篇小说《草房子》的节选,但它也拥有主要的人物——杜小康父子、有完整的情节——杜小康在失学之后与父亲放鸭的经历、以及关于鸭群、芦荡、暴风雨的细腻的环境描写等小说的三要素,对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学情分析

  就学生的情感结构来讲,九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非常有限,思想上还不太成熟,所以在理解“孤独是成长中的一道美丽而残酷的题目”存在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去引导他们理解主旨,明白“孤独”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感受和成长的必修课。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小说这种文体也有了一些接触,但是他们理解的现状是感性的多一些,理性相对不足,所以教师可以将小说这种文体三要素及描写方法的抽象知识放入具体的文本分析里去理解和体味,以加深学生对小说这种文体的认识

  再次是教学目标

  根据这篇课文的文体特点并结合小说三要素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浏览课文,抓住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出主人公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而理解 “孤独之旅”的含义。

  (2) 能力目标

  找出文中集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味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人物心理刻画的作用。

  (孤独是每个人每个时候都会有的一种心理感受,处理好它对人性格的培养至关重要。特别对正处在性格形成期的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3)情感目标

  理解孤独是成长历程中的催化剂,学会在孤独的旅途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明白克服孤独就是自我内心学会承受。

  最后是教学重难点

  本篇课文的题目为孤独之旅,对题目的解读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行为脉络和主旨体现,所以我将重点设计为,理解“孤独之旅”的重要内涵。

  难点:品味环境描写对主人公性格刻画的所起的作用。

  第二说教法

  根据对学情的分析和本课属于自读课文的实际情况,我将采用 学案导读法 情境导入法 点拨指导法 延伸拓展法 当然学案导读法是放在上课前的预习阶段,使学生通过学案扫清文章的生字词障碍并阅读助学资料,为课堂上走进这篇课文做好准备。

  配乐播放幻灯片的情境导入,使学生在低沉而略带激昂的氛围中,萌发探索这段孤独之旅的好奇心,为走进课文奠定基调。

  点拨引导学生速读和精读课文,总结出本文的行文脉络,分析全文重点语段。

  最后再结合学生切身的成长经验延伸出关于孤独的观点,引导学生领悟主旨。

  第三说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探求合作的方式,所以我将引导学生采用

  勾画圈点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讨论法来学习本篇课文,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活泼的课堂。

  第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的全方位展现。我主要设置了以下五步

  (1) 创设情景,感受“孤独”

  这是树的孤独,茫茫的天地间成就了它的坚强与伟岸、屹立和沧桑;这是水的孤独,斑驳的土地成就了它的川流不息、绵延悠长,这是山的孤独,缭绕的云海成就了它的耸立与突兀,巍峨与坚韧;这是小巷的孤独,远离了喧哗的现代都市成就了她的厚重和古韵:这是贝多芬在失去听力的孤独中仍然追求音乐的坚定地眼神,这是史铁生在饱受内心的孤独之后重新振作的会心的微笑。这些都是关于孤独的例子,但也是生命历程中跨越孤独,彰显坚强的例子,究竟孤独以怎样一种神奇的力量磨砺出了人的坚强,人的成长。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跟着曹文轩文字踏上他为我们描绘的孤独之旅,去体会那种孤独,那种心灵的成长。

  通过这样的导语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激发学生探索孤独之旅的好奇心,为进入课文奠定基础。

  (2) 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

  小说注重的是对文本信息的提取,所以本环节要求学生速读课文,在读的同时,拿起手中的笔,划出以下问题的提示词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问题

  (1)速读课文,抓住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四个因素,总结出本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 在放鸭的过程中,杜小康的心理经过了怎样的变化?

  (3)“孤独之旅”的含义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的设置是由浅入深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旨在让同学认识到这篇小说写了杜小康因故失学,被迫与父亲离家前往芦苇荡放鸭的经历。其中开端是失学离家→发展是孤独行程→高潮是风雨寻鸭→最后也就是结局少年长大 。第二个问题是在此基础之上,发掘关于杜小康心理变化过程。由出发时──茫然,恐惧;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安顿之后──感受孤独;时间一久──不再忽然地恐慌;以及那天暴风雨后──坚强。思路很清楚,正体现旅本身就是一个过程的意思,讲到这里第三个问题就水到渠成了,以上那个两个问题正是孤独之旅的两层含义。这样设计问题,跳跃性不会太强,使学生感觉不会太突兀。

  通过速读课文,学生把握了文章的行文脉络,到此我们也完成了知识目标。

  (3) 精读课文,重点分析

  精读并不与速读矛盾,这里面的精读主要是精读重点语段,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文中这些精读段落,并分析这些句子所起的作用。

  精读又分两步走,第一步精读集中描写环境的段子,例这是关于鸭群的两个句子,对鸭子的叫声的描写和鸭群对杜小康父子的相依相偎就是杜小康刚离家的茫然恐惧的体现。“鸭的叫声”其实把杜小康带到了和学校不同的生活环境,不是同学们的戏耍,吵闹,不是朗朗的读书声,而应该是一个和这个十几岁的孩子生活极不相称的放鸭活动,这是杜小康生活环境的变化。 这是关于芦荡的描写,绿色的浪潮给人的压抑以及那种逃也逃不出的感觉就是杜小康在到达芦荡后的害怕与胆怯的反应。。渺远的芦苇荡静得有些怕人,这让一下子离开小玩伴的杜小康感触颇深,绿色带来的生机勃勃更反衬他身影的蜷曲和瘦小。

  这是关于暴风雨的描写,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狂风暴雨中一个少年为了生计早将以前的茫然,胆怯褪去,无助中他不再害怕了,坦然接纳了眼前的一切,渐渐的成长为一个小男子汉了。

  第二步精读关于细节描写的句子,尤其是对鸭群在水面所造成的扇面型水流的描写。这是通过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所看到的,这很符合他的身份,同时也很符合他的心境,因为这是杜小康第一次离家,他对自己的前方是茫然的,所以鸭群划出的如此细小的扇面型水流就足以在主人公杜小康荡起层层涟漪。

  这里的环境和细节描写都反应出了杜小康各个阶段的心路历程。到此我们完成了能力目标

  (4) 延伸拓展 总结主旨

  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之上,学生对文章的行文脉络和重点语段做了分析,此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你第一次独自在家的时候,你第一次和朋友分离的时候,你第一次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或许会感到不安,甚至是恐惧,但是不久之后,对孤独的超越得到的是成长,是敢于接受的坦然和镇定。此时在引入纪伯伦及本文作者曹文轩有关孤独的看法。以此来引导学生领悟“孤独是成长中一道美丽而残酷的题目。”的主旨。到此情感目标也得以完成。

  第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使学生迅速的抓住课文要点和文章的结构脉络。秉持着这种理念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孤独之旅这篇课文是由杜小康的放鸭经历和杜小康的心路历程所构成的,而这个旅途的延伸正是由杜小康出发时的茫然、到达的恐惧、安顿之后的孤独直至暴雨之后的成长所构成,横纵坐标轴和不断攀升的阶梯线,正是人生坐标中成长历程的绵延。

  教师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使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完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后对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这对今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

  难点: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认识问题。

  解决问题: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二、教法说明

  对于认知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感知身边数学

  学生已经学习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因此可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结合前面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关系的探究,我自然地提出问题: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是否也有联系呢?,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用上网收费这一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并用问题启发学生去思、鼓励学生去探、激励学生去说,努力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情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二)享受探究乐趣

  1、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设计意图]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两个方面的关系,为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的关系作好铺垫。

  2、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设计意图] 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从而在头脑中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单纯地记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此时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乘坐智慧快车

  例题:我市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0 .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如何选择收费方式能使上网者更合算?

  [设计意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规范解题的习惯,引导学生将上网问题延伸为例题,并用问题:你家选择的上网收费方式好吗?再次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人翁的学习姿态。通过此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本节课的难点,体会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

  (四)体验成功喜悦

  1、抢答题

  2、旅游问题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对竞争充满兴趣的心理特征,用抢答题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并在抢答中品味成功的快乐,提高思维的速度。在学生感兴趣的旅游问题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五)分享你我收获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向学生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六)开拓崭新天地

  1、数学日记

  2、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用数学日记给学生提供一种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方式,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并使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事物,体验数学的价值。作业由必做题和选做题组成,体现分层教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设计反思

  1、贯穿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突出一个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3、体现一个价值数学建模的价值

  4、渗透一个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师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白杨》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同时希望自己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课文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歌颂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

  二、说教学目标 :

  1、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幷写小练笔。

  三、说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四、说教学难点:

  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本,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一种美好的境界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学生了解白杨是一种极普通的树。

  (二)检查预习

  有小主持人检查词语及本课主要写了什么?

  (三)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

  首先让学生快速读课文,找一找白杨有什么特点?抓住爸爸说的一段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读,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总结出白杨有三大特点:直 、适应性强、不怕困难。然后引导学生简单理解小白杨有没有这样的特点,出示句子: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学生总结概括。

  然后重点理解爸爸是个怎样的人,通过课文段落: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学生很容易看出孩子对爸爸了解甚少。接着让学生汇报搜集的西部战略资料,进一步了解,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及当年像爸爸一样的建设者,有着怎样的品质。总结出:他们同样像白杨一样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体现出他们无私奉献精神。

  孩子能不能行,从哪里看出来?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一句话就很容易看出来。

  最后,学生通过看板书,深入了解白杨和爸爸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完,老师总结,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紧接着出示小练笔,学生先交流然后练笔,最后一生说说自己的小练笔内容,学生评价,老师小结。

  总结提升: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记住白杨的特点,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教师说课稿 篇12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草原》。我的说课准备从七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草原》是一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作者用极其清新,优美的语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团结。文章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一是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这样安排使全文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二是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三是情景交融,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

  1、会认"渲、勒"等6个生字;会写"毯、渲"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渲染、绿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3、揣摩优美语言,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书法情感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品味优美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标还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究,点拨引导,自读自悟,大量实践的教法和学法。

  五、说课时安排

  本课我打算用2教时完成。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说课的完整性,我将本文教学的全过程陈述如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把吉祥三宝一家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吉祥三宝他们想带大家一起去神游他们美丽的家乡。"此时,我将会播放《吉祥三宝》的视频声像,让学生对吉祥三宝的家乡内蒙古大草原充满了期待和幻想,这时我会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草原".

  【设计意图】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于漪老师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堂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我非常重视"导入"这一环节的设计。

  (二)新授

  这一环节,我准备采用"四步法"教学,即"读文、探究、积累、练习".(在黑板上写出"四步法")

  1、读文

  (1)自由读(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检查读(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3)指名读

  2、探究

  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完成以下任务(可以自主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1)给文章的每个自然段拟一个四个字的小标题

  (小标题是:景色优美、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2)在第一段中找出,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草原景色优美

  如:哪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愉快。

  那些小丘的线条……流入云际。引导学生抓住"渲染、勾勒"进行理解。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板书:空气清鲜,天空晴朗,一碧千里,翠流

  (3)认真读文,说说草原上的人是些什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4)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并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让读者体会到蒙汉两族人民深厚的情谊。

  【设计意图】

  1、倡导自主学习不等于随意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等于把教师逐出课堂。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中学生学什么,很需要教师居高临下的"引导".因此,设置高价值的学习问题就是教师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

  2、浙江特级教师纪育华说:"教材内容是教学的原始材料,它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作一番剪裁。该取则取,该舍则舍,择其精华实施教学。"

  3、积累

  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就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

  学生再次读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选择两个背诵下来。

  【设计意图】

  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说语文的学习是一幢大楼的建设,那么词句和语文知识便是砖砖瓦瓦,而积累则是将砖瓦砌成高楼的过程。

  4、练习

  为了将知识内化成能力,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按要求改写句子

  1 (改为比喻句)

  2 (改为拟人句)

  以"美丽的校园一角"为题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

  叶圣陶老先生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育的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因此我采用循序渐进的理念设计了这两个练习。

  七、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通过板书,可以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形象精炼地呈现在黑板上,能从视觉上强化对学生的刺激,有利于教师凸显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教师说课稿 篇13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一必修4第一章第二节《角的概念的推广》。我现就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学情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材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明,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研究

  1、教材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角的概念的推广,主要是运用运动观点来定义角,即用角的始边和终边及旋转方向来定义任意角。从而来完善初中角的定义。

  2、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三角函数这一大章的第一节,是在学了集合和函数之后的又一重要章节,是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一个延伸和推广,主要是推广到任意角三角函数,也是对集合与函数的知识的又一渗透。所以本节课《角的概念的推广》就起到了一个铺垫和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今后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2)掌握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角的集合(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

  (3)体会运动变化观点,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

  能力培养点:

  (1)借助实物演示、绘制图形等手段,让学生充分体会数与形结合对探究数学问题的作用。

  (2)在老师引导、及时评价下,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下,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德育渗透点: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3)通过课堂上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学习精神,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的品质。

  4、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其符号表示、集合表示

  二、说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方法采用教师引导下的讨论法,通过实例教具展示,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发现就概念、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而探索新的方法,形成新的概念,突出数形结合思想与方法在概念形成与形式化、数量化过程中的作用,是一节体现数学的逻辑性、思想性较强的新课。

  三、说学情学法

  (1)分类法:了解数学知识是有规律可循的,要弄清角的分类及分类的方法。

  (2)观察分析:让学生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

  (3)练习巩固: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问题,激发兴趣:

  通过带有文学色彩的填空题激发兴趣,由回忆初中学过的角的概念与生活现实中角的现象对比引入新课。采用问答、复习等方法。

  2、积极参与,探求新知:

  (1)在引入的延导下,提出“旋转”形成角的基本理念。借助实物“雨伞骨架”的形象演示加深学生对旋转的体会,解决角的概念形成是的三个基本量:“顶点”,“始边”,“终边”的介绍。完成对角分类中正、负、零角的旋转展示。

  (2)由学生动手画的过程体验,形成对角的概念的深刻理解,并体会在画图过程中角的终边不能快速确定的难点,进而引出下一新的知识点:象限角。并借助实物教具的演示和学生一起归纳出象限角的要求与含义,教学时应突出“顶点”,“始边”,“终边”的位置特点。同时举出终边落在轴线时的特殊情况,介绍轴线角。

  (3)学生在练习本上,老师在黑板中央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同时画出30,90,330的角。完成后指明它们都是第一象限角。通过观察,探索提问,归纳总结得出终边相同角的共同特点,写出所有与?终边相同的角连同?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3、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结合课本例题要求,对例2和例3的位置做了调整,目的是在例题1例2中完成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集中演练,将例3可看做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再研究。在例题的讲解中突出和本节课知识的联系,做好对学生思维的调动和引导。

  4、巩固提高,归纳总结

  在随堂联系的处理上,原则性:参考课本例题和课本练习题的特点。形式:抽奖模型。过程展现:放手让学生自行解决,然后教师加以点拨评价。目的: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情感体会,形成简单的对试题的形成和解决的思考。

  5、课后统一及个性作业:

  课后统一作业以课堂所学基本知识为主,重点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规范书写能力,考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个性作业其宗旨是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同时应注意题目对培养学生数学情感所起的积极作用。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原则:简明清楚,重点突出。在有数学图形的课程中应将图形画在黑板中央位置,以突出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

  六、说教学设计:本节课力求体现的教学特色有三个:

  1、以画图为主要线索,以实物教具为重要载体,将角的概念的推广,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逐个引出,使学生的认知从形象化的体会逐步发展到理论化的研究。

  2、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思考,动手实践。

  3、课堂上所有教具的来源均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而形象化和创造性的使用以达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相得益彰的效果。

  教师说课稿 篇14

  这次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第9课《xx》之一《xx》。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xx》这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xx》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xx”,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xx》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二、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三、说教学设计

  1、题目切入,引发期待:

  (设计理念:以题目切入,紧扣题眼“亡”“牢”,既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又使学生意识到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会发生变化。)

  2、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认读,集体纠正。重点指导:多音字:圈

  3、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朗读课文,掌握故事主要内容。

  (2)指导重点句式,把握人物形象。

  4、创设交流情景,揭示故事寓意。

  (设计意图:在特意创设的情境里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进入角色。在“修”与“不修”的后果对比中,寓意的揭示自然是水到渠成。试用“xx”的道理处理问题,学生进一步认识到xx的重要性,深化了寓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次板书。

  1、突显故事的“寓言”体裁;

  2、体现故事“寓言”特点;

  3、精炼故事内容;

  4、美化板书形式。

  在整个板书内容的设计中,我充分遵循生成的规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感知到感悟,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力求通过板书促进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情感的融合,让教学涌动着情感的灵性,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心灵交融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内化,努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生成。

  教师说课稿 篇1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XX好!

  我是来应聘幼儿园教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的题目是《可爱蜻蜓》,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可爱蜻蜓》是大班幼儿美术领域的内容。新《纲要》提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可爱的蜻蜓是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充分动手动脑的美术创作活动,我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宽松的环境,尊重个体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幼儿考虑。通过画可爱的蜻蜓让幼儿去体验、感受色彩的美丽以及活动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画出可爱的小蜻蜓并进行着色。

  技能目标:通过给小蜻蜓着色,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美感。

  (三)活动重难点

  为了更好的实现以上三维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美感。本节课的难点为通过给小蜻蜓着色,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二、说学情

  为了更好的把握本节课的内容,我还对学情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大班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喜欢与同伴交往,同时,他们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在本活动中,我非常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经验,运用了大量的直观材料,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在以游戏为主的活动中获得社会经验。

  三、说活动方法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获得知识,获取经验。因此,在本活动中我将采用游戏法、观察法、视听讲结合法以及表演法进行本活动的教学。通过多种感官的调动,帮助幼儿理解本活动的意义,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从中获得生活经验。

  四、说活动准备

  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珍视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是幼儿教育要遵循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为幼儿创设一个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根据这一特点,在活动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背景音乐以及图书引导幼儿看图说话,培养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好和求知欲。

  五、说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课之初我将以律动的形式整理纪律:“一二三,我坐端。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小手小手放哪里?小手小手,放这里(腿上)。”通过师幼互动做动作的方式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整理了纪律。

  接着以自创的儿歌进行导入:“我是一个小蜻蜓,飞行本领强;我要在那蓝天下,自由的飞翔。我是一个小蜻蜓,飞行本领强;我要飞到教室里,和小朋友一起玩。”在演唱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辅之图画和音乐,以此来导入本活动。充分利用儿童的无意注意,将他们吸引到活动中来。

  (二)基本部分

  首先,要求幼儿描述图片中小蜻蜓的特征,幼儿边描述教师边板画。大班幼儿的思维主要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蜻蜓图片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其次,让幼儿自己动手画一画,在幼儿进行美术创作之前,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例如:给小蜻蜓着色、画背景、多画几个小伙伴等。在幼儿进行绘画时,我会走到他们身边,进行个别指导,以此来体现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最后是作品展示环节。在这一环节我将先引导幼儿对他人的作品进行点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鉴赏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然后我再给予称赞和鼓励性的评价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能力、习惯的培养,活动延伸不可缺少。因此,在活动的最后我将会延伸到区域角,让幼儿到区域角表演导入中的儿歌,帮助幼儿把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继续延伸。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教师说课稿 篇1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XX好!

  我是来应聘幼儿园教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的题目是《数一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数一数》是苏教版幼儿园大班下册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数一数》是一首有关动物的绕口令歌曲。《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本次活动在学习绕口令的基础上,记忆歌词,熟悉曲调,从而创编歌曲,体会改编歌词的有趣性和挑战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特制定如下三维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敢于迎接绕口令的拗口和歌词的不断变化带来的挑战,体验成功的快乐。

  2.能力目标:通过运用“重组法”改编歌词,并能大胆的唱出新歌词,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3.认知目标:能愉快地学唱歌曲《数一数》,尝试用添加语气词的唱法表现歌曲的诙谐有趣。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活动目标的分析,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唱歌曲《数一数》,并能表演出来。

  根据对大班幼儿年龄特征的分析,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难点是改编歌词,并能大胆的唱出新歌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说学情

  大班幼儿掌握了初步的音乐知识,同时,音乐记忆力和审美能力有所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应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因此,本次活动在学习绕口令的基础上,记忆歌词,熟悉曲调,从而创编歌曲,体会改编歌词的有趣性和挑战性,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说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等来进行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说活动准备

  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要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物质材料是幼儿探索操作的直接对象。因此,我在活动前做如下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一些常用的语气词。

  2.物质准备:歌词大图谱一份,操作板。

  五、说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带领幼儿一起做个“什么园里有什么?”的游戏。游戏前说明游戏规则:“老师问:果园里面有什么?大家依次说各种不同的水果,不能和前面的小朋友重复哦。老师问:植物园里有什么?大家依次说各种不同的植物,同样,不能和前面的小朋友重复哦。还可能问蔬菜园、动物园里有什么?”

  游戏做完,自然地引出动物园里有什么?从而导入活动。

  (游戏导入活动,符合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

  2.基本部分

  (1)学唱歌曲

  教师先唱一遍不加语气词的绕口令歌曲,幼儿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然后,教师让幼儿看着歌词大图谱,一句一句地示范唱歌曲,幼儿学唱歌曲。

  接下来,教师添加上语气词演唱歌曲,让幼儿发现不同,并体会语气词的诙谐有趣。

  再让幼儿尝试添加语气词演唱歌曲。

  (通过范唱、编唱绕口令歌曲,激发幼儿的兴趣并感受添加语气词的有趣。)

  (2)改编歌词

  通过在操作板上变换小动物的位置,带领幼儿重组歌词集体改编歌词,并鼓励幼儿大胆唱出来。

  然后,让幼儿分小组合作找出歌词中动物的不同重组方法,继续改编歌词并表演唱。

  (通过不断的重组歌词,改编歌曲,为幼儿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体会其中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带动作表演唱改编的歌曲,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歌曲。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对幼儿能力、习惯的培养,活动延伸不可缺少。因此,我让幼儿回家后把新学的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并和爸爸妈妈交流还可以怎样改编歌曲,从而帮助幼儿把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继续延伸。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教师说课稿 篇1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XX好!

  我是来应聘幼儿园教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的题目是《小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小鸟》是幼儿园大班音乐课的内容,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本课生动活泼,节奏明快。歌曲描绘了小鸟在美丽的大自然自由翱翔的欢乐景象。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根据新纲要标准:以音乐游戏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从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入手,并在教学中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情绪,让幼儿轻松、热情、愉快的演唱歌曲。

  三维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学会记忆该歌词的方法,尝试用图标法去加注歌词;能够理解歌曲中的欢乐气氛。

  2、能力目标:通过图片联想记忆歌词,拓展想象能力,学会直观记忆歌词;通过表演歌曲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感染力

  3、情感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集体锻炼活动,小组活动中学会互帮互助;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

  活动重难点如下:

  1、活动重点:学会记忆该歌词的方法,尝试用图标法去加注歌词。

  2、活动难点:结合自己的理解给歌词加动作进行表演。

  二、说学情

  教师在活动中要时刻考虑幼儿的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在开展活动之前全面了解幼儿的特点非常必要。大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但是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这一阶段的幼儿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好学好问,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同时,也能够通过同伴间的合作完成更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享受成功的满足。本节课采用了游戏化教学的形式,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说活动方法

  为了突出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切实在活动中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我综合运用了直观教具法、节奏演奏法、游戏法,让幼儿观察、思考、表演,积极调动多种感官,来理解歌词中大自然的美、感受旋律的魅力,并能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进行歌曲表演,知道如何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更多乐趣。

  四、说活动准备

  教育是一种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社会经验、发展技能的方式。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为幼儿的活动配置充足的物质条件。

  1、课文相关的图片,如小鸟,蓝天,树林等;

  2、课文歌曲的录音材料;

  3、伴奏歌曲的钢琴。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活动过程。

  五、说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表演歌曲导入:《小鸭子》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以小动物的歌曲导入,加以模仿声音“啾啾啾啾”,引导幼儿说出本课的主题《小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上的导入,能创设良好的情境,集中幼儿注意力,启迪幼儿思维,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基本部分

  (1)观看图片,体验歌词

  为幼儿呈现小鸟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思考、讨论。展示优美的图片,同时呈现出歌词。这样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利于他们更快地对歌词有直观的印象。

  (2)初读歌词,节奏演示

  为了之后的歌曲教唱活动顺利进行,将歌词部分进行带读是非常有必要的。带领幼儿打着节拍,将歌词有节奏的读出来。这样能让幼儿在掌握节奏的同时也进一步地扫除了歌词的障碍。

  (3)播放歌曲,初步跟唱

  播放音频,让幼儿感受歌曲中的情绪,体会旋律的优美。对歌曲的旋律有大致地把握,要求幼儿在听歌曲的时候将出现的一些地点,诸如:蓝天、树林、湖边、草地、田野、山岗,以自己理解的方式标画在书本上,这样对幼儿进一步把握歌曲,增加熟练度,提高直观性是非常有益的。

  (4)加配动作,表演歌曲

  在熟悉了歌曲的歌词和旋律之后,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表演歌曲。为歌曲加上动作的方式可以让幼儿更深刻地体会歌曲的情感、更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同时也为幼儿表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结束部分

  结束环节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部分,“一个好的结束是下一个活动的开始”。精心设计一个适宜而有效的结束方式很有必要。

  我会采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幼儿一起唱创编的儿歌:“蓝天里,有阳光。校园里,有花香。我们,我们,快乐地成长。”以轻松自然的方式结束本节课。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对幼儿能力、习惯的培养,活动延伸不可缺少。因此,我采用家园共育的方法进行活动延伸,让幼儿仔细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编,并唱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从而将这种对美的欣赏拓展延伸到课外。

  这是我本次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教师说课稿 篇18

各位领导,前辈,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今天能得到一次名师指路的机会,非常荣幸。真诚的感谢所有的老师们。

  在国培学习了这么久,聆听了很多专家教授们的高屋建瓴,收获满满。在今天的说课设计中我也尝试着学以致用,下面我将通过对学习前后的教学设计比较,来进行说课,也算是我这段时间学习的汇报。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按三个步骤来进行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法和说教学流程。

  一、说教材:

  有余数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是在学习时平均分刚好分完的基础上而引申到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又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本节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有余数除法的表达形式很抽象,二年级学生的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能力还不强。因此,本节课以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逐步抽象概括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数学模型。

  新课标对数学课堂的提出的“四基”目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体会平均分后有剩余情况,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经历有余数除数知识形成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理解有余数除法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渗透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二、说学法:

  在杨良春老师的课,他提到课堂是以学生为本,所以我们要从凸显学生主体的视角出发,建立了每节课的学法。

  所以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让学生操作感知,有余数除数的产生的必要性。 然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建立有余数的除法模型。最后在有层次的练习中,巩固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小组交流得到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当然老师主导的作用也必不可少。

  三、说教学流程(见)

  本节课我将按照以下四个环节来进行导学。

  一、活动导入,初步感知。

  如果按照一堂常态课的设计,我会先给出问题:6个面包每3个一袋,可以装几袋?然后类比推进到7个面包每3个一袋,可以怎么装?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通过这样的对比活动来感知有余数产生的必要性,实现表内除法到有余数除法的过渡。

  在学习了阎教授的新课程的解读一课,她提出课改改革的本质之一就是课堂的开放性。于是我做了这样大胆的尝试,我把活动的素材换成同时出现3种不同的食物,分别按种类每3个一袋,可以装几袋?

  对比之前的设计,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更能体会有余数除法产生的必然性,也增加了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学习也变得更多样化了。

  作为本节课第一个合作活动,我会给出明确的合作要求。

  活动一:将三种食物(6个面包,7个苹果,8个糖)按种类每3个装一袋,你会怎么装?

  (1)动手操作:独立分一分,用简洁的方式表示。

  (2)说过程:同桌互相说一说平均分的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分一分的过程中,自己经历平均分后正好分完和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让余数的概念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并且能通过同桌互相说,互相纠正补充,能规范有余数除法的表达。

  赵雄辉教授说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后的“展示”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可以在展示中抓住某些课堂生成的资源来突破重难点。

  比如,在汇报展示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比如“圈一圈,摆一摆”的方法。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老师始终记得自己的主导地位。老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追问来挖掘问题的本质,决定课堂的走向。因此我会追问:

  1、为什么剩下的1,2个为什么不继续装?以此来突破余数的含义。

  2、将上面平均分的情况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为什么?目的是区别有余数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情况。

  3、生活中你能找到像苹果,糖果这样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吗?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广泛性。

  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通过学生的合作,汇报,质疑,补充。老师的追问就达到了初步感知的作用,开放的数学课堂会产生未曾预约的精彩。

  因为合作要求中提到用简洁的方式表示,当然也有学生补充了用除法算式的方法。此时学生会发现平均分正好分完的情况是可以用已学知识来解决的,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就会与已学知识产生矛盾,所以有余数除法产生的必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我趁机赶紧追问:

  4、你会用算式表示苹果,糖果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吗?

  学生并不能马上确定用哪种算式来表达,因此我将安排第二个合作活动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会提示学生其余两种我们选苹果的分法情况来写一写算式。

  二、主题探索,建立模型。

  活动二:

  小组合作:把7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2袋,还剩1个。用算式表示。

  1、先独立思考,用你喜欢的算式表示。

  2、结合图,在组内互相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所对应的含义。

  3、组长分工,准备汇报。

  我们知道感知表象只是进行数学学习的第一步,我们要给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设置这样的小组合作活动是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通过从已知知识的类比迁移,通过小组合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模型。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算式表示,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然后让学生结合图,说出每个算式中数字的含义则是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真正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接下来小组展示环节,我们就可以看到数学模型从模糊到清晰的的建立过程,提高数学的符号意识。

  汇报反馈:

  方式1: 7-3-3=1(个)

  方式2:7÷3=2(个) 多1个

  方式3:7÷3=2(个) 1(个)

  从学生的汇报情况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学生在本堂课中的发展,有的学生进行了表内除法的顺向迁移,有些学生还是停留在加减运算,甚至还有学生手足无措的无法完整的表示,掌握了这样的学情,我们接下来的问题串才更有针对性。

  追问1:你喜欢哪个算式为什么?

  比如:有学生会所喜欢第一种,就会有学生反驳:如果是100个面包平均分给3个人,那这样写太麻烦,除法算式更简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美,有余数除法的模型也逐步清晰了。

  在学生争论第二种和第三种哪种更好的时候,我会给出数学家是这样表示的

  7÷3=2(个)....... 1(个),强化学生数学的符号意识。

  此时有余数的除法就清楚的呈现在眼前了。

  7÷3=2(个)… …1(个)

  提问2: 你知道这个算式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为余数起名。揭示主题:顾名思义,这种算式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在操作感知和已知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大胆表达的机会,时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会取出很多名字,“剩数”“多数”,肯定他们的想法,数学家们给出余数这个名字。

  追问3: 余数表示的含义是什么?你能完整的说说这个算式的含义吗?

  让学生在此理解这个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含义。

  提问4:糖果的分法你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表示吗?最快最迅速的应用。

  提问5:有余数除法与表内除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对比观察,揭示本质。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操作,观察,对比活动,有余数除法的模型就牢固的建立起来了。

  接着我们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巩固实践,深入理解。

  基础练习(见)是模仿性练习,利用类比的思想,及时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模型,素材的选择也从生活素材推广到数学图形,丰富有余数除法的类型,比如有余数为1,2,3等等,体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提高练习:(见)原来设计的是举出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例子。设计意图是让孩子们感受到有余数除法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但是后来我结合这节课的重难点反思,这节课主要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原来的设计要求太好,从时间上考量,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要花费时间,所以我决定给出既有的有余数的模型,而且与原来的有余数除法两个单位不同,这次选择的是两个单位相同的这种模型,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发挥,学生举例的形式也不至于太单一,只要想哪些情境能用这个解决即可,当然老师要引导学生的举例的多样性,比如平均分和包含两种形式都要概括,等等,最后来概括哪些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生活问题,周期问题等等)

  四、拓展提升,综合应用。

  在这堂课的末尾我设计了一道综合拓展题,力求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摆小棒,进行观察,比较,交流得出结论,也是为下节课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埋下伏笔,体现了数学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

  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为什么?

  (1)分析题意,提取信息。学生动手试一试,进行猜测。

  (2)追问:5根可能吗?

  (3)追问:6根呢?7根呢?

  (4)再追问:那你认为最多可能剩几根?

  (5)得出结论: 所以有哪些可能呢? 1,2,3,4根。

  (6)提升: 那么如果是这堆小棒摆了4个5边形,有剩余,这堆小棒可能有多少根呢?

  本节课从装东西(初步感知),到观察特点分析(感知清晰),到抽象概念(形成算式),再应用概念,遵循了学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规律,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科学性,数学的模型思想,数学的价值性等等。

  通过不同时期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我深刻意识到在一个月学习,我成长了不少。感谢国培,感谢老师们。这就是我这节课的所有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教师说课稿 篇19

  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春》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文。它体现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对于学好本单元其他课文,乃至以后学习写景抒情散文都大有裨益。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三维教学理念,加上本文作为写景抒情散文的体裁特点,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把握重要词语的音,形,意

  (2)体会春景中寓含的热爱自然,春光的感情,奋发向上的精神(3)欣赏描写春的优美生动的语言

  (4)理解如何抓住景物特点组织安排材料

  3教学重点,难点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这是第一次系统的学习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年龄小,感悟力还不成熟,结合本文的体裁特点,重点设为目标的(2,3,4),难点设为目标的(4)

  第二、分析教法

  1.主要采用问题导引式,启发式。这是由于七年级学生对于欣赏美文还缺乏一定的思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完成鉴赏。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种方式的采用,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热情,又可以使学生对美好的春光有直接的视觉效果,增强感染力。

  第三、分析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课程标准提出:"要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注意情感体验,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作为写景抒情散文有些意蕴是不可言传的,所以这两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可以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利于加深理解。

  第四、教学步骤

  1.检查预习,补充相关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打牢字词基础,加强对字词,特别是有些多音,多义字的检测。提问学生课外收集的作者情况,培养学生课外查找资料的习惯,教师可以进行补充。

  2.学生自由朗读或默读全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在作者笔下,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幅图画(2)文中洋溢着一分什么样的感情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这两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全文的理解,也较容易,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讨论补充把握较好。教师应把发言权脚给学生。

  3.在提问回答以上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选喜欢的段落,指出喜欢的理由,并做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题是紧扣课文重点中对优美生动语言的欣赏而设计的,同时又充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在学生表达自我感受的同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体会。如:"钻""赶趟儿"等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几个学生对不同片段的各抒己见,使学生对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对于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段落,组织学生齐读,增加语感。

  4.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如何紧扣"春"组织材料的。以(4)(5)节为例,使学生认识它们如何条理清晰的组织材料的,这样可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提高课堂效率,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戒面面俱到。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进行阅读反思:本文之所以这么生动,富有感染力,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是为下一阶段的写作铺垫,有了上面的分析,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可以不难认识到:这主要是由于修饰语,叠词,修辞手法等的运用。

  6.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一段语言优美生动的写景片段。题材自选,题目自选,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然后相互交流,评价,教师给以不同程度的肯定,以激励为主,使学生做到以读促写,使学生在自我表现满足中结束本课学习。

  7.作业布置:以第六节为例,紧扣本文重点出题。作到少而精,富有启发性,难度恰当。

  第五、板书设计:

  (略)



【教师说课稿】相关文章:

教师的说课稿07-21

教师的说课稿02-11

教师英语说课稿09-10

《钓鱼》教师的说课稿12-08

精品教师的说课稿03-17

教师音乐说课稿09-09

教师说课稿04-30

英语教师的说课稿09-10

《钓鱼》教师的说课稿04-14

教师面试说课稿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