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说课稿

时间:2022-05-05 17:39: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综合实践说课稿(精选2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综合实践说课稿(精选2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综合实践说课稿(精选21篇)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

  一、设计理念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诞生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三条线索,把握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设计了这堂充分体现劳动技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综合实践课的真实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课的设计中,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

  二、活动方案

  本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第二课时是动手包饺子、品尝饺子,主要活动是通过小组合作擀皮、包饺子,创作饺子作品,分享劳动成果并谈感受。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包饺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饺子的不同形状进行综合构思、合理拼配、组成创意饺子作品。

  3、通过活动加深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4、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应用和想象力的发挥完成饺子作品,体会学会包饺子的乐趣。

  5、通过小组分享劳动成果、畅谈感受体会劳动的不易和喜悦。

  6、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掌握包饺子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擀饺子皮和包饺子的技巧。

  五、活动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为6组,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合理分配任务,准备好包饺子的工具和材料:如,每组一块桌布、两块案板、2个擀面杖、一把菜刀、三个盘子、六个小碟、6双筷子、电磁炉及锅各一个。

  2、教师带领学生去菜市场买菜和肉,并指导学生拣菜、洗菜、切菜。

  3、教师辅导学生和面、拌馅。

  4、学生向父母学习包饺子。

  六、教法 、学法

  我通过启发引导、操作演示、分解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步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喜洋洋》乐曲,并出示一幅饺子图,借机道出:除夕之夜,爆竹声声,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象征团员的饺子,真是温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学学包饺子?接着,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谈谈包饺子的工序,随即板书四大步骤: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

  (设计意图:伴随着快乐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话语,一下字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包饺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学都成了小小饺子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畅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包饺子的工序,更为包饺子打好了基础。)

  (二)掌握方法 提升创新

  由于课前和面、拌馅的工作已经就绪,所以我将擀皮、包饺子的方法作为重点讲授:

  1、学会擀皮 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了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图片,让学生看图并联系生活分别说说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个个小面团,再用力搓成直径约3—4厘米的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小圆柱体,撒上面粉、压平,用擀面杖擀成圆而薄的饼。这样,一个饺皮就擀成了。包时,将饺皮放在手心,在饺皮中间放上饺馅,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将饺皮对折后捏合。

  2、总结注意事项

  根据以往包饺子的经验,我先让学生谈谈擀皮和包饺子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在大屏幕上总结出注意事项让学生齐读领悟。

  3、激活灵感 引发创新

  为了能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增强创作饺子的欲望,我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形状独特、样子逼真的饺子图,有三菱饺子、鱼饺、葵花饺、蛤蜊饺,学生欣赏着一幅幅饺子作品图,口中连连称赞,不停的发出惊讶感叹之声,脸上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神情。我趁热打铁,展开包饺子比赛。学生在包的同时,我巡视、指导、协助学生完成。

  (三)作品展示 体验成功

  利用投影将各小组的饺子作品向全班展示,并由小组长向大家介绍饺子的形状,拼出的图案、作品的名称。有的组拼出一盘开口笑饺子,有的组为作品起名葵花朵朵开,还有的饺子作品被命名为五谷丰登。饺子作品既有创意又有深刻含义。我对学生的劳动成果我分别给予充分肯定。如对第一组的饺子作品我是这样评价的:“瞧,你们的作品既有借鉴,又有创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你们真是活学活用啊。”

  学生看着一盘盘来亲手做的饺子作品,更是兴高采烈。最后大家一致推举出最佳创意奖的获得者。此时,同学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激动。

  (四)品尝成果 畅谈感受

  学生看着这一盘盘自己包的饺子垂涎三尺,当我宣布把饺子下锅时,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品尝着香味四溢的饺子,心中更有一番感慨。借此,我抓住机会,让学生畅谈感受。有的说:“原来包饺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以后可要在劳动技能方面多锻炼。”有的说:“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就是比平时香,我心里真是太高兴了。”还有的说:“通过活动,我明白了收获是要付出代价的,劳动最光荣。”还有的说:“包饺子是一件高兴的事,尽管辛苦,但苦中更多的是甜。”课堂中满是学生饱含深情的话语。

  (五)提出希望 延伸活动

  在学生说出活动感受的基础上,我又营造了一个师生沟通的机会。“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掌握了一种劳动技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多动手、勤动脑、争取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2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时间都去哪儿了》。下面,我将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效果、活动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活动背景

  古训云:“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孝敬长辈在中华民族的美德中占第一位。但是,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娇生惯养,百般呵护。致使他们: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接受,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感恩。为了擦亮学生蒙尘的心灵,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并结合学校正在开展践行的“感恩”德育教育活动,我决定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我们制定了本次活动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观察、表达、倾听、习作及动手能力,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采访记录、调查问卷、拍摄视频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感悟到父母之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将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阶段:主题确定阶段、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一)主题确定阶段

  确定活动内容,安排时间一课时。

  (二)活动准备阶段

  学生按照兴趣、特长自由构建合作小组,并给小组命名。

  制定活动计划,探讨活动方法。安排时间一课时。

  (三)活动实施阶段

  各小组采访、调查、搜集、整理资料。

  分小组制作家庭手册、父母寄语录像、歌曲小品,以及相关PPT。

  共安排时间2个星期。

  在孩子们活动过程中,我始终用灵活有效的办法帮助他们保持较高的热情和信心,快乐地去实践,去活动,鼓励小组同学团结合作。

  (四)总结交流阶段

  汇报交流,成果展示。安排时间一课时。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走进我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成果汇报。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汇报分为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 引发话题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恩情怀,活动之前,我播放了最近融化众人心灵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为实践汇报活动创设动人情境。在这情境之中,让同学们一起朗读小诗《家》,带他们进入感恩之家,自然而然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2、感恩交流 真情互动

  在两个星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快乐地忙碌着、体验着、探索者、收获着。终于可以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了,孩子们心里肯定特别激动。

  说一说

  知恩组同学准备了有趣的《家庭手册》,手册里有家里的每个成员,他们的爱好、工作、生日等等资料跃然纸上,那是一本本制作精良的图画名片,蕴涵着孩子们对每个成员满满的爱。听着他们滔滔不绝地介绍家里的父母,讲述着每个感人的点滴,大家顿时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感同身受,有时便是如此。

  问一问

  颂恩组同学在活动期间进行了《我对父母知多少》、《父母对我知多少》为题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他们总结出自己对父母的了解太少,而父母却知道自己的每一个细节,无微不至的关怀有时却得不到孩子的一丝体谅。这其中满是无奈与伤感,当他们把调查分析图展示在大家面前时,同学们唏嘘不已,不禁想起自己,想起辛苦养育他们长大的父母。

  演一演

  忆恩组同学顺势表演了小品《唠叨的妈妈》,讲述平凡生活中妈妈处处唠叨,却又处处关爱的小事。他们深入生活,观察妈妈的每个唠叨瞬间;记录生活,写下自己的小品台本;展现生活,表达对妈妈深深的爱,准备的过程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对生活的体验,对父母的感恩。小品结束时,全体演员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在全班引起共鸣,大家不禁大声合唱,那歌声动听而感动。

  看一看

  感恩组同学把一张张儿时和现在的父母与自己的对比照,一一展示在大家面前,分明可以看到照片中的少年越发俊俏挺拔,而父母脸上却悄悄爬来了皱纹和几丝白发,起先大家还会为同学儿时的稚嫩捧腹大笑,“瞧,这也太逗了!”紧接着便停了下来,此时他们终于明白“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来得及报答,你们就老了。”

  当事先录好的“父母寄语”爆笑登场时,大家已再也笑不出来,“你健康长大,是妈妈最大的愿望”,“要多吃饭,正长身体呢”,“爸爸陪你慢慢长大”,一句一字都震慑的大家的心,什么是爱,便是如此简单平凡,却深入人心。

  3、感恩留言 唱响感恩

  活动汇报课上回荡着动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旋律舒缓而感人,同学们在这感恩的氛围中写下对父母的心里话,此时的他们心中一定满盛着对父母的爱。当他们大声的念出自己的留言时,早已热泪盈眶。

  四、活动效果。

  最后,同学们彼此交流着此次活动的体会和感受,并填写了活动收获卡,孩子们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懂得了要多关心、体贴父母,感恩父母。有人说“我的胆子变大了!”,有人说“我养成了查阅资料的习惯。”有人说“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而说的最多那句还是“我们感谢爸爸妈妈!”……家长也深有感触地说:“这种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体验、交流中受到了教育。而我们做家长的也在这一过程中知道了孩子的心声,更明白了自身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共同填写了《综合实践活动星级评估表》,通过自评、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在多元化的评价中,给予孩子实践能力的肯定。

  五、活动反思:

  一个个永恒的瞬间记录着孩子们那一颗颗真诚的感恩之心。他们真的懂事了,真的长大了!这次活动也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科整合并不难,而且整合后的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如:收集有关的资料,撰写心得和调查报告等,这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上网查资料,这是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还有的学生统计调查各种数据和绘制统计图表,得出有用的信息,这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吟咏、歌唱,又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制作贺卡、心语卡,又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

  当然,这一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不太受小组同学的欢迎;有的小组的展示形式太过单一……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加以正确引导,我们的孩子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天空中一定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活动结束后,一位孩子送给我一张贺卡,上面写道:“敬爱的老师,谢谢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我要学会感恩生命中的一切!”是呀,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们磨练了你的心志……于是,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又可以生成新的课题。感恩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社会、感恩祖国。

  感恩,生活中的智慧,它是爱的别名。在感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收获了能力,收获了责任、收获了真情。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心存感恩,与爱同行!让我们一同携手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更广阔的天空!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3

  一、主题的提出

  动画片以简洁明了、活泼可爱、夸张生动、充满幻想的特色,倍受人们喜爱。出示视频:

  学生天天看且百看不厌,家长却出现担忧等问题。出示视频:害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形成近视眼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根据标准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与家长的担忧等,我们决定以《动画片》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

  二、主题的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上网查资料、调查、采访的研究方法。

  (2)通过调查、采访、上网查资料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动画片的种类、制作方法、发展史,明白看动画片的利与弊,学会有选择,有目的地收看动画片。

  2、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自主地上网查找、调查、采访,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在活动中锻炼口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目标

  (1)在小组活动中,锻炼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体验到与他人交流,分享成果的快乐。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创新的科学意识。

  三、活动时间:

  两学期

  四、活动实施过程

  本次说课,我重点说一说这次活动的实施过程,在说的过程中,我会插入一些视频,由于视频是学生拍的,不够专业,声音、图片不够清晰,请大家谅解。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动画片的热情。

  2、通过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子课题,制作小组的活动方案。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确定研究的主题。

  我首先播放不同种类的、学生们喜爱的动画片(出示视频),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通过商议,确定主题为《走进动画片》。(出示视频)

  关注学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针对动画片,学生们提出自己感兴趣或想研究的子课题。(出示视频)

  经过筛选、梳理,形成了子课题。(出示视频)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选择活动小组和信任的小组长,(出示视频)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制作活动方案相当困难,在实施中,我注重对活动方案进行方法指导和示范,并利用课件直观地解决填写中的困难。(出示视频)

  在小组讨论制定活动方案时,教师不停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出示视频)

  学生经过互评、质疑、不断地修改,完善各小组的活动方案,使活动方案能有效地指导小组的活动。(出示视频)

  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着手进行准备,打算开展活动。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活动目标:

  1、通过指导和实践,初步学会上网查找资料、问卷调查、采访的研究方法。

  2、小组合作整理,交流资料及汇报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自主性、过程性。要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特性,我充分关注学生的亲身实践,注重方法指导。

  (1)活动开展落实,形式多样。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各小组成员踊跃地开展了活动:上网查找资料,采访、实地调查。通过跟从,我发现上网查找资料的同学做的很好。由于计算机的普通运用,上网查资料的同学在家长的帮助下,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请看种类组家长给自己孩子拍下留作纪念的视频。(出示视频)在小组汇报中,孩子们获得了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出示照片)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小组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采访这一活动形式难住了孩子们,我决定以采访为主题开展一次方法指导课。

  (2)活动前进行方法整体指导。

  我首先播放一条石花电视台记者采访我校名师的视频,看了记者采访的过程后,小组展开了讨论,通过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出了采访方法。(出示视频)

  (3)活动中进行方法个别指导。

  利与弊小组从网上获取了看动画片的利与弊的资料,但还想了解身边人的真实看法,但不会制作调查问卷表,我对这一小组进行了个别指导。(出示视频)

  学生拿着自己的调查问卷表向自己的同学、家长进行发放。(出示视频)

  (4)活动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深入研究。

  发展史组的同学从网上查找了从早期到现在的动画片的发展史,可谓是资料多多,个个沾沾自喜,自认为最先完成了任务。我发现这一问题后及时对他们进行了引导:从资料中你发现了什么?还打算研究些什么?最终学生们从资料中发现我国动画片衰落与鼎盛期,并查找出衰落的原因,打算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现给每一个学生。(出示视频)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

  活动目标

  1、各小组选择多种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到表达流畅,自然大方。

  2、当其他小组汇报时,能做到耐心倾听,学生欣赏、评价。

  第四阶段 总结评价阶段

  活动目标

  1、通过评比最佳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评比最佳队员,培养学生相互欣赏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3、通过活动延伸,激发学生不断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热情。

  教师自我评价: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选择主题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要当好学生的指导者。

  3、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成长。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也存在着不少困惑。

  在活动中,由于学生人数多,不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在活动中,由于安全问题,教师不能充分放手,限制了部分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在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并把理论运用于教学中。同时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宣传,让综合实践课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会开展的更加生动、活跃。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内容。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与认同感,使中国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弘扬和传承。而本课围绕“情”字大做文章,让同学们感受到海外华人华侨的爱国心、思乡情,感受到世界华人血脉相连的亲情。

  二、说教育目标

  针对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如下教育目标:

  1、感受全球华人是一家血脉之情,尊重和关心华人华侨。

  2、简单了解我国著名的侨乡和杰出的海外华人华侨代表。

  3、初步了解海外华人华侨保护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懈努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尊重华人华侨,感激他们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努力。

  四、说教法、学法

  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活动体验、情绪调节、活动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引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体验和课内交流感悟。

  在学法指导上,本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原则,我在课堂活动中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探究。

  五、说教学程序

  1、激趣导入,初读感知。

  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变“要我学”到“我要学”。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后,指导学生用“金钥匙”中的学习方法猜测课文内容,既是对学法的有效指导,也体现了对教材的灵活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为完成“笔下生花”的选材问题提供了蓝本,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当学生的猜测与课文内容相符时,他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从教学的一开始就力求体现学生阅读的立体地位,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这也为读通读顺课文,为理解词语及内容,深入体会思想内涵奠定良好的基础。

  2、紧扣中心,大胆质疑

  课标指出,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培育时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在教学中学生敢质疑,能质疑,是发挥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地重要手段之一。教学中,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句:这几年,有一个特别受宠的饰物——中国结,以及和之相呼应的文章结尾:中国结不仅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这两处地方,留足时间,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注重及时评价表扬,引导学生梳理出重点问题:中国结怎样受宠?为什么受宠?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再通过有目的地读自己解决问题。

  3、以练代讲,感受“受宠”

  这两个问题,以第二个问题为主。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紧抓第二自然段中的排比句,通过反复读,感受排比句式对表达文意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中国结的受宠与流行;再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想想还在哪里见过中国结,模仿句式说一说,达到以读代讲,以说代讲,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语文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加强思维训练。这是因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同时又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言能力的基础。此处的读写结合,将文本对中国结的介绍与学生生活中对中国结的认识紧密结合,以宏观的、文化的视野对文本进行俯视、鸟瞰,引导学生从教材向课外延伸,真正实现大语文观。

  4、品读课文,感悟深究寓意

  第二个问题人们为什么喜欢中国结,注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理解两个原因:

  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和它表现着中国心,包含着中国情。学生在初读感悟的基础上,边读边圈画3—5自然段,这既是对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指导渗透,又是还学生阅读权利,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相机出示一双巧手编结中国结的视频资料和文字资料,中国结有关画面,中国结渊源久远的文字资料,对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内容,情感激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加之教师现场示范,学生对蕴含中国结深刻寓意的排比句的拓展延伸,学生观察把玩自己课前搜集的各种中国结等学习活动形式,学生的各种学习感官被充分而全面地调动起来。香港散文大家董桥说:“人心是肉做的,文字也是肉做的。”的确,文字是有呼吸,有脉搏,有生命的。此时,对于文本中那些有情感,有厚度、有力度与质感的字词,再引导学生细心体味,透过词句品味文字背后的情感,引导学生读进去,从语言的表层走向语言的深层,让学生对课文的重点难点“润物细无声” “水到渠成”的领悟感受。

  5、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板书的内容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好的板书是文化艺术的熏陶在学习到文章的中心段落时,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将文章重难点内容“心连心”用简笔画展现,并课件播放表达海外游子思念祖国感情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在歌声之中升华本文所讲述的主题,进一步理解中国结的“头”的含义。

  六、说教学评价:

  1、评价

  在语文新课程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在引导学生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好学”,而且“会学”和“学会”,更要“学得有兴趣”中愈来愈彰显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要真正达到《纲要》所要求的评价境界: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课堂中注重创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评价,老师都要全身心投入,老师的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以真情动人。对学生的赞赏不仅限于一句简单的“你真棒”“你真聪明”。教师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

  2、课堂评价应以学生评价为主体:

  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评价的权利。鼓励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和同伴的学习,还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甚至可以评价教材,发表对教材的不同看法,从而让学生打破评价的束缚,塑造创新性人格,增强学习的创新意识。对同一内容的学习,不但要尽可能地让多位同学评价,还要允许一位同学作多次评价。

  3、教师要发挥导评作用:

  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方向,点拨学习方法,启迪学习思维,化解学习矛盾,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如在读书中评价,可按学习课本的环节进行:

  ① 初读课文,重在评价正确度和流利度;

  ② 感悟课文的朗读,重在评价情感度,促进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③ 学完课文的朗读,重在评价诵记度,促进学生熟读成诵,丰富语言的积累。

  让学生明白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评价要求。又如在同学的思考中,要善于发现同学答案中的独特想法,在同学发言中,要评价同学的表达是否清楚。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5

  活动生成背景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当一种学习用品或玩具开始盛行时,很多学生都会去买。每天上学或放学时,学校门口的商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口围满了学生。这一切源于何处?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存在着溺爱的现象,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学生手中的零用钱的数额也有所增加。孩子闹着要什么就给什么,再加上孩子天性就好吃、好玩,以致使用零用钱大手大脚,不求意义地盲目乱花。特别最近学校开运动会,学生乱花钱现象更加严重起来,家长给的一百元钱一天之内都能花光,而且出现同学之间攀比之风。看到这一情形,为了让学生能管好自己的零花钱,养成合理消费习惯。本学期我校四年级开展以《零花钱与我们的生活》为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本节课是开展活动课之前的第一课时选题指导课。教师应重点对如何规范问题、如何选择问题、设计研究方案等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因此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会规范问题,正确填写问题卡。

  2、 明确选题原则,筛选提炼主题。

  3、 设计研究方案,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思路,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筛选、概括、提炼等选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节约用钱合理消费意识。

  2、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活动重点

  如何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转化为研究主题。

  活动难点

  依据选题原则正确选择自己的研究主题。

  活动准备

  课件、问题卡纸、研究方案表

  活动对象:

  四年级学生

  教学理念与方法

  在本次活动过程中,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结合导入与结束技能的运用,注重选题方法的指导,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本次活动,逐步增强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的意识,从而形成正确消费观念。

  三、活动过程

  接下来重点向大家介绍本节选题指导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直观导入,谈话激趣,引入主题。

  1、古今中外钱币演变直观导入。

  一节开题课的导入能否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直接学习动机,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个活动的兴趣和活动效果。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一组我国各个时期钱币演变过程的图片,同时加以讲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国钱币历史的源远流长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当学生欣赏意犹未尽时我适时出示另一组包含日、美、欧等国家钱币的图片,视觉上的冲击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再一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直接生活经验导入,谈话激趣引入主题。

  引入主题最首要环节便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触摸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激起他们想问、想做、愿做的热情,这是能否开展活动的关键。此时我抓住时机从学生花钱的生活经验入手,用一句极具浓厚生活气息又贴近实际的问题引入 “同学们你们有零花钱吗?你的钱从哪里来?每个月有多少零花钱?用到什么地方?”一石激起千尺浪,学生们围绕“零花钱”积极思考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的答案,气氛十分活跃。我顺势加以总结自然引出研究的主题《零花钱与我们的生活》。

  第二环节,自主提问,探究合作,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当一个主题被挖掘展现后,就要给学生创设条件,提供孕育问题意识的空间,激发学生对研究主题的兴趣。在板书主题后,我趁热打铁“围绕零花钱你们想提出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把你感兴趣的问题说给小组内的伙伴听。”在学生畅所欲言中,想研究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指导,指导学生探究如何规范提问,如何根据选题原则筛选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子课题。

  1、自主提问,填写问题卡。

  在指导中我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把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写在问题卡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有效指导,规范提问

  3、 选题原则,有效指导。

  围绕案例交流选题,填写问题卡。

  在选题原则的方法指导中,我引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两个范例。通过比较重点探讨“我班同学使用零花钱的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经过分析自然领悟总结出选题应遵循原则。

  4、 填写研究方案

  出示贴近生活实例领会要点,小组探讨填写研究方案。

  本阶段是制定研究方法的具体体现阶段,因此在指导策略上重点对研究方法的具体选择加以指导。在指导中我并不是让学生生搬硬套机械的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份活动案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吸取他人之长,借鉴他人的优势。我首先出示一位小学生有关清明节前后天气情况的调查研究资料,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试补充得出结论。然后回顾讲解案例中运用的常见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意图:结合生活实例指导学生学习调查收集、整理统计资料等多种常用研究方法有利于理解运用。

  一份成功的活动方案能使活动有计划、目的性并达到活动的预定效果。考虑到学生整理、分析、设计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一份研究方案表格,既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内容,又为学生自主发现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课上,学生结合子课题进行小组研究合作完成表格中的前三项内容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小组汇报填写情况,互相评价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完善研究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领会研究方法的有关要领。

  5、 回顾小结

  回顾总结本次研究的重点知识内容是结束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我通过一句过度语:“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怎样提问,还学会如何选题,怎样做研究”。自然导入结束环节。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勇于探索

  1、 引用科学家名言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2、讲一讲有关牛顿《一个苹果的故事》

  3、资料《害怕考试怎么办?》

  结束语号召: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勇于研究探索长大后也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结束环节我首先引用科学家名言过度;接着由学生讲生活中所熟悉的有关牛顿《一个苹果的故事》。故事中学生很自然感受到牛顿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得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最后出示浙江省的一所重点小学研究的“害怕考试怎么办?”资料。讲述他们的研究得到《中国少年报》的关注,登载在报纸头版头条。让同学们共同分享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以上三个梯度不同的结束设计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增强了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大胆探索的科学意识。

  活动反思:

  一、在课堂上,我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质疑、操作、探索,以及相互讨论、小组协作研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用这种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在课堂里只有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才能燃起求知的火花。在导入环节谈话部分引入中,我发现学生围绕零花钱提出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思路不够开阔。如改为设计一个孩子找妈妈要零花钱而家长不愿给零花钱的小品取名《我想要点零花钱》,然后提问:“你想了解 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这样更能激发了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了孩子们的心灵火花。

  教学设计不仅要备教学内容,更要备我们面对的孩子。我想:美好的课堂应该是教学设计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更是教与学,学与教共同融为一体的快乐。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6

  一、关注生活萌生主题

  每当我们走进校园,总会看到一个个“小眼镜”在校园里走来走去;每当我们走进教室,也会看到许许多多的“小眼镜”坐在教室里学习。透过这“小眼镜”,我们惊讶,我们震撼,我们伤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需要通过眼睛观察和感知美丽的大千世界,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大声疾呼:“让小眼睛亮起来吧!”我们决定对小学生的视力进行调查,呼吁社会:为了青少年拥有一双健康的眼睛,都来关注青少年的眼睛保健工作。

  二、关注发展明确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经验水平,我整合了以下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近视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认识“近视眼”的危害。学习正确的用眼常识,了解不良习惯对眼睛可能造成的伤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养成良好的眼保健卫生习惯。

  2.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统计分析,知道学生近视率呈上升趋势;同时能够运用、处理所掌握的信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性,知道常见的保护眼睛的方法。通过实践,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合作,整理小组的集体研究资料,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三、关注策略确定方法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关系。基于教学目标,整个活动以调查、分析、查找、访问等主要手段,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自主质疑、自主探索、自主评价的能力。

  四、关注过程实施方案

  (一)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计划(课内1课时,课外1周)

  1.引发思考,确定主题

  出示小资料:眼睛,被人喻为“心灵的窗户”。它是五官之首,是人的重要器官,对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均至关重要。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人,近视患者已超过3亿人,低近视近千万人,占世界第二位。尤其在儿童及青少年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发病率为22.78%,初中生55.22%,高中生为70.34%。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到30多万人。

  看到这则小资料,同学们惊呆了,经过多次商讨综合意见,确定本次综合实践主题为“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2.小组交流,提出问题

  仅几分钟时间,孩子们就提出了很多问题。

  近视是怎样形成的?近视有哪些危害?

  怎样预防近视?我们学校有多少人得了近视?

  近视有什么症状?近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归纳整理,定子课题

  孩子们经过讨论,将这些问题归纳整理,列出了几个符合实际需要的问题作为研究内容。

  调查我校各班小学生眼睛近视的现状;

  学习眼睛基本结构,了解近视眼产生的原因;

  知道近视眼的危害;

  探讨预防近视的方法及措施。

  4.成立小组,制定计划

  为保证活动有组织,并有序进行开展,组织学生自愿结合成立4个小组(现状统计组、原因调查组、危害知晓组、预防策略组),并推荐小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商讨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各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明确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时间、地点、内容等。(下面是每个子课题研究前要制定的活动计划)

  在这一环节中,我对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搭配,因为自由组合可能会出现“强强联手”和部分学困生“没人要”现象,这时我出面做好协调工作,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践活动,推荐的组长有组织能力,使本组组员团结、合作开展活动。在制定计划时我侧重于策略上的指导,各小组采用哪种研究方法?组内成员如何分工?什么时间进行?这些问题由学生自主决定,我只是适当加以点拨。

  (二)第二阶段:具体指导,精心实践(课内4课时,课外3周)

  综合实践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如果直接放学生出去调查,问题是很大的,教师要进行方法指导,要伴侣好参与者、引领者、点拨者等多种角色。

  现状统计组

  本小组成员一些同学为一年级同学们检测视力,一些同学到学校档案室查阅学生的健康卡,对全校学生的视力状况进行统计,绘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还有一些同学通过问卷调查、笔录、录音等形式了解全校学生用眼习惯状况。这个小组碰到了困难,视力多少才是近视以及调查问卷的设计,我主要指导了近视的范围以及调查问卷的格式和问题的设计,并帮助他们印制。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做好活动记录、统计好数据,通过调查从中发现问题,树立为别人服务的意识。

  原因调查组

  这组学生在调查近视产生的原因时,他们都只是通过查资料,途径太单一,我引导学生可以去咨询科学老师,也可以去采访眼科医生。他们经过讨论,一部分人去咨询科学老师,了解眼睛的结构及近视是怎样形成的;一部分人去采访眼科医生,得了近视眼怎么办?为了不让学生出去吃闭门羹,我为全班学生上了一堂“学会采访”的方法指导课,教学生如何敲门?如何跟人沟通?在采访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让学生明确采访的目的是什么,根据这个采访的目的编写采访计划(包括什么时候去采访,谁去采访,谁记录,采访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式来记录内容,采访时要注意的事项,如果招到拒绝怎么办?在此基础上,我又指导学生想像情境,模拟训练,根据情况,找出对应措施。通过这一系列的指导,学生学会了采访。在后来的采访中他们获得了成功,尝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甜头。(视频)

  危害知晓组

  这组学生在调查近视眼的危害时,通过采访戴眼镜的人,让他们说说近视眼的危害。这个小组成员有的采访了近视的亲人,有的采访了近视的同学,还有的采访了近视的亲戚、朋友,了解他们戴上眼镜的苦恼。危害知晓组的学生还在班上让同学们相互交流,说说近视眼有哪些危害,自己平时是如何用眼的。(视频)

  预防策略组

  这组学生在调查如何保护眼睛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近视防治与饮食、运动的关系;咨询眼科医生,了解治疗近视的一些方法;采访正在接受治疗的小朋友,怎样矫正视力;采访体育老师,正确做好眼保健操;还制定了护眼计划。学生在查阅资料时,途径太单一,我给学生提供材料的来源渠道,如看书、看健康报等,提供一些网站,为同学们查找资料开辟便捷的途径。

  五、关注反思回顾总结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选择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保护眼睛,预防近视”为研究主题,突破了教材和学校的局限,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爱好及兴趣,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从主题的选定到小组成员,从制定计划到调查研究,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走出校园,走上社会、走入社区,完全走进了一个开放的时空。每个学生都全身心的参与,从而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得,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同时,学生们的个性特长还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的擅长发现问题,有的擅长资料收集,有的擅长社会调查等等,学生的合作意识必然增强了,社交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7

  一、教材理解

  1、教材简析:《校园分类垃圾箱》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而设计的。意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搜集的资料了解垃圾的种类,了解垃圾不分类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试着和同学一起设计科技、环保、实用的校园分类垃圾箱。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能与同伴友好协作,开展活动。

  2、教学目标: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的整体认识,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这一具体目标,同时在理解教材和对学生了解的情况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关注校园垃圾,调查了解校园垃圾的大概情况及垃圾箱的盛装现状,从而学会设计科技、环保、实用的校园分类垃圾箱。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及适应社会的综合实践能力。

  (3)通过活动,加强学生的主人翁与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3、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以及四年级学生们的能力,结合这节课的活动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解垃圾不分类的危害,知道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能与同伴友好协作,设计环保实用的校园分类垃圾箱。

  4、教学准备:这一节课离学生生活较远,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课前教师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还让学生多渠道的搜集了垃圾分类的资料。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四年级学生仍旧延续了儿童对新事物的好奇,对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较感兴趣。从学生能力发展来看: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整理资料方法。

  三、教法、学法

  1、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规律,结合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实践性教学法:在教学中设计校园调查环节,让学生在调查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并促使这些新经验与学生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研究成果和技能。

  开放性教学法:从课前开放性课外作业的布置,到课中采取小组交流、课上展示交流的方法,把课堂交给学生,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在课内采用交流法、分组讨论法,让学生积极交流,共同探讨,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校园垃圾箱的调查活动中去。

  四、教学流程

  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资料交流,深化扩展。

  3、合作探究,动手实践。

  4、交流反馈,总结评价。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情境营造能迅速引领学生走进情感的天堂,激发它们学习兴趣。

  2、资料交流,深化扩展。

  此环节分为三个步骤:

  (1)通过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了解校园垃圾分类的现状和分类垃圾箱的特点。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各小组选代表在班上交流。学生了解更多垃圾分类的情况。

  (3)投影出示各种垃圾箱,教师对投影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学生对垃圾分类的了解更全面了。

  以上三个环节层层深入的让孩子了解、认识垃圾分类的情况。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校园垃圾的调查打下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指导学生系统的搜集信息,把学生的课堂开放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让学生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方式,到图书馆、书店、网上查阅有关垃圾分类的资料,不仅是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需要,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3、校园调查,合作探究。

  此环节组织学生研究三个问题:校园调查,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校园各处垃圾箱有哪些垃圾?

  (2)校园垃圾箱设立的位置是否合理、科学?

  (3)观察校园垃圾箱的外形、功能有何不足之处?这一环节可以让小组先做好调查前准备:

  1、小组成员调查分工;

  2、调查工具的准备。

  如:垃圾分类的记录表、利用相机对校园垃圾进行摄像等。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校园各处垃圾箱有哪些垃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增强学生关心身边小事的自觉性,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校园环境的调查,感受美丽校园的来之不易,让学生在调查中培养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并引导学生对调查的垃圾进行分类,总结出校园垃圾的种类。观察校园垃圾箱的外形、功能有何不足之处?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校园垃圾箱为什么这样设计?还能否有改正的地方?培养学生改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3、交流反馈,总结评价。此环节分为三个步骤:

  (1)思考分类垃圾箱的设计方案。

  (2)设计完成,并展示。

  (3)口头评价。

  思考分类垃圾箱的设计方案: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对较多信息的整合进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改进和创新能力。这一环节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他们所看见的、所想到的通过课堂展示表现出来,在他们在展示中学会倾听,在交流中学会分享,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去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很好的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8

  前期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亮点,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的生长点。但是多年来,因为课程开发的难度,评价机制的缺乏,让综合实践活动课举步维艰。武穴市教研室以素质教育六个一活动为突破口,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让实践活动成为武穴教育鲜明的特色之一。我们附小三至六年级数学教师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任务,一起开发了48个主题活动,并通过集体攻克,将所有的主题内容制定了方案,然后各班根据学情再开展活动。

  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面发展?我认为教师必须要给学生一个合适的脚手架,这样才能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下面我以四年级《我们去旅游》谈谈我们的探索过程。

  活动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改善,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如何能够做到安全旅游、文明旅游、快乐旅游,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开展这方面的实践活动既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让孩子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和价值。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2、在访谈中锻炼口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多元评价,使教师的指导水平与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4、通过合作,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5、通过调查,使学生了解旅游前的必备,重视旅游中的安全与文明,学会旅游后的快乐分享,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设计理念:

  1、全员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活动的主角;2、实用性: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旅游常识;3、合作性: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探究的意义。

  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时间为三周,分三阶段实施:活动策划,活动开展,活动总结。

  活动过程:

  脚手架要素之一:活动策划,做好三定

  1、确定主题。上课伊始,我出示一些名胜古迹以及优美风景的图片,问学生喜欢旅游吗?并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旅游的感受,学生特别喜欢这个话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和谐的活动氛围。在学生交流后引出主题,并问学生看到这个主题后你想了解些什么?

  (1)学生提出想知道或感兴趣的问题,师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2)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生成小课题并指导研究内容。

  (3)全班汇报并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更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讨论筛选,最后确定了要研究的旅游准备、旅游安全、文明旅游、开心旅游四个方面的内容、

  2、确定小组。在确定好要研究的子课题后,我让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小课题,然后指导学生分组。

  3、确定方案。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要求制订本小组活动方案(小组初步拟订方案,教师研究方法的指导,如:调查法,访问法,搜集资料,问卷调查,考察……)各小组推选组长、确立研究问题、明确各自的分工与合作,并制定活动计划与方案,并上交教师审阅。

  在这一环节中,我对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加以有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筛选和归纳,形成他们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子课题。尽可能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位置。更多地倾听学生们自己的意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同时,让学生在调整、体验、完善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课题。

  脚手架要素之二:活动开展,把好三关。

  1、要求关。老师提出活动要求:在调查活动中要分工合作,团结一致,并在实践活动中做到:注意安全,做爱护环境的小公民,与人交往要礼貌,要遵守交通规则。

  2、指导关。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甩手掌柜,而应该是学生的活动协作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比如:旅游准备组同学首先要做一个问卷调查,想知道人们旅游前要带的物品有哪些?可是调查对象迟迟没有确定。他们想调查全班同学,可又担心年龄小考虑不全面。想调查家长,可最近又不开家长会,见不了家长面。后来,我建议他们采取调查表的方式来开展活动。他们立刻就能心领神会,把问卷调查表发给同学们,带回家给家长调查,由每组负责人收齐并作好统计、就这样他们顺利完成对47位家长的问卷调查。

  又如:旅游安全组同学通过上网搜查知道旅游安全主要是交通安全、饮食安全、住宿安全、游览安全、游乐安全这几大方面。困难最大的是负责研究交通安全的同学,他们想知道怎样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而又不知道该采访谁,此时我告诉他们,离我们学校最近的龙潭路有一家旅行社,在那儿应该能找到你们想要采访的人。至于要采访的内容他们之前有计划,也就不困难了。而让我佩服的是他们不知怎样说服了学校的微机老师,让老师帮助拍摄下来了,并且在微机老师的帮助下下载了很多交通安全的视频。

  3、梳理关。学生们在开展活动后,收集的资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字稿,一类是视频,以PPT的方式来整理自己的资料。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我跟微机老师进行了沟通,请他在上微机课的时候重点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辅导,经过两个课时的努力,部分同学承担了各组PPT制作的任务,再经过微机老师和我的指导他们终于做出了想要的效果。

  这些加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性,加强学生对活动过程的认识和感知,为信息的整合提供条件。

  脚手架要素之三:活动总结,走好三环

  第一环节:多样呈现。

  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我还给大家提出了汇报过程中要有与同学互动的有奖问答或竞猜环节,奖品是由一小组同学提供的省会城市地名卡,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小组齐心协力意识。也为此次活动的多元评价提供依据。汇报由组长主持本组,一名组员负责演示PPT,其他同学分别介绍自己调查的成果。

  旅游准备组:通过对47位家长的问卷调查,知道了旅游前物品的准备分为三个等级。(大屏幕展示)接着组员分别介绍所带物品的用途及重要性。有奖竞猜环节是让同学们猜一些特殊必备品如针线包、常用药、指南针等的作用。

  旅游安全组同学不但跟大家分享了采访的成果——即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而且在有奖竞猜环节中带领大家一起认识火车票的信息,学习了乘火车的程序,还通过视频告诉学生怎样安全乘车,而且分别为大家介绍了住宿安全、饮食安全、游览安全、游乐安全的详细内容,还办了一期以旅游安全为主题的手抄报,由组员共同创编了一首旅游安全儿歌,(大屏幕)虽然还很稚嫩,却足够引起了同学们对安全的重视。

  文明旅游组同学通过在公园里拍的视频美与丑,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产生了视角冲击,接着他们设计的有奖竞猜就是找出视频中的不文明行为喊停,找对了奖一个地名卡,然后一起分析不文明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他们调查到的《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最后还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呼吁同学们做文明游客。

  最后展示的是开心旅游组,他们早就迫不及待了,首先向大家展示的是对同学们的如何分享旅游成果的问卷调查统计情况,然后把他们搜集到的同学们小时候的旅游照片展示给大家看,有奖竞猜照片上的人是谁?然后进行随机幸运点击,点击中的同学上台跟大家分享他的旅游故事。

  展示学生研究成果,使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同时使学生了解旅游前的必备,重视旅游中的安全与文明,学会旅游后的快乐分享,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也培养学生了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

  第二环节:多元评价

  1、请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谈谈在这次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以及活动后的收获。(看视频)

  2、学生完成自评表。(大屏幕出示)

  温馨提示:

  A、在讨论时我积极动脑了吗?

  B、我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吗?

  C、同学在发言的时候我认真地倾听了吗?

  D、在活动时我积极参与了吗?

  E、在需要操作时,我动手了吗?

  3、教师点评,评出优秀小组。

  第三环节:多方推介

  1、做成了《旅游宝典》送给每个家长一份。

  2、办一期旅游常识展板在学校门口展览。

  3、将活动过程制成光盘,送至校电视台组织学生观看学习。

  我的启示:

  在这次活动中,我和学生一起走过了一段快乐的求知路。给我最深的启示有三点:

  1、适合,才能凸显价值。选择孩子愿意参与的,选择真正对孩子发展有意义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核心价值得到体现。

  2、指导,必须讲究策略。为活动课搭建合适的“脚手架”,为学生有效有序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行性。

  3、活动,不是唯一目的。我们的实践活动课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而重视实践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体验及获得经验,继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同时,这节课也给我带来新的思考:如何打开学生的视野,突破局限性?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动起来,提高全员参与的质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做到既有肢体活动,又有深层次的思维活动?这将是我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努力的目标。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9

  一、说主题的确立

  火山喷发后留下了珍贵的火山石资源被勤劳智慧的人们加工后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我县独特的地域资源,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火山石,特设计了《走近火山石》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多渠道收集、整理资料使学生了解火山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提出问题,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感受火山石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紧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说活动重点

  1、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能力。

  2、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火山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四、说活动难点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说活动对象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我选择五年级学生作为本次活动对象。

  六、说活动准备

  (一)制作课件

  (二)设计探究计划表、实践指南、外出活动申请表、采访表、探究日记、学生活动评价表。

  七、说教法和学法

  创设情境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社会调查法、观察法

  八、说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确立主题,制定方案(一课时)

  第二阶段:依据方案,展开探究(一周)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应用深化(一周)

  第四阶段:成果交流,展示评价(一课时)

  九、说活动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确立主题,制定方案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上课时,我播放课件,主要向学生介绍火山石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此时,学生被神奇的火山石深深打动。

  (1)你想知道关于火山石的哪些问题?

  (2)学生提出想探究或感兴趣的问题,小组内进行筛选。

  (3)小组汇报,师生共同筛选学生感兴趣的、值得探究的、学生有能力探究的问题。

  2、确定探究小组,设计探究方案。

  (1)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问题。

  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问题,教师指导分组,确定小组名称,制定活动口号。

  (2)指导小组制定探究计划。

  (二)第二阶段:依据方案,展开探究(一周)

  1、教师针对学生想探究的问题,联系相关部门专业人士让学生进行参观、访问、调查。

  2、与家长沟通、交流,取得家长支持、配合。

  3、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调查活动。

  各小组根据探究计划分步进行探究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有的小组需要收集大量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对探究问题进行了解、筛选用于介绍、交流、汇报、展示本组的收获。有的小组是上网、去图书馆查阅所需资料;有的小组用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活动,通过走访、参观、调查本组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开展活动时,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日记的形式展示出来。为了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为了保证本次活动的安全,我争取得到家长和班主任的配合,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每个组在进行实践调查时,都有老师、或家长引领、陪伴。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应用深化(一周)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后,各组都有一些收获。学生们那一份份调查的资料,现场拍摄的照片、访问记录,宣传小报,呈现在我面前,有了这些依据,我引导学生怎样进一步的应用,深入活动,真正才能关注火山石与我们的生活存在的关系。

  1、 整理资料,完成阶段性小结。

  2、跨组进行交流,让学生能分享他人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本次活动主题的完整认识。

  3、把四个探究问题整合成四张展板。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汇报(一课时)

  1、师总结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

  2、各组进行成果展示。每组在一名主持人的带领下进行展示(图片、资料、视频展示)。

  3、活动评价

  出示实践活动评价表,先让学生自评、互评,最后,通过交流与汇报,评选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在探究活动中合作最默契的评为——最佳合作奖在探究活动中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评为——最佳探究奖,在成果展示中,准备最充分,展示最精彩的评为——最佳成果奖。在访问过程中,表现优秀的评为——最佳访问奖。

  4、活动延伸

  引导学生:你准备怎样把这次活动的收获传播给身边的人?他们通过讨论得出:可以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手抄报、主题队会、宣传小册子进行活动的传播,使更多同学和身边的人关注、了解火山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起携手保护我们身边的珍贵资源——火山石。

  十、说活动总结

  经过三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的活动顺利完成,我和学生一起经历了筛选主题、自主选择探究问题、确定有效的探究途径和方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关注火山石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得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体验。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学背景

  丝网花最初是采用弃之可惜,留之无用的废旧尼龙丝网丝袜为原材料,经过巧妙构思,化腐朽为神奇。由于丝网花色彩鲜艳,造型丰富,花型逼真,因而富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丝网花制作简单,易于掌握,而且根据学生不同的感受可以任意变形,往往一种制作多种效果。通过丝网花卉制作学习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是对花艺的升华。同时又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和变废为宝的神奇智慧。

  二、说教材

  本课程是劳动技术综合实践课程,主要面向五六年级的同学而设计。本课内容是由制作--固定--整形三个步骤组合而成,教学时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发明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宗旨。紧密联系学生的认知经验,围绕认识花、探究花、创作花这一主题,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

  教学重点:劳动技术是一门综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必需通过实践创作。因此我把探索花瓣的制作和组合成花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要创作出形式多样的丝网花作品,不能一样一样地教,必需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举一反三。因此我把创作出贴近于生活与自然的花卉艺术造型,表现自我个性的张扬力,作为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且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此,结合本课内容与学生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花卉的造型和丝网花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情感目标:感知、体验各类花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弘扬变废为宝的优良传统。

  三、说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里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方法恰当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情境创设法:借助多媒体音形色动的强大优势,及事先准备好的丝网花作品,进行直观对比,创设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创作欲望。

  启发引导法:引导拆分丝网花成品,了解花的形状、颜色、花瓣、叶片等,启发学生探究如何用丝网花来表现各种花型。

  创作表现法:通过小组探究,自主合作创作贴近生活和自然的花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如引舟渡河,教法如舟,学如划桨,唯有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具体学法如下: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有关图片和实物,分析了解为什么这样做,达到欲行先知的效果。

  模仿法:丝网花的制作步骤用语言描述非常抽象,最直观最有效学习方法就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达到快速正确的操作要求。

  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以便于学生在操作中互相检查、互相纠正、以快带慢,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培养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观赏花——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采用情境创设法导入,在课前等待上课的过程中播放课件——伴随幽雅的古乐,展示色彩鲜艳,造型丰富丝网花的成品,使学生一进教室就受到丝网花作品的视觉冲击,浮想联翩,蠢蠢欲动。上课时直接利用这种氛围,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真花与丝网花进行比较,强化创作欲望,引出课题(丝网花——百合花的制作)

  (二)、探究花——探究制作工具和制作步骤:

  花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给予我们希望和向往,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鲜花如此美丽,可是它是有花期的,为了留住这永恒的美,我们这节课就用丝网花来创造这花的世界,请同学们拆分丝网花,探索以下几个问题:

  1、做丝网花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2、分析百合花的花瓣有多少,花瓣的大小,花的形状、颜色和花叶的形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了百合花是由六片花瓣,分两层交错固定在花梗上组合而成的教学重点,为接下来创作花奠定了基础。

  3、制作丝网花的步骤:教师以百合花为例演示丝网花的制作步骤:绕圈——网丝——组装——造型,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三)、制作花——学生动手实践:

  将学生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以便于学生在操作中互相检查、互相纠正、以快带慢,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了营造出温馨的艺术创作氛围,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轻音乐,屏幕出示温馨提示:

  1、规范制作,注意安全。

  2、节约材料,合理裁剪。

  3、大胆创作,勇于创新。

  4、清理垃圾,恢复现场。

  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完成百合花的创作之后,鼓励他们采用重组、迁移、创新等方法创作贴近于生活与自然的花卉艺术造型,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拓展,层层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评价总结,作品赏析

  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时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从以下六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

  主题鲜明,操作规范,独有创意,造型美观,花型逼真,富有特色

  作品赏析也是一次经验的交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大家回去以后可以访问“百变丝网花”网站,学习更多的花型设计,创作出多姿多彩的丝网花来装扮自己的卧室、美化我们的教室,赠送亲友,增进友谊,机会成熟时,我们将举办一次“巧手丝网花”作品展览。

  五、教学反思:

  劳技课是小学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只有应用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创造为宗旨,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从视觉、听觉、感觉多方面唤起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感悟创作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借助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并在观赏花,探究花,创作花的递进训练中一一落实教学目标最终突破重点难点,使得丝网花在课堂,在校园,在学生心中悄然绽放。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1

  【教材简析】

  《确定起跑线》是一节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教材设计这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从而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起跑线设置原理正确计算起跑线的位置。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流程】

  首先,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其实我们六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历年来的校运动会、区运动会以来,对于运动员要站在不同起跑线上,已经有了一些朦朦胧胧的意识,甚至有部分同学已经会跟学习语文一样去预习一下。所以,我打算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来提出问题。通过百米飞人博尔特参加的两个比赛图片,让学生观察。发现两个比赛起跑时的不同点,接着老师提出问题: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呢?从而引出课题。

  然后是第二部分: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这个部分,我打算分为独立思考、发现规律和验证规律三个环节。

  由于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验证、应用规律,而不在于计算,由于书上所提供的数据计算比较麻烦,学生会在这上面花费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主要目标的达成。所以在计算时允许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解决问题第一个环节:独立思考。

  先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跑道示意图进行研究,讨论怎样求相邻跑道的长度差。要解决这个问题,其中学生最容易想到的一种方案是分别求出第一道和第二道的全长,然后减一减,书上的图二也有提示。但是其实关于跑道周长的计算,在之前数学书第71页的练习十六中已经出现过了,学生已经发现生活中的跑道其实是由两个半圆和两条直道构成的,知道如何计算单条跑道的长度。也会出现直接用相邻跑道的外圆和内圆的周长相减。

  解决问题第二个环节:发现规律。

  先请学生计算第一和第二跑道起点相差的距离,学生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有意识地先请第一种解题方案的小组来汇报,并做好记录。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肯定有同学会发现第二种解题方案,也就是书上图三所提示的:因为各条跑道直道的长度都一样,所以要求前两圈跑道差距,只要计算出第二道和第一道所在圆周长的差距就可以了。在汇报完第一种解题方案以后,学生就会提出自己的新方法,这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做做小老师,培养他们把内在知识外化的能力。第三种方案其实是由第二种转化得来的,相邻两个圆周长的差就是它们的直径差乘∏。

  至于第四种解决方案,即相邻跑道的差距=2π道宽。这是这节课重点要发现的规律,不一定会有学生想到,这时就要看老师怎么引导了。要得出这个规律,不光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算术素养。即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急着把答案算出来,而是运用代数的知识,符号化的思考,把一些已知数据先用公式字母代替,合并化简以后再最后求出答案。

  解决问题第三个环节:验证规律。

  得出一个规律,就科学的思考过程而言,还不一定正确,必须要经过验证,这时可以出示刚才未完成的表格,让同学们先根据第四种解题方案预测一下各跑道的总长,把直径和全长两栏填完,并再次强化理解每相邻两道的直径各要加上两个道宽。然后让每组同学任选一个跑道,填一填。

  最后是第三部分:拓展应用

  研究这节课的目的,不只是仅仅为了解决一个跑道问题,而是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题目:

  拓展一:

  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比赛,相邻跑道之间又应该相差多少米?200米只有400米的一半,只要跑一个半圆和一个直道就行了,因此,刚才的三种方案都要÷2。相邻跑道的差距= (a+πD/2)-(a+πd/2)=πD/2-πd/2=(D/2-d/2)π=(R-r)π=π道宽。

  拓展二:

  我们学校有一个200米的运动场,道宽1米,如果要进行男子400米比赛的话,起跑线应该怎么设置?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2

  一、活动目标

  我的家乡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天蓝、地绿、山青、水秀。这里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等五个世居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如同一个天然的文化大观园。每每谈到自己的家乡,孩子们的话匣子便关不住,俨然一个个小导游,骄傲之情溢于言表。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知家乡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建家乡的理想。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多媒体显示文本)

  1、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俗、物产、社会生活等知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走向社会,亲近自然,去寻找美、发现美,捕捉美。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

  二、教学重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要勇于探究,有创造愿望和乐趣,关注家乡的建设,愿为家乡出谋献策。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这一特点,结合我州目前开展的桥头堡事业的良好契机,联系我校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情感特点,我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

  三、教学难点

  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是“知与行”、“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与统一。真正具有“育人”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应当让学生在活动结束时“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五年级的学生虽说具备了一定的查阅资料、归纳整理的能力,但是现在的孩子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他们的一些实践能力还亟待加强。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将本次活动的教学难点设定为: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该阶段以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音乐视频开幕,教师结合视频内容与学生互动聊天促成活动主题的产生,依照孩子们谈到的话题分组讨论提炼出感兴趣的子课题。

  学生自由编组,老师根据学生特长适当调整,通过小组讨论的办法确定自己喜欢的组名,并推荐出组长、记录员、摄影摄像师等。全班共有56人,分为:自然风光写真组﹑历史古迹探寻组﹑物产风情收集组、发展变化调查组四个小组。

  分好组后,各组根据实际情况,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学生的认知、生活经验及对问题的处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常出现不能紧扣主题的情况,意见不统一,因此这一环节我及时给予适当点拨和指导,旨在使学生的思维紧跟主题,层层深入,兴趣不减,为以后的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走进家乡、开展活动

  方案确定后,我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进家乡去实践,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农村物产风情﹑发展变化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在活动的第二阶段我认清了自己的身份,一个很好的促进者、一个友善的帮助者,也使学生认识了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争先创优,这无论对我还是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收获。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形成成果

  整理资料,形成成果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学生遇到了难题,“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在讨论如何汇报成果时争论不休,他们想以大量的图片来展示家乡的变化,但却找不到比较点。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了以“昨天、今天、未来”三个版块作为成果展示方案。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了学生一块垫脚石,学生站在上面还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第四阶段:展示成果、交流收获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介绍对家乡的认识,介绍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号召人们关注家乡。在展示阶段里,学生为了更好地汇报本组收获,小组成员团结协作,运用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特长,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合作性。

  每个小组都以独特的方式进行了展示汇报。

  “家乡的自然风光写真组”:以图片和绘画的形式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

  “家乡的历史古迹探寻组”:以影集的形式展示家乡的历史古迹,同学还为此设计了“欢迎您到我的家乡来”的导游词。

  “家乡的物产﹑风情收集组”:以图片和手抄报的方式展示了家乡的物产﹑风情。

  “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以昨天、今天、未来”三个版块为展板形式,介绍家乡新农村的发展变化

  第五阶段: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各组展示成果后,以民主评议的方式评出了最佳摄影师、最佳小记者、最佳小编辑、最佳小导游。为了把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全班举行了一次“我爱我的家乡”主题队会活动,号召大家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的理想。

  五、活动效果

  学生走进家乡,感受到了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增强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孩子们爱护家园、合作互助、自强自律、勤奋努力等品质。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受益匪浅,我自己也从孩子们认真的态度上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对我们师生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任何一门教学活动都是遗憾的艺术,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也存在不太完美的地方。比如:教学展示过程缺乏一定的深度,对家乡的人文资源的探索略显单薄,成果展示缺乏一定的深度和说服力。

  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3

  活动设计意图:

  我园是一所农村园所,农村有多处可见小河,幼儿喜欢在水中嬉戏、游玩,每天有多次接触到水。比如:洗手、刷牙等。但是,我发现幼儿对水的认识是肤浅的,并不知道它的变化与性质,没有节约用水及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此活动,并制定了以下目标。

  活动目标:

  1.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2.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重点:懂得节约用水的道理

  难点: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设计理念: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了解水的重要性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教师的“设疑”抓住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巧妙地设计了矛盾冲突的情景,使教师提出的节约用水要求变成孩子们的自身需要,而非被动的说教。活动更注重幼儿自身情感体验,通过设置矛盾,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没水时的焦虑心情及有水后的喜悦心情,从而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设计思路:

  环保作为一个全球性话题,意义重大而深远。今天的幼儿,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了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让他们从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让幼儿从他们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环保意识扎根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

  活动准备:

  1、请家长配合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并有意识引导幼儿节约用水。

  2、实验用的小瓶、杯子、颜料、可乐、醋、透明的塑料细软管。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1.教师设题,幼儿讨论

  ①娃娃家的娃娃脏了怎么办?

  幼儿:用水把娃娃洗干净。

  ②做完纸工后,小朋友的手上沾满了浆糊怎么办?

  幼儿:用水把小朋友的手上沾满的浆糊洗干净。

  ③小医院的白帽子脏了怎么办?

  幼儿:用水把它洗干净。

  ④花儿快干枯了,怎样才能救活它?

  幼儿:给快干枯的花儿浇水。

  2.幼儿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用水请幼儿到盥洗室找水,结果发现水没了(活动前教师关掉盥洗室的水闸)。

  (二)、帮助幼儿探究原因

  1.为什么没有水了?

  幼儿:不知道。

  幼儿:被小偷偷走了。

  幼儿:停电了。……

  2.教师讲出原因:早晨来园时,看到水龙头滴答滴答地在漏,足足滴满了一盆,小水滴说了许多的话,请小朋友听一听。

  (出示一盆水)放录音:“我真生气,昨天下午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我还在滴答滴答地流着,我真伤心!许多人把我当宝贝,说我用途很大,能帮助人做许多事情,大家都离不开我。可是,有的小朋友就是不珍惜我,总是不拧紧水龙头,瞧!我正哭了一夜呢,我的眼泪整整流了一盆,这次我太伤心,太生气了,我真不想让小朋友再用水了。”

  (三)、引导幼儿尝试和讨论

  1.请幼儿用这盆水去做刚才没水时无法做的事情,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2.教师打开水闸后,再请幼儿到盥洗室找水,体会有水的喜悦心情。

  3.讨论:如何做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四)、欣赏儿歌《水是宝》

  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且让幼儿想像假如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让幼儿更深刻地体会水的重要性。

  (五)、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我们该如何节约用水。

  幼儿自由讨论

  幼儿:随手关紧水龙头,减少漏水量;

  幼儿:刷牙时,尽量用漱口杯装水,不要开着水龙头让水哗哗地流;

  幼儿:洗碗时,先把水放水槽里,再放碗盘清洗;

  幼儿:洗澡多用淋浴,且最好采用喷水量小的喷头;一水多用等)。

  延伸活动:

  幼儿制作宣传牌,向全园的小朋友宣传要节约用水,珍惜水。

  活动延伸

  游戏:玩水《流水走迷宫》幼儿了解水的流动与水的形状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

  1、注重活动内容的生活性,与水打交道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不刻意引导,幼儿对“水”的这一活动认识是很肤浅的,通过老师的挖掘,生活中小事就成了幼儿园的课题,让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更全面的认识了解,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2、注重活动形式的操作性,包括讲述动手、观察、总结,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充分的“动”起来,老师只作引导者,提出一些问题,做一些简单的评价,使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效果分析

  此活动通过我层层深入地提问,使幼儿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继而萌发节约用水的意识。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始终保持高涨的活动情绪。难能可贵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能及时关紧水龙头,并能提醒家长用洗脸水冲洗便盆等,可见孩子的节约用水的行为正在逐步形成。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4

  一、说活动背景

  首先,我介绍一下这个主题的活动背景:校园广播站是广大师生选择学习、娱乐,以及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电波在校园生活学习中做出积极的影响,同时让学生的能力特长有所展示。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个节目,广播站的内容丰富多彩,每天的十分钟广播节目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如何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利用学校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比较出色地完成广播任务呢?以更好地为学校的广播站出谋献策呢?于是《校园广播站》的活动主题就产生了。

  二、说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采访了解校园里各种与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有关的事件和趣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组织、合作能力和语言组织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校园,关心集体的感情。

  三、说B教法学法

  1、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在学习本课时,学生通过观察、采访、体验,学会策划一次广播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也感受到了广播给大家带来的乐趣,自己从中也得到了乐趣。从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自主性

  综合实践的实施要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课的学习,教师以校园广播这个学生每日所熟悉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生体验广播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和优美的音乐,来拨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3、合作性

  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说课前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和其他课程不同,如果学生不对本课内容作好充分准备的话,就没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会使你的课堂事半功倍。

  1、学生准备:

  采访校园广播站负责人,了解广播站的基本操作方法,收集校园各种的信息并进行整理、运用,写出初步的设计思路。

  2、教师准备:

  (1)搜集精彩广播片段;

  (2)拍摄学生收集信息的不同途径的照片;

  (3)制作课件。

  五、说活动流程

  1、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共同参与《校园广播站》。(师板书)

  2、回顾上阶段的活动,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并加以说明,然后让学生说说对于广播有什么初步的了解。(这一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同时也对前阶段的活动再一次进行梳理,真正进入到广播员这个角色中。)

  3、小组讨论,确定广播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小组确定的主题及搜集的材料,进一步修改广播内容。(小组合作)

  (2)、在模拟广播之前,请同学把好的建议和意见提出来和大家共享。

  (3)、通过听录音,提醒学生在播音时的注意事项。

  4、小组合作,完成广播任务。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然后由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回报,其他成员配合。

  并集体讨论,畅谈收获。

  (此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尝试、体验活动,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又很好地落实了本课的重点。学生真正体验到作为一名广播员的辛苦和重要性,也感受到广播带给我们的乐趣。)

  5、畅谈活动感受,填写收获卡,交流收获卡。

  6、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少,收获也不小。校园广播使我们的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的道德品质有很好的转机,让我们的学习渠道多了起来。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门校园广播将会给我们的校园增添更多光彩!

  7、活动的拓展和延伸:

  请同学们结合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以《我爱校园广播站》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得与失。并积极向学校广播站投稿。

  总体来说,本方案的设计,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通过媒体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5

  一、主题生成背景

  课标指出:在主题选择中要注重学生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不能选择与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内容。

  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生活的最后一年,面临毕业,孩子们对母校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那么如何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向母校汇报自己的成长足迹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想法,经过慎重选择,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最后决定收集六年来的文字稿件、成绩收获、精彩瞬间,经过整理,编制成成长书册,留给母校作为纪念。用自己在学校的成长经历,为学弟、学妹提供借鉴和帮助,于是《我为母校留本书》的活动主题初步形成。

  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一本书的基本编辑制作过程,设计制作一本书;在活动中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运用、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通过活动的开展,加强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感受每本书的来之不易,更加爱书、惜书!

  二、课程资源

  1、联系学习活动,利用校内的各种资源。

  首先学生和老师就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的校园、图书室、微机房等都为开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努力开发校外课程资源。

  校外资源存在的形式较为广泛,如家庭调查、采访身边的作家等等,都是学生开展活动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

  三、活动过程

  “我为母校留本书”主题活动分为四个阶段,整个活动大约需要40天的时间。

  下面我介绍一下本次主题活动的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这一阶段,马老师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确定活动主题:我为母校留本书。并将信息技术课程有效融入到本次主题活动中,即创作时尚、动感、充满个性的电子书。

  第二步:讨论一本书由哪些主要部分组成以及确定书的主题。交流得出可以围绕校园四季、校园趣事、回忆母校、感恩、励志等方面表达自己对母校的眷恋之情。然后根据兴趣爱好进行分组、组内分工。

  第三课时,马老师主要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在这一阶段,教师侧重于策略上的指导。如:认识一本书由哪些元素组成,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每小组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组内成员如何分工等。强调每个小组之间、每个成员之间既要有分工、更要有合作,要体现团队精神。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包括“活动的策划、方法指导和阶段交流研讨”。

  这一阶段,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次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这个阶段,马老师主要分以下四步进行:

  1、向学生推荐一款常用的、简便易操作的电子书制作软件-------iebook,并让学生熟悉此软件的操作界面。

  2、小组成员根据组内书的主题进行收集、整理文字和图片资料。

  3、分工合作,完成各自负责的工作,编辑电子书,教师在编辑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4、进行中期交流。

  今天,各位领导和老师观摩到的《作品展示模板的使用》就是此阶段的一节方法指导课,课上马老师主要分了以下五大环节。

  (一)活动回顾,引入新课。

  一开课,马老师就对前期的活动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通过师生谈话:“为了让我们的电子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我们的编辑之旅”,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我为母校留本书”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设计既是对学生前期活动成果的肯定,又直奔主题,以精炼的语言揭示了本节课的活动目标。

  (二)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让学生欣赏利用iebook软件中的《作品展示模板》编辑的作品。紧紧抓住了学生好奇好动和天性中对美好事物向往的个性特点,创设出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此模板的优点----图文并茂后,更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了至高点。

  (三)、方法指导、实践操作。

  此环节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马老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认识展示模板中的所有元素,分清哪些元素与主题紧扣,必须修改。找出图片与文本的一一对应关系。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与判断能力,马老师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接下来,马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演示了一张图片与对应文本的图文合并操作,在教师细致明了的方法指导下,学生一目了然,并独立进行此项操作。教师又从美学视角引导学生欣赏、交流,从小组成员的作品对比中总结可以从图片、文本、背景三方面进行具体修改、美化。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马老师根据课标要求,大胆放手,层层推进,让学生个体、小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体验、享受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展示分享、互动评价。

  本环节小作者们紧紧围绕“我为母校留本书”的活动主题,就电子书的主题、内容设计以及利用作品展示模板制作的成果作了介绍。此期间,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积极补充、评价,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内涵。小作者们把浓浓的同学情、难忘的师生情化为了深深的眷恋;把校园的一草一木,生活的点点滴滴化为了浓浓的情谊,融入到了作品之中。真挚感人的画面、情真意切的表达,把同学们带入了回忆,仿佛回到了那年、那月……

  (五)总结收获,活动延伸。为学生今后的活动指明了方向。

  在这一阶段,教师侧重于对电子书编辑的方法指导。因此,教师要全面的上好方法指导课,还要对学生在前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疑难进行解惑,挖掘新的问题或生成新的目标为下一步的活动指明方向。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与交流,总结与评价。

  《我为母校留本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教师主要侧重于档案袋评价,除了方案、调查表、采访记录、活动照片、反思日记外,还注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

  第四阶段:活动延伸

  1、六年级学生交流阅读其他班级部分小组的书籍,对书籍的制作进行评价,甄选有代表性的书籍。

  2、在学校周一升旗活动上进行赠书仪式,倡议全校学生多看书、爱惜书籍。

  四、总结与反思

  《我为母校留本书》活动的实施,为学生的儿时记忆提供了最珍贵的存储平台,提升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鉴别。

  经过3周多的活动,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动手的能力,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更加热爱学校、珍惜友谊的情感。同时,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学生对所获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学会了欣赏别人。

  五、活动的改进建议

  1、小组之间应该随时交流制作经验,教师应鼓励将更多的个性元素加入到作品中。

  2、邀请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寄语孩子们:大胆创作,奋发向上。

  六、课程管理

  1、课程的规划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我们深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和开发,确定了各年级的活动主题。

  三年级:好习惯伴我成长

  四年级:大棚蔬菜的栽培技术

  五年级:校园里的植物朋友

  六年级:我为母校留本书

  2、课程的管理

  (1)严格按照国家的课程设置,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学校成立综合实践领导机构,副校长张海军和政教主任胡晋峰带头分别担任六2、三2、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位教师,都要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紧扣年级主题,对学生的活动主题、项目确定、活动过程进行指导。

  3、课程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成立小组活动评价档案袋。一份完整的学生档案袋应该有过程档案袋、展示档案、评价档案三个部分组成。过程档案包括学生的活动构思、调查采访记录、活动成果;展示档案收集学生用来对外展示的优秀作品及资料;评价档案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

  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还会不断的学习改进,力求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恳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6

  一、说教材

  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内容之一,学习本课时内容,不仅让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还要学会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问题,体会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综合实践价值,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本课时是安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了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第1-3页内容。本课时是作为一个拓展性的知识点出现的。教材先从学生熟悉的情景“找一找身边的白色污染”和“调查自己家里一天大约用几个塑料袋?”引入, “全校学生家庭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用掉多少个塑料袋?”继而导出“白色污染”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减少“白色污染”?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整理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再经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形成环保意识。

  本课时的重点: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信息。

  本课时的难点: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体会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本课时关键:通过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学目的:

  1、经历对“白色污染”有关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

  2、通过对“白色污染”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对人类及自然社会的危害,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身边生活的“白色污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4、组织开展以“白色污染”为题的课外活动,引导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培养积极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课时教材内容安排特点,本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要运用谈话法和讨论交流法,兼并信息收集,观察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到的资料信息,通过分析、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自主参与,积极探索,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1、信息收集法:通过询问,查找,查阅书刊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2、谈话法:教师以交谈的方式参与课堂中,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建立平等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情景。3、观察思考法: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本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环境,发现“白色污染”,分析“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造成的危害,讨论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教师:“白色污染”图片和所收集的资料。学生:分成5个小组,调查计算“平均每一个家庭一天用几个塑料袋?”查找“什么是白色污染?”,并收集相关资料。

  (二)教学流程

  1、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一组“白色污染”图片。(路边树上挂满各种塑料袋,河水被塑料袋垃圾污染,田地里随处乱扔的塑料制品等。

  (2) 问:“观察这组图片,你们发现什么?”(指名小组回答,引出“白色污染”一词)

  2、汇报成果,展示能力。

  (1)反馈:“什么是‘白色污染’”?(指名小组回答)

  (2)反馈: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白色污染”的知识?(各小组反馈所收集到“白色污染”资料信息)

  (3)教师反馈所收集到有关“白色污染”事例。

  3、合作探讨,深刻体验

  (1)思考交流

  a、观察思考: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

  b、交流:(各小组反馈思考结果)(主要有家庭使用塑料袋,学生在校的零食塑料袋,田地里的农用废弃塑料制品等)

  (2)小组合作计算:

  a、平均每个家庭一天用掉几个塑料袋?

  b、全校学生家庭每天共用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

  (3)分析交流

  a、思考讨论:根据以上数据和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

  b、交流:(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4)师生小结“白色污染”给自然及人类带来的危害。

  4、深刻认识,激发行动

  (1)讨论交流

  a、讨论:我们已认识到“白色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b、交流反馈:(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2)你将怎么做呢?(指名学生回答)

  5、课外作业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可怕的“白色污染”

  1、 什么是“白色污染:?

  2、 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

  3、据以上数据和收集资料,你发现了什么?

  4、我们应该怎么做?

  5、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7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度很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引发对问题的思考,进而通过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来发现影响泡泡大小的因素。这堂课既有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又有对探究方法规律的归结。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既有动手能力,又有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今天的执教,我对该课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具体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努力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对儿童来说,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态度的形成需要通过实践和体验的过程。关键是如何通过活动有机地整合这三个维度,达到理想的教学状况。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态度,我充分挖掘活动的科学内涵和教学内涵,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让三维目标实现有机整合。

  本课目标设定为:

  1、探究影响泡泡大小的因素。

  2、能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能通过自己的亲自实验得出结论。

  3、体验探究泡泡及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4、体会到看起来很简单的事物往往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只有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深入观察研究,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学生能够对影响泡泡大小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进行验证;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课从学生感兴趣的玩泡泡活动中入手,创设生动活泼的比赛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从玩中发现问题,问题意识顺应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很自然转入对问题的假设上来;在深度讨论中明确该实验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对实验中的细节加以关注,体现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研究思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蕴涵其中。在汇报交流中我发现: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新知和体验,这也正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里,知识、能力、情感有机的交融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整合了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科学的本质之一就是“实证”。追求实验的“精确性”以及收集有效证据,让精确实验的思想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诠释着科学探究课中实证意识的教学。师生深度研讨研究方案体现着科学思想。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是整个探究活动成功和失败的关键,那么,舍得花时间对实验中相同和不同因素的深度研讨就成为极具价值的活动了。这个活动强调了“动手之前先动脑”。让学生先明确每个实验中一定要保持相同和一定要保持不同的因素是什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把学生的思维过程以表格的形式一步步展示出来,然后学生再进行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注重自主探究。

  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僵化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知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体验的活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作学生探究活动的服务者、指导者,帮助学生克服探究过程的困难,为他们探究活动创造了条件。

  四、积极引导,公平评价。

  科学探究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所以评价时,不应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本堂课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老师也给予了学生公平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五、注重学生科学探究习惯的培养。

  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科学探究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我强调学生要注意分工与合作,明确了小组每个成员的职责;在最后做完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将实验器材整理好。

  六、存在的不足。

  本节课中,在细节的处理上仍很欠缺,在评价学生方面,语言还不够到位。敬请专家和同仁给予指导。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8

  一、分析教材与学情

  《早餐与健康》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教材中的内容。编排这一内容是让学生明白吃早餐对人体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试图通过这堂课对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有所了解,并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学会初步的早餐搭配,树立吃放心早餐,营养早餐的意识,从而使明白早餐与健康的重要意义,形成科学用好早餐的习惯。

  学情分析

  早餐对人一天的工作学习都很重要。我通过了解我班学生吃早餐的情况,发现学生对吃早餐有一定的认识,但因为种种原因,有不能坚持吃早餐的,更有早餐吃的不合理的。所以,提出研究早餐的学问,来探讨早餐营养的搭配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我把这堂课的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技能目标:

  1. 认识各种各样的早餐食物,知道它的营养成分与作用。

  2. 了解早餐与健康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查能力,分析调查中所获材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比较、实践,使学生在探讨早餐的营养搭配问题过程中,明白早餐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设计、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吃早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合理的早餐搭配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与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对本课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的话,就没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会使你的课堂事半功倍。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1、带来自己喜欢的各种早餐食品。

  2、调查早餐中常吃的食物的营养成分。

  3、填写教材中的调查表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合理的早餐搭配。

  四、说教法学法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学习本课时,学生“结合自己的早餐、当营养师亲自搭配早餐、设计一周的早餐食谱”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合理搭配早餐。在这些实践的活动中使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创设情境,亲自搭配早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合作性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出合理搭配早餐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说一说今天的早餐吃了什么?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容易点燃他们的研究热情。)

  (二)了解学生早餐现状

  请小组同学交流调查到的同学们吃早餐的情况:通过调查表中的三个内容,

  早餐的地点

  每天经常吃的食物

  不吃早餐的原因

  总结出:

  1)有些同学就餐的环境不卫生,虽然食品种类很多但是营养不均衡。

  2)通过调查了解到吃早餐的意识不够,由于各种原因不吃早餐

  (三)探究危害

  1、根据学生存在的早餐营养不均衡、不吃早餐的现状,学生汇报危害。

  2、请不吃早餐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总结:

  不吃早餐、或者营养不均衡的早餐的危害分为:短期危害长期危害

  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资料和同学们的现身说法中,把不吃早餐所带来的危害进行梳理,让同学们在头脑中比较深刻的认识到不吃早餐的危害多,激发学生合理搭配早餐的欲望。

  (四)合理搭配早餐

  这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分两个步骤来完成:

  1、了解早餐常吃食品的营养价值

  (1)请大家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食品的营养价值。

  (2)例如:豆类、肉类、水果、奶制品、蛋类等食物的营养价值

  2、课件出示五谷类图片:蔬菜、水果类鱼、肉、蛋类脂肪

  老师做简单介绍营养价值,让学生明白早餐占全天营养摄入量的三分之一。每天的早餐应该把这些食品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才能保证身体正常的发育,保证身体健康。

  此环节,学生交流各自学习收获,在交流中,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碰撞,不断产生出创新的火花。

  (五)实践运用,争当小小营养师。

  (1)利用桌上大家带来的早餐,四人小组合作把早餐进行重新搭配,看哪些小组的早餐搭配的最营养?

  (2)请小组代表介绍个小组搭配的早餐,说出这样搭配的原因。

  其他小组的同学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指导科学饮食、合理用餐的方法

  早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要真正食物的营养成分,科学合理地用好早餐还是有一点难度,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管是经历成功还是失败,都将进一步激发起他们更深入研究早餐和健康的热情。

  (3)练习运用,巩固所学:请你开一周早餐菜单

  利用掌握的关于营养方面的知识。建议爸爸妈妈怎么安排你的早餐,填写表格。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汇报之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早餐以自我为中心,愿意吃什么,家长买什么,所以安排一个开放度比较大的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梳理。养成良好的吃早餐的习惯。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19

  一、说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提出: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据诗做菜》这节课来自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中华饮食文化的研究》这一主题,本次活动立足学生现实生活,以“探究饮食奥秘,合理健康饮食”为宗旨,采取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富有生活化的活动中了解饮食的相关知识、信息,学会科学饮食,并在亲自动手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滋味和幸福!

  今天,我所设计的《据诗做菜》一课,是子课题“饮食与文化”中的动手操作课。整节课是在学生熟背自己喜欢古诗的基础上,通过据诗做菜,用切割、拼摆等方法,表现出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体验创造美的快乐,深切感受到饮食与文化的深厚渊源。

  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主题背景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学生熟背自己喜欢古诗的基础上,通过据诗做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尝试做到做菜与品读古诗的有机整合。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切割拼摆各种食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在设计制作中增强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实践体验,进行深度的探索,张扬学生的个性,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基本的刀法,掌握几种景物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是:将做菜与品读古诗有机结合,设计拼摆出符合诗意的菜品。

  二、说教法学法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法、学法:

  1、实践操作法:本次活动的操作部分为动手加工食材,这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一个活动,在民主、平等而热烈的氛围中,每组学生都自己动手制作,不仅尝到菜品的香甜,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观察指导法:此教学方法是针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了教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认真设计教学环节等。

  学生收集了各类蔬菜、水果等食材并已洗好(小西红柿、黄瓜、草莓、香蕉、萝卜、蒜苔、黑豆等)

  每组一套工具:菜板、水果刀、剪刀、盘子等。这些都为提高教学效率,做好了铺垫。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构建以生为本的综合实践课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激发想象,合作探究;3。分工协作,完成作品;4.作品展评,分享成果;5。交流收获,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通过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还珠格格》精彩片段,孩子们的活动兴趣被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据诗做菜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激发想象,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主要有几下内容:

  (1)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引导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并说出想象的画面,并通过观看古诗《江南》视频,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句的理解,在讨论中再现了江南的美景,为下一步根据江南的意境亲自动手做菜作了铺垫。

  (2)交流食材,探讨做法

  本环节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食材,主动发现可以根据景物的特点来选择食材,要注重食材与景物的“形、色”统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3)范作引领,探究小鱼的做法

  通过教师展示范做的小鱼解决了教学难点,既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又能树立榜样形象。

  这一环节可以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新知的探究活动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3.分工协作,完成作品

  本环节包括:

  (1)发挥特长,合理分工

  本环节让学生在小组间讨论如何分工,充分发挥了每人的特长,便于在分组制作时能合理分工,提高效率。

  (2)小组协作,完成作品

  本环节是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工具,根据所选的食材进行切、剪、剥等技法并注意安全,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4.作品展评,分享成果

  本环节引领全班欣赏作品,小组长介绍自己制作的菜肴。学生参与介绍、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重在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到成功,激发他们再次创作的兴趣,为学生今后大胆创造增加动力。

  5.交流收获,拓展延伸

  在交流收获时,教师巧妙引导:“这节课,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再现了古诗的画面美、意境美,让老师再一次体会到:做菜也可以如此充满诗意。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本环节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懂得要大胆实践,团结协作,珍惜生活。

  五、说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为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能,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大家看这盘菜中有莲花、有鱼,它还有个非常吉祥的寓意——连年有余。课后,大家可以为家人做上一盘,来寄托我们的美好祝福。这样的设计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再学习的欲望,据诗做菜的学习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精华,是有关知识要点的“结晶”。本节课我设计了简洁的板书,旨在提醒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关注食材形、色与诗中景物的关系。这样的板书设计非常简洁,使学生一目了然。

  七、说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注意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生活经验以及学习积极性的评价,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引领学生在富有生命的、勇于实践的课堂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2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对鸟类各种资源有所了解,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提炼子课题等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鸟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小鸟的情感,在活动中了解鸟类各种资源,以及小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鸟意识和环保意识,能对身边伤害小鸟的行为提出制止。

  说教法:

  1.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学生有话可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营造氛围。

  2.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在与小鸟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到小鸟的可爱,构建一个真实互动的课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保护鸟类、保护环境的重要。

  3.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只是担任主持人角色,在活动过程中适时调控。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说学法:

  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实现以小组活动方式为主,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体验、分享、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2.倡导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与学习兴趣,给学生表现自己,分享学习成果的机会。

  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师:请同学们欣赏图片,谈感受;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鸟的世界,去关爱小鸟,保护小鸟。

  同时板书课题:关爱小鸟。

  活动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在我们这个地区,又生活着哪些鸟类呢?

  2.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哪些?

  3.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学生通过对照活动单的独学、对学、群学提出了想研究的问题,并且根据选题要求筛选、提炼出了几个子课题。

  活动三: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师:小主题与大主题的区别:

  回顾本节课内容,如何关爱小鸟,进行思想教育。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环保小卫士的!

  综合实践说课稿 篇2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此理念的主导下,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这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这部分内容只有一个知识点:就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材借助“小小超市”这一学生熟悉的背景,采用现场模拟的方式,展现了一个超市的真实情景,运用“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扮演售货员与顾客,用对话形式提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前面几个单元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教材还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在活动中懂得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付款方式的多样性。”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以尝试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和品德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文明礼仪的教育。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我采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以尝试教育为原则,以训练实践能力为目的,力求做到把信息技术运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售货员帽,经理牌,钱盒,文明顾客星,会员卡。布置3个柜台,设置“玩具区”、“食品区”、“学习用品区”。

  学生:每人准备2-3件商品,了解物品价格,制作价格牌。准备若干模拟人民币,自带一个钱包。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本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以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教学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按照“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创办超市 ,招聘员工,模拟购物,经历实践,发表感想,总结延伸”的程序组织教学,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四大环节:激趣引入、创办超市、模拟购物、交流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生活,学会把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下面我就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具体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约5分钟)。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都能体会到: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课一开始,我先给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情境:出示学生喜欢的虹元超市的图片,一下子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们喜欢逛超市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时出示课题。我这样设计,借助“小小超市”这一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之中,使课堂一开始就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2、创办超市,招聘员工。(约15分钟)

  通过抢答考题,确定3名学生为售货员3名学生为部门经理,其余的学生扮演顾客。老师扮演超市总经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拟表演推销商品。

  我这样设计,除了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也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中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时经常出现的几种情形。例如,计算买两种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卖东西时怎样找零,买东西时钱不够怎么办,怎样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等等。这些情形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或将来会遇到的,通过这种现实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模拟购物,经历实践(约12分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实践能力”。鉴于此,我设计了此环节。具体的我是这样设计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卡片购买商品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充分让学生展示选购货物的自主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体验自主的快乐,通过活动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们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里,在设计上我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了满足。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同时,很自然地进入到第四个教学环节:

  4.发表感想,总结延伸。(约8分钟)

  1)交流在活动中各自购买了哪些物品,自己是怎样付钱的。

  2)分享买东西的感受。

  3)工作人员谈一谈自己的经验。

  4)表扬获得文明顾客星和会员卡的孩子。

  5)给小小超市提建议。

  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展示自己选购物品的自主性,以及合理安排零用钱的巧妙之处和购买物品的经验方法。同时,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懂得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珍惜每一分钱,把钱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和最适当的时候,做一个有主见、善理财巧安排的好学生。我这样设计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到此,整个教学过程全部结束。

  六、教后反思

  1.课堂上学生是快乐的。我想,孩子们的快乐可能是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成人世界的向往,教学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我则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着,看着他们在“小小超市”里游刃有余的“经营”,争先恐后,不甘示弱。直到把“超市”的商品买完。我被他们的执着感动了。听着他们率真的回答,我被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征服了。我发现在这节课中,数学已成为他们接触生活,了解生活,融入生活的得力助手。

  2.由于孩子第一次上这样的活动课,他们的目光被外界的变化所吸引,好多孩子课堂纪律不好,只是跟着别人玩,跟着别人快乐着,没有进行自己的数学思考。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3.由于教师的疏忽,超市开业时播放的喜庆音乐和学生购物时播放的轻音乐没有达到设想的效果

  4.上完这节课后,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如果班容量小点,学生的自控能力好点,课堂效果是不是要比这节课好。于是我在一二班做了试验。把学生分成了两个小班,分别安排了同样的活动内容。虽然平时一二班的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及一一班,但当时课堂上孩子畅所欲言的场景真的感动了我。

【综合实践说课稿(精选21篇)】相关文章:

小学综合实践饮食的学问说课稿 据诗做菜说课稿11-08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走近十二生肖说课稿11-04

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课说课稿(通用5篇)03-3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节能减碳保护地球说课稿12-17

精选综合实践教案合集五篇04-26

魔术师大班综合活动说课稿【精选】03-24

立夏综合实践教案04-25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03-31

综合实践教学总结03-02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精选8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