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说课稿

时间:2021-03-15 11:46:0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确定位置》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确定位置》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确定位置》说课稿范文

  《确定位置》说课稿1

  第一,依据标准说理念: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第二,联系实际说教材:

  《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个窗口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本节课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的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位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要求: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

  2、突出在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多样性和实质统一性:都需要两个数据。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能力,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水彩笔等教具。学生准备:铅笔、练习本等学习用具。

  第三、立足发展说策略。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以谈话法、观察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学习横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我在讲求教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法的指导。我把学法确定为:观察法、探索法、讨论法等。

  第四、情境互动说流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式情境导入。

  通过我和学生“握手交朋友”这一细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引出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提出一个要求:只说位置,不说名字,让大家猜一猜。)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从而顺利的拉开本节课的序幕,并揭示本课的课题: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体验新知。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

  在这个环节,我打算分两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学习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过则。

  首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学生非常熟悉的本班座次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班长小红的位置。在这里,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答案:有的可能会说第几行第几个,也有的会说第几排第几个,或者说左边第几个等等。但是学生所说的行和排都是根据其自己的理解和习惯确定的,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则。由此引发学生的争论:为什么同一个人的位置,有人说是第4排第3个,还有的同学说是第3排第4个呢?在争论中,很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引出列的含义:为了统一标准,我们把竖排叫做列。在数列的时候,一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接下来,在列的基础上学习行,对学生来讲就比较容易了。明确从“排”到行,从前到后的顺序后,我打算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列和行的训练上。在此,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在来找一找班长小红的位置,以及联系本班的实际找一找自己的位置。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

  这一层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刚才学习的基础上,老师进一步提出用圆圈表示小红的位置。此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点子图的简洁。

  第二个层次——数对的含义和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我先给学生设置障碍: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知识,跟随老师的速度,记录“点”

  的位置。老师说的速度越来越快,让学生感觉到力不从心,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方法很不简便,为后面教学数对埋下伏笔。顺势,老师提出要求:有没有比这更简便的方法记录位置呢?

  学生课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表示方法:4。3;4*3;(4,3);4,3通过全班交流和争论,让学生逐一发现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确定最科学的记录方法:(4,3)。

  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自主发现多种方法,在老师的点拨下,找到最优的一种方法。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在此,老师明确介绍数对表示位置:数对中有两个数,我们在表述的时候,应该先表示列数,再表示行数,前后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因为,小红的位置是在第4列第3行,所以在这里我们应先写列数:4,再写行数:3。数对还有它特定的书写格式,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加上一个“,”

  把两个数隔开,也就是(4,3)。我们读作“四三”。之后,老师随机指方格图上的圆点,让学生练一练。

  在这里,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环节: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先把它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再回答。

  第三个环节:拓展应用。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设计的练习题里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新旧知识融合恰当,形成技能技巧,开拓思维,发展能力,达到练习的目的。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课本中的练一练:根据给出的数对,说出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这是考察学生对数对的基本理解和应用。

  刚才,同学们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位置。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由此我将学生的思维带到生活中,在这设计了第二个题:

  2、要求学生、任意报出某个同学的名字,让小组内其他同学说说这个同学是在第几列第几行,并用数对表示出来。

  然后,多媒体导入练习3:在我们的厨房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图案:想想看用数对怎么表示呢?再给出学生四个数对,让其找到位置并用铅笔标出,看一看,组成的什么图形?

  这些练习的设计,是让学生利用学生熟悉的现实场景,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到这些方法不是单一的,有时也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

  回想这节课,说说自己的收获有哪些?

  这个环节主要是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回忆过程中更清楚地认识到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通过谈感想,谈收获,学生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确定位置》说课稿2

  一、设计理念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位置》这一课,我主要体现了以下设计理念:

  1、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现实数学原理”,体现数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

  2、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的自然生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材简析

  《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主要通过用数对来表示和确定位置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并建立初步的数形结合思想,对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有较大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之前已经有“列、排”的初步认识,但对“数对”这样的抽象知识没有丝毫的基础。但是,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从生活现实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表示和确定位置,并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建立观察——探索——思考——归纳——运用的数学思维体系。

  3、情感与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现实性、价值性。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位置。

  五、教学实践及成效。

  根据我的设计理念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课前活动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通过指定固定位置的学生为本课堂加油、鼓劲,帮助学生回忆有关“列、排”的知识,达到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的目的。

  2、创设现实的情境,层层引入,知识生成自然流畅,思维训练步步为营,让一个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活动中轻松理解并接受。

  第一层,从学生熟悉的“班长的位置”创设“问题情境”,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班长的位置,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二层,通过采集学生发言中的重要信息,使学生明确用规范的语言来确定位置。第三层,适时提出质疑,把学生的直观思维引入抽象的思维,从而引出“数对”的概念。三个层次的教学,使课堂极富挑战性,培养了学生从形象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感受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学生已经能用语言规范、准确的描述班长、小青的位置时,提出质疑“谁能发明一种更简洁更巧妙的方法呢?”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使“数对”的产生更具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主动参与,并大胆提出猜想,打破数学课堂中知识强加或者硬灌给学生这种陈旧的教学手段。

  4、闯关练习形式多样,环环紧扣,极富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闯关答题,实际上是一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练习过程。七关的练习,各有各的训练目标,知识螺旋上升,节节拔高。各种题型,训练学生将知识灵活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5、数学知识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课前的小活动及班长的位置都是从现实生活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从生活中产生,让数学更加生活化。通过找电影票、火车票的座号、地球经纬线等感知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知识在生活领域中的广泛性。

  数学课堂重在培养学生发现、质疑、探究、归纳、运用的学习技能。今后我将在此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感受生活,快乐成长。

  《确定位置》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新教材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确定位置》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坐位呈现方式,向学生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的有关知识。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到“找座位、找好朋友、当小导游”等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用数对确定位置,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纵横坐标等知识奠定基础,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生活性和探索性。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数学P83—85。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学会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情境,会用数对的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张小纸片,每活动小组一份制作旅游图材料。

  二、说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现实经验,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更好的落实教学理念,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教学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有效情境的创设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这节课我首先从孩子们熟悉的“神舟六号”导入,引出问题:为什么搜救人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返回舱,学生自然想到了确定位置,再引入课题。孩子们联系到自己学习的知识能和神圣的“神六”有联系,学习的兴趣自然浓厚,同时也让学生再一次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另外,这节课设计的活动情境如:找坐位、当小导游、制作旅游图等,都是同学们感兴趣的。

  二)、联系实际,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们自己的“数学”。因此让同学们感受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联系生活组织孩子们进行数学学习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都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让每位学生身临其境。首先从每个学生在班级的位置入手,逐步建立“组”和“排”的表象,再通过互动活动,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坐位在第几组第几排,接着引入用最简洁的方法(数对)来表示,用数对写自己的位置,从新找自己的新位置,猜好朋友等等,学习活动由浅入深,给学生一个学习数学既轻松又愉快的氛围。“数学从生活中来又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参与全过程,真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生活性。

  三)、合作交流、互相学习资源共享。

  数学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这个过程的最好体现。本课我在制作武夷山主要景点分布图等环节,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旨在让学生学会与同学的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互相帮助、互相倾听、互相弥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也进一步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到学有用的数学。在合作中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学习的方法共享,而给大家推荐旅游景点的解说中,也是把这风景秀丽的武夷山与大家共享。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因为我校校本课程《武夷风情》从一年级开始就有开设,同学们对武夷山景点已经很熟悉,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同学们感受学有所用,体验成功。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神舟六号有关照片,引出问题:“宇航员返回地球,是不是要我们的搜救人员满世界去寻找他们乘坐的返回舱呢?”,“我们的搜救人员为什么能这么快找到他们乘坐的返回舱呢?”(科学家已经给胜利凯旋的宇航员确定了位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确定位置》。

  2、揭示课题:确定位置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活动(一):说说自己在班级的位置

  今天放学回家,妈妈问你,“你坐在班级的什么位置?你怎么回答?”你们的第( )组是怎么定的?(第一组起立、第二组右举手,第五组……)你们的第( )排又是怎么定的?(第一排起立、第二排左举手,第六排……)

  活动(二)确定新座位号

  1、认识用“数对”的表达方法确定位置。

  我们已经知道自己的位置了,用第几组第几排来说明,你能用最简洁的数学方法(也就是两个数)来表示吗?数对( , )前一个数表示什么?后一个数表示什么?

  2、用所学的“数对”说自己位置,并写在纸片上,同桌检查是否正确。

  3、上交写好的纸片,教师打乱顺序后从新发给同学们,收拾学习用品寻找新座位。

  活动(三)游戏:猜猜我的好朋友

  1、用眼睛找找自己的好朋友的位置,记下他的位置。

  2、说出或写出你好朋友的位置,其他同学猜猜他是谁?

  三)、合作交流,巩固练习

  (一)、练习一

  1、出示福建省轮廓图,你们能用“数对”说福建省会及周边县市(最北浦城、最南东山、最西武平、最东平潭)在地图上的位置吗?

  2、根据“数对”找找福建省部分景点。(从课件里点击,使之变色显示)

  (二)、练习二

  1、出示方格图引导制作武夷山主要景点分布图。

  要求:

  1、小组合作完成。

  2、小组讨论向游客推荐哪个景点,要说明其位置及推荐理由。(把组员当游客先练习说)

  3、作品展示,小组汇报。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举例生活中应用位置的例子。

  2、出示世界地图,利用经度、纬度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位置的例子。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确定位置》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确定位置》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知识。这些知识为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课的学习则是第一学段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生活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淘气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接着,再从第几组与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教材中安排的练一练的内容都是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在练习时可以分两步走。第一,分别说一说水平方向点的位置与垂直方向的位置。第二,当学生分别能清楚地表示单一位置时,接着讨论在单一位置上的两个点。这样的内容安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以上的认识,遵循“数学教学要着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不能再单纯的依赖模仿和接受性学习,而应该更多地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动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我注重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多动、多说、多练,同时借助有动画和声音效果的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准备了,方格纸和座位卡。

  2、说学法

  学生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实践探索。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贴近,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与巩固也是在学生的实际应用中体现出来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因此要让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2、合作交流。本课虽以实践活动为主展开学习活动,也应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足够的空间,先让学生亲自实践,再组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制造冲突,激趣导入

  通常学生的学习起点由三个:逻辑起点、现实起点与思想方法起点。这节课我是针对学生的现实起点来引入新课,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有“第几组第几个”这一生活经验,这一经验与“数对”密切相关,其本质是一样的。因此,上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向老师介绍自己的座位,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尝试、概括,让学生感受用“数对”表示位置比用“第几组第几个”更为简洁方便。让学生感受学习确定座位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告诉学生像这样用第几组第几个的形式,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板书:确定位置),从而揭示课题。

  第二环节:探索学习,建立模型

  看方格图上的点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避免学生单一借助实际的教室座位来理解“数对”,带来认知上的局限性和学习上的疲劳感。我通过,将实际的教室座位改为半抽象的座位表取代教材中的情境图,教学素材顿时鲜活起来,为学生建构“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一新知铺架一个阶梯。随后又将教室平面图半抽象的座位表抽象成“点”。然后让再出示横竖“线”,最后形成了方格图。这样做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因此,我认为在教学“确定位置”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时,不能单纯地作为知识点进行教学,也不能漫无目的的让学去胡乱猜测,而是设计为一个个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感受、去经历、去体验。

  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在方格纸的交叉点上画出自己的位置。这一步我向学生提出了四个要求:第一,拿出方格纸表示自己的座位;第二,展示反馈,同桌互相检查;第三,闭着眼睛想。根据方格纸想自己在班上的什么位置;第四,在方格纸上找出一位好朋友的位置。这样一来,一是让学生建立起数对的表象,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二是为学生创造用数对确定位置奠定认知基础;三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其次是让学生认识“数对”,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掌握新知的重要时机,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重点内容。我分为六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小组讨论,创造出更为简洁的表示方式。要求四人一组,以“第二组第四个”为例进行研究;第二步,学生上台展示,并说明所创造的意义。学生有了第几组第几个以及用方格图来表示位置,估计学生会“再创造”出一些简洁的表示方式,比如第2组第4个:2/4;2︱4;2,4;z 2g4;2z4g,等等。这样教学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引导学生再创造出数对,有利于培养学生好学、乐学的兴趣;第三步,引导观察概括,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概括出什么是“数对”;第四步,介绍读法;第五步,观察对比(5,2)和(2,5)这两个数对的区别;第六步,请同学们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同桌互相检查,并用开火车的方式说一说。

  在初步理解了数对之后让学生完成课本64页的内容,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境,运用到例题上,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进一步使概念内化与形成。

  第三个环节: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通过多种形式练习,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实际生活中,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主要用来解决课本中的习题。

  第一关:找位置 (投影出示学校附近的地图)

  1、下图是学校附近的地图,说一说学校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2 、图上还有哪些建筑物?在什么位置?与同桌进行交流。

  3、指名两个学生,一个报地点,另一个报相应的数对,报完后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第二关:找路线(拿出课前剪好的附页1)

  1、教师说出各个景点的数对,学生边听边摆;

  2、摆好后指名用数对汇报各个景点的位置;

  3、投影书上的路线图,请学生自己核对;

  4、现在小敏的位置是(5,3),她要到溜冰场去,请画出路线图;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出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画法,找出合理的路线:最短的路程并且应该沿着图中的路线走。

  第四个环节: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把数对的知识由教室拓展到课外。数对的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小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较少。所以我通过介绍经纬线,体育馆座位号、地球经纬度……拓展了数对的应用领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的同时挖掘数学价值,体现数对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让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既把握了良好的数学教学契机,又实现了课程回归生活的思想。

  第五个环节:自我评价,总结学法。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本节课使用的观察、讨论、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的了解更多的有关知识,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反观这一节课,我改变以书教书的方式,用现实的班级座位,活生生的情境代替课本的内容,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另外我注意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建构模型,创造出“数对”的表示方式,让学生亲历数学化这一过程。我的教学安排合理有序,有层次性,教学内容我安排了两个由近及远。一个是:自己的班级—淘气的班级—城区图;另一个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具体的感知(弄清班级的第几组第几个)—用方格表示—创造出数对,并让学生闭着眼睛想座位的坐标图,丰富了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口、脑、手多感官参与,积极探索,体现了人人学数学、用数学、人人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确定位置》说课稿5

  一、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培养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且构建了参与式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导学————展交————训练”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6—57页《确定位置》的第一课时

  (二)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等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三)关于教学流程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构建了参与式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导学——展交——训练——评价”。

  1、导学:

  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在导入新课中让学生手拿教师准备的座位票自己找座位,一方面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另一方面直接是对预习成果的一个展示过程。从游戏中体会确定位置的方法。

  2、展交:

  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在第一个展示环节中,肯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座位,这时教师马上请小老师帮忙给这些迷路的同学找到座位,并要求告诉对方找位置的方法。等大家都对号入座后,教师再次提供轻松愉快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位置。

  3、训练: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初步应用“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这些词语描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位置。

  4、评价: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如教学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三、教学过程(相关图形参见课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老师昨天布置了“确定位置”的预习任务,要求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等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你们预习会了吗?

  (二)、活动展示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凭票入座”的游戏。老师想给大家重新排座位,请大家根据拿到的座位号找座位。

  1、明确要求。师:在找座位之前,大家有什么问题吗?(结合学生的提问生生互动介绍哪是第一排,哪是第一个。)

  2、找座位。提出:先观察自己座位的大概位置,再轻轻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

  3、小老师指点:对找不到座位的同学请小老师帮助找到座位,并要求告诉对方找位置的方法。

  4、描述位置。

  (学生都找到座位后,)提问:

  坐在第1排第1个的是谁?

  请第2排所有同学站一下,请每排第2个同学举手。

  坐在第3排第5个的是谁?

  坐在第5排第3个的是谁?

  班长坐在第几排第几个?

  学习委员坐在第几排第几个?

  提问:请每个同学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看坐在第几排第几个?

  5、归纳小结。

  讲述:刚才我们是用“第几排第几个”来确定同学的位置。(板书课题)用这种方法确定位置时,先要确定哪是第1排,哪是第1个。

  6、“试一试”。(出示小动物做操图。)

  提问:站在第1排第1个的是谁?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谁站在第2排第3个?红色的小兔站在第几排第几个?

  请每个同学选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告诉同桌它们站在第几排第几个。

  (三)、综合训练

  1、找“第几层第几号”。

  出示图片,画外音:“欢迎小朋友们来做客!我是小猴,我住在第2层第3号房间。”

  师:由小猴的话你知道哪是第1层第1号吗?

  (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每个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第几号。)

  2、找“第几层第几本”。

  帮忙找书:请帮我拿《新华字典》,说出它的位置。

  分别说出《成语词典》《数学家的故事》放在第几层第几本。找自己喜欢的书。

  3、“找地雷”游戏。

  4、到电影院找座位。

  5、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确定位置?

  (四)、应用拓展

  涂色游戏:学生在纸上按照指定的位置涂色,涂完了看看像什么。

  (五)、交流评价:

  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

【《确定位置》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确定与不确定说课稿

2.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说课稿

3.妙不可言的位置说课稿

4.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说课稿

5.位置与方向

6.确定目标作文

7.空间向量在平面直线、空间直线位置关系中的应用说课稿

8.拼音音标位置口诀

9.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认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