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海潮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望海潮的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海潮的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望海潮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新课标提出:“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望海潮》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此单元共选取四位名家的词作,重在品味赏析宋词的情思与意境。从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体系来看,此单元在必修教材的“阅读鉴赏”板块教学中,特别是在“品味与赏析”这一教学内容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望海潮》一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其写景壮丽,声调激越,一反柳词惯常风格,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学生虽然在必修一第一单元里已初步接触到词的相关知识。在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望海潮》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对学生领悟并掌握宋词鉴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宋词的`相关常识、诵读技巧,了解作者。
2、能力目标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根据我校的生本教育理念,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采取了“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迁移应用”的三步教学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应用了启发点拨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
1、“自主、合作、探究”法。
2、诵读法。
3、启发点拨法。
4、直观教学法。
三、说学法
学法指导具体如下:
⑴诵读全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品味诗句,培养思维能力。
⑶迁移应用,培养写作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让学生课前对柳永及其诗词有所了解,知人论世。
复习回顾有关词的基本常识。
(二)新课导入
以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主。
(三)学生诵读。
读通、读准全词,初悟词的音韵美。
(四)学生范读,整体感知。
在读的基础上能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五)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领略词这种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词本身营造的优美意境。
(六)教师点播:
教师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点拨,让学生了解这首词所采用的艺术手法,进一步领会这首词所营造的优美意境。
(七)教学小结
用板书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这首词。
具体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
回忆词的有关知识:
词的起源、词牌和标题,词的分类(豪放和婉约派),引出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一)
(1)导入:
柳永的词多描写城市风光,提问学生谈对现在杭州的印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顺势发问大家想了解1000多年前杭州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回到宋代,到那里看一看。
(2)学生诵读
读通、读准全词,初悟词的音韵美。利用手头资料,初步理解此首词大致的意思。
(3)抽读的好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合作交流思考。
让学生在学生范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提出问题: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突破重难点:
文本解读任何时候都是基本的,抓原句、抓关键信息、抓关键词句解读是解读的不二法门。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鼓励学生想象词中画面,领会词中的意境,合作交流分析自己喜欢的语句。
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从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每个同学可以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形成集体智慧取长补短。最后强化“铺叙”的写景特点。
艺术特色:
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先概括后具体,一句一景,从不同角度来写,写景有层次感。
运用了比喻、夸张、铺排、点燃、动静结合等手法。
用词准确
(5)再次诵读,拓展延伸,让学生根据词描述杭州的情况。
让学生在理解词的基础上领会柳永笔下杭州的美,提高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这一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6)作业
1、诵读,默写本词
2、试着将这首词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改写为散文诗。
板书:(略)
(三)课后小结: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音律协调,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教学过程基本能完成,感觉有些地方再放开一些会更好。
望海潮的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板书)
二、词的基本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响: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听录音,注意词中生字的读音,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受?
2、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首词。
(1、)先看词的'题目,词的题目是不同于诗的题目的,诗的题目一般概括的是诗的内容,词的题目则是词的格律。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叫词牌。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们平时不叫写词,叫填词;词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阙”或“片”。望海潮这个词牌名就是柳永开创的,取自钱塘江潮天下奇观之意。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讲述故事)
(2、)诗词赏析:
五、写作特点。
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运用了点染的表现手法。
点染:本是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如《天净沙秋思》中前四句为染,最后一句为点。结合例子来分析本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1)上片中“东南……”是点,点染了杭州城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通过具体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了大都市的风彩。
(2)下片中“重湖……”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点染。
六、小结。
这首词着力描写了钱塘江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七、板书。望海潮柳永
1、地理位置
2、历史传统史
3、自然景观
4、市井面貌
5、生活图景
八、作业:背诵这首词
【望海潮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望海潮说课稿09-10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望海潮诗歌赏析10-26
《望海潮》教案04-21
望海潮教案03-24
柳永《望海潮》07-15
望海潮柳永04-22
《望海潮》教学设计07-10
《望海潮》教学反思07-15
望海潮教学设计08-22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