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09-05 11:39: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课文共有三节,第一节讲的是春天小树发芽了,第二节讲的是小树开花了,第三节讲的是小树对小鸟唱的歌。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树在春风里长大,希望自己长成大树后让小鸟在枝叶间筑巢。课文以朴实的语言,简明的节奏向我们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色,同时,结构的反复,叠词叠句的运用,让孩子们读起来琅琅上口。

  说教学目标:

  1、会认“谣、摇、芽、召、唤、唱、歌、等、狂、倒、温、暖”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引导学生爱惜树木、保护环境。

  说教学重难点:

  1、识字是教学重点。

  2、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味,激发学生对春天和大自然的喜爱、对树木的保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难点。

  设计理念:

  以读促思,重在体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得到了落实。对学生的想象和体会训练扎实。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播放音乐出示美丽春景图,小树在风中点头,小鸟在树上嬉戏的图画,让学生仔细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揭题,释题。齐读题目,你觉得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小树谣就是小树的`歌谣)小树会唱些什么歌谣呢?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先停下来拼一拼,拼准了再读。问:在读的时候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什么办法去认识它。

  2.边读课文边标出课文一共有多少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词读准。

  3.同桌的同学互相认读画出来的生字词,对方读音不够准的要帮忙纠正。

  4.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

  5.出示词语宝宝,让小老师领读,问小老师温暖的意思,让生说出温暖的什么,在指名生用温暖造句。

  6.玩对口令游戏,师说出生字,让生说出这个字在几号。同桌互相玩,全体同学抢答。

  7.指名读文,评读,自荐读。(他读的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你可以超过他?)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好,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然后四人小组交流交流你的收获。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一小节,你读懂了些什么?

  (1)读了第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我明白了小树在春风里长出了绿绿的嫩芽和树梢)小树长出的嫩芽和树梢,一定很可爱,小树也一定很高兴(指导学生看小树长出绿芽的图),你能把这节读好吗?指导读,两个“绿”字应读得稍重一点,加上摇的动作读。

  (2)读了第二小节,你懂得些什么?(我明白了小树在春风里长出了红红的花蕊和花苞)小树长出的花蕊和花苞,一定很美丽,小树也一定更高兴了(指导学生看小树长出花蕊和花苞的图),你能把小树的美丽和高兴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指导读,两个“红”字应读得稍重一点,加上小树在春风中摇的动作读,读出美和快乐的感情。

  (3)读了第三小节,你又知道了些什么?(我明白了小树很想长成大树,然后让小鸟来筑巢)小树对小鸟真好呀!谁能把小树说的话读好?再想想:小鸟听了小树的话,会说些什么?

  (4)角色表演朗读,学生扮演“小树与小鸟”进行对话。

  四、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把课文准确、流利地读一读?

  2.练习背诵,全班同学站起来加上动作背诵。

  五、书写,学会生字

  1、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笔画所占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2.你发现了什么?

  (比如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哪些部首你认识,哪些是新出现的?这些字是什么结构?你最快记住了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哪些笔画?小组交流,互相说说。)

  3.教师边念笔顺边在田字格里示范,学生边观察边在桌面上跟老师一起书空。

  4.指导学生先描红,再独立书写。

  5.引导学生互相欣赏,看谁写得工整美观。

  六、总结,课外拓展

  1、多么勇敢,多么坚强的小树,它不仅保护小鸟,给小鸟一个温暖的家,还能净化空气,让我们呼吸新鲜的空气,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小树。

  2、说说你将如何保护小树。

  说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明了,重难点突出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这个单元鉴赏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パ习外国文学要注意解决语言障碍,要注意翻译语言的特点。阅读时,一要抓住基干,二要以意会之。要注意外国小说中静止的大段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会带领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西方小说的心理描写,也是把不同时空的情节高度集中起来的一种手法。从心理描写中可以了解丰富的情节。以变形、荒诞的情节反映现实,是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读这个单元的小说,要注意对非现实的情节的欣赏。

  2、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变形记》,写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一天清早突然变成了一只甲虫,因而失去了职业,本是家庭的支柱,一下子成了家庭的累赘,一家人对他的态度就变了,他在寂寞和孤独中悲惨地死去。小说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人与人关系的冷漠,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这篇小说的鉴赏重点是荒诞的情节、真实的细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效果。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弄懂感到不习惯的译文语言和不符合我们民族欣赏习惯的艺术手法,从而走进外国文学的殿堂。

  3、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浩劫及由此产生的知识分子严重的信仰危机,其理论基础,则是这时期广泛流行的种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战争的种种灾难,使作家们原有的理性、正义、博爱、信赖等价值观念全部倒塌。……他们便一反传统文学的理性思维、有序组合和对事物的现实描写,而主张在非理性和反常规的格局下表现作家主观的直接体验。于是我们看到,现代主义文学不仅渗透悲观情绪和虚无思想,且到处充满潜意识、梦幻、象征、直觉、联想和自我。其人物描写常常非性格化,故事叙述常常非情节化,结构安排常常非层次化。总之,非理性、反传统、重表现、重自我、重形式,即是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表现的基本特征。它是处于信仰危机的西方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曲折反映。(《百科辞典·文学辞典》,学苑出版社出版,总主编:何立,第518页)

  现代派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是它在四种基本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全面的扭曲和严重的异化: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质世界)和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这四种关系的全面异化是由现代资本主义关系的.腐蚀作用所造成的,它们是在巨大压力下被扭曲的。现代派文学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也正在于此。(《外国现代作品选·前言》第5页,袁可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马克思对"异化"下的定义:"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马克思《资本论》第六章的初稿,转引自《新德意志报》文化周刊《星期日》1963年第31期)

  二、说教法

  设计思路:《变形记》的作者用荒诞、变形的艺术手法创作。学生理解小说反映的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让学生耐住性子反复读,在了解大致情节和人物的基础上,抓住理解小说的突破口进行讨论:荒诞的情节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在讨论中鉴赏,鉴赏主人公的人性,鉴赏通过荒诞的情节表现生活的真实的艺术效果。

  三、教学过程

  1、简介卡夫卡及现代主义文学。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为阅读作品扫清障碍。

  2、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致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阅读时,教师可做如下提示:读第一部分要了解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后的心情,变成甲虫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虚构的故事情节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但在艺术作品中是可能的。读第二部分要注意分析格里高尔对家庭的感情和他的责任感,以及他的自责心理。读第三部分要注意:全家人对格里高尔态度的变化,妹妹要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在寂寞和孤独中死去。学生熟悉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后归纳:情节的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家里亲人:惊慌、同情-逐渐憎恨-"把他弄走"

  3、讨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变化,以及家里人对他态度的变化,从而把握主人公的典型形象。

  方法:

  ⑴引导学生找出揭示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的句子,思考格里高尔失去了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原因。此为落实书后练习一的要求。

  ⑵结合书后练习四所列三段人物心理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片断所表现的格里高尔的内心状态及其变化。此过程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来感悟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⑶讨论:妹妹、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对待格里高尔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此过程在于了解亲情异化而导致格里高尔被亲人抛弃,从而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4、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⑴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地干活,却受老板的气。他不幸变成甲虫,失业了,然而他还为父债担忧,还眷恋亲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乖乖地、艰难地爬回卧室。这样忠实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还是被亲人抛弃。

  ⑵格里高尔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的。心理变化大致有三个阶段:

  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他惊慌、忧郁,但还想为还清父债而苦干。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虫,露出恶狠狠的样子,把他赶回卧室。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他忍辱负重,顺从父亲。

  ②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自我责备。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已经开始绕着他旋转起来,便掉下来摔在那张大桌子的中央"。

  ③受重伤后,遭亲人厌弃而绝望、空洞、平和。一只苹果落到背上,格里高尔身受重伤,终于被妹妹厌弃。他异常冷静,面对变形,面对厌弃,面对死亡,他感到孤独、惊慌、痛苦、绝望,最终平静地死去。从这一点看,他还是一个清醒、坚强的人。

  ⑶格里高尔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了忠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最终在无奈与平和之中追求另一种超脱死亡。

  5、讨论:这篇小说的主题。明确:一家人本该相亲相爱、互相帮助。格里高尔始终关心家庭,怀念亲人,可一旦不能养家了,亲人们就把他看作累赘,最终抛弃了他。格里高尔死了,亲人们也无动于衷,反而去郊游。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一是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了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娱自贱;二是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的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小说描写这种人情的反差,揭示了人的异化、亲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不合理性。

  当然,对小说的主题,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6、作业:落实课后练习三的要求。

  明确:

  (1)小说借助荒诞的情节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形异化。文学艺术是虚构的艺术,作家大胆想象,虚构出荒诞的情节,推动人物的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失业了,母亲无奈,父亲狂怒,妹妹厌弃,撕破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的脉脉温情的面纱,显示了人际关系的自私、冷漠和残酷,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唯利是图的社会本质。

  (2)作者用了写实的手法,使荒诞、变形的情节真实可信。

语文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雨的色彩》。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做具体阐述。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春雨的色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写的是有关春雨的童话故事。故事中,三种小动物认为春雨分别是绿、红、黄色的,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在读书中感受到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凭借课文展开想象,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知道春雨让大地变得生机勃勃、万紫千红。

  本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春天”。单元训练目标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春雨的作用,感受春天的美。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根据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的意思”的阅读要求,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理解春雨的特点。2、会写“花、草”2个字。3、喜爱春天,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结合学情,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喜欢春雨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三、说教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结合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采用的教法是:导入部分主要是“激趣、复习、巩固”,创设情境,朗读感悟部分,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谈话法”和“情景演示法”,品析字词,达到理解文章内容、积累语言的目的。

  四、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是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思想,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体会。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受春雨的特点。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流程是: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第一步,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第二步,摘花识字,复习巩固。

  第三步,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引入课文。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学生已经上了一节晨诵课,略显疲惫的实际,首先我用儿歌《小雨沙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春雨引出春花,通过摘花识字,对昨天学习的生字进行复习巩固,接着提出问题“小动物们在争论一个什么有趣的问题”,回顾昨天学习的课文一、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由回顾课文内容探究“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呢?”。

  第一步:自读课文

  1、探究:课文写了哪些小动物,它们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2、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易于入手,通过自读就能独立解决,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再读课文

  1、带着问题“如果你来当小法官,你觉得小燕子、小黄鹰、麻雀谁说得有道理?请用波浪线画出小动物们说的话,读一读,想一想。”

  2、读完以后和同桌交流看法。

  3、指名回答,品析描写春雨从天上落下的动词,要求学生边读边用动作演示出来。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阅读要求中提出的“阅读浅近的童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我让学再次走进课文,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和看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重点指导:“淋、洒、滴、落”。通过品读、表演感受到春雨的轻、柔、细、小的特点。

  第三步:分角色表演读

  1、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呢?请同学们分小组演一演,读一读。

  2、表演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课文表演读,然后再全班展示,学生通过表演、想象,把文字变成鲜活的故事,既内化了语言,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

  总的来说,这三个层次的读,旨在理解课文内容,由浅入深的提出问题,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通过读课文、找词语、画句子,逐步训练学生圈点勾画的'基本学习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识。通过拼读词句、演示动作,让学生动脑动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能很快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时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第三环节、拓展练习,丰富积累。

  1、同学们,你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呢?

  2、教师展示优美的画面,学生猜成语。

  3、古人眼中的春雨又是怎样的?(学生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练习说话、积累词语、古诗,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第四环节、指导观察,学会写字。

  重点指导“草字头”的书写。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继续整理、搜集描写春天的词语或诗歌,写在积累本上。

  六、说板书设计

  在本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的反馈,设计了板书,力求突出重难点,做到简明、概括。

  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强调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地表述。比如,老师问“如果你来当小法官,你觉得小燕子、小黄鹰、麻雀谁说得有道理?”,学生就直接回答说“小燕子”、“小黄莺”,此处老师就应该强调学生回答时要这样说“我觉得小燕子说得有道理”。学生的回答问题的习惯应该从低段开始养成,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以为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随口回答或回答不完整的坏习惯。

  2、联系生活实际少。在教学2、3、4自然段时,应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春雨落在了哪些事物上,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样学生能更好的感受到春雨带来的变化。

  3、写字教学不扎实。写字教学时比较仓促,没有下去巡视、提醒写字姿势等。

  4、准备不充分。体现在教学环节过渡不够自然,课文不熟,学生的学生状态仍未调整好,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

  总之,这节课存在的问题很多,我自己看得肯定不够全面。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帮助我更快的提高教学水平。谢谢大家!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漫游语文世界》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也是七年级学生上初中后的第二次综合性学习。编者之所以将其安排在此,意在让学生通过这次活动明白:语文不仅存在于课堂上,更存在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二、说学情

  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学,我们的学生来自于农村的占绝大多数。上初中后,从家长到学生自己都淡化了对语文学科的重视,认为语文不如英语和数学重要,学生课后的大量时间主要是花在英语和数学学科上,从而忽视了对母语的学习,也逐渐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怎样纠正这种倾向呢?我认为,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一堂初中起始阶段的综合实践课,扭转七年级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的局面,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适应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特点,逐步了解和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一)根据我所在学校学生的特点,我有如下教学设想:、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讨论、探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3、通过收集生活中鲜活的语言现象,了解正确使用母语的重要性。

  (二)活动重点

  1、收集生活中鲜活的语言素材,并进行整理。

  2、了解生活和学习中不规范的用语现象,并能初步进行纠正。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三)活动难点

  1、如何收集整理所搜集的资料。

  2、如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三、说教法

  1、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为主。要求学生自主收集并归纳整理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和点拨。

  2、采用此教法的依据:课标要求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的意识。这是一堂综合性学习课,要求学生多方收集资料,这需要团结协作才能完成。收集资料的范围限制在学生的.生活圈子之中,一方面利于收集材料,另一方面也利于将此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亲身感受到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也能认识到我们身边还有不少不规范的用语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教时安排

  课前准备:用2周时间,其中一周收集资料,一周用来整理资料。课堂展示:一课时(45分钟)。

  五、说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的准备

  1、围绕“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个主题,把学生分为4个组:

  ①错别字门诊小组。

  ②精美广告语收集小组。

  ③公益广告征集小组。

  ④“精彩店名举隅”小组。

  2、要求:

  (1)学生按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高中低进行搭配

  分组,每组12人,推选一个组长负责,带领本组人员合理分工,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2)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写出书面展示材料(可以是文字、图片等各种形式),确定展示方式(如资料展览、抢答等皆可),作好展示准备。

  在准备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随时了解各组准备情况并适时进行指导点拨。

  (二)课堂活动过程

  1、导语

  同学们,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广阔,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广阔。伴随着一段轻松幽默、令人捧腹的相声,让我们开动语文学习专列到生活中去漫游。

  2、开展活动展示成果

  由教师主导,各学习小组派出代表展示完毕后,由该组其他同学补充,教师适当点评、鼓励。

  第一板块:错别字门诊。

  之所以安排这组活动,是因为在学生中一些常用字的书写错误比较多发,必须狠下决心加以纠正,而采取这样的活动方式是学生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也是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如,“吃”字在右边“乙”上多写一短横,“看”字上方多写或少写一短横,“震撼”和“震憾”不分等。此外,在街头的各种招贴、广告、传单、菜谱等也存在诸多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如将“招工”写成“召工”,将“酱肉丝”写成“将肉丝”,收购“麸皮”写成收购“夫皮”等,往往闹出笑话。

  第二板块:广告集锦。

  广告语成为生活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其目的仅在于为销售计,但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是勿庸置疑的,精美的广告语同样历久弥香。

  如联想公司的广告:“人类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它用问句引发人们思考,也用双关的修辞,既告诉人们联想这一思维方式对人类的重要性,又告诉人们联想品牌的电脑产品对世界发展的重要作用。再如牙刷广告,活用成语“一毛不拔”,告诉人们牙刷质量很好。

  同时,还要正确认识广告语中使用的谐音、双关、夸张等修辞方法,避免受到广告语的误导。

  设计这一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妙处,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三板块:生活用语(公益广告)欣赏。

  通过学生集丰富多彩的生活用语,感受语言表达的妙处,让学生明白“温柔的公益广告”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所以,广告语言要得体,要富有亲和力。人性化可使广告充分发挥宣传效应。

  第四板块:精彩店名举隅。

  之所以安排这组活动,是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明白“处处留心皆语文”的道理。

  3、活动小结及课后作业

  教师总结此次活动,并要求学生根据此次活动的收获或感受,完成作文《我在__________中学到了语文》。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子们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蒜、醋、饺”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饺子、万象、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5.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二、【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三、【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新年文化。

  2.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接着,我让学生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并让学生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然后教师做板书。

  3.深入详写片段,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

  为了让学生学习得更加有效,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我让学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选择最喜欢的一天深入地读文,读到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把它画下来,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感受过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语言的魅力。

  4.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5.课后小练笔

  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中华儿女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五、【说板书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本课板书如下:

  熬腊八粥

  腊 八 泡腊八蒜

  从人们活动的角度 详略得当

  北京的春节 除 夕

  (真热闹)从味、色、音的角度

  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 深刻印象

  元宵节: 观灯(总—分—总)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咏怀古迹》其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景,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怀古诗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的风格特点。

  能力目标:赏析诗歌,体会作者情感

  情感目标:把握诗人借古伤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感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教学艺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所谓应变,就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因此,教师要本着quot;因材施教quot;以及quot;教学有法,但无定法quot;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学生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2、点拨词句方面的一些知识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quot;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quot;quot;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quot;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圈点、批注的方法。

  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的踏上征途,走进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之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历史的青冢里;唐大历年间,羁旅半生,历经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mdash;mdash;湖北秭归,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要想八百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

  (二)《咏怀古迹》五首简介

  (三)字词正音

  (四)诗歌分析

  (五)体会作者与王昭君情感共鸣

  (六)艺术技巧

  (七)布置作业

  杜甫诗三首

  咏怀古迹(其三)

  教学目标

  1、了解怀古诗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的风格特点。

  2、感受诗歌主旨思想。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了解历史人物,关注历史人物,思考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难点

  赏析诗歌,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的踏上征途,走进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之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历史的青冢里;唐大历年间,羁旅半生,历经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mdash;mdash;湖北秭归,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八百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

  二、《咏怀古迹》五首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3、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

  三、字词正音

  1、注音

  万壑(hegrave;) 赴(fugrave;)荆门 明妃(fēi) 朔(shuograve;)漠 青冢(zhǒng)

  四、诗歌分析

  1、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朗读的时候整体感知这首诗并在诗中找出能够代表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的词语。

  明确:“怨恨”

  2、诗歌分析

  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①赴:奔赴,表达群山奔赴的气势。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千山万壑写活了,它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①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②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还有古迹之意。尚:还。

  明确:

  1、首联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点明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2、“千山万壑”如此气势豪迈的地方一般是用来写英雄出生之地,而在此却写一个柔弱的女子王昭君的出生之地,有何意味?(借高山大川之雄伟气势来衬托王昭君的不同凡响。

  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③一去:一旦,一经。指昭君一经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④紫台:指汉宫

  ⑤朔漠:北方的沙漠

  ⑥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南,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明确:颔联写昭君悲剧的一生,紫台与朔漠、青冢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地的荣华与死地的荒芜形成强烈的对比,衬托出悲凉的气氛。“连”字写出出塞之景,“向”字写出思汉之心。

  译: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最后只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⑦画图:汉元帝按图招幸宫人,工人都贿赂画工,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被画工丑化,不得皇帝召见。后来汉与匈奴和亲,令王昭君远嫁汉元帝才得知其为宫中第一美人,传说因此杀了许多画工。从这里可以看出汉元帝之昏庸,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对此是很怨恨的。

  ⑧省”:读作shěng,教材作“曾经”解。关于“省”,注释纷纭,莫衷一是,有作“减”“少”解,也有作“略”“不”解。无论哪种解法,这句诗讽刺了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

  ⑨“春风面”:通感手法,将视觉移于感觉,写昭君容颜之美丽。

  ⑩“环珮”女子佩戴的饰物,用来借代昭君。

  “空”:徒然

  明确:“ 月夜魂”与“春风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将生前的美貌与死后的月下孤魂比照着写,一状姿容秀美,一写冷月孤魂,同一个王昭君,昔如彼,今如此,讽意与同情隐于不同色彩的六个字中。此句文字对仗工整,又蕴含着无穷的感慨:生前已经错过了知遇的机会,死后魂魄归来也是枉然。

  译:凭借画工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容颜,昭君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

  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传说王昭君在匈奴曾作怨思之歌,感叹在汉宫受到的冷遇。乐府有《昭君怨》、《昭君叹》等曲辞。

  千年以来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心中的怨情。“千载”点出乐曲流传时间之长,以见昭君怨恨之深。

  五、体会作者与王昭君情感共鸣

  本首诗题为《咏怀古迹》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明确:

  杜甫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具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华州司功。

  王昭君

  也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远嫁异乡,流离不得归,身死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无不相似,显然作者是在怀古伤己。

  昭君 杜甫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 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 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 环佩空归 漂泊西南 有家难归

  因此,杜甫借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漂沦的悲苦情怀。

  六、艺术技巧

  1、借古讽今,怀古伤己

  2、对比鲜明,对仗工整

  七、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预习杜甫诗《登高》

语文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我说的课是浙江义务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文《葛洲坝工地夜景》,文章写了我在葛洲坝工地上看到的热火朝天的紧张劳动场面,赞扬了劳动人民巨大的力量和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贡献。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抓重点句帮助理解课文,这是理解课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学好这种方法,又能为下一单元学习抓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方法打基础,本课又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所以在本课学习中,若能更好地领会这种学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本课教材,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根据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8个词语。

  2、学会根据重点句帮助理解课文的方法,这是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决定的。

  3、理解课文,体会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力量和伟大贡献。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为本课文字优美,感情丰富,所以确定这一目标。

  教学重点: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所以我确定目标2学会根据重点句帮助理解课文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体会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力量和伟大贡献。这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而且要从文章中的词句中去挖掘出人民的力量和贡献,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确定这一目标为难点。

  本课我将分3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学习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并理清脉络进行分段,找出重点句

  第二课时:抓重点句学习课文

  第三课时: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进行仿写

  教法:

  我想主要采用重点词句突破法,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抓重点句帮助理解课文这一学习方法,落实教学重点。同时还采用情境教学法,因为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文章,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劳动专场迷人的夜景,通过老师生动而充满激情的语言、课件、录音等手段,使学生入情入境,拉近课文与学生的距离,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课文;采用举一反三,学法迁移法,因3、4自然段结构相似,用此方法能促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转换的过程。

  学法:

  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好的办法,而本文感情丰富,更是适合用此方法;另外,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读-划-品-想-读等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充满激情的导语,将学生引到美丽迷人的葛洲坝工地,使学生入情入境,一下子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从而产生课文的兴趣。紧接着简介葛洲坝的雄伟,为下文体会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力量物伟大贡献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三、检查预习,学习新词

  四、理清脉络,分清段落

  五、找重点句,初步落实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再次读后,很容易能找到两句话:

  (1)课文开头第一句,(2)第5节第一句

  在此,应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句话的意思,再确定重点句,这时,学生的思维会入于积极活跃状态,从不同角度分析出第(1)句是概括课文了主要内容,第(2)句点明文章中心,所以要确定第(2)句为文章的重点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读重点句

  二、理解重点句,引导质疑

  1、让学生反复读重点句,然后问: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由质疑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智慧,并能找准教与学的起点,起到教学导向的作用。

  2、梳疑后,归纳出三个问题:

  (1)作者目睹到怎样的工地夜景?(2)从哪里看出大坝凝聚着工人、干部、技术人员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和智慧?(3)作者为什么要高喊人民万岁?

  三、抓重点句,根据问题(1)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领会葛洲坝的美丽和巨大作 用,初步领会感情

  1、学生速读课文,划出写葛洲坝工地夜景的句子

  2、出示第二节课文

  (1)这句话运用比喻写法,写出大坝的美,所以我采用先让学生在读中品味你怎样感受到大坝的美--引导仙女、珍珠、宝石分别指什么,从而学生能初步感受到大坝的美,为了深入理解,我再通过CAI课件播放,让学生再次感受美,最后让学生带着赞美的感情读这句话。

  (2)这么美的大坝有什么用呢?引导读第5节,理解夜明珠指的是葛洲坝建成发电后各地的电灯,从而领会大坝的巨大作用,为理解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干是为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铺垫。

  四、抓重点句,根据问题(2)学习第3、4自然段,深入领会感情

  1、先扶学第3自然段

  (1)读:读段落

  划:划出写了哪些工人,他们在干什么

  品:从哪些词句中最能看出工人们的劳动热情和智慧

  想:闭上眼睛联想当时场面,加深理解

  读:进行感情朗读,通过个别读、小组读、比读、齐读等方式,体会工人紧张地为建大坝而不分昼夜地紧张劳动

  (2)总结学法

  2、迁移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4节,既理解内容,又形成自学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反馈后,教师帮助理解本段中的几个比喻句,因为这几个比喻句表面上看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这样比喻及作者倾注在句子中的感情理解起来就较难,所以我先采用播放由工地上各种声音合成的录音,再播放一些合奏曲、交响乐,让学生比较这两种声音的异同,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达到领会作者内心的感情。

  五、抓重点句,根据问题(3),升华感情

  再读写大坝作用的句子,理解人民万岁,及作者当时的心情,达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最后让学生饱含深情地读课文结束本堂课的学习。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朗读,进行朗读比赛

  二、选自已喜欢的语句再进行朗读,背诵,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仿写练习《参观____》

  板书:

  5 葛洲坝工地夜景

  迷人:你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

  大坝

  作用:夜明珠撒遍祖国大地

  迷 人 人 民

  的

  夜 景 工人:紧张工作

  劳动情景 万 岁

  声音:像-像-像-像-

  板书的设计既能突出抓重点句帮助理解课文的特点,又能提纲挈领地将课文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起到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的作用。

  总之,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让学生积极动脑,发展思维,同时注重学法指导,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培养语感,读中陶冶情操。

语文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花的喜爱之情。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的教学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3个生字,会写其中的9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部分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以及旺盛的生命力。

  能力目标: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能模仿第三自然段描写其它植物开花时的形态。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广玉兰的热爱,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根据以上目标,将全课分为三课时,第二课时的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广玉兰花瓣的色泽、质感、花开时的各种行态以及叶片的特点,体会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

  二.媒体设计

  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在课件设计上我没有过多的花哨,只是出示一些广玉兰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直观认识广玉兰,导入课文。再利用教学软件突出重点段(第二、三小节),再配上相应形态的广玉兰花图片,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帮助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三.教学设计过程

  我预定三课时完成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设想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后检查学生学习生字和课文的预习和朗读情况,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广玉兰的幽香是吸引我观察的原因。

  第二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引导深读、理解课文——如果我是广玉兰”等环节来学习理解课文、巩固课文。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的热情,精心创设“如果我是广玉兰”的情景。我先设问,如果你是广玉兰你愿做会散发出阵阵幽香的关广玉兰花呢,还是愿意做绿油油并富有光泽的绿叶呢?说说你的理由。然后以第一人称来介绍自己(如果是花的话,则要进一步问他们愿做那种形态的花)。最后布置一个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的作业。

  第三课时:复习词语并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最后让学生根据第三自然段练习写一个片段。

  接下来我重点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出示广玉兰的图片,设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让我们认识了解了一种从广州一带传过来的植物——广玉兰,你能回想一下,香幽说说对它的了解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花)作者正是闻到了广玉兰叶

  那淡淡的.幽香才认识了它,也让他以后每次散步都要去观赏一下。那么除了广玉兰的花香吸引作者,还有什么让他对广玉兰情有独钟呢?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课文、学习课文好吗?

  第二步:引导深读、理解课文。“疑问是思维最好的导火索。”通过问学生: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广玉兰,让学生进行同桌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颜色、质感、形态、叶片)于是我再问学生“你觉得广玉兰什么地方最吸引你?说说喜欢的原因。”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深读课文特别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品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广玉兰的纯洁、旺盛的生命力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在组织学生交流各种形态的广玉兰花和终年不败的叶子时,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引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广玉兰的纯洁及旺盛的生命力,也让学生明白这也是广玉兰吸引了作者的原因,后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

  第三步:拓展练习:如果我是广玉兰。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第三步中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说话训练。在学习完文章的重点段落后,对学生说:广玉兰就像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大家族,如果你是广玉兰,你愿意做会散发出阵阵幽香的关广玉兰花呢,还是愿意做绿油油并富有光泽的绿叶呢?让学生根据兴趣回答。于是我再激发他们的兴趣,问道:那你能来介绍一下自己吗?介绍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以第一人称介绍自己是广玉兰家族中的那一成员。

  2.接着进行合理的想象重点介绍自己,也可介绍一下你的其它兄弟姐妹伙伴,要尽量用上书上的课文中的词语。

  3.可以说说自己的美好祝愿。

  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练习说话,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既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也可让他们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全班交流时,教师除了给予点评、帮助外,只要学生敢于想象或只用了书上的原句,教师都要以肯定、表扬为主,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

  最后,教师趁热打铁,在学生情绪高昂时有感情的齐读课文,再体会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读完后让学生想想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后总结作者是一个观察仔细、热爱生活的人,也希望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语文说课稿 篇9

  抓住特点说教材

  《小英雄雨来》是本册第四单元一篇略读课文,第四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取材,教材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我在解读本文时特别关注了三点:一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将一位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少年英雄塑造的活灵活现。二是文章中有些语句含义比较深刻,三是课文分六部分,每部分用空行隔开,便于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3、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练习给每一部分课文加小标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难点是文章篇幅较长,要训练学生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实际说教法

  叶老说: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课文的教学在于提纲挈领,使其自得。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引读法,引导学生抓住要点阅读,实现长文短教,也为高年级学习浏览做准备。

  依据课标说学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尤其是略读课文,更应体现以读为本,所以本课重点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法学习,学生通过“读画思议”感知文本。

  情感互动说流程

  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文本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我把这一过程概括为12个字:读进去、悟出来、记得住、用得上。我追求的课堂理想效果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笔尖沙沙、情意浓浓。依照这样的教学理念本科教学我设计四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抗日战争时期,曾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小英雄。其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

  交流后教师导入: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鬼哭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小英雄雨来》。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学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指导读准多音字“还(huán)、弹(dàn)、扎(zā)、拧(二声)”的音。2.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雨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给课文加小标题。这一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应该有梯度地帮助学生顺利达成这个目标,真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小标题的概括没有标准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炼板书:游泳 读书 掩护 斗争 枪声 脱险

  三、重点品读,体会感情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想真正长文短教,必须抓住文本特点,以点带面。 在这个环节中, 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哪些段落表现雨来的机智勇敢?重点阅读三四自然段,找出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谈谈体会。

  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全班汇报,交流,对重点语句,指导朗读、体会。

  如抓住三次“我没看见” 品读、交流进入人物内心,感悟雨来的英勇无畏的品质。具体设计如下:

  1)师出示以下句子,生自由朗读三个“没看见”所在的句子: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2)师引导学生体会三次“没看见”的不同点与共同点。(从标点、字数上等观察)通过交流,感受雨来的坚强与勇敢。

  3)师运用提示语分别引读上面三个句子。

  这样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感悟雨来的品质,真正发挥了“读”的作用,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读到最后学生就深深体会到了雨来的那句“没看见”的背后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板书: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

  第三步,这两段足以表现雨来雨来机智勇敢,为什么还要写讨论,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内容。略读其他段落,体会关系。环境描写部分,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初步感受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夜校生活使雨来受到教育;人们对于来的评价衬托雨来的可爱。

  四 、巩固延伸、积累语言

  为了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对雨来英雄行为的认识,课后布置学生熟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或其他好词句,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突出教路说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是一个微型教案,本课的板书力求简洁精炼:

  小英雄雨来

  游泳 读书 掩护 斗争 枪声 脱险

  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

  这样的设计,抓住了课文主线,理清了课文的思路脉络,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符合板书设计的目标性、有序性、直观性, 实现了文路、教路、学路的统一。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08-30

《语文》说课稿05-10

语文说课稿语文说课稿范文05-04

语文《荷花》说课稿06-13

语文《母鸡》说课稿07-16

语文说课稿06-22

语文《画》说课稿11-30

经典语文说课稿12-01

语文综合说课稿12-20

语文上册说课稿03-06