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讲课说课稿

时间:2021-10-22 18:48:4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教师讲课说课稿(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讲课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讲课说课稿(精选10篇)

  教师讲课说课稿 篇1

  《浪之歌》,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课《组歌(节选)》的第一首。下面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浪之歌》与本单元的其他文章一样,也是散文诗,主要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不仅是“海岸”的情人,在它的形象里融入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世世界的守护者。

  2、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的特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海誓山盟、长吁短叹”等词语;理解作者笔下海浪的形象。

  能力目标: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把握诗文的节奏和美妙的意境,并从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诗中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3、分析教材编写思路、结构特点及重点难点

  不同于真实世界,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首先是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在这里,海浪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形象。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理解作者笔下海浪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二、说学生

  散文诗的内涵较深沉,对初二的学生来讲,要理解难度较大。但由于学生生活在海边,对大海、对海浪比较熟悉,学习本文,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重点突破。

  三、说教法与手段

  依据新课标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对于诗歌,朗读尤为重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2、自读探究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挥集体的力量,自主学习,探究诗歌的内涵。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你去过海边吗?你看过海浪拍打海岸与礁石的情景吗?在你的眼中与心中,海浪是个什么形象?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他的散文诗《组歌》中为我们塑造了关于海浪的全新的形象,那他的想像与你的想像是否有一些相通之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浪之歌》。

  (本导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能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3分钟

  读准字音和解释词义

  (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为后面理解诗歌的内容做铺垫)

  (三)整体感知:6分钟

  学生听配乐朗读后思考:作者笔下的海浪是怎样的形象?

  (学生通过听读,将作者笔下的海浪与自己心中的海浪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为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深入探究:13分钟

  1、 作者对海浪赋予怎样的感情?

  2、 你从文中哪些诗句体会到这种情感?

  (逐层深入,引导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内涵)

  (五)协作质疑:10分钟

  我们对诗歌的情感已经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了,但诗歌的语言有时难以理解,对这首诗,你还有什么疑惑呢?

  小组讨论解决,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六)拓展延伸:6分钟

  引导学生仿写课文中的诗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小结:2分钟

  (八)布置作业:2分钟

  1、 仿写诗句

  2、 预习《雨之歌》

  教师讲课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好!

  我是来应聘幼儿园教师的××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的题目是《石头变形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石头变形记》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大班科学领域。活动为幼儿介绍了大石头在阳光、雨水、风的作用下碎裂成小石块,在河水冲击下相互摩擦碰撞,最后被磨成鹅卵石的科学知识。《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本活动内容紧扣幼儿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将通过幼儿的观察讨论,一方面了解鹅卵石的形成,另一方面了解鹅卵石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上,特制定如下的三维目标:

  1、情感目标:能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运用各种感官,提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能力。

  3、认知目标:了解鹅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因此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了解石块在各种自然力的作用下,最后形成鹅卵石的过程。而难点在于幼儿能关心周围环境,在玩中体验科学的重要和趣味。

  二、说学情

  “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的幼儿教育理念之一,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要先了解幼儿的特点。下面我对幼儿情况做简要分析:

  大班的幼儿好学好问,能初步理解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但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问“是什么”上升到“为什么”,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这一时期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增强,记忆力有明显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不足,还需要老师正确的指导。因此这些都将成为我组织活动考虑的因素。

  三、说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以游戏法为主,观察法、讨论法为辅,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图片,与同伴讨论,达到了解鹅卵石的形成过程,同时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交流观察的过程和结果。

  四、说活动准备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为了给幼儿提供了可供直接感知操作的物质材料,方便幼儿动手尝试,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我的活动准备如下:

  1、《变形金刚》简短视频一段;

  2、鹅卵石实物若干;

  3、鹅卵石形成的过程图片若干幅;

  4、橡皮泥若干。

  五、说活动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下面具体说说我的活动过程,设计如下环节:视频导入,激发求知;实物展示,感知对象;图片展示,深化理解;游戏活动,增添趣味。

  1、视频导入,激发求知

  好动是幼儿的特征之一,而具观赏性的视频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此,我会采用视频导入活动。在活动之初,我会向幼儿播放《变形金刚》的简短视频。在幼儿观看后,并因势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影片中的是什么吗?”在幼儿说出答案后,伺机引出活动主题:“石头变形记”,以此调动幼儿的好奇心。

  2、实物展示,感知对象

  在幼儿对“石头会变形”这个问题有强烈的求知欲时,我会呈现鹅卵石这一实物。请每位小朋友来摸一摸鹅卵石,同时说一说摸到的感觉,观察鹅卵石的特点,达到幼儿能了解、认识鹅卵石的活动目标。在幼儿对鹅卵石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会引导幼儿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说一说鹅卵石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这样有助于帮助幼儿获得经验,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图片展示,深化理解

  之后,我会继续向幼儿展示教材提供的鹅卵石形成过程图片,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分组讨论,能自己发现鹅卵石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会进一步启发幼儿描述图片中的内容,想象大石头经历了哪些自然力的作用,最后变成漂亮的鹅卵石。这样不仅可以发散幼儿想象思维,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胆量,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达到培养幼儿对图片内容的领悟能力。

  4、游戏活动,增添趣味

  以竞赛判别输赢的游戏,有助于满足大班幼儿日益增长的好胜心理,因此活动的最后我将组织幼儿进行“制作鹅卵石比赛”比赛。首先我会将幼儿分成3个小组,每组发放一大块橡皮泥,通过比赛捏鹅卵石的形状、速度来制定输赢。通过这样的环节,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机会,帮助幼儿获得更完整的经验。同时激发幼儿的兴趣,为整个活动增添趣味。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特别是对幼儿能力、习惯的培养,活动延伸不可缺少。因此,在活动之后我会鼓励幼儿在周末的时候邀请父母一起走进公园,去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鹅卵石。这种方法有助于幼儿把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继续延伸。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教师讲课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选自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第3篇课文(自读课文),整个这个单元均是事理性说明文,本课主要介绍海洋科学方面的知识。说明文在上期就已经接触过,学生基本能掌握说明文的结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等,教材安排本课主要目的在于学生运用掌握的说明文的方法自学课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性说明文,主要阐释原因:即海洋是未来粮仓的原因。全文主要从第二部分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原因。文章谈了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但这粮仓的粮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随着一一的说明粮仓中的粮食——海藻、浮游生物和鱼虾。文章的结构为总——分——总式。这篇文章主要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主要说明方法有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使学生能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来写作事理性说明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之所以安排在本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国是世界上海洋国家之一,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辽阔的海域是祖国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动力,在21世纪,无论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公民来讲,增强“海洋意识”都是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一大问题,文虽短,所谈的问题却很大。

  大海对于内地学生来言是很陌生的,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更是如此,学生们没有过“亲吻”大海,海的体验较少,因而,这篇课文的教学将是给学生带来的是一个新的体验,认识大海,了解海洋知识,对树立海洋意识是很有帮助的,保护海洋,实际上是保护了人类,增强环境意识,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初二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课前的预习的过程中,要求阅读相关的海洋知识(包括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增强知识的积累,加之,学生已学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本文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通过自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设计

  这篇科普文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本文适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事理性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与方法是通过创设场景,导入课文,以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点拨法、小组学习交流法来对课文进行综合全面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能找出使用说明方法的例句并分析及作用,并运用到事理说明文的写作中。难点是让学生尝试写作事理性说明文。由于本课的学习难度不大,教学突破不是太大的问题,主要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针对以上所述,因此我的教学教程设计如下:

  三、教学流程设计:

  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课文

  2、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3、重点分析第二部分的说明方法。

  4、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描绘自己对海洋的认识,进入新课学习。

  2、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划分文章结构(段落)

  3、细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找例句并分析其作用。

  4、在教师的引导下,拟订几条环保的建议。

  1、导入课文(约5分钟)

  导入:我们生活的地球可以说是一个水的星球,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着地球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积,请大家描绘一下你所知道的海洋。(学生谈海洋)

  引导:从某种程度上说,海洋保护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存在,当然也包括人类的繁衍,下面这篇说明文就阐释了海洋为什么是“粮仓”的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2、阅读课文,把握大意,小组合作交流拟出本课的结构提纲。(约10分钟)

  学生按照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全文是总—分—总结构,请拟小组合作拟出提纲。(由小组中心发言人阐述,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结构提纲纸条贴于黑板,节约板书的时间)

  3、重点分析第二部分的说明方法(20分钟)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因此采用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先由各小组分工合作找出运用了说明方法的例句并概括其作用(即完成下列表格)(具体内容略)

  例句说明方法作用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对学生没有讲到的地方给予点拨,并将纸条贴于黑板,以便节约手写时间。

  4、环境教育,学生讨论环保问题。(约10分钟)

  引导一: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海洋将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这是海洋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之一,大家课外还了解了海洋的哪些知识,并结合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吗?(学生发言)

  引导二:通过大家的发言,老师也知道了一些海洋的知识,同时我也有一些感慨,我们人类因为有海洋而感到庆幸,因为随着地球上人口的增多,资源的短缺,人类的的生存将存在危机,人类还可以向大海索取我们生活的物质。但同时也感到不幸的是正是由于人类在一步一步的破坏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无异于在慢性自杀,如何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环保小卫士,下面请拟几条环保建议,也可以写几条公益广告。(学生当堂发言)

  5、作业:请参照本文的写作方法,以“绿化好处多”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事理性说明文。

  五、说新课程理念

  我的这节课的教学思想在于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如以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贯穿整节课,符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或者说是课堂的组织者,小组的交流能够使学生在相互研讨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以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人类为最大限度的获生活、生产资料而破坏环境,代价是惨痛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创设场景,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拟定说明文结构的提纲有助于学生掌握说明文写作方法,实际上也是一次作文指导。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小组交流来达到,避免教师直讲,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的作用。当然,这个过程中应有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指导或参与小组讨论是必不少的。

  (讲各位同仁及指导老师给予指正)

  教师讲课说课稿 篇4

  《奶奶的白发》一文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教育少年儿童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本课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在这一课里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认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再为我们操心。

  围绕这几个教学目标,在备课的时候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

  板书白发,引导学生来读好“发”的音,并了解这是一个多音字。通过“看见过白发吗?”这个问题,让学生来说说都看到过谁有白发,旨在让学生了解哪些人有白发,把课文和生活联系起来。接着板书完整课题。请学生读课题。说说从课题读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课文是写了“奶奶的白发”。让学生通过读来表现理解的侧重。

  二、初读检查。

  这一个环节安排了学生自读课文,检查课文中生字新词的读的情况,并在检查完生字新词的阅读以后再进行课文朗读的检查。这一部分把侧重放在了生字新词的检查上面,利用带拼音拼读,到擦去拼音抢读,到学生领读,利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纠正,做到读得正确。

  三、精读课文。

  1、这一部分我设计从课文第一幅插图入手,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通过看图来理解“指着”一词,并利用动作演示来进一步理解。图上的小朋友指着奶奶的头发会问些什么?接着出示第一小节。知道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好奇”一词,并请学生表演读,力图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好的表现“好奇”“指着”等词。

  2、解决第二小节继续从图入手,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图上的奶奶在干什么。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奶奶平时都在做些什么。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奶奶平时要做的事情很多,要接送上学放学,煮饭,洗衣……然后利用教师的过渡语:是呀,奶奶要做的事情很多,为我们日夜操劳着,所以奶奶说——用引读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引出奶奶说的话,并理解奶奶说的这话的含义。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重点,只有理解了奶奶的辛苦和劳累,以及操心,才能更好地打动学生,让学生能从心底里理解奶奶。

  3、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奶奶对孙子的疼爱。我设计了以下一个问题:老师有点不明白了,明明是“我”和爸爸给了奶奶白发,为什么奶奶还笑着对“我”说话?平时都是谁和你笑着说话?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奶奶对孙子的疼爱,利用读来表现这一疼爱的语气。在此基础上,抛出:奶奶对我是多么疼爱,当她看到我低着头不吭声的时候,就又忙着来安慰我了!出示奶奶话“傻孩子……”让学生品读。

  4、过渡:奶奶为了我们日夜操劳着,操心着,如果你是文中的这位小朋友,听到奶奶这么说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结合学生自己的内心情况来引出文章中小朋友对奶奶说的“奶奶,如果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请生来读好这句话。请学生说说自己会有哪些让奶奶操心的事情,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来体会操心一词,更深层次地理解奶奶地操劳。体会奶奶的辛苦和劳累。接着讨论“奶奶的白发还会不会变黑”的问题,利用这个问题的讨论,教师小结:尽管奶奶知道白发不可能再变黑了,可是她听见她的孙子这样孝顺,这样爱她,所以她觉得自己付出的这些辛苦也值得。那你会对奶奶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让学生从心底的感动出发,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四、分角色指导朗读

  1、同桌练习朗读,为学生分工:一生读奶奶说的话,一生读“我”说的话,齐读旁白。

  2、指名分角色朗读,如果配上动作就更好了。

  五、作业。

  跟奶奶或者爸爸妈妈说一句悄悄话,让他们知道你是爱他们的,或者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为他们分担一点。

  教师讲课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锦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这个单元是学习唐代诗歌。学习这一单元的要求是,在理解诗意、把握意境的基础上,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鉴赏时,要学会知人论世,同时注意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锦瑟》是古典诗歌里的精品,想象丰富,意象精美,意境深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此诗的理解有助于我们从深层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二、说教法

  根据单元要求,我把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对诗句的鉴赏和诵读感知上,感悟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我在课堂上采用诵读指导法、诗句分析法、情景再现法等多种学习方法。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和形象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说学法

  高一学生,刚进入高中,自学习惯不是太好,自学能力不是太强。我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能根据课文注释及其他资料鉴赏诗词的能力,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锦瑟》诗的地位作用及学生的特点,还有古诗词教学方面的要求,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弄懂诗歌的内涵,感悟该诗的意境美,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教师的引导开始,以学生的研讨交流再加上教师的总结结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古典诗词的美,在感悟中陶冶情操,明心启智。

  五、说教学重难点

  《锦瑟》因其美学色彩的不好把握而著名,但它同时又是一首充满魅力的古典诗歌,所以对它的讲解重点放在恰到好处的品味诗歌的意境。在此重点基础上,难点显然就是“结合具体意象,理解诗歌的多义性。”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名诗对接:(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大家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一起揭开《锦瑟》神秘的面纱。

  (二)作者简介(见课件)

  (三)课堂活动(师生互动)

  活动一: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学生听教师读,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2、请一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活动二:探究主旨

  常见的几种理解: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2、亡妻的深情悼念;3、作者的自伤。(解说:自由发言,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

  活动三: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1、哀怨的基调2、凄迷的意境3、华美的语言

  活动四:集体朗读(再次感受诗歌诗韵诗意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七、说作业

  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任选一主旨,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教师讲课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内容:

  足球:头顶球 主教材:原地正面头顶球 辅助教材:原地跳起头顶球

  二、教材分析:

  头顶球技术作为足球基本技术之一,在比赛中得到广泛应用。它是高空进攻和防守高空球的主要手段,良好的头顶球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和改善防守质量,还可以丰富进攻套路,提高整体战术效果。而对高一学生来讲,由于是初学头顶球,可能会出现恐惧心理(尤其是不怎么踢足球的女同学):闭眼、缩脖,不敢主动迎球,甚至低头等球落在头上,所以在教学上教师应注意解决 4 个问题:1、学生对头顶球恐惧感的消除,敢主动顶球并且敢睁着眼睛主动顶球;2、学生能用正确的部位顶球;3、学生对来球方向的及时判断与选位(时机的掌握);4、学生对蹬地和上体摆动技术的使用。

  由于是初次上课,本次课的重点是:1、用前额正面主动顶球;2、顶球时机的把握;3、蹬地和上体摆动协调发力。难点是:用正确的部位(额头正面)在合适的时机顶球。

  三、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本次课的练习中来,初步了解足球头顶球动作的基本原理,并能在平时参与足球运动时使用这一技术。

  2、运动技能: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敢顶球,绝大部分男生和一半以上的女生每次都能顶得到并且能顶出一定距离,大部分男生和部分女生顶球部位准确,并且能主动利用腰腹或脚蹬地发力。少部分同学,头顶球动作优美协调,时机掌握准确,还能偶尔跳起顶球或行进间顶球。

  3、身体健康: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提高全身协调用力能力,提高身体各系统的代谢水平,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4、心理健康:学生对头顶球不恐惧,在练习过程中产生颈部酸痛等问题时能努力克服,在教师安排的练习和游戏中能体验到足球运动的快乐。

  5、社会适应:二人练习时注重二人的默契配合,队间竞赛时,合理安排队员,全队通力配合,争取胜利。同学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四、教学设想:课的理念: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能力。那就是给学生多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多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多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五、教学的流程为:

  导入内容提出问题 带着问题自主探索练习(两人一组“抛——顶”练习,摸索头顶球的有效、高效方法) 师生探讨解决问题(根据刚刚的练习情况总结归纳正确有效的方法) 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完善练习(两人一组“抛——顶”练习,把刚刚总结的动作方法运用起来,并在练习中体会时机的把握) 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进阶练习(跪顶球,体会身体后仰发力和腰腹用力) 教师指导下进行巩固提高练习(头顶球小游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巩固学到的知识) 教师指导下进行分队竞赛(团队合作,队员配合)

  六、课的特点:

  本次课采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引导和带动,师生互动教学,并且用设疑、启发、引导、示范等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思考中学习,而不是单纯的接受灌输。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进行学习。练习的方法形式多样,避免了枯燥的练习形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和练习的兴趣。练习评价注重男女生的评价差异,不同身体条件和运动技能的学生的评价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展示空间。

  七、学习状况预计:

  平均心率:105—110 次/分 练习密度:50%—53%

  心理预计:使学生感觉到学习过程轻松有趣,愿意参与到练习中来,练习时以学生自己为主,体现个性教学,避免抵制情绪,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内容。

  教师讲课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Unit 3“How many”部分第二课时。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数字ll~20的英语表达法和与数字相关的一些句型的运用及游戏。这一课时是在A部分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询问别人有多少物品的表达法:“How many…do you have?”以及答句“I have…”。另外,学生们还需要学习如何赞美别人的物品,如How nice!以及学说Guess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学生能听懂会说How many…do you have? I have…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b.学生能听懂会说赞美别人物品的句子,如How nice!

  (2)情感目标

  a.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会运用语言,感到学习英语是有用的,产生成就感,从而能更好地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b.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交往,并学会赞美他人物品,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以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3)能力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完成任务和游戏等,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听懂会说句型 “How many…do youhave?”“I have…”。

  (2)教学难点:在交际中灵活综合运用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

  4.课前准备

  (1)人物头饰、磁带、录音机、一盒16块的橡皮。

  (2)学生准备一些画有个数相同的文具(如:尺子ruler,橡皮eraser)等的图片。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热身

  小学生贪玩,刚上课,即使身体“规矩”了,心一时还是静不下来。为了让学生尽快进人学习状态,教学前的热身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本课我设计的热身活动既能起到热身作用,又能起到复习作用。复习旧知,能让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学起来会更有信心,同时也自然降低了新知的难度。

  首先复习了l~10的数字。接着,师生共玩一个游戏:拍手数数。我心里想一个数,然后拍手表示出来,让学生边听边用英语数数。在拍手时,我有时快,有时慢,以增加趣味性。

  通过这个热身活动,学生充满激情地进入到语言学习状态中,同时以旧带新,为后面新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学习新课

  1.Let’s talk.这一部分是以谈话的形式出现新的句型和知识点。要求学生们通过学习,运用新知进行交谈。首先拿出一个装了16块橡皮的盒子,打开给学生看,并做高兴、赞美状:Oh!How nice!引导学生们赞美我的橡皮。我先走到某个同学面前,大声说:Hi!…Look at my new eraser!他(她)说:0h!How nice!再与几个学生交谈示范,让全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接下来,我说:让我们来数一下,一块块拿出橡皮,慢慢数:One,two,…数到某个数时,故意不数,对生说:How many eraser d0 I have?Guess!学生们七嘴八舌地猜起来。进而学习数字十六。

  2.听Let’s talk录音,认真模仿录音内容。

  3.示范演示Let’s talk对话。示范时注意语速稍慢,要让学生们都能听懂、理解,然后让两组学生演示。

  4.经过多种方式的语言呈现、输入,使学生们在一系列活动中感知语言,掌握重点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接下来让学生们进行说,然后让他们戴上头饰表演一番。

  (三)巩固练习

  1.学生自由组合,四人一小组,进行“How many…d0 youhave?”“I have…”的接力回答。

  (四)拓展与延伸

  在课堂巩固阶段,开展的是任务型教学。我设计了一份调查表,发给每个学生一份(每人调查6个同学,询问有多少玩具或文具等),让学生自由走动去调查。在活动前特别强调,必须用英语问答。

  我随意走动,观察学生们用英语交流的情况,有困难的适时指导一下。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运用语言,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还实现了与数学学科的渗透和联系。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布置了一个有层次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①听录音,仿读会话;②分角色表演会话;③改编会话,分角色表演并录成磁带。分层次的作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事可做,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使学生的语言交际向课外延伸,使他们能带着动力,保持兴趣继续学习。

  四、说板书

  板书本课学习的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以及答句“I have…”。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重视对新知识的铺垫和自然导入,通过多种方式的呈现,让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学习新知识。充分利用游戏、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操练语言、运用语言,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培育积极的学习情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并将这些积极的因素带人下一步的学习当中。

  教师讲课说课稿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读准"蒙蒙亮"、"蔓儿"、"冲"等难读的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

  3、体会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挚感情,能主动关心身边的朋友。

  教学重、难点: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关心身边的朋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直接出示课题:小鸟和牵牛花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叫《小鸟和牵牛花》

  二、 初读课文,识字通文

  1、"小鸟和牵牛花"之间啊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小朋友赶快把书翻开,自己去读读!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 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旁边的拼音帮忙,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并标上段落序号。

  2、出示词语:鸟窝 喇叭 榆树 凤仙花

  缠在陪你 终于 发愁 嗒嘀嗒

  玩儿蔓儿 冲着 蒙蒙亮

  3、看,小鸟要来考考大家了。自己先读读!

  4、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当当小老师领读?(适时指导儿化音"玩儿 蔓儿":出示榆树和牵牛花的图片,告之什么是"蔓儿"——看,这就是牵牛花的"蔓儿",它一圈儿又一圈儿地缠在榆树上,向上爬呀爬!跟着老师再来读一遍。)

  5、谁想读给大家听听?这样,一人读两个吧!(适时指导多音字"冲着 蒙蒙亮")。

  6、接下来小鸟还加大难度:去掉了拼音帽子并打乱了它们的顺序。我们来开列小火车!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植物。

  1、生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分自然段读一读课文,然后想一想上面的填空!

  出示: 小鸟( )了,它请( )和( )来陪它,可是它们都无能为力。最后,( )自告奋勇地爬上了榆树和小鸟做伴。小鸟的病马上好了。

  2、生个别说,齐说。

  3、小朋友仔细看看,小鸟有哪些植物伙伴呢? 生说:小草、凤仙花、牵牛花、榆树。

  四、研读课文

  1、小鸟和它的这些植物伙伴一起住在同一个院子里,每天一起生活、一起玩耍,过着快乐的日子。下面就请小朋友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

  2、研读第二小节 朗读指导

  (1)师:可是有一天,小鸟生病了,它病得很严重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

  ①出示第一句:有一天,小鸟病了,躺在窝里,一动也不能动。

  那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个读

  还有一句也是说小鸟病得很严重,你能找到吗?

  ②随机出示第三句:可是他病了,一点儿力气也没有,怎么能飞下树来呢?个读——(师:是呀,小鸟病得一点儿力气也没有,我们来把他病重的样子读一读吧)齐读

  (2)师:此时此刻的小鸟是多么想念他的朋友们啊!他想:——生接

  随机出示第二句:他想,要是能跟小花一起唱个歌,跟小草一起跳个舞,该有多好啊!(把它心中强烈的愿望读出来。) 个别读——齐读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读整段话,读出生了重病的小鸟心中的强烈愿望。齐读

  3、朗读对话指导3、4小节

  (1)小草都想到了谁呢?请你们自己先读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找出答案。

  (2)小鸟费了好大的劲,从窝里伸出头来,对榆树下面的凤仙花说——生接:凤仙花姐姐,我病了,请你上来,跟我玩一会儿,好吗?

  (3)凤仙花答应了小鸟的请求吗?为什么呀?(因为,所以)(你真会读书,用课文里的知识来回答老师的问题。)那就请你来当当凤仙花读读吧!

  (4)"真对不起", 多有礼貌啊!让我们读出凤仙花的无奈吧!

  (5)哦,听得出凤仙花是想帮也帮不上忙啊!所以,凤仙花红着脸,说——

  (6)老师现在就是那只得了重病的小鸟,你们来当我的好朋友凤仙花姐姐好吗?(师直接说,叫全班学生接)

  (7)凤仙花想帮却帮不上忙,她的心里可难过了!但是,善良的小鸟并没有责怪她,小鸟想起了平日里和自己最要好的小草,他们又在说些什么呢?请同桌一起合作,一个当小鸟,一个当小草。注意它们说话的语气。

  1)、同桌分角色合作练习读对话。

  2)同桌朗读反馈(你想怎样读小鸟的话,你想怎样读小草的话。)

  4、学习5——8自然段

  (1)没人能来陪小鸟,此时的小鸟真寂寞。如果你是小鸟的好朋友,你想去陪它吗? 你想什么办法去陪它,帮它呀?(你真是一个有爱心,助人为乐的人。)

  (2)到底是谁陪的小鸟呢?自由读5——8自然段。

  (3)演示"缠"。

  (4)牵牛花为什么能陪小鸟呢?用书中的语句读一读。(你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吗?)

  (5)出示牵牛花爬的过程,老师讲解。

  (6)小鸟说,你爬的又苦又累,别爬了。牵牛花会怎么说?

  (7)就这样牵牛花坚持着爬呀爬呀,终于—— 牵牛花高不高兴?指名读第6自然段。老师希望你读的高兴一些。谁再读一遍?老师感受到了快乐,也想读一遍,行吗?谁想像老师这样再读一遍?

  (8)你现在想对牵牛花说些什么?(板书:助人为乐)

  (9)小鸟一高兴病就好了,牵牛花一看,小喇叭吹得更带劲了,嗒嘀嗒,嗒嘀嗒。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结语:希望同学们能经常把爱心送给别人,让身边的人都因为有你的帮助而感到快乐,好吗?下课!

  教师讲课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案

  1、教学目标的确定。语言活动幼儿能否积极参与是活动的关键。同时,教师的提问尽量以引导为主,让幼儿的思维有想象的空间。所以,在这个活动中,我的目标是幼儿大胆讲述为主,想出多种救小鸟的方法,同时在认识对话框的基础上,利用对话框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丰富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和心理。

  2、说教材关键、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此次活动的关键在于幼儿能想出多种救小鸟的方法;对话框是本次活动重点、难点,利用对话框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丰富幼儿的语言。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

  在活动中,主要分成三大块:

  (1)幼儿观察图三,想出救小鸟的方法。

  大班幼儿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知识准备,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能更好的互动。“救小鸟”是故事的高潮部分,让幼儿围绕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展开想象,是比较合适的,前两幅图就一带而过。

  (2)幼儿认识对话框,利用对话框做游戏。大班幼儿已经具备比较多的阅读经历,对“对话框”会有一定的了解,更容易适

  应新的教学模式。对话框的出现,让幼儿在语言构思的时候不用按固定模式去思考,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是为了辅助幼儿能仔细的对每个人物的心理和语言进行思考,帮助幼儿补充语言内容。

  (3)幼儿完整的讲述故事。对幼儿的思考进行总结,通过看对话框让幼儿能从人物的心理和事件发生的经过两方面进行讲述故事。

  二、活动反思:

  在教案的设计上,对幼儿的估计不足,对于大班初期的幼儿,在知识准备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目标要求上提的太高。教师的引导变得吃力。所以平时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孩子,做到根据孩子备课。

  1、特别是第二个环节设计上,因为幼儿的知识准备有限,而且幼儿又是首次接触,一下子不适应模式,很多幼儿无从招手。在此环节中教师的引导太简洁,可再适当地讲解详细一点,让幼儿更好地接受。

  2、减少第二环节的时间。有一定难度后,时间太长,很多幼儿注意力已经开始分散。同时,适当降低对话框的难度,让幼儿感知对话框的作用,不作为活动的难点进行。

  3、把时间留给幼儿的讲述,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完整地讲故事。

  教师讲课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及内容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及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本册教材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简单应用为主要内容,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为自己学习和生活服务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本单元是在学习上网浏览信息之后,学习在网络上利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本节课题为申请电子邮箱,让学生了解电子邮箱的基本概念,通过学习申请电子邮箱,为本单元后续教学服务;同时,强调网络道德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络知识,通过本课学习,使生了解邮件服务器、电子邮箱、电子邮件地址等概念;

  能力目标:学习申请免费电子邮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德育目标:在学习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难点:学习申请免费电子邮箱,通过学习自己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用户名和密码的选择。

  课前准备: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操作能力。

  二、说教法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主要采用愉快教学法,坚持兴趣第一原则,给他们以动力,促使他们学好计算机。真实运用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主导,活动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电脑知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知识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注重网络道德教育。

  三、说学法

  新课标以学生“能用电脑为我们服务”为目标,倡导学生通过学习、操作、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任务。为此,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有大量的自主操作机会。并采用互动交流法,让学生在与教师、与同学的单向、双向及多向的情感互动与信息交流中,合作完成各项学习及运用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学与做”活动中以旧带新,习得并运用电脑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都寄过信吗?平时是怎么寄信的呢?

  通过对话引出邮局、邮箱、邮件。

  2、在网络上也可以寄信,在网络上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电脑称为电子邮件服务器。

  3、展示课件:认识电子邮件服务器、收件服务器、发送邮件服务器、电子邮箱、电子邮件地址。

  导入:网络上有了这些电子邮件服务器,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发送电子邮件。但是收发电子邮件还需要申请一个电子邮箱。

  (通过本节学习,及课件演示,使生了解邮件服务器、电子邮箱、电子邮件地址等概念;并提出问题:如何申请电子邮箱。)

  二、申请电子邮箱

  教学例子:以姓名“拼音+生日”为用户名从263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

  1、教师演示申请过程。

  注意:用户名使用规则、密码选取的要领,@的读法“at”。 邮箱格式是:用户名@主机名。域名

  2、保护密码,做好网络防黑、防毒工作,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3、判断:以下用户名是否正确。

  小结:申请时要看清楚屏幕提示,按步骤申请。

  网络上提供免费电子邮箱的服务机构很多,我们还可以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通过本节学习,着重让生掌握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进行网络安全教育。)

  三、练习: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免费电子邮箱,并注册一个免费电子邮箱。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

  1、注意:用户名规则、密码选取规则。用户名和密码最好选取自己最容易记住的内容。

  2、一个学生演示、全体学生操作。

  3、小结:同学们交流操作体会。

  (利用所学方法申请电子邮箱,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总结:

  1、电子邮件的基础知识;

  2、申请电子邮箱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3、网络道德。

  五、作业:

  复习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方法,申请一个电子邮箱,预习第九课。

  (布置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预习为下节课服务。

【教师讲课说课稿(精选10篇)】相关文章:

1.精选描写老师讲课的段落

2.《观潮》讲课实录

3.《观潮》讲课稿

4.《离骚》讲课记录

5.《望岳》讲课稿

6.周密《观潮》讲课稿

7.《观潮》优秀讲课稿

8.《采薇》讲课稿

9.《化石吟》讲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