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08 18:37:1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范文六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说课稿范文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冰花》是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二篇阅读课文。本文通过写小童对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赞美,表现了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第六条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本课以故事的形式,通过小童的观察和赞美,向学生生动形象地介绍和描写了“冰花”这一自然现象的一些基本特征。文章语言浅显易懂,形象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②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认识冰花的一些基本特征。

  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培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冰花”的优美姿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愿望。

  3、教学重、难点:(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冰花的美。

  “他、她、它”的区别与应用。

  4、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1、质疑问难,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对“冰花”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在课前对课题进行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去仔细研读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

  2、观察感受,自主探究。

  课标中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因此在理解“宽大”、“柔嫩”、“丰满”等描写冰花的词语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观察想像、动手实践、对比感受等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培养其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的学习方法。

  3、朗读积累,说话迁移。

  课标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书上,引导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记忆,进行积累,然后再启发发挥想像力,照着书上的样子说一说“冰花还像什么?”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各表达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三、说教学程序

  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1、教具准备:CAI课件,两种树叶,两朵花,一把小草。

  2、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感受体味。

  三、感情朗读,背诵积累。

  四、学写生字,寻找规律。

  五、课外拓展,兴趣延伸。

  我重点阐述一下对本课时教学重、难点突破的教学设计:

  二、品读课文,感受体味。(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了解了冰花的一些常识,现在想不想再领略一番冰花那优美的姿态呢?

  1、教师展示搜集来的冰花的图片。并向学生提出观察要求:边看边想像,你觉得冰花像什么?看完后由学生自由地交流,汇报。

  (意图:用美丽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观地感受冰花姿态的优美,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要求,发挥他们的想像力,为理解后面三个比喻句的做好铺垫。)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描写冰花姿态优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意图:让学生带着美的感受去朗读美文,更能引起共鸣。“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课文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3、当学生汇报时,教师相机出示课文句子:“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指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一定要醒目地显示出来,并在深入理解前读正确。)

  4、接着,教师以“你觉得哪种冰花最漂亮?”引导学生边看图边

  展开讨论。

  重点是理解“宽大”、“柔嫩”、“丰满”的三个词语的意思。

  教师可以这样点拨:①观察想像一下,像什么树的叶子?(梧桐叶、芭蕉叶)对,这些树叶看起来又宽又大,感受了“宽大”。

  ②可以准备一些小草,让学生亲手摸一摸,问问他们“有什么感觉?”感受了“柔嫩”。

  ③准备两朵花,一朵饱满的,一朵干瘪点。让学生比一比,感受

  “哪一朵开得好看?为什么?”因为色彩鲜艳,形状饱满。理解了“丰满”。

  最后指导读好三个比喻句,表现出不同的美。

  (意图:“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所以教师在此环节中,教给了学生观察想像、动手实践、对比感受等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化难为简,生动直观。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在此处得到充分地体现。)

  5、教师出示拓展练习,启发学生,“小童的想像力好丰富呀,同学们的想像一定也很丰富,你觉得冰花还像什么?”它像(的),像(的),像(的)。

  (意图:“学以致用”,及时拓展,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借此渗透比喻句的概念。这个练习要求不能太高,应充分考虑到各各层面的学生,以激发想像为主,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

  5、在感受了不同姿态的冰花后,再引导学生读书,“冰花还美在何

  处?”重点理解“一束束”、“一朵朵”、“晶莹”、“洁白”。这些词语体现了冰花的多,质地和色泽的美。然后指导读好整个句子。

  (意图:这半句是从另外几个角度去描写冰花的,所以也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细心体味去理解,并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6、在启发学生:“看到这样美丽的冰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惊奇、赞叹)然后来学习第一句。还是通过唤起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的感受来理解什么是“惊奇” ?就是“惊讶”、“奇怪”。小童和我们有一样的感觉。接着出示小童的话。指名读。引导喊出惊奇的感觉。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意图:这又是一次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词语的例子,朗读时加上动作更能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动态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7、在学句的同时,相机学习生字“他”、“它”。

  教师指着句子中的“他”问:这个“他”是指谁?学生说“小童”。教师解释:他是个男孩子,所以用“亻”。紧接着启发学生,“你会不会记‘他’字?”学生肯定会用上一课中的“她”来记忆,教师抓住切入点,再追问下去:“文中‘她’是指谁?”学生异口同声“大海”。教师点拨:作者把大海比作妈妈,妈妈是女的,所以用“女”字旁。教师再指着句子:“它”在课文中是指谁?学生答:冰花。师:冰花是人吗?生:不是。师:所以用在除人以外的事物上的是“宀”宝盖头的“它”。

  8、出示练习,及时巩固。

  选字填空:

  她他它

  (1)()是我哥哥。

  (2)妈妈拿着()的书,走进了房间。

  (3)()是一只可爱的小猫。

  (意图:随课文识字,可以将字的音、形、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三个字是本单元识字的难点,把它们放在课文中,结合所在的句子,利用得天独厚的现成的语言文字环境来,将字音和字形相结合着来理解,直观生动,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及时练习,巩固加深,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9、齐读全段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

  说教材分析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组(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单元)里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课文讲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吃不着葡萄硬说葡萄酸”,这当然是狐狸闹的笑话。狐狸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了心理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兔子勇于尝试,他们将错过一顿美餐。是啊,没有尝过,怎么能断定葡萄是酸的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体验,勇于尝试,不要光听别人说。

  说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欲望,爱读、爱说、爱模仿、爱表演、喜欢想象、无所顾及他们的特征,像这种以动物为主人公的课文,尤其喜欢学习。

  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让每个孩子喜欢阅读,主动阅读,快乐阅读,这是我实施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此,我努力营造一种“我努力,我成功!我成功,我快乐!”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有所“思”,有所“悟”,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享受语文,快乐语文。

  说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 懂得做事情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说 。

  我着重思考的是怎样让孩子们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基于上述思考,我这样设计本课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一、以趣促智,调动情感

  1、谜语激趣,导入课文

  孩子们喜欢听谜语吗?通过四个谜语猜出课文中的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小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小孩子最喜欢听故事了,

  老师用一句:“秋天到了,葡萄成熟了,发出一阵阵香味,这一群小动物在森林的葡萄架下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是《酸的和甜的》”板书课题。再以“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欣赏动画“从而顺势导入课文。

  2、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老师播放动画片,将孩子们带入故事情境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欣赏中整体感知课文,继续探究的欲望。

  3、适当设问,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看完故事片后,我以“谁最先来到葡萄架下”,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体验。

  二、层层递进,精读感悟

  1、感悟狐狸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看完故事片后,我以“谁最先来到葡萄架下”,引出狐狸,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画,通过狐狸嘴角的口水得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再利用CAI 课件孩子们生动感知狐狸想吃葡萄的动作。通过学生找出“一会儿﹍一会儿﹍“将这两个动作连成的一句话,让学生练习读,读中感知狐狸摘葡萄的着急与忙碌。当狐狸一颗葡萄也没摘到中孩子们自然而然体验出不同情感,为品读”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进行不同情感的阅读体验埋下伏笔。以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闹出的笑话迷惑小松鼠,小兔子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2、感悟小松鼠,小兔子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这一环节我设计师生合作读,在读中感悟小松鼠,小兔子轻信别人,没尝就断定葡萄是酸的,同时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森林中别的动物也想他俩容易相信别人吗?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不会。从而过渡到第三个环节,

  3、感悟小猴子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有意创设语言情境,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才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我特别注意抓住两次对话引导悟读,把小松鼠、小兔子老实、轻信的语气读出来——

  小兔子摇摇头说:“我没吃过,可是小松鼠说葡萄很酸。”

  小松鼠也摇摇头说:“我没敢尝,狐狸说这葡萄酸得很呢!”

  就这样,老师不必多教,让孩子们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交流分享,深层体悟

  (1)、理解词语,培养语感

  怎样帮助孩子理解词语呢?我采用了英国阅读教学中常用的“阅读预报法”:

  读读比比:(每组的第二句话比第一句生动、形象。)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部分。抓住关键词“迫不及待”“大口大口”,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具体、真切地感悟词义,再运用词语进行扩词、说话等练习,以加强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促进语言的积累,使语言文字的知识性学习更为到位。

  (2)、分角色朗读,培养语感

  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再一次给孩子们提供读的机会、读的空间,体验读的快乐、读的成功。让规范的书面语言反复进入孩子的口语,会自然地同化并改造孩子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孩子重构语言模式。

  酸的和甜的》是一篇以事喻理的课文,孩子们最困难的是难以明白故事的寓意。我的做法是,思考小松鼠和小兔子提出的问题:“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让学生自由畅谈体会,点明现在人们就用“吃不到葡萄葡萄酸“这句话形容像狐狸那样心态的人,并出自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你想对这些可爱的动物说点什么?

  可以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乐于参与活动;将优美词语运用到自己的话语中,语言自然会越来越丰富多彩。

  2、在生活中,假如遇到小松鼠,小兔子那样不了解的事,该怎么办?

  朗读、讨论、交流,是感悟的基础。如果说让孩子们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是领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如果说让孩子们辩论,是孩子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那么分角色表演就是孩子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当语文学习变成了一次次有趣的活动,在愉悦的活动中,文本内容便悄无声息地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四、板书设计,破解难点

  最后,我采用“图文式”板书,直观的图画吸引孩子的注意,精练的语言破解难点,揭示课文寓意。

说课稿 篇3

  学习目标

  1.知道在现实情境中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会用字母表示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规律.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符号表示某种意义,你能举出这样的几个例子吗?

  2.你能用字母表示数来表达数学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法则吗? 长方形和圆的周长、面积公式呢?

  3. “小明拾到人民币 元,请失主到教导处认领.” 失物招领启事中的“ ”表示什么?“ ”表示的数有多少个?

  4.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2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扑通声跳下水;3只青蛙张嘴,__只眼睛条腿,扑通声跳下水……这首儿歌可以用字母简单地表示为: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扑通声跳下水.

  5.你感受到字母表示数有何意义?

  二.【效果检测】

  1.减去 的差是6的数: .

  2.小明今年n岁,小明比小丽大2岁,小丽今年 岁.

  3.小丽5h走了S km,那么她的平均速度____km/h. .

  4.一件羊毛衫标价 元,若按标价的8折出售,则这件羊毛衫的售价 元.

  三.【小组检查】

  四.【布置任务】师生互动探究

  问题1. 数学实验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按以下方式拼大正方形.

  第①个图形有1个小正方形;

  第②个图形比第①个多 小正方形;

  第③个图形比第②个多 小正方形;

  第④个图形比第③个多 小正方形.

  想一想:(1)第10个图形比第9个多 个小正方形;

  (2)第100个图形比第99个多 个小正方形;

  (3)第n个图形比第n-1个多 个小正方形;

  (4)你还有什么发现.

  点拨:找出“每一个图形比它前一个图形所多的小正方形个数”的规律:

  图形的序号数×2 -1.

  问题2.

  (1)某城市5年前人均收入为n元,预计今年人均收入是5年前的2倍多

  500元,那么今年人均收入将达 元.

  (2)某城市市区人口a万人,市区绿地面积b万平方米,则平均每个人拥有

  绿地 平方米.

  (3)如图,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

  归纳:

  1.用字母表示数时,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中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

  或用“· ”表示.例: × 记为 .

  字母和数字相乘时,省略乘号,并把数字放到字母前.例: ×4记为4 ;

  数字是带分数时,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数字与数字相乘时乘号必须用“×”表示.

  2.出现除法运算时,按照分数的写法来写,例: ÷2记为 .

  3.实际问题中需要写单位时,若代数式的最后运算是加减的,则应将整个

  式子用括号括起来,再写单位,否则,则不加括号,直接写单位.

  例:“ +2岁”应为( +2)岁.

  五.【小组交流】学生展示

  1.搭1条、2条、3条小鱼各用多少根火柴棒?

  搭 条这样的小鱼用多少根火柴棒?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 分析教材

  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焦点。本节课《能源》是初中物理最后一章第一节,教材从能源的利用出发,要求学生了解能源的有关知识。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共两个部分。分别是: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21 世纪的能源趋势。

  3、教学重点是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 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了解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这种认识活动和研究方法。

  二、说目标

  1.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2.通过自学、相互交流,认识能 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节能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这节课一开始,多媒体视频播放了《未来地球,能源危机》,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并进行交流观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渴望。

  接着出示三峡水电站的一张图片,简述三峡水电站的情况,提出问题:三峡 水电站是如何发电的?然后多媒体展示三峡水电站发电原理图,介绍三峡水电站的发电过程,说明能量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导学达标

  学习过程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 97--98 页, 了解能源利用的历程以及 21 世纪的能源发展趋势,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通过提问交流,检测学习情况。

  (二)合作学习 这部分学习过程中设置了四个问题,通过同桌间的相互交流,加深对本节课的进一步理解。这四个问题依次是:

  1、谈谈能源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结合生产和生活上能源的使用情况,对能源进行分类。

  3、面对21世纪能源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会不会出现“能源 危机”?应如何解决?

  4、作为中学生,对于节约能源我们应该怎样做?

  三、当堂检测

  本环节设置了五道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后,教师投影答案,对出错和疑问较多的地方进行讲解。

  四、课堂小结

  对应本节课的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构建体系时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看起来比较简单,是能源的一个系统认识。由于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许多种类的能源,所以学生会感觉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本节课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能源名词,有些容易理解,如化石能源,但是有一些却不太好理解,比如一次能源中的核能,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 了,我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学生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能源、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概念 掌握较好, 对于能源的利用历程和 21 世纪的能源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 课堂练习题能独立完成, 掌握较好。

  不足之处:

  1、整堂课总体看来显得内容不是很充足,这与知识点的量少有一定的关系。

  2、只注重了课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对课外知识的拓展不够,由于担心时间不够,对能源的利用 及能源的优缺点,能源与社会只局限于表面,没有进一步挖掘。

  3、缺乏对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对时事的关注和了解,认识到世界的能源危机,从情感上让学生感知加强国防力量的重要性。

  4、这节课主要是情感教育,在整个过程中,虽然对整个过程进行细致的准备,却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合作学习这一环节设置了四个探究问题,但留给学生的学习时间很少,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及编写意图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第一单元《我们健康成长》的主题3《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的第1课《怎样才是美》。新教材的编写的其中一个特点力求突出重点,立足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自我寻找教育题材,自我升华,而且《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深入浅出,从而是学生亲身体验到怎样才是美。审美是生活的一种技能,学会审美,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立足于社会。教材的活动安排创设了体验外在美和内在美的情景,模拟现实社会中体验美的行为,从而建立健康的审美观,来指导日后的生活。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发现美,知道外在美与心灵美的统一对任何人都非常重要。

  (2)、能力目标:建立与青少年年龄相适合的健康审美观,用以指导未来的生活。

  (3)、情感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良好的行为举止要在生活的细微处养成的道理。

  3、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建立正确的、客观的审美观。难点是从外在美升华到心灵美把两者融为一体的过程。

  4、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在追求美方面的各种表现。

  二、说教法学法:

  我市是国际都市,时尚潮流也赶在世界的前列,对于服饰、打扮方面,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多种渠道知道的不少,这对让学生感受外在美提供了地域性的材料,我在设计《怎样才是美》一课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用儿童时装秀来展示外在美是让人赏心悦目的,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直观的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新课标里倡导的体验学习、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中,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选择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也是特色之一,究竟怎样才是美,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通过自编小品、全员表演去感受生活,体验心灵美的社会地位。我们除了可以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大量课程资源,还应该充分搜集其他各类资源,《课程标准》指出: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我利用信息技术从网上搜集了有关材料来辅助我的教学。

  三、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新课标指出: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学一开始我播放欧洲儿童时装秀的现场,把学生带到生活的美的当中,唤起孩子们对美的一种感受、震撼。今天,让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生活,发掘怎样才是美。引出课题《怎样才是美》,这样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指导体验,引导发现。

  课件出示教材28页,本课主角小文以主人公的身份展现了她就“怎样打扮才好?你喜欢打扮的理由是什么?”这些问题的采访结果,并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引导学生发现穿戴整洁就是外在美,不需要盲目追求名牌。在这个环节里,我们要肯定外在美的社会存在价值,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由同学们的发言探讨中过渡到教材29页小美和小丽的故事,这时,教师课件出示教材29页,指导看图,她们俩的这些行为到底美还是不美呢?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探究学习环节,小组内探究学习,以自编自导小品《在巴士上》来展现小组成员对行为美、内心美的理解。学生分成4小组,根据教材29页的图画,商量应当怎样做,鼓励学生们为自己的表演小组改名字,如“美丽特工队”等,指导学生加入自己创作的元素,在小品中表演正、反面的教育。新课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指出: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表演环节,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认为的`美与不美的做法,全员参与表演,分别选出小美、小丽、售票员阿姨、司机和图画中出现的人物,其他同学也参与乘客的演出。新的课程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这种参与活动也在潜移默化、层层递进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效的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三)、畅谈思想,升华情感。

  为了更好的让《品德与社会》这个学科有机的与其他学科整合,我设计了一个即兴演讲的环节,题目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74页积累运用四里边的口语交际的题目,“我最钦佩的一种行为”和“我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让学生在以有的社会认识和知识层面上,运用演讲技能更好的展现这节课他们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真实感受。《课程标准》规定: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最后情感升华,让学生总结什么样的审美观才是正确的,课件出示:外在加心灵等于真正的美(并相机板书)。

  (四)、作业设计。

  结合教材28页的表格,同学们自行设计一张“美丽通行证”,上面纪录着怎样的行为才是美的,收集后在班上的宣传栏展示。

  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并注意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要说的是苏教版第四册语文教材中第14 篇课文《黑板跑了》。课文具体描写了科学家安培在散步时专心思考数学题,结果把马车的后壁当黑板来演算的趣事,旨在教育学生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课文语言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观察、朗读能力的好材料。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培、粉”等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故事。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讨论、交流、想象、朗读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其中,根据第一学段的要求,1、2两个目标是教学重点,由于我们的学生对科学家的故事很感兴趣,对安培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语言文字中学习安培做任何事都认真专心的精神,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是教学难点。

  我准备安排三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图文对照,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生字,指导学生端正、匀称地书写“培、搞”等六个生字。

  第二课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朗读课文,帮助他们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都认真专心的道理。能继续端正匀称写好“考、竖”等四个生字。

  第三课时: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情感。指导学生阅读新补充阅读,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 本课时我打算分四个环节进行组织教学

  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下面我具体地来说一下:

  先说说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我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聚精会神、科学研究”等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相机地进行正音,再启发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所了解的知识,然后我将结合学生回答,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去感受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故事。

  第二环节: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1、 在学生自读第一段的基础上,通过换词理解“著名”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接着请学生将课前搜索到的有关安培在物理学上的贡献作一简单介绍,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感受,重点指导朗读好“著名、非常”等词语来激发情感。

  2、 课文的第二--5自然段以具体的趣事来让学生体会安培搞科学研究的认真专心。我将采用同桌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难点,先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以一个开

  放性的问题“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引导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先读有关句子,再说说体会。在全班交流时,我出示相应的段落,根据学生的发言加以适时点拨。如借助多媒体录象,结合学生的生活体会感受街上的热闹,接着请学生想象自己在这样的街上会怎样?扣住“好象“通过自己与安培的不同表现的比较,进一步体会安培的专心,激发敬佩之情。

  3、 交流课文第3段时,引导学生抓住“心算、计算、演算“比较三者的不同,区分它们的细微差别,体会用词的精细准确,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重点指导”太好了,特地、高兴地走过去“等词句的朗读。在品读词句上,体会安培搞科学研究的专心。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第4-5段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安培的动作、表情的变化,指导学生表演课文具体情境,引导评议时抓住“黑板慢慢向前移“指导用着急的语气朗读安培说的话,引导学生体会安培是不知不觉跟着走,扣住”聚精会神“体会安培的专心,在此基础上,媒体演示安培追赶马车的镜头,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看到当时情景的路人,你会想到什么?说些什么?通过换位思考激发赞美安培之情。扣住”才发现“体会安培思考数学题时的专心,启发学生说说题目和课文中的黑板为什么要加引号?进一步激发情感。

  第三环节: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我还布置了自选课外作业:1、学做小演员,演一演课本剧。2、选读一二篇成语故事,在班内组织成语故事会。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个性作业,可以达到课堂向课外拓展、延伸的目的。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体会学之欢乐。

  出示“狐、派”两字,请学生自学笔顺表,在学生交流字形时,我从旁点拨和指导,边示范板书,狐:注意右边这一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爪。派右半部分笔顺是要写得美观匀称。在学生书写时,我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教育学生“提笔既是练字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

【精选说课稿范文六篇】相关文章:

1.《离骚》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2.老舍《猫》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3.《木兰诗》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4.《离骚》说课稿范文

5.《赤壁赋》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6.《琵琶行》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7.《赠汪伦》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8.《题西林壁》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9.《雨巷》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